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学;重要性

一、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文化博大而精深。无论是绵延万里的伟大建筑长城、散发着浓郁地域特色的北京四合院、精巧细致的中国剪纸还是潇洒帅气的中国书法……这些无不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缤纷多彩。然而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涉及范围并没有这么广,其中只包含对文化的一些基本理解、知识、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几个部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也常常组织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教留学生包饺子,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来间接传递中国的文化,以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日常的授课中,也同样会穿插手工剪纸、中国书法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来丰富授课内容。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的过程,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应具备学习文化的意识。

二、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缓解文化冲击对留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语言上的交流,平淡无味。单纯的语言教学对于普通教学而言都很难展开,对于留学生而言是难上加难。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留学生对全新的国度没有任何概念,加之语言的障碍,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但如果从文化入手,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以欧美留学生为例,在欧美国家的教育过程中,他们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十分重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成绩的好坏都是由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但在中国确实截然相反的,课堂的中心是教师,整体的教学路线是由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是教师关注点所在,中国式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共同发展。对于如此的教育差别,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要欧美留学生接受中国式的教育方法,就应该先让他们理解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只有从文化层面理解了国家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在这个国家进行学习和生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留学生而言,异国他乡的学是充满着惊喜,这里有他们从未见过的食物、建筑,也有他们认为很厉害的中国功夫,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多的变成了文化的交流,对文化的学习。中国的武打动作片在国外很受追捧,中国功夫被视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标志,如果在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将中国功夫的内容穿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一个简单的功夫动作,一样精巧的武术用品乃至一个出色的武打明星,都是留学生的感兴趣的东西。在外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渗透出的中国文化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应融入的教学内容。

3.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

汉字是中国文化中最难理解的,即使是一个中国人,对于汉字的理解程度都无法做到全部理解。这主要表现在语法和词语语义上面。语法是词语、句子和篇章的构成、理解表达的法则,是长期抽象思维的成果和社团的约定,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维倾向和文化心理习惯。留学生不理解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汉字所展现出的实际意义,不仅如此,在实际的汉语运用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语序、语法的错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成语、谚语的教学中,学生经常难以理解词语的意义。例如成语: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学生在不知道诸葛亮和仲达的情况是不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的,这个成语是讲三国时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意在说明人本领很高,很聪明,有后备,就算他离开了,其他人照这样做,也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中国的成语常常都源于历史故事和诗文词句之中,所以想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汉语,就要先从文化开始学习。

三、文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教育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心。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都处于的发展状态,但更多的是差异性。对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而言,对外汉语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应该从文化教育的方向入手,探索如何将文化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效地融合,通过教学的方式,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知识,将文化的发展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一同推向巅峰。结束语对外汉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倾听着来自八方的声音,传递着本土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应该做好本职的教育工作,也应该肩负起文化传播、传承的重任,每一个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都应在中国文化教育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杨敬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郑玮.论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青年文学家,2009.04.08.

[2]王晓迪.论国际汉语文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05.20.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韩语教学 文化教育 必要性及方法

在我国韩语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问题,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对韩语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就本文中对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我国韩语教学水平。

一、韩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在进行韩语教学时,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一致、单调的,只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语法讲解、语句训练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也就难以调动,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够完全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是必然的。在进行韩语教学中,语言环境是及文化氛围是尤为重要的,一旦这方面的内容缺失,就会使得学生的韩语学习存在方向性误差。

2.缺乏文化教育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只是依照语法及句型推进教学内容,对韩国语言文化及传统并没有做出相应阐述,而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也只是机械式的对韩语表面词义进行学习,对韩语文化一概不知,这就使得文化交流成为空谈。

二、韩语教学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进行韩语教学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及交流能力,虽然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民族文化、语言等却并不相似,差异性较为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文化教育纳入教学流程中,这不仅包括韩国的风土人情、生活状态,还涵盖着韩国的发展历史等。如果教师本身对韩国文化的了解较少,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韩语学习及交流时精准性难以保证,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韩语基础,更要指导学生对韩语所对应的语气及功能进行全面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面对任何状况及个体时,用最得体、适宜的语言将陈述内容真实准确的表达出来。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韩语文化交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到对方所要表达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将自身的思维想法表达清楚,这也就达到了语言交流的最高水平。但是在进行韩语教学中,由于这一语言并不是母语,能够进行韩语交流的人群及范围较为局限,这就使得韩语口语训练缺乏环境条件。另外,教师的教学流程在经过长期实践后,已经初步形成教学习惯,在进行实际韩语教学时,通常以知识灌输为主,对文化的传递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渗透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到该掌握的语言知识点,但是这却是具有缺失性的,与语言文化也是相脱离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时,加大文化渗透力度,将韩语所涵盖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韩语运用综合能力。

三、韩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方法

1.加强韩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教师不仅可以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素养,也要具备优秀的国际文化修养。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在韩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渗透,不仅需要学习日常用语、成语、谚语等内容,也需要对所学习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讲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让学生对韩国的文化背景及时地了解。在韩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学习,要清楚地知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能够及时抓住文化渗透的机会,在教学中能够准确渗透文化教育。教师在积极帮助学生扩展韩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韩语跨文化交流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

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教材,积极拓宽文化内容。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通常涉及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内容。比如在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韩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韩国语教程》和《标准韩国语》等教材,两种教材都有较多的篇幅去介绍韩国的文化背景,同时也附带了专门的韩国文化,所提供的文化材料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对学生了解韩国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利用,并能够将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在韩语教学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文化。

其次注重中韩文化的对比。在韩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时,要全面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并要积极地与母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种反应能力。在对比语言文化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中韩文化差异进行不断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本国文化的干扰进行排除。在母语与学习语进行比较时,学生能够理解语言的不同文化,也能够尊重学习语的文化习俗、历史习惯等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和谐融洽的语言交流。

最后创设文化交际背景。在韩语教学过程中,要熟练地了解相关交际用语,并要创造出有效的韩语文化背景,要学生能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可以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比如在特定的韩国文化背景中,学生可以进行打招呼、介绍、祝贺等内容的练习。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小组练习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韩语文化氛围中积极地学习韩语文化,同时能够在韩语中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化的实践,提高学生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知识。

3.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化信息。在韩语教学中,能够利用录像、电影、互联网、PPT等工具进行教学,通过生动的声像展示,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韩语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4.开展课外活动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韩国文化,比如韩国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其次可以播放一些记录影片,主要是进行韩国社会文化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韩语文化知识;最后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韩国文化,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比如积极开展韩语辩论会、演讲赛、话剧表演、歌舞比赛等。

在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渗透了文化,语言才能生动、形象起来,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提高。因此,这就需要在日常韩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并将文化教育与课堂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语言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外语教学目的 汉文化缺失 汉文化导入

一、引言

在过去数十年的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家学习外语的激情随着经济的提升大有越烧越旺之势。从外语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来看,基本贯穿了人生最宝贵的每一个阶段,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外语一直都作为人们热捧的学科。“目前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工具的使用,而是服从于学生应付各种考试。教学训练服务于考试的教育范式主导下,学生既无法把外语作为工具掌握,以外语为媒介了解其他国家的技术文明与思想精神,也难以深入阅读经典,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马利2013).[1]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参加课外班进行外语学习,大学生为了毕业而不得不通过四、六级考试,出国留学的学生更是要跨过雅思、托福之类的重重门槛。即使参加了工作,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了评上职称,人们不得不把好久不看的外语课本重新拾起。外语对国人的影响已深入骨髓,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已广为人们所接受。

与外语教学相比,母语的文化教育却少有问津。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出现,我们才意识到,不知何时,大学汉语课本悄悄的退出了很多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大纲,随之,母语文化的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中逐步淡化,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更是过多地强调了外语及外国文化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存在,出现了外语教育中的文化“逆差”。由此可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重视了西方文化的导入,去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培养。汉文化因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引起外语教学界的重视,尤其是数以百万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外语教学中似乎对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本体研究更感兴趣,对外语教学发展的最终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所以,在过去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很少谈及本土文化的话题,更不会有意识的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外语教学中。

1996年的全国外语教学会上,李岚清副总理曾说:“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但连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都回答不出来。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学生能用英语正确表达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了吗?

二、当代大学生汉文化教育现状

“作为肩负中国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在以外语为工具了解掌握世界信息的同时,利用外语向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文化也是作为中国人应尽的义务。”[2]。当代的大学生从小接触的是西方文化,对于西方饮食文化耳熟能详。这一切都因我们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所致。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到底了解多少?又有多少学生能够用外语将我们的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提高了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回顾一下学界同仁近年来对当代大学生汉文化导入调查情况。

段竹英(2013)针对237名云南大学2010级人文、公管、法学、软件、化工、生科、物科等学院各专业英语快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词语翻译测试部分,翻译表达正确率排在前三位的是41.8%,39.2%和37.6%。宋伊雯等(2010)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及他们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态度和对改进这一状况的期望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现阶段本科院校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较好,但欠缺用外语表达的能力,而大学外语教师在一部分中国文化知识的翻译上也略显不足。肖龙福等(2009)采用测试卷、访谈及问卷等研究工具,对山东省两所高校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的171名四年级本科生、26名外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受试师生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及其外语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文表达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失语现象’,尤其是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还不具备向外输出、宣传、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能力”。

根据以上针对当代大学生汉文化导入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生没有形成将汉文化融入到外语学习中的意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外语学习和汉语学习没有必然联系,很少或从未想过将外语学习当作汉文化推广的工具。二是,当代大学生虽然经过十几年汉文化的耳濡目染,但这种印记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第三,大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仍有一定欠缺,尤其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掌握极其贫乏。第四,一线教师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研究有一定差距,跨文化教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判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2000年从丛提出“中国文化失语”[3],外语界(肖龙福2008,杨洋2010,曾洪伟2006)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缺陷给予了更多重视,并对当今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给予了分析。他们认为文化缺失的原因来自诸多方面,比如,高校外语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中国文化课程设置状况、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状况等都将对大学生汉语文化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另外,除了中文专业的学生, 语文课几乎是到高考结束后就终止了,中国文化在学校的学习时间相比外语的学习时间简直少得可怜。在中国文化教育进入佳境之时,中国学生却被强行断掉了中国文化之奶。

三、外语教学中汉文化缺失的应对措施

1.提高汉文化导入意识

外语教学的目的本应该是作为承载世界各国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沟通的工具,我国外语教学的开展应该是为不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服务,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我国几千年的汉文化精髓,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的指出,我国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目的追求功利性,汉文化宣传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缺失,教学目的舍本逐末等现象日趋凸显。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教育工作者的汉文化宣传意识淡薄。陆俭明提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需要树立一些意识。即“要树立很强的学科意识;要树立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要树立自尊自重的意识”。[4]明确了这些意识之后,教师才能明了自己的职责和所求。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5]这里的人文性,我个人认为就是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融入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几十年教学的一个缺失,所以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汉文化导入是我国外语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束定芳等(2006)也指出,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对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的认识已成为一个不容争议的论题。[6]

意识决定成败。教师作为传统外语教学的主体,对学生民族文化宣传推广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如在外语教学中将中国文化有机融入到外语课堂,将会对培养学生进一步熟悉母语文化,宣传母语文化的意识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每逢我国传统节日,教师让学生用外语写作的形式来描述这些中国节日的由来、发展历史、相关典故,这样学生会在课下用一些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并对所搜集内容进行编辑整理。这样学生准备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汉文化的过程,同时,用外语进行汉文化的表述则是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过程。

2.调整外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

英国人在向世界推广外语时的体会是:作为一门外语,一国的语言作为外语来教时,别国语言好过母语国教材,才是母语发达的标志。教材是文化传播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编排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取向。在几十年的外语教学中,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虽经过历次改编,但以英美概况为主的西方文化介绍占据整个教材的局面仍然没有什么改变,这样的教材编排无疑使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主动或被动的集中在西方文化上。同时,从根源上切断了刚刚步入独立思考阶段的大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和可能,除中文专业之外,其他的大学生自步入大学开始,中文专业教材几乎消失殆尽,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更不用说去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用外语宣传中国文化了。所以教材内容的选定应该引起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一线领导和教师的注意。

汉文化的导入可以通过诸多途径来实现,比如:在外语教材中适当穿插中国文化元素,或者在外语专业的学生中开始汉语文化选修课程等。新近,云南大学针对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和在校大学生的需求,开设了“中国文化英语桥”的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追捧。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开拓其东西方文化视野,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激发其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灵活处理中英文化差异,用外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通过这些途径的汉文化导入,将为学生提高汉文化学习提供帮助,对学生汉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提高外语教师跨文化交流的素质

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逐步增强汉文化导入意识,同时,教师的文化根基专业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好这一主导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高为师,德高垂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吕必松教授认为语言教师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包括语言学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法知识;文学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二是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主要指语言文字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交际和组织能力。三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7]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再加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除应该具备课堂实践能力外,从事外语教学教师的跨文化素质还应包括:汉语及中国文化知识、外语及学生母语国文化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汉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导入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语法词汇等语言本体知识,同时要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能够准确反映出特定语境中语言含义,并能够通过第二语言将它表述出来。外语教学中的汉文化导入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多年输入的文化知识通过第二语言进行输出出来。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当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该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而多年的本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脑海里的积淀已经有了一定储备,大学生缺少的是这样的机会,通过第二语言尝试着去表达中国文化。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要的汉语言文化导入,尤其是教师的样本作用将无疑将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并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外语教学改革首先应该着眼于外语教学目的。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文化的交流和信息的共享。作为世界各国沟通理解的桥梁和纽带,语言教学首先要从国家体制上进行改革,摒弃功利性学习行为。通过外语与母语文化的共融,使得世界文化得到更广范围交流和学习。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更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支持,汉文化的推广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外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导入是汉文化推广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国高考改革外语成绩的总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边是国语总分的提升,一边是外语总分的下调,一升一降,表明的是国家层面对外语教学和母语文化发展认识发生了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说:“学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母语学习上,现在很多学生写字不如从前、中国传统文化不十分清楚,适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变,高校也应该适应基础教育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8]这种调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国家、学校还是学生会对提高汉文化的重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外语教学中的汉文化导入给予极大地支持。

项目: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0449)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GH132075)

[参考文献]

[1]马利英语降分,高中教育走向何方【N】.燕赵都市报2013-10-28(17)

[2]段竹英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国文化英语桥”课程建设研究2013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60-63.

[5]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7月

[6]束定芳,庄志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9(1):1-17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81-02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意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文化与语言的教学被割裂开来。在涉及到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避重就轻,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与语法知识,甚至超越了大纲规定的要求,但在语言写作与表达中他们常常从既有的国语文化思维中立足,语言表达与写作始终得不到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这是对异国文化无法理解与运用的结果。

一、背景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在日常英语阅读与写作交际中发现虽然没有不认识的词汇与不懂的语法,但是在理解上始终不到位,这其实是对异国文化知识缺乏的结果。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如果对背景了解不清楚,就很难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因此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

1.文化背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兴趣。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崭新的认识体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兴趣激发作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而英语学习热情的调动能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课本选材对知识文化背景教学日益关注,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与感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氛围,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水平提升。

2.文化背景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英语的日常运用与表达,但是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也使得中西语言在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忽视对背景文化差异的关注则往往在日常交往中出现尴尬。因此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日常的英语表达交流中不误用与误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见面交谈话题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追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收入,而这些正是西方所忌讳的,如果忽视了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很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导致话题矛盾的产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而大学英语教学背景文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元。例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称谓,正确地使用问候与告别语,熟悉英语交际中的体态用语,学会选择不同性别的亲昵称呼,了解英语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表达,学会正确地表扬赞美别人,理解英语国家中的日常缩略用语,了解不同节假日的表达与庆祝方式等,这些都是背景文化知识的细微层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关注,才能真正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才能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的灵活切换与表达自如。

1.以社交礼仪的学习促进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日常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检验英语学习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语言表达。而在与外族人进行语言表达时则需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社交礼仪,相较于语法表达的错误,社交礼仪的错误表达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带动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应以专题方式开展礼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真正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通过练习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词汇开展文化背景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要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是其宗教文化与历史文艺的综合折射。对于英语与汉语来说,其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只是大体相对的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常见的文化差异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学生在自由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我们日常汉语表达中常常有很多含有狗并带有贬义的词,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却被看作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带有贬义外,其余的都被认为是幸运的代表: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种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是基于词汇的特定意义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交流学习还是贸易往来,中国人与外国友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经济全球化、地球村成为现实的21世纪,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因此,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机构与日俱增。大学教育也不例外,英语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重头课。如何学好英语成为每个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同样,如何有效地上好英语课成为每位大学英语教师一直研究的主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生从初中到大学,甚至有的从小学到研究生学了十几年英语,然而毕业后还是没有办法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有些学生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但也仅限于几句简单的问候,除了“How are you?”“It is a nice day today”之外,再也无法进行深层次、有实际意义的交流。

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学英语不再是用来应付考试,而是要真正地实现英语交流。因此可知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我国快速发展所要求的,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樊蔚蔚教授和陈俊森教授曾总结: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一、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读者来说是个新词,实际上,我们经常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我国外事人员和外宾之间进行的是跨文化交际,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也是跨文化交际,我们和外国游客、留学生以及外籍教师交往同样是从事跨文化交际。甚至有时我们没有直接和外国人接触,仍然有可能是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比如,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20年前,我国开始有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再到后来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举措在推动英语教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强盛,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入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死记硬背上了。对于以往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应付考试已经不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能够真正地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二、跨文化的英语教育

由于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教学就成了当代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词汇对于英语来讲就像盖房子需要砖瓦一样,英语学习中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词汇方面入手,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有一些是完全对等的,但大部分词汇的意思不完全对等。因此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要了解其内涵。如“red”与“红”在意义上就不很一致。因此在表示某人红光满面时,绝对不能用“Your face is red”,因为这句话为“你脸红了”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者处于窘境。同样“白色”与“white”也不尽相同,譬如英语学习者对a white lie不易理解,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当然不是,它的正确意义是“不怀恶意的谎言”。这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对等的词汇有很多,如何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它们,就需要英语教师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和引导。

2)在语言中体现文化差异的还有成语、谚语、格言的学习,因为它们是语言发展的精华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成语、谚语、格言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否正确使用成它们,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高低的标志。不论写文章还是说话,如果完全不用成语、谚语、格言,就会显得语言比较单调乏味。邓炎昌教授曾在他的《语言与文化》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她听到有人喊Look 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就把头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砸到她。她很生气,往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那人说“Didn’t you hear me call ‘look out’?”他回答说“Yes,and that is what I did.”(听见了,所以我才向外看呢。)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根本体现不出来。虽然每个词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意义却完全变了。再比如在汉语中常常会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英语中的同义习语是“like mushroom”(像蘑茹一般)。汉语中的“无风不起浪”,在英语中就成了“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这种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查字典,上网收集资料,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3)从风俗习惯以及禁忌着手,因为风俗习惯和禁忌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中的这两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则会说“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英语国家有很多节日与中国不同,但是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要学习西方节日首先要了解其来源以及意义。比如学习“Thanksgiving Day”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美国最初一批移民和当地土著人的故事,只有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再比如在美国,13是个非常不吉利的数字,因此买东西或者送礼物甚至楼层都避免数字13,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给学生讲述关于最后的晚餐、犹大的故事后,他们才能对这一禁忌有清晰的认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语言外,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语

由此看来,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篇章理解外,我们应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语言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只有了解了语言层面下的文化才能够很好地和该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或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和误解。这样才能够使英语学习从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只有这样,大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和外国人进行真正的有效的交流,做到学以致用。也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育才能够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迈向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已经成为教师必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行交流,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成功进行文化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社会交际水平,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化;社会交际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日常交际用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有礼貌得体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交际用语的教学活动中,单纯运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无论是在测试还是在日常与人交际中,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语言形式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教学进行。[1]

二、文化与英语教学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言,可以说世界各个国家与英语这门语言都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国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培训更是持续高温。根据GardnerandLambert(1972)的观点,学习者学习英语出于两种动机:一种是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学习者出于对升学、工作等需要学习英语。另一种是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宗教或语言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学习英语。无论学习者出于哪种动机,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把英语教学的目的定位为达到nativespeaker的标准都是不切实际的。语言作为一个阅读和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及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交往。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多数外语教学研究者和教师认识到语言教学应该涉及文化教学,离开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不仅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毫无意义的。[1]语言与文化是不能互相脱离而存在的,想要在相应的语境下使用一种语言,或者运用一种语言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只凭借强化单词的记忆、了解词汇的意义以及掌握语法规则是不够的,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人们对于文化教学越来越重视,我国在各个教育阶段把文化教学列入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文化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例如科学技术、风土人情、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我国现行的高中教材外研版NSE中,每一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单元中阅读部分的选用大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的同时,还能了解英语国家的世界,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形成文化上的冲击,拓宽了文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传统的文化教学的方法以外,应该注重采用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我们简要论述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训练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1.听力教学。

由于听力部分的主体是听力材料,所以在听力训练中选用的听力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合乎语境的,与所学知识的主题是环环相扣的。例如现行高中英语教材《Eng-lish》必修5中Module5TheGreatSportsPersonality,本模块都是围绕体育、运动员展开,在Listening中选用的材料是围绕MuhammadAli、KipKeino、Pele三个运动员展开的,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问学生是否熟悉这三个运动员,然后对这三个运动员进行简单介绍。在放录音前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材料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理解材料,抓住关键点。

2.口语教学。

口语水平可以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口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况下,很可能闹出笑话。比如外国朋友在赞美你时说“Youaresobeautiful!”学生如果按照汉语的方式表示一般说“Justso-so.”外国朋友就会表示非常不理解。所以在平时的练习时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英语的回答方式是表示感谢“Thankyou.”又如教师在讲解选修6Module4Music这一模块要求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摇滚、拉丁、爵士等演奏会的片段,起源于国外的音乐影片,可以很快把学生带入西方文化的氛围,教师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进行文化渗透,进而引导学生开口表达自己喜欢的音乐,达到口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双重目的。

3.阅读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解阅读部分时,采用常规的翻译、知识点讲解、阅读技巧的训练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文化导入是十分必要的,这将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首先,在背景知识方面,例如在阅读中经常出现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例如一些名人,如MarkTwain、J.K.Rowlling等。这些都应是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等演示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其次,在词汇方面,有些是有特定含义的,不能按照汉语的习惯想当然下定义。以色彩词为例,blacktea是红茶而不是黑茶;redbattle是血战而不是红色的战役;yellowdog指卑鄙的人而不能直译成黄色的狗等等。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那么他们就不能正确掌握词义,也就不能更好理解篇章。

4.写作方面。

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写作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写作的目的同样都是表述清楚目标物,无论是一件事情还是一个现象。文化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同样是可行的,例如教师在布置有关饮食的写作活动时,可让学生先简单交流他们熟悉的饮食以及喜欢的饮食,并适时告诉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作文讲评的同时,就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比较各自饮食的异同。最后,教师可通过试听或阅读的手段与学生分享英美学生的饮食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差异,注意语言的正确使用,以免在以后的交往中出现交际问题。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门语言,进而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无论是在书面上的交际还是在面对面的交际中,文化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文化与社会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交际成功与否,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平时所做的听说读写训练,也都是在为自在得体的社会交往做准备。我国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这就导致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无论是路遇外国人简单的交谈还是国外留学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往往会出现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现象,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文化普及,以免发生不愉快的社会交往,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1.打招呼。

中国人遇到熟人喜欢用称呼打招呼,比如“王老师”、“李阿姨”,但是如果我们遇到西方人和他们这样打招呼,他们会认为你叫住他们是有事情。正确和西方人打招呼是“问好”,比如“Goodmorning!”“Goodafternoon”或者是“Howareyou?”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了吗?”“去哪啊?”英美人会认为这是他们的隐私,没有必要和我们谈论,他们通常喜欢用谈论天气作为寒暄。

2.电话场合。

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习惯先问清楚对方是谁,有什么事,不会先报告自己的情况。西方人在接电话的时候习惯先报出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其他的信息,再谈其他。

3.购物场合。

当我们走进一家中国商店时,售货员一般会问“你想买点什么?”英美国家的卖场售货员会说“WhatcanIdoforyou?”“CanIhelpyou?”。付款时一般会问“Howaregoingtopay?”有很多初到国外的留学生会搞不懂,其实就是在问“Cashorcreditcard?”也就是我们在结账的时候常说的“现金还是刷卡?”付现金就是cash,千万不能习惯性地说money,这不但会使收银员不理解,也会闹出大笑话。如果你想要发票的时候说“Canyougivemethereceipt?”那么你只会得到一张收据,发票要用invoice。美国等国家一般只给receipt,只有在买汽车等大件商品时才会给invoice。

4.礼物。

礼物通常是人际交往中一项不可缺少的事物,我国自古以来也有礼尚往来、礼轻情意重等说法,人们喜欢用礼物表达感情的深厚或是用来扩大关系网,礼物的贵重程度,一般也暗示着对对方的尊重程度。在礼物的态度上,西方国家远没有我们这么看重。西方人拜访朋友往往会带一瓶酒或者是自制的饼干作为小礼品,他们认为送贵重的礼物会有贿赂的嫌疑,常常会有外国朋友收到被认为是负担的礼物,或者是中国人收到小礼品感到被轻视的现象,这也是中西方交往会产生误会的一种典型的情况。

5.宴请。

我国宴请客人时,主人会准备一大桌超过消耗量丰盛的菜肴,并在餐桌上祝酒、劝酒表示热情好客。西方国家的宴请一般只由沙拉、汤、主菜、甜点组成,不同的主菜会配以不同的酒,分量以能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西方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常常会觉得过于丰盛,中国人到西方人家里做客往往会觉得太简单。[2]

6.告别。

在送英美客人离开时,中国人习惯说“慢走!”、“走好!”等客套话,但这些都无法直译成汉语“Walkslowly!”如果你这样说,客人就会感到很奇怪。当我们去英美人家里做客要离开时,我们也不能按照汉语习惯说留步也就是“Stayhere!”。只要简单表达这次拜访你过得很愉快并表示祝福即可。以上,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介绍了中西方在日常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差异,如果能充分掌握西方文化知识,了解英美人的文化习惯,就会避免尴尬情况的发生,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加入文化方面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普遍,已逐渐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传统的,以单纯的语言形式为重点的外语教学法明显不合时宜。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语言学习与真实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刺激了学习者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1]因此,教师必须将文化教学引入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能力,只有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