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1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简单的说,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体与科技的演变史。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日益成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支。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呢?在异军突起的电脑技术的促进时代,包括动态艺术、光感动态艺术技术、技术语言的观念意识以数理为核心的技术化设计的发展,艺术近一步走向混合声音、表演等综合媒介装置的过程,将尖端科技与先锋艺术思考相结合, 探索新的艺术空间和对世界感知的新方式,走向纵深的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如电子媒介相关的多媒体设计(multimedia),或交叉(interface)设计。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
其中视觉艺术的发展空间就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交叉,人们以不同的视野来体验生活情感,透视科学、自然、人生。
一、新媒体艺术定义
新媒体艺术即在20世纪艺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诞生出来,大约有30年的历史。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有两大支柱。其一是20世纪初期诞生的众多艺术门类和思潮。如观念艺术,早期的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60年代的偶发艺术,70年代的表演艺术,以及70年代的电子艺术,装置艺术和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等等。
其二,20世纪后期的新科技也是新媒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土壤。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人类世界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大为着迷,神经科学、生物学、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等高科技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艺术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分化和演绎,各种新兴艺术门类层出不穷,并大多数地带有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烙印。
媒体艺术乃是 “干性”硅晶计算机科技以及生命系统相关的"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萌芽崛起的新媒体艺术称之为"湿媒体"(moistmedia)”。这也展现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体的更新,艺术挖掘拓展到更多的科学领域,艺术家已不再仅仅沉浸在本学科的一种“玩法”,注重了艺术创作过程体验、与分子科学和基因学,以及生物物种天文科学等前沿的相撞而更具可行、建构意义。
二、新媒体鲜明的特征也体现在视觉艺术的交叉性
新媒体最鲜明的艺术特征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1.互动性
表现在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现在艺术的个人的表达与个人的创意已经由艺术家延伸到观众,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再是创作动人的画面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艺术家与智能化机器的互动。这种互动或许体现在间接的不在场和直接的在场,或许是观众的理解直接去完成作品,或许按程序演绎别的花样;艺术家与科学家的互动。高科技化艺术往往涉及不同领域技术,艺术家不可能单独完成艺术创作,而是工作者可能只是为作品提供最初的概念的人,随着技术人员的介入,作品会逐渐的改变,最后出根据需求向工程、资讯、科技、生物家等专业人才寻求辅助 。
观念艺术与新媒体的加入,加速了表现内容的多样变革,交互式展演与公共艺术更打破了场域的限制。运用科技辅助艺术创作,不仅延伸人们总体经验的触角,创造出更贴近精神层次的艺术作品,更让艺术、技术和科学间的关系,水融。其实,这一切象征艺术家身份的转移。一个画家可以是作品唯一的创造者,但新媒体艺术是共同创作的成果。
2.转换性
新媒体艺术转换性,是能够跨越各个体系,把不同运作方式的事物结合为一体。Tramus认为:在人机关系中,互动性应该是一种基本的媒介手段,它不应仅仅扮演一个消极的联系角色,而应是一个转换的角度。这种人对机器的联结,这种协作当一种单一的功能被两种东西作出时是可能的。但这种联接在有一种一个和另一个间的转化性时才存在。由此,互动性应参与这种转化性,对于这种允许协作的共同的编码,那就是说,好几个参与者的协同行动,比如可以让机器和人类互相“了解”。
3.虚拟性
网络影像艺术无远弗届计算机的革命时代来临,网络艺在互联网世界里,现实可以被虚拟,而且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作品不仅需要观众来完成。而且还需要观众来激活它,赋予它实实在在的内容。
4.连结性
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合 互动 转化 出现。连结,是全身融入其中,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以及人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会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真如装置艺术的特征它把观众置于对原先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作品与环境的传统单向关系的反诘与背逆之中,迫使观众超脱于对作品的简单的意义接受的被迫理解状态,而进入了观众主动参与的多元多义的理解态。
三、当下新媒体视觉艺术发展的现状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说,“面对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型在中国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数字图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他作为艺术家人文思考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可能,而且越来越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新一代的都市年轻人中拥有很多知音。年轻艺术家所具有的活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数码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与世界数码艺术的发展融会在一起。”
艺术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置身于科技发展之外。九十年代以来,新媒体艺术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出尽风头,已成为了与艺术并架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均有大量新媒体艺术作品人选并得奖。世界重要的艺术馆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长滩美术馆及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等纷纷举办专门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极大地推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交流。
新媒体在传达给我们大量信息、转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的思考。新媒体对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受众的审美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也许在本意上它并不影响美术家创作,但是它能确定哪一种美术作品应该和值得给观众看。在美术市场方面,它们充当着市场品位和趣味的引导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一种艺术主张,它们往往会策划或引导一种趣味,以诱导大众的消费欲望。新媒体艺术使得技术手段运用后的机械复制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仅此而言,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完成了人的个体性解放。当人类的艺术之树发展到分化的节点,当我们路过历史的这个当下,新媒体艺术正面临着一次次的分化和嬗变。这个瞬间既有茫然和未知,也充满机遇和挑战。其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因子,身处其间,我们倍感幸运和责任。若干年后,无论我们的努力化为烟波浩淼中的一滴还是大浪淘沙后的一粒,此刻或曰当下――都将成为历史中不可更改的一瞬。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绶之,新世纪出版社
[2]《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状况》第2章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cans。
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新视听语言;创新
中图分类号: 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45-01
一、当前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新媒体艺术产生于上世纪中期的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又称作新媒介艺术,它是借助现代影像、视频、电脑、网络、互动技术、以及其它电子媒介等新的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态。进入到了21世纪,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的大家族。在目前,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性的艺术展中,新媒体艺术以愈来愈占据主导的姿态展现在现在观众面前。
二、新视觉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
(一)传统影视影像画面构成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1.新媒体艺术中的构图与景别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先锋视觉艺术虽然有诸多独特视觉审美特征,但传统影视影像画面构成语言(构图、景别、色调、光线)对其影响也是颇深的。
我们先来谈一下构图,新媒体艺术的影像作为一种表意符号,首先必须具有象征符号的特点性,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影像,必须通过运用镜头成像或是视频动画的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和意图赋予相关的造型因素。在很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清晰的分析出影像所具有的构图的基本要素:主体、陪体、环境、景别。在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主体和陪体可能是人物、动物、机械、文字、符号等等,虽然环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虚拟空间,但也必须通过构图上的巧妙安排,使画面元素之间主次分明,影像元素之间相互均衡,这样才能在流动的影像画面中把握住审美情趣。
景别作为影像画面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已是司空见惯了。在新媒体作品中,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取景手法虽然不如在传统影视中运用的那么频繁,但也没有完全被忽略。毕竟画面在通过运用景别来实现构图的均衡之后,才会产生更加生动的表现力和内涵。在很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中,画面的景别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特写或是近景,传统的表现手法被颠覆与解构。比如被批评家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的艺术家张培力在1988年国内第一个新媒体作品《30×30》中,在长达3个小时的录像中,把一面镜子摔碎,粘合,再次摔碎,不断重复。机位景别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布光,甚至没有剪辑。这个与众不同的影像作品是为了向观众传达一个理念: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在新媒体艺术中,很多具有颠覆性的表达手法对传达作者的立意来说是成功的。
2.新媒体艺术中的色彩和光线
在目前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色彩和光线是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色彩和光线除了还原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渲染气氛之外,它们之间的组合及其关系还构成了表意的作用。在新媒体作品中,色彩和光线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和光线除了塑造了画面主体的形象,渲染整个气氛,塑造出一定的空间深度之外,还可以通过色彩来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象征和隐喻,比如在奥地利艺术家Kurt Hentschl・ger的新媒体作品《因缘》当中,以三维人体模型为画面的主要构成,一直贯穿以蓝色,三维人体模型在蓝色的空间中悬浮运动。作者用蓝色来塑造一个人类的生存空间,通过色彩渗透着对崇高和人类状况的隐喻性思考。
(二) 传统影视影像镜头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我们先从镜头语言上来说,传统的影视影像更强调它的叙事性,通过镜头语言使绝大多数的观者能清晰了解故事脉络,明白作者的意图。然而,在新媒体艺术作品当中,传统的叙事模式被打破了,作者根据作品所要传达的观念来选择摄影机的机位,抛开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某一事件,时间的观念在这里被模糊了。甚至,很多现当代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运用的是一种非故事性的表达方式。它是作者一些抽象的、非逻辑的、非理性的、或偶然的、非普遍性的个人体验,突破常规的新镜头语言取代了传统叙事性的镜头语言。
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3
P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视觉艺术;影响
一、数字媒体技术中视觉艺术的发展背景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化升级具有时代意义,视觉艺术和科学技术也是相伴而生的共生体,视觉艺术能放映出对于社会状态和思考和看法,而科学技术的力量就是改变世界,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提源源动力,两者从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借助数字媒体技术能触发艺术表现形式的升级。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空间以及实践维度的升级,将视觉艺术的控制结构进行转变,展现出无限可能,并且将二维转化为多维,也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过渡。正是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当代视觉艺术结构和应用领域之间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情感,都实现了整体艺术模型情感表达方式的优化。新技术对于视觉艺术项目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管理程度和信息升级路径。
另外,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视觉艺术的升级,也将其普遍认同的价值形式进行了深度处理,确保管理维度和管控结构之间的有序开展,在模糊了媒介界限的基础上,能有效对技术结构和员工能用模型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化应用。目前,多数学者很难为数字媒体技术机制中的艺术视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思想理念和工作状态等参数也并不容易判断,这也是艺术家视觉艺术工作重心和精力的多元化配置。
二、数字媒体技术中视觉艺术的简化和趋同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对传统视觉艺术的颠覆和挑战,也是为视觉艺术家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的管理模型,是从根本上为虚拟图像的产生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路径和分析机制。数字媒体技术下图形处理方面较为便捷,能在建立相应处理措施和图像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艺术处理形式。
在传统的设计结构总,图像和数字媒体技术之间的管理问题能形成一种较为特殊化的环境,除了硬件和软件,能形成更加有效的特殊化环境,确保整体精神层面的感受能借助视觉管理模型有效的展示出来。在数字媒体技术逐渐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实现了全面化升级,借助用户界面和图形处理机制,就能对相关文字进行排录,从而形成具有实际价值的视觉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增加了艺术构象和创意环节实效性,也能有效减少修改时间,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也有计划的提升了整体视觉艺术的创新性价值,确保整体管理维度和管控机制的融合性发展。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能有效实现视觉处理效果的简化,并且实现创作机制的便捷化发展,无论是人性化还是自由化,都能展现不同的管理维度和管控要求,确保整体视觉处理效果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媒体技术提供便利化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同时,也导致其使用的艺术创作工具大同小异,同质化的视觉特效等问题,也就逐级突显出来,会导致视觉疲劳和惰性,甚至会形成视觉定势,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升级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优化。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形成融合体
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纸质模型和管理结构,更加注重听觉文化以及视觉文化的建立和推广,正是基于此,在实际研究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整体视听感受,确保管理效果和视觉艺术模型的有序性。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的优化,能在建立互融共生的基础上,保证元素之间的复合性以及多元化,确保艺术发展结构和应用管理模型的有效优化,积极践行更加完整的处理机制,确保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升级。另外,正是基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在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能有序升级艺术创造效果,真正实现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升级和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媒体技术模型的升级,也就导致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对象、方法以及创作理念等都实现了有效转变,相较于传统视觉艺术模型,整体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的多元化。由于创作手段和创作概念的优化,静态视觉艺术以及逐渐转变为动态视觉艺术,形成更加多元化艺术模型,数字媒体技术结构和视觉艺术模型也实现了根本性转变,真正跳脱出传统的静态模型,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视觉艺术模型,也形成了更多的特殊化符号,“力量感”“科技感”“时尚感”等,利用静态装饰元素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动态化视觉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仅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也能进一步贴合大众的个性化要求。正是基于视觉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才能形成更加具有动态化感受的艺术模型。
(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艺术的升级
在数字化媒体技术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要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统筹,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体系中,眼球经济成为了新兴热门的话题,人们在阅读疲劳的同时,更加倾向于通过图像明确相关内容,正是基于此,图像大量堆积,以一种新形势向人们展示不同的信息组成架构。正是基于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层级,确保管控维度和管理结构的最优化,受众在选择内容方面也会选择更加直观其简洁的信息和视觉数据。
数字媒体技术为视觉艺术的大众化提供了必要途径,将两者融合能完整的展现出任何文化景观和图景,确保不同尽管要求和视体验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升级。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视觉消费模式,确保多样化生活结构,在广泛参与和多种选择机制建立的同时,对于相关层次和数据视觉形象的分析也更加有效。由于视觉影像在增多,就会导致视觉疲劳问题,只有保证更多的视觉补偿和审美形成有效调控模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视觉效果的完整度。
(三)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艺术的探索性转变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数字媒体项目具有先天性的强烈优势,不仅具有变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简化作用。数字媒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进化性和变革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将设计师的想法转化为社会性的视觉性产品,也能直接提升经济效益,并且保证数字视觉资源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传递,真正为视觉作品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在设计模型中,运用纯艺术和实用艺术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探索性的转变,从而获得有效的经济收益,在实现数字视觉管理的基础上,能有效对数字资源等进行深度分析。
目前,人们更加热衷于设计作品独特性以及个性化,因此,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升级整体设计效果的实际价值,并且形成更加具有创新性以及视觉的作品模型,真正践行视觉试验以及探索,建构完整的视觉演示模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对空间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演示和转变。正是基于求新求变的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创设符合大众审美的视觉艺术模型,从而顺应大众的需求。在提升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化作用,数字艺术在实际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从视觉形式以及视觉美感的追求,形成更加完整的艺术因素,能在提升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保证数字艺术模型和应用价值的最优化,切实维护数字艺术的美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要想实现视觉艺术的升级和优化,就要积极落实平面化转立体化的运行模型,确保静态化转化为动态化、单一化转化为复合化,从而建构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数字媒体视觉艺术的优化。因此,要深层研究艺术的相关问题,在应用多元化技术的同时,设计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视觉艺术作品。
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4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很多传统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柯达公司的轰然倒塌就说明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视觉艺术也全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摄影的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发生这变化。
视觉艺术的观念意识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冲破传统的束缚,那种胶卷选择、冲洗、放大、遮挡到画框制作的流程成为少数群体赏玩的复古情趣,一些仅对于质感、颗粒的追求也成为部分艺术家孜孜不倦视觉实验,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快速、便捷、丰富的图像需求。影像的表现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书籍、海报、网络、视频等多种手段并存成为更加符合与满足自我表现的手段,影像的多元、复合型的表达方法成为当今社会主要需求。对于影像的思想、观念性的重视远远超越以往。
因此,视觉艺术也由单一艺术化表现功能转变为视觉传播、信息传播的媒介。几年来国内视觉设计市场环境的发展是十分迅猛,很多全新的设计行业与相关领域的出现冲击着大学的设计教育体系:大量全球顶级图片库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全球最大的商业图片库公司――GettyImage图片库开设中文网站,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图片社。国内的图片库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影像、展览、网站等图像宣传越来越重视。
手机媒体技术、工具支撑下的影像观看(阅读)方式和影像传输(传播)方式的改变,亦即,这些技术与工具之于使用者价值观的改变。手机媒体艺术正在改变着全媒体视觉艺术的方式。
市场的变革在不断的发展,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无论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上明显滞后,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改行从事其他专业,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学知识与社会职业的需求不甚一致,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不尽合理,观念意识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脚步以及技能培养的侧重点明显有悖于职业需要。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探索出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所谓视觉策划型人才是指将视觉设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掌握视觉设计的必备的技巧与视觉表达方式,而且还要弄得通过多元化手段策划、包装影像作品,使其成为完整的视觉消费产品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掌握摄影、摄像所需要的用光、构图、拍摄等基本能力,还要具备设计、策划、编辑以及网站制作等多种视觉传达所必须的能力。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意义在探索出一种复合当今多元化艺术设计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对于影像人才的需求,将跨专业、跨学科的核心内容有效、合理、科学的整合,在教学体系与实训体系当中不断完善,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项目研究目标,1.充分调查和分析,调研国内外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了解视觉传达、影视制作等专业结合的利弊与特点。2.探索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3.探索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阶段性岗位目标与能力。4.探索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训项目的内容与具体操作实践。5.探索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与评价标准。
其次,具体研究内容,1.跨专业整合利弊及其特点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高校的艺术设计视觉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历程,调查掌握学生对目前课程教学模式的意见和改进需求及其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分析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及其特点。2.创新型教学体系,借鉴国内外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影视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整合出一套符合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教学体系。3.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培养,分阶段探索出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构建课程内容与阶段性岗位目标与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4.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原则,导入项目制教学体系,分阶段设计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项目,设计项目的计划、实施、考核等内容。5设计符合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体系。
最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重点把握教学体系的科学性,符合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客观规律,在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课程安排的顺序以及相应的项目来使得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生能力的形成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在校内设置合理的企业情景化实训平台,是学生在实际的职场环境中提升能力。3.构建适合新型人才的考核体系,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1.对已有的有关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分析。调查是研究的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高校艺术设计视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掌握学生对目前课程教学模式的意见和改进需求及其社会对于当今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素质以及能力需求。2.在前期已经做的一些工作的基础上,探求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方案,整合教学体系、实训体系。3.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为具体实施对象,撰写视觉策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
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5
关键词:网页设计;元素;美学
中图分类号:TP39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Aesthetic Overview of Web Page Design
Li Shanshan
(Chongqing Iron&Steel Group,Electronics Co.,Ltd.,Chongqing400080,China)
Abstract:The web design on the one hand must have "beauty",which rende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s;the beauty must have for any web page,the basic elements of web pages for information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users,more important is to create a pleasant visu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have a mental enjoyment and resonance.
Keywords:Web design;Elements;Aesthetics
网站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网站网页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像动画处理制作软件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设计新课题,他是运用相关的软件技术、美学知识等,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对网站进行功能上的实现和视觉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下面就网页设计的“美学”进行探讨。
一、设计元素
网页设计的元素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元素,主要包括:文字、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视听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使浏览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
(一)文字。文字是网页界面的主体,是用以传达信息的主要元素,虽然利用网络多媒体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网页中文字的优势很难被取代。
(二)图形。图形在网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上浏览时,浏览者常常会因看到一幅十分引人注目的图形而感兴趣去了解相关内容。在很多网页中,图形占据着整个页面的重要位置,有的甚至占据了整个页面。在视觉顺序上,图形往往能首先吸引人的们注意力,这是由于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比文字强烈得多。几乎所有的网页都用到了图形,善用图形,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网页的主题,增强网页的宣传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图形必须符合网页的主题,并具有创新的构思和强烈的个性,使主题与表现两者较好的统一,以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三)多媒体。将多媒体元素引入网页界面,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浏览者的吸引力。从网页界面的发展来看,由纯文字界面到图文并茂,再到引入新的多媒体元素,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浏览者希望在网上看到更具创造性、更具吸引力和更具情趣的内容,多媒体元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网页中所涉及到的多媒体元素主要是音频、视频和动画。
二、设计原则
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求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运用平面设计的相关原理(如色彩、构成、版面等艺术设计原理知识)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艺术化的表现,是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它同平面广告、报刊杂志等印刷品平面媒体的设计不同,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网页则不然,尺寸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因此网页的平面设计具有更高的难度和挑战性。网页设计的艺术性网页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才能在众多的网络信息中脱颖而出,受到关注。这就要求网页设计要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美等艺术设计的手法将信息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在适当的环境里被人们即时地理解和接受,以满足人们的实用和需求。
网页设计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要强调艺术性,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目的。作为视觉设计范畴一种的网页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达到最佳的主题诉求效果。这种效果的取得其艺术性的手法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通过对网页的内容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条理性处理,使之符合浏览者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和逻辑方式,让浏览者快速地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网页构成元素运用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条理性处理,更好地营造设计目的的视觉环境,突出主题,增强浏览者对网页的注意力,增进对网页内容的理解。
网页设计的技术性不同于传统媒体之处,就在于信息的交互性、持续性、多维性、多种媒体的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等特点,这些都离不开网页设计技术方面的因素。网页设计的技术性是网页设计时运用相关的软件技术、媒体技术电子技术等实现网页最终表现效果的手段方式。没有技术的支撑网页也就失去了他的媒体特性。
网页多种媒体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使用的多媒体视听元素,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来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在增加,芯片处理速度在提高,跨平台的多媒体文件格式被推广,这些技术极大地满足和丰富了浏览者对网络信息传输质量的更高要求。这些技术的运用增强了页面传播信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媒体革新。各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网页设计只有掌握各种网络技术的规律,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紧密结合,穷尽技术之长,实现艺术想象,才能满足未来浏览者对网页信息的更高需求。设计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技术主要表现为客观因素,艺术创意主要表现为主观因素,网络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紧密结合,使网页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网页设计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高度统一把浏览者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数字时代。
参考文献:
新媒体视觉艺术范文6
1 多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
1.1 多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艺术的表现主要在对文字、图像、符号等视觉方面的合成,听觉元素的构成主要是语音、音效等方面,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构成元素主要是在画面方面。多媒体作品综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合成之后更加具有冲击力。多媒体艺术作品综合了听觉元素、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视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视听色彩,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的张力。[1]
多媒体的运动节奏是在作品演绎的活动中的动态性表现,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对节奏的调节,获得节奏的美感。其次就是多媒体界面呈现的视觉传达,视觉呈现主要是利用作品内容在多媒体上的呈现,内容基本包括:文字的排列、字体字号的设置,以及图形与图像的规划等,[2]通过对这几类视觉元素的呈现,更大程度上呈现一个内容丰富的视觉系统,使用户在感官上得到满足。
1.2 多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艺术是一门运用视觉传达设计与人进行沟通的艺术,承载的不仅仅是受众的关联,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多媒体艺术的使用更多地代替了之前的传统的主流媒体,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方式,有着信息丰富多样、传达形式多样等特点,为视觉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条件。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更激发了设计者提供多种创意的无限潜能。视觉设计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方式的变化,设计风格与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发展。[3]
2 多媒体艺术对传统设计拓展的创意启发与借鉴领域
多种媒介的发展间接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也改变了设计领域与设计形态。而另一方面,如同多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介一样,多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独特性。而多媒体艺术主要呈现的方面是视觉方面,运用多媒体艺术将视觉艺术更好地呈现在多媒体上,多媒体艺术新媒介与新技术的发展是对传统视觉设计的继承与发展。
3 多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影响
多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方面,在网络媒体艺术设计过程中,动态的视觉形象比静态的形象更加具有形象感。因为动态的形态比静态的形态更加贴近生活,人们在获取视觉信息时,更加偏向于动态的视觉形象。主要表现在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视觉中心的移动是围绕整个信息资源进行移动的。而为了缩短人们的视觉搜寻时间,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调动一切视觉与听觉因素,将信息资源进行主次分明、由弱到强的呈现。
而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网络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很多优势,但与其他的设计一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是被动点选中的不足,由于互联网拥有丰富的内容,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也可以自由地支配内容,没有传统媒体强制性的特点。这属于一种优势,但同时也是一种不足。
4 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多媒体的艺术表现性与传统媒介是不一样的,因此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形式在信息设计和交互性设计所展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
4.1 多媒体环境下信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于信息的设计,主要是将纸质资料转化为网络信息的过程,[4]原始数据的转化首先要经过相关的处理与加工,才能转化成真正具有意义的信息,这样才可以用于交流。而通过运用这类信息可以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验,知识资源可以通过信息来表达,信息通过数据来呈现。而良好的信息组织结构是视觉传达成功的前提条件,在多媒体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信息的传达依赖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信息关系,而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关系。因此,运用多媒体艺术来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使得信息的表达更为丰富。
4.2 多媒体艺术环境下信息工具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多媒体设计中,信息化体现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形式在信息网络呈现中的一种全新的形式,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不断发展。从艺术设计表现方面,多媒体主要是对各种设计符号的分析组合过程。与其他的设计一样,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布局的繁简、传统与现代的因素等。通过对这类信息的处理,最终呈现艺术作品。
4.3 多媒体艺术环境下交互式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交互式设计就是在页面呈现对用户具有价值的内容,通过交互的使用可以提升信息的关注度。如果在交互方面只是以信息为主,这就需要知识的辅助,而要解释不同的数据就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理解。例如,对不同种类的图像、图形以及时间等方面,都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处理,以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加深对其的了解,促进更高层次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