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1
一、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一)医院的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目前大部分医院财务管理观念固守成规,医院的财务工作多偏向于日常的会计核算和报账等基础工作,因此财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若只重视资金的管理,而对实物的管理置之不理,会导致医院财务的账目出现不符实际、混乱等现象。
(二)资金、财务管理有失控情况
对于目前现状而言,多数大型、中型医院的职工均在千人以上,年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均在数百万元之上,来院就诊的人次多,所需的科室也随之增多,院部门也较多,流程也多,而且设备的采购核算并不是专业人员执行,而且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因此会引起账单与实账等方面不符合实际的现象,给医院的资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三)医院预算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医院的预算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多是由于医院高层对预算管理不予重视,对医院的预算管理宣传力度不够,而且预算部门的员工缺乏新观念更新,只是做好自己本分工作,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别的部门事情,因此对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预算编制中缺乏沟通与科学的考证,所以导致资金运营的效率不高的现象。
(四)缺乏风险意识及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
医院财务管理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多是因为医院领导的不重视所造成的。而医院的资金补偿,基本是依靠药品进销差价与医疗服务收入,若医院长期管理不善,会导致医院的生存难以稳定。投资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若医院采购部门未进行实际支付能力相关的分析,就进行盲目的采购,易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的情况。
二、医院财务管理方面需做好的工作
(一)对医疗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需加强,完善制度
这需在财务人员上加强成本的管理,努力降低各项成本,在管理上就要建立起成本费用控制中心,严格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实现成本最小化。在此同时还需建立起分析信息反馈系统及制定成本报表;管理人员要树立成本意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需对医院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以促进成本的降低。
(二)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对财务管理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预算要根据本单位的市场信息及特点,来对财务进行预算,需要有计划施行财务相关的措施,从而做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充分利用财务的相关工具如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等,充分发挥预算的功能。由于医院的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结果总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及预算执行的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将两者对比,可知道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从而有助于会计的调控。
(三)医院面向市场
管理人员需更新财务管理的理念,进一步树立起市场意识。在综合治理的情况下,加强职工的市场意识之外,经济效益的提高已成为主要的内容,因此加强经济核算和效益的分析,管理型向经营型转轨是关键。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则首先要通过财务人员及领导,做到有成本观念和投入产出观念以及效益观念的更新,从而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这是为财务管理员提高素质作下的铺垫。
(四)强化制度管理与资金管理
严格制度会促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做到全面,并且对人们能够起到约束、规范的经济行为作用。因此制度要落实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还可以防范影响医院经济的运行;医院业务活动能持以营运的基本保证是资金,同时资金也是医院的血脉;要建立起资金管理的责任制度,首先要做好内部财务的制度完善,合理调整资金,确保资金用到需要处,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院领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门诊及住院等收费管理;推行药品代销的制度,以能减少资金的浪费;对医护人员、临床及科研等方面投入资金,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及素质;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分析,而且在结算资金上应建立严格报销及岗位责任度的相关规定。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2
[关键词]国企改革;财务管理;重要性
1、在改革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国企改革给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国企通过调整管理机构、职工构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使企业走出困境,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显得相对落后,滞后于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尚未根除,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面对困难与挑战较多考虑外部因素,加强内部管理的观念淡薄。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1 缺乏企业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题,而部分企业却不注重竞争策略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技术经济信息和市场预测,没有长远的发展思考;对新产品的开发、质量的保证、市场的定位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实质问题重视不够;企业领导只注重任期内的功绩政绩,造成企业领导的短视行为。这都与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极不相称。
1.2 忽视基础管理
厚实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许多企业对基础管理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容陈旧,脱离企业的实际;信息资料管理混乱,利用效果差;定额不全或水平落后,班组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3 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不强
概念技能是一个管理人员尤其是较高高层管理人员对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进行战略决策等等方面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相当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必然影响管理效能的发挥。
1.4 资金运用效率低
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由此引发的诸如贪污、挪用资金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5 人力资源开发不够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的素质和企业员工的素质。从企业的人员构成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当前很多国有企业一方面在喊着“缺乏人才,需要人才”的口号,另一方面,本身企业的人才却在不断的流出。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并不能真正给他们一个发挥的空间,不能让他们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管理的关系。一方面改革促进管理,为企业管理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又能够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际上企业管理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改革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在坚持原有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努力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赋予企业内部管理以新内容、方式和手段,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尝新并重。必须把深化改革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2、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在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中,企业政企不分,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运作只是执行国家制定好的几条规章制度,企业财务成果的好坏,与经营者、职工没有多大的厉害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因此更要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合理有效地组织、控制和监督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财务管理就是要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企业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进行了根本性的企业财务管理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自主权的扩大,特别是现代制度的建立将使得企业终于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资金运筹的主体,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使企业的价值和财富达到最大。
在商品经济下,财务管理历来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经济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也由单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显示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接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有利于企业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利于企业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财务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当前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困扰许多企业正常运转的主要障碍,这说明了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理财能力,资金运筹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2.1 财务管理在观念上统帅各专业管理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首先体现在观念上统帅各专业管理。包括计划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理、销售收入管理等,都应树立财务观念,即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和资金观念。
(1)计划管理。企业制定计划,要树立资金观念、效益观念。如果不考虑资金约束,不进行效益分析,就会造成计划半途而废,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计划只以产量为中心,不讲经济效益,就会造成产品积压,资金沉淀。
(2)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给企业带来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
(3)生产管理。包括产品开发、生产组织、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等。这些部门容易出现重技术,轻效益的现象,更应树立财务观念:产品开发要适销对路;工艺安排和原料配比上不能只讲质量不讲成本;工序配合不能只讲速度,不讲半成品资金占用;质量管理上要谋求质量收入大于质量成本。
(4)销售收入管理。销售是经营成果的实现,是生产消耗的补偿,是资金周转的结束。销售收入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步入市场经济后,产品的销售工作遇到了难题,于是,销售工作出现了只管产品发运,不考虑产品成本、售价和货款回收,结果是产品销售出去了,企业资金却难以周转,效益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在销售工作中一定要把销货和收款结合起来,树立效益观念。
2.2 财务管理在制度上制约各专业管理
所谓制度上制约就是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要求各项专业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树立效益观念、成本观念和资金观念。比如可以要求重大决策必须有财务分析,否则无效。要形成制度上的约束,一方面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制定企业自己的财务制度体系,并监督执行。
2.3 财务管理在利益上奖惩各专业管理
财务管理对各专业管理的业绩评价最终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显示出来的,即最终通过各专业部门制订的责任指标在经济利益上奖惩各专业管理部门,来促进各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基本形式就是建立和实施管理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3
【摘要】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步扩大,高校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推动高校全面高速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以高校财务管理为基点,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提出几点意见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意见对策
一、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现状
(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
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全球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
首先,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条件下,高校教育工作不仅受制于国内的教育环境,同时还要承担来自国际教育环境的制约和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升国际教育合作,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整体趋势。而这种国际化的发展取向决定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面向国际化的水平而进行发展。
从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看,尽管高校财务管理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及有效组合,但是计划经济的根深蒂固使多数财务管理无法适应角色的转变,观念中依然将财务管理看作是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反映、揭示以及对财务收支及财务计划编制的一系列处理活动,认为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之间无所区别。而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这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已经严重滞后,亟待改善。
(二)现代信息化技术使高校财务管理面临信息化挑战
在现有的信息环境下,基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近7.4亿的电子商务用户。基于现代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高校教学管理、营销活动及财务管理等的融合性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业务处理等都将通过信息网络的形式来实现,这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下,我国高校的经营及其财务管理工作都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高校财务管理也必须在创新和调整中进行完善。
二、完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的分析来看,要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新理念
高校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期从财务管理主体方面进行提升;参与财务管理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对现有的竞争环境进行全面的观察与了解,建立起科学准确的财务预测机制;另外,高校在提倡以人为本观念的同时,需要为知识的创造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充分利用知识资本的同时,以期通过智力因素实现学校利润的持续性增长。
(二)信息化的时代优势对现有财务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分配
一般来说,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而随着现代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高校所处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具备可转移性和共享性的知识资本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导因素。知识资本的更新、增加、扩散及加速应用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在对各种因财务资源作用进行尊重的同时,还必须对知识和智力这类软财务资源进行重视,并将其置于相对重要的战略地位,使财务管理可以对相关的财务利益要求进行有效兼顾与均衡。此外,财务管理者要更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出色完成财务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递、存储及检索等任务,及时、准确、科学地进行信息的预测和决策,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预算制度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预算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校M行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工作将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首先,应当贴近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规范化的预算管理,尽可能地减少认为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加大对预算支出的分析力度,分清轻重缓急,优化支出结构。其次,在强调预算工作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同时,必须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财务预算编制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对学校的重大收支情况进行预测和协调等;再次,对相关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保证学校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科学性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4
关键词: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 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管理及其启示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链一词首先由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经济上、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价值活动的识别 波特按价值活动在创造竞争价值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将价值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指直接创造竞争价值的活动;辅助活动,指作用在直接活动之上,使之继续进行的活动,它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
价值链内部联系 波特认为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连接起来的,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最优化和协调一致这两种方式带来竞争优势,它常反映出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活动之间的权衡取舍。
价值链纵向联系 价值链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一个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价值链之间,即纵向联系,并且同样影响着企业活动的成本或效益。
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企业价值链的计划、协调、分析和控制,使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企业价值链管理包括内部价值链管理、纵向价值链管理和横向价值链管理。
内部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如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储存成本等。纵向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产业定位问题,如产业进入和退出、纵向整合,即企业究竟应该在整个纵向价值链中占据多长。横向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即企业与相同地位的竞争对手相比,如何提高竞争力。
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在于,通过优化核心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等,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化,由此降低组织和经营成本,控制经营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价值链管理的内容是以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为背景,以流程管理为主线,基于企业内部,面向客户和企业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对成本管理的启示
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通过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审计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价值链全面描述了企业的作业系统,由于它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优势或差异化优势),因而成本管理应当以价值链为基础,从决定成本的作业及由作业构成的价值链入手,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即整个价值链。
从价值链分析看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
美国哈佛商学院就企业资源分析提出一个新理论――价值链分析法,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企业行为取得低于其竞争者的累积成本,赢得成本优
势。从价值链分析看,传统成本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包括:
成本观念落后
传统的成本观念受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影响,根据财务报表的需要定义,可称为“报表成本”或“制度成本”,注重于生产过程中资产与劳务支出的计量。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侧重从采购至销售阶段的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对采购前、销售后的成本管理较少。
成本动因的错误定位
受传统成本观念的约束,传统成本管理将产量作为成本发生的唯一驱动因素,认为产量推动着成本的增加,随着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的发展,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单一的成本动因使成本信息失真,妨碍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传统成本管理只关注本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产品的研发、设计、试制及售后服务等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其目的是确定企业成本耗费的合理性,忽视上游供应商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不注重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传统管理方法侧重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忽视了企业成本发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价值的创造过程。在成本管理中侧重于对已发生的历史成本进行管理,而对尚未发生的未来成本,没有从源头上进行正确的成本动因分析,从而控制其发生。
价值链框架下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将作为各方利益联结体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才会获得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产品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企业才会拥有稳定的员工群。而价值创造,既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又克服了企业价值的不足,同时,价值创造更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绩效,因而,价值创造也就成了现代成本管理的直接目标。服务于价值创造的成本管理,必然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所以,如何将价值链管理与成本管理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在企业的价值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力,这就需要研究价值链框架下的成本管理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旨在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借助于价值链分析这一重要分析工具,了解和确认企业价值活动的类型及其分布状态,确定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找出可以增加顾客价值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的作业活动。同时,通过对企业上下游价值链的分析,寻找企业成本降低的途径;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揭示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采取维持成本竞争地位的措施。为此,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树立价值链成本观念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企业需要实行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成本观念的变革,即现代成本观念的树立。现代成本观念包括:市场调研与研发、设计、采购与仓储、生产作业、营销以及客户服务与信息反馈等整个价值链作业环节的全面成本观念。全面成本观念要求企业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目标,以及时生产与最低存货为手段,合理安排各种成本管理策略。在强调企业自身存在的价值链外,还需要通过优化的供应链管理,使其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最终顾客之间寻求合作,以获取竞争优势。
正确定位成本动因
在具有正确的价值链成本观念后,接下来应正确定位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对价值链分析至关重要。作业成本动因主要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种表现形式。结构性成本动因指影响战略成本整体形势及构成企业基本经济结构的驱动性因素,它从深层次影响企业的成本地位;执行性成本动因指与企业成本态势和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企业为了创建长期成本优势,应适度有效地控制结构性成本动因,同时,在企业基本经济结构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对执行性成本动因的分析与控制,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最优化,降低价值链总成本。
拓宽成本管理范围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范围应从传统的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拓宽至行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管理。
行业价值链成本管理就是对企业对所处的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明确自身所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了解其他同处于该行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形成的竞争势态,探寻利用行业价值链整合、降低成本的途径。行业价值链分析是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分析企业本身与上、下游价值链的关系,探索充分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活动关系,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经常将自身价值链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通过改变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和范围,取得成本优势;或者企业通过利用和控制上、下游价值链的关系,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目的。
竞争对手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成本结构和成本支出情况,与企业产品成本进行比较,揭示出决定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进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的首要步骤是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以及它们是如何进行价值活动的。在实际分析中,由于企业没有直接信息,要评估竞争对手的成本通常非常困难,但从一般可以获得的公开数据以及通过与买方、供应商和其他人的面谈,来直接估测竞争对手的某些价值活动的成本,一般来说还是可行的。
改进成本管理方法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使企业从新的视野考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因为作业是构成价值链的基本单元,故价值链优化及价值链成本管理应当以作业为核心,亦即实行作业成本法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品的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加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至于最终减少成本。
参考文献:
1.卡利斯•Y•鲍德温,金•B•克拉克等著.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陈燕苹.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1)
4.甘永生.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特征、程序及降低成本的途径.会计之友,2005(2)
5.姜德发.从价值链分析看企业的成本控制.交通财会,2004(3)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在企业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这个名词由来已久,其实务也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理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20世纪是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在这100年的时间里,财务管理历经了五次飞跃性的变化,即筹资管理理财阶段、资产管理理财阶段、投资管理理财阶段、通货膨胀理财阶段、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中小企业通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来综合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来协调债权人、职工、投资者等各方面关系,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调控。而资金运动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运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实物形态来看,表现为实物资产的不断购进、消耗、转化及其产品、劳务的销售;从价值形态看,表现为资金的不断运动以及利用价值形态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资金运动,哪里就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管理的实施中,要赋予财务管理核心地位,以财务管理综合协调其他各项管理,形成以实现企业目标为方向的合力。
2.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外关于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争议一直很大,根据现有资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股东财务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等14种观点。就我国中小企业大体情况而言,可认为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以企业治理、财务管理为两个基本点的综合性管理。
①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③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④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⑤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⑥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3.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种管理都无法取代的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关系的交叉点和枢纽,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财务来进行最终反映的。主要体现在:
①财务管理中的筹资与投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首先要投入资金,而筹资是投入的基础。有了资金才能形成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②制订财务计划,进行成本管理,对生产经营的耗费起控制作用。只有事先根据企业总的目标制订财务计划,提出成本控制的目标,才能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按照计划开支,有效地控制生产要素的耗费。
③组织收入对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起保护作用。企业的收入实现是通过财务成本来体现的,通过资金的完成循环来实现。
④资金合理分配对企业实现扩大再生产起组织作用。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来源与内部积累和外部筹集。因此,合理运用资金是扩大生产规模优先考虑的资源。
二、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十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等。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维修成本、等。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三、完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观念更新;职能转换;内容变革
一、财务管理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1 会计与财务合二为一。建国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国除了清一色的国营企业和十分有限的一部分集体企业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虽然也提倡经济核算,但实质上是内部成本核算,反映在会计学中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和方法,而财务问题则被视同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2 会计与财务一分为二。之后,确定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除国营和集体企业外,个体工商户、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相继出现,并呈现增长态势。这时,如果还是停留在会计核算的记账、和报账上,就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于是财务问题便被从会计中提炼出来,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学。
3 现代财务管理学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管理重心在经营,经营关键在决策”的理念被人们广为认同,反映在财务管理学上则是整个体系更趋完善,技术方法更趋科学,理财观念更趋现代气息,既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大趋势,又颇具中国特色。
二、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1 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观念。这是我国现代财务管理两个基本观念,也是填补了过去空白的观念。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获得的增值,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量性的规定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它是评价投资方案可行性的基本标准。风险价值则是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报酬。当企业作为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时,首先必须考虑投资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避免投资的盲目,奠定投资的良好心态,这样才有利于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中选择最佳方案,将那些不可行方案和非是最佳方案排除在外,事前确保投资项目的最佳预期经济效益。
2 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观。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它决定了企业的理财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彻底改变了过去重投入,轻产出,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市场调查和预测,满足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销的协调平衡,以销定产,实现产出大于投入,所得大于所费。至此,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财目标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这一理财目标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 讲求现金流量的观念。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减变动的数量。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觉察到这样的一种经济现象:会计反映出的经济效益及经营业绩不错,但是现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拮据,现金资本捉襟见肘,结果破坏了理财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就是原因,就是现金流量不畅,即无法做到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有鉴于此,财务管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特别讲求现金流量的质量,确保理财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变革
1 投资。投资是以回收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短期投资是指对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决策时一般无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长期投资是指购买机器设备、建造厂房固定资产以及购买长期有价证券的投资,其特点是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决策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2 筹资。筹资就是为了满足投资之需而筹集资金,包括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权益筹资就是筹集自有资金,如通过发行股票和留存利润等形式筹资,其特点是筹资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负债筹资就是筹集债务资金,如发行债券、借款、赊购、租赁等形式筹资,其特点是筹资风险较大,但资金成本低。财务管理就是要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以便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实现理财目标。
3 股利分配。股利分配是企业将获得的利润发放多少给股东,企业留用多少作为再投资的过程。股利支付率太低,容易引起股东不满,损害企业形象,导致股价下跌;股利支付率过高,必然降低企业再投资能力,影响企业未来获得能力,也会导致股价下跌。可见,过低或过高的股利支付率最终都将造成企业价值的降低,有违理财目标。财务管理就是要在这样的两难选择中,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投资分配政策,选定最佳的股利分配决策方案,既满足企业筹资需要,又让股东满意,还不违反税法等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财务管理方法日趋科学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