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法基本知识

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日本九州;产业集群;九州半导体产业结构;硅片制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1-0012-02

一、现状分析

在日本九州,生产半导体的企业在1990年是200个,2000年达到400个,2005年企业数激增至650个。其中70%是中小企业。

九州的半导体工厂建设最初是在1967年,是自IC发明九年之后的事情。当时著名的三菱电机在九州的熊本县开始组建半导体的生产体系。那时的工厂只有43名员工。伴随着著名的九州硅谷的诞生及IC生产的开始,东芝、九州日本电气(NEC)等相继在九州开设半导体工厂。为什么在九州开设那么多半导体工厂,有如下几个原因:

1.在当时的半导体制造中即硅片等的洗净工程上及其他需要大量超纯水作为原水。而九州阿苏外轮山周边有丰富的泉水,最适合于半导体制造。

2.IC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而九州的电力供给完全可以满足IC的生产。

3.半导体工厂作业需要较多的女性劳动力在九州亦有所保证。

4.航空运输方便。IC一般不使用铁路和船运输,只使用飞机。当时的九州有五个飞机场,运输极为便利。

5.九州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诸如税收等优惠政策。

6.在日本中部及其他地方生产半导体产品的成本较九州高许多。

这样就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九州生产IC。如

图1所示。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九州经济调查协会编:《九州产业读本》,西日本新闻社出版,2007年3月22日第一版,第86页。

图1 九州半导体产业结构

1980年代初,全日本几乎40%的IC是在九州生产的。半导体产业领域非常宽广,各领域的企业关联度很大。这是由半导体的制造程序决定的。下图是半导体的制造程序。

图2 半导体主要制造程序图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九州经济调查协会编:《九州产业读本》,西日本新闻社出版,2007年3月22日第一版,第83页。

再稍微细分一些,半导体制造主要有五个程序或工程阶段:(1)设计;(2)前工程;(3)后工程;(4)设备制造;(5)原材料。

1.设计。IC的设计是由大型电机制造系列企业或独立的设计公司来完成的。在九州最大的设计制造商是熊本的NEC微型系统,约有500名设计师。其他的设计制造商在福冈市、北九州市或分布在其周边。作为大型IDM系列设计企业还有,索尼LSI(微型)设计公司(福冈市),日立超LSI(微型)系统九州开发中心(福冈市),富士通网络技术公司(福冈市),东芝微型电子工程公司(北九州市)等。作为独立体系的投资设计公司较大规模的在福冈市有2个,在北九州市有3个。

最近,在福冈市和北九州市,建立了许多新的设计公司。这是因为这些优秀的工程设计比日本其他地方容易被采用。这些设计,不仅包括IC,而且还包括基板的设计、工具的设计等。在九州同设计有较强关系的企业达120个之多。

2.前工程。被称为前工程的薄片(硅片)设计工厂在九州有17个。仅索尼半导体九州公司就有3个工厂。他们使用最新的设备制造CMOS传感器等。还有九州日本电气、三菱电机、东芝半导体大分工厂等均使用国际较为尖端的技术进行生产制造。

3.后工程。后工程主要是进行IC的安装和检测。这项工作主要由大型IDM系列企业及其协作企业来完成。后工程在NEC集群中约占全体的80%,在尖端技术中约占全体的30%。这项工程主要在九州和离九州很近的山口县进行。除此以外,索尼集团在九州的大分县拥有日本国内唯一的后工程基地。而且在当地培育了许多协作企业。以原来的公司精机产业为首,包括协作企业,共有84个企业进行IC的安装测试。

4.设备制造。半导体设备制造的牵头企业是东京电子分公司东京电子九州(佐贺县乌栖市)。主要是制造感光剂涂布设备和曝光后的显象设备。真空设备大户的电子东京都在九州、在鹿儿岛和熊本拥有主要的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仪器设备的索尼(佐贺县乌栖市)也把总部设在了九州,从研究开发、制造,到销售贩卖实行一条龙全方位发展战略。另外,万能表大型制造商的东京都电子和东京都电气也分别在北九州市和熊本县大津街建立了开发制造基地,从而也培育了地方企业较强的设备制造能力。这样的企业以樱井精技公司为首,还有上野精机公司(福冈县水卷街)林公司(福冈市)、半导体福冈――(福冈市)、石井工作研究所等。而且,象安川电机(北九州市)和日本富安电气(福冈县宫若市)、第一施工业(福冈县古贺市)等那样,应用半导体制造技术,向着电子控制设备制造方向发展的企业也很多。半导体设备制造及设备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在九州共有221个公司。

5.原材料。硅片制造商SUMCOL东京都在佐贺县伊万里市拥有最新式的工厂,从事30万分之一毫米薄片的制造。全世界15%以上的硅片是九州生产制造的。不仅日本国内,海外也从福冈机场运送这种产品。而且还有在半导体组装设备上能够制造不可或缺的尖端框架的世界级企业三井物产(北九州市)和精密镀金的住友(福冈县直云市),绪方工业(熊本县),熊本防金青工业(熊本市)等。

同IC类似的设计上,液晶显示LCD被制造出来。可是在LCD制造工程上使用的液晶和彩色滤光片九州也盛产。除了生产液晶原材料的氢水俣制造所(熊本县水俣市)是世界主要的生产基地以外,在彩色滤波器的生产上还有九州电气(北九州市)和DNP电子(北九州市)等。供给各种原料的企业在九州共有322个。

二、特点

1.企业众多,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在九州从事半导体生产制造的企业众多,达650个之多。其中70%是中小企业。

2.知名大企业牵头,拥有世界级尖端技术。索尼、东芝、日立、三菱、富士通、尼桑等世界知名大企业均在九州设有半导体生产基地。其曝光、传感器、彩色滤波器等均是世界尖端技术。

3.企业间基于精细分工与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产业链的关联与集聚。半导体制造主要有五个产业链或五个程序:设计、前工程、后工程、设备制造、原材料。九州的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分布在这五个产业链上。且每个产业链或程序上的企业亦均有较精细的分工。

4.地域相对集中。九州半导体制造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福冈市、北九州市和熊本县。

5.其他。政策优惠、航空运输方便,电力充裕,所需女性劳动力充分廉价,九州拥有半导制造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泉水等。

三、几点启示

归纳日本九州产业集群的特点如下:

1.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企业众多,均在几十乃至上百。

2.存在核心企业高端技术,且均属世界一流。

3.基于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较为严密。

参考文献

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对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感到吃惊和不可理解。这两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厂、设备、桥梁、铁路等资本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为战败国。但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就取得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并超过了战前水平,分别成为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原因究竟在哪里?

直至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发表,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才使人们日益清楚地意识到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正是未被破坏的强大人力资本使日、德两国发生了经济奇迹。人力资本是经济世界中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财富

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资本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人力资本包括知识和人的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作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教育、训练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更直接地说,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几乎有无数种活动都符合人力资本投资的条件,主要是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

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健康投资也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包括政府、企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等;迁移也是一种对人力的投资。个人及家庭的迁移,可以适应工作机会的改变。劳动力的国内流动有助于解决国内劳动力的余缺和发挥专长问题;用于国外智力的支出也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

以综合素质为标准,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大致分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两大类。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是依赖低成本劳动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面对能源短缺等问题,国家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人力资本资源的投资,积累人力资本优势,以人力资本优势为主促进我国经济的继续腾飞。

今天,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要求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先决条件。因而,其构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首先,没有高品位的人力资本作为基础,劳动者就不可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就无法谈及从事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人力资本的生产正是通过教育和“干中学”来进行,人力资本的增加表现为知识技能的增加。其次,知识经济要求将知识产业化来发展,强调知识的配置与使用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知识是人力资本运营的高级形式。人力资本投资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市场竞争将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

今天,世界市场的竞争,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就是国际竞争力。经济活力、财政活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对外经济活动能力、创新能力都对其影响深远。其中人力资本存量和财力支持正是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优势和制度优势后,应及时转移到发展人力资本,培育人力资本发展优势上来。

首先要认识到人力资本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人类的未来不是由空间、能源和耕地所决定,而是由人类知识发展来决定,也就是由人力资本优势来决定。土地等物质资本本身并不是决定一个国家贫富的主要因素,人的能力和质量是决定贫富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强有力的财政、丰富的自然资源、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和能源出口构筑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出口方式,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依赖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我国之所以劳动力成本低,是因为工资水平低、劳动保障层次低、劳动环境条件较差、劳动工具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等。低成本低素质劳动力的局限性已经在我国外向型经济中体现出来,比如,由于不能掌握必须的技能,加工工艺水平低下,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比较低劣,遭到技术壁垒的限制,在出口时屡屡受阻等。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知识和人才越来越成为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所以,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更加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尤其对我国而言,它对于盘活人力资本存量,增加人力资本流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意义更加深远。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财富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人类劳动与自然和人工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劳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因而,劳动者拥有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年均8%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我们应该对经济的增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这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换来的。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我国转移,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能源的巨大消耗使我国面临着水、电、石油等能源物质短缺的困境,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环境日益恶化,土壤沙化、水和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日趋严重。要改变现状,必须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这一切都有赖于人力资本的发展。积累人力资本优势,加快科技进步,改善管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一种投入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就是这种增长方式的不良反映。因此,我们要尽快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对物质资本的依赖转为大力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使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的轨道上来。在宏观上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本,在微观上要充分调动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其技能水平与精神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劲所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3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推动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年来,我们始终抓住发展这一主题不放松,以“五个一流、强精特优”为目标,确立了“十五”发展战略,形成了总体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凝聚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全部智慧,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坚持做强做优主营业务,就能够不断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企业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在“十五”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我们明确了“抓班子、树正气、上水平、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干部心系事业,勤政廉政,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十五”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石油传统和铁人精神,始终保持员工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士气。石油传统和铁人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发有为、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业光荣传统,高举中国石油旗帜,坚持用铁人精神带队伍、闯市场、谋发展,才能时刻保持高昂斗志,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树立良好形象,赢得良好信誉,形成强大动力。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从严治企,科学管理,始终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革出活力,管理出效益。我们持续进行结构调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规范经营行为,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从严治企,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增效目标。

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保持企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油田勘探开发是指挥部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没有油田公司的增储上产,就没有指挥部的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发展,是全体吐哈人的共同心愿,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吐哈油田整体繁荣稳定。

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关心和依靠广大员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充分依靠员工办企业,积极实施“凝聚人心”战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员工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指挥部“十五”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二是人力资源开发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求,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三是企业管理粗放,与精细化要求有较大差距;

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突出;

六是社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距离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尚有差距。

指挥部“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指挥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1.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国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原油高价位运行,促进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也进一步增长。国家鼓励石油企业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未上市企业的发展,把工程技术服务纳入主营业务范畴,在投资、合作开发、矿区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版权所有

2.内部环境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纲要》的签订和实施,为吐哈油田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吐哈一盘棋”、“吐哈一家人”的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氛围日渐浓厚,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已经形成。“十一五”油田公司要实现“保38争40”目标,加快三塘湖勘探开发和吐玉克稠油动用,也为指挥部巩固内部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西部各油田是我国石油工业重要的战略接替地区,是“十一五”重点上产区域。集团公司要实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毗邻新疆的中亚各国,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指挥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市场。

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4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本会计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人力资本会计的应用也遇到很大的阻力,在应用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会计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将不再主要依靠物质资料的投入和消耗,而主要依靠知识,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逐渐有了资本化的趋势,也表现出了资本的特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力资本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人力资本会计在实际中应用也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讨论的话题。

一、人力资本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1、从宏观方面来说,人力资本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企业财务理论和方法的需要。人力资本会计是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精诚合作”作为前提,确认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产权主体的地位,明确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剩余的观点。人力资本会计核算体系将人力资本放在与物质资本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核算,将企业的这种变化与会计体系相结合,既适应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财务理论。

2、从企业内部来说,应用人力资本会计也是提高企业资本效率的客观要求。现行的企业财务系统主要以非人力资本为内容,它不仅不能满足人力资本在规划和控制方面的需要,而且缺乏一套关于人力资本效率评价的定量指标,使得难以对人力资本实施有效的指标激励,进而也难以实现人力资本效率的提升。建立人力资本会计核算体系将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的状况,为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3、现行的会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以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为己任的会计,在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信息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现行的会计在现有基础上更新和发展,增加人力资本会计的内容。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都还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的基础之上,不确认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分配上只以物质资本的投入为基数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作为企业资产的来源,物质资本所有者独享剩余,人力资本所有者仅仅获取劳动补偿价值而远离剩余价值,其报酬只与企业本期或短期的收益相联系,造成了企业在分配机制上的不合理,从而引起了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另外,财务报告作为一个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的信息系统,仅仅反映企业物质资本,而没有考虑到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这样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著名经济学家布鲁墨特曾指出:“在公司总经理致股东的信函中,通常有这样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我们的全体职工是公司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产’。但是翻过这一页信函之后,人们会问,作为公司最重要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为什么没有反映在报表之中,他们究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虽然提出了劳动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分配企业剩余的思想,但是没有看到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也不再适用现代企业的特征。

二、人力资本会计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的突出,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实施人力资本会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人力资本会计并没有像实际需要的一样受到广泛推广,在应用时受到多方的阻力。

1、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抵触。在传统企业财务会计中,股东凭借其传统意义上的出资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企业的净资产由股东即物质资本所有者完全占有,没有人力资本的一席之地。而人力资本会计通过确认“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使得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确立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认为企业利润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创造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员工也应该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这就必然触及到原有股东的利益,在经济利益和控制权上受到威胁的企业原有股东必定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进行顽强抵抗。

2、传统会计核算的排斥。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本会计核算的很多方面都需要主观估计,取得的数据缺乏可信度。学术界关于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有很多方法,如历史成本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未来收益折现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应用人力资本会计的过程中,从计量方法的选择到会计账户的设置、再到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理论上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要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来选择,这与传统会计历史成本计量和可比性等原则都有所冲突,在实务中遭到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排斥。

三、人力资本会计应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本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虽然受到了各方面的阻力,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更应该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完善理论,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建立、推广和应用人力资本会计,首先要注意的是观念的转变,要修正、扩展传统会计的资产观和权益观。企业在应用人力资本会计时一定要转变“资本雇佣劳动”的观念,加强理论基础的宣传和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根本上承认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地位。另外,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进行企业收益的分配时,也要在遵循公平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两者的协调达到共享收益的目的,避免发生冲突。

2、企业应提高积极性,从制度层面规范人力资本会计的实施。很多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了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人力资本状况,也尝试做一些对人力资本基本情况的披露,但一段时间后都不再执行。虽然现在还没有任何法规或准则对人力资本的核算做出规定,但是也不能无视现行会计体系将人力资本排除在外的一些缺陷。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本核算和披露的相关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本核算的体系,并将其作为内部规范落实,将企业人力资本的信息适当地反映给内外部信息使用者,这也会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会计理论做出贡献。

3、人力资本会计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推行人力资本会计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发展和应用人力资本会计,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强制性地实施人力资本会计也是不客观和不可行的,甚至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会打击企业的积极性。因此从稳健性的角度出发,应在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会计理论的同时,逐步运用人力资本会计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本加以全面客观的反映、核算和分析,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会计模式即传统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本会计进行核算,做好过渡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凤平,田德新.基于现行财务制度下的人力资本会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3.

[2]梁志勇.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5.

[3]尚利花.人力资本权益会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日本,城市景观管治,发展历程,管治体系

Abstract: Due to the late start and weak found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day's urban landscape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similar background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o China in Japa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and system in Japanese urban landscape governance, which we hope could have a strong empir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actice of urban landscape governance in China.

Key words: Japan, Urban Landscape Governance, Development History, Govern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日本现代城市景观管治发展历程

日本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城市规划的兴起已出现了地域性的景观建设及保护的萌芽,并伴随着二战后的城市重建浪潮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以《景法》1的编制和实施为契机,日本的城市景观管治又得到了系统性的规范和完善。总体来看可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960年代之前的城市景观萌芽阶段

随着日本城市规划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民众对城市美化的逐渐关心与重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都市画法》在1919年得以颁布。这一时期虽尚未出现明确的“景”概念,但《都市画法》中提出的“致”概念以及对“致地区”的划分代表着景观管治的手法已初见雏形。由此为契机,其后所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运动”带领着日本的城市景观建设及管治进入到了一个标志性的新阶段。

(2)1960-90年代的城市景观发展阶段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城市建设逐渐陷入了经济利益优先、城市特色缺失的无序混杂状态。城市管理者开始痛定思痛,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重新自省及反思。1968年的《金泽市传统环境保存条例》作为日本最早的地方性“景条例”,为后期日本各城市景条例的制定与落实起到了实践性的参考作用。以镰仓市的“古都保护运动”为契机,日本在1966年颁布了《古都保存法》,并对《都市画法》中所提出的“致地区”的具体管治内容进行了正式明确。同时,随着《都市绿地法》(1973年)、《文化财产保护法》(1975年)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和修订,地方行政团体和居民自主的景观管治热情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3)1990年代至今的城市景观规范阶段

泡沫经济结束后,日本进入到了城市建设恢复期,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需求次第高涨。2003年,日本正式将“观光立国”设立为国家战略方针之一,并于2004年出台了针对城市景观管治的专项法律――《景法》。之后随着景行政团体的逐步设立以及景画编制情况的不断推进,截止至2010年6月1日,登录在册的日本景行政团体已达452个,所制定的景画已达233例(201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这一时期的城市景观管治随着前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近年来管治政策的逐步完善,已走上了整体规范化的道路。

2日本现代城市景观管治体系

2.1管治政策体系

(1)国家层面

1)美丽国土建设政策大纲

2003年7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围绕着“美丽国土”的建设及形成而颁布制定了《美丽国土建设大纲》这一国家级指导型政策框架,从而将促进良好景观的形成提升到了国家基本政策的重要地位。大纲在对国土美进行认知的前提下,提出应大力促进面向各项开发事业的景观管治政策的制定,同时制定了若干推进思路。

2)《景法》

2004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景观专项法律――《景法》。《景法》明确规定了“景观是国民的共同财富”,并从其基本制定理念和指导思路出发,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相关机构人员在景观管治过程中的具体责任与权限。同时,将景画的制定作为主要管治手段,明确了管治的实施地域、目标对象、运作机制,并提出了申报和审批等重要支持制度,对于违法行为还明确地规定了相关惩处措施。

3)“景绿三法”体系

2004年6月国土交通省将与景观管治关系密切的各项相关法律条文纳入到了一个综合的管治框架中,建立起了“景绿三法”法律体系,其中包括:《景法》、影响《景法》实施并起到扩充作用的系列相关法律、及进行了部分修订的环境保护类系列相关法律这三个部分。这一以《景法》为中心建立起的综合性法律体系其意义在于强调了城市规划法制体系各层面之间的有机协同关系,鼓励相关法律之间的辅助呼应与沟通协调,为景观管治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法律支撑。

4)都市整备相关事业景观形成导则

在景绿三法案的决策过程中,国会提出了对“面向公共事业的实施,(中略)应尽早进行景导则的制定”的附带决议。2005年3月,《都市整备相关事业景形成导则(案)》应运而生,并于2011年经修订正式确立。该导则作为促进都市整备事业中良好景观形成的综合性方针,市街地再开发事业、土地区画整理事业、街路事业、都市公园事业、下水道事业等都市整备相关事业为对象,旨在促进各项开发事业的实施,同时在《景法》的引导下进行相关规范及引导性策略的推广。

(2)地方层面

1)景画

景画是在《景法》的指导下,由地方性的景行政团体以推进地区景观建设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定基础性规划,主要涉及对景观上重要公共设施的保护及整治方针的制定,以及区域内特定建设行为进行景观基准的限定等。景画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地域景观特性的把握;景观建设基本理念的构思;景观建设目标意向的明确;景观建设基本方针的确立;制定景重要公共设施、景重要建造物、景重要树木的保护和推进方针;对影响景观的相关建设开发行为的限定。

2)景协定

景协定作为景画的补充,是在景观区域内的土地所有者全员协商同意的情况下所缔结的、涵盖区域内建筑物、绿化、构筑物、广告看板、露天停车场等景观相关事项的一体化自主性协定。通过这种自主化的民间协定,使得地块内的绿地率、容积率、铺地形式、植栽设置、街区清扫活动的次数等在景画中难以深入细化或强制要求的部分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后,景协定依旧生效,这就使得景观管治得以在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得以连贯持续地推进。

3)景导则

景导则是以促进良好景观的形成为目的,以对建筑物等的形态、色彩等要素进行规范控制为内容,由地方自治体自行制定的景观管治引导性方针。景导则可以针对景画中的重点地区进行扩展说明,也可针对色彩、户外广告物等具体管治内容进行专项导则制定。总体来看,景导则直接面向景观管治的实践操作,是对景画中条文性内容的操作性说明及重点内容的深入细化阐述,是将景画内涵付与实践的策略化运作工具。

(3)推进制度和鼓励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景观管治的运作,日本政府从公共事业关系费的财政预算中划拨出了“景形成事业推进费”这一专项费用,对都市景观相关建设事业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对于积极的景观建设及相关促进行为,实施不同程度的税制减免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政策。为了激发国民的景观建设与保护意识,将每年6月1日定为国家的“景日”,并推行了“魅力街区奖”等优秀景观建设及管治案例的评选活动。除此之外,还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宣传活动促进居民景观意识的培养,并相应设立了“景教育部门”和“景普及启发部门”等宣传工作表彰奖项。

2.2管治结构框架

(1)景观行政管治机构

日本的景观行政管治体系以《景法》为支撑,中央管理部门是国土交通省,同时需要农林水产省、环境省等相关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日本国土交通省中负责城市景观管治的具体部门是其下属都市局中的公园/绿地景科。地方上的城市景观管治工作则主要由地方政府中的都市整备局负责。都市整备局内部又根据负责业务内容的不同,往往又细化为各专项科室和部门。

(2)具体参与者

1)景行政团体

景行政团体是履行景观行政权利的行政性机构,同时也是景观管治行为的运作主体。《景法》中规定,政令直辖市(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或中核市(人口规模30万人以上)等有权进行独立管辖的地方自治体(政令市、中核市)可自行担任景行政团体一职,其他地区则由所属的都道府县政府负责担任。此外,在经所属的都道府县政府的行政管治部门协商同意之后,也可由下级的市町村行政机构自行担任该地区的景行政团体一职。

2)景协议会

景协议会是为了促进城市景观协商的达成而设立的机构,主要由景行政团体、公共设施管理者、景整备机构、相关的其他公共团体、公益事业管理者、居民等有关人员和机构构成。其主要职能是基于相关法律条例的规定,对需要进行事前协议或申报的景观相关内容进行多方协商让步,最终通过达成一致。协商结果一经批准,相关人员有义务对结果服从与执行。

3)景整备机构

景整备机构是由景行政团体所指定的非营利性组织(NPO)及公益法人团体(如建筑师协会、绿化协会等)担任。其主要工作是为居民提供景观营造相关的必要信息及技术支持,并负责本地区内景重要建造物、重要树木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及维护等事务,同时协助景观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4)其他参与者

在具体的景观管治运作中,不仅需要景观管治责任机构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还需要事业开发商、业内专家、居民等相关参与者之间的积极沟通与交流。《景法》第3条中明确规定了景观建设中相关参与者的各方义务,除了指明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需要在政策的制定、实施及相关信息普及上应承担相应责任外,还明确提出事业开发商及居民需要及积极地参与到管治体系中来,并对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的景观管治行为予以协助。

2.3管治运作机制

图1日本城市景观规划的管理运作机制

在景观管治的运作中,景观行政管治部门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各项景观政策,对相关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还需要配合景协议会,合理利用申报制度和事前协议制度,通过多方协商的途径对项目进行审查和协议。在项目批准实施后,还需与景整备机构以及相关公益法人密切配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和管理。对于违章的建设行为,采取下令整改和罚金配合的方式进行惩处,严重的可惩以刑罚2。在整个景观管治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赖于事业开发商、业内专家、居民的多方协同配合。

3日本城市景观管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居民景观意识的基础较好,城市建设的相关经验也较为丰富。相对而言,我国则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建设多处于转型期,城市景观管治机制尚不完善。必须意识到,中日两国国情各有不同,许多经验和方法不能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全抄。因此,笔者就中日城市景观管治现状的对比和分析,对中国城市景观管治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管治者和居民的景观意识

在景观管治理念的培养上,我国近年来虽已逐步认识到了城市景观管治的重要性,但仍需在法制层面强化城市景观管治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景观管治者和相关规划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同时还应积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鼓励措施,使居民能够真正的接触、参与到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来,培养居民的景观意识。

(2)成立景观专项管治部门

我国作为中央集权国家,应当注重利用国家统一调控的手段对地方景观管治行为进行整体规范与协调。同时应当参考日本的优秀经验,在规划管治机构中设立专项的景观管治部门,打破原先各相关部门独立分管所形成的管治壁垒,对原本分散的景观职能进行统筹与强化,形成更为优化、集中的体系化管治模式。

(3)提升城市景观规划的法定地位

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的地位长期以来都模棱俩可,与其他法定规划之间的相对关系也模糊不清,急需通过法定渠道对其专项规划的地位和法律约束力进行提升。在规划编制的体系结构上,应当注重与政策条例的协同,努力形成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接轨。在内容上,应当注重城市景观管治体系的复杂性和城市个体间的差异性,引入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柔性景观管治手法,强调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体现。

(4)推进管治政策体系的构建

如今我国尚处于城市景观管治的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景观专项法律的推出在短期之内并不现实。面对当今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当务之急是在城市规划法制体系中提升城市景观管治的地位,并尽可能地出台专项的景观管治政策和相关标准,对景观管治的具体对象、内容及操作方法进行明确和限定。在内容上,应当鼓励将定性的引导方针与定量的基准指标结合,强调政策条文的可操作性。并配合景观规划的编制,形成系统化的管治政策体系。

(5)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多方参与机制

日本的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地权者在景观管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由于推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居民的城市景观意识尚在引导和培养阶段,因此当下应该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方参与机制。对于对景观影响巨大的建设开发行为,也适当推行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奖项评选等鼓励性措施。在管治策略的决议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业内专家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力量,建立专家提议机制。同时,还可以灵活采用公听会和居民代表讨论会等形式,鼓励公众对城市景观的建设与管治进言献策。

注释:

为了区别于汉语语义中尚不明确的“景观”内涵,本文在针对日本城市景观管治的研究中,将部分专有名词进行了日文用法和语义上的保留,如“景法”、“景画”、“景条例”等,在其余阐述中为求便捷仍保留“景观”的写法。同时也将“景”、“致”、“美”等专有名词进行了原文保留。

2根据《景法》第17条、第100条、第101条规定,对于通告整改命令不予履行的行为,可施以5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并再次通告整改;如再不履行整改的行为,可施以1年以下的刑役或5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对于这些《景法》中规定的强制性申报行为,如不申报,可施以30万日元以下罚金。

参考文献:

刘颂,陈长虹. 日本《景法》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管理的启示. 国际城市规划, 2010,vol.25:101-105

刘悦来. 我国城市景观政策初探. 规划师,2001(5):91-96

[日]景まちづくり研究会.景法を活かすどこでもできる景まちづくり. 京都:学芸出版社,2004

[日]西村幸夫,町み研究会. 日本の景画: 都市の景コントロル到点と将来展望. 京都:学芸出版社, 2003

[日]土岐. 景行政とまちづくり: 美しい街みをめざして. 京:鹿事通信出版局,2005

[日]境シミュレションラブ研究会编著,伊藤滋监修. 都市デザインとシミュレション. 京:鹿岛出版会,1995

[日]日本景法. 日本国土交通省,2004

[日]城市景观整备事业导则,日本国土交通省,2011

[日]景まちづくりの制度について. 日本国土交通省,2008

[日]景形成ガイドライン「都市整にする事(案). 日本国土交通省都市地域整局, 2005.3

经济法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经济增加值 结合 运用

一、作业成本法(ABC)和经济增加值(EVA)

(一)作业成本法(ABC)。近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产品竞争加剧,传统成本会计模式核算的产品成本扭曲了产品的真实成本。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卡普兰、库珀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是作业动因的结果,而作业消耗了资源。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不同,传统成本法通常以产品产量(人工工资、机器工时等)为分配依据,而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标准进行分配。具体核算程序为:(1)将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对象的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2)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的好处在于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克服了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分配依据不充分、因果关系不清晰、分配标准单一的弊端,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作业基础管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二)经济增加值(EVA)。EVA在上世纪80年代由约耳・斯特恩和G・贝内特・斯图尔特三世所领导的思腾思特公司提出,是在传统剩余收益计算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计算方法。其核心理念为:一个组织要真正为其所有者带来价值,其资本收益必须大于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重视资本成本是EVA区别于其他财务指标的显著特征。

基于会计核算视角,EVA是指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公司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1)

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公司市场增加值等于公司未来EVA的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市场增加值MVA=∑EVA/(1+WACC)n (2)

其中,n 为未来经营期,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业绩评价指标,更是一个企业全面管理的架构,在公司激励机制、战略评估、投资、筹资、兼并重组、出售等方面均有广泛运用。

二、作业成本法(ABC)和经济增加值(EVA)的结合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ABC)的缺陷。作业成本法虽然极大改善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但和传统成本法一样,仍然没有考虑资本成本,计算出来的成本还是停留在传统成本的基础上。尤其是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资本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甚至超过了直接成本,采用传统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和真实成本仍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弥补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人们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引入了EVA价值理念,形成了ABC-EVA成本管理模式。

(二)ABC-EVA成本模式理论基础。ABC-EVA成本模式用公式表达为:

经济利润=收入-直接成本-作业成本-资本成本 (3)

式中收入、直接成本的计算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一样,作业成本包括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的间接费用,按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理念,通过作业动因将这部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该模式区别于一般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增加了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资本投入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税前债务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权益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权益资本成本率 (5)

债务成本从以下方面获取:评级公司的整体信用评级,公司近期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成本,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行业类似公司的整体信用评级等,实务中,一般以税后贷款利息率作为债务成本。

权益成本率通常有三N模型,分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现阶段实务中一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Rf±β(Rm-Rf) (6)

其中,K为股票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期望回报率,β为股票的风险系数,β系数可以采用专家判断、头脑风暴或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法和平均法、最小平方法、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

(三)ABC-EVA成本模式应用条件。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是否需要考虑资本成本,企业应当在符合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所处行业、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占有率、供需状况以及企业产品定价政策、会计核算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决定,一般以资本成本占营业成本或总成本之比作为判断标准,当资本成本/营业成本≥10%或资本成本/总成本≥5%时,认为资本成本对产品成本有重大影响,应考虑资本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四)ABC-EVA成本模式的计算步骤。(1)运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直接成本;(2)分析确定企业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将各部门管理、经营、制造费用分配到作业;(3)将作业成本按产品消耗作业量分配到产品;(4)判断资本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影响重大,则将资本成本分配到产品;(5)计算产品总成本。

三、ABC-EVA成本模式的案例分析

例:JX公司是一家中型服装公司,设有开发、生产、销售、行政等部门。为论述方便,仅以该公司生产的A001、A002、A003产品为例,12月份三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1 000件、1 200件、1 500件,假设该公司无期初库存,当月生产产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一)计算产品直接成本。根据公司当月领料记录、生产工人工资单等资料,计算出A001、A002、A003产品直接材料费分别为60元、50元、40元,直接人工费分别为10元、15元、20元。

(二)分析确定公司的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计算作业成本(以采购部门为例)。

1.从总账中提取采购部门成本。见下页表1。

2.确定采购部门作业,并估计各项作业花费的时间比例。见下页表2。

3.将部门间接成本分配到具体作业。见下页表3。

4.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具体产品。见下页表4。

重复步骤1―4可将各部门间接费用分配到具体产品,结合实际产量,即可计算出产品单位成本。

(三)计算资本成本。

1.查阅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他内部管理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公司资产总额为2 000万元,应付账款、应付工资、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无利息负债500万元,营业成本1 000万元,债务与权益比为1:2,有息债务利率为8%,股票必要报酬率为10%,股票市场风险为1,5年期国库券利率为5%。

2.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Rf±β(Rw-Rf),计算出权益资本成本K=1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1+2)×8%×(1-25%)+10%×2÷(1+2)=8.67%,Y本成本=(资产总额-无息负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2 000-500)×8.67≈130(万元),资本成本占营业成本比=130÷1 000=13%>10%,应考虑资本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四)将资本成本分配到产品。资本成本的分配方法通常有作业―资源相关性分配法(首先将资本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从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和产品―资源相关性分配法(将资本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对象),本文采用产品―资源相关性分配法。应收、存货、应付等科目占用资金可以和具体产品对应,资本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科目和产品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按合理标准进行分配,本文按产品营业成本比进行分配。因应付(预收)科目未占用公司资金,而是占用外单位资金,资本成本应以负数表示。见表5。

(五)计算产品总成本。经过上面各步骤计算,表6为该公司产品单位成本计算表(数据取整)。

四、结论

以上案例分析表明,JX公司应用ABC-EVA成本模式计算的产品成本较传统成本模式计算的产品成本大,差异在于传统成本模式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几十亿元、上百亿元,是否考虑资本成本,显然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应用ABC-EVA成本模式的主要意义在于:ABC-EVA模式计算出的成本数据,更接近于产品的真实成本,避免企业虚增利润,对企业实现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采用ABC-EVA模式,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客户价值分析,为企业产品组合、客户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应用ABC-EVA模式,实现了投资者和管理者利益的统一,避免两者之间的目标冲突,使组织价值达到最大化。ABC-EVA模式还可以和其他财务管理工具进行组合,如价值链管理、盈亏平衡分析等;ABC-EVA模式的提出,使财务管理理念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经营成本观转变为完全成本观,由原来的盈利能力观转变为价值增值观。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L・格兰特,刘志远等译.经济增加值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