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1

【关键词】厌学 原因 对策

一、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

现在学生吃苦能力差,不爱学习,成天想着看电视、玩电脑。作为一名老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农村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本人问题

学生厌学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本身的问题。智力因素、性格、习惯、学习方法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学生反应慢,书本的东西不能理解,记不住;人较懒,享受型的多,总想不劳而获,在学习上不努力;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复习,成绩不好,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还可能与同学吵架、打架,导致被孤立,产生厌学心理。

(二)家庭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本应是孩子在校学习的加油站。由于家庭原因,孩子也可能产生厌学。家庭条件优裕的孩子,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这就助长了孩子的优越感,从而使孩子丧失了进取心而不思学习;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或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无人照顾,孩子缺少关爱,出现厌学。有的父母关系不好或离异,造成孩子情感孤独,缺乏温暖;有的家庭教育不得法,平时对子女百依百顺,一旦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过分地宠爱子女,使其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都会使孩子厌学。

(三)社会原因

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但现在的评价制度和素质教育跟不上,使教师不得不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实施着应试教育的方案:平时管理严多宽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而强调一个个死死的数字、教育指标,而下面只能使出浑身解数,强化学生学习,机械重复,方式单一,方法陈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在农村学校人数锐减,不少村级学校撤并,学生要到很远的学校读书,寄宿在学校,生活不方便,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以前农村孩子可以通过考大学走出家门,现在观念变了,报考公务员热,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这就使学生失去了潜在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社会风气不好,赌博现象没有杜绝等,这都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农村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对孩子的厌学问题要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处考虑学生的感受,这样的教育学生才可能接受。家长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孩子才能安心学习。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班级要是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时空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老师的包办代替。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表现表现,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要学会赏识孩子,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能行的、你是最棒的”,让他们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切记不要打击孩子,不能讽刺挖苦。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通过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信心,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对学生学业成绩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态度。教师、家长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那些达不到老师、家长要求的学生施以打击的消极态度,要彻底清除“成绩第一、分数第一”的旧观念,不以分数来耽误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能一味拿成绩衡量评价学生。家长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绩,以平常心看孩子的分数,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讨快乐学习的策略。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乐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统筹运用时间;学会记忆,掌握必要的记忆方法。

(四)重视心理疏导,自我调节。家长和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微笑的面孔、轻松的课堂,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帮助学生消除厌学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会他们正确对待压力,适时放松,打打球,听听音乐,和知心朋友谈心,放松心情,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应试教育原因

正文:

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厌学与阶段性厌学的比例达75%。大学生厌学的原因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作为大学生的每一个体也有其与他人不同的自身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拂开尘埃,找到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我想,我们长久以来且至今仍在施行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一、幼儿教育学校化的倾向,使孩子从小萌发厌学心理

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化的倾向正日益加剧,幼儿园的大班,说白了就是升入小学前的强化班,在孩子们升入小学前,是要经过一场考试的,通过考试给老师排队,不然的话,在管理者看来,对教师没法考核。于是,幼儿园大班就跟中小学一样的上课、下课,老师们为了自己有个好的教学成绩,便使出浑身解数。可是,遭殃的是无辜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充当了他人的考试工具,成为大人谋取利益的砝码,他们为此付出了人生最惨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幼儿的身心健康被损害,天性被虐杀。

幼儿园本来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可我们的幼儿园反倒成了孩子们的“学院”了,天真的儿童,玩耍的权利被剥夺了,成天跟中小学生一样被逼着背古诗、记英语单词、学数学,他们怎会不厌倦学习呢?有一则笑话,让人听后一阵阵的心酸:一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周一的早晨催促爸爸妈妈快点送她去幼儿园,爸爸妈妈很高兴,以为孩子懂事了,省心了,没想到孩子回答说:“快点上完5天幼儿园,然后我就可以在家玩两天了。”孩子有这种心理,她在幼儿园里怎么会快乐呢?

幼儿教育学校化,严重的摧残了祖国的花朵,也使得未来的大中小学生从幼儿起,就小萌生了厌学的心理。

二、中小学教育犹如人间炼狱,使学生产生彻底厌学的心理

如果说孩子在幼儿园受苦的话,那么中小学就是他们的人间炼狱了。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国家规定,义务教育段是不允许升学考试的,要实施素质教育。但事实上是:有谁见过轻松愉快的中小学生呢?又有谁见过让学生免试入学的学校呢?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名声在外,省政府下发了一系列红头文件,严格规定了学校的放假、开学时间以及作息时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面执行起来就大打折扣了。早晨7.30前学生不准上课,学生便被“自愿的”、“主动的”早到校,到校后又被主动地埋头写作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们唯一的奖金,叫做教学奖,而这教学奖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先选优、晋升职称,教学成绩有着一票否决权。因此,教师恨不得榨干学生的每一个脑细胞以求得最大限度的分数。当堂考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学期下来,谁都不会记得清经历了多少次考试。繁琐的考试,除了摧残人身(心),有何意义?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但是目前沿用的这些考试,以及为了应付这些考试所做的一切,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加剧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

高中阶段呢,自不待说,这是高考前的冲刺学段,高中教育的残忍性,是扒掉了人生中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层皮。经常听到高三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你终于熬出来了。”更有不少家长“怂恿”考上大学的孩子:“上大学后,别像在中学是那么辛苦了,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要紧。”

我们的教育体制,至今仍在沿用的应试教育体制,是造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长期被迫进食,即使是美味佳肴,也会使胃肠起腻、厌食,进而诱发严重的胃肠病;长期往脑袋里灌水,再聪明的头脑也会血栓或者溢血,经过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学生,不产生厌学心理倒是令人奇怪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3

【关键词】义务教育 厌学生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97-01

目前,学生普遍厌学。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导致经常旷课、逃学、辍学。近年来农村学校辍学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厌学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棘手问题。当今,我们的生活富裕了,学习条件改善了。可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大大降低了,究竟为什么?对此,本人以问卷调研等形式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在校生进行调查,以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寻求转变厌学的新途径、好方法。

一、主观原因及对策

(一)大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

(二)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科学;

(三)心理调适能力差,由于在考试中屡遭失败而自卑,挫折面前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意志薄弱,缺乏学习成功的体验,导致厌学。

因此,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相信他们有潜能,善于发现他们长处。比如:你现在成绩虽然差,但我相信你努力后一定会赶上来的!因为你很聪明动手能力特强,其他方面并不比别人差。从而让他找到自信“支点”,重树学习自信心,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二、客观原因及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因素的影响

某些教师为了晋级升职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对学困生持有偏见,缺乏教学民主,缺失人文关怀,有时不公平不尊重学生,从而伤害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成绩下滑,丧失学习信心。有些教师习惯按成绩给学生排队、排座位,批评过多,吝啬表扬激励;训斥过多,谈话甚少。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厌学情绪滋生。

因此我呼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我们应蹲下身子跟学生说话;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竖起拇指给学生奖励。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高效地教育手段,激发学习热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是与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的同事。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动机培养和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关系,家庭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心灵。调查中发现,生活在民主平等和谐家庭中孩子,学习进步快。相反父母关系紧张、特别父母有不良嗜好的,他们平时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有些农村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花那么多钱,孩子不一定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四年大学学费又是一笔很重负担,更何况考上大学也不等于就有了“铁饭碗”。反过来,如果让孩子早点经商打工挣钱,然后买房子,成家立业,反而能把日子过得安稳殷实。如此一来,家长这种“近视眼”而导致“读书无用论”,是农村初中生厌学辍学率上升的又一重要原因。

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学上称“心理断乳期”或“青春叛逆期”。此时的他们心理不成熟,情绪异常多变。为人父母,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多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训斥,多一些信任鼓励,创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补充,学校应当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专题家长会,家校配合,共同携手,关注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三)日益严重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心理不稳定,比较复杂,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学习方面心理问题。面对升学难就业难,不同层次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优秀生,父母老师期望过高,使得他们压力越来越大;中等生,焦虑心理表现特别明显,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从而忧心忡忡;学困生,因学习能力低反应慢受人歧视而不愿上课,因理解能力差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加之有些教师无视他们而加重他们厌学情绪。其实他们更渴望老师关注更需要师爱呀!老师给他们哪怕一个微笑、一个期待眼神、一句鼓励。他们都会受宠若惊!因此我们教师更应关注中等和学困生,要学会用爱心和智慧等待不要盲目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否定一个人,给每一棵草以开花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的机会。其次是情感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他们正处在12-16岁,性意识已慢慢成熟,对异性充满好奇,当然会伴随着生理变化出现情感困惑。首先要告诉他们这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其次我们学校、班主任、老师要加强青春期性教育,观摩《青春期生理心理篇》教育录像,正确引导,小心呵护,共同疏导学生心理困惑。

(四)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1.网络网吧对学生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玩电脑和到网吧主要是玩游戏聊天,笔者对我校及村镇周围十几个网吧做了调查,白天门可罗雀的网吧深夜却是人满为患,他们中大多数是在校生,如此沉迷网络,第二天哪有精力学习呢?我校有个学生为了上网连续卖掉自己两辆自行车,回家却说丢失了。对这类“网虫”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及时家访,及时下狠心采取果断措施,让他们迷途知返!

2.不健康音像制品及书刊对学生的影响

在问卷中32.6%同学看过黄色录像,这些“黄毒”对学生心理是极大地侵害。因为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关键过渡期,如果看了这些“精神鸦片”,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不思进取,极大地削弱学习,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心理 原因分析 对策

21世纪是一个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将学习真正贯彻于自己的一生,才可能在多变的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持久进步。但与这股潮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学生厌学的趋势逐年扩大,厌学的情绪日益严重。学生厌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特殊关注。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具有思维独立性、情绪逆反性以及生活活跃性等身心特征,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初中生厌学心理。本文主要通过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走出厌学的误区。

一、初中生厌学的常见表现

第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际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课堂教学参与性不高,经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包括讲话、做小动作、开小差、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等。

第二,学习意志不坚定,有畏难心理。主要表现就是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不去主动发现和探索学习上的问题,遇到问题不愿找老师或学生帮助等。

第三,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对某一学科毫无兴趣,或心生厌烦,害怕学习。

第四,害怕考试,甚至恨书、讨厌老师,不满学校。有的经常性迟到或早退,甚至逃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会出现身身体不适,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歇斯底里等心理疾病。

这些厌学现象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导致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导致厌学的因素很多,每个厌学者的厌学原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一)学生厌学的主观因素

首先,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对学习的发生有着影响,而且对学习过程和结果都有重大影响。初中生面临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全新挑战,由于自身适应力不强,无法正视挫折和失败,自信心不足,产生消极心理,甚至一蹶不振。实践证实,缺乏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没有足够自制力,是初中生厌学的最主要内因。

其次,缺乏明确学习目标。部分学生不清楚学习是什么,为了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谋生工具和手段,再加上一些不良的舆论引导和不正之风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最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制约。大量教学实践证实,厌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制造学习困难和障碍,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生正常发展。学习障碍造成学习成绩大幅下滑,进而形成了“成绩下滑――厌学――成绩下滑”的恶性循环。成绩差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二)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首先,家庭因素。主要体现为:部分家长虽然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但行为上教育方式不对,而期望又过高;部分家长溺爱孩子或放任自流,以及对孩子要求过低而简单。加上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不平等,不和谐,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积极学习的情绪。

其次,学校因素。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业负担过重;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育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如果再加上教师处理师生关系不当,更容易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会产生恶性循环,会影响他们的同学关系,出现孤独、社交恐惧、有侵犯行为等,这种朋辈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导致对同学的厌恶,继而导致对学习的厌恶。

最后,社会因素。主要体现为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低俗文化对初中生产生负面的思想影响,最终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动机。读书无用的落后思想又一定程度地出现复燃之势,也成为初中生厌学的一大客观因素。尤其是越来越开放的网络,带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对网络缺乏有力监控的话,大多数孩子会上网成瘾,精神萎靡、成绩下降,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

三、解决初中生厌学的有效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才能客观地评价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才能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克服厌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一句精辟的名言是这样说的“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发现自己是一项全方位的认识活动,包括身体方面的、精神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发现自己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恰当地使用自己的优势。有的人总是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特别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或改变自己的劣势,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二)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激励学生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克服厌学心理最为重要的策略。由于学习兴趣属于初中生学习的内驱力,没有了兴趣或者动机,是无法形成学习行为的。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厌学的不同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兴趣激发对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课堂教学生活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度。传统教学通常因少数“成功者”而忽视多数“普通者”,这是由于未能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未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因此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兴趣在学生知识获取方面的重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民主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2.时刻注意矫正学习心理

教师要帮助那些有厌学心理初中生矫正厌学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用爱去灌溉学生心灵,去感化那些厌学的初中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厌学学生的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平等机会,让那些厌学的学生充分实现自我表现,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要了解厌学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实际教学中将他们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要经常对他们进行考察、指导、肯定和强化。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包括教师、家长和优等生的全面辅导。教师还要为这些学生单独安排学习任务,并规定特殊的评比规则。如此,为厌学初中生提供一个平等、主动参与教学的互动平台。

(三)优化教育环境,联合教育资源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影响时间更早、更长、更深刻。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是否恰当了。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孩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话,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痛苦。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孩子,忽视或无视他们渴望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后,更加要有耐心去了解,去纠正。

2.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关注,并结合实际,加强对社会管理。注意正确的舆论,传递正能量,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念。加强对社会文化渠道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充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并愿意投身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之,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克服初中生厌学心理,实现厌学学生的转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协调合作,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要优化社会外部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让厌学初中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乐趣,实现快乐学习,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 宋燕. 初中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J]. 考试(教研版),2010(01).

[2] 李艳慧. 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4).

[3] 郑传教. 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3).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不良环境;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072-03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教师片面追求分数,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天真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1)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同时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所谓时髦的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网络文化的欣赏之中。据调查发现,厌学症患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2)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一些厌学孩子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使学生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2)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状况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教育,父母的听之任之,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3)父母不良行为的诱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是子女学习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在赚钱,在吃、喝、玩、乐上,生活中流露出轻视知识的态度。

3.学校教育的误区。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普遍存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对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大型调查显示,约半数六岁至十四岁的城乡少年儿童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么会起到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4.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许多厌学学生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①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②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③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此外,儿童如果患有“多动症”,也会对学习成绩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常见于儿童,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男学生。其外观症状为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节和控制,课堂上经常不听老师讲课,注意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或从事有组织的活动,难以坚持完成某一种游戏或事情,做事情有始无终,行为冲动,活动过多。

二、厌学症辅导策略

1.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对厌学学生进行引导和支持。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填写家校交流记录表、电话联系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何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大力宣传优秀家长身教言教并重,身教重于言教的事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使之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2.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大力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素质能力的评价观念,培养学生会学习、愿学习、善学习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树立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观。在教学中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探究,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高兴地、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摆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会写字、阅读、作文、计算、绘画等。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利用必要的媒体,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轻松、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夯实学生发展基础。从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教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寻得到的。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的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会有一定难度,那么,如何缩小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呢?一般来说,教师除了要利用具体实在的教具外,还应创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上好心理健康课。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心理健康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课余生活。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可以召开“我的课余生活”、“做文明的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5.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要想使学生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学生学习时,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其确定一个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力所能及的、具体的目标,并应提供适当的奖励,鼓励、督促学生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失败不灰心,成功不骄傲。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6.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老师和家长如果发现学生厌学,不要过分着急和焦虑,家长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弄清问题的原因,与孩子一道去解决,不要一味地批评与指责,老师和家长越是逼迫孩子拼命学习,反作用越大,问题愈加严重。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挫折,多给孩子支持、疏导和鼓励。此外,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活动的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车文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6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厌学 教育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着重于培养应用技能型职业人才。但目前学生厌学已成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据多项研究调查显示,学生厌学有多方面因素。本文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三方面对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分析。

中职生一般在15~18岁之间,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是,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是成绩差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未能升入高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家庭因多种因素破裂,有些是留守少年,与年长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些是子女众多导致家庭经济过于困难,致使他们内心存在很多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因素[1]。从性别方面看,男生的厌学程度要略高于女生[2]。多数学生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导致抑郁和自卑心理形成,乃至对学校、对周围同学、对社会很冷漠、恐惧和仇视,反抗心理严重。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一部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明,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长此以往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根本不想再学习。但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好是个人因素造成的。更多学生把学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家长和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观念、行为习惯、教育方式、与孩子的沟通程度及家庭环境是否和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影响[3]。在不同家长的多次沟通中不难发现,有些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片面坚持学习无用论,导致学生被导向错误方向。有些家长近年来经常争吵,感情不和,不关心孩子,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极端,教育孩子时,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否认孩子的一些观点,导致孩子心理受挫,丧失思考能力。还有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过分放任孩子的各种行为,未能对其小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缺乏责任意识,导致孩子认为即使出了问题也不是自己的问题,家长可以帮自己解决。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认真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家长总是打麻将、玩电脑,没有给孩子做出榜样,则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不学习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学生的厌学原因,学校作为教学主体,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学校在各纪律规定方面花了很大工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是好景不长,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问题。学校长期陈旧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环境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此类学生厌学情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德育教育。仅有德育课是不够的,学校的团委、学生管理部门应当多举办有益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的各项活动,如优秀毕业生的返校讲座、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培训等,通过各种竞赛类活动加强学风、班风教育。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办各类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中职生的厌学问题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牮,于丽娜,缪绍疆,童俊.中职生危险行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9(34):109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