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1

注重专家咨询建议实行科学决策管理目前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成一体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校领导管理经验不足和视野不够开阔,以及决策体系的不够完善。为了提高我校的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学校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校外的教育、教学、管理、法律等方面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为学校的战略发展、重大事项、关键领域等问题进行事前评价,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校务委员会则由校内富有教育教学经验和享有威信的教职员工组成,在学校的常规事务、项目实施、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讨论评议和过程监督,提出改善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两个委员会的成立对我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三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珠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与办学效益评估”中连年获优秀等级,中考、学科竞赛及各类比赛的成绩均名列全市初中学校的前茅。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无疑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密切相关。专家顾问们亲自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座谈,听取学校领导的治校方略。通过实地调研和讨论,针对我校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建议开设“文园大讲坛”,通过专家的专题讲座,围绕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教学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广东省政府督学、省教科所张俊洪教授主讲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结合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讲授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指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索。再如珠海市政府督学、原珠海八中校长郝晶主讲的《有效教学漫谈》,就是结合在学校评估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列举出18种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不少教师感慨地说:专家们的讲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反思,激发了大家对有效课堂教学探索创新的热情。

专家咨询委员会还建议,通过鼓励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校顾问、珠海市大学园区工委副主任、远程教育技术专家吴凡开设了题为“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校本研究”的讲座,并指导教师开展《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系统开发》的课题研究。全体教师围绕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展开了大讨论和思考,大家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许多青年教师甚至为能参加课题组找校领导“开后门”。

专家们还为学校的管理工作献计献策。我校的法律顾问帮助学校制定了《临时工管理办法》、《后勤社会化管理办法》,以及《校园安全事故处置预案》等文件,并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处理,帮助学校将依法治校落到了实处。

注重组织结构设计促进扁平高效管理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决定组织功能,组织的规模、战略、环境和技术等因素,对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效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学传统的组织管理结构往往是:校级领导 中层干部(三个部门,即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每个校领导分管一个部门) 年级组长(学科组长) 教师。每周召开一次校长办公会议,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研究和决策,再由校领导对各自分管的部门督促落实,然后再逐级落实到年级(科组)和教师。这样的组织结构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间管理层级过多、各部门之间横向交流与协作不够,甚至相互阻隔和冲突;办事程序不清晰、责任欠明确等等。在一次“教育教学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就曾经发生过一位教师同心将某溶液渗入了眼睛。化学老师让学生用水清洗后,去校医室进行了简单的处理。这时,是通知家长来接学生去医院诊治,还是直接送学生去医院诊治?二是一位学生和同学们在教室前追逐打闹,不慎将一手指伤致骨折。这时,是通知家长来学校接学生去医院治疗,还是学校一边与家长联系,一边送学生去医院治疗?遗憾的是,在这两起真实的案例中,我们的教师都选择了等家长来处置。其后果是:家长极度不满意学校的处置方式,认为如果孩子能够及时送到医院,会获得更好的治疗。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关的人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没有责任”,“现在的家长很挑剔,现在的孩子很娇气”。对这两件事的处理,其实反映了教师心中是否真正有学生,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服务的问题。转贴于

因此,学校提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服务模式”,明确提出“一切工作服务于学生”。学校提出“决策在基层”,打破学校原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径渭分明的界线,重视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我们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区的和谐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家长开放日”、“走进社区、文化广场”以及形式多样的“家长会”等活动,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各方的互动,为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通过开展 “沟通技巧”、“有效处理冲突的策略”、“应急处理手册”等培训活动,帮助教职员工正确处理校内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并制定了各种预案,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萌芽状态,对冲突实施有效的管理。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和推进。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就是希望能通过创新管理,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职员工与学校的和谐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时接到四份“指令”,要求他在同一时间做不同事情的事:科组长请他“上公开课”,办公室让他“接待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教务处要求他“参加听课评课”,学生处请他“为家长作主题讲座”,使得这位老师无所适从。

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我们按照以下两个原则重新进行了组织设计:一是统一指挥的原则,建立了行政办公联席会议制度。首先,由部门主任和年级组长分别对本周工作进行简短汇报和对下周工作计划部署。然后,确定每周的“学校周工作安排”,于周一上午发放给全体教职员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二是效能优先的原则。一方面,我们通过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次,扩大基层年级组长的责权,相关事务通过行政办公联席会议直接落实到责任人,使得指令下达、信息传递更快、更准确,这样不仅保证了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加快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促进学校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提倡柔性竞争力管理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柔性管理强调平等和尊重,注重组织文化建设,推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职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做到这一点,学校提出“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关爱与发展”,“以爱育爱”、“从严管理,严中有爱”,等管理理念。学校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开设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培养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提高学校的社会声望和美誉度等同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视为学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提出“团队合作”、“每一位师生都是文园的形象代言人”等办学思想,积极培养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等校本培训,大力支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德育工作的创新探究”等校本研究,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全员终身学习计划,进而实现以课改育“名师”,以“名师”建“名校”,从而强化教职员工的“组织意识”,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亲和力,促进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推进我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我们创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感动校园十大学生”的评选,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和评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2

【论文关键词】中职校;管理模式;图书馆;信息资源

众所周知,图书馆足每所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所进行的一一切服务活动必须考虑能否提升读者.并保证图书馆核心价值长期、稳定、动态和发展,以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读者的阅览工具、剧渎内容和阅读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图书馆文献工作.足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得我们认真深刻地探索与思考。

1中职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中职学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图=括馆仍序留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层面。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以几方面:

1.1.1服务形式的单一性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面对而”,“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f丽展开,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递为主要内容.即以收藏,加工和保存图书,报刊,资料等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较低层次的服务。

1.1.2服务工作的被动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有的图书馆管理员认为,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和主人,而不是服务者,简单地将图书馆看成本校师生的图书“借阅室”,习惯于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

1.1.3服务工作的封闭性。由于中职学校图书馆主要对象是本校师生,与外界联系少.逐渐形成自我封闭的内向、固定型服务模式。

1.2学生素质下降制约着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

近年我国大力发展普通教育,大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明显下降。中职学生较低的文化课素质以及理论课水平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牛不愿意接触纸质文献和文字文献,而是更愿意接触操作实践类实习课。而当前中职图书馆的最大功能就是向读者提供更多传统的纸质文献,明显导致中职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汲取知识的方法与图书馆主要功能脱节,很多图书馆虽千方百计增加文献典藏封,更新上架,提高文献质量,有针对性的改变藏书类别,力求做到贴近读者,但流通量和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任然依旧很低,这样严重制约着图书馆功能发挥

1.3中职教育工作者主动利用图书馆馆减资源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图书馆以前是教师学习充电的最佳场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更多教师倾向于在网络上查找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相比之下.传统图书馆的信息量明显逊色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储存且知识信息滞后难以满足读者对及时信息的需求,同时网络资源可以随心所欲的被读者复制、下载、移动、打印等,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但实际上电子信息资源虽然有不町比拟的优越性,但电不能代替传统图拇馆的作用。

2中职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

2.1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改变以收藏文献种册数为衡量

图书馆规模、等级和服务能力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信息利用效果作为标准评估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大力倡导开拓进取,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引向深入。我们要时刻自觉树市场竞争、时效、创新和服务观念,自觉运用新观念去指导工作,强化自已的服务意识。这样我们管理人员才能从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中跳出来,图书馆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机制.

2.2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德育工作本来可依托无数高深莫测、抽象空洞的理论来开展,但对于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快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效果并不好。巾职图书馆在道德教育上应该要有所作为,借助图书馆中所收藏的大量深八浅出、具体详实的资料和实例来开展德育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开辟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拓展拓宽知识,追求进步,这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等的形成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2.3改变当前的管理模式,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

中职学生确实存在不积极主动利用图书馆学习知识的问题,学生基础差,容易厌学也是实情。但教师自己远离图书馆,惟恐避而不及,实属不该,教师应该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针对时下这些读者,罔书馆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将服务送向学校的任意角落.改变当前的服务模式,比如: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定期推出文献推荐目录、图书导读,公布在学校公告栏、校园网等,这样既方便读者择书也激发读书欲望:针对不同专业分类制作图书目录方便读者快捷检索借阅;改变为寻求安静将图书馆孤立在教学生活区以外的一贯做法,将馆落在教学核心区,最可行的是将图书流通区和各类阅览室设置在读者最容易接触的地方,因为很多时候书只有你在跟他面对面接触的时候,才有想拥有他想去读他的冲动。

3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创新中职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网络图书馆在使用上比一般的图书馆更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1)查询上的方便快捷等。(2)读者可以任意把浏览过后的图书资料做任意的处理、保存、打印等。(3)用户费用低廉。为保住用户,现阶段网络信息向读者收取的服务费很少或者是免费。所以在中职校图书馆管理中,网络化资源服务应是图书馆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所以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知识管理与运行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效果,保障网络服务的质量。职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应是:根据学校的未来的办学方向、科研、主要读者群的需要以及馆藏基础系统文献等资源布局,制定图书馆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形成自己独有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化资源服务体系

3.1加快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现代职校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网络系统,把服务模式从“简单服务”转变为“信息加工”,把信息服务推向科研以及广大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联机采访、联机编目、联机检索及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加强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网共享等。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检索中心和咨询中心。

3.2强化增值服务,发展网络图书馆技能

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信息资源,能够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分析与重组,提高信息增值服务的综合能力。

3.3注重个性化需求,构建读者资料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为了提高职校图书馆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我们必须研究读者心理,挖掘读者需求。在了解读者的知识需求、期望的同时,也要为图书馆跟踪和挖掘读者的知识需求提供便利条件,为个性化服务打好基础。读者在馆内活动,处处都可留下个人资料。如:读者借阅文献时会留下借阅数量、类别及阅读倾向等资料;读者上网检索将会透露其学术兴趣和知识偏好等倾向;读者在查新、定制服务的过程中会留下在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等细节。图书馆应将读者各种分散的信息和资料整合为“读者资料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数据模型,使读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显性化,以便培养和识别忠诚读者,并通过不断推出新的、超值的知识服务项目来赢得读者的忠诚。

3-4注重网络阅读导读的引导

3.4.1网络阅读导读是指图书馆馆员借助一定的手段以帮助网络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知、学习能力和阅读品质,形成较高的信息素质为目的,面对学生网络活动所进行的有效的引导.辅导和指导的行为。图书馆馆员要强化信息导航来培养读者网络阅读能力。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和超文本,图书馆要当好信息的引航员,推荐专业站点和热门网站,有针对性地引导读者掌握鉴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和方法,使之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防止网络迷路。比如:图书馆可以在校园网开展“读书咨询”,“新书介绍”等活动.组织有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引导读者进行网络阅读和学习。促使读者的网络阅读能力在浅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3.4.2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阅读效果。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网络读者提供获取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在滋生着许多负面影响。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的分级审查制度控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减少对读者的毒害,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确保积极健康的网络阅读效果

3.4_3重视阅读的品位与质量做好导读工作。导读在我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图书馆应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网络阅读知识和较高信息素质的图书馆员,使他们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承担网络阅读导读任务。结合读者的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等冈素,可编制推荐书目或导读书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做准备的教育。”高职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对象,培养教育好高职生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培养教育好高职生作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努力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而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一、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在管理方面的体现,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和核心来实施管理,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学生管理中,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管理为中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其创造性,促进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在完成组织目标、进行组织活动中的中心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高职院校很多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在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学校整体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学生管理体制、教师员工素质及学校管理机构方面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1.传统学生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许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经验管理阶段,与高职院校应有的管理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缺乏科学的学生管理体制。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应该总结、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

2.教师员工素质问题

高职院校的老师几乎是中专学校原班人马,面对高职院校的膨胀,学生组成的复杂,学生管理工作面对更多难题。而教师缺乏对学生工作研究的主动性,缺乏学生管理理论的指导,缺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管理教育的方法。同时,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面临着年龄、学历、技术结构的问题。年龄上,呈现临近退休的人多,新进人员多,而中青年骨干少。学历结构上,高低学历参差不齐,无法优化组合。

3.学校管理机构问题

高职院校存在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机构在职能发挥中定位不准,管理效率低下,人财物浪费严重等问题,影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中,应转变管理理念,认清高职学校工作的基本规律、性质和任务,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协调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种人际关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1.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调动机制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生被视为管理的客体,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管理理念的发展,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去。在管理的权力分配方面,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高度集权,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罚,达到组织目标统一、行动一致,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另一种是适度分权,依靠科学管理和员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相结合,促使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达到组织的高效率。在今天的社会中,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学生自我意识提升,所以,适度分权,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会比较有效。

2.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之一。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因此,对人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学校管理激励机制中最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模式:目标激励模式、典型激励模式、奖惩激励模式、自我管理激励模式。学生管理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使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几种模式交互使用,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合理规避心理效应的消极作用。

3.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组织机制

为了使管理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以及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在组织系统中建立一定的管理层次,设置与各管理层次相适应的管理职责、规范与标准,规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权力,构成相对稳定的组织管理结构系统。然后,按照组织管理结构中各成员的个人能力情况,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岗位上,按照能级对应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构建有效而灵敏的机制,促进班务管理的人本化、班级活动的人本化、以及课业管理和评价机制人本化目标的实现。

四、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1.更新理念,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

高职学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中,都要转变传统的以学校和教育者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创建以人为本的成长环境。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倡导和践行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2.提高素养,建立高素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队伍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因此,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必须要依靠高素质高文化高修养的管理者才能执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在中专时期形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教育对象由中专生到大学生的变化,高职院校应该尽快实现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人员和思想的转变。

3.权力分散,人本管理和个性培养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调节。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接受管理者的要求与规范,而是经过自身的思考和认同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大学生自主管理,满足了学生精神上渴望自立的需要,创造出生动活泼的群体心理气氛,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意识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法.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陈佳贵.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3]水.论东西方管理的融合与创新[J].学术研究,2002(5).

[4]董泽芳.以生为本是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4

论文摘 要: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的发展,并且影响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根据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的管理现状,结合现今高校发展要求,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求为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高等学校后勤员工队伍提供参考。

一、目前高校后勤员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自主学习意识差。目前我过高校后勤员工学历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业务能力偏低,业务技术人员偏少,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流动性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高校后勤员工中,临时工和正式工相互混杂。正式工岗位相对稳定,流动性差,有的员工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都在同一岗位上;而临时工没有编制,待遇较低,流动性又异常频繁。多数高校后勤员工的主要来源是本校职工家属和精简下来的下岗职工,年龄躲在40岁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了后勤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不高,人事不匹配,影响了高校后勤改革的进程,甚至阻碍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后勤员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后勤员工自身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后勤员工认为后勤工作主要是服务行的,仅凭借工作经验即可,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太多的专业技术即可胜任,因而知识积累少,学历层次得不到提高,更意识不到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以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员工之间沟通较少,专业技术知识得不到交流,也给后勤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不少障碍。

(二)对后勤工作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后勤员工自身在时间、精力及经济上投入不足,不钻研业务,另一方面,学校在财力、物力及时间上对后勤工作投入不够,对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级业务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线工人,他们文化水平较低,不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要提高个人技能十分困难,致使后勤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准。

(三)员工选聘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后勤企业,以前是通过有计划的分配,或者通过调动和其他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配置方式,而不是通过人才市场的方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后勤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但受此前计划分配、调动体制的影响,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只注重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因素。

三、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规范后勤整体管理,进一步提高后勤竞争能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员工的质量意识、思想认识、业务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服务质量,制约着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强化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水平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

四、规范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树立员工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现代化的后勤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因而后勤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后勤保障水准。同时,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综合性较强,这就为后勤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涉猎并理解不同专业、不同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二)建立竞争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十分庞大,结构严重失衡,对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尽其用。同时,应裁汰冗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实行有效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使他们发挥潜力。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者只强调精神激励而使物质激励缺失,都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应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正确、客观的看待员工的正当需求。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高后勤员工素质。加大提高后勤员工素质方面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使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工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为了适应后勤社会化和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应着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不局限于编制的限制,转变用人观念。可以通过内部选拔,竞争上岗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充实后勤人才队伍,也可以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有专业特长、思想前卫、高学历的年轻力量,改善后勤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5

关键词: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思想品德;教学

“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开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了。许多学者都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和研究。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方式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多重功能与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这种学习方式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许多课改实验校都将“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希望借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追捧得走了样,出现盲目使用的情况。

一、对“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模式停留在表面形式

笔者认为:有些课程没有必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形式,合作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学习,还表现在利用课余时间的相互学习。如果每节课都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教师都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所以,使“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刻板运用这种模式。当前很多学校开展“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就是课前让学生提前完成好老师设置的学案稿(或叫导学稿),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组汇报总结,展现成果。但是,长时间的操作让我们发现,学生对这种模式感到厌烦。当老师们在课堂上说出“拿出学案稿”时,很多学生的反应就是“又是学案稿!”其实,思想品德课程大部分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发展需要,而且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对图片、声音等感兴趣,对大量的文字内容感到无味,因此,长期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案稿内容同样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同样降低了课堂实效,同样不能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设置不够合理,要么太难,不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范围内,要么太过简单,致使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得出答案。因此,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要设置好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如果过于简单,那么则没有必要合作了。同时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例如:在讲授《学习新天地》这一课时,第一个知识点是初中学习的新特点,由于这个话题比较切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所以如果设置合作学习,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克服满堂灌的方式。但是在讲授《日新又新我常新》这一课时,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理论化和抽象化,初一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全面”和“发展”的含义,所以,这种课时是不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得出相关知识点的。总之,究竟合作还是不合作,要视课时的难易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合作。否则只会让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的形式。

二、时间分配不均,让学生在课后和课时都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的合作学习,其意义绝不只在于教学方式上的标新立异。从人类教育的实践史看,教学的组织形式已经走过了从个别教学到班级教学的漫长发展道路,其后又有对班级教学的诸多革新和改造。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中来,在合作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在相互配合中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的合作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使学生更愿意学习,更主动地学习。所以,合作学习不仅蕴涵的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还是一种人生态度。1学生合作的精神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在上课时间或者从事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在校时间的安排比较固定,除了课间10分钟,学生基本没有合作的时间和机会,试问,学生如何能在完成学案稿的过程中达到合作的目的。所以,课堂上的汇报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发言,并不能体现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也很难在学习中培养其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致使小组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同虚设。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笔者认为,在政治教学中,如果要运用“小组管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不需要经常使用学案稿。因为学生在校的自由时间有限,教师应结合学案稿的使用和在课堂上设置合理的讨论主题,才能长期充分发挥“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

三、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不均等

合作学习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感,建立起自信心。但通过观察发现,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成员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则缺乏主动性。由于成绩不好或是性格内向,使这些学生因为怕出错而不敢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充当成绩好、性格外向的学生的“听众”,或者,即使发表自己意见也往往得不到重视,长期下去,在课堂上,同样不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查看过一些班级的发言记录,发现这部分学生发言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例如: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设问“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出什么办法来脱身?”平时成绩较为优秀或者性格比较活跃的小组成员,很快就想出各种方法应对不同侵害,而平时较差或者性格内向的成员却不发言,或者干脆发呆。

要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尤其是学困生的参与度,有个好策略就是多鼓励和多表扬,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多鼓励学困生回答,遇到学困生举手回答,多给他们回答的机会。

随着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受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和倡导。新课程极力主张学生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对新课程实施与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组管理,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致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经常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影响“小组管理,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采取具体的办法去处理,以便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8.

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是被公认为最难管理的学生,其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中职生是普通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背负极重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学校以及老师的生硬管理对立情绪极大;二是绝大多数中职生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因此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空想或幻想多于理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三是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紧缺劳动者的现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社会的人才培养观还普遍停留在重普教轻职教上面。中职生生存在这样一个社会状态下于是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更有效的管理,许多从事中职德育工作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给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为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单纯的、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中职学生几乎都是初中毕业后考不上普高才到中职来的。初中教育因为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学校升学率,因此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行围绕的中心就是学生成绩。中职教育因为更强调与企业接轨,因此许多中职学校便把目前的一些企业管理模式使用到学校学生管理上面,把学生当“机器”来进行钢性管理,有的学校甚至以纯军事化管理为“骄傲”,在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上大多采用“压”、“堵”,导致作为学生主要管理者的班主任和学生处的老师成为了学校的“消防队员”,学生处则成了名副其实的“消防队”。当然这种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开始比较“适应”,但几年后就出现许多不适症状。从现代企业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看,“强制”型或单纯的“制度”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既能“管住”又能“管好”中职生,这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德育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品格的重要方式

美国工程师甘特在20世纪初指出:人的因素是管理中最重要因素,提倡对人采取指导型管理。指导型管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下,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实质就是一种指导型管理,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教育管理的结果是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个体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管理的单位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学生干部为单位,还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有很多:和老师一道参加学校的常规管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规定的修改和制定等等。在方式方法上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人数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学生自主管理课的开设是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得以践行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学生自主管理课是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而采用的最有效载体之一,是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门德育实践课。它以班为单位,每学期集中一周的时间学生集体践行体验。学生体验的全过程由学校行政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指导、管理。课程设置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公关礼仪培训、素质教育讲座、个人心得总结、个人课程体会分享等五个方面。其中学校常规管理包括:学生违纪检查及劝导、校园公区卫生及保洁、校园安全值岗及巡逻;公关礼仪培训包括:学生迎送师生上学、放学、专业礼仪课程培训、学生着装规范;素质教育讲座包括:团队精神打造、健康心理培养、法制课堂教育、现代企业文化学习及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学经典及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个人心得总结包括:一周上课情况收获和心得;个人课程体会分享要求每位同学将个人体会与全班或全校师生分享。

四、学生自主管理课的开设对学校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成为自主管理模式实践的有效方法

开设每学期一周的学生自主管理课,不仅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学生的理论学习,相反,通过摸索与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自主管理课的开设对学校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增强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从校领导到一般教职工共同参与学生自主管理,对学生自主管理课全程进行指导、协调、检查、评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将过去钢性的制度管理转换为柔性的自我管理,使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服从意识以及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大大提升。

2、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增强。学生通过自主管理课,不仅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方式,而且能亲自参与、体验学校的常规管理,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这种角色的转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反思机会,使学生在行为习惯、遵章守纪方面更注重自我教育和管理,学生的爱校、护校意识增强,学生的文明程度增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3、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自主管理课是一门德育体验课,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管理和听素质课专题讲座,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和老师的无私教诲,更加明白学校科学、严格管理的目的,更加懂得换位思考问题,更加注重鲜活的“教材”中体验到工作的辛、酸、苦、辣,实现了一次短暂的人生跨越,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