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插花实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插花实践总结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agongzhe2008”为你整理了这篇全市文化经营企业联合检查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按照2020年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整体安排部署,结合全市网吧、KTV等文化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定向和不定向的部门抽查和联合市公安、市场局等部门联合检查,对全市文化经营企业违规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了加强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文化和旅游局长曹文香任组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王礼任副组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詹庆年、董驰、局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文化和旅游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刘泳同志兼任。
二、随机抽查情况
根据全市文化市场的实际情况,按照地理区域均衡的原则采取不定向抽查的方法进行随机抽取,同时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确定检查人员。全年我们共开展部门抽查工作26次,联合公安等部门抽查3次,共计抽查19家,抽查比例占全市网吧、KTV等文化经营单位总数的65%,抽取执法检查人员50人次。
三、检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全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检查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消防通道等情况。未发现违规现象,按规定进行了互联网+监管行为录入,。
插花实践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插花艺术》;应用;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2-02
《插花艺术》是高等教育中园林、园艺、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植物学、花卉学、设计初步、植物造景等课程的后续开设课程,此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能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和造型原理,掌握各类材料的修剪与造型技巧,并且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学完该课程,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做到应对市场制作出产品,或者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1 插花艺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分为2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训通常安排在课程后期。这样的教学安排存在以下问题:插花是一门有生命力的、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因此前期过多的理论教学显得生硬和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期的理论教学和演示与后期学生实训运用脱节,学生只是重复模仿,缺乏创新;学生不了解市场,课程讲授介绍大量花材、配件及工具,但实际上由于季节和地域限制,市场上的花材和配件都是有限的,造成学生设计很理想却无法适应市场进行产品制作;设计时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实际尺寸,实训时教师准备的材料常跟学生预想的不一样;实训时间短,学生针对插花的动手时间往往就在几天内,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花材的艺术性如花材的风韵、姿态表现、光线角度等需要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近、了解,因此亲手触摸和长时间观察体会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很难在仅仅几天的后期课程实训中做到。以上情况说明,《插花艺术》课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项目教学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有的也称作“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可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旨在让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与技巧训练。项目教学法体现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按个性走上主动发展的道路[1]。
在《插花艺术》的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设定一个项目目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理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最后能依靠一定的理论知识制作出适合市场定位的作品,并且能对所有开销完成账目核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产品的市场检验。项目结束后,学生能对各组作品和组内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做出评价,以此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3 具体教学过程
3.1 确定项目任务
插花艺术是一门可操作性的生活艺术,市场应用广泛,因此项目的确定并不是由指导教师来提出的。提出项目之前,要求学生先对其可见的花卉艺术资料进行搜集、生活观察、图书馆查阅、网络学习及市场调查,该过程实际上是对插花分类知识的学习,并且由于观赏大量的作品,使学生对插花艺术的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组内自主推荐项目,1名组长担任信息汇总、组织和主要汇报工作。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由小组讨论自主提出最有兴趣、最希望做出的作品类型,由指导教师结合典型性、可行性和每组的区别性,与各小组讨论后做出项目任务的最后审定,如传统东方式插花、礼仪花束、现代花艺、家居装饰性插花等。
3.2 项目过程设计及方案制定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之处在于学生能把握学习过程和内容,边学边做。因此在项目任务确定以后,教师结合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指导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几大主要的项目模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和创作。如按照插花创作的步骤安排项目模块:立意—选材—造型插制—评价[2]。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学生在每个模块的研究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将研究内容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由于每一个模块都是为实践服务,学生表面看来是在构思完善创作作品,而实际是学习了传统教学中的各大理论,完成了项目过程的理解。在主要的项目模块确定后,需要指导教师与各小组讨论,针对每个模块的难易度来进行时间规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实施方案,其主要目的是督促各小组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实践任务及汇报工作。
每个大型的项目模块只是提出了一个知识系统,各个分支需要指导老师能够熟练地把握,表现在大模块中包括许多小模块,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提出并解决,完成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但知识点的遗漏需要指导教师及时进行补充。比如“选材”模块中,包括花材选择、花器选择、配件选择、工具选择等内容,其中花材选择还细分为花材形状选择、大小选择、色彩选择等。学生要成功设计并制作出插花作品,一定要学习和应用好这些知识分支,因此项目教学法是考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样也是考验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和学习过程的控制力。
3.3 项目实施
由指导教师进行第1次的综合讲解,对于插花艺术的基本概念及范畴等知识需要学生能完全理解,然后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项目大模块开始进行任务安排。项目组长要针对每个组员的特点来分配任务,锻炼各自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立意”模块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生活观察,确定不同目标作品类型的用途、摆放位置和表现情趣等内容。项目组长安排成员通过分头拍照或绘图等方式进行调查,汇总后进行小组讨论,确定作品的基本构思。
“选材”模块是较大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花材形态及运用、市场上常用切花的花语及价格、花器材料和质感与插花类型的搭配、工具及配件选择等。指导教师要注意一些交叉学科知识的巩固,比如鲜切花的选购和保鲜是《花卉学》的内容。此时学生可通过大量的市场走访选择1~2个花器,若有制作礼仪插花的小组也可选购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练习。鲜切花因生命期短耗损太大,因此指导教师提议学生在校园中采摘一些植物性材料进行插花工具的操作练习。学生根据作品构思和市场走访选择合适的花材,由小组讨论后汇总花材种类、数量、颜色、大概价格等资料,做出表格后提交给指导教师。
“造型插制”模块是插花艺术的核心,包括材料修剪整形和插花造型。材料修剪整形在第2模块时可先用校园植物性材料训练,鼓励学生创新技能手法,熟练后可购买一定的鲜切花进行比例关系确定,练习修剪、固定和弯曲等技能。小组可通过练习基本花型进行插花技能的练习。此时学生容易进入一个迷区,就是可以模仿基本花型,但自己设计出的作品总会很别扭,且不知该如何修改。因此,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造型法则的学习,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强调重心、焦点、稳定感等构图要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走向成熟。
“评价模块”首先要求各项目小组互相参观,学习把握作品的观赏部位和角度,尝试领会制作者的意图,品味特别的制作设计手法,并且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出意见。然后由指导教师带领所有学生进行插花作品的欣赏,进行综合评比。有条件的也可以由市场做出评价,将作品摆放在校园内或校门口进行调查,问卷、投票或拍卖售卖等形式都是可行的。
“结算”模块是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市场,插花艺术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同样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带来经济效益。从项目开始就要求每个小组专门设置1名人员进行账目的记录,将所有材料费、路费、资料费等都详细记入账目,使账目分门别类、清晰明了,培养学生整理账目的能力。依照作品材料费用及过程损耗,小组核算并提交作品的成本费和建议市场售价,并由各小组讨论其合理性;若有作品拍卖或售卖,小组需另计利润,进一步讨论作品的市场推广价值及改进。
每个模块完成后要求项目小组提交报告1份,汇报模块实施期间学习到的内容和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遇到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各组间相互交流问题和解决方法。
3.4 项目评估总结
项目进行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过程总结,包括学生的个人总结、组员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等形式。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在创设出的真实职业情境下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3]。每个学生对待问题时给出的方案与策略不同,使得每项任务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唯一,而是多样化的,因此指导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协调交流能力,在组内起到的积极作用等个人素质;二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且应注意针对项目对全过程做出综合评价,或分阶段分别评价。对于进步快、技能熟练、创新等方面较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优秀学生和作品发放奖状或奖品进行鼓励。
除此之外,指导教师对全过程进行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和自评等过程,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各种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以此来改善将来的教学过程和方法[4]。
4 结语
此次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项目教学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于传统教学,既要区别于讲授,又要把握住适当的引导;知识系统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要求很高;因为需要观察学生每一步研究的方向,所以时间花费更多。对学生来讲,动手操作并不难,最大难度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因此项目起始阶段怎样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指导老师认真地进行研究。另外,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售卖等活动时较腼腆,难以进入角色,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善于表达观点,这些都需要更多的锻炼,也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基本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现象,使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调交流能力、适应市场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2] 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插花实践总结范文3
1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精炼理论教学,合理恰当地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地区特点和实用性,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课堂上讲授的基本美学理论进行插花与盆景作品的制作,以及运用美学理论进行盆景与插花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掌握盆景与插花作品的基本养护管理措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将来从事花卉园艺工作奠定基础。
2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盆景用的材料,实验所需的鲜切花、花泥、彩带和包装纸等材料均是消耗品,实验经费开支很大。由于教学经费有限,在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实验成本,并不断推陈出新,采取灵活措施以适应教学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课时间集中安排,尤其插花部分实践,以此减少鲜花用量,控制单个实验内容的成本。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尽量重复使用鲜切花。如:首先练习插花花材的识别及整理造型;其次练习西方插花基本花型;最后练习现代花卉装饰类型,造型顺序上,先练习制作花束扇型插花三角型插花T型插花L型插花椭圆型插花半圆型插花胸花花环,这样不仅节省了花材的用量,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目标;采用接枝法和金属丝缠绕法等,延长花茎;花朵的切割、粘贴造型等方法应充分利用花材,节省开支。实践课的安排尽量避开节假日,到节假日时鲜切花供不应求,各种鲜切花的价格都比平时贵,因此,尽量避开在节假日前后实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盆景和插花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常手忙脚乱,不能将课堂上学的造型原则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另外,一些学生不善于观察,只专注插制,制作成的作品常上重下轻,没有厚度,缺乏立体感,在插制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总结,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训时最好2人一组,这样旁观的同学,可以及时提醒,完善作品的不足。
二、改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采取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式,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7∶3改为1∶1,即理论考试占50%,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占50%,理论考核期末考试占70%。考试题覆盖面广,题量大,以便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内容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小考、阅读报告和专题讨论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注重基本操作技能
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插花艺术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技术和职业,农业部职业技能工种里早已设有插花员这一工种,插花员职业共设4个等级,需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后,方可以从事本职业工作。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到2011年花卉业从业人员达467699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5180人,花卉园艺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插花员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为学生就业准入创造条件。同时引导并推荐学生到花店实习,通过实习,学生提高了插花技能,学习了花店的经营模式,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插花实践总结范文4
一、美育的本质与内涵
美育即审美教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部分。所谓“审美”,它体现为一种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所谓“教育”,指教化育人,它强调人内在潜能和素质的开发与引导。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潜在的审美能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一)美育――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与学生郊游时,田里堆满了垃圾臭气熏天,苍蝇到处飞。此时我们都想尽快离开这里。作为老师的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隐藏于丑陋之中的美。看旁边有郁郁葱葱的小草还有含苞待放的花朵。美育就是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育孩子要多留心,多观察,不歧视丑陋,而是用眼睛去发现美丽。
(二)美育――引导孩子感受美
1. 自然美。大自然是诱人的,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无不给孩子带来乐趣和遐想。春天来了,让他们去寻找春天,桃花开了,蝴蝶飞来了,孩子们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啊”。之后就让孩子们将这些美好表达出来,有的画画,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孩子们都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2. 生活美。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引导孩子从细微处去感受生活的美。每天早晨,值日生早早来校,帮助老师做值日,使他们感受到勤劳就是一种美。还倡导“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强化语言美。
(三)美育――引导孩子创造美
教师要善于利用美育的优势,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孩子创造美的能力。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秸秆、树叶等,采取裁剪、粘贴、绘画、编织的手法,孩子们想象天马行空,亲手创造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
二、美育的三种实践方法
如何将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完美的融合,这是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方法:人本美育、生活美育、生态美育。
(一)人本美育
美育应从人本性出发,把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上。美育应该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成长,陶冶儿童情操,使他们发展良好人格特质。美育应注重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并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
(二)生活美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欣赏贴近生活又易于理解的作品。如欣赏齐白石的虾、蟹、青蛙;迪斯尼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还可以欣赏那些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年画、挂历、图片等。这样的活动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均有极大作用。
(三)生态美育
插花实践总结范文5
一直以来,我都憧憬着能当一名英语老师,所以我很感谢这份实习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切身体验到了英语教学的点点滴滴。
记得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因为什么都还不懂,所以每一样事情都需要他人的指点。幸运的是,罗锐特VIP部的所有助教还有老师都很亲切,所有一切都耐心、仔细地交待给我。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很有活力与激情的团队,里面的成员都很用心地在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虽然简单、平凡,但默默地蕴涵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我也暗暗下决心,好好珍惜在这边的时光,充实自己,努力付出。
最初的几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课中度过。我很认真地做好每堂课的听课记录,详细写下上课步骤、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且总结优缺点。这个过程让我有很多收获,因为自己是一点没有上课实践的,在听课过程中,我既可以吸收他人的经验,又可以思考改进措施,还可以逐步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经历几天的听课之后,我就慢慢开始给学生上课了。
初期上课对象之一是庞同学,上课内容主要是一些雅思练习课,指导、督促学生巩固精读课上学习的内容,或者是完成预习和复习。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花很多心思。主要遇到的问题有:1。语言组织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讲解,以怎样的顺序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2。语速语调问题(如何掌握语速以及语调的变化,以便于学生把握课堂重点);3。方式态度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如何找到亲和力与威信之间的平衡,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4教学方法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措施,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学习障碍)。
还有一个教学对象是王同学,主要课程都是自习课,督促他自主学习园林专业相关的内容。在与他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日语专业背景给我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当我发现他对日本文化,尤其是插花、园艺等方面很感兴趣时,我建议他可以借一些这方面的书来看一看,以助于拓展视野、培养东西方结合的美学理念。随着彼此认识的加深,他给我展示了很多自己的插花作品以及创意照片,我能感觉到他在艺术设计这方面很有自己的审美品味,在与他交流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信息,并且情操得到了陶冶。这一点给我的启示是: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很多时候学生也是自己的老师;一切的学习都是有价值的,因为不知何时,你的所学能为他人所用。
初期的课程相对简单与轻松,除了上课、整理上课记录之外,每周要写一份周小结,总结学生一周的表现,以回馈给家长,让其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从这些一点点的细节中可以看出罗锐特VIP部的经营者的细致安排。不论是全面、精致的课程设置,一对一的责任助教制,还是对学生的悉心照料,处处都体现了人性化的教学理念,让人联想到国外的教学方式。我很羡慕这些孩子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同时,作为其中的一名教学成员,我也具有一份荣誉感与责任心,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呵护每位孩子的成长。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的教学任务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次教学对象是张同学,课程是SAT的词汇背诵、精讲、听力、跟读、写作等一系列课程。因为课程难度一下子加大很多,起初的几天还是以听课、模仿学习为主。接着,就是自己实际操作了。一开始发现自己很没有信心,因为课上的词汇难度很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而且如何让单调的词汇课堂生动有趣起来,也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刚刚开始上课的那两天,几堂课下来就觉得很有挫败感,因为自己所想的和实际的讲课效果相差很大。总结一下原因,主要在于:1。课前准备(生词需要事先查出读音、意思、常见用法,这样讲课时才有条不紊);2。课堂进度(选择合适的上课步骤,把握重点内容,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上课步调);3。授课技巧(巧妙运用联想、搭配、间断重复等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记住单词)。
插花实践总结范文6
当前高中学生限于时间、精力等原因,在生物课程学习领域有很多内容鲜有涉足,例如: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一般植物所生活的条件,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技巧、田间管理方法等。
2、校本课程《开心农场》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自主开发的课程,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文本文件就是课程纲要。它包括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评价建议等。我校尝试开发的“开心农场”课程纲要如下:
2.1 一般项目
教学材料为自编教材;课程类型是兴趣爱好类;上课时间为16课时;选课人数是30人。
2.2 开设需求
游戏“开心农场”近年来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占领游戏市场,据深圳市福田区某中学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93人中,经常玩和偶尔玩的人竟然占77%;有110人认为是这个游戏的可玩性吸引了他们,因为从来没有种过菜,游戏满足了新鲜感;但打乱了学生的生活规律。为了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程学习上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机会,特开设本课程。经申请,学校将为本课程开设专门提供一间生物实验室和一块20 m2实验田。
2.3 具体内容
2.3.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个维度。分述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校园中85%以上的植物,基本知道每种植物生活的环境,并通过实验了解该植物的不同部位的特征,能够制作校园植物电子图鉴。
能力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熟悉栽培过程,可以完成1~2种蔬菜的种植过程,掌握水培植物方法,培养1~2种水培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树立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2.3.2 课程实施
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讨论、活动体验、作品制作。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场地:生物实验室、实验田、机房。设备:花盆若干、农田工具若干。
2.3.3 内容安排及简介
第1~2课时:绪论。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介绍一各种蔬菜适宜生长的季节,营养价值,以及现代农业的成果与概况(教室)。
第3~4课时:会种菜,种好菜。完成松土、施肥,浇水,播种(实验田和或盆栽中)。
第5~6课时:田间维护,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种植的植物材料,设计探究小实验,如不同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写出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报告。
第7~8课时:介绍水培植物方法,培养1~2种水培植物。
第9~10课时:学生带上相机,到校园中寻找各种植物,拍下照片。
第11~12课时: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认识图片上的各种植物,完成整个学校的电子植物图鉴。
第13~14课时:利用电子显微镜,发现微观下的植物组织的魅力!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组织的异同,形成报告。
第15~16课时:插花简介,完成一个艺术造型。
2.3.4 课程广告
你还在迷恋网上种菜吗?让我们转移战场,开创自己的开心农场……亲手种种菜,浇浇水,健康、环保又开心!在这里你还能认识很多的植物名称,你还可以领略微观下的植物世界!
2.3.5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见表1。
3、“开心农场”课程实施的效果
、该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学生通过选课进入课程学习,每周一课时,一个学期一般16课时。经过2轮的实践,课程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教学经验。据2011年11月的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本课程满意的学生达到100%。在高中阶段开设以生物实践活动为主题的课程主要有如下价值。
3.1 建设了科学的、完备的课程体系
当生物实践嵌入到校本课程中之后,必然需要教师用课程论的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完成课程设计。要能够在全面分析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证考察,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的精心规划和预先制定,并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文本形式呈现。
可见,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学习的需求做系统的完整的分析,了解学生在课程中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其次需要撰写完成课程纲要,包括:确定授课地点和授课方式、制定完成的课程计划、建设有效地评价方案。最后在条件成熟时撰写校本教材,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成一个精品化的校本课程。组织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开课教师要不断思考课程架构、编辑课程文本、规划课程资源、设定评价方案等。这种种研究和探索都会有利于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需要进入以前很少涉足的课程开发领域。这样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3.2 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
校本课程肩负着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服务;为学生提供体验的、实践的、探究的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的独特使命。首先,进入本课程学习的学生都是通过自主选择,在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从不同的行政班级进入本课程学习,对生物有着浓厚兴趣,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气氛浓厚,交流热烈。其次,和普通生物课堂相比,这里教师讲得很少,学生探究的机会很多;看书的时间很少,到校园里、实验田里动手实践的很多;知识由教师给出的很少,自己实验证明的很多……再次,“开心农场”课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不仅仅是由教师说了算,每学期的第一次课都有一个课程纲要讨论时间,师生一起商量如何修改课程纲要和想学习内容,只要教师力所能及,学校有相应资源就可以开设,课程的民主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最后,课程的评价由师生“商量着办”,为了让课程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每一个作业的评价量表都由学生讨论出来,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讨论出统一的评价量表之后就用它来评价所有的作业。“开心农场”课程从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法都是对普通生物课堂的有益补充。
3.3 找到了课程整合的新途径
在16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技能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学习到一些简单生物知识,例如:学生需要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技巧、田间管理方法、生长特性以及实验分析方法。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很多信息技术知识,因为使用生物传感器实验室,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为了制作校园植物图鉴,学生还需要掌握图像处理、网络检索、电子小报制作等等。再次,课堂上还有插花的技巧、摄影的技巧等内容。丰富的内容,不同学科的知识都在这一门课程里集中呈现,为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