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1

摘 要:当前随着数字媒体应用的广泛化和深入化,数字媒体理解面临着媒体对象复杂性、媒体数据规模化、应用需求多样化等挑战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媒体应用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必须研究媒体内容的有效表示、建立符合人类媒体认知的计算模型、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并且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为达到上述研究目标,需要重点解决3个关键科学问题:针对媒体认知具有的层次性、整体性,构建符合媒体理解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理论框架;针对媒体对象固有的多义性、多态性,发展刻画媒体对象多义性和多态性的表示体系;针对媒体计算应有的协同性、高效性,突破制约媒体处理协同性和高效性的技术瓶颈。围绕这3个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该项目将研究内容分为科学问题解决、关键技术攻关、典型应用示范等3个层次,认知机理与计算模型、表示框架与特征描述、融合机制与学习算法、验证平台与应用示范等4个方面,设置了以下6个课题:(1)视觉认知的层次性与整体性机制;(2)媒体认知的层次化计算理论与模型;(3)面向多义性对象的学习理论和方法;(4)多模态高维异构数据的特征提取与描述方法;(5)跨媒体分析的理论和方法;(6)数字媒体理解验证平台与应用示范。

关键词:数字媒体理解 层次化计算模型 跨媒体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media data complexity, large-scaled and application demands diversification has become a very serious problem which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ffectively presentation of media content; establishing the human cognitive media mode and the way to make full use of computer processing advantages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a better way,we need to focus on three key scientific issues: how to construct and recognize the hierarchical integrity frame for media technology;how to shape and develop the polysemy、polymorphism frame for media technology;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media processing restrictions efficiently and cooperatively.To solve these three key issues, the projec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levels which are: Scientific problem solving,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Typical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and four different aspects which are: Knowing the 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model, Frame and feature description, Fusion principle and algorithm learning, Platform ver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We also set up the following six topics:(1)hierarchical and integrity of the visual cognition;(2)computation model and theory for the hierarchical media;(3)the method of multi-modal analysis;(4)descrip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multi-modal high-dimensional data;(5),the method of multi-media analysis;(6)digital media platform ver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This six different topics help us built up the hierarchical model which reveals the hierarchical and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technology; also reveals the inherent law of the polysemy formation of the media technology; building up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modal mechanism for the heterogeneous data. Give a new idea of the global and 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contextual feature fusion, multi-granularity mapping of the low-level features and high-level semantics, hierarchical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multi-media; also proposed a number of widely used, smart and high speed processing algorithms. Set up the global high standard media algorithm testing platform, demonstrate the secure and stable network 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 interactive television application to benefit of the public.

Key Words:Digital Media Understanding;Hierarchicalmodel;Across-media Analysis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961&flag=1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思想 方法 引导 能力

所谓数学思想和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它包括分类讨论逻辑划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及函数方程思想。做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是教师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该怎样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呢?

一、要时时用数学思想指导学生

数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有其特殊性,而每一个知识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着的。为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弄清教材知识点的特征,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高次方程、方程组时,要用到“消元、降次”的转化思想,在讲有理数时、实数时,要用到集合对应思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既要用到“化未知变已知”的转化思想,又要用到方程的思想。如果,教师不从教材中分析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教学思想,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也不可以选择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教学学生,都离不开数学思想的指导。

二、选择恰当的例子,及时引导,及时总结

教数学,光知道数学思想是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思想。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复习与在课堂有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解答教师精心安排的与本课堂的关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三角形ABC,AB=AC,BC=18,∠B=30°,求AB的长,学生能够想到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然后通知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的长,接着教师提出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求出AB的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由学生归纳出:作底的高,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向学生指明这是数学的“化未知数变已知”的转化思想,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水平初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解决类似的一个问题,树立“转化”思想,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很轻松的完成。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主动的思考,师生共同总结,这一系列的过程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学生也会了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只会说不会用的局面。

三、注重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每上完一个数学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由于知识点多,学生往往感到知识点不容易掌握,解题无从下手。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钻研。我们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方法,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上述四个思想方法上。比如复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时,学生感到不容易掌握方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即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学生懂得了这一点,就会动脑筋寻找转化的途径。由高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过程,正好说明数学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如果教师能善于总结这些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够系统的、完整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了,学生知道了各种方程内在联系和解题的基本方法,就不再怕解各种类型的方程了。

四、鼓励学生,让学生始终盯着目标,敢于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与某一类会解的问题联系起来。数学四大思想最根本要解决的是“变更问题”即等价转换。要实现这种“变更”,就要使问题特殊化和一般化。因此,教师在数学中,可以有意提出诸如“我们只会解决这样的类似问题,能否用所用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呢”等提问,促进学生产生联想,在这种联想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的寻找“转化”的途径。从鼓励学生联想,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无不体现着数学的转化思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语言或用特殊图形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当然,数学思想的渗透,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进行,同时,数学思想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们常说“滴水穿石”,所以教师要经常点拨,长此以往,就一定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本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求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3

一、为何提高直接处理技术是当代足球发展的方向 

(一)从直接射球的角度来说,其是足球竞赛获胜的关键技术 

笔者对第15届世界杯的直接射球数据实施了统筹:第15届世界杯直接射球、补射、头球射门、任意球射门、点球射门取分占据了总入球数的61.7%,52次竞赛场均进球达到2.7粒。这表明:尽管目前全球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在潜意识里不屑以龟缩反击或快速反击来赢得比赛(2012年欧冠联赛切尔西就是主要靠防守反击获得的欧冠冠军,因此引起了业内的热烈讨论),然而竞赛对抗强度大,情势瞬息万变,取分变得困难,入球数也在缩水。而直接射门技巧却在足球竞赛中帮助运动员摧城拔寨,无往而不利;其也是进球取分的不二法宝。 

(二)从直接传球的视角来说,其对攻击是一种提速 

曾有数据指出:30米带球所消耗的时间大概是4秒;而30米传球的时间只会消耗1秒到2秒。在攻防权易手极为快速的当代足坛(以英超为例),一半的入球消耗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2秒。而14秒之后的入球契机就变得“捉摸不定”;而要让入球变成现实,就需要加快进攻速度。而“快”体现在技术上就是直接传球、降低带球的频率。要不然,在足球竞赛攻防权易手快、身体对抗强度大的当今足坛,带球过慢,就会陷入逼抢、围抢的包围圈(尤其是瓜迪奥拉式的高位逼抢),球权就会丧失,甚至会导致对方的快速反击入球。 

直接传球是为了加速攻击节奏,在对方形成有效防守前获得入球。所以,也不可全是短传渗透、原地控球(当然,巴萨的控球革命打法例外,其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控球技术),应尽量缩减传球的回合数,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破门,要不然就会由于对手的迅速回防而让进攻遇到阻力。以极少的直接传球来提升攻击的节奏,这在第12届、13届以及15届的世界杯的比赛数据中显露无疑:第12届世界杯中,3次或少于3次的传球取分占据总进球数的7成;第13届有所下降,也达到53%;第15届达到65.2%。因为传球回合数的增多,会导致攻击效率下降;而假如传球回合数超过6次,攻击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这里巴萨除外)。 

(三)直接处理球技术是在对方半场获得任意球(角球等)的关键技术 

定位球包含任意球、角球、边线球、点球。仍然以第15届世界杯为例,任意球破门达到23次,在总进球数141粒中的比例是16.3%;直接任意球得分比例达到50%;一脚出球得分比例达到50%。角球入球7粒,占据第15届世界杯进球总数的4.9%——4粒入球是直接传到门线附近,头球争顶破网;1粒球是直接射进;2粒球是门前混战补射进球。点球入球15粒,占据总进球数的10.6%。边线球使用手榴弹战术,直接射进1粒。 

这类数据说明:对定位球来说,直接射门技术以及一脚出球射门技术屡奏奇功。 

(四)直接处理球技术是战术实现的前提 

稳守反击以及快速反击战术是目前很多豪门俱乐部队极为拿手的,以切尔西俱乐部为例,快速反击更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参考2004-2006的英超两连霸)。“快速反击”耗时极短,通常在12秒的时间内传球、进球一气呵成;而14秒甚至更长时间的攻击对战机就是一种延误。 

当前,全球都在关注怎样保持攻守均衡,甚至放弃华丽的进攻,以稳守反击为球队攻击特色,力图在稳固防守的前提下获得比赛胜利。一部分干练的球队教练耗尽心血演练战术,防止偶然情况或熟稔运用偶然因素,把握住契机,以快速反击“一剑封喉”。战术组合合理,能让强队如虎添翼;而战术使用恰当的弱队能够击败强队,此种案例也数不胜数。 

稳守反击以及快速反击要有坚固的防线,并瞅准机会反击。而反击的速度与效果决定于直接处理球技术。这类技术越娴熟,直接射门技术威力就更大;而传球简洁明快,会对对方禁区造成致命打击。而反击传球屡屡犯错,不断浪射,战术组合再优秀也无济于事。因此,笔者认为直接处理球技术是战术组合的前提。 

(五)直接处理球技术是足球整体技术各环节的枢纽 

一支强大的足球队往往汇集了世界上天资极高的队员,比赛时这部分队员各司其职。当中,重攻轻守的球队有、球队中场的防守悍将有,同时可能还拥有全球最为出色的锋线队员、后防中坚,并且兼具区域优势以及个人能力。而要想优化组合方式,依然要看直接处理球技术;直接处理球技术能够将足球队拧成一股绳,在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能力的时候,寻求默契的配合。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阐述,提升直接处理球技术对当代足坛极为关键,其是当代足球技术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 

二、提升直接处理球技术的渠道 

通过上文的阐述,能够看出:提升直接处理球技术的中心是队员在竞赛中传导、射球要既快又准。快和准不是磨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其需要刻苦的训练才能达成。笔者认为提升直接处理球技术的渠道包括: 

(一)强化技术练习 

直接处理球技术练习的目标在于:提升队员的运球控球、一对一能力,提高其在实战中的水准。因此,要从下面的环节开始练习:1.让队员的思想理念一致,让其明白直接处理球技术的关键性,进而引发其练习的兴趣,让其能够尽心竭力地完成单调乏味的技巧训练;2.让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球前应反应灵敏,直接处理球的目的清晰,让其攻击欲望强烈;3.在循环往复的练习中频繁使用地滚球直接处理技术,从单向方位开始训练,并提升其多部位处理球的精准度;4.逐渐开展半高球、高球多向直接处理球练习;5.依照位置特征培育队员的特色。例如锋线队员要多练习高速抢点头球射球技巧;中卫、边卫等应强化对高球的处理能力以及运动中实施抢截的能力。 

唯有循环往复的训练,直接处理球技术才能大放异彩。 

(二)强化体力练习 

体力是实现直接处理球技术高效应用的技术保障。 

足球队员在速度快、强度高的现代赛场,要做出各类技巧,在90分钟的时间内要变速、改变弹跳高度,还要进行盘带、传球、射球等,这对体力是一大考验。 

以第15届世界杯的下半场为例,队员的体力在上半场消耗后,入球83粒,在总进球数中的比例是58.8%;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比赛末段15分钟内入球37粒,在总进球数中的比例是26.1%;而第14届世界杯的比赛末段,入球33粒,在总进球数中的比例是28.7%。因此,能够发现,竞赛的末尾时段是胜负手,抢夺控制权的战斗会更为惨烈,队员的体力也处在临界点。所以,攻守转换的过程中无法就位,直接处理球技能用不出来,传球、射球动作变得畸形,错误频发,不是打偏就是放高射炮;更加糟糕的情况是在惨烈的拼搏中受到伤害或伤害对方队员,降低队伍的获胜概率。 

实际经验表明,体力是足球技术包括直接处理球技术完美应用的先决条件。巴西队的主教练对该点理解得极为透彻,因此在第15届世界杯开始以前,其让巴西队的队员全身心投入到体力练习中去。 

体力练习包含速度素质练习、力量素质练习、耐力素质练习以及灵活度、柔韧度、协调性以及跳跃等综合素质的练习。体力练习能够让队员在无球跑动以及运球跑动中游刃有余,并且能够让队员在比赛的末段头脑更加清晰,对直接处理球技术的应用更为到位,而胶着情况下的绝杀获胜就由此而来。 

三、结束语 

对足球技术的未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当代足球来说,结合个人能力的直接处理球技术显然更受球员和教练的亲睐(参考皇马的C·罗以及巴萨的梅西的技术),简练的直接处理球技术,有着先天优势;合理使用将有无穷威力。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地震;防倒塌

一、问题提出

建筑物在地震中是否会被损害,不能简单依据设计时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烈度,设计时的受力大小、角度与实际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角度是否吻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回想当年汶川重建人员“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的誓言,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标准重建的建筑物,却有不少都抵不住7级地震,这就不能不令人质疑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上如何做到有效防震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二、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

1、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一直以来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之一,由于地震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加之高层建筑结构十分复杂,往往在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人员无法全面的将抗震原理融入建筑结构设计之中[2]。同时地震具有非常发性,高层建筑往往在结构设计上抗震数据分析简便,抗震系数难以得到保障。如若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不能够将地区地震特点融入总体规划布局之中,并合理设计结构局部,建筑物必将难以抵御地震危害,这对建筑物使用者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和难以挽回的。

2、抗风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对风振十分敏感,因此抗风压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任务之一[3]。由于高层建筑本身楼层建筑较高,其对上层风的阻隔作用也就变得十分明显,风由于高层建筑的阻挡,其空气动力效应也将随之改变,会产生对高层建筑的动力荷载。因此,风压对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如若风压过大,也可能会直接导致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承受过大的动力荷载,而遭到损坏,甚至发生墙体裂缝、内外装饰物脱落等现象。

三、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方法

1、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结构的平面布置不规则、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都会对抗震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在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中,提倡平、立面布置规整、对称、减少偏心,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均匀。以往震害经历表明,此种类型的建筑在地震时比较不容易受到破坏,容易估计出其地震反应,易于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2、对地基的选择

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主要来源与地基沉降,如果高层建筑地基出现沉降,其结构必然受到破坏。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要对地基抗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选择坚硬的场地土建造高层建筑,可以明显地减少地震能量输入,从而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高层建筑宜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当条件不允许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使建筑在地震时不致由于地基失稳而遭受破坏,或者产生过度下沉、倾斜。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要求基础要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埋深基础四周土壤的被动土压力,能够抵抗高层建筑承受水平载荷所产生的倾覆和滑移。天然地基基础埋深为建筑高度的1/15,桩基基础埋深为建筑高度的1/18。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3、多道设防

多道设防,就是设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的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应使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利用梁的变形来耗能,从而使框架柱退居第二道防线。其措施就是梁端调幅。框剪结构应使剪力墙连梁首先屈服,然后是墙肢;要使墙肢易屈服,必须是墙肢稍短、洞口较多的联肢墙,因此规范规定限制墙肢过长。最后框架作为第三道防线。对剪力墙结构,通过构造措施,保证连梁先屈服,如连梁折减刚度,少配纵筋、配交叉抗剪筋,并通过空间整体性形成高次超静定等。

4、运用高延性设计

结构构件除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较多的耗能潜力,防止过早的剪切、锚固和受压等脆性破坏。所谓延性,就是结构受地震屈服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其变形能力的大小。变形越大,就是延性越大,因为地震耗能是靠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综合,即充分变形而不倒,促使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被有效地减弱,避免重大损失的发生。

5、结构构件设计合理性

框架设计应符合:刚梁柔柱,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更强。框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框架设计应避免剪切先于弯曲破坏,避免混凝土的压脆先于钢筋的屈服,避免钢筋锚固粘结先于构件破坏。目的就是使塑性变形开裂耗能而不致遭受脆性破坏。刚梁柔柱,就是让节点弯矩多分配一点给梁端;强柱弱梁,就是在配筋方面让柱多配一点,梁配筋恰当;强剪弱弯,就是梁顶弯矩可以调幅,而剪力不能调幅,剪力还可按实际弯矩配筋调大,剪力配筋强于弯矩配筋;节点更强,是加强节点配箍及纵筋锚固,施工中应注意钢筋间距,以便施工易于振密,保证节点稳固。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用的体系

1、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体系不仅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好的抗震性能。在承受水平力时,剪力墙和框架通过的连梁和楼板共同组成的一种结构体系。在该体系中,框架的主要作用就是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就是承受水平方向的剪力。框架-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呈弯剪破坏,且塑性屈服尽量产生在墙体的底部。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按照“强墙弱梁”的原则加强墙肢的承载力,避免墙肢的剪切破坏,提高其抗震能力。

2、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的结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担负了所有的垂直方向的载荷和水平方向的力。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刚度和强度都很高,有延性,传力整体性好、直接均匀,抗倒塌的能力很强,它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的高度大于框架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钢结构体系

钢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钢结构施工周期较短,并且具有节能环保、延展性好等优点,特别对于钢结构建筑具有的延展性可以对地震波产生衰减作用,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具有良好的优势。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要求,钢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未能普及,这是未来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

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合理设计各个抗侧力构建的布局,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化的承载布局,同时在垂直方向采用抗侧力构建提升建筑物整体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建筑物的承载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求,也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优化设计的重要方式。

五、总结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自20世纪90年代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提到各国建筑设计的日程,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吕西林・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M]・2007・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替米沙坦;高血压;心心房颤动动;P波离散度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65-02

The effect of Telmisartan in decreasing the P wave dispers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YANG Youdong, GU Chengqi, WEI Y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atong City,Shanxi Province, Datong 037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lmisartan in decreasing the P wave dispersion(Pd)and the occurrence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107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elmisartan group (n=52) and control group (n=55). Results: After 3 months, Pmax and Pd in Telmisarta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 Telmisartan could decrease the P wave dispersion and risk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Key words] Telmisartan;Hypertensi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 wave dispersion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对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表明,心房内不同部位的非均质性电活动可引发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1998年Dilaveris等[1]提出了以P波离散度(Pd)评估心房内非均质性电活动,并认为它是预测特异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初步观察了替米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10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米沙坦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5~73岁,平均(59.5±12.4)岁。对照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60.4±11.2)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采用1999年WHO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标准:既往或就诊时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的f波及心室律绝对不规则,48 h能自行终止。患者无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史,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阴性,均排除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血电解质紊乱和严重左心功能不全(LVEF<40%)。

1.2 治疗方法

替米沙坦组每日给予替米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如效果不佳加用利尿剂。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根据血压情况适当加用利尿剂口服。

1.3 实验方法

患者窦性心律时,取平卧位,安静状态下行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纸速50 mm/s,每份心电图至少记录5个心动周期。选择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 固定人员用手工目测方法进行测量。P波测量起点取P波起点与等电位线交点处,P波测量终点取P波终点与等电位线交点处。取基线平稳的心动周期,分别测量各导联P波时限,每导联连续测量3个图形清晰的P波,取其均值为该导联P波时限。测量12导联P波时限后,其中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值即为Pd[2]。上述入选的研究对象3个月内门诊定期随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分别描记ECG进行Pmax、Pd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max、Pd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替米沙坦组比对照组的Pmax 、Pd 下降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1。治疗后两组Pd≥40 ms例数均较治疗前下降,替米沙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的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d≥40 ms的患者例数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两组治疗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

3个月内共有21例发生心房颤动,其中替米沙坦组6例(11.5%),对照组15例(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尽管对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人们普遍认为心房的解剖重构和电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心房间质纤维化被认为是心房颤动时心房的解剖重构[3-4]。已有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局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明显增高,并由此使血管紧张素Ⅱ(AT1)增加,通过AT1-R 的介导刺激心脏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并可抑制胶原酶的活性,而促进心房间质纤维增生[5]。Touyz RM等[6]发现心房电重构与心房肌内钙超负荷有关。AngⅡ能够通过激活L型Ca2+通道和蛋白激酶C途径,增加细胞外钙摄取和肌浆网钙释放,加重心房肌细胞内钙超载。血管紧张素还可通过引起心房压水平的升高,从而诱发心房电重构的发生[7]。而使用ARB类药物则可阻断上述信息传导途径,减少心房解剖与电重构的发生,达到预防心房颤动的目的[8-10]。

P 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 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 波最大时限与P 波最短时限间的差值。郭继鸿[11]研究发现应用心电图P 波离散度能有效地预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几率及危险度, P 波离散度≥40 ms时, 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动, 易引发房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达81%,特异性为80% ,阳性预测准确度达85%。

本研究结果提示替米沙坦作为一种作用更强的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高效地与AT1 受体竞争性结合,直接在受体水平阻断由AT1 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活性,进而影响心房的解剖重构和电重构,改善心房肌的传导功能,缩短心房的复极时间及减轻复极的不均一性,从而能够降低P波离散度,减少AF的的发生率。此外ARB的下列作用也对减少心房颤动发生及复发有重要意义,如系统血压降低,心室肥厚消退(舒张功能改善、心房内压降低),交感能作用的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减退及心肌传导性改变等[12]。

本研究证实替米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有预防心房颤动发生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时不良反应少,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是一类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Dilaveris PE, Gialafos EJ ,Sideris SK, et al. Simple electro- cardiographic marke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paroxysmal idiopathic atrial fibrillation[J].Am Heart J,1998,135(5 Pt 1):733-738.

[2]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M].2 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54-359.

[3]李奎宝,胡大一.预防心房颤动的新思路――ACEI/ARB 的可能作用[J].中国医刊,2004,39 (1):31-32.

[4]Nattel 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mechanisms: can mechanistic insights be used to improve AF management? [J].Cardiovasc Res,2002,54(2):347-360.

[5]Goette A, Staack T, R cken C, 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 human atria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0,35(6):1669-1677.

[6]Touyz RM, Sventek P, Larivière R, et al. Cytosolic calcium changes induced by angiotensin II in neonatal rat atrial and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 are mediated via angiotensin II subtype 1 receptors[J].Hypertension,1996,27(5):1090-1096.

[7]Nakashima H, Kumagai K, Urata H, et al. Angiotensin Ⅱantagonist prevents electrical modeling in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00,101:2612-2617.

[8]Shao Q, Saward L, Zahradka P, et al. Ca2+ mobilization inrat cardiomyocytes by angiotensin type 1 and 2 recep tors[J].B iochem Pharmacol,1998,55:1413-1418.

[9]Gottieb SS , Dickstein K, Fleck E , et al. Hemodynamic and neurohormonal effects of the angiotensin Ⅱ antagonist losarta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1993,88:1602-1609

[10]Ehrlich JR, Hohnloser SH, Nattel S. Role of angiotensin system and effects of its inhibi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Eur Heart J,2006,27(5):512-518.

[11]郭继鸿.P 波离散度[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3):189-192.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范文6

>>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解析提高建筑结构地震抗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浅谈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探讨 如何优化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提升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基于加强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探讨 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设计方法分析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研究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方法分析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研究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方式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思考 浅述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优化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 改善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理念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中信建筑设计 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中信建筑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它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我国部分地区处于地震带上,因此对地震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地震对人们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由建筑物的破坏造成的,减小地震的伤害程度,提高建筑物的防震倒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对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进行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地震;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 Abstract: the earthquake is a great natural disaster a destructive force, it caused great harm to humans,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in the earthquake zone, so the seismic to attract attention. Due to the people of earthquake hazard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reduce the damage of earthquake, improve buildings earthquake collapse ability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do some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eismic structural collapse.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seismic collapse resistance 中途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地震一旦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生命财产将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对人类的破坏主要是通过建筑的倒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越大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它对人们的破坏程度。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倒塌能力是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伤害措施。 一.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原理 地震在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首先在地下传播引起强烈的底层运动,地层运动将地震的力度传到地面的建筑物上部结构,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地震波有三种传播形式,有上下振动的纵标,纵标是最先到达地面的地震波形式,它对建筑的破坏性不大,然后到达地面的是横波,它的振动形式是水平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性较强,最后到达地面的是纵标和横波相遇形成的混合波,它是属于破坏性最强大的地震形式,当混合波到达地面时,建筑物发生剧烈震荡,还有建筑物本身加速度的作用使得碰到建筑自身的重力(此处不通顺)形成了不定向的合力,这一合力最终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瞬间倒坍。 二.建筑结构抗震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建筑结构的原材料

建筑结构质量越好,那么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为了减少地震的灾害性破坏,在对建筑结构的构建时要对建筑结构比如墙体、隔断、围护墙等建筑物的构成部分时要采用能显著改善抗震性能的材料,这样有利于减少地震的破坏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最小程度的伤害。

(二)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整体的建筑构建过程中,任何一个施工细节都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材料性能的变懂都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三)建筑结构的施工地选择

地震的破坏性之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但是地震发生的情况不是单一的,其中有的是因为施工场地选择不当,建筑物建在易发生山崖崩塌的地带或者建在河岸滑坡等地形处,这些都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建设建筑时要详细勘察地形、地质,寻找避免地震发生的地带。

地震的破坏性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就像上文提到的关于地震造成这么大破坏的原因中建筑物的崩塌占很大一部分,因此为了减少地震的损失要在地震结构方面采取相关的措施。 三.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一)总体设计理念的改变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良好的抗震能力,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尽量将抗震这一意识深入脑子中,并执行于设计中,要尽量选用体形简单,规则,平面对称,抗侧向力的体系刚度和承载能力变化连续以及质量变化合适的设计方案。

(二)场地的选择

建筑物的建筑场所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易发生山崖崩塌的地带和河流泥石流处要尽量避免,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物建设时,要做好场地的勘察工作,充分调查好当地的地形,地质,寻找适合建设建筑物的场地,尽量避开生态脆弱,地震断层带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

(三)建筑结构局部加强措施 由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原理可知,地震波的三种传播形式中,纵标对建筑物的损伤相对来说较小,但是当地震横波作用于建筑物时会对建筑物产生破坏性的损伤。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是要确保主体结构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设计和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对待主体结构和其他构件的连接方面,在框架的结构和后砌墙的连接环节都要进行认真研究,对建筑结构局部加强措施有利于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四)选择良好的抗震原料

材料不同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不同。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使用石头,砖块,混凝土等材料(不明白此处表达的意思),这些都对建筑结构的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些隐形的威胁是造成地震破坏力强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建设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结构在原料的选择时要慎重选择。

(五)采用新技术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方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技术是在经历了多次实践之后逐步被人们接收的工具或者手段,传统的抗震方法是靠加大建筑结构的面积(加大什么的面积?)的方法,传统的抗震方法抗震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在抗震技术上要多采用新技术,增加抗震的科学性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出最新的抗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