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幼儿园具体的保育和教育之中,为此,场景模拟教学法非常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下面是笔者在具体实施场景教学模式时的一点体会。

一、实施场景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生源的原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低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又过分偏重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

另一方面,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岗位能力了解不多,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理论教学的成效,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利用项目导向的场景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场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依据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中做就是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就是实践,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幼儿教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在中职学校开设该专业应该是以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幼教理念,具有扎实的保教能力、全面的从教技能、大胆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基层幼儿教师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教学为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应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场景教学,模拟或者实际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从教,能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日常工作情况,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理解并掌握幼儿园工作需要的各种技能。

三、场景教学模式的类型

学前教育专业场景教学根据场景设置真实性的差异可以分为幼儿园实践教学和两个模拟场景教学类型。

(一)幼儿园实践教学

幼儿园实践教学指在幼儿园真实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幼儿园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幼儿园实践分为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幼儿园领域活动研究等保教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具体做法有:

1.建立学前教育实习基地

建立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校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幼儿园“职校大地幼儿园”,校址就在学校中,学生可随时到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同时,我校和粤东地区多家大型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便于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可以感受不同幼儿园的特色,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

将游戏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3.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

将幼儿园实践课以参观幼儿园、教育调查、心理测查、游戏实习、毕业实习、各领域活动研究等形式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模拟场景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一节课都到幼儿园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是不现实的。因此,模拟场景教学则成为训练该专业学生职前获得幼儿园各种学科技能的必要途径。模拟场景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幼儿园环境、组织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掌握当今幼儿教育的前沿动态,特别是掌握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场景教学模式实施要求

不管是模拟场景还是幼儿园真实场景实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的精髓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展开教学,从而达到一个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示范讲解等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任务,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场景,并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把场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有效结合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设计项目时,项目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项目设计的核心是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挑子,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过难的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缺少挑战性,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从而缺少成就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活动指导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幼儿园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并会实际开展活动。这门课程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就相当合适。如果设定一个项目是在幼儿园开展一个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那么活动的设计、步骤、实施等方面都可以在幼儿园直接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以及各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

(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

场景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中,设置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鉴于单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可以把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当前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采用团队合作式的方法分析项目,首先可视具体情况把总项目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阶段任务”又可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逐步细化。例如在“量的教学”这个项目中,又分为以下任务:“分类”“排序”“比较多少”等。通过这样的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及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场景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形式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任务大多是通过学生分组完成的,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问题的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但有的则是有区别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沟通给予合理的评价。

场景教学模式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该是启发性的,恰当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实际为幼儿组织活动的场景中,学生会发现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方案与现实差距很大,尤其是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和纪律很难控制,许多学生在活动结束的时候都会问教师“如何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控制孩子的情绪”“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问题,教师在给学生方法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下全部说出,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再实践,最后和教师一起得出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中对场景教学模式理念的理解应深刻到位

场景教学模式不是原来教学模式的改头换面,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一方面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娴熟地掌握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线,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灵活设计教学思路。通过真实场景或模拟场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或温故知新,巧设案例;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见习、实习体会,巧妙衔接,引导学生说出操作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师给以恰当评价和精妙点拨,并随之应用于小组讨论、表演及新的场景操作中;或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进行知识或技能的拓展,有针对性地布置家庭作业;或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以小组推荐的作品为依托,既客观公正,又有赞扬和鼓励,准确地把握了评价这一环节的“度”,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智慧。

五、实施场景教学模式的成效

(一)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更具实践性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活动指导等,这些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只学理论不实践是“纸上谈兵”,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在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后有以下可喜变化:场景教学的优点是能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在幼儿园中会遇到哪些情况,需要运用哪些具体的知识予以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更快了解和适应幼儿园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更具幼师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声乐、舞蹈、钢琴、绘画,这些课程必须具有大量的实训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应用能力,为此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后: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通过场景教学,要求学生到幼儿园去为孩子弹琴、组织韵律活动、布置环境、设置区角等具体活动,让学生知道技能课程对将来幼师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技能具有忍性和耐力;让教师在技能教学方面更体现幼师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具有幼儿特色,比如美术方面不要求学生的绘画技能面面俱到,但是必须学会幼儿绘画的多种形式,绘画要充满童趣,要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等;在声乐、舞蹈、钢琴等方面教学时教师也必须把握住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现幼儿特色,增强学生技能的运用能力,避免追求脱离幼师实际的教学目标。另外,许多技能课教师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了解不足,通过场景教学,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幼儿园具体活动形式,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职业技工教育;课程体系;就业指导课程

作为一名职业技工学校教师,笔者经历了2003-2007年左右学校招生火爆,生源丰富,毕业生需求量大的情况;但是近两年技工院校招生明显感到乏力,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学生的就业时常发生脱节。国家一再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政策性扶持力度,譬如给予学生的助学金政策从最初的补助到现在的部分减免。但国家的重视并没有让职业技工教育得到更有后劲的发展。一方面,培养的学生因缺乏竞争力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企业用工荒、技工荒现象屡见不鲜。

一、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探其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十分复杂,这里着重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发展观

社会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部门中的行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已成必然之势。这已然导致社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并对职业岗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为适应这些变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势在必行。而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是直奔主题,就是与就业最紧密的挂钩,培养的目标就是应用型、技术型、直接能上手的实用人才。所以职业教育与普通的中等、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对技能人才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给职业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但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并不真正意味着职业教育已经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了。而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发展观的欠缺,造成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忽冷忽热打摆子状态。另外,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一直没有以就业为导向,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浪费、低效,增加了投入,却忽视了效益。

(二)办学机制封闭、单一

办学机制的长期封闭和单一,束缚了职业教育练就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游泳的好水性,民办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得不够深入,总在彷徨和徘徊。专业设置、专业技能模式化、固定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单一,削弱了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左,仍停留在学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水平上,忽视了市场需求和教学投人与人才产出的比例关系。

(三)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

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优化方面表现为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全面的育人观还不够健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关系有3个层次:落后――适应――引导。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都是处于第二个层次,即适应阶段。职业教育不能被企业牵着鼻子走,应该引领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很多仍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三段式”体系对职业教育来说,严重影响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养成。为了扭转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被动的局面,应加大职业院校教学机构的改革力度,包括专业设置的改革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二、关键在于转换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一)转换课程体系

在设置专业时,主要以就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把握热门和紧缺行业。通过调研明确目标。要有超前性,善于发现甚至预测新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调整、设置,以不断适应新的人才需求。加大创新突破,面对巨大发展空间和新理念的冲击,职业教育显得还不够解放,人为地画了一些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在专业设置和就业统计分析等重要步骤要以科学统计为依据,要进行调查、分析,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特点的分析,分析每个层次人才就业特点和需要走向,做好预测,以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职教育专业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训练职业能力服务,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是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关键,也是我们潜心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就业指导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缺失与错位加剧了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目前给职业技工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定位不准、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过程死板、走形式,教材老化,脱离实际,实际效果不佳;专业化程度低,课程体系不全,指导力弱化;建设力度不够,质量考核不到位。

三、如何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一)要有足够的重视,要转变观念

面对问题,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要有足够的重视,要转变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其成长、成才和顺利踏入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和教育目标的需要。从理念上应把就业指导纳入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探索。就业指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涯发展的主线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生认知、规划、探索的过程之中,以至影响其终生。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必修课并加以规范化建设。

(二)加强课程建设

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化大力气进行改革与建设。因此就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进行,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在贯穿全程的基础上,还要讲究针对性。

(三)改进研究方法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导航教育 内容 现状 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人们改变了“进了大学就等于找到好工作”的传统观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显突出。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向技能性转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大学校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国内高职教育所缺乏的职业导航教育。

一、职业导航教育的内容

高职学生职业导航教育是与传统教育差异相当大的教育,它是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以“职业”为主题的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职业理想养成、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几个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有其深刻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职学生职业导航教育在我校的认知度如何?开展职业导航教育对大学生学习、就业是否有帮助有必要?到底存在哪些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得到答案,并将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理念在高职类学校推广。

二、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现状

本课题调查研究采取定量问卷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我校各系各年级大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用专业统计软件处理,并随机抽取不同专业同学,由调研小组各成员单独座谈笔录。

全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97.2%,其中有效问卷475份。所回收问卷中大一年级学生占11%,大二年级学生占43.4%,大三年级学生占34.9%,大四年级学生占10.7%;本地学生占18%,外地学生占82%。

(一)我校大学生对职业前景的基本看法。

表1中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待职业前景的看法由乐观趋向悲观。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对自己前景充满自信的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由52%降至5%,其原因在于我校大学生对于市场所需人才状况的认识匮乏,对自己的前景渐渐失去了自信。大四年级有部分学生已找到工作,自信程度达到20%,但仍有56%的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没有很多规划。因此,我们应当在大二、大三年级大力宣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表1 我校各年级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前景的看法

(二)传统教育与职业导航教育的比较。

1.对传统教育缺陷的看法

表2说明传统教育的主要缺陷在于与实际脱节,其它问题也较为突出,而这些问题正是职业导航教育的优势所在,它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表2 对传统教育缺陷的看法

2.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必要性

表3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对职业导航教育有一定的认知度,并且愿意接受相关培训与指导,但也有17.9%的学生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此,我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重要性。

表3 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必要性

(三)在我校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

从表4可以得出: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参与到职业导航教育中来,其中,专业知识讲座、社会实践和相关课程等是较受欢迎的方式,还有3.2%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充分说明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表4 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途径

三、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力资源的配置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使职业导航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

首先是人才培养要有合理的体系。不论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呈金字塔结构:从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到从事“高、精、尖”高级人才,分为许多从低级劳动者到高级的层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尽管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总的人才队伍也还是具有层次性的。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也是一个有多元结构的系统,不同层次的职业导航教育体系将继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任务。

其次是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不同的大学由于基础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办学模式、不同的功能侧重、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并且还要根据对科技进步与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不断地调整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以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

再次是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紧密联系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是高职类学校应考虑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虽由市场调节,但是也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家庭、竞争程度、专业等),这就要求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适应。否则,毕业生就很容易陷入就业的困境。比如在沿海发达地区设置的专业在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不一定能开设。这是因为,东西部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果按照东部地区大量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就肯定会出现人才培养的错位现象,即有些行业无法得到应有的劳动力资源补充,而有些专业的人才却出现难以就业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教师队伍是职业导航教育的“指南针”。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开展职业导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职业导航教育如何开展,质量、师资可以说是关键。

教师负有特殊的使命,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教师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知识增进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人才市场动向的把握,即便是家长也望尘莫及。但是,不少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差,现代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对市场的新动向置若罔闻,疏于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轻于思想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培养,不欢迎、不鼓励学生的异议和新见解,只是充当现代知识的搬运工,故步自封的教书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没有思想的机器”。

可见,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体包括:(1)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2)懂得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3)丰富的人文知识,对人类、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对人类问题怀有责任感的人,才会有爱祖国之情深,爱人民之心虔,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4)高尚的人格要素,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且最有力的教育。总的来说,职业导航教育系于教师,其发展必须有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这才可能不负时代所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三)职业导航教育是传统教育改革的产物。

对我们社会发展的每项事业来说,改革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职业导航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发展就是紧密相连的。社会发展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日益加快,随之必然产生各种连锁反应。职业导航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作出相应变革。因此,职业导航教育对传统教育是一场极其深刻的总体性、结构性的改革,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全社会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等许多方面,应消除那些妨碍职业导航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职业导航教育造就与时展相适应的人才铺路搭桥。

(四)提高学校管理,促进教育质量。

学校是承担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在管理方面应有别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学校管理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的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原先的学校管理模式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日益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管理主要涉及教育、教学、人事和后勤等方面,其目的是一致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但在现实中,一些肩负重任的管理者只会按红头文件办事,没有创新的能力,无法对市场的新动向作出相应的变革。教育环境在变化,经济社会在变化,如果管理者没有战略目光,没有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质量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学校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这意味着一切都应从实际出发,管理上应自觉摆脱主观臆断和盲目性,摆脱因循守旧和经验主义,使学校管理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适应时代的召唤,创建合乎时代特征的教育管理调节机制,调动学校的各种要素,形成学校发展的各种合力和优势,从而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现有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对学校实体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目前职业导航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云龙,曹凯.情商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着力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04)

[2]谢春梅.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导大学生规划职业人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3]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董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5]王东胜.加强成人教育院校学员职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J].成人高教学刊,2007,(06).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4

一、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省扶持建设50个依托中职学校、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合体。产学研联合体依托专业建设,以产教研结合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自优势,把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建成当地新型产品研制基地、技术转移和推广中心,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龙头、以研发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符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教产结合水平和工艺革新、技术研发能力,鼓励学校教师创新发明,推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职教育适应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

二、申报条件

1.高度重视产学研联合工作。成立由校领导、科研院所专家、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2.具备良好的产学研联合基础。联合体拥有1个以上特色鲜明、与当地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主体专业或专业集群,该专业须为省级示范专业,并建有省级及以上实训基地;参与联合体的科研院所应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能为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参与联合体的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能及时有效地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联合体内部形成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专业教学、项目研究、产品开发、成果推广等方面有实质性合作内容;联合体有能基本满足产、学、研需要的研发场所、生产场地、设施设备和专项资金。研发场所和生产场地总和不少于2000平方米,设备价值不少于500万元。

3.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产学研团队。产学研团队整合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力量,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科技人员共同参与。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聘请的人员应占产学研团队的30%以上,其中60%以上应具有技师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至少有一名享有专利权或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

4.有稳健的产学研联合体运行机制。有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工作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有切实可行的产学研联合体章程,有符合相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培训方案;已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机制,参与联合体的学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技术研发、成品生产、利益分配、风险防范等措施清晰明确。

5.有效开展产学研活动。依托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组建生产型车间或公司,开展专业教学、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生产性实习,每年能为50名以上的学生提供岗位实践锻炼;开展产品生产或对外服务,其中50%以上的生产或服务有师生参加;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技术研发,积极为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6.有一定的研发成果。至少完成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或新技术推广,研发产品或技术革新具有当地先进水平,社会认可度高,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申报程序

申报中等职业教育产学研联合体的中职学校,应对照申报条件填写相关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报设区市教育局、财政局。各设区市教育局、财政局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择优推荐,并征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意见后,将申报材料报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在各地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成立评委会,以“公正、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认公布。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广东省高职教育;竞争情报分析;内外部环境

广东省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规模的扩张阶段。然而,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相当多的高职学院存在诸如定位不清,对高职发展认识不足,盲目扩招,片面求大求强,反而使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就业不畅的现象。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成为广东省各高职院校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尝试运用情报学分析方法,深入解剖高职学院自身的优劣,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学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广东高职教育所处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优势

1 办学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占到本专科在校生的50%以上。专业逐步得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基本覆盖全部产业部门,电子信息、数控机床等一批市场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得到加强。

2 办学方针日益明确。各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其专业设置需要针对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广东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都开展了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了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

3 办学体制逐步多元化。目前,全省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确立。民办教育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相继涌现了私立华联学院、白云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培正商学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办得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民办教育机构。各院校还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广泛推行,以骨干学校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在探索中发展。

(二)内部环境――劣势

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及其所表现的计划内容,仍是追求提高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理论素质,而不是真正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知识为本位”。影响形成有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各种外在因素仍然存在。如,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发展不够成熟。

二 广东高职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机遇

1 市场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加速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广东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对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改革开放的实践早已证明,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目前,广东省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广东的当务之急。不少专家特别发出警示,珠三角结构性人才匮缺和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2 政府支持是加速高职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政策导向方面。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职教战略性结构调整,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鼓励做大做强珠三角职业技术教育,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形成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格局;鼓励珠三角各市立足产业优势、财力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办好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努力打造成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的示范区。在就业制度方面,广东省政府正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如,积极推进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社会责任。

(二)外部环境――威胁

1 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认识不够清楚。首先,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当前着重需要的是大学生数量的统计数据。这种认识的直接表现是,大规模新建的高职院校,其运作所必备的基本的人、财、物硬件以及管理软件,未获得有效解决,导致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就积累很多欠缺。其次,教育消费者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特点,无论怎么说都是对应职业岗位的具体技能,其定位与办学条件等均不像普通高校,是低层次教育。这种认识,导致了高职教育相当一批专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与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在高考招生时却出现报考冷门的现象。

2 政府职能协调不够完善。首先,教育主管部门疏于研究职业技能,特别是高职教育所必然引出的高技能问题,但却承担与此紧密相关的高职教育管理职能;劳动部门主管并擅长职业技术工作却无法以“职能”的身份参与国民高职教育管理;其次,高职院校研究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特别是专业对应的职业技术等级程度定位,劳动主管部门却未予配合支持放行开考。这就从职业技术定级考核上制约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的实现。

三 对广东高职教育形势的分析结论

(一)总体战略

一般说来,一个组织的发展战略有三种,即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通过对广东高职教育的内外环境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广东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确的选择就是采用成长战略,抓住大好机遇,乘势大力发展。

总体上,利用机遇,强化优势,弥补劣势,迎接挑战。即,寻求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及时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借鉴自身及其他省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结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多渠道融合资金,广泛整合教育资源,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拓展和细分市场,尝试并开展多模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以有效规避和消除发展的风险与威胁。

(二)具体措施

1 政府层面。为高职教育发展实施资源统筹、整合以及统一规划创造条件,清除障碍;制定地方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原则。对专业类型相同或相近的高职院校,在兴建新校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申报等方面,加大统筹调控力度。对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具有人才市场前景趋势的专业,或具有特色类型的高职院校,给予政策及措施上的大力支持。

2 学校层面。首先,明确办学思路,切实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思想,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偏重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转变,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面向市场和就业办学的根本性转变。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社会市场职业岗位群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通过职业岗位职责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以及实训、实践内容体系,然后精心组织实施专业拓展与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最后,加快推进校内管理制度改革。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结构。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落实学校分配自,充分发挥工资和岗位津贴的导向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职业教育市场前景范文6

我县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其中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省重点职中1所、市重点职中1所。小河职中农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全县中职学校开设有农学、机电、建筑、旅游、机械、计算机等18个专业,在校生已达5968名,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0%。近四年来,全县有1400多名中职毕业生考入各类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4000多名毕业生被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2000多名毕业生成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率达97%以上;6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得到转移培训。以初中毕业生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城乡职教整体功能不断完善;以省、市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以公办职业学校为主体,以民办职校为补充的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不断延伸;构建覆盖支柱产业、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不断健全。全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中等教育结构的科学化建设,完善了我县教育结构,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社会办大职教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政策促保障,确保职业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县属国家重点扶贫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条件差,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地方适用型人才。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县委书记青理东曾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强调,教育与经济发展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应由培养“飞鸽”牌人才向“永久”型人才转变,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现场办公,积极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建校资金、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解决学校发展中软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我县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制订政策,完善制度,为发展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近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在经费投入上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解决职教,为学校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在职业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教师聘用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统筹招生政策,分解招生任务,实施职高生源送培责任制,既给职业学校下达招生指标,又给各乡(镇)中学下达送培任务,并纳入学校工作年度考核,逗硬奖惩。从而使南江县职业学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

3、多方筹资,增加投入,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这一目标,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逐步构建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企业参与的职教办学模式。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纳入了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并在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先后向学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修建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城镇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比例。

二、以质量促提高,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加强重点学校建设,精心打造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从2002年到现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约2100万元,用于重点学校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其中省重点职中小河职中2006年被审批为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学校的重点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其它职业学校的共同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现职教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提出了以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校为目标,开展了第二轮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活动,目前小河职中正积极申报国重,县职中也已具备省重点职中的申报条件,正在积极组织申报,促进全县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2、重视示范专业建设,体现职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宗旨。几年来,我们始终牢牢地把握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这一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以主动适应、主动发展、及时调整的思路,通过专业调控,引导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重点专业,调整一批重复专业,更新一批传统专业,开发一批新专业,鼓励开办特色专业,注重转变专业教育观念,更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师资水平,改革专业教学方法,完善和更新专业设施设备,现逐步形成了与当地产业、行业特点相适应的专业群,展示了职业教育的生机,涌现出了诸如农学、机电、建筑、旅游、机械、计算机等一批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就业形势较好的职教专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直以来我们十分注重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的做法、措施有:一是打破界限,通过人才引进和接收专业对口的非师范类大学优秀毕业生到职校任教;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业余进修和脱产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技能素质;三是向社会公开招聘骨干教师,吸引和鼓励社会特别是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四是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有关行业组织锻炼,使之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五是结合专业教研活动,通过教材教法的研讨、专题讲座、观摩教学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县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85%,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2%,中级职称的教师占56%,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以改革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与后劲

1、用新理念推进职业教育。我们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实现职业教育与发达地区先进理念相对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求学,职校很有读头;就业,职校更有出路;升学就业,职校最有前景”的思想。学校结合市场的需要设置专业,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毕业生一度成为“抢手货”,数千名实践型、实用型人才,成为了许多领域和行业的业务骨干。

2、用新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一是强化科学统筹,整合职教资源。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配置资源,从专业设置、器材设备的添置等方面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我们以省、市重点职中为中心,以国家、省职教示范专业为依托,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发挥品牌效应,增强职教竞争力。小河职中的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示范专业,我们加强了师资、设备配置,建立实训基地,南江黄羊育种研究员王维春被聘为该校名誉校长,并聘请了几名德高望重的专业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快优势资源对接步伐。二是增进交流,协调发展。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周边市、县职教特色和特点,把职教发展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去运筹和思考,以联谊、研讨等形式,建立起了与周边交流沟通的开放式平台。三是依靠高校资源,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加强了与高校的衔接与沟通,建立起了师资培训快车道和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中高职相贯通的职教网络。我县聘请了中科院生物制品工种技术中心朱鸿飞博士、南京农大博士生导师刘兆普教授、西南农大牧医系吕光俊、水产系的袁朝武副教授为客座教授,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与科研能力。

3、用新举措推动职业教育。一是面向农村实际,培养适用型人才。我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支持职业学校为农村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培养适用型人才,鼓励并扶持被培训农民建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家庭项目,使他们边上学,边致富,毕业就是专业户。同时面向城镇建设培养适用人才,在职校设立了工业与农用建筑、计算机应用、装潢艺术设计、旅游与饭店管理等专业,培养非农技术人才,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瞄准大中城市,培养“外向型”人才。与外地一些大中型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建立起用人基地,实行了“定单”培养,使学生一入学就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学校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增强了办学活力。三是洞察市场前景,培养“领军型”人才。我们要求职校师生树立超前意识,立足长远,放眼未来,注意研究国际国内新技术,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动向,注意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市场调研,建立专业信息预警机制,按市场变化有计划地淘汰和增设专业,以便在办学过程中应对来自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统一思想,坚定发展职业教育不动摇。“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多年实践证明,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抓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明确方向,坚持职业教育的“三个服务”。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立足点。二是坚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重点抓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努力为政府排忧,为下岗工人解难。三是坚持为劳动力异地就业服务,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使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由简单劳动力输出转变为技术工人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