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特点 教育管理

作为新一代主体的“90”后,其生长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发展时期,他们成熟盲目、睿智轻狂、理智躁动。新形势下,积极探究“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思想特点

(一)价值观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90”后大学生群体视野更加开阔,对社会发展变化非常敏感,群体的诸多行为都表现出明显的时代印记。国际社会中的多种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日益显著,“90”后大学生群体受到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双重熏陶,多文化文化冲击强烈,进而促使其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形成。价值观多元化,会促使这部分群体在吸收优秀成果的同时发扬祖国传统文化,但也会促使大学生群体发生主导价值偏离等危险。

(二)情感开放

“90”后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情感外露、张扬,懂得如何表达自身感情。但是,他们虚荣心更强、内心浮躁,精神、物质生活丰富,但往往更加迷茫空虚。浮躁的社会环境,很容易早就这部分学生群体情感的不安。

(三)思想叛逆

“90”后大学生群体多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备受呵护、关爱,是家人的宝贝,在家庭中自小就是“以我为中心”,而家长也逐渐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对待他们。因此,他们有着较好的自我认识,有主见,自信心强。但是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家中几代人的宠爱中长大的,没有和兄弟姐妹一同成长,因此他们与别人交流过程中,过于自我,在团队协作中意识欠缺乏协作能力,欠缺对团队的忠诚和责任。处理人际关系时,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作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重要标准。在思想方面,“90”后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与自我意识,思维多变,敢于阐明个人观点,喜欢自主行动,不受特定方式制约。在学习方面,“90”后大学生群体个人要求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类型与学习范围上的自主选择性非常高,不愿按照计划进行。在生活方面,“90”后大学生群体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较强,果断但盲目。

(四)实践能力强

“90”后大学生群体动手能力强、兴趣广泛,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文科、理科、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均受到他们的追捧。“90”后大学生群体对实践课、实验课的兴趣非常高,执行力、行动力高,他们喜欢积极体验新事物、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信息行为明显

“90”后大学生群体生长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具有较高的信息敏感性。因网络技术、核爆炸式的信息数据,使得“90”后大学生群体更有主见且独立,思想早熟,非常关注个人选择与思考,信息行为非常明显。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一)人性化管理

鉴于“90”后大学生群体固有的思想特点,在其教育管理方面,应及时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具体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创造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通过人性化管理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减少学生们的束缚感,与此同时,还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人性”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大学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群,我们有理想相信学生们能处理好个性问题,而不是给予其更多的管理制度束缚,否则会引发学生叛逆心理。

(二)积极引入先进教育方式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教育起步晚,同时在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创新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持续的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管理办法,同时也要结合我国不同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革,直到探索出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教育管理手段。随着社会各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在探索教育管理办法的时候应当考虑到通过引进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来帮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此外,我们可以考虑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管理理念,在满足了大学生崇洋心理的同时还能够完善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系统,从中吸取失败经验教训,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制度。通过持续不间断的吸收、改进、创新,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国国情和大学实际情况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开展集体活动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半社会阶段,是由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段。除了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人际关系、班级工作、学生会工作、未来职业选择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压力。此外,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从高中的高压环境中突然来到相对轻松的大学环境往往会出现由于过渡方式不正确而造成成绩下降甚至颓废的问题。这些压力就要求大学生接受专业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能在大学校园里健康的成长。但是就目前形式分析,大学生们都厌倦于咨询心理专家或读一些有关思想教育方面的书籍,他们普遍表示“没必要”、“不需要”或“没面子”、“太枯燥”。因此,我们应该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做出一些创新。我们可以把室内教学的时间适当的分一部分给室外课堂教学,以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将思想教育理论想要表达的涵义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让大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知识、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指导。通过开办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精神世界,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注意自己言行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这种相对于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更适合“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更能投其所好,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

(四)结合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应该为“90后”大学生灌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明确政治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都融合到理论教育中,使大学生能在互动中提升思想意识。“90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他们非常需要外界耐心细致的思想指导,而且更需要外界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无论是大学阶段还是其它人生阶段,家庭教育一直都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和基础。作为家长,最容易感受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包括心理上的、思想上的。大学生虽然步入大学,远离家乡、远离家庭,但他们任然对家庭有非常大的依赖性,因而我们应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3.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应重视起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将实践学习穿插在理论学习当中,既能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举办大型的社科活动、学术竞赛、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来调动起“90后”大学生学习、帮助他人、奉献青春、感恩社会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现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思想特点为切入点,从人性化管理、先进教育方式、集体活动、结合教育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为一线学生教育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朱丽华,于永清.90后大W生教育管理方法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3,(03).

[2]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6).

[3]束强.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1).

[4]王淑艳.“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政工作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5]郭亦鹏.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青春岁月,2014,(08).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2

一、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剖析

通过研究小学生学习行为和解决实际问题所用的方法,以及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意识、兴趣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作出了两个方面的总结。

其一,感性认知。感性意指凭借自己的感觉对事物做出决定或判断,在学习上,感性认知是学生的一大障碍。然而,仅就小学生来说,感性并非完全是贬义词,恰恰相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往往代表了他们的智能倾向。例如,在《二泉映月》一课中,读题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是以介绍风景为主,这种感性认识表明了学生潜意识里对“两眼泉水和一轮明月”夜景的期待,这说明他们的想象里充满了诗情画意。总之,受智力水平影响,小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足,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只看表面,这是小学生认知的一大特点。

其二,理性认识。在学习中,小学生的错误思路有很多,但这种错误思路是记忆调整的,通常在一堂课的课前,学生某一事物还存在感性认识,而课后,感性认识即变成了理性认识。因此,可以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然发展,学习前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特点是感性认识,而学习后则是理性认识。但这种理性是短暂的,对于新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巩固,否则,久而久之理性认识则又转变为感性认识,从而导致学而无功。

二、把握“感”“理”平衡,培养写作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让感性主导理性,严格来说两者之间并非是相互主导,而是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过于贴近理论,既无法形成记忆表象,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缺乏理性认识,学生的能力水平则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获得成长所需的养分。因此,要把握“感”与“理”的平衡,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注重情感、情趣、情境等感性因素,又要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因素,从而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感”“理”平衡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方式方法则需要教师从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致力于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众所周知,写作不同于写生,不是将写作对象放在面前去临摹,而是作者结合自己的记忆表象,利用记忆勾画写作对象的大体框架和外在形态,利用想象力“填充色彩”,使写作的对象富有艺术性。甚至写作者从来都没见过的对象,而是仅凭想象力去描绘。因此,想象力对小学生作文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说想象力代表了学生的感性,那么语文素养则代表了学生的理性。除了想象力之外,写作还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这种文学功底即是语文素养。

三、引导“思”“作”契合,提升作文能力

综上所述,写作思维的养成有赖于想象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那么,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又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写作思维并非是一种技能,它仅代表了思路的宽广性、灵活性、缜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写作思维仅是一种意识,具备写作思维,并不代表能够写出好的作文。要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与“作”的契合,即:培养想象力+提升语文素养+高强度作文训练。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与小学语文课题相结合,需要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体现激发想象力的情境创设。如《郑和远航》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给出的数据,来描绘“宝船”的形状;《梦圆飞天》一课,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描绘广阔的太空;《二泉映月》一课,教师可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让学生在曲声中默读课文,等等。

其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读,二是进行阅读批评。因此,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或名家散文,或古代诗词,或中外名著,只有阅读才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批评的方法,如标注、点评、找关键词、写感想,等等。课堂学习即是一种对课文的批评,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批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是进行高强度的作文训练。作文文体的形式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诗词等各种文体的写作;同时借助各种途径,如写信、日记、班报、黑板报、宣传栏等等,加大学生的作文量,配合想象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作文

能力。

总之,感性、理性、想象力、语文素养、写作思维,这些都是写作的基本功。只有让“感”“理”平衡,把握“思”与“作”契合,建立起完善的作文培养体系,才能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3

童话不仅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具有丰富的语文学科价值。以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将童话的价值真正转化成为小学生精神成长的营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极为有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童话 应用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体裁,童话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及审美特征极其契合孩子的精神世界,符合孩子的审美接受心理、情感及思维,深受儿童喜爱,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审美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丰富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童话不仅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也具有丰富的语文学科价值。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培养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童话为小学生打开了阅读的大门,其中新奇的世界、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温情的表述,无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

童话非常贴近小学生的语言系统,这使得小学生乐于感受并积累童话中的语言,并自发地再现并运用这些语言,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

(三)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童话特有的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十分契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特征,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下意识地模仿、加工童话中的情节、人物等,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以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将童话的价值真正转化成为小学生精神成长的营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不无裨益。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童话的策略

(一)合理选文

教师应基于对童话共性的认知,对童话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分析,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文学审美价值及语文教学价值,同时还应对小学生学习童话的反应、问题及价值等方面做足预测,保证选取的童话既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要,而且具备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适合开展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情况及阅读期待,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童话文本,从中国童话名篇、外国童话名篇着手,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在童话故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寓言故事、科学故事、英雄模范故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从感知童话内容、情节入手,逐渐认识更多的童话文学样式,了解童话故事角色体现出的象征意义,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而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应选择文字为主的童话文本,适当增加科幻故事、历史故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初步领会童话的基本特征,获取初步的感性体会。童话文本的选择应体现类型多样、范围全面、文体特征明确等特点,教师可以在国内儿童文学专家以及有影响力的教师所推荐的书目中,选取合适的童话故事应用到教学中,注重童话故事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做到合理选文,并根据不同风格及审美特征的童话选择与之切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升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创设情境

人物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明快的童话故事十分贴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而光靠教师的口头说教式教学,难以充分发挥童话的优势,教师应借助形式多样的手段,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可应用音乐、图画、视频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创设贴合教学内容且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教师还可运用童话式的语言,将小学生引入童话般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将生动有趣活泼的童话式语言贯彻在语文课堂的始终,保持课堂吸引力,充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运用童话式的语言,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仔细揣摩,多加实践。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分析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小学生好动爱玩,善于模仿,当他们被童话故事中生动精彩的内容及人物所吸引,往往会产生模仿表演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情节需要,将童话故事改编成童话剧、舞台剧等,组织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童话角色扮演、肢体表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去了解故事中的内容,感受童话中的形象美,理解角色心理,把握角色形象,通过形象的表达,感悟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思想内涵,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及交际能力。例如,学习《狼和小羊》《渔夫的故事》《陶罐和铁罐》等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组织小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学生仔细揣测角色形象,务求在表演时将角色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将充沛的情感注入表演中,使其生动、形象,以此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加深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三)激发想象

丰富的想象使童话焕发出优美的意境,而学习童话,并不只是为了学习故事的内容,更要借助童话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释放学生的思想,继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童话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好想象的整体基调,努力为学生营造想象的整体氛围,引领学生自己探究童话中神奇优美的意境。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忘掉自己旁观者、读者的身份,融入到童话故事中,成为童话中的一员,进入到畅想的意境中,感悟童话角色的喜怒哀乐,亲历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此加深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故事在富于想象的同时,也会有许多想象留白之处,给孩子进一步想象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应发现并充分利用童话中的留白之处,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仿写或是m编童话,着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4

在小学的课程中,美术是小学生最直观的、有形的视觉感受,教师在教授美术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运用大脑思维,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按照美术所画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小学生所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其中,用画笔将大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在画纸上,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课《冰川与晚霞》时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在一望无际的北极冰川,太阳西下的余晖映照着皑皑的冰小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会产生丰富的联想,然会教师让学生自己将想象的晚霞绘画出来,当然学生们的绘画是丰富多彩的,运用的颜色也各不相同,这时需要老师再次的提醒,并让学生展示对比,这样不但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而且使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各式各样的美术图画,让学生自己体会事物的形状及绘画的意义,把学生的想象不断的加以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把想象中的事物用图画展示出来,这既是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更是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科学证明人的想象力来自发散性思维意识,因此教师要加强美术的发散性训练和引导,让学生不单单用视觉体会到美的事物外形,而且更要让学生通过心灵感受到事物的内在美,为培养和提高想象力服务。

二、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方法

小学美术课是将小学生潜意识的思维意识通过简单的绘画表达出来,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小培养小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最终实现运用美术课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口标,因此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观察力就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本源,激发学生对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小学三年级教授的《魔幻的颜色》一课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来观察三原色,然后进行两种颜色的调和,再观察其变化,让学生提出想象的哪种颜色,可以自己动手试着调出这种颜色,然后再通过绘画展示出来颜色的色彩,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变化的观察能力,为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奠定基础。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只是依靠课堂教学,而是要在生活中让各种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事物来触发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可经常带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如:春天的树会变绿、发芽、长出树叶,而秋天的树叶会变黄、枯萎;早晨的太阳会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而旁晚的日落,则是黄黄的;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就会发现其特点,从而使幼小的心灵得到共鸣,使杂乱无章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梳理,最终培养出自己的想象力。

(二)积极创设美术课想象氛围

想象力是需要环境的和氛围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就会产生相似的想象,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和认知还不稳定,受周围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教师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小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里发挥自己对事物的想象,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课《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到室外去观察蓝天、白云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回答,这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去想象在蔚蓝的天空上,自己驾驶着银色的飞机,在白云间翱翔。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回答,这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们的想象力非常的强,有的回答在白云间有大雁在飞,有的回答在天空上遇到了外星人,还有的回答自己飞到了外太空,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想象到自己飞到了了太阳旁边,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才能发挥想象力。因此积极创设美术课想象氛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必要手段。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5

将儿童绘本和小学美术教学结合使用,有利于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利用知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儿童绘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质性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美、发现美,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对美术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儿童绘本在儿童书籍的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多数小学生都会被儿童绘本中的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幅插画所吸引。有部分的地区已经实施将儿童绘本融人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教育的发展,儿童绘本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美术教学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儿童绘本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儿童绘本是什么

儿童绘本其实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甚至有部分的儿童绘本没有文字,可以比较直接地向小学生传达视觉效果,所以大面积的都是精美的图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儿童绘本中的内容。

二、结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上的优势

1.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儿童绘本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小学生在思维上正处于一个开阔性发展的状态,使用儿童绘本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学习兴趣。儿童绘本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就是简单易懂,便于理解,这样可以吸引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强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2.增强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富有丰富色彩的儿童绘本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目光,从每一幅简单易懂的图画中欣赏出自身存在的美。儿童绘本中多式多样的画面和场景带给小学生无尽的想象,创造美的前提就是要善于观察和想象。根据多样化的儿童绘本,小学的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给出同学们特定的场景,使他们在指定的场景内构造自己理想中在这个场景发生的故事,这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往往小W生都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憧憬,但表达出自己想法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而美术就是创造的过程。例如:一般让一个学生自己随便创作一幅画的时候,他理想中的一幅画就是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家人开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他在画画之前,必须要在画中创造出一个开心幸福的环境,这样才能体会到他所画的这幅画的意义。对于那些经常看儿童绘本的学生来说,这个应该不是很难的问题,绘本中有趣的内容给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三、在小学美术上结合儿童绘本的有效方法

要使儿童绘本和小学美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就要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能力,提高这些就应该有相对应的方法,有了这些方法,才能将想象付诸实践中。

1.临摹绘本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临摹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绘本的特点,利用绘本中的特点来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更好地理解专业绘本的主题,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借鉴专业绘本中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方式为初学绘画者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2.为绘本添加文字说明

儿童绘本中插画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有的插画需要有文字的说明。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想象力来为绘本添加说明,用文字来说明每一幅画中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图画增加含义。用文字的方法表达每幅画的含义,这种方式让小学生对儿童绘本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3.为绘本添加图画

参照绘本中每幅图的主题和意义,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换一种表现形式表达出来,不一定只有绘本中的表现方式是正确的。绘本中的每一幅画也是通过作者的想象力来创造出来的。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重新完整地体现出对绘本新的理解。

4.补充疑问

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想象力; 培养方法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过程,是人脑中旧经验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的过程,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训练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极好的办法,它能帮助人们从固定化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现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1理解课文,丰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语第五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就能发挥想象力,说出各种具体情景,仿佛置身在意景中,这样就能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2利用插图,激发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着插图问学生:“小朋友在哪里看见了春天啊?” 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文中的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好课文的插图,符合低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让学生眼观画面,形象感染,加深理解,达到阅读的效果。在这领会的过程中,学生则完成了一次想象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不但能够很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且从中进行了有益的创造性思考,同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3引导学生质疑,展开想象力

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打破常规,只有想出常人想不出的东西,才可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情。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他们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由于语文课文读解的多元化特征,这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基础。这正如文学理论中所讲到的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存在着“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在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4续写故事,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语言意境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所积累的各种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同时,还要让学生讲为什么这样想?“原型”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畅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想象的空间就变得更开阔。

5阅读课外作品,发展想象

语文教学时,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这不但有助于知识储备才,学会一些想象的方法,而且有助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

6表演体验,丰富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通过想象,学生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动作,把课文表现得淋漓尽致,又理解了课文。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演一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前的痛苦经历,时刻提示学生注意丑小鸭的神态、动作,并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用心体会,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坚强。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老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