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有效沟通应用在儿科护理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体验式学习中强调“说中学”“做中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质和潜能。成为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在创设情境模式内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加强与临床工作联系,通过角色体验,体会到患儿及家长的心情,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

一、对象与方法

以2013级普通护理专业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该班分为试验班(33人)和对照班(36人),每班分为5个组,一组6~7人,设组长1名,负责教学任务的组内分配。由同一名教师进行讲授,使用相同教材。试验班与对照班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其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单元设置编写病例,由于护生尚未接触临床,课前护生负责收集病历,课下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确定病例后模拟临床场景,让护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分析感悟体验,制定处理对策,并系统实施。试验班增加角色互换,在每个病例中设置医生1人,护士2人,患儿1人,患者家属2~3人,由护生模仿医护患三方,每次变换不同角色,引进标准化病人的同时,针对儿科护理对象特殊性,引进标准化病人家属,不同家属代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学生自由发挥,侧重护生与家属沟通。课程全部结束期末考试,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二、结果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1.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三部分:理论基础知识,包括A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共50分;病例分析题20分,考核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实验30分,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与整体思维。实验考试与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部分阅卷由同一名教师完成。实验班、对照班理论基础分别为41.72±5.63和42.15±3.12,病例分析分别为13.71±3.73和14.12±4.21,实验分别为24.28±4.22和20.15±3.09,两个班级的理论基础、病例分析、实验的P值分别为0.125、0.072、0.013。

两班在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病例分析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两班在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部分成绩没有明显区别。实验成绩P值0.013<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班的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班。

2.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为三点记分制选择题。发放调查问卷69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1%。问卷调查结果为:情景设置有趣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15±0.62和2.13±0.57,P值为0.125;课堂演练针对性强、贴近实际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22±0.52和2.21±0.27,P值为0.15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1.71±0.64和1.74±0.27,P值为0.10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13±0.56和2.16±0.66,P值为0.097;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23±0.52和2.02±0.47,P值为0.015。

调查结果看出,两班在情景设置有趣、课堂演练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明显改善、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应用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这些方面的提高。

三、讨论

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医学专业,更是一门人文专业,要求学生必须以人为前提,关心人,理解人。儿科护理学作为特殊护理专业,小儿自身特点及现代家庭对小儿患病的重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做到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沟通工作。

1.有效沟通对于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护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加入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体验式教学,在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方面并未显示明显优势,但在实验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说明加入有效沟通的方式不仅锻炼护生的沟通能力,在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交流过程中强化了技能的操作,规范了相关的技能操作标准。

2.有效沟通对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加入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体验式教学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优势。分析其原因,传统体验式教学由于每次情景的设定的类似,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而有效沟通的加入,让情景再现既相似又不同,吸引了护生注意力,增加护生对该环节的期待值,情景模拟平台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护生不同的沟通方法,这样能激发护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热情。

3.有效沟通对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护生职业素养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需要理解患者感受,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的每一次工作都是使患者身心达到完美状态的道德观念实践。通过有效沟通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生在理解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护生作为不同的角色来看待护理工作,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人文关怀的意识是无法真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起理解信任。因此,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人文关怀意识。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2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我校2014年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在校护生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各个科目的具体过线情况,已知过线人数为165人,过线率为82.5%。

2.方法和评价标准。在考试前,向200例在校护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在校护生的复习方式和考试想法。其中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在考试前是否做过相关的考试模拟题、是否参加培训班、是否存在紧张情绪、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城镇考生等,分析调查问卷中的统计结果。[1]

二、结果

根据调查可知,在校护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复习因素以及是否参与培训等。

1.调查中200例在校护生在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前皆做过相关的考试模拟题,由此表明在校护生十分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2.在200例在校护生中,有100例护生参与了培训班,考试过线人数为90人,过线率是90%,而不参加培训班的100例护生中考试过线人数为70人,过线率是70%,参与培训班的在校护生考试过线率明显比不参加培训班的护生过线率高,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在200例在校护生中,有195例护生存在考前紧张、焦虑和不安等情绪,占97.5%,由此可见考前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是护生普遍的心理,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避免不良情绪对考生考试的影响。

4.在未过线的35例考生中,有28例考生为独生子女,占80%,所占比值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较强,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娇生惯养,怕苦怕累,其学习的刻苦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5.在165例考试过线的在校护生中,有108人为农村考生,占65.4%,明显比城镇考生高,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6.在校护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时,其影响过线率的相关因素对比见下表:

三、讨论

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提高治疗质量,有利于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其职业能力与法律责任密不可分。对护理人员进行考试和注册制度是国际惯例,例如美国的国际护士资格证CGFNS考试等在全球40多个不同国家中盛行。我国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巩固护理技能以及进一步保证护理的工作安全性,在1994年实施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2003年时将其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并,而到了2009年在考试资格的报考条件上得以放松,在校的护生也拥有报考资格,考试模式由一年通过代替了两年滚动式通过的模式,让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为了考生进入护士职业队伍的敲门砖。因为从业资格具有法律效力,报考条件的放松使得考试范围也开始进行改革,加大了考试难度,对考生的护理职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越发严格。[2]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两个项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调查资料显示,在校护生中专业实务过线率较低,而实践能力过线率较高,这表明了考生在实习阶段会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对专业实务的提高重视不大。因此,在护生的实习期间,应该注重对护生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基于“三基”的训练方式,令护生通过临床的实践来不断加深对专业实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考试的过线率。

资格考试所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法规与护理管理、人际沟通、中医基础知识、护理伦理等多门学科,如果想通过考试就必须全面对护理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临床实践的动手能力,又要认真对待理论的基础知识,在课后复习时应该重点关注自身的薄弱环节,多下功夫以提高自身对护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在授课时应该注重护理知识经验的传授,不能因为护生即将毕业或者没有考试科目而放松对护生的要求,应该以培养全面优秀的考生为教学目标,不断巩固考生的护理知识,以提高考生的护理水平。[3]

调查结果显示,在考试前对考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考生的过线率,因此在考生考试之前,教师应该增加培训的次数,对考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知识复习,查漏补缺,指导考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复习,同时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考生积极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从容地面对考试。调查还反映,农村考生的考试过线率比城镇考生高,且独生子女的考试过线率明显比普遍过线率低,这反映了考生对学习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成绩,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娇生惯养,不愿意吃苦的考生会经常处于被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动学习中,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因此教师应该培养这类考生的责任感,令其了解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工作不合格将会引发的后果,并给予一定的学习压力,提高考生的责任感,让其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提高考试的过线率。

参考文献:

[1] 刘亚红,韩德兰,苑建兵,等.在校护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8):67-68.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儿童弱视;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分析

儿童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其患病率为2%~4%[1]。实施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就是将院内健康教育扩展到家庭、社区等,使患儿和家属了解弱视的基本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视力健康水平有实际意义。2010~2013年本人对我院眼科收治的弱视患儿,联合乡镇卫生院进行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经眼科医师明确诊断的弱视儿童80例,115眼,其中双眼35例,单眼45例, 男33例,女47例,屈光不正弱视6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35眼,斜视性弱视20眼,年龄5~11岁。以上儿童生长发育正常。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方法包括遮盖法、药物抑制法、后象治疗等;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方面:解释弱视的概念、程度、性质、弱势的危害性、可逆性、治疗的最佳时期,散瞳检影验光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依据屈光状态随时调整更换眼镜;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针对家长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提高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

1.2.1多方面基础知识宣教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采用院内外综合治疗的方法。其危害不仅在于视力低下,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和缺乏完善的立体视觉,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加重社会负担。一般从弱视的诊断到视力恢复正常不复发大概需要1年或更长时间,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院内外弱视治疗知识普及的全方位健康教育,跟踪观察病情及时给予治疗、康复指导,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家长对弱视危害性认识,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弱视的治疗的依从性。

1.2.2沟通预约 对实验组弱视患儿,由乡镇卫生院的课题组护士主动预约患者进行院外健康教育,与患者互留联系电话,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每周定时发送提示短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课题组护士与患者电话电话交流每月至少2次,了解患者治疗、训练情况。

1.2.3家庭访视 由课题组护理人员进行家庭访视,以了解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督促指导患儿注意用眼卫生,正确佩戴戴眼罩,坚持正确完成每日家庭综合训练,对异常反应进行积极的干预和纠正。指导家长日常饮食,多选择富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类食物,以改善全身及眼部营养。

2效果评价

2.1疗效评定指标 每2个月由专科护士定人测试并及时准确记录。按照全国弱视儿童组指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2]:基本痊愈远视力≥0.9;好转:远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远视力不提高或提高1行。

2.2治疗依从性判定 根据患儿治疗中的配合情况,对两组患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有患儿家长从坚持遵医嘱精细目力训练、后像治疗、注意用眼卫生、按要求配戴眼镜和眼罩、定期复查等五方面对患儿打分,≥85分为依从合格。

3结果

3.1两组弱视患儿的依从性比较,见表1。

3.2两组弱视患儿治疗后视力比较,见表2。

4讨论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不仅危害儿童的视力,更阻碍儿童的立体视觉发育[3]。弱视患儿无论是单眼还是双眼视力均明显下降,失去双眼单视和立体视,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本组患儿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在正确进行弱视综合治疗的同时,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通过观察,从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3.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导致突发事件的频发以及车祸事故的骤涨导致社会对于医学护理以及外科抢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使得对于外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外科护理学中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为研究对象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与发展,{1}而以往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新鲜感。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对于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已是一个尤为凸显的问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学生来源以及学习兴趣

专科学生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愿而来,本身对于医学专业就有一定的兴趣,自然而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即使遇到一定的困难以及干扰对于学习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很快又会因为相应的事情而回到学习当中。若教师在着重提高兴趣方面加以引导,此类学生必然会坚定学习信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取得优异成绩,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另一类则是因为因为家长或者他人帮助选择专业而来。此类学生本身对于医学类专业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学方式则会取得明显的不同效果。

二、其他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经观察如今在校学生中不上网和没有手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而且因为上网和手机对学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再加之找男女朋友心里压力等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入校第二年,第三年学习成绩下滑。还有一些社会因素也可以影响学习兴趣,诸如工作难找以及工资待遇低等。经调查80%的学生认为感情失落时不想学习,25%学生觉得天气不好影响学习兴致,90%学生觉得带着手机听课时手机的诱惑性更大。

三、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护理专业中专,大专以及本科教育各不相同,培养的社会需求护士层次也各不相同中专学生要求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技能{2}而社会需要大专层次护生应具备较强临床工作能力、能从事较高技术性护理工作、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行整体化护理,并具备初步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有一定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3}。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中专以及大专教育上应该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侧重方式来进行。例如中专生在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之后对抽象性较强的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平衡失调方面的知识就应该选择相应的难度较轻的简单通俗的教材来讲授,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四、教师授课方式和方法

1.外科护理学和其他专科护理学一样集中了医学基础知识和外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若能联系基础知识和专科疾病的特点,深入浅出的是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时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于学过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温故而知新,加强理解和运用,增加了对以后部分理论的乐趣和兴趣。2.授课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或有缺乏图片和其他方式而不能达到感官理解时可以举例生活中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讲述脑疝的形成的时候:脑疝是指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性孔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手里拿着一个吹好的气球,气球就相当于我们的脑组织内容物,当脑组织发生占位性病变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们再给我们的手心拿着一个小的鹌鹑蛋的时候,我们手心中的空间是不变的,那么就会由于压力导致我们的气球会变变,朝着没有鹌鹑蛋的方向移动,压力更大的时候就会引起气球从指缝移动也就是我们的脑组织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从而形成脑疝。3.对一些需要加深印象加深记忆但又难以掌握的知识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对比记忆,如列表法,强迫记忆如朗读法,理解记忆以及口诀法,如我们对于烧伤面积的评估:三三三,五六七,躯干前后二十七,两个臀部一个五,七加十三二十一等等口诀,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知识记住并掌握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4.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对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的护士需求也越来越多{5},护士由以前的大便器小便器最高武器注射器到如今的ICU,CCU病房里多种多样的仪器和配合医生共同完成突发事件的现场抢救,危重抢救,麻醉手术意外抢救和检查治疗所需要的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护士不但能像普通士兵一样完成平时的工作任务,而且能像特种兵一样完成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的任务。学校和教师在宣传教育方面,可采用校内校外,正反面教育等多种形式,从学生入校开始,使他们了解在当今择业较为困难的时期,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对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型的护士的需求量更大。作为一名高等医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外科护士应当更加对社会和人类具备一种责任感,在社会和人民需要你时一定要挺身而出,一马当先,积极完成使命,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无愧于家庭和社会对自己的培养和付出,教会学生懂得知恩感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将来作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体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不断地教育宣传,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党世民.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党世民,张宗业.外科护理学,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青海医学院报,2012.

[4]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5

肠造口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治疗措施,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可成为患者永久生活的保证[1]。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排便途径,使患者的身心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科根据整体护理的需要,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的护理,并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现将该角色的培养、角色的拓展情况及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素质与培训

1.1 素质

要求护士应具有教育、管理经验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本职工作,具备责任心及沟通能力。

1.2 培训

(1)通过教学指导,让每一位护士掌握造口术前宣教、术后饮食、生活方式咨询、出院后护理咨询及并发症的处理。向患者提供可促进伤口愈合、具有皮肤保护作用的产品及使用方法;(2)成立专业护理小组:把护士分为两组,分别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制订教学计划,讨论具体工作的实施。

2 护理方法

2.1 建立查房制度

每周2次与护士长一起查房,了解造口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2.2 床边教育

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示范和心理护理等。如告诉患者:肠造口患者周围缝线已拆除,可用清水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清洗造口皮肤时,应选择柔软、清洁的毛巾,避免皮肤破损。不能用酒精、碘酒或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清洗。术后避免食用韭菜、芹菜、蜂蜜等粗纤维含量高及润肠类食物,以免导致腹泻。如果腹泻,可食用苹果酱、花生酱、米饭、煮沸的牛奶等。蛋、乳酪、豆类等易产生气体应少食。术前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少渣饮食,如高汤制成的面汤、稀饭、饼干、蛋糕、鸡蛋羹、果汁、菜汁等。禁食粗粮、肉类、蔬菜等多渣食物。

2.3 心理护理

通过护患交流,给予患者信息和信心。调动病人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相互关爱的家庭是对患者心理上最大的支持。

2.4 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在床头护理病人的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的课堂教育,重点介绍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同时把有共性的床边护理放到课堂上反复加深患者的记忆。使用多媒体、小册子等,用个案讨论的方式,由浅入深,提问和讲解相结合。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恰当地提出问题,往往能促进、鼓励患者提供更多的消息,有助于双方和谐关系的建立[2]。

3 结果

3.1 提高了临床工作质量

肠造口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3]。5年来我科护士为160例患者进行了床边教育,为86例患者进行了课堂教育。通过饮食起居、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成为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的咨询者

肠造口术后患者常有焦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4],使患者学会肠造口的护理方法,可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重返社会的信心。而在患者学习造口护理的时机方面,有的专家则更倾向于当患者有主动学习愿望与兴趣时才教患者学习,以保持患者的心理平衡,使其对恢复原来的生活充满信心[5]。因此,在建立患者自信心的同时,鼓励病人提问,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胜本,童卫东.重视肠造口的康复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3):14614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

[3]赵东梅.1例晚期结肠癌并发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45.

家庭护理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颅脑损伤;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往往伤情危重,病情复杂,需要认真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治愈率。本研究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介绍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观察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颅脑损伤患者97例,男71例,女26例。其中车祸致伤75例,跌伤12例,钝器伤10例。按急性脑损伤临床分型标准,重型颅脑损伤54例,中型38例,轻型5例。早期发现脑疝并手术者29例。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是最早反映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要准确分清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等意识障碍的程度[1]。若昏迷减轻,逐渐清醒,视为病情好转,反之视为恶化。

2.2 瞳孔观察 瞳孔变化是诊断脑疝的可靠依据,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当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组织受压或脑疝;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并伴有深昏迷是病危的前兆,应积极抢救[2]。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每15~30 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1次,血压波动大或持续升高,呼吸次数逐渐减慢者,常有颅内压升高或脑压迫存在,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脉搏快、血压下降时应结合病情判断。

3 护理体会

3.1 绝对卧床休息,意识清醒者取平卧头高位。昏迷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颅内压增高者床头抬高15°~30°,抬高头部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部瘀血及脑水肿。颅底骨折有脑脊液耳漏者卧向患侧,可在头部下面垫无菌纱布,注意保持外耳道、鼻腔及口腔清洁,严禁堵塞及冲洗,以防颅内逆行感染。术后未清醒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

3.2 呼吸道护理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可采取侧卧位。使用舌钳将舌拉出或放置通气钳,及时吸痰。如已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

3.3 五官的护理 耳鼻有出血和脑脊液溢出的患者,禁忌填塞耳鼻或冲洗,应保持外耳道及鼻腔清洁。可局部滴用抗生素,以免漏出的脑脊液逆流,引起颅内感染。

3.4 引流管及伤口的护理 脑室引流的患者,脑室体外引流瓶放置高度应以引流管开口处高于侧脑室额角10~15 cm为准。不宜过低或过高。固定好引流瓶,观察脑脊液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理。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3.5 皮肤护理 重症患者要做好全身卫生清洁工作,每2 h定时翻身,按摩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

3.6 大小便护理 尿失禁患者,应予留置导尿管,以保证尿路通畅和水分出入量的正确记录。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嘱咐患者大便时不要过度用力。

3.7 高热护理 重型脑挫裂伤患者,尤其是下丘脑损伤者多伴有中枢性高热,应及时给予冰帽及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或应用药物降温。

3.8 恢复期护理 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应帮助其做一些卧床期的肢体功能锻炼,也可在有人照顾下适当下地活动。

3.9 心理护理 患者经受严重脑外伤后常有情绪波动,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患者,同时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全面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护士必须了解颅脑外伤的基础知识和救治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技术操作熟练,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观察力,为抢救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