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设计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艺设计的前景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1

【摘要】绿色建筑实质内涵是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的各个环节入手,通过正确选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途径、合理的设计布局与规模,来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生态住宅的理论定义和内涵

要研究城市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从城市生态住宅定义开始。生态住宅是一种生态型建筑,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等。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定义如下:绿色建筑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资源经济原则。既在建筑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利用;气流利用;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2)全寿命设计原则。在建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减少消耗和环境影响。(3)人性设计原则。人的一生七成时间在室内,必须考虑室内的环境质量。

2、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为:一种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光和空气品质等,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如平面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健康住宅围绕人居环境“健康”二字做文章,是具体化合实用化的体现,更强调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二、生态住宅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住宅区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住宅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住宅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住宅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1)自然协调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2)体现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尽可能保持本土原生植被,树木、花草品种,选择应坚持本地特有品种、濒临珍惜物种优先的原则。考虑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特色。

(3)整体优化原则:既要在整体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要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要素,从最优化角度规划住宅区的景观与人文布置,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优化关系。

(4)生态化原则:区内各种人类活动、经营性项目及建筑都必须符合“健康、和谐、无害”的生态学思想。

(5)多样性原则:既包括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经济与经营的多样性。

(6)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战略,确保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生态住宅区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住宅区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或城市的缩影,它的规划设计与建筑水平,反映着人民在生活上和文化娱乐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生态住宅整体布局构成,一般受住宅的地形地貌、居住区规划形式、居民的习俗、习惯和文化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室外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也不尽相同。

(1) 点、线、面室外空间环境系统:一般情况而言,这种室外空间环境系统,使用于当前居住区的一般规划结构形式、即居住区-组团-庭院。由多栋住宅组成点状组团室外空间环境,居住区级所设置的公共领域空间如居住区公园活动设施等构成了面状空间环境;联系各部分的道路则成为“线”状室外空间环境,如北方的一些城市住宅组团。

(2) 带状室外空间环境系统:沿居住宅的主要道路形成带状室外空间环境系统。这种空间系统一般适用于狭长地带,最好沿住宅山墙展开,使每栋住宅的居民都容易到达自由自在的室外空间环境。

(3) 盆地型地势住宅区设计:住宅区坐落在山间,其整体规划主要考虑雨水处理、地面透水性处理、风向风口的处理等因素,布局设计时考虑到地区特性。

(4) 风向型特征住宅整体布局规划:风向考虑是生态住宅区规划亲近自然性原则的一个重点考虑因素,对于处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国家来说,冬夏两季的风向变化较大,另外风力和温差变化也较大,所以在设计住宅区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规避严寒对住宅区居民的影响,并让夏季凉风在住宅区内能够畅通,避免闷热的天气。

(5) 城市中心住宅区整体规划:处在城市中心的生态住宅区规划要点主要考虑与交通的关系,目的是消除噪音对住宅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到整个住宅的绿化特点,充分利用住宅区空间营造绿化环境。

四、实行城区生态住宅设计建设的途径

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的目的是成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区,要实现城市的生态住宅设计必须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考虑,其建设途径主要如下。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多层次的调控结构:在生态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动态变化充分考虑城区自身的特色,制定出具有城区特色的目标。

(2)推行生态设计:推行生态设计,是着眼于城区人工空间环境的生态综合,既包括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空间置换,也包括有效利用资源,并注重空间营造技术的经济性,对各空间层次的功能,尺度与景观等地域特色的具体形态进行整体把握。

(3) 建设生态文化:人是生态城区的核心,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自觉的环境意识。

结语:

要真正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在城市的生态系统方面,致力于营造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体系,使城市的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张凯.科学出版社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2

1 环境艺术设计及其艺术属性

环境艺术设计也称“环境设计”或“艺术设计,是20世纪以来在欧美国家率先出现的新兴事物,后来广为传播,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内涵和外延都很大的范畴。它具有多重属性,如空间属性、设计属性、艺术属性等。其中“艺术属性”是指“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多伯语)。真善美是艺术的本质属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统一起来,展现了真善美的艺术本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其艺术属性更为强烈,更为接近本质。

2 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的特点

艺术的存在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形式中,艺术往往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如中国流行音乐艺术呈现出独创性、民族性等特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具有绘画性、意向性等特点。概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2.1 呈现形式立体化

从空间呈现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最初是呈现在设计者脑海里,纸面上的,但这不是最终呈现,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三维环境空间里,即从平面过渡到立体面,呈现形式立体化。立体化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体现的。

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苏州园林建造时,还没有环境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但却是这一概念的具体实践。苏州园林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苏州园林以建筑、山石、水和植物等四大物质构成要素,尤以廊、桥、楼、假山、池水为特色。不论建筑、山石、水和植物,都是立体实物形态,总体来说,苏州园林的空间布局,物质要素呈现等都体现了呈现形式立体化的艺术特点。

2.2 表现形式静态化

人类的艺术活动领域非常广阔,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运动形式看,艺术的表现有三种,即动态艺术、静态艺术以及动静结合形态的艺术,其中以前两种最为主要。舞蹈,声乐,表演,行为艺术等都属于动态艺术,而静态艺术更为复杂,形式更为多样,主要有绘画、雕塑、建筑、摄影、书法等门类。静态艺术包含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四个基本特征,具有更强的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则是静态艺术的综合体,它囊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形式,是综合性的静态表现。

家居装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受到人们喜爱。家居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机构成。家居经装饰后,其所呈现出的美更加精致,更有内涵,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风格。装饰艺术的审美风格是从物质特有的具体性出发,经过设计、装饰而形成的特征性的表现形态。它体现了艺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艺术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这两种统一都是以静态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说家居装饰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表现形式静态化的具体表现。

2.3 体现形式综合化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不像雕塑、声乐、绘画等是单门的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有了物质基础和空间布局,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因而体现形式综合化。它统筹考虑了环境的装饰、绘画、诗文、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个方面的,经过综合处理所形成,因而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苏州园林里的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综合化的体现。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3

【关键字】建筑学;基地;研究

在旅游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为看到的村庄或者寺庙以及景区里某个房屋惊叹不已,其实这种惊叹不只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奇特美丽,还有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完全和谐共处,他们本身就已经是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关系,即建筑本身就是作为一部分特性空间存在于基地中的;那么基地对于建筑来说,基地对建筑的产生则有着强大的约束力。一个建筑设计不能就单单的从建筑本身的功能进行,还要考虑到他与周围的基地环境的整合和匹配,把与周围环境的彻底融合作为自己的设计目标,完善自己的设计。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建筑行业也随着科技文明飞速的发展着,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丰衣足食,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既要建筑与基地环境匹配融合,也不能对基地产生环境污染和综合利用率低等资源问题,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认真的考虑艺术、科技和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创造出规划合理完善、外观美观得体,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的建筑设计。在中国其实也不乏有把建筑与基地环境完美融合的案例,既取得了建筑上的标新立异,环境资源又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案例一:河南大学新校区研究生综合楼群创作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南大学的地理位置,他坐落于河南省开封市,学校的总占面积是180万m2,其中的校园的东南角方向是研究生综合楼,占地大约是6万m2,主要有提供食宿和教学的功能[1]。

河南大学新校区的主要格局是“y”字形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非常自由灵活的空间特征,打破了原来呆板的校园空间布置。一条从东北到西南的主轴线,把整个校园的建筑群体连接起来,看起来建筑犹如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穿梭,环境与建筑交相呼应,实现了建筑群体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轴线一般在一个区域内起统领的作用。河南大学校区的“y”字形轴线就是一条主要的校园交通通道,但他又把周围的校园景点串联起来,不但对整个校园的空间布局起到了一定的统领作用,而且也呈现出了整个校园空间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也采用的是院落组合,这样既满足了通常校园建筑的功能需要,也有效的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十分巧妙的躲避开了基地东南角的污水处理站,同时也实现了空间形态的自由灵活,又与中国的传统建筑表达方式相当的吻合,可谓是一箭多雕。

河南大学新校区的设计重点就是“y”字形的轴线,而且在轴线的中心位置把一个多功能厅与一个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视觉上的焦点——“日月同辉”,使整个校园建筑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艺术、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河南大学建筑楼群实现了与环境的完美融合,两者相得益彰,主要的原因就是把基地周围的环境特征作为出发点,有效的调整了基地环境的特征与空间格局的关系,让建筑楼群与环境错落有致的呈现,看建筑楼群犹如在环境中蜿蜒展开一般。

案例二:四川光雾山的接待中心

四川光雾山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的南江县与川陕的交界处,海拔高度约为1000~2508m,占地面积约为830km2,主要景观有“峰奇、石怪、水秀、谷幽、山绿”一说,其中有一条连接汉中与巴中的古道,据说在这条古道上韩信曾被萧何月下追赶,诸葛亮派兵出祁山,还流传着我们战士的英勇故事[2]。

光雾山的建筑群体聚落考虑到四面环山,镇上溪流潺潺,“几”字形的道路通向外界等基地特征,决定利用山地的坡度与坡向以及溪流的特点,将整个光雾山的建筑群体脉络定位“一轴、两核、三带、五节点、六组群”,形成自由延续、休息与鉴赏并存的旅游特点。

光雾山的群体脉络的“一轴”主要体现在一条贯穿于东西的轴线,它依据整个基地南北短东西长的特点,把建筑群体分出了一个明确的空间顺序;“两核”即为景区的入口广场,和接待中心楼前的公共广场,他们把游客从轴线上分别引导上廊桥和不同的景区内;“三带”则是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以及景观层次、开发顺序的不同,把整个景区分成的公共设施带、观景商业带、临水景观带;“五六节”则是景区内主要的几个景观,即桃源人家、临流枕溪,碧水沧浪等;“六组群”则是指把整个景区有机整合起来的六个建筑单体,他们把整个景区融汇成立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开发景区的同时,尽量的保存原有的基地特征,比如植被和地形的原貌,川北的民居特点等。

光雾山的建筑群体符合当地的基地特征,依据自然的山水格局,建设不同场景之间的秩序变化,使整个景区呈现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独特感受。

无论是建筑设计与基地环境的匹配与整合,还是建筑与基地特征的亲近融合,都是为了促进建筑与基地特征的和谐发展,他们也都只是使环境与建筑相得益彰的手段。一个完美的建筑设计形态,无论如何描述,他的生成都是由环境的激发和促使的[3]。建筑设计的完美呈现需要基地环境的烘托与融合,那么一个特定的基地环境之中,也必然会产生一些独特的建筑设计特征。在这片特定的基地环境中,这些独特的建筑设计找到自己的适宜方式,与环境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其他的基地环境只能望而兴叹。

参考文献

[1]许继清, 基地环境特征的建筑表达——河南大学新校区研究生综合楼群创作[J], 工业建筑,2007,37(9)

[2]沈济黄, 李宁,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匹配与整合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3)

[3]王玉平, 李宁, 杨易栋, 彭怡芬,建筑与基地的亲和性——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遗址馆1)设计回顾[J], ,建筑学报,2010,2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环境;人性化

城市在不停的发展,文明在不断的前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较为明朗,且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1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势

城市环境艺术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产物,目前城市环境艺术的主要设计趋势有:1)追求设计的观赏性和标志性。2)艺术设计的动感性和生态化趋势。3)注重装饰的实用性,基础设施的艺术化趋势。4)艺术设计功能复合化趋势。

2 城市环境艺术的“生态设计”

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城市设计者也应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投入到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之中,生态经济产业在各行各业中已得到认可。同样,在对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也应该实施“生态设计”,追求生态美学。但是想要实现城市艺术的“生态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1 “生态设计”的现状

受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限制,我国城市艺术环境的“生态设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1)生态意识的普遍缺乏。目前,我国的设计者们在对很多建筑的设计工作上还在沿用传统的园林环境设计方式,设计思维落后,对环境艺术的“生态设计”的概念更是认识不足,其实践活动远远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2)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出现冲突。由于城市的绿化往往只是针对局部进行的。生态设计要为全局发展做出全面考虑,要融合自然、城乡、地区的城市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注重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但是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具体利益群体的出现,形成局部利益,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实际操作与理论建设相脱节。生态建设是一门综合学科,只有理论框架是远远不够的,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在城市艺术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原则。

2.2 城市环境艺术“生态设计”的方法

现代城市的生态规划方式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的总规划、绿色系统规划、环境设计规划。只有按照这三种方式对生态建设进行规划,才能提出高质量的建设方案,达到生态建设的目的。

(1)城市生态环境的总规划。在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之前必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总规划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结合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化程度水平、人文文化背景、社会服务的特色来进行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必须强调的是,艺术设计要符合城市环境的需求,具备可操作性。

(2)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者要事前对城市人民的生活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对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休闲时间和对公共设施的需求。

(3)对城市的生态空间进行调查。包括建筑建设占地多少,空间规模如何,视线要求,绿化所需空间等等。城市中的人流场所也要进行调查,如广场、公园等。

(4)对城市特色的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历史和人文背景进行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以及城市的自然环境。

(5)注重对空间指标的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综合考虑本地的建设条件、设备功能、城市空间和生态指标,例如绿化比例、城市绿化覆盖率等。

(6)城市与郊区的建设关系是应作为城市环境艺术“生态设计”的重点,重视城市与郊区的绿环面积比例的协调性,详细分析城市的噪音情况,促进城市环境艺术的生态规划的实现。

3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存在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个性不足,缺乏创新性等缺点。其具体表现为:大搞标志性建筑物,盲目建设摩天大楼、开发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豪华办公楼、扩大别墅豪宅区等等。因此,笔者呼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更具备人性化气息。

3.1 重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研讨

随着城市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环境必须符合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筑价值观的演变早已经历了实用建筑学阶段、艺术建筑学阶段、机器建筑学阶段、空间建筑学阶段、环境建筑学阶段五个阶段,当前的建筑价值观正处于第六个阶段___生态建筑学阶段。虽然城市环境建设行业历史悠久。但是城市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一门学科,正处于上升阶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从研究材料的特点开始,加强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研讨的精力和资金投入。

3.2 创新的环境艺术作品

广义上的环境艺术作品包括室内环境作品和室外环境作品,本文所指的环境艺术作品是指城市环境艺术,包括城市广场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雕塑设计、城市灯光、城市绿化、商业中心分布等等。环境艺术作品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起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愉悦人民心灵,增强居民的生活情趣, 提升居民的精神品味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兴旺旅游城市的旅游行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创新性的环境艺术作品更是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和推崇。而只有这些具有真正艺术性的环境艺术作品,才能让这座城市更加光辉璀璨。这些都是城市设计者们肩负的巨大使命。

3.3 紧密结合城市文化、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1)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建设的艺术水平,必须要大力提倡结合本市的文化特点,把握城市的人文特色,这样才能创新出好的作品。

(2)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对地域特征的挖掘和思考。以城市广场建设为例。 广场建设应该与周边的建筑、城市交通、纵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和谐一致,突出表现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

(3)从城市历史中发掘设计灵感。中国古典园林是由中国历史突然孕育出来的独特的环境艺术,即使当代城市环境建设也少不了园林建设。设计者可以从城市历史文化和古典园林中寻求设计灵感。

(4)追求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基本的功能之一,也是设计师们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打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艺术。要做到人性化的城市建设艺术设计,就必须对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背景、文化历史有深入的了解。而且从设计伊始就应该考虑以下内容:1)城市居民活动时间的变化,季节因素、节假日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2)不同年龄段居民群体的需求不同;3)保证城市环境的卫生质量。

对公共设施进行人性化的艺术设计,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公共设施艺术化是指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艺术设计增加公共设施的场所的指示性,环节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增强城市的软实力。

4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设施的艺术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虽然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益回收速度很慢,但是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和公众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度的逐渐加强,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将有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赵晓婉.“生态设计”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J].大众文艺,2012(22).

[2]张丽敏.浅谈现代化城市艺术设计的手法[J].作家杂志,2012(11).

[3]邱玉蕊.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自然化趋势[J].文化月刊,2009(09).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5

一、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色彩在环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因为它附载某些具体的物体上,通过这些物体形态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它在环境中处于背景色、相邻色等非常复杂的情况。色彩视觉效果常常取决于环境中综合色彩、形态和材料,以及色彩与光、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色彩让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魅力。就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设计采说,它是利用现代色彩科学与美学的方法,对建筑的外部墙面、门窗、突出物、细部、屋顶与台基及其周围环境等内容进行色彩设计处理的庞大设计范畴,并且还是构成现代环境色彩设计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由各种建筑材料组成的构筑物体在光照反射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环境色彩效果,它使人们生活在绚丽、和谐的色彩世界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且经过精心设计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还对形成各种城乡聚落环境的独特景观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原则

1、同一性原则

根据同一性原则进行配色,就是使组成色调的种种颜色或具有相同的色相,或具有相同的纯度,或具有相同的明度。在实际工程中,以相同的色相来组织室内环境色调的方法用得较多。

2、连续性原则

色彩的明度、纯度或色相依照光谱的顺序形成连续的变化关系,根据这种变化关系选配室内的色彩,即是连续的配色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达到在统一中求得变化的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须谨慎行事,否则易陷于混乱而不可收拾。

3、对比性原则

为了突出重点或为了打破沉郁的气氛,可以在室内空间的局部上运用与整体色调相对比的颜色。在实际运用中,突出色彩在明度上的对比易于获得更好的效果。在选配室内色彩的全过程中,上述的三个原则构成了三个步骤。同一性原则是配色设计的起点,根据这一原则,确定室内环境色调的基本色相、纯度和明度。连续性原则贯穿于室内配色设计的推敲过程中,确定几种主要颜色的对应关系。对比性原则体现为室内配色设计的点睛之笔,以赋予室内环境色调定的生气。

三、色彩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

1、利用色彩调整室内空间

(1)色彩具有进退感

明度低或纯度高的冷色有后退感,而明度高或纯度高的暖色有扩张感、前进感,利用色彩的这种视错觉效应,可以调整空间的缺憾。室内空间如果感觉过于开阔和松散,可以采用暖色调来处理墙面,使其获得紧凑亲切的效果。如果室内空间过于狭窄时,或想使空间更加开阔时,可采用冷色调来处理墙面,使其取得较为宽阔的效果。

(2)色彩具有轻重感

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明度高色彩感觉轻。利用这个原理,如室内空间过高时,天花板可采用略重的下沉性色彩,地板可以采用较轻的上浮性色彩,使高度感得到适当的调整。如室内空间较矮时,或希望有宽广感时,天花板则必须采用较轻的上浮性色彩,地板则必须采用较重的下沉性色彩,使其产生较高的空间感。

(3)色彩的统一协调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利用色彩调节室内光线

从室内自然采光的角度来说,如果自然光线不理想时,可用色彩给以适当的调节。朝北面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南面房子的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为宜。东面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可以采用在迎光面涂刷明度较低的冷色,而在背光面的墙上涂刷明度较高的冷色或中性色。西面房间光线的变化更强烈,而光线的温度高,所以西面房间的迎光面应涂刷明度更低些的冷色,整个空间采用冷色调为宜。

(1)客厅的色彩

客厅是最能展示主人的审美情调和文化底蕴的地方,一般面积较大,色彩运用也最为丰富,客厅的色彩要以反映热情好客的暖色调为基调,可有较大的色彩跳跃和强烈的对比,突出各个重点装饰部位。

(2)餐厅的色彩

餐厅是进餐的专用场所,也是全家人汇聚的空间,一般会和客厅连在一起,色彩搭配上要和客厅相协调。具体色彩可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而定,一般应选择暖色调,如深红、橘红、橙色等。

(3)卧室的色彩

卧室是人们睡眠休息的地方,对于色彩不同年龄要求差异较大。儿童卧室,色彩以明快的浅黄、淡蓝等为主。男青少年宜以淡蓝色的冷色调为主,女青少年的卧室最好以淡粉色等暖色调为主。新婚夫妇的卧室大都采用激情、热烈的暖色调。中老年的卧室,宜以白、淡灰等色调为主。

(4)书房的色彩

书房是学习、思考的空间,需要冷静理性的色彩。一般应以蓝、绿等冷色调的设计为主,以利于创造安静、清爽的学习气氛。书房的色彩绝不能过重,对比反差也不应强烈,光线一定要充足,色彩的明度要高于其他房间。

四、色彩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

在复杂的人类生存环境之中,建筑色彩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和特征。

1、城市建筑色彩的系统性原则

城市建筑色彩应给予整体性关注,由这一原则出发,需要确定各个具体系统的地位与作用。建筑的色彩要考虑自然景观的特质,如果离开这一地点,建筑风格色彩等就不适合,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与生存意义。

2、城市建筑色彩的客观性原则

建筑色彩不能脱离地区的环境和气候,一般来说,建筑色彩应该是当地环境和气候的一种反映。例如气候炎热地区,建筑色彩是高明度的中性色和冷色;寒冷地区常采用中等明度的暖色和中性色。

3、城市建筑色彩体现建筑功能

对于工业建筑,除了考虑美观之外,还要充分注意色彩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事故的作用。根据国际有关资料显示,工厂凡事注重色彩调节的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都有所提高。

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6

关键词:城镇形象;环境艺术;民族性;地方性;目标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53-02

21世纪初期,人们在回顾与展望中发现,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城市扩张,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人口膨胀、空气污染、能源缺乏、生态失衡、审美变态、艺术衰竭等等,使人们感到惶恐不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体疮痍、岌岌可危。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拯救文化,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共同的环境忧患意识,掀起了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质量与艺术品位的热潮。人们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城镇环境的潜在危机,仅仅依靠高科技手段从物质形态去改善城镇条件、从工程技术上解决环境质量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已经切身体会到现代化高科技带来的“冷漠”、“封闭”、“失衡”。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基于人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城镇环境艺术,因为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它能破旧立新,去伪存真。塑造美的城镇形象,营造宜人的城镇环境,只有环境艺术才能使城镇的物、境品位升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此时,中国的城镇建设应该怎样发展,如何保护地球资源,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生存质量,丰富城镇文化艺术内涵,是目前人们谈论的人们话题之一,也是理论界关注的前沿研究课题。

1 城镇环境现状与危机

人类生存、栖息的环境,由原始人的洞穴、窝棚,发展到房屋、殿宇,由分散的村寨部落,聚集为小镇、城市乃至现代化的大都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自身能够健康、愉快、舒适、安全的生活。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将人类的居住环境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城市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里程,它标志着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自由。人口集中,知识密集,信息与文化交流的时空距离缩短,生活与工作的节奏加快,创造的天地更加广阔,人类正不遗余力地假借科技手段将手伸向自然:人工湖泊、人工草场、人工林带、人工花园等,人在人工化的环境中,不断模仿追求心中那理想舒适的自然。

但是,在人们得到了理想自然的同时,却没意识到这却是建立在自然之上的“自然”。由于人类不断加快向自然强取豪夺的步伐,却从无暇顾及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地球资源已近枯竭,绿地减少,沙漠扩大,人类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城镇已陷入无尽的烦恼:城市噪声、粉尘、电化学烟雾、有害射线、汽车废气、大气酸雨、高分子化合物的挥发,水质和农作物的变质,厄尔尼诺现象的持续,以及充斥整个环境的硬质构筑物,都极大地损伤人类的身体,使人陷入孤独、紧张、自律性丧失的境地。城镇的加速扩大,人的加速膨胀,使得城镇面貌不断改观,并在形象上趋向一致,人们已无法对缺乏个性的单个城镇乃至城镇之间的形态加以识别、记忆,建筑几何形体的堆积,现代新兴建筑材料的工业化气息所带来的冷漠,使人内心充满矛盾和失衡,人对自身所陷入的居住机器环境已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了。

2 继承与创新

建筑生成于自然,皈依于自然。城镇生成于自然,皈依于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必然回归于自然。身居现代化城镇环境之中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人创造了优越的城镇环境,为自身保留了创造第二生态环境的自由和享受,却失去了过去那种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清新环境——阳光、空气、山川河流、泥沙瀑布、丛林鸟兽这样沁人心脾的自然景观和世外桃源的精神享受。

近几十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向历史复归,向自然回归,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共同发展的道路成了人类责无旁贷的选择,也表明了自我纠错的决心。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文化,城镇环境艺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脱颖而出,它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立足于艺术,借助于技术,与其它学科联袂携手,共同努力,归还人类一个全新的自然。

说到底,城镇环境艺术的本质是以城镇为背景的意识形态活动,它分析人,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感化人、启迪人,与艺术门类的创作设计一样,它是一种视觉化的艺术活动,借助于建筑装饰材料、空间环境资源及仿生造型手段,改观环境,造就氛围,激发联想,唤起情感,感化人,教育人,从而达到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加强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所以,城镇环境艺术注重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新,关注地方民风、民俗的起源与发展,分析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衰裂变,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观与审美观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尤其是对于近现代中西方文化及艺术观念的交融,给现代中国人与西方人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得出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对于娱乐,对于自然的态度。城镇环境艺术在创造美的环境的同时,也播下了启蒙的种子,它将潜移默化与人的内在本质沟通,与人的生命本质产生共鸣。

3 创造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城镇环境艺术

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不可模仿,不可重复,否则若大量成批出现同一件作品,则与产品无二,就失却了艺术品的价值。

城镇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它靠艺术思维来创作成型,靠技术手段来实施完成。从艺术角度看,无论它是环境中纯粹的艺术品,还是附着在一定构筑物表面的装饰品,亦或是在一定范围内空间——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严格说来,它们性质相同,都可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它有类似于诸如绘画、雕塑、壁画等传统艺术品的个性,却又是它们的延伸与扩大。一座建筑,一处园林,如果它的出发点真正是基于对比例节奏、线条、韵律等造型艺术元素的考虑,顾及实用功能与周边环境的视觉效果,那么,无论它采取什么手法,使用什么材料,借助什么高科技手段去完成,它都应该被当作艺术品来看待。

所不同的是,城镇环境艺术品由于其艺术含量的多寡与其技术含量的对比,有时使人难以区分,尤其是在讲究经济效果、追求实用价值时对审美功能的偏废,其艺术含量被严重削弱,就很难将其视为艺术品了。

无论城镇环境艺术创作设计从何角度展开,它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观念的驱使下完成的。因此,一件成功的环境艺术品,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应当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在区域性很强的中小城镇,还应当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气息。它们溶于自然,成为自然环境的明珠,这样的环境艺术品,不仅有根深蒂固的根源,还有蓬勃发散的张力。在我国的城镇环境中,仍保留着大量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方性特征的城镇环境,如山西的平遥古城,苏州的七里白公堤——山塘街等等,它们的建筑与环境艺术流传百世,至今仍使人叹为观止。

与传统城镇环境艺术相对应的是现代化的城镇环境艺术。虽然在物质条件与文化生活方面,这些现代化的城镇具备了传统城镇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但是,在城镇的形象与环境方面,由于现代化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技术讲究高速高效,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人格化的工艺装饰,使得建筑群体、空间环境艺术方面缺少民族传统,缺少个性,趋向一致,渐渐顺应了现代城镇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在城市之间已很难找出特色。

可见,当今的城镇环境条件不单单是因物质条件的高度人工化所带来的危机,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的生命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伤害,如果说拯救地球资源,保护人类居住环境是刻不容缓的话,那么,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还现代城镇形象以中华民族个性,还城镇环境艺术以地方特征,探索城镇环境艺术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迫在眉睫了。

追求美是人生的动力,达成美是人生的目的。然而,资源有限美无尽,人类在满足自我的同时,由于急功近利,肆虐无忌地向自然索取,使地球的自然资源已近枯竭,艺术颓废,文化滑坡,不但人的精神将失去支撑,人的生存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危机,必须改变人的思想,树立健康的自然观、生态观和正确的审美观,把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而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创造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城镇环境艺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