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的起源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风土美学建筑通风文化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建筑水循环设计建筑节能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绿色营建绿色生活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建筑起源于197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最初以“节能建筑”出发,后来结合“乡土建筑”、“生态建筑”的环境理念,现在更融合了最新的地球环保评估、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 cycleassessment),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建筑科学体系。因而,“绿色建筑”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能让人类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更有希望。

然而今天的绿色建筑已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而是彻底从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枯竭等地球尺度,来塑造整体建筑文化的环保生活哲学。如今,建筑学不谈绿色设计,已不配为现代学问;国家营建政策不落实绿色建筑,已没有明天。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一)推行绿色建筑,顾全正确的风土美学修养,成全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美学并非什么伟大的工程,只要符合气候、生态、节能的绿色设计,自然会呈现其风土特色。谈论绿色建筑,必须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否则支离破碎的解读绿色建筑技术,只会见树不见林而无所适从。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线科技,但却使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

生物界有许多适应气候之道,对人类的建筑设计有莫大的启示。例如,生物学上有一种Bergmann,认为温血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寒暑期后而改变其体型大小。另外也有一种Allen法则,认为在同种的温血动物之中,寒带气候的动物为了减少冻伤的几率,也常演化出较短小的耳朵、尾巴、角翼、嘴啄等突出部位的品种。事实上,这些抗寒保温的法则也部分适用于人类的演化,人类的建筑文化也符合Bergmann法则和Allen法则的应用,比如我们可将北方民居视为一种显示保温特色的“保温文化”,而南方民居是以防暑为功能的“遮阳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寒带的保温措施在于防止“由内向外的热损失”,而干热地区的保温措施则在于抑制“由外向内的热取得”,两者在缓解室内外气温差的冲击的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寒冷气候及干热气候两者皆是“保温优先”的地区,由于“保温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墙面的保温能力,所以寒冷气候的“保温文化”就是“墙面文化”,干燥气候的“保温文化”是另一种“墙面文化”。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保温”虽然在寒冷、干热气候有良好效益,但在热湿气候却效果不佳,因此热带传统民居都具有大大的屋顶、深深的遮阳,因为热带气候的大屋顶除了遮雨之外,最大的功能在于遮阳,这种“屋顶文化”也是一种“遮阳文化”。在热湿气候的现代建筑中,过去防雨功能所需的斜屋顶造型已无存在必要,而屋顶的遮阳功能却应转换成遮阳、阳台的特征才对。深深的遮阳、美丽的阴影,无疑才是真正的热带建筑美学。

依照“建筑气候风土论”,居于“保温文化”与“遮阳文化”之间的气候区就是意味着此地气候不冷不热、冷房的高温期不长、采暖的动机也很短的“最小空调耗能区”,也就是“泛亚热带”。此区保温与遮阳措施均只有部分节能效果,必须巧妙的将“保温”与“遮阳”作最有效、最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最大节能功效。所以,“泛亚热带”之建筑文化特色,既非单纯的“保温文化”或“遮阳文化”,而是“遮阳保温并重文化”。

综上所述,建筑气候风土美学以“保温文化”、“遮阳文化”、“遮阳保温并重文化”为寒冷干燥、热带与泛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表现,建筑设计者应引以为建筑风土表现的座右铭。

(二)“建筑通风文化”的施行鞭长驾远,“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计深虑远,“建筑水循环设计”的推广寓意深远,“建筑二氧化碳减量设计”的开拓山长水远,“绿色营建”的防治任重道远

热湿气候是最适用“风力通风设计”的地区,而较凉爽的温暖气候是“浮力通风设计”潜力最好的地区,然而空调设备的发明和空调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设计者日渐堕落,丧失了气候环境的敏感度,忘却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能力,使建筑日渐巨型化、气密化、空调化,而浪费大量地球能源。因此唯有善用“风力通风”与“浮力通风”之原理来进行建筑设计才能成就最好的绿色建筑。

“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并非伟大的“生态创造”理论,亦非强求一个完全符合生态链的乌托邦,只是要求减缓强取豪夺生态破坏,并以“生态疗养”的态度,来矫正一下人类对自然的“霸权心态”而已。“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应用,首先是消除误解,并清醒的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所在。“生物多样性设计”的口号看似遥远,却与每一件工程设计实务有关,它是具体营造生态基盘的技术,也是带领绿色建筑迈入生态设计的跳板。而生物多样性环境设计之最高原则,在于要求改变人类的霸权心态,不要把自然利用殆尽,不要把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赶尽杀绝,假如能留下一点不被管理的绿地与杂乱的树林,或是减少一些鸟类撞死于建筑物的事件,才是功德一件。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成就文明亦可毁灭文明。绿色建筑讲求保水、节水、净水的生态循环设计是永续用水文明的对策。绿色建筑水循环设计,就是建立居住环境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智慧,基地保水设计不但可以达到都是防洪与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目的,更可扩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潜能,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帮助;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精神,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认识污水循环利用之意义,“把水还给河川,把养分还给土壤”才是水循环设计的极致。

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不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于减少建材使用量、促进节能、保护地球资源、减少废弃物。二氧化碳减量的精神,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不合理的造型、不必要的建设,亦即在于倡导“环保建筑美学”。

建筑产业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消耗大量的地球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农地损失的同时,建筑业也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氟氯化合物及人类垃圾。这些污染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建筑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一是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污染均来自于建筑与室内装潢工程的营建污染问题,也是绿色建筑所重视的干净营建科技的问题。归根结底,绿色营建则在于评估从建筑结构到室内装潢、从施工到日后拆除之环境污染量,前者为“事前预防”,后者为“事后控制”,两者刚好构成完整的建筑物生命周期环境污染防治系统。而若要建立彻底的“绿色营建”体系,必须从“源头整治”做起,亦即由设计阶段的“绿色构造”、营造阶段的“绿色施工”到装潢阶段的“绿色室内装修”,均是建筑环保的重要一环。

(三)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其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顺应风土

绿色建筑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莫过于建筑节能对策。尤其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已消耗地球50%以上的能源,任何建筑设计假使不落实节能对策,根本遑论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应该有南北气候之别,长江流域以南的热湿气候应以遮阳设计为主,忌讳过分保温之设计;反之,北方寒冷气候则应以保温外墙、双层中空玻璃、高保温蓄热的设计为主。但无论任何气候下,开窗越大越不利于建筑节能,适中的开口设计乃是全球不变的“普世原则”。

(四)落实绿色建筑之精髓,享受绿色生活之美好

绿色建筑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充分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任何建设都是对地球的损伤,唯有事前消弭无谓之建筑,减少无谓之设施,才是迈向可持续建筑之最高境界。复杂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筑系统,是生态高度风险化的象征,反而越简单、越分散、越人性的建筑创意,才是更生态、更持续的环境设计。当今社会,唯有打破“花钱消灾”、“高科技终会拯救人类”的妄想,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节约型社会,发挥以柔克刚自然设计智慧,才能掌握绿色建筑的真谛,才能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协调平衡的居住模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主动变化的积极行为,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绿色新生活!

结束语

归根结底,绿色建筑就是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建筑,只有优先考虑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率、更无公害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才能拯救地球。这些方法通常只是“简朴无华的建筑设计、有效率的材料力学、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小巧的遮阳板、韵律变化的阴影、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观”而已。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也成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绿色建筑的推行,功在当今利在后世,我辈建筑人应认真研习,优先采用。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业厂房;环境污染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61-02

绿色建筑的思想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它是为了缓解建筑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由于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附加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浪费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的主要因素。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其带来的危害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

在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理念原来越深。应加大建立节能省地型建筑,强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2.绿色工业建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1发展绿色工业建筑对我国更为迫切

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处于后工业时代,工业只占有一小部分。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并且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工业发展仍旧是我国主要的产业。在我国工业化阶段,工业行业多,技术和工艺各企业水平也不一样,高能耗、高污染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这几年人人闻之色变的“雾霾”、“PM2.5”,工业生产的过量排放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周边大小工业企业均停止生产,空气指标顿时大好,从而又衍生出一个新名词“APEC蓝”。可见,发展绿色工业建筑已经刻不容缓。

2.2发展绿色工业建筑是强国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高费水的问题还是严重的,这使得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在世界上的总能源消耗也是比较突出的,它阻碍了我国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在设计中寻求改变,体现出绿色与环保,这对于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战略恿义。

3.我国工业建筑现状

3.1能耗高

据统计,我国工业企业的能源耗量占全国能源耗量的70%,而工业建筑能耗占行业总能耗的35%~50%。工业建筑的跨度和层高都远远高于民用建筑,为满足工艺生产所需的采光、通风要求也远远大于民用建筑窗地比。而工艺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更是加大了空调设备的能耗。

3.2设计粗放

很多时候,建筑师在工业厂房设计中仅仅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国内很多工业企业,为了追求短平快,短期内的投资回报率,对工艺设备以外的一切都是能省则省的态度,建筑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让这些“壳子”不违反国家强规。而当企业需要产能升级时,它们的唯一命运就是被拆除。

4.绿色工业建筑的特点

首先,作为建筑的存在,它不能丑陋。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无论是厂区的整体规划还是厂区内的某一个单体,都应该体现出为其量身打造的创意构思和建筑美学。其次,作为工业建筑,建筑物不但要实用、坚固耐久,还要具有改建、扩大和通用的可能性。另外,作为绿色工业建筑,要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声音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4.1科学总体规划

绿色工业建筑要先进的科学方式来进行节能减排。它还需要在整体布局上、工业流程上、规划选址上、工业生产中人流和物流等多方面来设计,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为生产人员提供安全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既要为当前产能提供适度的工作空间,更要为后续产能升级考虑其可行性。这就要求建筑师在工业设计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主体专业协调配合,而不是被动迎合。

4.2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比如在有集中热源的车间内使用隔热材料,在有噪声污染的厂房内使用个隔声材料,在有大量粉尘产生的车间里使用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在适当部位利用风能、太阳能。

4.3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简单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为满足工业产能升级而扩建改造。而另一种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当它作为工业建筑已经彻底不能满足需要而停止使用时,通过简单的改造,以新的面貌、新的功能重新投入使用。国内最著名的案例非北京798莫属。从2002年开始,一些艺术家进入几近废弃的798工厂,新鲜的艺术行为与老旧的厂房在碰撞中使这地区迅速升华,成为北京的新符号,并且以一种更富有亲和力的姿态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研究

1.绿色建筑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就是基于合理而科学的设计原则,将环境和人类以及建筑物进行协调而有机的组合,从而使得人类居住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并且也使得环境得以保护的建筑类型,这类建筑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充分描述。

2.绿色建筑在发展中伴随的诸多问题

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因为有着相对较短的发展期,还伴随诸多问题。2.1人们的绿色建筑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就目前而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具体来看,就政府部门而言,并没有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充分凸显出来;而就设计者而言,也没有在自身设计中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就使用者而言,并未将绿色建筑的使用价值充分利用好。同时,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地域,也有着不一样的绿色建筑理念执行度。发达地域对此理念有着相对较好的理解和实施,但就不发达地域而言,对此理念的理解和执行度却有待进一步加强。

2.2缺少较好的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平台

当前,越来越多建筑物中已经意识到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但却缺少相应的推广对策以及用于交流的平台,如此就让诸多先进技术缺少使用的空间。就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平台而言,应该是上海中心大厦,此建筑物不仅在设计中充分描述了绿色建筑理念,还使得结构风力荷载大大降低,控制了工程造价,是我国高层建筑物设计学习的楷模。

2.3相应法律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自绿色建筑理念起源,我国就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标准,并且也在不断健全相应制度和法律条款。但不论是在保障方面,还是在约束范围方面,仍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论是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面上,还是在选择材料方面抑或绿色建筑的运营及使用方面,都缺少相对完善的约束及激励制度,若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将会致使我国各类生态资源诸如水土等有着日趋降低的利用率,如此不仅和绿色建筑理念相悖,也使得诸多资源伴随浪费现象。

3.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路径

3.1墙体方面的相关设计

当前,就居民而言,针对墙体设计的要求大多体现在保温或者保暖方向。也就是说要通过设计将室内热量损失控制在最低。当前的保温墙设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保温,另外一种是外保温,其中,人们对后者有着相对较高的认可度。因为其能够较好的保护墙体,使得墙体的使用寿命加以延长。现在,有着最高认可度的一类节能设计模式就是使用创新型的节能材料,这类材料有着相对较好的隔热功能、能够更好发挥保温和节能效果,将其进行使用不仅可以防止墙体伤害,还能使得室内温度波动受到相应控制,进而使得墙体的隔热、保温、节能效果得以保障。

3.2建筑体型以及空间结构方面的相关设计

就建筑物的体型设计而言,其合理程度直接决定着建筑物和外界环境热量交换的功能。若其有着相对合理的设计,那么建筑物在和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的时候就能得到相对较好的控制。这是因为,若有着相同的外界环境,建筑物体型系数直接和自身能耗实际息息相关,并且,能耗也是伴随建筑物体型系数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体型系数越大,就有着相对越大的能耗值。而就建筑物的体型系数而言,其和多种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和平面布局方面、和自身的采风采光方面等等。大量实践证明,要想保证建筑物的节能降耗效果,就要严格控制好建筑物的体型系数。

3.3建筑绿化和节能方面的相关设计

就当前来看,我国有着较为明显的热岛效应,其致发原因就是城市中有着逐年减少的绿地面积,而与此同时,人们对空调的使用率却逐年增长。特别是近年来,空气环境日趋恶化,使得节能建筑的建设受到很大影响。绿地不仅有着相对较好的美化效果,其在蒸发的时候还可以带走很多热量,因而,就未来的节能建筑设计而言,需要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绿地的功效,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而美好并且节能健康的真正绿色建筑。

3.4建筑门窗方面的相关设计

就建筑物而言,其结构的基本组成就是门窗结构,而此结构有着隔热保温相对较差的特征,这是因为门窗结构大多存有缝隙,而通过这个缝隙就给冷热空气提供了疏通途径,如果处理不当这个环节,门窗设计就存在相对较差的合理性,因而,在进行建筑物门窗方面的设计时,需要从如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为了控制穿堂风,就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充分考虑门窗的位置并且为其的开启方式进行合理而适当的设计。第二,需要对门窗质量引起必要重视,结合窗框实际进行合理的处理,若窗框属于金属材质,就要进行相应的断热处理,并且选择好相应的窗户玻璃种类。第三,在夏季大多会存在阳光直射现象,因而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窗帘或者自动遮阳棚。第四,就采暖耗热值而言,其和建筑物窗墙面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伴随着前者的变化也会不断变化,因而进行窗墙面积比的相关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将此比例控制在室内采光和通风允许条件之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绿色建筑理念充分应用于建筑物设计中是当前的大趋势,而一栋具有较高质量的绿色建筑,必须能够控制环境及空气污染,有着节省资源的效能,而这也是设计者和建筑者在建设绿色建筑时需要共同重视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进行绿色设计的设计时,也可能会伴随多种影响因素,因而,设计者和建造者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及适当的规划,从而保障绿色建筑的质量以及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盘钦卿,陈健.浅谈绿色建筑现状及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5,5:125-126.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4

关键字:绿色建筑;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产生

联合国在1992年六月指定的《21世纪议程》中对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张、环境严重破坏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减少能耗,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新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可取代传统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等等,已成为了21世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而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巨大的生产方式之一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2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对建筑进行设计、施工活动以及选择满足要求的建筑材料、把建筑的建造与使用同其他技术如种植业、环保科学、美学以及高科技相结合,时期不仅能充分满足使用者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的要求,还有助于环境保护以及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创造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不只是用新技术建造而成的建筑物,它是利用对环境环保节能以及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与技术所建成的建筑物,在各个地区都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用新技术,节能环保与舒适的原理为我们建造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建筑,并且最终达到节约能源、消耗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舒适的生活空间等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表达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即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建立一个拥有成熟的建筑系统,和技术支撑的建筑设计体系。在绿色建筑的研究上,不仅对自然,同时也对人工产物进行统一研究,不仅对外表形态进行详细的研究,而且也对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人类、自然与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在目标上,它最求人类、自然和建筑统一协调的发展。建筑设计原则上遵循设计追随自然。并且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建筑科学技术。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要求建筑的建造标准要符合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城市与建筑物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消费者同时也要成为生产者。建筑要与自然环境之间有机统一良性循环,具备“绿色”自然生态特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研究,随之带来很多的变化:第一,改原则确定了建筑不能无休止的满足人类的愿望,一致造成无约束的发展,久而久之必将引领人类的灭亡。建筑的研究应基于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相互依赖共存的整体观,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有节制。其次,原则要求做到建筑研究应与所处环境不分割,作为一个整体,对于特别的空间环境要应用到整体管径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筑上的要求也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第三,根据这一原则,建筑不仅仅对于环境,对于人类居住环境也有要求,保持可持续的研究方向,每一栋建筑都要考虑到未来。

绿色建筑体系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人类千百年以来的建筑活动, 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的建筑理论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 建筑师工作的目标、范围、准则和方法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因此,绿色建筑体系是两大体系(古典建筑体系和现代建筑体系)之后再建筑领域的第三次变革。

4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概念被炒得很火,许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 “绿色” “康居”的旗号增加卖点,然而,建一点园林造几处水景,这样的建筑远未达到绿色标准,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大众理念还是实践上与发达国家仍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绿色概念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其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绿色建筑虽然起源于发达国家,但在实施这一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国情。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国——中国,本身具有人口数量大,国土与资源有限的特点,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各个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包括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建设,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等。这些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生态技术策略上不得不考虑因地制宜,在广泛吸收国际绿色建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体系。

(2)理念引领绿色建筑发展,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接受度,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绿色建筑的诸多优点,认同绿色建筑,支持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并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只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材料,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就可以获得绿色建筑。

(3)完善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此外,制定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绿色建筑中广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5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绿色建筑的种类也纷繁复杂,呈现出多个学科,不同种类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绿色建筑发展方向世界各国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在美国更注重于资源的重复利用、而加拿大则注重于舒适性的研究包括:建筑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性 、在日本注重节能方面的研究。虽说发展有如此的不同,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第一,大规模的建筑。对于绿色建筑其推广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推广,更有意义的是推广绿色建筑这种观念,而这种思维的推广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也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绿色建筑的观念被人们所认可,他将向规模化发展。第二,高质量的建筑。就现在的建筑而言,未来的建筑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建筑的质量要达到更耐久。更安全的程度,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第三,对于资源的再利用。之所以成为“绿色”其重点在与一些可再生、可循环的资源被大量的利用,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采用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可循环水资源等。第四,绿化要求。对于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室内简单的景观绿化,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成为更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第五,法律法规的制定。我国近年来大兴土木,每年兴建大量的建筑,绿色建筑也将在中国一定的市场前景,但是绿色建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及其评估体系也在抓紧的制定中,这将使我过的绿色建筑产业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5结语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诞生的。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全面结合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也丰富传统的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对于我国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过国情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总结出一套相应绿色建筑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J].建筑学报.2005,(1):24-26.

[2]张倩影.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5

青岛的老建筑五花八门,欧式情调在大海的背景中成为一道浪漫而厚重的视觉盛宴。游走其中,或许总有一缕风情,正巧拨动你的心弦。可以说,老建筑已经成为欧韵青岛的符号和魅力青岛的骄傲。

因为老建筑与大海和栈桥一街之隔的地理优势,所以对广西路情有独钟的人很多。这里的老建筑因了视野中大海中的小岛、灯塔、蓝天、红瓦层叠铺垫的山景和建筑高度,有了疏密得当、相互和谐的比例关系。作为老青岛的一条样板路,广西路就像一户人家的会客厅,它敞亮、华丽,又不失典雅。广西路和安徽路口的“红房子”,被公认为广西路上最漂亮的小楼,很青春的那种。

“红房子”泛指广西路与安徽路口3栋相连的红色建筑,南接栈桥、西靠火车站,均为德式建筑,年代久远,是西部老城区的地标之一,其中一栋位于广西路33号,现为红房子宾馆,即消息中提到被叫停挂牌售卖的那座。该建筑始建于1905年,是建成年代最早的一栋,由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整个建筑属欧洲青年派风格,很多外地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到青岛都要到这里拍摄。因此,“红房子”也成为青岛最上镜的景致之一。作为岛城老建筑的亮点,那跳跃的红色使建筑看上去洋溢着一种肆意张扬的美。

1897年德占胶澳后,化学药品逐渐有了市售,德、美、英、日、法、意、瑞等国的药品相继进入。1899年,德商开办的凌基药房创建后,胶澳市售西药逐渐增多。“红房子”当时的用途是德国医药商店,业主是一位叫拉尔茨的药剂师。

在巨大的老虎窗上方的纹章上凿有医生的标志:一根蛇体缠绕的圆杖。檐口、滴水嘴及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全用花岗石料。红色墙体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几块暗红色的墙砖上可见橡树叶的图案。建筑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取的拱形与曲线,给人以珠联璧合之感。建筑师充分利用寸土之地,檐高恰为规定的18米,但高起的蒙莎顶为楼房另外开辟了第四层空间,靠巨大的老虎窗和屋顶的一排竖窗采光。包括地下室和阁楼,此楼共有四层,主建筑的二、三层,房间高大,窗户精巧漂亮,采光极佳,地板均由细木厚质料铺镶。

“红房子”作为医药商店的用途终结后,曾一度成为橡树餐厅。解放后该建筑曾长期作办公用房,近年来恢复了原建筑的性能。

距离十字路口最近的拐角处的“红房子”,在很多年里,其塔楼顶端的华盖缺失了,在近年的修缮中,又恢复了建筑原先的墨绿色塔顶。据了解,塔楼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古堡,原是用来t望御敌、投掷擂石沸汤、施放箭矢的,后演化为一种建筑装饰,被建筑师广泛采用,在民居设计中引用哥特教堂和古堡的建筑形式、部件,形成新的建筑特色。据猜测,塔楼顶端的华盖多漆成墨绿色,恐怕也与军事有关。军服和头盔也是墨绿色的,而且君主和达官贵族莫不以武力起家,墨绿色的塔顶华盖也是炫耀武力、驱邪避祸的镇宅之宝,类似中式建筑的“泰山石敢当”。史载,奥匈帝国所建的教堂尖塔上均有皇冠的装饰,以强调王位和政权,就是这个意思。青岛的欧式建筑由于历史源流不同,有别于上海、天津、大连等沿海城市而独树一帜,塔楼便是主要特色之一。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策略

1、某建科大楼项目概况

某建科大楼是我国首创以自主创新技术体系为核心的低成本绿色建筑,它具有1.82万m2的总建筑面积,地上建有12层,地下有两层,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休闲、生活辅助设施和地下停车场。大楼从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一共采用了4O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其中包括自然采光、人工湿地、风光互补、发电幕墙、种植屋面等。某建科大楼在宣传的过程中始终打着节能环保的旗帜。在2009年4月投入使用以后,建科大楼获得了多个奖项,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教育基地。大楼的建设投入使用取得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表1为某建科大楼的计量数据统计。

表1 某建科大楼各项实测计量数据统计

2、绿色建筑的起源及基本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各种建筑也随之增加,众多的城市建筑政策使得环境进一步的恶化。1960年以后,未来建筑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是全世界所有建筑设计者都在考虑的问题。在这种前提下绿色建筑的理念应运而生,意大利的以为建筑学家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结合在一起,于是生态建筑学便出现了。

生态建筑涉及很多的方面,它是多学科与多工种的结合,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是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

3、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原则及策略

3.1绿色建筑整体环境的设计

整体环境的设计是建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它并不仅仅指某一个建筑。整体环境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①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生长等。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主要有: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实际情况,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并且利用现有的资源。一方面,调整不合理的布局划分、空间结构以及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沿袭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和自然地理特征。②加强绿化。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开始改造环境,绿化不仅可以创造空问、美化环境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环境协调。在建筑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例如:靠近城市河道的建筑应当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建设一些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者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建筑,要考虑到景点的视线,使内外景点相互交融;靠近历史保护区的建筑要尊重其历史,让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相互交融,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3.2绿色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建筑的体型系数就是指建筑物的表面积和建筑体积之间的比,和建筑的热工性能关系密切。直面建筑在耗能方面要大于曲面建筑,在体积相同的时候分散的布局模式热耗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的大,设计时要尽量的减少建筑外墙的面积,减少墙体的凹凸变化,最好采用规则平面的形式,同时要采用合适的墙面开窗示意图。

外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采光、通风等因素,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使用,设计时采用明厅、卧、卫、厨的设计方法,外墙的设计要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采用好的材料,使用效果更好的隔热砖,现代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用秸杆稻草研制了稻草板,并推广使用。建筑节能设计。利用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同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节约能源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并且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布局要适应当地的环境,在设计、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中,都要合理的利用资源。同时要减少资源的使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生态和谐绿色建筑要做到生态和谐,在建筑的同时要考虑到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的关系。强调和谐相处,和谐一致、动静互补与自然统一。绿色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朝着节能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便出现了。设计科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点的核心同时也是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题,绿色建筑的建设也是为人所服务的,而不能够以牺牲人为代价。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者的健康和居住感受。从而做到科学的设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设计的重要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不能够照搬照抄。目前我国的很多绿色建筑设计都是从西方照搬照抄过来的,这也是目前十分普遍的现象。设计者们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好的,我们就能够拿过来用,但是这是错误的,因而从实际出发就显得至关的重要。绿色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如:气候、光照、通风等。因而在我国很不适应,从而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3.4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关心尊重自然。我们一切的建筑所需都来自自然,在建筑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自然的“感受”。并且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同时还要调整不合理的资源结构,着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做到关心和尊重自然。整体协调设计。整体协调就是把建筑看做自然的一部分,用整体的观念看待绿色建筑。同时要处理好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关系。生态建筑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化学、物理、光照、热度、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人类的建筑观是整体的生态建筑观,以科学和技术为保证。可持续设计。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设计就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眼前的生态环境而且也要考虑到后期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具有灵活性与弹性。从而来适应未来的发展。构建建筑生态链生态建筑设计在生态建筑工程领域的具体的体现就是构建生态链,同时也是是重要的技术保证。所谓建筑生态链就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为提高效率和以社会需要为主体,对两种以上的物质与能量供需链接进行的设计,并且开创为一种新的系统的创新的活动,它更加的注重效率和可持续性。

4、结束语

发展生态建筑是应对建筑全球化挑战,提高建筑健康性、舒适性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建筑设计、建设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深圳建科大楼的建设具体的分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对我国的绿色建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