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教育;问题

近几年,一些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不良现象,引起了人们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而中职生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教育问题也进一步得到了广大中职教育者的关注。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订出解决对策,是保证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

1.中职学生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讨厌学习的心理状态,而对中职学生来说,这种消极心理状态则普遍存在。据有关数据显示,中职学生群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不能专注于课堂,有70%以上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而这些数据都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厌学心理[1]。

(2) 对人际交往感到恐惧的心理。在中职学校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独来独往的学生。而相较于普通高中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发生冲突,一些群体性的打架事件经常发生。这是因为,很多中职学生都对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也不能正常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

(3)自卑心理。中职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多是因为中考失败或家庭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常常存在着自卑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时,一些学生常常处于焦虑状态,而在受到批评之后,会越发消沉。而这些行为的产生,都与学生的自卑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一些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困难,家长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外出挣钱上,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自我压抑,从而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同时,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家长过分宠溺孩子,使得孩子失去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而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往往会放纵自己的行为。面对着不擅长的学业,这些学生往往会顺从自己的心理欲望,产生厌学的心理

(2)学校因素。学生心理问题长久存在的原因,与学校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学生,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一些中职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打压,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还有一些教师以侮辱学生为乐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在缺乏心理教育的情况下,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2]。

(3)社会因素。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一些负面社会信息得到了大肆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类似攀比心理的不良社会现象对中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人存在着歧视中职学生的心理,也导致了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3.中职学生心理教育的展开

(1)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为了保证心理教育的开展效果,学校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首先,可以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讨论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共同制订相应的对策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其次,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时,不仅要指出学生不好的一面,还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从而使家长客观地进行教育管理。最后,学校也应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从而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学生。

(2)学校心理教育的有效开展。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学校应该积极且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首先,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统一培训,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避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学校要聘请专业的心理教育学家,在学校组织心理教育活动,督促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再次,学校要组织更多的社团活动,使中职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获得沟通和成功的机会。最后,学校要展开对家境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3]。

(3)加强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正面影响。为了保证中职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生长环境,社会应该肩负起为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管制,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积极的社会信息。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正确看待中职教育。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想要做好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就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力量,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对策,引导中职学生形成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中职学生群体,才能在踏入社会时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 斐.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干预方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徐艳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 标准要求 心理缺陷 心理教育方法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年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诸多方面,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目前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要求: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这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行为等能符合其年龄特点;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沟通心灵,友好相处。面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心境上保持相对的平衡,有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战胜困难;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缺陷的表现

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最突出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群体中。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忘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最近我国曾对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出现考试焦虑占22.6%、担心发生可怕的事占6.1%、自责占37.4%、性格暴躁占18.7%、想自杀占14.3%。2004年10月10日《青年报》公布上海市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一项调查结果,在上海市25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5.85%的人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1.71%,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2%,但大多数人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过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和行为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进而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形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还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这些情况在期考、升学、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

开展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也是现代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但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也大有其在。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最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从以上种种表现说明,在青少年中开展健康的心理教育是当务之急。

三、当前青少年心理教育方法的探索

1. 热爱集体,正视现实。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都要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不要从自己的喜怒哀乐出发去看待社会,更不能逃避现实。如果终日沉溺在空想和白日梦之中,就容易产生困扰、冲突和挫折。 增强心理承受,这是指面对挫折,能够驾驭,保持心理的正常状态。当然,适量的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这里的心理承受力是指在遇到不顺心的事,遭受较大挫折时,可以制止、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经受住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些人耐挫折力不强,心理承受力太差,一遇到刺激和打击,就很容易造成心理苦恼,感到无法接受。如有些人自幼娇生惯养,受到过分溺爱保护,有求即应,一帆风顺,以致挫折经验不足。以后在生活中一遇到“风风雨雨”和“磕磕碰碰”,就表现出逃避或抗拒、攻击等反常行为,这就难以适应社会。因此,我们青少年应有意识地去经风雨、见世面,可以有意给自己出些难题,再自己去设法克服解决,从而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 培养乐观,积极,幽默和热爱现实生活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提高开展正常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挫折的适应能力,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

2. 自强自立,克服依赖心理障碍。第一,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第二,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第三,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第四,要树立榜样,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第五,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不断克服依赖心理的同时逐渐扩大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沟通机制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尝试从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建立父母子女沟通机制这两方面对上述论题进行概括和说明,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使留守儿童明白上学的重要性

针对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没用”的想法,当地的学校教育部门要及时对留守儿童的这种偏激想法给予及时纠正。比如,学校教师可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如告诉他父母是为了自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远走他乡,自己只有通过不断获取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进而明白上学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逃课太多甚至辍学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并使他们坚定努力读书的学习信念,同时也要在身心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直到他们真正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

二、建立父母子女沟通机制,使留守儿童时刻感受到父母的

关爱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4

针对厌学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批分次的发放问卷总数是169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7份。以下是对这次问卷调查的具体分析: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知道导致学生厌学的方面中,家庭方面占12%,学校方面占66%,自己方面占16%,社会方面占4%.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方面是:学校方面和学生自己。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因素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在接受问卷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感觉学习很累,厌学两门及更多的共占到了52%,厌学学科的面是很广的,很多学生提到感觉学习的压力很大,学习的知识比较枯燥,没有掌握学的方法,导致厌学。54%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学习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学习毫无头绪。有56%的学生学习没有下功夫,在学习上懒惰,不善于思考。有25%的学生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并且有4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事情。

通过调查我们也认识到学生的“厌师”现象比较严重,厌恶2名及以上的学生共占44%。

(二)家庭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占到了72%,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家长采取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可能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家长的家庭收入一般的占到了68%,家长的收入一般化。家庭比较和睦并且大部分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有84%的家长经常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盼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热切期盼的,这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但也有16%的家庭不和谐,父母关系比较差,肯定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三)学校教育对你的影响

学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有74%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课外活动太少,学校生活比较单调,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教法单一,知识枯燥、乏味,并且作业负担很重。老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存在挤压学生课余时间的现象。

(四)社会对你的影响

通过问卷我们看出,48%的学生比较认同现在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但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上学是有用的。平时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和看电影,只有26%的学生是用来学习的,这说明学生自身的自制力还是比较差的,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和帮助。家长们也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越来越多。看到村里在家待业或在村周围厂子里打工的大学生,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好不容易考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上学还有用吗?”

农村初中生厌学的解决措施:

(一)学校教育对厌学学生的帮助

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努力为学生减负,减压。从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学校减负的规划。都很重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潜能,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论述: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学校要健全厌学学生培养,评价指导体系。完善厌学学生进步的激励机制。探索厌学学生管理和培养的有效方式与方法。

通过班主任和教师的“辅导帮扶”、“学生家长会”、“班主任谈心”等方式,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心理健康成长。发挥好“家长学校”对厌学学生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研究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作用。注重分层教学,使厌学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教学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与能力,用欣赏的眼光评价他们。允许他们失败,对于他们的进步不吝啬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他们会充满成就感,不断进步。

调动厌学学生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加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阳光、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大力发展艺体教育。发展特长教育,对在音乐、美术、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由专业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发展他们的特长,走上特长发展的道路。鼓励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成为高级技工人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人才非常紧缺的前提下,初三的班主任可以大力鼓励有意向的同学走上这一条成长成才之路。

每学期对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进行大规模的表彰奖励,家长和学生共同上台领奖。组织优秀学生开展“生活与学习经验交流会”重点交流优秀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的,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厌学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家庭教育对厌学学生的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转变观念,多看到社会积极的有利的一面,努力学习新的家教方式和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拼搏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开展“我给孩子送顿饭”,“我给父母帮个忙”等活动深化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对厌学的学生,父母要少责备,少唠叨,多沟通,多交流,不给厌学学生更大的压力。

搞好家长学校工作,家庭与学校合作,交流信息,教师适时进行家访,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家长会”,学生、老师、家长面对面,实现信息交流,促进厌学学生进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类影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社会教育对厌学学生的帮助

建议加大《义务教育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力度。切实坚强网吧的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落实好上网实名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健康的成长。

政府应当引导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目前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探索完善对学校、教师及学生学业的评价体系。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不能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标准来评判。

(四)心理教育对厌学学生的帮助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5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Reason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Solutions and Thoughts

JIANG Lixin

(Huaiying District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Psychological barriers are creat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ducational reasons. Mental defect is their own factors, misconceptions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the society are environmental factor, a simple family education manner, obsolescence and backward teaching concept and method are education factors. Therefore, be aware of typical causes and reason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arriers; countermeasures thinking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经历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之后,以中考低分者的身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上关于职业教育的种种消极评价,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对职业教育漠视,使得这个群体中的很多学生产生了求学失败者的感觉。

1 中职生常见的不良心理探析

1.1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中职学生群体里客观存在的现象。有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甚至更早的小学阶段,由于成绩处于落后位次,经常会受到老师的冷眼和批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的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继而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的消极心理。这些学生上了职业学校加上家长的推波助澜,问题更加严重。事实上有很多家长把职业学校看成是混文凭的场所,把上职业学校看成是孩子走向社会的一个简单的年龄过度。具体的就是认为把孩子放到职业学校,使其混到十八岁,然后找个工作就行了。长期以来,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一直存有偏见,另眼看待职业学校学生。来自自身、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使得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

1.2 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是中职学生中存在的另一心理问题。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学生自身因素,因为智力缺陷和不良的学习习惯,长期不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因而产生了厌学心理;二是学校课程教学目标过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这种“怀疑”的长期积累就使得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在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教材体系,更多的强调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完整的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相对较高的专业教学目标要求,给本来就不擅长学习理论知识的职高生又一次打击。其结果必然导致厌学学生数的增加。

1.3 逆反心理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长期得不到肯定和鼓励有直接关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就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常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但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还要承受频繁的指责和冷眼。指责和冷眼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些学生的消极抵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消极抵抗的习惯,这种习惯的主要表现是不管你说的对还是说的错,都要和你反着来。其次,一些缺少关爱和温情的学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特别的家庭环境,有的属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有的属于农村长期留守家庭的孩子。他们都是缺失母爱、父爱的孩子,爱的缺失也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第三教育方式不当也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些家长采用非打即骂,使孩子的心灵过早地蒙上了阴影;有些教师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尊重学生,使其反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

1.4 攀比虚荣心理

有一部分中职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处处摆富显阔。这就是典型的攀比虚荣心理。一些成绩不好的富家子女,为了在班上取得一定地位,得到同学的追捧,他们就在花钱方面展示自己的优势。而一些贫困生有时也加入这个行列,他们不能很好的面对、接受贫穷,由于怕被别人瞧不起,他们往往想方设法掩盖贫穷,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贫穷,对别人的言行十分敏感。有的不顾家庭实际收入,提出过分要求,有的宁可吃得简单一些也要省点钱去追求与别人在衣着上、消费上的相同,甚至极少数人还去敲诈勒索和盗窃。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说到底,是因为自己没有在学习过程得到关注和重视。

1.5 学习行为依赖心理

学习过程中依赖老师给思路、给方法,甚至给结果,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典型想现象。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本来是要学生思考解决的,结果往往会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造成学生学习行为强烈依赖性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只是基于眼前的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以为社会都看低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那职业教育过程,对自己来说意义一定不大。学不学都一样就业的客观状况,进一步强化这种错误的认识。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教师的课程教学违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态,目标设置过高,教学内容过多阻碍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步伐,伤害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遵循所谓的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就具体问题给思路、给方法、给结果,这样又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长此下去,学生便不愿去动脑筋,逐渐习惯于跟着老师转,变得懒惰和依赖老师了。

2 消除中职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对策思考

2.1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把粗细化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搞得丰富多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学校要开齐音、体、美、社会实践等课程,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组建各类社团,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一切课外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长和兴趣。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

2.2 尊重和关爱学生,营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感情相对脆弱的群体,许多学习不成功的经历和家庭温暖的缺失,使得他们更加期盼尊重和关爱。有了尊重和关爱,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就会渐去。作为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营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在学习、生活、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关心学生,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管理层面,经常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接待日,沟通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

2.3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尽力让每节课都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给他们创造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余地,不宜包办,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2.4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塑造健全的人格

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学校、家长都有责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家庭来说,成员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明白教养方式和自身态度会对子女人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以身作则,在言行上给孩子树立积极的典范,积极主动学习教育经验,给孩子以正确、适当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多数职高生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因此,应在学校开设如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其次,加强对职高生的心理辅导,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另外,职高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参考文献

[1]吴宝瑞.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孩子厌学的心理教育范文6

(1)留守儿童大多都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而且年级越大厌学情绪越浓,厌学人数也越多。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做作业,做作业也不认真,做作业依赖老师、家长,应付差事、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2)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3)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4)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综合起来,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1)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2)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爱劳动、爱帮助人的优点也丢弃了。

(3)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经常听到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4)留守儿童自身因素。例如,我校有一位父母离异,父亲又是残疾人的一名女学生,因为相貌一般,从上一年级起,学校的文艺节目很少找到她,每当别人出演精彩的节目时,她都在一旁落泪。她说:“老师很少理我,也很少叫我回答问题,我是个没人喜欢的‘丑不鸭’,活在世上是个多余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学校最常用的方法是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向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为此,我们小学开设了团体辅导课,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湖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生心理健康》为教材,每一课包括观察岛、活动营、分享拓展园四个部分,学生、家长、。为了充分表现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课堂座位改成了园座形式,教师时说时问,可以直接和同学们对话,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气氛。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同学们相互讨论。例如在本周的心理健康课中我们就做了一个两人两足的游戏,让其中一个同学的脚踩在另一个同学的脚上,然后再向前走,看谁走得远,走得稳。通过此项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顽强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同学们说:“上完课后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个别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在每个班级内都设立了心理咨询箱,学生有什么要问的,可以写成小纸条投入箱内,我们每个班主任及时开箱解答。同时,我校开设了“知心屋”心理辅导室,邀请心理辅导老师,每周一.二.四.五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这样的咨询针对性强,又使学生讲出了在全班学生面前不变讲的心里话,弥补了团体辅导课的不足,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