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动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动力范文1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加,装备结构逐步优化
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比2006年末增长40%;拖拉机拥有量达2.5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显著,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3738台,比2006年末增长了15.8倍;水稻插秧机和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达388台、133台、475台、134台,填补了2006年以前的空白。
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与2006年末相比,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提高了5.9%、10.7%和2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70%、72%和45%。烟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畜牧业、特产业生产机械化取得较大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业机械的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全市主要农作物播种、收获分别缩短近10天。农机作业省工省力,劳动强度明显改善。机械化抢种、抢收,除草、除虫、防旱、排涝等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农作物做到适时收种,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
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农业机械动力范文2
关键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劳动力投入;
引言
农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中心问题又是粮食问题。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83年的38727.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4647.7万吨,年均增长率1.47%①。其间,全国粮食产量从1983年到1998年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但1999年-2003年出现下降态势,2004年之后开始回升,粮食产量波动性较强,到2010年已达到54647.7万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在近几年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需进口大量的粮食,2010年我国进口谷物和大豆分别达570.8万吨和5480万吨,同时我国粮食没有国际竞争价格优势,这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影响我国粮食增产因素具有现实的意义。
影响粮食增产因素主要有花费使用量、土地耕种面积、劳动力人数、成灾面积以及其他物质投入等,肖海峰、王娇(2004)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播种面积、其他物质费用、化肥费用、劳动投入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879、0.345、0.205、-0.235和-0.104,也即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梁子谦和李小军(2006)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科技进步水平、物质投入、环境与气候和政策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他们对粮食单产方差贡献分别是34.72%、21.35%、19.76%和18.43%。王祖力和肖海峰(2008) [3]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得到施用化肥量与粮食产量正相关性较强,且 1978-2006年间化肥使用量对粮食增长的弹性为0.20,贡献率为56.81%,化肥投入是所有要素投入中贡献最大的。[4]范东君和朱有志的研究表明(2011)[5]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贡献率分别达41.9%和24.63%,但是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财政投入、化肥施用量、机械动力对粮食产量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农业劳动力与粮食产量之间还存在负相关关系。
以上分析对研究影响我国粮食增产及其变动因素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学者们在做计量的模型的分析时,未考虑解释变量序列相关性,因此在做计量模型时要考虑序列相关情况,否则做的模型再经典,也不会有什么经济意义,还可能出现"伪回归",做出来的结果会失去其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合模型分析计量结果,运用相关检验判断分析方法,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模型可能出现的序列相关性,是其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
1、模型与数据
1.1、模型变量和数据设定
本文选取农业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为解释变量,以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使用1983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农业数据②。设定模型,采用线性生产函数:
其中,Y是粮食产量(万吨);X1化肥施用量(万公顷);X2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X3成灾面积(公顷);X4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5农业劳动力(万人);%e随机误差项,即解释变量以外的随机扰动,如创新发明、气候、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
1.2、模型的参数估计
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学知识和Eviews软件对1983年-2010年统计年鉴的农业数据进行运算,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统计值F=322.56,线性显著,且R2接近于1,方程整体回归性很好。然而,X4、X5未通过t检验,且前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因此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共线性(这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检验简单相关系数
1.3、逐步回归找出最简单的回归模型
逐个作Log(y)与Log(x1)、Log(x2)、Log(x3)、Log(x4)、Log(x5)间的回归。
可见,粮食产量受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影响较大,与经验相符,因此选(1)作为最初的回归模型。把其它解释变量分别引入初始回归模型中,找出最佳回归方程。
1.4、用逐步回归法找出合理的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lnx2,用lnY关于lnx1、lnx2做回归并用OLS法估计得: lnY=f(lnx1、lnx2)模拟精度变高,且参数符号符合经济意义,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但是D.W.值落在了无法判断的区域,但由LM检验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
第二步,再引入lnx3,拟合精度再次提高,且参数符号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但是D.W.值还是落到了无法判断的区域,可由LM检验仍可知不存在1阶自相关性;
第三步,引入lnx4,修正的拟合优度基本没有变化,lnx4的参数为通过t检验,但是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
第四步,去掉lnx4,引入lnx5拟合优度又开始下降,lnx5的参数为通过t检验,且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
第三步和第四步表明lnx4和lnx5是多余的,因此,合理的回归方程应该是:
1.5、模型分析
在本文研究5个影响因素分析中,修正的模型表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的产出影响最大,他们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2和1.27,成灾面积弹性系数低,成灾面积会影响产出增长,但弹性影响并不大。未修正的模型中,劳动力弹性也低,表明农民技能须提高,才会使劳动力弹性增大;农业机械动力弹性系数为负表示我国的农业机械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播种面积和产出的关系紧密,但我国耕地面积有减少趋势,较大的播种面积弹性系数表明单位产量的增加,体现了技术进步作用,实证结果产生的正向关系不能代表播种面积的增加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最大因素是农用化肥使用量。
2、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其最佳回归方程为:
由该方程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化肥施用量增加1%时,粮食产量可增0.23%;播种面积增加1%,粮食产量将增1.27%,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量会较少0.09%,分析结果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因而在看待粮食产量问题上,在适当考虑成灾面积前提下,研究分析化肥投入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同时要更加重视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和运用,确保我国粮食单产量稳步增加目标的实现。
上述分析表明,化肥投入量是影响我国农业产出关键因素。在提高粮食产量对策上,长期来看,主要还是加化肥施用的投入,尤其是增加有机物过河微生物化肥的使用量,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其次,由于我国农业分布广、地形复杂,农业机械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农业机械动力的优化配置显得尤其重要,增加平原地带农业机械自动化,加少丘陵地带机械动力使用量。最后,要科技兴农、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化,提高农作技术以及农民素质,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弹性系数,积极发展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实现集约化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当然,政府在政策上也要加大农业支出,提高农民增产的积极性,并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注释:
①该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经换算得到。
②中的统计数据中,由于没有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据,因此用第一产业劳动力代替。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王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4(6): 45-49.
[2] 梁子谦,李小军.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6(11): 19-22.
[3] 王祖力,肖海峰.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8(8): 65-68.
[4] 奚振邦.简析化肥对现代农业的作用[J].农资科技, 2003(4): 15-17.
[5] 范东君,朱有志.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贡献度测算[J].内蒙古经济学院学报,2011(3).
[6] 吴小飞,吴晨. 中国粮食增长因素分析及其统计假设检验[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09(4).
[7] 吴英杰,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978-2005[J]. 经济研究导刊.2009(7).
[8] 谢杰.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9).
农业机械动力范文3
【关键词】威海市 家庭农场 机械化
一、农用机械总动力
近年来,威海加快家庭农场的机械化进程,并取得显著成效。农用机械总动力是指在家庭农场的经营中实际耗用的机械动力,以千瓦时表示。团队调研结果显示,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机械有耕作机器、排灌机器、收获机器等。2010年,威海市的机械总动力为531万千瓦时,在之后的几年不断增长,2014年增长到了551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了3.6%。在这五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为2014年,数据显示,2014的机械总动力比上一年增长了1.1%,增幅占五年增长总额的30.5%。各类机械化器具在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高劳动率,节约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实现整体的规模化、集约化。(图:威海近五年的农用机械总动力)
二、农机拥有数量
近几年,威海家庭农场的农机拥有数量不断增长,其中2008年的增长幅度最大。2008年,威海市家庭农场的农用拖拉机29万台,较上年增长了33.4%。农用排灌机械动力3万台,增长了19.6%。从2004年到2007年,威海的各类农机的拥有数量在不断提升。农机数量的增多,使家庭农场机械化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意味着农机在家庭农场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图:威海近年来农机拥有数量)
三、机械化耕作水平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耕作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到2006年,威海家庭农场的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高达84%。其中机耕水平最高,达到95%;机播水平次之,为89%,较低的是机收水平,为75%。由于机耕水平接近100%,上升空间不大,仍然保持原水平。而机播水平在以缓慢的速度上升。机收水平则大幅提高。2014年,全年的机耕作业面积达到19.47万亩,机播面积19.48万亩,机收面积也达到17万亩。威海家庭农场的机械化水平位于领先地位,甚至超越了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小麦已经实现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的种植过程基本由播种机器来完成;数据显示,机播面积不断扩大,达到4.7万亩,占整个玉米种植面积的80.1%。得益于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威海市家庭农场的农业产出率在不断上升。
四、农机跨区作业率
威海市农业局引导农机跨区作业的高效发展,合理的调配农机资源,使农机资源匮乏的家庭农场能够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作业率。2008年,在机械跨区作业中,威海市共投入收割机5000多台,机收率达到98%,与传统的手工收割相比,节约了时间,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五、农机补贴
农业机械动力范文4
一、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农机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用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更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缩小了城乡差别。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来看,都要经历基本实现农机化、到全面农机化、再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发展进程。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是农业现代的必然趋势。
二、农机化是农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保证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联合国粮农业组织在1988年提出了持续农业概念,现在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发展战略与理论。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合本国的持续农业的内涵。中国农业科学家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持续农业的内涵,并提出来了相关论述,论述中肯定了农机化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农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先进的农业技术需要依靠农业机械作为载体进行推广应用,农机工具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在农村生产固定资产中所占比重明显增加。近几年,农户用于购机的支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的比重。机械动力也已成为农业的第一动力。从1979年到2007年,人力、畜力与农机动力的比重在明显发生变化,不仅功率总量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农机动力也明显地由原来的占65%到现在占80%,这个事实说明,农机动力的拥有量已成为我国三个农业动力之首。而且农机的作业领域在不断拓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随着农机工业不断的生产出大批量的畜牧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及装置,直接带动了畜禽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四、农机化带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农机工业为农村农副产业提供了必备的技术装备以及乡镇企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从1980年到1994年期间农村工业生产值所占的比重来看,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乡镇工业企业是农村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模式,不仅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工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加快农机化的发展是所有农民的迫切要求
农业机械动力范文5
【关键词】动态优化方法;农业机械设计;应用
1前言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虽然相关政策及城市改造等措施提升了农民的就业率,但仍然存在许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可以应用动态优化方法提升农业机械设计的质量。
2动态优化方法
2.1动态优化方法的概念
动态优化方法建立在优化遗传算法、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相关技术或技能的基础上[1]。这种方法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参数或模型之后,通过动力学建模的方式,对所得参数或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将参数或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识别出来,进而提升参数或模型的设计质量。
2.2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优势
就农业机械设计而言,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可修正优势。在基于动态优化方法的农业机械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遗传算法、动态控制等技术,将农业机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通过修正措施的利用,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第二,使用优势。动态优化方法以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为参考依据。相对于其他设计方法而言,基于动态优化法的农业机械产品性能更加完美。
2.3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
就农业机械设计工作而言,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项目确立步骤。根据农民的实际要求或相关部门的指示等依据,将农业机械设计项目确定下来。第二,建模步骤。当项目确立之后,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和相关数据信息,构建出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设计模型。第三,优化步骤。在该步骤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的农业机械模型特点或性能,利用适宜的动态优化方法(如优化遗传算法或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对第二步骤中所得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第四,农业机械数字虚拟样机建模步骤。在解决原始数字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之后,需要以优化后的农业机械模型为参考依据,建立农业机械的数字虚拟样机模型[2]。第五,动态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设计师需要利用模糊控制和动态控制对所得农业机械数字虚拟样机模型进行检验。第六,实物模型。农业数字虚拟样机模型经过动态控制、模糊控制检验合格(或已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调整)后,应该利用其得出农业机械的实物模型。
3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3.1数字变量方面
就数字变量方面而言,利用动态优化方法进行设计的过程将会受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农业机械产品的规格参数、强度系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实际农业生产应用过程可知,在所有的农业机械中,处于连续振动状态的农业机械占比约为83%左右[3]。这种特点为农业机械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设计人员既要分析有害振动对农业机械设备性能产生的损害作用,同时还应该利用有利振动,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在数字变量确定环节中,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根据相关要求设计数字变量参数;第二,以上述参数为参考依据,进行动力学建模;第三,利用农业机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将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数字变量识别出来[4];第四,通过修改问题数字变量的方式,提升农业机械动力学模型数字变量设计的合理性。
3.2约束条件方面
就约束条件方面而言,基于动态优化方法的优化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能量平衡及模态柔度优化方式。这种优化方式的约束条件为农业机械本身的刚度参数和质量参数。由于大多数农业机械都需要在连续振动状态下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因此,这里以农业机械的抗振化设计为例,对能量平衡与模态柔度优化方式进行分析:从本质角度来讲,农业机械的抗震性能是基于各类组成零件产生的。为了防止连续振动损害农业机械的零件,应该通过增加模态阻尼参数、降低各阶模态柔度的方式,避免2个或2个以上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第二,变分方式。这种优化方式以泛函数作为农业机械约束条件优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优化原理为:在符合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将农业机械所对应泛函数的极值参数计算出来。第三,极小值方式。这种约束方式是指,根据以往的农业机械使用经验或设计经验,从众多能够影响农业机械结构动态性能的因素,将该因素的形状函数确定出来。然后以形状函数为依据,将满足约束条件要求的,农业机械的最佳形状计算出来。
3.3农业机械模型确定方面
当数字变量及约束条件等基础工作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几何定位点法将农业机械模型的相关参数确定出来。结合以往的农业机械建模经验可知,建模的难点问题在于农业机械的转动惯量和运动质心。为了保证农业机械模型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可以将UG软件作为该过程的辅助工具,在保证农业机械充分契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利用UG软件将农业机械转动惯量、运动质心的相关参数准确确定下来。
3.4农业机械模型检验方面
农业机械模型的检验可以利用View或者ADAMS等工具完成。在试验台的检验过程中,上述工具可以利用性能检测模块及数据采集卡发挥检测功能,判断基于动态优化法的农业机械模型是否存在不合理问题。当发现存在问题之后,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再次利用动态优化法对农业机械模型进行优化处理,最终获得性能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模型产品。
4结论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可以将动态优化方法应用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利用数字变量计算、约束条件确定、模型确定、模型检验等步骤,设计出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佟童,赵宇,王丽娟,孙鹏,陈武东.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2):70~73.
[2]孙岐,杨文斌.以液压缸为执行元件机构优化设计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与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02):20~22.
[3]王玮,张卫波,韩云芳.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22~24.
农业机械动力范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推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物化,也是农艺科技成果大面积、规范化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机械化的程度都比较高,农民不再为农地流更多的汗,农村也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最苦的地方。这些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进行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关。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化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素方面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对农村土地的合理配置,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均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农机化服务体系是衔接农业机械和农户的桥梁,是农业机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途径,主要措施有:第一,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投入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使过去由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新机制。第二,开展市县级农机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农机管理服务重点站建设升级竞赛活动,推广农机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第三,强化农机技术与质量监督,维护用户权益。一是加强农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和推广鉴定工作;三是加强农机使用质量跟踪调查。第四,搞好成果转化。一是加强农机新机具的研制开发,将人才资源与资金、市场有机结合;二是认真实施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大农机科技投入,加快农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尽快改变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
2.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懂服务不懂经营的思想观念,把试验、推广,服务、开发新产品与经营联成一体.走进市场、利用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技术人员深人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有偿服务,将技术优势、服务优势与信自、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收增效,发展自身,壮大实力。不仅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和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力度,发挥好项目带动和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还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推广体制是以省、市推广总站为基础,以县农业机械推广站做牵头,以乡镇农机站位纽带的纵向推广模式,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更加迫切的需要新的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要,需要建立起新型的纵横互补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农机推广工作机构既要执行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建言,又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及时掌握农民思想动向,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还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及时向他们提供第一线的信息,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农机设备的性能,扩大农机推广的领域。
4.构建农业机械化的绿色设计与推广应用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在考虑其农作业实用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环境属性,所以,要大力提倡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与推广,具体措施有:第一,农业机械动力装置的绿色选型设计。绿色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以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可燃气发动机。第二,农业机械关键部件的绿色设计。技术与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优化组合的变量施肥技术的应用,改进播种机的内部结构,使之节省动力且排种效果好;研制如声控或光电式的新型播种机来降低对能源的需求。第三,农业机械液压系统的绿色设计。农业机械传动采用的液压系统,应加快以水代替矿物油的研究,减少石油消耗和漏油污染。
5.放开思维,勇于创新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市场需要来组织实施推广项目,引进优势农业机械技术,打破当地以往单一的耕作模式,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高效作物。另外,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也需要与经济相结合,需要采取各种办法,适当的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也能提高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6.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现代化观念
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需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有些农村从业人员科学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新型农机机械设备的优势,很多农民因此而错过不少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实际收入的机会。这种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是由于农民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一个原因就是对高科技认识不足,本身的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的眼光,作为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对这类事件责无旁贷。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及机构应坚持技术推广工作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成熟性,要注重新形势下新的环保形势的要求,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科技种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环保节能技术。
7.总结
农业现代化要做的方面很多,需要调整农村的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力度,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现代化耕作的意识。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需要各级、各方的参与,农村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大力引进先进农机设备时,往往会面临一些经济问题。政府部门还应大力推进并健全农机补贴政策,从经济上帮助农业机械化的尽快普及,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