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范文1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工程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述

12月14日,我们来到化院材料科学研究所,展开了约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课程,王老师是我们此次课程的主讲人。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国内第一所abs中试车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固态变相理论和实验研究;金属和陶瓷功能材料研究;高tc超导材料及超微粉末、非晶等新材料制备技术等。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金工的三大工种:机床工、钳工和电焊工。其中对机床工、常用机床及钳工做了详细的解析,并亲自向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和钳工用锯的方法。我将实习笔记结合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shixi.exam8/

1.机床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范文2

关键词: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人才培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40-02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重点突出适应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且与产业行业对接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充分依托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促进教学、强化英语教学、培养国际视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主要在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学校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专业,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加强专职教师的工程背景

本专业专职教师每年有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去炼油厂或油厂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为年轻教师及学生提供接触企业装置和工艺的机会。我校联合茂名石化公司,针对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的年轻教师,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途径一:针对专业建立的课程群,定期聘请企业一线的有经验工程师为校内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比如,对《乙烯生产》这门课程,定期聘请茂名乙烯厂各个车间的工程师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主要针对每个车间(如裂解车间、芳烃车间、苯乙烯车间、丁烯车间、环氧乙烷车间等)的产品、装置、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讲解,一方面可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直观深入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为教师和企业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和企业人员的科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途径二:定期送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实习。学校会选派教师去参加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达到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目的。比如,学院曾经与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达成培养协议,选派三名新进教师去该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Aspen plus”软件应用专题培训。这几位教师均表示这类专题培训非常专业,能很快地掌握此软件的应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毕业论文”等环节得心应手,学生给出的反应都比较好!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社会服务功能。此外,学校也定期外派教师去国外大学(如英国知山大学)进行交流和培训。本专业教师队伍应积极走出去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扩宽视野,吸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构建课程体系的经验。

途径三:实施新进教师的“导师制”和“听课制度”。最近几年,学校引进很多新教师,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做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对这些新教师的教学把关,同时将这些教师引入学科团队,使其发挥所长。此外,学校建立了新教师的“听课制度”,成立学校或者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定时对新教师进行听课,与他们一起分享上课的技巧或方法,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角色,承担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改革服务。

二、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学校建立了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1.近两年来,学校依托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和广州石化公司等企业,获批三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使学生的化工认识实习、仿真实习及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得到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可共享资源,培养工程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取得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情况,由专家组采用现场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检查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

2.学校制定形成“企业参与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细则,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有关制度,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的权责,制定培训费用、兼课人员的酬金发放、学生的实习生活补助等事项。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协议”等,建立“以师徒定岗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的机制,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3.本专业以“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为契机,跟踪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了解市场和人才的双向需求。比如,本专业教师去北海炼化调研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学校某些课程及内容的设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用人单位也不例外,北海炼化人事部部长反映:现在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方向将可能侧重于“煤化工”,企业希望毕业生既具有石油化工的专业背景,也具有煤化工的专业背景,建议可在石油化工专业方向增加几门煤化工的相关课程,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而且,炼油厂工程师反复向学校教师反映:“现在既懂工艺又懂设备的人才太少了。”基于此,学校考虑为化工专业开设一些设备方面的课程,或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课程中,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学校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哪些教学环节,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但所有的课程设置都需要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服务。

根据学生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1.学校构建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主要改革内容为:①在学校完成3年的主要教学内容,第四学年主要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②化工设计课程结合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项目和学校化工设计大赛项目进行课程改革;③认识实习分散进行,为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并增设《化工导论》课程;④第七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生产实习(含仿真实习),分散到各个企业,以师徒定岗的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⑤第八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部分学生可在企业选题,由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

2.目前本专业建立“油类”课程群,如《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形成课程群网站,加强课程群中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划分、整合与衔接,使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和适应。

3.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入部分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广泛搜集、筛选和整理、编写涉及“油类”课程群的典型工程案例。将整理收集的“油类”课程群中的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工程师的角色去体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理论知识运用、设计过程、工艺操作等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编写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高质量工程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案例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四、加强机制建设

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保障机制进行研究与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逐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学生管理与考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系统建设,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只有建立好这些保障措施和监控机制,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

五、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上述若干层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思考,或许存在片面性,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申延明,刘东斌,樊丽辉,李士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4.

[2]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94-98.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范文3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实习环节 实践教学

实习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检验,是环境工程专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教学环节,能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合理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科研、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郑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近30年以来,实习教学环节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一套较合理的实习模式。但由于随着环境工程专业的演变、环境污染种类的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经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从对实习教学环节现状的研究出发,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建议,并在今后的实习教学环节进行相应的实践,验证改革措施的合理性。

1.实习教学环节现状

郑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郑州大学名牌专业、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自1986年开始本科招生,目前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教学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学部分近年来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及实习实践环节。2010年根据《郑州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指导意见》,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大幅度修订,实习实践环节由原有的三个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修订为两个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并增加了部分实践内容(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和创新实践),具体修订过程详见表1。

各实习均在学期期初开设,由教研室指派2名教师带队指导,根据实习时间安排不同的地点进行。认识实习由于时间短,仅有1.5周,主要安排在郑州市区内进行实习;毕业实习的2周,一般安排在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短期(一天)实习;生产实习或专业综合实习为期3周,时间充裕,除了在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短期(一天)实习以外,还安排在西安北石桥污水处理厂进行为期5天的实习。

近年来,实习地点不断发生变化,涵盖污水处理单位、给水处理单位、企业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和湿地处理单位等多种类型。其中签约成为实习基地单位的仅有郑州自来水总公司柿园水厂和郑州市污水净化公司两家单位。

表 2010年实习实践环节修订内容对照一览表

*注:学术讲座与创新实践分别为1学分和4学分,实践过程分布于整个本科过程,因此没有注明周数和学期。

2.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调查发现,我专业与其他兄弟院校同专业的实习环节存在共性的问题[1]-[3],也存在某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2.1各环节之间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采用的是双实习制度,即“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其中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期初,此时学生仅学习《环境学导论》这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实习,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工作范畴,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求知的基础;专业综合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期初,此时学生已经学习完所有专业课程,通过该实习,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掌握运用环境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两种实习由于目的和时间安排的不同,在教学要求上不尽相同,而是应该由浅显到深入,由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

目前的情况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每年的两个实习,是由教研室的教师两个一组,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带队指导的。因此对于同一个班级,两个实习的带队教师是不固定的,实习地点的选择是带队教师确定的,可能出现两个实习环节的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实习单位的带队技师并未针对两个实习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讲解。这就最终导致各实习环节的特点并不明显,同时实习形式和地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导致学生在认识实习时感到好奇新鲜但未学到知识,在专业综合实习时感到重复枯燥不愿再听的现象频发。

2.2实习基地数量偏少且种类较单一。

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所在的场所,目前与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签约的实习基地仅有两家单位,分别为郑州自来水总公司柿园水厂和郑州市污水净化公司,其余单位均为带队教师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在数量和种类上并不稳定。

目前包括带队教师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据近年来的调查,水处理占主要地位,主要包括两实习基地在内的污水处理单位和给水处理单位,同时会有部分企业的污水处理站;除此之外,仅有部分教师曾带领学生去固体废物处理单位(郑州市侯寨垃圾填埋场、郑州市中牟八岗污泥处理厂)和湿地处理单位(郑州市郑东新区湿地公园)参观实习,而在环境工程中占有同样重要地位的气体处理工艺的实习,则一直没有包含在内,这样对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工程技术工艺是非常不利的。

2.3校外教育资源与实习经费相对短缺。

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一直保持着两个班的招生规模,但全国范围内,高校的连年扩招导致整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其增速远远大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增长速度,某些企业明显感觉到在正常生产的同时,已不能满足大批高校学生进厂的实习需要。其次,近年来部分水处理企业改制也是校外教育资源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例如负责接待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某市某污水处理厂,近年由于改制问题,已经明确拒绝接受学生进行参观实习。与此同时,学校对各环节实习经费投入的增加,也同样滞后于目前继续接受学生参观实习单位的收费和社会物价的增长速度,这是前述实习地点种类单一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平衡校外教育资源、实习经费和实习效果时,采取的模式是认识实习尽量选择本市或就近的城市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而专业综合实习之中,会考虑到周边城市进行为期五天的驻厂实习。相对来说,驻厂实习由于时间长,代入感强,学生更容易获得相应的实践知识,但由于经费不足,目前的驻厂实习仍然需要学生负担相应的交通费或部分实习费用。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实习质量及实习地点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2.4专业综合实习内容不够深入。

我校专业综合实习为期三周,此时学生面临毕业设计,应该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掌握专业领域内各构筑物的实际形态和各工艺的实际操作,这就要求尽量增加驻厂时间,而不是对实习地点进行简单的参观。但事实上,我校常年实习经费不足,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二周左右的驻厂实习。另外,实习单位出于安全生产等因素的考虑,近年来有将实习时间缩短的趋势,例如某市某水厂在2014年曾经将以往5天的驻厂实习时间缩短至4天。同时,由于目前参观或驻厂实习的单位均为正在运行的企业,各构筑物底部构造均被水体覆盖,虽然企业有图纸可供学生查阅,学校也有类似模型可供学生学习,但无法让学生对构筑物的实际细节拥有直观的认识。最后实习单位的自动化程度目前普遍较高,操作程序复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可能进行实际操作,这导致虽然形式上驻厂,但仍未领会到实际生产过程和控制要领,以上这些都导致我校专业综合实习内容不够深入。

3.实习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环节在以上典型问题存在的情况下,急需创造性地对实习进行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具体的措施总结如下:

3.1优化实习教学结构,使各环节有机结合。

综合我校教学计划和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点,修订符合新形势的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大纲和计划文件应明确认识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的实习特点,并且对两实习的实习地点和实习类型提出明确规划,以确保认识实习是为了增加学生专业好奇心的走马观花,而专业综合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下马看花,同时保证学生在环境工程涉及的各专业类型的实习都有所涉及。大纲和计划文件应确保传达给每位带队教师,同时在认识实习的动员会时,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其对整个本科生涯的实习有总体的宏观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3.2合理建设实习基地,使其种类分配合理。

本项工作应与实纲和实习计划的修订统一规划,同步进行。积极拓展新的实习教学基地,立足水污染控制方向的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向的实践基地的开设。逐步完善实习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实习质量管理,实习运行管理等规章办法,加强我专业与基地的联系,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工作。同时在现有实习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基地资源,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空间。

3.3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实习质量。

目前采用三步走策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前的动员会,带队教师向学生进行本次实习的背景知识介绍,主要介绍实习单位生产性质、排污性质、治污技术,使学生对实习单位特点有宏观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讲授治污工艺流程、各构筑物工作原理、控制指标等;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从旁协助,引导学生向技术人员提出疑问,并通过对学生的不定时现场提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天实习完毕,督促学生当晚整理实习笔记,并在实习全部结束后举行实结会,会上由带队教师进行实结,选取实习中的几个要点向学生提问或组织讨论。在整个三步走过程中,将实习笔记、回答问题主动性与正确率、是否向技术人员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总结会上的表现等因素均作为实习成绩的考核因素,使学生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习工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

3.4导入新颖实习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环境工程属于工科范畴,在构筑物已完工但还未运行时进行观摩是最佳的实习形式,但对于每届学生来说遇到这个时间点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人员在此时拍摄和录制相应影像资料,丰富实习过程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构筑物获得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指导教师也可以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影像资料,同时注意收集国外先进工艺的图片视频,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制作成实习教学资料作为现场实习的补充,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与此同时,一些兄弟院校在实习环节导入的计算机仿真训练值得借鉴[4],[5],仿真软件对传统实习中学生无法亲手操作的不足有很好的弥补作用,通过对各种专业设备的仿真模拟,使学生对其工艺原理、操作环境、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有类似实践的经验。这些新颖的实习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可以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难题,弥补现阶段学生实习地点类型单一的不足。

3.5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弥补实习资金短缺。

郑州大学新校区内有一景观湖,东西宽度为30米至100米,南北长度为800米,呈长弧形,水质较差。近年在专业综合实习带队过程中,笔者与部分学生探讨对该湖进行人工湿地改造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的可能性,学生反应热烈。在改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当年实习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施工知识;改造结束后,实习的学生可重点掌握相应的运营知识。当然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学校划拨专项资金完成,但项目完工后可解决实习环节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学校眉湖的水质,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李友平,苟兴龙,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49-151.

[2]莫灼均.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6(15):106-108.

[3]施云芬,孙萌,等.环境工程专业立体化实习教材建设[J].山东化工,2012,41(10):96-100.

[4]邹长军,陈馥,诸林,等.优化实习条件深层次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7,94(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