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1

本研究旨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5年制英语本科生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各专业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口腔护理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问卷调查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口腔颌面部解剖与生理,牙体、牙周、及颌面部组织病的基本理论,从而运用临床护理程序,对其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method是根据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学科教师实际教学过程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日制五年英语护理本科生10级与11级,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培养。10级37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11级为实验组,三个班共计93人,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2研究方法

2.1教学实施

通过网络平台,提前一周将授课PPT课件发给班级,学生了解讲课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图书馆专业工具书、网络熟悉课程的概述、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操作过程。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典型病例对难点、重点、不理解的内容重点讲授。

2.2采集典型病例

选择在我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中典型病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为例,患者表现颌面部肿胀、畏寒、发热,如累及咀嚼肌引起张口受限;播散至眶下间隙,引起视力受损;累及喉头,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三凹征”。逐一留存患者上述表现图片。在治疗上,脓肿形成后采用脓肿切开术,录制脓肿切开术的操作过程。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病因为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由于下颌骨退化,无萌出空间,智齿萌出受阻,甚至倒伏。收集患者X线片,用于向学生讲授无法萌出、萌出不全、倒伏的智齿。制作PPT课件时,将上述资料导入,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结合临床表现及真实的图片、X线片,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掌握,增加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评估

2.3.1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考同一难度系数的考卷进行考核,其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2.3.2问卷调查

从课堂信息反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设计问卷,共提出12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的为两个,需填报“是”或者“否”。

2.4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运用x2检验;问卷调查按照每个问题的打分分别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出题,考题来于我院教学办公室的口腔护理学试题库试题。考题的难度系数相同,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2010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8.00±7.71。2011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11±2.93。两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在2011级英语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导入病例的教学法。经过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结果显示(88.00±7.71vs94.11±2.93)。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益于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师生交流增加、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口腔消毒灭菌方法等方面,以病例导入到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和传统教学法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掌握口腔感染传播途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在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学校,未进入临床实践,故对实际操作技能不完全掌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有模拟临床情景,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中职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实训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次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以“特殊口腔护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特殊口腔护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技能强化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目前中职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较为活跃,表达欲望较强,对智能手机、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因此我们倾向于实践操作。

3教学过程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及学习收获,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上述调查显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信息技术在特殊口腔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爱护患者的意识及协作精神,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并收获成就感与快乐。

4教学体会

本次教学设计借助网络、智能手机、微课、PPT教学课件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前看、思、写—课中做、练、评—课后说、思、问”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围绕案例学习,在信息化条件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直观的操作视频和动画,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通过视频录播回放,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实训方案。口腔护理操作视频、操作流程和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学生可形象直观地学习护理有关知识。通过分组讨论、视频录播回放、角色扮演等优化了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教学理念新,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今后的医疗护理团队合作打下了基础。

4.3教学直观性增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案例设置、分析与探究,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视频录播回放,让学生看到自己练习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操作中做得好的地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4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3

游离前臂皮瓣为我国首创的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其特点是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直接营养其所属的皮肤[1]。因其柔韧,厚薄适中,血管丰富,抗感染力强,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外形及活动度满意,且皮瓣成活率高,故在口腔颌面外科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广泛。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3例口腔癌患者,手术根治同期行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73岁;舌癌15例,颊癌4例,口底癌4例,其中一例颊癌患者采用前臂皮瓣加额瓣修复术后颊部洞穿性缺损。

1.2 手术方法 手术关键:手术成功关键在于首先要彻底切除肿瘤,并在术中做快速病理,以保证切缘无肿瘤细胞残余;其次在作颈淋巴清扫术时保留皮瓣移植所需血管,我科应用面动脉及颈外静脉或面前静脉作血管吻合。

制备皮瓣设计:以桡动脉及头静脉与第一腕横纹交界中点与肘窝中点连线为轴,根据组织缺损所需设计皮瓣大小,但不能超过前臂周径的2/3。切开皮肤组织后首先解剖桡动脉及头静脉远心端,并予以切断结扎,分离保护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后向近心端解剖头静脉及桡动脉至所需长度。皮瓣移到口腔后,先将皮瓣预固定,以“8-0”尼龙线进行血管吻合,术中保证血管蒂无扭转、无张力,并以肝素液冲洗,以保证视野清晰并避免血栓形成。血管吻合成功后先开放静脉后开放动脉,检查静脉充盈速度,必要时再吻合桡静脉以保证静脉回流通畅。

1.3 结果 本组23例皮瓣1例术后19天因感染而坏死,1例因腮腺漏延期愈合,其余21例均获Ⅰ期愈合,成功率为95.65%。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口腔癌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后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容貌、口腔功能损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及对癌症复发的畏惧心理。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讲述手术过程及方法、手术治疗的意义、目前口腔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以及皮瓣修复的意义,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担心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创口疼痛、感染等进行解释,症状会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及创口的愈合而逐渐减轻至消失,手术创伤大,在面部和皮瓣来源处均有疤痕,影响美观。患者情绪低落,加强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患者,介绍成功的且瘢痕逐渐吸收的案例,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和融入社会的勇气[2]。

2.1.2 口腔护理 术前常规做全口洁治,以清除口腔内菌斑及牙石。对于口腔因肿瘤糜烂或 感染者,入院后除予以抗感染治疗外,还以替硝唑液含漱、氯己定含漱液、或做口腔护理,以达清洁口腔的目的。

2.1.3 皮肤准备 患者入院时即将供皮瓣侧前臂加以保护,禁止在该部位进行穿刺,以防皮肤破损及术后血管痉挛,术前按外科手术要求准备手术区与供皮区皮肤,并注意观察患者术侧前臂皮肤有无破损、感染等,术前除剃除患者前臂处毛发外,还清洁皮肤后以75%乙醇消毒局部,并用无菌巾包扎。

2.1.4 合并症的护理 目前口腔癌患者虽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但仍以中老年患者较多,故对于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请相关科室予以会诊,病情控制后再进行手术,否则会影响术中的安全,并可能引起皮瓣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影响皮瓣的成活和创口愈合。

对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血糖,并按医嘱用药,术前空腹血糖应至少连续3-5天低于8mmol/L再进行手术;对高血压病患者,每日监测血压,血压控制在150/95mmHg以下并稳定5天左右再进行手术[3]。

2.1.5 术前常规准备 按外科手术常规备血、皮试、教会病人咳嗽的方法、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等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 口腔癌患者均为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应吸氧及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至平稳。由于口腔癌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硬组织缺损及手术、麻醉插管刺激等,或因皮瓣修复后占据一定的口腔和咽腔空间,可有不同程度的术区及喉头肿胀等,故术后保持呼吸通畅尤为重要。为防止术后窒息,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因此做好气切护理和检测是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3]。患者清醒前应使其保持平卧位,头偏一侧,并及时吸净口咽腔分泌物,以避免口腔分泌物及渗血等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2.2.2 皮瓣护理 术后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有利于移植皮瓣的血液循环;并应用扩血管及解痉药物以防止血管痉挛发生。皮瓣血循环观察为术后重点护理,据统计,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而进行皮瓣抢救仍有50%的成功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温度、颜色,并进行毛细血管充盈试验,一般术后皮瓣颜色与供区皮肤颜色一致或稍白,温度稍低于正常皮温,但一般不应低于皮温3-6℃;皮瓣表面应有正常的皮肤皱折,如果发生血管危象,则皮纹消失,可见皮瓣肿胀、颜色变为暗紫色,质地变硬;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血管危象早期或程度较轻的时候,可表现为轻度的充血或流淤血现象,手指轻压,放开后可见变白区域再度泛红,泛红的程度越快说明微循环的状况越好,如果该过程太长,超过5秒,多提示微血管功能很差;针刺出血试验:对皮瓣颜色苍白无法判断是否为动脉堵塞所致时,可在无菌状态下以7号针头刺入皮瓣深达0.5cm,并适当捻动针头,拔起后轻挤周围组织,如见鲜红色血液流出,提示动脉血供良好,否则提示动脉危象。术后第1-3天应每小时观察记录1次皮瓣血运情况,术后第4-7天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观察皮瓣时应用自然光手电筒照射,直接观察。本组病例术后2周内均未出现皮瓣血供障碍及坏死现象。

2.2.3 负压引流管护理 口腔癌手术因行根治术,故创面均较大,术后采用2-3根负压引流管引流,为防止血管栓塞,患者术后均不使用止血药物,故术后患者创口渗出及引流量相对较多。负压引流可及时将渗出物及渗血引流出体外,以减轻局部肿胀、避免因血凝块形成而压迫吻合之血管导致皮瓣血供障碍等。一般情况下,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200-280ml左右,以鲜红色渗血为主的液体,如出现引流量过大或有较多血凝块时,说明创口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手术探查止血。一般经4-7天负压引流后,引流量可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至淡黄色的渗出液,当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30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如术后3-4突然出现引流量增加,并以乳白色或澄清液为主时则提示出现乳糜漏,应报告医生行局部手术结扎淋巴管或局部加压包扎以促进愈合。

2.2.4 口腔护理 创口感染亦是皮瓣坏死的重要因素,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因口腔为有菌环境,故口腔护理特别重要,术后应每日至少两次雾化吸入,减轻组织水肿的同进可以稀释口腔内分泌物,有利于排出体外;以氯己定液常规每日至少三次清洗口内创口及口腔粘膜,以减少口内感染的机会促进创口愈合。除进行常规的口腔护理外,必要时进行口腔冲洗,用注射器抽取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一人冲洗,一人用低负压吸引器抽吸,在健侧抽吸,以免损伤伤口。

2.2.5 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患者因血液及体液丢失,加之进食障碍,易形成水、电解质紊乱,故术后除补充胶体、晶体外,应予以鼻饲流质饮食,一般术后第2天开始鼻饲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制定合理的食谱,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为主,保证营养均衡,有报道采用康全饮全营养液[4]可控制患者术后体重减轻。术后鼻饲流持应坚持10-14天。

2.2.6 功能锻炼及健康宣教 皮瓣成活后,应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如伸舌、张口、吞咽、鼓腮及语言训练等,鼻饲管拔除后可试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先用小汤匙进食,逐渐自行进食,另外可少量多餐。早期功能训练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口腔功能,另一方面可避免疤痕挛缩而影响口腔功能。对于语言功能的恢复,要引导患者勿急于求成,应加强训练而逐步恢复。出院时应嘱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加强营养、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对手术后需放、化疗患者应嘱其按出院医嘱及时来院治疗;对不需放、化疗患者就嘱其出院后每1-3月复查1次,两年后可半年或一年复查1次。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涉及语言、吞咽、美观等功能,因肿瘤造成颌面部畸形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游离前臂皮瓣的出现为此类患者带来希望。恢复患者外观形态,改善患者的语言和吞咽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功能重建。为保手术的成功,精湛的医疗技术是一方面,而围手术期护理也非常重要。首先患者术后气道护理非常重要,全麻未完全清醒应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但不能过度后仰及过度偏向健侧或患侧,以免过度牵拉或压迫皮瓣血管而影响皮瓣存活,并及时吸净口咽腔分泌物,以避免口腔分泌物及渗血等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必要时做预防性气管切开,以防喉头水肿引起别人阻塞性窒息。其次,严密科学的护理,详细的皮瓣观察,减少并发症是皮瓣成功的重要条件。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受压,防止口腔感染,术后营养支持也是皮瓣成活的必要条件。总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基础。对于肿瘤侵犯深度和范围深广者,为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常在切除肿瘤同时,造成颌面组织缺损,口腔功能障碍和外貌缺陷。皮瓣能提供皮肤和肌肉组织,可充填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死腔和凹陷,故而常被选择作为颌面缺损修复体。这一特点决定了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的特殊性,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手术成功主要取决于皮瓣设计和手术技巧,但完善的临床护理是皮瓣存活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9.

[2] 杜晓霞,房居高.前臂游离组织瓣I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中国耳鼻喉颈外科,2007:2-3.

[3] 黄慧萍,胡晓宏.7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分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3-5.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4

【关键词】 口腔患者;口腔保健;分析与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9-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龋齿、牙周病等都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其中,龋齿更是口腔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口腔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对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并调查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在2012年2月到3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前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口腔患者的隐私。

1.2 调查方法 本次口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医院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个人口腔护理状况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并设置了一些跟口腔内科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及口腔保健之类的题目。本次问卷调查由口腔内科的护士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72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698份,调查有效率在95%以上。

1.3 数据统计 口腔内科对口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之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显示。

2 调查结果统计

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 本次有效的调查案例为698例,男性有282例,女性416例,调查对象中最年轻的2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54例,高中或者中专271例,初中及小学有173例。

2.2 患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 分析患者就诊原因,有25.50%的患者是因为牙齿疼痛,25.50%是因为牙齿松动,18.05%的患者是因为龋齿,8.45%的患者是到医院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

2.3 患者口腔护理状况调查结果 统计患者口腔护理情况可以看出每天刷牙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患者占88.11%,每次刷牙实践在三分钟以上的患者占29.80%,有81.95%的患者刷牙时各面都会刷到,而其他患者则刷唇颊面。

2.4 患者对口腔健康检查的认知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71.20%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十分必要,需要定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有7.45%的患者认为两次口腔健康检查应该相距3个月,20.20%的患者时间间隔应为半年,有43.55%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应该一年进行一次,还有28.80%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他们认为等到病情显现之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也来得及。

3 对口腔内科患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医院分析本次口腔调查结果后发现,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疾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并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很多患者没有进行定期口腔内科健康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过短,刷牙时往往只清洁牙齿和唇颊面,有遗漏部位,因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细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产生。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口腔病症才来医院就诊,而能够定期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的患者仅占8.45%。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口腔疾病的困扰,减少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给患者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3.1 对口腔内科患者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院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免费为口腔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就医指南等,方便患者翻阅;大夫及护士还要耐心接受患者的口腔问题咨询,在口腔内科患者候诊区内循环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片,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降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并能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防护意识,并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口腔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刷牙习惯等。

3.2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等对于保护口腔卫生,远离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指导口腔患者正确选择牙刷与牙膏,选择牙刷时一般要选择刷头适中,刷毛柔软、清洁度好而且能够清洁各个牙面的保健型牙刷。

3.3 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 口腔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更是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口腔内科大夫及护士要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的意识,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口腔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过程较长,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如果忽视口腔健康,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到口腔疾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会忍受巨大的痛苦,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若有医嘱应按时复查。

4 结 语

口腔疾病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近些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院对前来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医院需要加强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培养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5

【关键词】麻疹;患儿;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1.3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6-01

我院于2010年4月——2012年3月对32例麻疹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4.51±1.23)岁;临床表现:咳嗽19例,发热21例,结膜充血10例,皮疹20例,腹泻4例,口腔麻疹黏膜斑15例;合并症:喉炎2例,支气管炎6例,脑炎1例,肺炎3例。

1.2护理方法

1.2.1病房隔离对于麻疹患儿,应做到同病同房,条件允许时可单人单房,对于一般出疹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1周,若患儿合并喉炎或肺炎等疾病,则需隔离至2周。患儿病房需保持通风,使病房内空气新鲜,通风时应防止冷风对流,避免其对患儿造成不良的影响,确保患儿得到足够的休息,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患儿衣物床单、被褥、玩具等需保持干净、干燥,且每天应进行2h的曝晒,或进行1h的紫外线照射[1]。对于患儿使用过的毛巾及餐具等需给予消毒处理。

1.2.2心理护理患者受麻疹影响,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多种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鼓励与安慰患儿,向患儿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讲解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缓解其不良情绪,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五官护理为避免口腔炎的产生,必须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选择适量的生理盐水清理患儿口腔,使口腔保持清洁。若患儿已存在口腔炎,可选用锡类散药物喷洒于创面上;若患者存在结膜充血等症状,可选择适量温生理盐水对其双眼进行必要的冲洗处理,症状加重时,可应用抗生素眼药水;若患者存在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症状,且通气困难,可选择0.5%麻黄碱溶液注入患儿的鼻部位。

1.2.4皮肤护理对患儿皮疹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患儿皮肤需保持干净、清洁,若存在出疹不畅等现象,需给予相应处理,可引导患儿服用鲜芫荽汤汁,同时涂抹于患儿皮肤上,促使皮疹出透或出齐。出疹过程与出疹结束后,患儿常存在皮肤搔痒等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将患儿指甲剪短,避免其抓破皮肤,同时可选择炉甘石洗剂涂抹于搔痒位置处,以达到缓解搔痒的目的[2]。若患儿存在腹泻症状,则应于大小便后选用温水对其臀部进行必要的清洗,且需选用软毛巾将水分吸干,使臀部保持干燥。若患儿臀部护理不当,出现皮肤破溃等症状,则可选用鱼肝油软膏涂抹于臀部创面上。

1.2.5发热护理加强温度控制,是麻疹患儿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若患儿温度过高,则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严重的影响;若患儿温度过低,则可影响和制约出疹,不利于疾病治疗。对于出疹期患儿,若其体温低于38.5℃,可无需进行发热护理。若患儿存在高热惊厥史,或体温过高,则需给予相应的退热处理。退热方法可选择物理降温,协助患儿将衣被松散,选用温湿毛巾敷于患者头部,禁止选用乙醇擦浴及冰袋降温法[3]。若患儿体温持续不退,或大于39.5℃,需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退热剂治疗,避免发热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1.2.6并发症护理若患者存在肺炎或支气管炎等疾病,则需加强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室温通常保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5%左右。同时可适当抬高患儿的头肩部,协助患儿变换。给予雾化吸入,2次/d,25min/次,以达到湿化患儿呼吸道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拍背,使痰液顺利排出。若患儿存在低氧血症或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则需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吸氧;若患者存在喉炎等症状,则需给予雾化吸入,使喉部水肿与炎症逐渐消退;若患儿存在脑炎,则需给予脱水剂或镇静剂治疗,避免患儿由于躁动而导致坠床[4]。

2结果

所有患儿通过积极治疗与综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有1例患儿死亡,治愈率为100%。

3小结

麻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小儿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麻疹病毒有关。对于麻疹患儿,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本研究32例麻疹患儿均给予综合护理,包括病房隔离、心理护理、五官护理、皮肤护理、发热护理、并发症护理等。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护理,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

总之,对麻疹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促进疾病治疗,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少娟.护理干预对67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16):3343.

[2]易平.68例麻疹患儿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4):5135.

口腔护理临床案例范文6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7月行胃癌根治术及胃穿孔修补术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均从手术室带回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5例,意外拔管时间均发生在夜间。其中1例再次插管,均无并发症发生。

2 非计划拔管原因解析

2.1 病人因素

2.1.1 置管期间患者感觉鼻咽部不适,肿痛,痰液增多,不易咳出。活动受影响。

2.1.2 认知不清 置管相关知识不足致病人及家属各种管道意义认识不清,常因不适而自行拔管或活动时不慎意外脱落。

2.1.3 患者依从性差 有些患者因自身性格方面的因素,依从性较差。而自行拔管。

2.2 医护人员因素

2.2.1 健康教育不到位,大部分病人因病情紧急当班护士只注重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实施而缺乏对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细致讲解,导致术后患者及家属对留置胃管的认识不足,自行拔管。

2.2.2 胃管固定方法不当 胶布固定易被患者的汗液污染失去粘性,引起固定不牢,更换时导致胃管脱出。

2.2.3 巡视病人不到位 胃管脱出经常发生在夜间,而夜间值班护士人少,或忙于治疗或由于疏忽,不能及时巡视,发生意外拔管。本组有1案例在夜间睡梦中无意识拔出。

3 护理对策

3.1 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行有效心理疏导。术前、术后均要对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告知留置胃管期间可能产生的不适,并采取必要的治疗如雾化吸入改善患者咽喉部不适,必要时可加强家属陪护,以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指导患者改变时动作宜慢,不要突然改变,不要牵拉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3.2 改善胃管固定方法,采用Y型宽胶布固定胃管,顺应胃管置入方向,呈自然状态,使留置胃管的不适度降到最低,另胃管外加宽编带加以固定,同时不易被病人拔出。

3.3 对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认知程度的评估、患者意志力的评估、病人以往经历的评估等,护理管理者要经常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方面的学习,对在责护士及年轻护士进行责任感教育,加强完善交接班制度,进行逐床交班,及早发现隐患,提高全员防范意识。

3.4 加强巡视,特别是在中午和夜间值班人员少的情况下。

3.5 合理使用镇静剂及约束带,对躁动的患者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或约束带。

3.6 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每日予口腔护理,经常用漱口液为患者湿润口腔。

3.7 对非计划拔管的患者加强观察、护理,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直致康复。对非计划拔管的患者更应严密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胃肠道症状、有无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情况,加强护理,促进胃肠道蠕动和功能恢复是避免再插管的有效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