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班级文化
知识管理是提高组织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可将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管理概念,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对于以知识为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学校而言,如何促进知识的吸收、创造、蓄积和维持,无疑是重要的管理活动。然而知识本身具有无形性,故知识管理活动应着重在人力资源方面,因为人力资源为组织核心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班级文化的建立和重塑,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建成共享型的适合于知识管理的班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大学班级作为影响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相对于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班级主流文化而言的,它以班内的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体现出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班级凝聚力问题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是其鲜明的特点。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缺失。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15%的同学对班级不满意,对班级内同学的团结情况满意度也不高。
1.2以宿舍代替班级,忽视整体沟通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行政班级将逐步被课程班所代替,“班级”的概念将逐渐被淡化。课程班具有流动性大、人员组成不固定、在一起相互交流少等特点,而学生宿舍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具有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的特征。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其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以宿舍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
1.3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引导
新生入学之后就要进行班委的民主选举,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选择自己宿舍的人或者是一开始辅导员委派的临时负责人。而一个班级开始建立的班委会对整个班级氛围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开始时仅仅依靠同学们的民主选举,就会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深深感受到一个新的班级班委会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给予指导。
班级干部因为处于学生干部的最基层,他们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培养上也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有些班级干部只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传声筒;有些不能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同学的关系,导致缺乏工作威信;有些因未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引导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班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直接导致班级建设难以顺利开展,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动摇。
1.4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
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工作的有效载体。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甚至跨专业、跨校区听课,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课堂”中学习同样的课程,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班级成员聚在一起的机会较少,班级集体成员的生活拥有了更大的可自主支配的自由空间,班级概念淡化。
2构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模型
我们所倡导的大学班级文化模式,是从班级自我管理的角度,以班级为平台,以班级愿景、目标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文化渗透为目的,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通过班委会的领导,充分利用班级内部协调机制,而开展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大学班级文化模式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大学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对班级价值的最大限度挖掘、对班级内涵的积极拓展和对班级功能的充分发挥。班委会是班级自我管理的组织者,其作用在于通过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协调班级各方关系,调动班级各种资源来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倡导的是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班级文化是有效地进行大学班级管理的软环境,要求班级以先进文化为共同追求,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强烈的感情投入,形成管理模式中各个要素良性互动的氛围,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班级文化为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班级活动为班级文化的塑造提供了载体。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3.1构建班集体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班级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班级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级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班级成员,提升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班级凝聚力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班级价值观氛围,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的,任何班级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者指出,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认同,其实就是班级成员对其认为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文化进行选择,从而获得归属感。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3.2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班风建设一个突出中心就是在班级里面要建立学习氛围,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班风;而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则是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实现的。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转贴于
3.3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特别是对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思维敏捷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高校班集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在于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
4实施效果
笔者以我校能源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此项研究,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班主任与班委会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有余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班级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4.1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1) 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创造全班同学接触与彼此了解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提高同学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培养集体意识奠定基础。以工业工程2009级3班为例,2010年具体活动项目包括: ① 举办中秋节晚会,元宵节煮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温暖活动,每逢节假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② 组织班级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鼓励大家都有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 ③ 郊游活动,天气好的周末,大家集体到缝针山、神农山等地进行春游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开始逐步了解并体验到班级团队活动的快乐,从开始的强制参加逐步过渡到自愿参加,集体意识在同学中开始得到强化。
(2) 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能源学院2010年12月份的班级文化建设大赛,以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为主题,即班旗、班歌、班徽、班训、班风和班委会管理制度、学习文化管理制度、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宿舍文化管理制度。让各个班级的同学选出自己班级的班歌,设计出代表自己班级风格的班风,制定出班训和班风。每个班级派出代表,制作PPT,进行比赛,选择出最佳的组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积极性。
(3) 寝室文化管理取得成果。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载体。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为了迎接学校百年校庆,丰富同学们宿舍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源学院特举办了“迎百年校庆,创和谐宿舍”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一度的寝室文化节也是同学们展现自己宿舍氛围的一个机会,同时给宿舍评定相应的星级,激发学生建设宿舍文化的热情。
4.2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以工业工程2009级2班为例,针对原来班级中存在散漫、集体意识淡薄、缺乏明确的努力目标,但渴望改变现状的意识比较强烈的特点,在过去的一年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班委和班级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改造和重塑。
(1) 班委选聘和工作配置。通过对班级管理岗位进行职责和能力分析,将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具体表现在通过班级管理组织架构重建、工作分析,明确界定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对每个岗位所需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责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同时制定明确的选聘程序,采用科学的招聘方法。包括: ① 通过对应聘同学申请表的分析,关注同学个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②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参加应聘者进行面试,根据班级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基于胜任力的面试题目; ③ 采用情境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最后选聘合适的人选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2) 对班委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班委的管理能力。开发与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升和积累人力资本、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和班主任负有培养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责任。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班委的工作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为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承担起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需的:一是放权,让同学们去组织各种活动并负责相应的管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加强与班委和同学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与总结,让他们在总结经验与教训中成长。通过以上工作,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班委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3) 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班级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在短时间内用以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在组织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分析是权责明晰的具体体现,工作分析是组织成员绩效考评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做好工作分析是每个岗位设置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为了避免班干部职责不清给班级干部带来的诸多不便,应明确班级干部工作职责,为每个班干部制定工作岗位说明书。2009级工业工程2班班长职位说明书见表1。
(4) 对班干部的考核实行360度考核的办法。对于班委会成员来说,对其主要的考核目标是衡量这一学期对自己职责的履行程度,是否完成了岗位工作说明书中所要求的任务,是否实现了为同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工作目的。工业2007级3班为了全方位对干部考核,采用了360度考核法对班委会成员进行考核。取得了显著效果。
4.3创建学习型班级
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可以熟练获取、创造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处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建立学习型班级并非易事,但是一些班级通过努力,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以工业工程2009级1班为例,采取的措施及结果如下。
(1) 组成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包括体育小组,主要负责组队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比赛和运动会以及日常体育锻炼;英语兴趣小组,负责四六级考试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专业兴趣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讨论等;文娱兴趣小组,负责班级各种文艺活动与院系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等;计算机兴趣小组,负责提高成员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能力,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计算机类的活动,同时负责督促大家参加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兴趣小组成立后,先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体育比赛、开展各种讲座、小组讨论等。
结果如下:① 充分发挥班级中具有一定特长与兴趣的同学作用,引导每一个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本类型,有利于同学毕业后的职业选择;② 对活跃班级氛围,引导同学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强化。
(2) 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与专业兴趣,班主任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时间履行导师的职责,有计划地逐步推进专业指导工作。包括介绍专业市场需求情况、专业学习内容基本构架、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等;为了教会同学进行假期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班主任专门收集了相关资料,组织编写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报告的范文等。
(3) 建立多种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了符合同学们年龄特点的同学录网页、QQ群以及飞信群等。通过QQ传输信息,为班委会和学生之间提供了有效的网上信息交流渠道,同时所有同学又可以在此沟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同学生活,雅到文学历史,俗到明星八卦,这些都加强了班级成员间的沟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5结束语
经过以上实践,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应该在社会组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虽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管理实践中,依然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明. 简析大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2] 赵小剑. 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费导刊,2007(4).
[3] 于音,许勤周.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4] 温恒福. 大学教学质量的概念、问题与改进策略[J]. 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8(2).
[5] 赵雁,龚尤圣,等. 依托柔性开放式动态管理,进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6).
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2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全校优良学风、班风、考风乃至校风基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班级的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本文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工作经验,把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提供经验交流。
【关键词】
高职高专;班级文化;建设
教育部自2003年开展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提升,开始越来越注重质量内涵建设,实施“质量工程”,一所全方面都质量合格学校主要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文化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把文化建设提到首位上来。而班级作为高职院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机构,班级的建设影响了所有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班级的班风、学风以及班级氛围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培养,关系到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和内涵。因此,如何把班级的文化建设的积极向上,成为每一个学生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班级的制度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与评价制度对于班级的建设起到了规范约束的作用,高职高专学生,针对每个班每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依据综合测评制定《班级量化考核制度》,规范同学的考勤制定《考勤管理制度》,规范宿舍管理制定《宿舍检查制度》,制度中要说明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同学们有兴趣的积极执行落实班级制度。
二、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的班风建设是班级工作的主旋律,良好的班风是班级风气的体现,学生从入学伊始,就应该树立团结、努力、自强、共进的班风口号,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班风建设的措施有下面几方面: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奋进、团结的氛围,召开多种类型的专题班会,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力量,定期召开班委会,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3、辅导员老师应注意跟学生的沟通。利用多种机会和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沟通、谈心,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4、建立了班级整体的量化管理细则,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本专业量化管理标准,对于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乐于助人的同学在综合测评上给予加分,对于有违纪行为的同学在综合测评时予以扣分。5、加强学生党员培养系,注重党员的思想道德培养,辅导员老师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变动情况,特别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情况。并积极参与到党员活动中,通过日常纪律检查、组织发展、党员活动等形式深入学生班级、宿舍,对党员进行督导,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减轻思想负担,拉近与党员的距离。
三、班级的学风建设
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要在学生中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一个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慢慢形成。要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想贯穿整个的教育工作之中。措施如下:1、严格考勤制度:明确了规范的考勤制度,每堂课学习委员点名后每天必须由辅导员老师核实签名,控制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对于个别极端分子,采取"说服教育与严惩不贷"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2、考风考纪制度:教育学生诚信做人,作弊可耻。严肃考风考纪,召开以强调考风考纪为主题的班会。3、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主题班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与大家交流分享,提高全班学习水平。针对学习成绩的差异,在各班开展了"以好帮差,带动全体"的一帮一学习活动。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找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从整体上带动全班的学习气氛。
四、宿舍文化建设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应注重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每个宿舍的文化体现了宿舍同学的文化素养、创新品格、合作意识和审关情趣等,辅导员老师可以组织和引导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开展多样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如笔者所在系,每年都有宿舍文化节、十佳宿舍的评比,评比包括宿舍卫生,宿舍装饰,宿舍才艺等多个部分,各宿舍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如有的宿舍根据建筑主题布置宿舍,有的宿舍布置成书法主题,所有宿舍都给自己起了名字,同学们住在自己喜欢并且是亲手营造的宿舍中,会有家的感觉,增强了每个同学的归属感。
五、依托专业特色活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如笔者所在系是建筑系,可以依托本专业特色举行组织系列活动,包括: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CAD制图大赛,建筑测量大赛等。总之,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要深刻的意识班级文化建设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学会内容广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模式,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为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文冲.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高专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相关性研究[J].学园,2014(1)
[2]曾雅丽.创建高职特色的优良班风[J].现代企业教育,2012(3)
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3
1.1未能适应时代要求新时期,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价值观要求班级文化的多元性,也就是班级文化的成长性,班级文化需要一种动态的变化来适应学生思想的成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文化的集体趋同性、学生主体性、独特性、动态性等特点,实现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制约功能、心理调节等功能。然而,新时期,高职院校面对变革显得“应对不足”。
1.2未能符合学生心理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发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远离家庭关怀的大学生,归属和依存需要得到满足;其次,向往丰富的专业知识,强烈的求知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第三,面对未来的人生,不断需求自身社会能力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则往往需要通过学生所在班级所承载的优良班级文化来实现。当前,传统单一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未能将个性突出的大学生很好的凝聚在一起,学生的归属感差,面对学习未能形成合力,与个人职业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相应深层次的班级文化也未能有效的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未能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
1.3未能体现高职特点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职业能力,这样的高职教育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要具有相应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一般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创建模式,呈现“泛校园文化”特征,缺乏“职业”特色,未能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调查显示,只有7.8%的同学认为“班级文化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能够从一定侧面说明职业教育没有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育理念没有在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贯彻始终。
1.4未能突出职教定位高职教育的职教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班级文化应该围绕这一定位,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着力建设。然而,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却未能突出这一定位要求。班级职业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郁,对培养学生树立理想抱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影响力较小;班级文化建设创新能力差,围绕职业能力提升搭建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平台不足;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班级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社会生存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引导较差。
1.5未能满足企业需求新时期,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止局限于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工作能力上,对人才是否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自身发展能力即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日渐增强。由此,班级文化和企业需求的融合,特别是有指向性的企业文化的融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当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与企业需求脱节,不能及时把企业需求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闭门造车”,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与企业的需求有差距。
2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性的意见措施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注意地位。首先,提升学生对班级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载体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抓住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对“归属感、进取心、求发展”的心理需求,改变现行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增强班级文化的实效性;第三,迎合当前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将网络教育等新型的教育形式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感兴趣,不断增强动手参与、驾驭能力,发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2加强班级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力度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班级精神文化不是一种制度,而是高于制度的一种班级精神层面的集合,需要在长时间的建设中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持续正确、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培养,拒绝班级文化建设“形聚神散”的现象,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用良性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4
个性化班级文化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精神的个性化班级文化。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个性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良好的个性化班级文化有助于班集体建设,那么如何具体操作实施呢?
一、美化班级物质文化,所谓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1.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性环境的创设,①墙报的个性布置设计。即班务公开、思想交流、光荣榜、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每日一诗等,具体的版面设计、布置全由学生做主动手,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美的熏陶。同时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定期、不定期进行作品的展览或内容的更替,如英语作文的展出、课外知识的拓展、美术作品的展览等,让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②力求让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③张贴标语(激励学生学习成长类的警句名言),标语主要以学校统一的为主。④教室摆设要求桌凳整齐,地面干净,玻璃明净,卫生工具摆放整齐。⑤寝室布置按照学校要求去做,并展开纪律、卫生、出操速度等方面的竞赛。
2.社会化个性环境的创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培养素质,活动是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高中班级活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组织具有文化传统的中秋节、元宵节等联欢活动,使远离父母的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增加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开展常规性活动,如主题班会、中午读报课、卫生教育、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班级岗位轮换制”等活动,使学生对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二是利用周末、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3.挑战性个性环境的创设,锻炼学生迎接挑战、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使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制度是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一个集体,必须要有大家都能认同的公约。制定和实施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奖惩措施”等等,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文明和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力量。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班风。学生在班集体中,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容易受到班级风气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强化班风建设,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感化每一个学生的行为。
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总之,个性化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不仅班主任要高度重视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也要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帮助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并鼓励形成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多样化局面。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个性化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5
【关键词】初中 班级文化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54-01
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将班级建设得团结有序、积极上进、充满凝聚力。所谓班级文化,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交往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似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班级,更容易形成独有的品牌特色,促进学习氛围的提升。
一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对建立和谐班级具有引导作用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单位,是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场所。班级文化具有广泛性与易接受性的特点,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举止与思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应延伸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班级氛围趋向和谐。建立和谐班级,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最终实现心智与学业的双重洗礼。
2.对和谐校园有着推动意义
班级是校园的基本组成部分,建设好班级文化,让班级具有品牌特色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保障。丰富的班级文化生活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改善学习氛围。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建立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
1.优秀的精神文化
第一,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生的班级文化需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来建设。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找准切入点,利用文化建设让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与归宿感,对班级产生文化与情感的向心力。
第二,在课程或是考试结束之后的评价方面,师生应做到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评价氛围,以积极的评价去引导学生。
第三,好的榜样具有良好的带头作用,班级建设亦是如此。教师在学生精神、心理方面要仔细洞察,好的思想要发扬光大,带动全班学生提高思想素质;负面的思想应及时纠正,避免影响其他同学。
2.优质的物质文化
第一,外因是促进事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内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班级环境布置。师生应有效利用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与黑板板报,将班级文化切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第二,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要开展班队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一次精心安排设计的班级活动所带来的文化效应远远高于反复的空洞说教。在班级活动的开展方向上,尽可能地以身边资源为基础,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彰显特色亮点。
3.合理的制度文化
规章制度的确立是班级文明规范的保障。初中生的规章制度就是班规,班规的设立应由师生共同决定。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学生民主评定。在班级制度的实施上,教师应把握好惩戒力度,切勿伤害学生自尊心,要做到适可而止。
三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文明的学习环境
板报、墙报是丰富班级文化最简易、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在墙上张贴名人名言、励志故事,可以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教室布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由于每个班级设计上的不同,能有效形成班级的品牌特色,让学生对所在班级更有归属感。
2.优良的班级风貌
班级的班规建设是班级文化顺利开展实施的保障。通过班干部与教师的共同作用,良好的班规能带来良好的班级风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共同努力的作用下为班级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融洽氛围,让学生富有班级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
3.丰富的班级活动
初中生还处于好动状态,班级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对于学生的特殊才艺,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其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生活的助推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其他班级学生关注,让班级文化更具特色。
班级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特长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周末打扫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班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协作,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受到良好熏陶,增强班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让班级文化形成鲜明特色。
四 结束语
如果将学校看做一个社会,那么班级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家庭一样。好的班级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思想行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强调“以人为本”,班级文化生活的打造就是进行以人为本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让班级文化生活更具特色是师生共同努力研究的方向。
班级文化建设措施范文6
关键词:初中学生;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现在的校园被各种腐朽文化所包围着,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而这就加重了学校对学生的素质管理,尤其是一个班级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接触到的班级文化都大同小异,没有达到该有的教育效果。一个班级文化的建立在班级管理中占核心地位,因此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方式也就变得更有意义,而班级文化的建立也应该成为学校和班主任的重点任务。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一)教师方面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个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实现了教和学,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地进行对话和沟通,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自身价值,实现共生。可是现实班级文化建设中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公平,班级文化建设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并逐渐开始被异化,造成现在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压抑、人际关系冷漠。
(二)学生方面
建设并形成班级文化,这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指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在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学会自主处理知识点和归纳学习方法,由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发展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从而成为学习上的主体及知识的主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班级人数和座位顺序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失当影响自身的积极性,以及师生关系不和谐影响自身的积极性。
(三)管理层方面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学校领导已经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积极因子,愿意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的好学生,并且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动态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生态系统。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所体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班级文化管理片面目前学校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学校就读,而这些家长他们缺乏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多数人往往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甚至漠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素质平衡发展,这种情况导致了我们老师在进行一些建立班级文化的工作中,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得到家长的鼓励,更不用提积极向上、有利于班级工作的支持。班主任由于学生建设文化的意识十分淡薄,因而建立出的文化也会呈现一种“临阵磨枪”的现象。2.班级管理职能不明教育改革期间管理职能变化内容划分起来总的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体制结构上的变化;二是与学校的制度方面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文化建设被推到了还未见及的高度,尤其是校园中的班级文化。学校是由众多班级所组成,班级是最基本的单位,同样也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班级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因而能够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点。
(二)原因分析
1.班主任因素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他能够在班级文化的建立中起到主导的重要作用。如果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连积极性都没有,那如何领导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呢?而在此调查中,班主任积极性薄弱、没有主导作用有以下的原因:一是,学校对是否为优秀班级的评价仍停留在学生的成绩高低;二是,学校对班主任的专业培训过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不足;三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建设的经验不能生成理论和记录,而且班主任互相之间缺少一定的交流。2.学生主体因素(1)班级文化建设中主体缺乏主动性一些学校学生主体自身素质相对较差,入学生源多来源于周边乡镇务工人员家庭,大部分是学习成绩中等或者差的学生。一大部分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在学习上不自信,甚至逃学。这种种原因让班主任的管理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了一定的难度并且加剧了困难。(2)班级文化建设中主体有限制性班级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能够建设学生精神家园的基础是一个既轻松又和谐平等、科学且民主的文化氛围。而自由是尝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帮助下消除主体和外界的隔离,让人和外界实现融合。现在的初中班级文化创建中,课堂是主要的场所。整体来讲,在长时间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把学生当成没有自由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性以及创新思想。3.学校因素(1)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德育的部分工作还要完善,尤其是德育中的管理制度,要增强个别班级的建设,提高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力实施,加强可操作性。学校的各个委员会和相关的任课教师也要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能力、工作观念、有效方法上去改进。个别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依然认为德育的一系列工作是校长或德育处及班主任来做的。(2)学校整体环境上未能够形成师生和谐的相互关系从众多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程度的高低与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生命得到延续与不确定性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文化的建设才能富有生气,学生才不会被课堂上的条条框框完全地束缚,教师也不会忽视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校园的文化风气能有一个很好的转变。
三、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对策及措施
(一)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对于班主任自身,首先应该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论和基本的技能;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断地读书以及汲取新的文化知识,以此来提升自己;最后,利用业余的时间可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掌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特点。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识,班主任才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为班级的文化建设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得到很好的展现,可以积极发挥小组直接的合作作用,提高各个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从而形成共同进步的氛围,这样既能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实现每一个学生进步的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建设班级目标文化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而班级成员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明确所在班级的共同目标、愿望、理想是哪些,并努力往这个方向建设。在了解班级的学情的基础上,鼓动群众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制定符合班级个性、特点的文化。2.建设班级环境文化在建设目标文化中,环境文化也需要同时建立,在创建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多地关注布置教室环境,利用集体的力量,加强合作去做好班级环境文化,分配学生去布置他们教室的黑板报、四周的墙面等,用心去布置教室,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使我们的教室墙壁说起话来。学生在各种校园比赛中的手抄报、书法、绘画作品、拍摄的照片,都能够拿来点缀课堂,这样的做法,既能够有效地建设班级环境,又充分鼓舞学生热情,给他们在创作上的灵感,无时无刻地给学生启发点。由于论文的篇幅有限以及本身学术水平的制约,本论文只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其实,如今所调查的初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本次所提供的方法和做法也不仅只有这些本文中所提到,文中一些策略的实施性还有待更多的论证,所以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以后会更深入的研究该选题和完善相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嘉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其战略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6,(9):1-5.
[2]吴慧昕.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吴重涵.家校合作的家庭视角———《家庭优势:社会阶层与家长参与》中译本序[J].教育学术月刊,2015,(4):102-106.
[4]王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0.
[5]马宁,张小艳.一对一环境下同侪评价对小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31-36.
[6]姜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