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50-01
当前,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校园“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笔者致力于班级“十字德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具体做法如下:
一、“每早一读”,让学生牢记“十字德文化”的含义
早晨是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刻之一。因此,笔者每天早读前让学生集体朗读“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内容,让学生熟记于心,并深刻理解这十个字的德含义(仁慈、正义、礼节、智慧、信任、忠诚、孝敬、笃定、悌爱、宽恕)。坚持“每早一读”,持之以恒,“十字德文化”才能浸润学生思想,并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二、“每日一强调”,要求学生以“十字德文化”的精神规范言行
在《班级一日行为规范》中明确指出,一日之始“德”先行,每一个学生都应以“十字德文化”为一日行动目标,如早起和早到校,出门时跟父母打招呼,到校时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在校做到忠诚老实、团结友爱、乐于帮助、勤奋学习……坚持每日强调学生的行动目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良好班风形成的有力保障。
三、“每周一反省”,让学生对照“十字德文化”进行剖析和改进
每周的周会课,是学生相互回顾一周来德行效果的时间。一般先由班干部总结本周班风的优点与不足,包括文明礼貌、劳动卫生、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眼操、课间操)等方面的情况。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班干部的总结是否赞成或加以补充,也可以进行自我表扬与批评,特别要指出班级存在的不良现象。最后,班主任进行归纳。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把班级当作一个大家庭来对待,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提醒、相互帮助。
四、“每月一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十字德文化”进家庭
班级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班主任要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可在每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把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的设想向家长说明,让“十字德文化”深入人心,促使广大家长支持班级“十字德文化”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班主任可以建议家长平时以身作则,与孩子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月班主任还可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同时用短信、飞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的情况,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力量促使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五、“期中一表扬”,评选“十字德文化”的班级明星
每学期的段考过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填写相关表格并上交给班主任,由班干部汇总,评出班级品德优秀的同学(明星),并在班上向全体同学汇报半个学期以来班级的“十字德文化”活动取得的成绩,公布品德优秀的班级“明星”,号召全班同学向班级“明星”学习,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醒学生认真践行“十字德文化”。
六、“每学期一实践”,让“十字德文化”之花漂香社区
“十字德文化”活动不仅要在校园内开展,还要延伸到校园外,让“十字德文化”的魅力影响社区,带动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参与社区的自愿服务活动,如参加“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劳动、慰问孤寡老人、学雷锋等活动。在寒假中,要求学生完成“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德育作业,根据自身特长,制作手抄报或绘画,主题内容为“礼孝、闹元宵、贴春联”,收假回校时上交作品,学校进行评比,并在校园内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在暑假中,则组织“好书伴我成长”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读至少一本好书,并写下心得体会,回校后上交。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班级“十字德文化”精神在社区中得到了传播,也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
总之,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认为,班主任必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2
大班幼儿熟悉自己和班级小朋友的名字,会辨认、书写自己的名字,有的甚至认识家人和同伴的名字。原方案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全班幼儿名字图、人物关系图、姓氏图等,引导幼儿探讨“姓的秘密”,进而引导幼儿从位置、字数、含义等方面探索“名的秘密”,以激发幼儿持续的探究兴趣。原方案从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组织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然而,进一步研析“姓与名”的话题,我觉得我们不仅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姓、名及其来历,还应引导幼儿将视角投向现实世界,关注名字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应通过引导幼儿探讨包含在名字中的重要讯息,感受姓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感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感受父母长辈的浓浓爱心,感知生活中名字的广泛应用,激发对名字的认同和喜爱……从而得到文化的启蒙、生活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寻名问姓”“顾名思义”“名字的应用”三个系列活动。“寻名问姓”侧重于引导幼儿学会区分“姓”与“名”,初步了解名字的组成与传统的姓氏文化;“顾名思义”侧重于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名字的故事”。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和祝福之意;“名字的应用”侧重于从幼儿的生活世界出发,引导幼儿感受姓名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导幼儿由“主观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化,关注社会角色,增进归属感,了解、认同并喜爱自己的名字。我的设计
目标:
1 学会区分自己和同伴的姓和名,初步了解名字的组成和自己名字的含义。
2 通过观察、讨论、分类、交流等,探索名字的秘密、名字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 感受姓氏文化的传承性和父母长辈的爱心,认同并喜爱自己的姓名。
准备:
1 材料准备:
(1)磁性教具:全班幼儿姓名卡,班级所有幼儿的姓氏字卡,代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图片。
(2)磁性黑板,红色水笔。
(3)师幼共同搜集印有或写有姓名信息的物品原件、复印件或照片(如户口簿、身份证、名片、病历、火车票、飞机票、快递单等)。
(4)儿歌《百家姓》VCD。
2 经验准备:
(1)认识自己的姓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学写自己的名字。
(2)熟悉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姓名。
过程:
活动一
寻名问姓
1 观察“班级名册”,寻找自己的姓名。
师:这是我们XX幼儿园××班的班级名册。你的名字在哪里?第几排第几个?
师:你们是怎么找到自己名字的?(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发现姓、名、字数等方面的不同。)
师:每个人的名字不太一样,有的姓名是两个字的,有的姓名是三个字的,甚至有的姓名是四个字的。小朋友们找到名字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按照顺序、有的根据字数、有的先看姓……
2 发现姓名组成。初步感受姓氏文化。
(1)游戏“谈名道姓”,了解姓名的组成。
师:这是谁的名字?叫什么?姓什么?(随机选择几个姓名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姓”,并随幼儿的回答用红笔在“姓”上画圈。出示该姓的字卡。)
师:我们的姓在名字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发现姓在前、名在后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报一个名字,你们说出他的姓。(尽量选择不同姓氏的名字,并随幼儿的回答出示该姓的字卡,在黑板上方排成一排。)
(2)按姓氏将姓名卡分类,并统计班级幼儿姓氏情况。
师:我们班有哪些姓?这些姓字数相同吗?(引导幼儿逐一读出字卡上的姓,若有复姓,观察字数的不同,了解单姓与复姓。)
师:哪些人的姓是一样的?(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姓名卡排放在对应的姓氏字卡下。)
师:每种姓有多少人?哪种姓的人最多?(统计并记录。)
(3)按传承关系将姓名卡分类,并进行统计。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姓×,有的小朋友姓×?
师(出示爸爸和妈妈的图片):你们是跟爸爸的姓一样还是跟妈妈的姓一样?请你们把姓名卡排放到爸爸或妈妈的图片旁。
师:我们班上跟爸爸姓一样的有多少人?跟妈妈姓一样的有多少人?跟爸爸姓一样的多还是跟妈妈姓一样的多?(统计并记录。)
师:在你家,还有谁的姓跟你的姓一样?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姓氏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师:人的名字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孩子可以跟爸爸姓,也可以跟妈妈姓。祖辈把姓传给了爸爸妈妈,爸爸(或妈妈)又把姓传给了我们。
(4)欣赏儿歌《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师:除了这些姓,你们还听说过哪些姓?听说过两个字的姓吗?
师:中国的姓可多了,有单姓,也有复姓,人们还编了一首《百家姓》的儿歌,说到了好几百个姓呢。(欣赏儿歌《百家姓》。)
活动二
顾名思义
1 结伴交流名字由来,感受长辈对取名的重视。
(1)教师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师:人有了姓,还要有个名。起名字的学问可大了。为了给我们取一个好名字,长辈们会考虑很多因素,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意义。我叫×××。你们猜猜。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师:因为……所以我的爸爸妈妈为我起了这个名字,希望我……
(2)自由交流名字的故事。
师:你的名字是谁取的?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 结合名字探讨含义。感受父母长辈的期望。
师:你们想了解谁的名字故事?你们觉得×××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名字的含义,看看是不是像你们猜的那样。(选择数名幼儿,先请小朋友们根据他们的名字猜一猜含义,然后请被点中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故事。)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故事?
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把对我们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我们的名字中。我们要爱我们的名字,带着他们的希望。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三
名字的应用
1 探讨需要“说”名字的情境。
(1)交流听别人说自己名字的情境。
师:在幼儿园和家里,你们从别人口中听到过自己的名字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叫你的名字?为什么叫你的名字?
师: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叫你的名字?为什么叫你的名字?
(2)交流主动说自己名字的情境。
师:你们自己有没有提到或说到过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情况下说自己名字的?我们该怎样对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你们对自己说过自己的名字吗?是怎样说的?
师: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有时候,我们还需要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甚至对自己说要注意什么……
2 发现需要“写”姓名的情境。
(1)结合幼儿园生活发现名字的应用。
师:幼儿园里的哪些东西上面写着小朋友的姓名?为什么要写上小朋友的姓名?(引导幼儿结合毛巾架、茶杯箱、被子、枕头以及作品栏、成长册等,发现物品上写上姓名表达的意思。)
(2)结合实物或照片发现名字的应用。
师:认识这些东西吗?上面有没有写姓名?在哪里?为什么要写姓名?(引导幼儿观察写有或印有姓名的实物或照片,找出姓名,讨论其意义。)
师: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自己或别人的姓名?表示什么意思?
师:姓名寄托了长辈对我们的爱,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要用到姓名。我们不仅常常会听到或说到自己的名字,而且属于我们的户口簿、身份证、病历卡、火车票、飞机票等很多物品上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姓名?能不能随便更改?
延伸活动:
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3
1、重新定做传统文化宣传墙,以《弟子规》、《少年中国说》为主要内容。
2、在教学楼一楼挑梁上制作文化框,形成文化走廊,以古诗和论语以及劝学、励志的名言警句为主要内容。
3、在课间操前播放歌曲《中华好儿孙》,在课外活动前播放歌曲《弟子规》,营造活动氛围。
二、力抓传统文化学习
1、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后集体诵读《弟子规》。
2、 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领着集体学习《弟子规》,学生要熟读背诵;并观看视频,了解每句含义。
3、学生准备“传统文化学习专用本”,先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学习每句释义,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践行传统文化,养成良好习惯
1、校门口建立“文明执勤岗”,由志愿者和少先队干部组成,向入校的老师和学生行礼问好!
2、建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对学生的纪律、卫生、着装、礼仪以及节粮节水节电等方面进行监督,弘扬正能量,形成良好习惯。
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4
首先,班级文化是构建高效课堂高地的基石。丰富班级文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软实力,也是高效课堂创建的硬指标和助推剂。高效课堂需要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茁壮成长的沃土,为学生学习提供知识的乐园。班级文化凝结成的是种精神,这种精神锤炼后就是班训,班训成为坐标后,就会成为永远激励全班同学努力向前的一面旗帜。
其次,班级文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精神园地。班级文化的重建,为高效课堂的积极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精神的园地,提供了自主高效学习的强大推力。我曾走进到杜O口中学,在观摩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试图领会他们在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上的成功做法,借鉴他们在班级文化重建上的有益探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杜O口中学每一个班都有班训,成为班级精神的灵魂。
第三,班级文化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阶段成果。杜O口的学习文化更多的是小组学习,这是一种合作、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氛围下,班级文化与小组文化就成为一对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一方面班级文化重建需要融入小组文化,是用优秀的小组文化来汇集成班级文化的,另一方面小组文化的重建是需要班级文化的定位来引导,这样方便一个有目标的班级文化形成。因为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必须精心制订方案,热心实施方案,诚心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那么,我们在借鉴杜O口高效课堂文化重建中,如何重建我们自己的特色班级文化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以德立人。“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重要的,无疑是也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能适应未来的社会接班人。人,无德不立,何况是待成熟的学生。无论是校纪还是班规、组规都是在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言教不如身教,从班主任做起,以身作则,从班干部开始,贯彻执行。用道德启迪道德,班主任和班干部无论在各种场合都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不迟到,不早退,班主任带头。不骂人,不打架,班干部、小组长带头。在涉及道德和品质方面的言行,班主任和班干部始终是走在前面的。
以位容人。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参与的冲动,也有压抑的沉默。如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重建之中,争做主人。俗话说:“有位才有为。”在构筑班级事业的大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相信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每个人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合理安排各小组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体现自身的价值。
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有种人文关怀,把学生看成是个有血有肉的大写人,关注他们的喜好,关心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生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增进与同学和老师的感情。老师的一江春水就会汩汩流入学生的心田,慢慢解放学生的心灵,流露真情,敢说真话。
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班级文化;文化三宝;展示自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中如是精辟地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同样,我们可以借用狄更斯的“时代论”来诠释“新生代”的学生及学生生活。而这些学生又是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践行者。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行为素养将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展示自我”的时代。他们可以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上展现自我。只要愿意,时间不是问题,空间不是距离,随时随地都可以展现自我。
除了线上的各种展现,线下也是花样繁多、内容丰富。从美食、穿着打扮到明星八卦、体育运动;从网游到旅游、从现实到科幻;从影视大片到网络小说、漫画图书……
这些现代气息浓郁的“展示”背后,隐藏的是学生脆弱的心灵以及空虚的物质、精神生活。他们怕被同学瞧不起,怕被同学说自己“二”“囊”,他们这么做只是想证明“我不仅会学习,还知道很多、懂很多。”
在这样一个全民展示的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如果只知道教学难免有些落伍,也不利于师生关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但要和学生一样拼兴趣比爱好,显然有些身单力薄,力不从心,因为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
于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原则,结合自身特长,我选择了“特色展示”,将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我“特色展示”的是教具,是一些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般只能在书本中见到,而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的教具。如,教鞭、惊堂木、戒尺等。将这些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教具,运用到现代教学中,不是为了将旧时的课堂再搬过来,而是要以传统文化精神为脊髓,以素质教育为血肉,以文化教育为筋骨,以应试教育为发肤,以便展示一个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班风班貌。
我所展示的教具,都是通过研究古代私塾的配置,结合现代教学,精心选择,认真打磨而成,然后带进课堂。
首选展示的是教鞭。教鞭在古代书院中是必备之品,它的本名不叫教鞭,而是叫“正观”。教师用以指示学生所看所想,故而得名。宋代人喝茶有五不点,其中一条就是“器材不精,不点”,原因是“器也,境也,心也”。所以我选择的教鞭是根据宋代两程兄弟在白鹿洞书院所用“正观”的尺寸,以白腊木为材料,精心打磨的一支教鞭。长二尺七寸,粗三分上下,握手处用棕绳缠绕。
这个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教鞭,一进教室,便惊艳全场。借此机会,不但向学生讲述了有关教鞭的源远历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我的教鞭不是为了惩戒,而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第二件特色教具惊堂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正是我选择它的原因。惊堂木是一块小叶紫檀木,用它往桌子上一拍,声音清脆响亮。可以给课上不认真听讲,甚至瞌睡、走神的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第三件特色教具是戒尺。戒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戒”,指警戒,惩戒;二是“尺”,指尺度、标尺、标准。这恰恰可以用于指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标志和象征。当然,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发挥戒尺的警戒、尺度、标准的作用,来警醒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于此我也自制了一把戒尺,长一尺,宽一寸,厚三分。把它带进教室,发到讲桌上,向学生讲明戒尺的来历、象征意义和作用。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史。
这三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具,既增进了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塑造了一种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现在它们已成为班级的文化三宝,时时刻刻释放着文化的气息,陶冶着学生的学习情操,指引着学生向着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含义范文6
一、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号召全体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建设“绿色班级”的重要性,“班级绿化”的特色创建不是哪个人的事,而是集体的事情;同时发动学生从家中带一些小盆的花,装饰我们教室的每个角落,努力使班级成为“绿色海洋,花的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场所充满生机;根据“谁的花谁负责”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爱心。
二、利用宣传刊板加强思想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这次活动不是“雨过地皮湿”,而是向学校汇报我们班级整体水平的一个契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班级是校园里的有机个体,班级的班风、学风、教风,直接影响着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进度和高度。宣传刊板的使用,丰富了学生们的绿色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绿色理念。
三、活动指导思想:以学校的德育总目标“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为主线,以班级发展目标“心的碰撞、情的交融、爱的升华、美的积淀”为主导,结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从常规、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了“绿色”的含义和乐趣,激发了他们热爱环境、关注生活、文明友爱的情感,使整个的班风、班貌都呈现绿色、和谐,使绿色教育渗透整个班级的每个角落。
四、具体活动措施:
1、珍惜纸张:纸张是由植物而来,浪费纸张等于是多砍树木。因此,我们在班级里开展节约纸张的行动。比如不用白纸折飞机,不乱撕本子,用写过的纸做手工。同时把学生用过的废纸收集起来,每周销售一次,费用用来增加班级绿色的投入。
2、领养小树:本学期,学校新搞了校园绿化,栽种了许多树木。根据我班的地域位置,我们领养了办公楼前的六棵树。我们做到了按时浇水、施肥,课间有专人(成立了由王靖乾、韩宇飞、庄新飞、吴文超、高旭生、韩文超组成的“护树小组”)管理,制止踩踏、攀折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3、实际种植:班级里设立绿化角,号召学生从家中带花,摆放在教室的每个角落,美化教室;分小队展开比赛,进行种植记录,体会种植的不容易和快乐,以此促进学生们的护绿意识的加强。同时成立以王孜恒、韩宇飞为小组长的“班级护绿”小组。实现了我们的目标期望:每天按时浇花,窗台每天要擦拭,及时更换变黄、枯萎的花,努力使班级成为“绿色海洋、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