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 培养

一、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校企合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文教学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和国外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高技能人才的人文培养模式,主要有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产学合作”模式等。有关专家曾对国外的人文教学模式作了研究,研究发现:国外的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以人文能力、技能,特别是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人文教学,使人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我国的人文教育大多仍然停留在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践上,虽然大多职业院校提出了工学交替、产学合作、订单培养。但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仍然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教育中人文课的设置仍然跟普通的专科教育本质上没有区别,甚至跟普通本科教育上都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延续了普通本科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是在教学时间上比普通本科缩短了一年并把本科的公共课缩减了而已;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人文教学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校企合作条件下,务必创新人文教育教学理念,大力发展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措施,要积极开展“阶梯式”人文核心能力培养

该教学方法即在认可每位高职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它的宗旨是使学生爱学、会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和问题较多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目标具体,升级适度,符合学生的心态,使学生有成就感。经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实践探索,有利于加强理性思考,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此教学方法现已被多个教学领域所沿用,特别是在人文核心能力培养领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效用。人文核心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要根据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而定,要做到将授课情况、学习状态、学生成绩、学习情感等方面制定为相对应的、详细的、充满人文思想的培养标准。阶梯式培养的目的在于让高职学生明确自己的当前状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培养。阶梯式教学法有利于把握客观教育规律,有利于教学实际探索,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实施高职人才的素质教育。

三、校企合作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人文教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方法和改进教育观念为先导

我国的职业院校人文教育要想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人文教学观念,尤其是要转变传统的不适应时展的陈旧观念;其次是进行创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实施杰出技能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因此,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第一,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必须改变过去教师传统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满堂听”,要由教师这一课堂的“主体”转变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逐渐要实现“教师只讲10分钟,由学生来做40分钟”的课堂教学方式;二是进行教育教学理念上的转变,转变过去的以“学生”为中心为以“问题”为中心。有关专家曾经指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不了的,我们应该学习国外所倡导的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生树立一种目标: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是三年一共可以解决多少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学生在不断地成长;三是考核方式也要根据科目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可采用竞赛、论文、项目等多种考核方式。

第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的传承的是技校的办学和管理方式,也有的模仿的是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只是把在校时间缩短了而已,由本科的四年缩短成专科的三年而已。这两种教育方式的采用,都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出能很好适应企业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人才,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进行准确定位。把职业院校定位成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建设和服务需要的真正的可用之才。

第三,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双师型”素质教师、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的比例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比较年轻,教师本身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狠抓学历和科研,争取上学历、上职称;而且,他们当中的好多人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还每月沉重的房贷。所以,教师本身基本没有精力去一线企业挂职锻炼;二是校企合作条件下,企业一线的真正的“能工巧匠”不一定具备讲课的口才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的业务也很繁忙,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拿出来去学校给学生上一段时间的课;同时,好多学校支付给企业一线“能工巧匠”的课时费不足以吸引企业一线真正有能力的人,致使他们不愿意走进学校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宁可在单位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因此,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及学校与一线企业的实践合作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所以,学校必须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和服务或为企业一线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各种待遇吸引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中来,以丰富课堂的实践教学。

第四,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零距离”就业,其关键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学生实践的锻炼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训。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投入,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和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国大多学校所倡导的,但是学校能否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订单式培养是对一个职业院校考核的重要参考标准。随着高考的扩招,受传统教育和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与企业真正的对接,使每个专业、每个学生跟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因此,这是职业院校以后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第五,按照德国的观点,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其所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也就是以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教学目标,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点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欠缺的。因此,在高校人文课程教育中,我们要积极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校企合作条件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比知识的积累重要,兴趣的培养比能力的提高重要。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传输人文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其次才是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中外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支持高校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此,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下,职业教育院校也应该积极地探索与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与国外职业院校互换学习和交流,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全面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猛,周霄,马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

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2

摘要: 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外语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提出在外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策略,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外语教学;培养策略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国家的希望,其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世界竞争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基础知识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人文修养,如远大的理想、较高的道德水准、健康的心理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审美趣味等,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外语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出现了这种现象。一方面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思想苍白,精神贫瘠,批判性思维能力弱,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缺乏人文素养。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跨文化交际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其专业素质。跨文化交际要求交际者具有较好的本族和异文化的背景知识,具有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利于达到更好的交流。在英语专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当中仍然存在学习英语的误区,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打好基础、学好语法、背好单词、练好听力就万事大吉了,而对英美文学、英美概况之类的课程不屑一顾,学习不积极。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其实,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人文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等。近年来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也相应增加了人文知识的考查,足见国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实际行动否定了那些只认ABC,不识莎士比亚的学生。

面对如此严峻的境况,学校和教师有待于共同努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以下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外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文科学的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亲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途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相应方面。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教师只有在具有人文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的前提下,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到英语教学中并渗透于各个方面,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服务社会。

提高外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就很关键。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英语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丰富的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及极强的教学驾驭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可以潜在的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为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人格的修炼,通过展示自我良好的人格特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其优秀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灵、人格产生示范、感召和渗透。此外,教师要对学生有真挚的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温柔的抚慰、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到被关注,使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2.开展第二课堂,营造人文气氛

开展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第二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大好机会,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可以得到锻炼、丰富业余生活、结交朋友、扩展知识面等,人文素质教育得到良好地发展。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社团的成长壮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为之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学校和教师还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晚会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有利于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激发和感染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往往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包括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高校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人文氛围。高校可通过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提高学校文化品位,让学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文素质。校园文化还包括各种人文教育讲座、校园文化节、学术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等。因此,高校应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互相学习,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使其内在品质的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检验、巩固和提高。

外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寓人文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其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另外,人文素质教育还应贯穿于第二课堂以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只有将学习英语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学生才能既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又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崇高的理想情操、健康的心理性格和高尚的、文化修养;才能培养学生成为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人。(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 2 卷[Z].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晓和.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4).

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3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

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

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

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等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让学生去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4

语文是富于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整个系统都应紧紧围绕学生主体,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动因,以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为契机,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程深厚的人文素质理念。

一、注重人文知识的传输

1.在语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习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认为学生各有求知的潜在能力,只需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起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需要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而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同时,教师要学习创设一种真诚和谐、被人关怀和理解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的威胁感就可以降到最低程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展开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掘课本中的人文因素,并把这些因素与时代背景、环境相结合,灵活处理教材,使学生“因文悟道”,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授业解惑”又“传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符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

2.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就某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或辩论,在争论中获得实在的知识。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组织好课堂争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和自由表达。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3.在语文课程测量评价中实施情境性测量和自我评价。人本主义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只是检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应该由学生对自由选择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和学生预先合作确定评价标准,如阅读和写作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情况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表达过程的反思来对自己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采取问答、口头陈述、书面报告等方式进行。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中不仅有我们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还张扬着我们世世代代谨守的优良传统美德。在教材中那些使人振奋的英雄故事,那些能够净化人心灵的道德故事,能够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融和沟通,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从中受到熏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三、精心塑造人文品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入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行就要做到: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于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作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音乐教学 人文素质

一、大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特殊专业知识的要求,人才发展的全面性在社会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对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求更是如此。大学音乐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即在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应有全面考虑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科学的培养,这从当前举办的一些音乐大赛以及各种人才招聘中对人才的需要中窥见一斑。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使我们更为震惊的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不仅仅体现在自身发展上,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一味沉溺于自我发展与个人追求,忽视集体与他人,忽视了做人处事能力的培养,忽视自身心理品质与精神内涵的养育,折射出当今大学生心灵的脆弱、人文的浅薄、个性的单向和社会承受能力的低下,有的甚至让社会为之震惊,不断给人以警醒。

通俗的讲,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就要求他们首先要努力学习好人文科学的各类知识,这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形素质的必备基础。同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与培养的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对音乐教材的选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

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时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了若干年音乐知识学习以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逻辑的抽象思维,他们不再简单的满足一些习惯性的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不再满足某一单调的情感体验,而是开始努力探寻隐藏在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动力、价值选择,他们乐于吸取新鲜的事物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此,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就要善于抓住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选择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作品。比如外国作品中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里姆斯基•科萨可夫的《野蜂飞舞》;中国作品中的古筝曲《寒鸦戏水》、唤呐曲《百鸟朝凤》以及合奏曲《金蛇狂舞》等。这些曲目主体鲜明,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结构简单,旋律优美,最能吸引学生的。

2.重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乐曲。尤其是在针对一些具有少数名族学生的课程时,对这些作品的选择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对自己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综合的人文素质。如温婉秀丽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凄美哀怨的陕北民歌《走西口》、活泼有趣的彝族民歌《猜调》、高亢舒缓的蒙古长调《牧歌》,无一不展现出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3.对作品的选择要适应学生此时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通过欣赏维瓦尔弟的《四季》、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等作品,可以让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旖旎风光,分享各国的自然美景。同时,现阶段学生的情感目益丰富和成熟,对了解各类表现感情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象表现美好爱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悲伤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表现喜悦笛子曲《喜相逢》以及贝多芬的交响曲《英雄》、马斯涅的《沉思》等,都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三、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1.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教化、审美等功能,这是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过程。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音乐欣赏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极好的教材。学生在美好音乐的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而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上好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良好开端,使负荷整体文化的音乐欣赏逐步逼近并进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有着自己的主观色彩。运用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由美而求真向善,运用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因为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可随机应变,思维开阔,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音乐教育,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作为艺术审美活动的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尹新荣.“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中国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

人文素质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素质 ;创新精神

1 英语教学传承优秀文化

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教育,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受教育者的生计问题,还负有改造社会这一历史任务,人类共有的价值观,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通过教育的教养功能传递给下一代的。正是教养的作用,开启了人性,让人变得更理性、更文明。在学校教育体现其教养作用中,文科教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文科教育是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去生活,而不是生存。文科教育中的外语更具有特殊功能。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

英语是人们了解世界,加强国际交流的极好途径。英语又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它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无数珍闻奇事。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宏伟,中国长城的雄壮,柬埔寨吴哥窟的神秘,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迷人的地理风光,迪斯尼乐园多姿多彩的卡通世界,使学生领略到异国它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类的灿烂文明。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应付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具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英语教材中人文素质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干扰是巨大的,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影响学生的交际能力,甚至让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枯燥无趣无用的语言。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思维方式;(2)日常交际;(3)风俗习惯;(4)饮食文化;(5)等。

4 英语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主要方法

4.1 更新教育观念,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因此,教师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师继续运用传统观念来进行新教材的教学,将会使这一场划时代的教育变革彻底失败。所以,广大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加新课改的各级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领会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认知英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科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会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适应学生终生发展需要和社会认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2 挖掘教材、积累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

尽管在信息社会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多种多样,但是,至少在目前,教材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的充分认识、理解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利用是我们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最重要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大量收集有用信息,经过精心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这样既可补充教材的不足,又可使课堂教学更紧密地联系了生活。

4.3 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文化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所以英语老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把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以致用。

1)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

2)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象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3)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如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书虫和英语杂志,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4)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竞赛、唱歌、做游戏,开party、背诵小诗歌, 学习成语、谚语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以致用。

5 结论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掌握英语知识不再是英语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的目标,人文素质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程标准,而英语知识的掌握只是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如何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这一变革,将有待于我们英语教师共同去探讨。

参考文献

[1] 彭海燕. 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教育(J).2007年.-3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