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1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想象力 培养方法

想象力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因此,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萌芽。在某种程度上说,想象力就是创造力的直接体现。的确,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就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实际有效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首先要让学生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就具备了想象力和一定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教师在实际教书育人工作中随时随处都应该努力做到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比较单纯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改“单纯”为“复杂”,词句结合,句段互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把僵硬的书本知识融入鲜活的实际生活之中。还有一点就是,教师要懂得并善于帮助学生激发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的入门方法,告诉学生在观察中如何避免错觉干扰,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多种爱好,完善学生的个性,开阔学生的思路,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想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想象世界,调动学生的兴趣,掀起英语学习的。

常布置一些看图说话或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非常有益。可以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对事物观察的表象。心理学家认为:“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因此知识积累和经验价值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开阔、深刻。一般来说,想象开阔、深刻的学生,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高,学习成绩同样也令人满意。

三、培养学生利用每一次的机会,抓住每一次的机会,敢于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里对记忆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果教师依然采取过去的方式教学,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转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潮流,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在教师带头转变思想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目的,提倡学生对书本提出质疑和对超越教师的知识水平。对于具备创造想象力的学生,要表示认同和赞赏;对学生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

四、利用课本设计环节、读中巧问,进行想象力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感知过程,突破被动,进入所学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从阅读中获得乐趣”的目的。应该看到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须借助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所以在让学生回答一般问句时,要求学生在做肯定或否定回答时,须附上一个与他人不同的句子。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大胆想象,得出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五、采取创造性复述课文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般说来,要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改变文体(如将短文改成对话)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胆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通常情况下,想象力越丰富,思维就越发达,而发达的思维可以使人反应迅速。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训练了语言的“即时”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敏捷的回答、完美的复述之后,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此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说,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或水平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大增强,这反过来又会鼓励学生发展想象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六、在英语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2

1. 借助图画,引发想象

生动的画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短短几个字把诗人的思念和盼望早日与故人相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我在教学时借助图画让学生看到在一片盎然的春绿中,诗人身背行囊,仰天远望的身影,然后设问:你如果就是此时的诗人,你对着江河远山会说些什么?我会说:“家乡的亲人啊,我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们相见?”我会说:“春天来了,可是我不觉得美”,我会说:“故乡啊,你现在是什么样子了”……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诗歌的真切理解。

2. 自己作画,再现想象

绘画是儿童反映自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教师让学生把想象到的景物用笔画出来,同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在经过品读与想象后,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了梅花的形象,他们似乎看到了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梅花在悬崖边上盛开着。此时发下画纸,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梅花的形象画出来,学生的感受就会更深,从而加深对梅花品格的理解。

3. 使用多媒体,帮助想象

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调动情感,诱发想象的目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写出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教学时,老师播放了瀑布激流而下的录音,再配有一幅庐山瀑布的挂图,学生体会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更好地理解了诗人浪漫的想象,同时自己也对“日照下”的“香炉峰”,“挂前川”的瀑布,“直下”的飞流。“落九天”的“银河”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领悟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气势和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4. 运用导语,激起想象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导语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就要落下去了,黄河滔滔向东海奔流而去。诗人王之涣在鹳鹊楼上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今天仍然深深吸引着后人”。“一位慈祥的母亲非常爱护儿子。在儿子远离家之时,手中拿着针线给儿子缝补身上的衣服,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孟郊的《游子吟》,真切地感受一下母爱的伟大,”学生因导语而动情,动情则入境,入境才会浮想联翩,这为学生理解诗句、诗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5. 改写诗文,体现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3

1.给学生补充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几何知识

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前提,特别是空间形式的数学知识,如几何知识、坐标系法、几何失量等。可以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来对几何图形加深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对一些简单的基本形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运用教学模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

感性认识是空间想象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课堂中通过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树立空间骨架,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在看图时,由图想面,由面想体,从而形成“一图为一体”的观念。这样学生在思维中储存的立体信息越多,使用时提取的立体形象就越多,空间思维能力就越强。这样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练、画立体图有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立体图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关键,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桥梁。而立体图最大的优点是直观,能在二维平面中反映三维形体,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对初学者来说,因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几乎没有什么空间概念,但他们能凭借自己的直觉识别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针对这一特点,带领学生画基本体的立体图,进而画出棱柱体、圆锥体等基本体。这样通过线条的变化,对各种基本几何体的轮廓有所了解,初步树立了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画一些复杂的图形,通过对学生直观感觉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晦涩难懂,消除了对制图的畏难情绪。

4.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教学中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剔出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现在多媒体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大量应用于职业技术教学中。模型、示教板、挂图在观察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使计算机教学穿插于普通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性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在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的转化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录像或PowerPoint进行表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可以节省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5.趣味性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4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转贴于

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他们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欣赏国内、外儿童有创意的表现,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他们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儿童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40-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小学美术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改变过去通过“临摹―写生―创作”学习绘画技法的教学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才能。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美术教育是想象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强调形体的感受和概括,色彩的辨识和归纳、空间的理解和想象、形象的记忆与演化、情感的表现与传达等等,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象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无疑会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才能。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学习绘画技法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从小学生心理特点来看,最好能从题材和意象而不是技法的角度着手,创设和优化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

一、融入生活角色,给学生想象的动力

各种各样的 生活角色令学生好奇,他们融入生活的意识很强,让学生在学中体验不同的生活角色,对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和创新的兴趣特别有效。如在教《各式各样的帽子》一课时,在教学生制作帽子时,让学生扮演设计员和生产者,比比谁的帽子做得好,帽子制作好后,让学生把帽子拿到“市场”中,充当“买家”和“卖家”,推销自己的帽子,或去选够自己满意的产品,“买卖”十分红火;也可以用拍卖竞标的形式,拍出最好的帽子。学生适应生活角色的积极性很高,“买卖“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和想象。

二、应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想象和创新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一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不多知识面不够广,由此导致大脑中基础图像信息少,限制了想象思维的拓展。面对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知识大爆炸的现状,在美术课中可应用多媒体,以此充实学生的图像信息,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教《太空旅行》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宇宙、太空、飞行器的动态录像或静态图像,为学生提供宇宙的一些浅显知识,使学生的想象能在这些信息平台上得以发挥,思维得以发散。

三、辅以游戏表演,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

生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教学,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如在《面具》教学中,可先安排几个学生戴面具,模仿动物模样,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有的学生问:“你们到哪儿去呀?”回答:“去参加森林舞会。”再问:“你们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当激发起孩子们想自己也拥有的迫切心情后再转入教学。整节课学生信心十足,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极佳。

四、多感官参与,激活学生的感知

在教学中让学生见之、触之、尝之、嗅之、听之,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器官,有利于提升想象的质量。如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室中洒些香水或空气清洁剂等有香味的物体,让学生边闻边想象,刺激他们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反馈,在开始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所闻所想。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教学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五、精心挑选音乐,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和触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会随着音乐的波动变化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创作《我们的校园》时,先听一段欢快的音乐,再听各种读书声、嬉笑声、玩闹声、叫好声等,学生边听边陶醉,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一听到音乐就会感到某种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脑就会出现斑斓的色彩和画面,想一连串银幕镜头。

六、运用直观演示,增加学生的直觉体验

形象直观的实验演示对于理解掌握美术抽象知识很有效,它能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这样既可以突出教学中重点,又可避免枯燥抽象的讲授。

七、课堂切入故事,为学生提供想象情境

用故事串联教学中的几个切入点,让孩子在入迷地倾听中轻松的学习。创设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情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但要注意灵活运用,同时在应用中要注意:情境创设应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可亲、风趣的言语与学生交流,及时肯定,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调动学生的直觉感觉能力,激发想象,让学生体验美感;创设情境不可流于形式、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要把创设情境当成课堂的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为发展学生的创造空间提供良好条件。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范文6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语言描述

教师在讲解中用朴素、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生活情景和完美意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语言描述的间接性,使它所激起的想象力,与图表、影视、音像等比较更为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具体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声、色、动态,还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来描述等等。如《可爱的草塘》、《林海》、《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在描写各处美景的段落,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闭目倾听,充分想象,受到极强的感染。

二、场景设置

场景设置包括课本插图、教学图表、影视音像、演课本剧等。

许多课文中都附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看图说话,这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有些文章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听朗读录音,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可配置火车拉响汽笛直至越开越快的录音,在教学最后一段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时,让学生边听配音边感受那种分别时的感人场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心理共鸣,许多学生眼里都含着泪水,仿佛也来到了送行的队伍里。

排演课本剧也是有效的方法,有些文章篇幅较长,采用老师分析学生听的老办法,费时多而收效小,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心不在焉。排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高,有导有演,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课文中心的把握,同时也训练了想象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壁虎找尾巴》、《要下雨了》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三、设置悬念

悬念是想象的空间,更是诱发想象的手段。悬念就是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许多文章我们都可以抓住主要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想象。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们可设置悬念,根据题目提出问题:“鱼生活在哪里?它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法的高超,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悬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改写、扩写、补写、续写、写科幻故事、写未来世界等,都非常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比如,对于故事结局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这样,故事续写成了提供学生发挥才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小摄影师》一文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小男孩走了以后他还会再来吗?他给高尔基照相了吗?”学生从结尾的补充描述中,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这种续写故事的作文需要想象,其它作文也都需要想象,而小学生正以想象力见长,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朝着“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的方向努力。因此,我们不能只把作文教学看作是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更应把它作为发展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反过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又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此良性循环,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