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1
关键词 和谐公园;规划设计;特色;原则;河南新乡
1建设城市公园的必要性
1.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乡市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均相继创建成功,但是在城市规模和环境建设方面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仍然相对滞后。无论是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还是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看,建设一座位于行政文化中心区域的城市综合公园都是完全必要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1.2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框架不断加大,新增人口大量涌入,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位于城东新区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不仅给市民营造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而且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存避难空间。
1.3是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周边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
通过改造已经废弃的砖瓦窑场和垃圾填埋场,不但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效果,而且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从而带动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的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
2城市公园的功能及类型
公园一般是指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出资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公共园林景观绿地。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灾避难等作用。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
此外,还有1种较为特殊的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河岸等设置有一定游憩设施、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带状绿地。
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3.1以人为本
(1)和谐公园为开放式设计,规划面积11.9万m2转自:http://,其中绿地面积7.8万m2,水体面积1.2万m2,硬化面积2.9万m2。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地和水体面积超过了总面积的70%,充分展现着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2)自然起伏的地形塑造、蜿蜒荡漾的环抱水系、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再现了大自然的原生态气息,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3)贯通全园的沥青砼环形主路、曲径通幽的透水砖小路、朴实无华的天然山石铺装、以及看似随意的草间汀步,顺畅地组织着游人的交通流线。
(4)布局合理的坐凳、路牌、娱乐设施、健身器材,以及新颖别致的公厕、凉亭、亲水驳岸、情景雕塑,也都时时处处体现着为“人”服务的宗旨。
3.2地方特色
城市公园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3]。
(1)城市公园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城市公园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公园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公园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2)城市公园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公园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如80%以上的植物选择乡土树种;园内多处采用当地太行山特有的青石和红砂岩或铺路或立景,尤其是入口处矗立的长约6m的整块红砂岩点题景石,上刻著名书法家侯德昌先生遒劲有力的“和谐”二字,更显出一种浑厚与大气。
3.3突出主题
(1)新乡市和谐公园以“自然生态,和谐共融”为规划主题,秉承“构建城市自然美景,承载百姓和谐生活”的设计理念,通过广场、喷泉、雕塑、小品以及水系景观等园林要素,形成了“园内有山、山上有林、林下有水、水中有鱼”的和谐景观。如惹人怜爱的童趣小品、催人奋进的原阳鼓舞、亲水设计的自然驳岸、寓意深刻的主题雕塑,巧妙地塑造了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空间。
(2)凝聚整个公园灵气的环抱水系以“瀑、涧、溪、湖”等形式,自西北流向东南,由最低处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输送回水源处,在给游人带来不同观赏感受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生态循环。
(3)高高耸立在全园最高峰上的主雕塑,是4只和平鸽与新乡市市花——石榴花的抽象造型,寓意着新乡市“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坐落在公园东南角下沉式广场的副雕塑,是由刻有体现仰韶文化发展繁荣的回形文字与多种字体的“和”字巧妙组合而成,表现了新乡市源远流长的人文脉络。特别是位于中轴线上采用古代竹简形式雕刻的《新乡赋》,则完美诠释了出自《左传》的“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所表达的千百年来国人对和谐社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3.4协调发展
(1)城市公园是城市中2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2)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表现形式,为新乡市民营造了一座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于一园的怡人佳境。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5],为大众提供了身心愉悦空间,在改善现代化城市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洪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老人需求的适配[J];北京园林;2011年02期
[2]马芸;;民间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表达[J];山西建筑;2011年28期
[3]黎洪根;;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果树公园景观设计[J];广东建材;2011年07期
[4]叶贺新;;浅谈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J];现代园艺;2011年13期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城市防灾避险公园改造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ity residents face come from nature, the nature of the threat is more and more, the concep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hedge park for we provide defense disaster of the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ordinary park already built a hedg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pattern discussion, so that the city park can meet the need of city residents hedge disaster prevention purposes.
Keywords: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hedge park transformation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今,我国较多大中型城市已经相续制定了城市应急避险规划,并建成了一定数量的防灾避险公园。但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现状制约以及人口高度集中、建筑密度大,新建或扩建防灾避险公园受限较大。而远离中心区的防灾避险绿地因服务半径、规模等限制性因素对防灾避险作用的制约性较大。综上所述,城市中心城区原有公园绿地势必将作为防灾避险的首要选择场所。而现状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建设滞后,公园功能多侧重于生态保护、景观游赏、娱乐休闲等功能,因此对于城市公园的另一重要功能——防灾避险功能的改造势在必行。
1、改造原则:
1.1“优选适宜”原则
并不是所以的公园都需要被改造。选择需要改造的城市公园时,应结合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的相关原则,对改造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优选防灾服务半径适宜,空间布局合理,内部基础条件良好的城市公园,这样可以节约改造成本,实现防灾避险资源利用最大化。
1.2“安全优先”原则
城市公园是多种功能的综合载体,应权衡其景观、生态等非防灾功能与应急避难功能两者的关系,首先满足安全性的需要,保证避难场所远离地震断裂带、洪水淹没区、各类危险管道、建筑物坍塌范围等危险区域,在“安全优先”的基础上考虑景观效果。
1.3“平灾结合”原则
一是平时履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二是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
2、改造途径
2.1确定公园避难容量
依据《城市公园设计规范》,计算出公园游人容量: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
参考相关规定,将公园游览面积的60%划为避灾场所,按本地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避灾面积的上限要求,计算出灾时可容纳的避难人口,确定灾时道路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并按此标准进行相应改造。
2.2改造内部空间布局
内部空间包括集散广场、草坪、停车场、垃圾处理区等。保留公园原有的停车场、集散广场、垃圾处理区等的原有功能,适当地优化改造、添置设施、强化管理。了解公园实地情况,提前预案,遇灾害可迅速采取措施搭建安置地点。
2.3道路交通规划改造
普通公园绿地的道路多从景观的角度出发,注重美观和舒适性,大量运用木质材料来营造自然惬意的环境氛围,但同时也会带来火灾隐患;避难场所道路多运用石材、防火砖等材料,其结构和装饰材料具有防火、防水、抗震、耐腐蚀等特点。因此要对防灾公园绿地的道路结构和路面材质进行必要的加固和改造,运用新型抗灾材料,使其达到防灾和景观的双重要求。道路铺装的结构和面层尽量选择柔性材料,增加铺装路基路面的韧度和强度,以减少地震后出现龟裂和沉陷的可能性。
普通公园的道路交通布局改造,首先要具备便捷的出入、集散、停车等交通功能,并顺畅连接各个功能区,为兼顾景观效果,可放置移动式花钵或种植草皮、低矮灌木等。在改造中可利用公园的原有道路骨架,特别是公园的主路系统作为避难通道,将应急避难场所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对于宽度、回车半径和场地达不到要求的地方,进行适当改造,可利用周围符合安全要求的绿地和广场作为临时应急道路。全部场地采用无障碍化设计。
在道路出入口处要树立醒目的防灾避险标志牌,用不锈钢材料,耐火、耐冲击材料,力求醒目易见。
2.4地形的利用改造
防灾公园的地形改造首先注重安全性,要求避难区域的地形坡度不宜超过30°,周边防护区域既可设平缓的广场供人流进出,也可利用稍大的地形起伏形成天然防灾屏障。如在设计改造草坪时可平地与起伏地形相结合,兼顾救灾与趣味性双重功能。在普通绿地和应急避难场所结合时可将功能空间与地形设计统筹考虑,利用地形平缓处形成避难安全空间,起伏的山地和水景形成隔离灾害的缓冲防护屏障。
2.5内部设施的利用改造:
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供应急避难使用,注重抗震、防火等应急功能。城市普通公园的设施通常包括游憩设施、公用设施、服务设施以及管理设施4种,其中后3种也是灾时所需的设施种类。此外,应急避难场所需要的某些特殊防灾设施是城市普通绿地不具备的,如抗震性储水槽、应急供电通信设施等。
最重要的是抗震性储水槽(饮用水源),平时与城市饮用水系统相连接,每日有上下水循环。受灾后如果上水受到破坏,储水槽内的水仍应可供一定数量的人饮用。有条件的话,还可建立水过滤装置。同时也应改造添加免冲洗集中利用生态型厕所,平时看起来可以是井盖、座椅或者也可覆土种植草皮,上加识别性符号以供识别,应急时搭起帐篷可作临时厕所。
考虑到灾害发生时,地区电力系统很容易被破坏。所以公园要改造成为独立的供电系统,增加应急供电电缆接口和发电设备。主路可以考虑增加太阳能草坪灯以起到指引作用,公园内庭园灯,景观灯应考虑更换或增加太阳能、风能照明。同时向省电、寿命更长的LED光源利用的方向发展,并考虑增加储电设备。应急标示系统纳入用电系统,也应在灾害期夜间保持良好的标示效果。灾害发生的同时,地区的情报、通信系统等设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以考虑在公园隐蔽位置安置移动信号发射装置,平时可以起到增强周围信号功能,灾时亦可发挥通信功能。对可直接和间接使用的平时设施进行适当改造,使设施具有“平灾两用”的双重性能。如将亭廊等构筑物改造为应急物资储备处,将座椅改造为应急锅灶等;
总的说来,普通公园的设施改造中要发挥创意思维,使其达到景观和避难兼有的效果。
实施普通公园改造,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避难场所的用地。而且由于能够充分利用普通公园原有的防灾减灾功能,可以明显减少建设投资。特别是我国的南方地区的城市,由于其城市中可利用的平地面积有限,公园的规模一般较北方城市小,且很难再开发新的平地作为防灾公园,所以对原有公园的防灾改造利用就对城市防灾减灾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幼坡, 马亚杰, 刘瑞兴. 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 2004(4):27-29
[2] 章俊华。日本都市公园防灾·减灾技术动向[J]。中国园林Vol.24/153 2008。9;19-21。
[3] 李铮生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 306-310。
[4] (日)齐藤庸平, 沈悦. 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J]. 中国园林,2007(7):1-5
[5] 马亚杰, 苏幼坡, 刘瑞兴. 城市防灾公园的安全评价[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0.引言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
(1)生态化设计原则。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
2.1选址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原则。选择具有山川河湖、名胜古迹的用地及周围地区、原有林地及大片树丛地带;(3)整体性原则。公园布局应与改善城市街景相结合;(4)改造性原则。城市废弃地的再生、大型垃圾场的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均可作为公园选址的场所。
2.2选址要点
(1)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城市居民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以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等用水的需要;(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投资小见效快;(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即可丰富公园内容,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待将来发展建设时再行改建。
3.公园景观设计
3.1竖向设计
竖向控制应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组织竖向设计。地形设计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板水的排放并有利于植物生长。竖向设计要点如下:(1)竖向设计必须整体连续;(2)用地边缘必须与周边标高相衔接,内部应和路面及水体密切配合,并有利于排水;(3)设计的地面标高必须保证拟栽植物能良好生长;(4)保留树木根茎处的原地面标高不得更改,并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5)竖向设计坡度应稳定,稳定的土坡应设挡土墙等可靠设施;(6)设汁的土方填挖量宜内部平衡,尽可能利用原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
3.2植物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要点如下:(1)种植设计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2)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绿色植物覆盖;(3)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4)植物的选择应适应栽植地段的立地条件,并符合绿地功能的要求;(5)种植设计宜形成人工植物群落,乔木与灌木、落叶树与常绿树、地被植物及草坪配置适宜,四季有不同景色,并应不地表土;(6)新设计种植的树木,不得影响原有绿化树种的生长;(7)植物配置除观赏外,还应考虑游人遮阴需要,步行道两侧的乔木枝下净空应高于2.2m,车行道的两侧应高于4.0m;(8)范围边缘种植不得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合理使用;(9)道路旁及儿童经常停留的绿地内不得种植带刺植物及有毒植物。
3.3水体设计
水体能是公园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公园设计中,要注意水体的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等问题,确保节约永硕。
3.4园路设计
公园内道路是公园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也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园路规划设汁要点:(1)交通性和游览。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线路,对交通要求一般不以捷径为准则;(2)主次分明。道路系统应主次分明、方向性强,便于游人识别;(3)因地制宜。如狭长基地,园内主要活动设施和景点应沿道路带状分布,道路也应呈带状;(4)疏密合理。安静休息区密度小些,文娱活动区、展区密度大些;(5)曲折迂回。一是地形要求,二是功能和景观要求,三是丰富空间层次要求;(6)交叉合理。避免交叉口过多,两条主要园路应尽可能采用正交。
3.5园林建筑设计
在公园绿地中,既有使用功能,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色,供人们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都可称为园林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提倡多做生态节能建筑。
3.6园桥设计
(1)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应按二级公路计算荷裁;(2)非通行车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设施,桥面活荷载按3.5kN/m2计算。
3.7雕塑设计
(1)公园内雕塑设置应少而精,提亮宜小不宜大,并以装饰性雕塑为主;(2)应慎重选用主题性、纪念性雕塑,名人纪念雕塑或大型主题雕塑,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3)视觉要求。在高度上人们所选样的舒适观赏位置多数处在观察对象高度(视平线以上)两倍以上的位置,而且在高度三倍的距离前后为多。如果要求将对象看得细,那么人们歉意的位置大致处在高度一倍的距离。
4.工程实例
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位于广西南宁市繁华的老城中心区地段,是南宁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区,是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代表区。邕江南岸滩涂绿化规划范围:西园东界至原邕江造船厂。规划东西走向长约1.2公里,南北约150米。最宽处达220米.公园风格应定位开放式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强调南国绿城,壮乡首府,滨水城市之特色,突出对地形的依托与生态人文主题的应用,充分依赖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滨水人居生存背景,以绿化、美化为主,形成大尺度的,线条明快、自然、流畅的大地景观艺术,体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主题。
图2 部分景观设计实景
5.结论
景观规划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提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提出目前公园景观设计更应当注重生态化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通过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将得到相当有效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天士.生态化城市景观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7,28(08):118~119.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景观;植物搭配;建筑;功能分区;人文关怀;对策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公园景观化反应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是一个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写照。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公园景观化,但是在景观化公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忽视生态原则,无法营造出最体现人机效果的景观空间。本文从公园消费者入手,通过对他们进行访问调查,论述景观化公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1景观化公园现存问题
1.1 公园绿化的问题
植物规划不合理,景观多样性差
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选择植物种类的合理性,更体现在植物规划、视觉搭配上的合理性。当前景观公园建设中,往往注重绿化面积和栽植植物数量,而缺乏科学的植物人工生态群落设计和种植设计,强调林网林带和速生丰长林的建设,而忽视了植物多样性的规划及地被种类的应用[1]。
1.2公园建筑区的问题
1.2.1建筑与自然的不和谐
很多景观公园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协调性方面做得不好,没有通过对地形的分析或建筑物体量的考虑来最大限度的减轻建筑物体量对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2]。不只是形态上的不和谐,也存在色彩上的不和谐,未能营造出饱满的感觉。
1.2.2建筑风格雷同或不统一
现阶段很多景观化公园的建筑区设计缺乏新意,常见建筑小品廊架、亭子等。有些地区不存在亭廊的历史渊源,却总是出现各式各样的亭廊。而有些建筑群,虽然个体看着有新意,但是整体不协调,给人感觉生硬。且建筑雕饰的应用过少、主题不明确
1.3景观公园功能分区的问题
1.3.1公园主要功能不明确
景观公园功能分区混乱,常见风景区、建筑区等聚集人群,而休闲区却人烟稀少。且在各功能区的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得当,出现建筑小品损坏、人们自设园路等现象。建筑内部功能也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建筑物没有作为个体的主题,比如动物馆、文化馆、餐厅等明确内容。
1.3.2忽视残疾人需求
鲜少有景观公园考虑到残疾人的需要,大多数景观公园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在主题文化中也很少提到残疾人,很多公园没有无障碍设计。
2对景观化公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植物配置
2.1.1合理选择树种,进行种植规划
对景观化公园建设做全面规划,按比例选择一批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较好地发挥景观功能。包括重点树种、基调树、骨干树和一般树种的规划,重点应放在基调树、骨干树的选择和次序安排上。植物除形态美外,还蕴含着一种比较抽象的却极富思想情感的含蓄美、意境美[3]。
2.1.2注重植物形态、色彩搭配
有些景观化公园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在植物搭配上,注重视觉效果。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叶色黄色的银杏,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深绿色的香樟。植物的姿态如尖塔形的雪松等,圆锥形的圆柏、侧柏等,圆柱形的塔柏等,卵圆形和圆球形的樟树、桂花等,伞形和垂枝形的合欢、垂柳、龙爪槐等。植物林主要起到改善空气质量、遮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搭配,可以为公园增添一笔亮色。
2.1.3创造复层植物结构
在景观公园植物配置过程中,除考虑地方性、美观性外还应考虑到生态性。应以生态公园的理论为基础,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物搭配,创造复层结构,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综合考虑植物的特性、绿地性质、土壤环境等条件,对自然群落中的乔、灌、草、藤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可以防治病虫害滋生,使植物群落在空间上、时间上保持稳定持久[4]。
2.2建筑功能、空间功能
2.2.1建筑区域化、个性化
每个建筑都是文明的一种象征,建筑作品应该展现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应该有她自己的内涵。其次,在建筑物外形的设计上应多考虑将其与水体、道路、植物相融。内部设计也应多样化,切忌空洞枯燥。建筑材料对整体美也起着很大作用,不同背景应该采用不同的材质。
2.2.2注重细节、合理利用边缘空间
建筑由于体形庞大,在景观公园中十分抢眼,所以在建筑建设中更应做到精益求精。如建筑屋顶结构的设计,屋顶材料的使用,以及桥、廊、亭等建筑小品,在公园中要起到互相点缀又各具特色的作用。亭廊的存在更不仅仅是休憩、避风遮雨的场所,还可以起到引导景观的作用。而长廊的细节问题显得尤为棘手,如长廊拐角往往没有特色,其实这些边缘空间如果能与雕饰结合,再借植物造景,可以营造出非常美丽的景观。公园建设在注重加强景观观赏性外,还应促进人们的社会性活动。人们在同一空间徜徉、流连就会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活动。这就意味着只要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就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5]。
2.3注重人文关怀、不同人群需要
公园再美也只是外在,其中蕴含的意义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在景观公园的建设上,就应该明确公园的主题,在建筑物的建设上,也要体现理念。尤其在体现古代文化的古建筑小品中,更要适时地表示出这个建筑物存在的历史渊源及意义,增强人们的归属感、民族感。在公园建设上,应充分考虑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使用需要。除此之外,更应该顾及到残疾人的需要,这也是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残疾人也有权利享受生活,公园建设者和政府机构应多为他们考虑。
2.4政府加强领导
政府应加强对景观化公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法规体制,严格按照城市公园整体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手段,配给足够经费。注重调研工作,时刻关注民心,坚持以人为本。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到全面发展,互利互惠。
3经典案例
3.1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里面设施浅绿色亩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水面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
纽约中央是景观公园的典范,它将人与自然完美地结合起来,充分结合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等公园因素,无论在美观上、精神享受上还是经济利益上,都做到出类拔萃。(如图一、二)
图一:纽约中央公园局部鸟瞰图 图二: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效果图
总结
景观公园是城市的点缀,景观公园建设者首先要根据地方特色,发扬当地特色文化,同时不能固步自封,适当借鉴国外优秀作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其次要尊重生态学特征,充分利用地形、气候、水域、植物特性,再构思如何规划、设计建筑、道路、园林小品、雕塑等内容。最后,运用相应的工程手段,达到人、大自然、构筑物的统一,能否做到天人合一是评价一个景观公园优劣的重要标准。
5参考文献
[1] 曾瑞香,赵世跃.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 祝英,欧阳桦.城市公园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更新[J].山西建筑,2010,2.
[3] 罗午.园林绿化中存在问题及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4] 高晓青.城市园林绿化现存问题、对策及其绿化植物配置原则[J].西部林业科学,2004,9.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5
关键词 节约型城市景观 设计方法 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节约型景观设计,早在明朝中国对于节约理念在造园中的应用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一书的《兴造论》中便提出造园不可以盲目“当要节用”;同时主张对施工脚料的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恶化,节约型景观的研究逐步受到人们重视。朱建宁就认为,节约型景观的概念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1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
节约型景观设计和能源的支撑系统,及实施手段。本文以节约型城市景观为例,根据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分类,对城市景观的技术体系是指构成城市公园空间和实体并支持其运行的物质个要素节约型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1.1因地制宜对现有场所改造
在景观设计中,场地是一切动植物生存和活动的基础。好的景观设计应立足于场地本身,通过对现有场地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与改造,达到环境整体的提升。对于本身质量较好的场地,要注重保护其特色,避免建设中被破坏。对于自身质量较差的场地,需要先进性修复,如改良贫瘠土地,重新规划不合理地形等。
对土地的节约和利用形成的景观设计具有低建设成本、生态环保、尊重土地肌理、资源利用率高等特征,既满足场地功能的要求,又满足人们游赏的需求。
1.2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所以人们在营建优美的景观环境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尽量减少水资源的利用和浪费。这不仅是在干旱的地区,在雨量充沛的地方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
(1)雨水的回收与利用。随着城市化的普及,经过城市雨水管道迅速的将降雨排放至河流中,一方面可能会给河水带来污染,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地下水的补充。合理利用绿地的透水性,将雨水过滤后让其自然下渗补充地下水。或在公园绿地中,利用地面坡度收集雨水,并加以处理,重复使用。
(2)生活污水的再次使用。生活污水在景观设计中主要可以用于两个方面:第一,为植物提供养料。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便可以再次循环使用,为植物提供养料。第二,作为水景的循环用水。城市中往往用水景一丰富景观层次,生活污水只需经过简单的过滤,便可用于城市水景的循环水使用,从而避免了水的浪费。
1.3合理利用现有建筑材料
景观材料是景观建设中必要的元素,在节约的基础上能合理利用景观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同样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1)选材“因地制宜”。本地景观材料如石材、植物等的使用不仅运输方便,更多的可以反映本土的文化气息。这些别具特色的景观环境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特色,同时也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名片。
(2)废弃材料的合理利用。废弃材料有很多经过回收加工,可以再次的利用,生成其他的产品,如利用场地内或者场地周边的废弃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这在很多后工业景观和公园改造中都有所体现。如废弃的工业垃圾,经过艺术家精心摆放,成了小区绿地中的艺术品。建筑垃圾,如楼梯、混凝土板,配上植物,也能成为艺术的一景。
(3)新型材料的运用。节约型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园林的生态效益。所以在挖掘本地材料和乡土材料的生态性的同时,也要通过科技手段积极研发新的生态环保材料,以适应新时期对景观建设的需要。
2节约型社会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武汉解放公园为节约型景观提供了一个很好地案例。解放公园在以前的公园的基础上加入了富有特色的人工湿地系统。用最经济的途径,将新解放公园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
为了处理人为的水污染问题,解放公园通过人工构建而成的仿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园内水系统的自净功能。这就意味着,解放公园内的水体由此将“死”而“复活”,而园内所有的植物也均成为这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该湿地系统可以净化8公顷水面的水质。将公园的湖水从19.7米标高的溢水口附近水域,由泵站提升到20.5米标高的两个蓄水湖,再通过四条渠道,缓缓经过净化水域,沉淀过滤,60余种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水中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最后通过重力落差跌入大湖。同时在公园的河岸设计上,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用“软堤”的手法。水体与岸线间,采用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自然连接,形成了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种植着一些诸如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水葱、水莲花等湿地植物,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湿地上修建栈道,游客沿着迂回曲折的木质栈道入画赏景,如同行在水面上,形成亲近水体、亲近植物、亲近自然的人景融合。
城市公园建设必要性范文6
关键词: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天鹅湖、规划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整个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抵御与调节洪水、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控制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巨大的生产功能,为动物尤其是鸟类提供主要食物和栖息地。城市湿地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为一些珍稀动植物提供野生生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景观和文化价值。
1城市湿地公园基本概念
湿地公园是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它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类似于小型的保护区,但是又以公园为基本模式,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2005年2月建设部城建司颁布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城市湿地公园下了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2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2.1项目区位概述
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最西部,东与千年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都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总面积10496平方千米。它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以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而闻名。天鹅湖湿地公园所在地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前的生态区,东起209国道三门峡市涧河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现管理面积12000余亩,(其中陆地面积6150亩,水面、滩涂6000余亩)。该景区是在陕州古城遗址及对青龙、苍龙两条涧河的治理改造基础上逐步建设起来的。2007年2月6日被国家建设部批准命名为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2自然资源状况
天鹅湖湿地公园内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地和黄河湿地为主,平均海拔在320M—354M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冷,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
西风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低温-13℃。景区内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青龙涧河和苍龙涧河等季节性河流,夏季7、8、9月份降水集中,河水猛涨,水位剧升,冬、春两季水量较少,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三门峡大坝蓄水期间,景区可形成几万亩的水面,在此期间,大量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到此越冬,成为三门峡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3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天鹅湖景区的规划建设目的是使三门峡市拥有一个5000亩绿地、万亩水面和万亩生态林带的城市生态园。该湿地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苍鹭、红嘴鸥等野生保护动物。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成为了很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重要场所,其中有许多频危物种。其次该湿地栽植了芦苇、香蒲、荷花、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这些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起到了很好的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补给地下水的作用。因此将其建为城市湿地公园的非常有必要的。
2.4总体规划目标
在三门峡市建设现代化的具有黄河沿岸特征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思路的指导下,加大园林绿化力度,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天鹅湖湿地公园称为三门峡市的一张城市名片,承担着保护湿地自然生态、进行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总体规划目标是把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成一个规划合理,景观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一处能够供市民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湿地公园。
2.5总体规划原则
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以保护白天鹅为主题,以发展特色旅游化城市为主导,规划时遵循了以下原则:(1)坚持湿地公园规划与三门峡市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整体性原则;(2)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到利用的原则;(3)坚持生态安全为主导的原则;(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5)坚持尊重地域特色文化的原则。
2.6总体规划布局
天鹅湖湿地公园是由陕州古城景区、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及沿黄风景林区三部分组成,依据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功能,又将其细化分成以下几个区:
2.6.1重点保护区(白天鹅观赏区):
该区域拥有湿地生态系统中较为原始的湿地生态环境,位于青龙湖与苍龙湖两湖之间,是整个湿地公园观赏白天鹅的最佳地点,也是整个湿地公园的核心区,主要以保育为主,是规划的主要部分,因此在规划中应重点考虑白天鹅和其他鸟类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本区域敏感度级别为一级,因此只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和观察工作,为了鸟类爱好者和科普工作的需要,在该区域周围规划游路和观鸟平台,同时还可设一些小型设施,但是所有的人工设计都必须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开放对象主要是科研工作者和观鸟爱好者。
2.6.2湿地展示区:
该区域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加强保育和恢复工作。该区域敏感度级别为二级,规划实行半封闭保护,可以有适当的人为干扰,该区域内种植乡土植物加快湿地的生态恢复,其内建有白天鹅救助中心和鸟类研究所、科普走廊等小型公共建筑设施。
2.6.3游览活动区:
在敏感度为三级的区域,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科普活动,规划适宜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安排适当的游憩设施。
2.6.4沿黄生态风景林区:
本区域既是沿黄河的绿色生态屏障,又是黄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绿色效果来看,应营建大尺度的生态风景林,突出植物的四季变化,同时利用紧临黄河的景观位置优势,开展一些林下的休闲娱乐活动。
2.6.5陕州古城景区
该区域敏感度为四级,具有综合功能。主要以保护古代陕州城遗存、展示古城历史文化内涵为主题,结合原有的绿地景观、景点,并配套相关的休闲娱乐设施,成为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同时也是整个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中心。但是其缺点是与整个湿地公园联系性不强,没有突出湿地公园建设的整体性原则,鉴此,应加大此区域的改造,使其成为湿地公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湿地公园重点保护区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过渡区域和可开发区域。
3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成为国家保护湿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发展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资源破坏严重的形势下,解决湿地保护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调动社会的所有力量参与保护湿地,加大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张玉钧,刘国强,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浩,汪辉,王胜永,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述学,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