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车多路少,矛盾突出

近年来,虽然在城市道路建设上引起了各部门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城市道路面积不足的情况。并且随着最近扩张的城市道路建设,使得城市以往的中心区域正向着郊区进行扩展。同时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高,容易产生过大的交通流量,使城市的道路负荷严重,导致了交通拥堵的发生。而且各种流动摊商,夜间集贸和道路边的停车场都占用了城市的道路,给紧张的空间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1.2道路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弱

由于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车流量大,往往会造成交通不畅,而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决定了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和增长过快的机动车数量成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通常情况下一个交叉路口,分别由两个左转道和直行道构成,右转的车辆还会占据一个车道。同时右转会受到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影响,甚至还会受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影响。另外在交叉口无论哪个方向需要通行,都要排队等候信号灯的指令,等待的时间或短或长。在每一个信号周期里,任何一个方向过往的车辆都等候通行的指令,当车辆排队时间大于绿灯时间,便会造成交通拥堵。

1.3公交网络的不合理

从根本上说,车辆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了城市交通道路的拥堵。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考虑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依照目前的形式,虽然公交的线路多,而公共交通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公交线路的设置上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既缺少高效运输能力的公交主干线,又开通了许多低质量的线路,使得重复路线系数高的特点,同时还会使公交换乘出现关联性不好的情况。另外在公交车辆的选择上,也没有很好的满足现代乘客的需求,还不能在运行时间准点,运输服务质量和公交票制等方面有一个提升。

1.4城市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技术

目前的情况是,城市的交通管理执法者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对交通管理中的执法存在执法不当、不规范的行为,这对城市交通执法和管理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在岗位设置问题上,城市市城市交通执法者有一部分是属于公益性的岗位性质,虽然对这些社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的文化背景及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违规的情况。针对管理技术的问题,智能化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一言,还存在多个执法环节不规范,人力化操作较多的情况,这给管理工作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引起管理效能低,执法发生纠纷的情况。

二、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对策

2.1确实遵循城市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城市中的各个方面和谐。交通的需求不仅要给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要关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满足城市发展的长期需要,不可以只满足眼前的发展需要,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能力。所以城市交通管理应该向着可持续性的道路发展,保证各方面的利益,把各个方面的利益相互结合并协调发展。其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社会因素以及生态环境三个部分,它们三者相互联系又会相互制约。

2.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证公交优先

目前的现代城市的生活和工作中,出行人流量密集,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以往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跟不上现代交通的需求,这就要求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是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技术与智能化的管理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具有投资成本低,服务水平高的特点。

从城市交通长期的发展考虑,鼓励居民选择公交方式出行,转变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为主的局面。要正确引导自行车交通的转移,就必须让公众满意公共交通工具,要使乘客体会到舒适感和快捷性,这样才能引导大部分人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同时还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把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3建立和健全公共参与机制

建立和健全公共参与机制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保证。同时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和完善:

(一)引入学者代表,积极听取意见,制定有效的对策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划,提倡公众参与听证会,完善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主要是在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的制定阶段,首先政府部门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并制定城市发展的草案。然后把规划初期的方案发送到每户家庭,主要是以报纸后面增页的方式,或者通过邮寄到住址,让民众了解规划的草案,再进行意见的收集,并根据采纳的意见对规划的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最后规划部门才会把修改好的方案向市人大上报。

(二)多种手段结合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十字交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改进,安装智能化设备,通过设备带有的测算系统改变传统信号灯不能及时变更的局面。在城市道路的管理中安装多个电子眼和监控设备等,有效降低城市交通管理的运营成本,努力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路网的整体交通疏解能力。通过对未来需求量的估计建立合理长效的科学管理体系,从技术手段方面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需要相联系的问题。就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来说,城市交通管理者应该加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税费加以调整,进一步规划和调整交通流量。同时对购买私家车的居民增加汽车的购买税,并且把丰富税费的种类和提高相应的税费额度,从一定程度上对私家车购买率进行控制。并通过对路段的科学化管理,解决高峰期路段拥堵的问题。

(三)建立适合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合理的运行体制。未来的交通规划必修和该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步调相一致,还必须对目前的现实状况加以考虑。要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的规划方案,交通需求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还应该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进行“微循环”系统的建立。规划城市密集地区的交通道路建设,合理分配各种公共交通资源,对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进行分流,并在二环路以外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场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借鉴先进经验,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突出矛盾

通过学习和总结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对目前出现的突出矛盾进行梳理,在清楚的认识到引起城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城市交通和资源协调发展。还可以借鉴北京对交通拥堵采取的措施,该措施是单双号限行,该项举措较好的在特殊时段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相互联系,对交通运输量有一个大的提升。政府应积极鼓励居民出行时采取私家车共乘方式。对于城市中心区域内难停车的问题,对停车位进行价格调控,以不同价位的收费等方式对停车需求进行控制。

结束语

城市的交通管理是连接各个方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三种交通对象人、车和路,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并且城市交通管理也会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一名城市交通管理者,应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刻苦钻研,深入探索分析,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法上进一步有所创新。不断完善城市的公共基础交通设施,改善和提高居民的交通出行环境,大力提升国民的交通意识和整体素质,将会为城市品牌效应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2]顾民:《城市公共交通在铁路客运枢纽内的布局和衔接研究》,城市道路与防 洪[J], 2012年第9期.

[3]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J] , 2011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2

摘 要 在对现代交通管理统计应用的实际需求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交通管理实践中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交通运输管理需要,提出了创新统计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统计 交通管理 信息化

一、现代交通管理对统计应用的实际需求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加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对应的管理方法对城市交通进行规范化管理成为了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交通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车辆进行监控,在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之后,合理的对交通进行疏导,使得城市交通状况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最大程度的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统计效率成为了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得交通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当前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通运输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较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道路交通压力,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传统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的运输量统计方法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增加的需要。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运输量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出近些年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当修改。

而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个相对完整而准确的科学调查方法和对应的运输工具总体数据库。直接导致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的统计工作精度受限。从近些年来的数据统计应用情况来看,受到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交通行业的车船总体数据库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加之当前营业性与非营业性运输等存在,对应的规范化管理因素没有形成并建立起来,加之对应的运输量统计范围标准不统一、总量与具体构成不能完全得到推算。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交通运输量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提高。

(二)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缺少快速反应的统计能力

当前,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的统计调查工作主要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的,而且执行手段主要以逐级上报的模式为主。这种工作开展方式以及工作的展开手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基础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以及上报过程中存在着周期长、程序多等问题。当面对现代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即时性问题时,统计工作不能及时的予以反应,导致统计工作不能满足当前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及时性需求。

(三)运输量统计指标相对单一

由于受到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限制,当前运输量指标基本是采用实物量指标进行统计的,缺少其他相关指标体系的补充和辅助,诸如运输效率、运输经营性财务等价值量、能源消耗等指标,利用他们来研究并测算交通量的增加值,获得交通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直接、间接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结构呈现复杂性的趋势,相关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增加,政府对能够反映市场变化的统计信息需求更多。另外,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运输量统计工作还缺少对不同分组,诸如运输区域、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货物种类等不同而进行的数据统计,缺少对区域运量变化的统计量。尤其是对运输主通道所承担的发生量统计工作,不能对真个运输市场的发总动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以致不能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

三、创新提高统计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用的措施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

在合理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的同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与统计工作的时效性、信息化开发程度也至关重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以省级运政信息系统为依托,在全省范围的三级联网基础上,建立并形成数据快速传输与的统一平台。利用该平台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集中,以方便数据的下载、上报、查询。通过对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统计工作的规模化建设,促进了统计工作的根本改革。

(二)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统计调查

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可以借助其他统计部门的专业调查人才队伍,定期和政府统计局进行联合调查工字钢。通过这种方式开展交通运输管理的统计调查工作,不但能够很好的解决运输管理统计人员紧缺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保证用于调查统计的专项经费及时到位,确保了专款专用,而且还可以让专业统计部门对调查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在联合调查过程中,可以建立起抽样数据质量评估小组,对调查抽样数据质量进行检测,实现整个调查工作的全面管理与评估,减少调查过程中的数据误差,增加调查工作的完整性与透明度。

(三)抽样调查与外挂车辆登记调查相结合

抽样调查工作应该将外挂车辆(包括驻点经营性车辆)的登记调查结合起来,将外挂车辆纳入到社会公路运输量的统计数据当中。随着管理工作对外挂车辆与驻点经营性车辆的重视,外挂车辆的综合整治成为了当前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例如,浙江省率先以法规的方式规定对驻地经营性车辆的概念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外挂车辆调查登记工作,同时采用多种优惠措施鼓励外挂车辆回到本地经营。

结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统计技术的发展,基于现代统计技术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设备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统计技术的应用必将在未来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忠芳.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经贸.2011(18):146.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反映出了该城市相应的经济实力,要怎样掌握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最主要的是把握该城市内在规划特点。在国际上,如今多按照美国的规划来规划各国的城市交通,也就是所说的按照一定的经典模型来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而针对我国的国情,国内参与交通人员较多且繁杂,自行车和行人较多,只把汽车放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行的,由此可见,美国的城市交通规划模式在国内是不可行的,至少根据国内的现状是不可行的。根据我国现状,在未来较长时期下,公共交通中的自行车人群和行人数量较大,占据城市交通规划的主导地位。考虑到其数量及流动性的繁杂,加大了交通的负荷,由此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城市交通规划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解决国内交通问题,规划人员主要偏向于面向宏观和长期层面讨论,关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容量率,针对城市旧道路及依据城市可利用闲置土地等方面,对城市今后的交通网、出行流、出行量等进行科学的预测,根据对城市交通的认识与了解,改进整个网络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并提出建议和相应意见。通过此举对规划交通等相关难题进行解决和预防。可见,对土地、道路及使用性质的规划管理控制,称得上是前面解决问题方式的最佳实施过程。由此,在考虑交通问题时,成规人员须在交通互动关系和利用土地上进行宏观引导和控制,这才是当今重要的主导方式。但由于规划和行业管理人员相应知识背景的局限性,在对交通道路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模式等情况下,规划部门较少触及。

管理道路交通的意义

目前,全世界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应用一系列的管制方式以妥善处理城市交通的难题,产生的结果都较好。道路交通网络则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交叉区域则是其端口,若提高交叉区域的交通能力,可采用立体交叉(立交桥)法、信号设施控制法(交通管制)分离相互冲突的交通流,即通常意义上的空间和时间两个方法,可有效的减少交通干扰。同时,为更加有效的实现道路的所有功能,使车辆行驶安全通畅,则需要较专业和科学的交通监控系统进行交通系统的专项指挥。交通管理的特点交通管理通常是指对道路上路面车流、行人进行控制和引导实施的管理。主要是从环境、路、车、人等方面出发,在某些关联因素方面互相调节用以解决交通管理上的状况。所以其最重要的是管理的实现,也就是说对微观交通要素(如控制信号设备、十字路口等)和参与交通人员的管理。但是因为国内交通现状是着重路面执法、执勤,并且管理交通的工作部门相对管理不到位,所以,我国交通管理长期是以路面执勤、执法为重点,加之交通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要充分地把握和研究影响当地管理和交通的各宏观问题相对艰难,国内交通管理的难题多表现在不能从道路密度、路网结构、交通构成、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宏观方向综合分析。

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的联系

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共同目标,故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随着我国日渐强大,车辆、人口的迅猛增长,发展过缓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跟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由此道路设施发展与车辆的激增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要解决,就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从源头出发,改变道路现状,提出道路建设和规划方案,使其在质上发生根本变化;2)相应交通管理单位要针对已有道路充分合理考虑现有交通,尽可能提高道路交通的最大功能。城市交通规划是决定交通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从浅层次展开来看城市交通规划貌似和目前的交通管理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容易看出的是,目前交通规划进行的一切工作对目前、将来的交通工作、管理将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交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交通规划的工作中来,也为规划部门创造了诸多便利,以微小的代价解决了城市交通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良好交通环境会对城市交通提供巨大动力,在原有的道路设施情况下,保障道路通畅,保证居民出行便利,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对管理和城市交通进行规划一如既往的期望。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交通规划实行是一个过程,与交通管理工作一起开展需要时间,必须在目前存在的道路和设施条件下,依靠科学可行的方法,充分运用先进优良的设备,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成分,最终实现改变交通和提高城市服务功能的目标。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的、巨大的、繁杂的工程。如何将城市交通与持续健康有效结合,则要争取整合资源,不仅要求交通系统内相关人员体现敬业奋进的精神,还须政府相关单位及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和关注,才能把这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好事、要事做好。

结语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都市;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各种交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大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1.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2008年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发展到118个,城镇人口已超过6亿人。再加上数目膨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承受沉重的压力。

1.2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大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大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整治我国的城市交通紧张、逐步实现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呢?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问题――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的生成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现实的瞻前顾后的有效对策。

2、山东青岛市道路交通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五大问题

几年前,青岛的第一条快速路建成,解决了东西交通的问题。但目前,其问题多多,卡脖子路段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建设一个项目,首选应该充分评估其带来的效果,同时应该评估其风险。显然,第一条快速路的诟病,是建设之初始料未及的,至少也是估计不足的。第二条快速路的建成,又是一个缓解交通压力的重大举措,然而,它对于杭州路立交桥周边的交通状况,并未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目前充其量也就是解决了快速连接胶州湾高速公路的问题。 任何一个大交通项目的成功,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成功,把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完全寄托于某条道路的建设,或者某项措施的出台,都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当前,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是:乘公交车、出租车或自驾车。

青岛的另外一个现状,就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问题。城市核心功能区过度集中在香港路、山东路周边,是造成目前交通压力的又一个直接原因。青岛市区三面环海,只有北面是出口,这本身就很容易导致交通压力过度集中。城市功能规划的片面性,又加剧了这种局面。因此,尽快落实政府提出的黄岛、红岛、青岛三点布。

2.1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近两年青岛市年均新增各类机动车8万余辆,其中私有小汽车每年增加近4万辆,使城市交通压力骤增,连锁产生停车难和部分道路高峰时段出现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青岛市旧城改造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给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压力和难度。市内交通的压力逐年增大的原因,有下列几个:

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②城市车辆,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增长;③城市地面交通设施的陈旧;④城市空间布局过于局促;⑤交通管理水平赶不上交通状况的发展。

2.2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广大交通参与者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诸如酒后驾驶、闯红灯、车辆超员超载、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仍较为突出,由此导致的重大交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3管理手段不适应形势需要

管理手段单一,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应用率还比较低,路面管理仍以执勤交警纠违疏导为主,警务效率和管控力度受到了制约。

2.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2.5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3、针对青岛交通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3.1采取三个措施加强公路安全管理

(1)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施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指标考核,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资格培训。(3)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加大设施和装备投入,完善应急机制。

3.2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加强交通管理

(1)扎实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建设,不断提升畅通工程水平。(2)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水平。(3)加强交通科学组织与管理。(4)强化交警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战斗力。

3.3采取十个办法整治道路交通秩序

(1)深化文明交通“三让”活动、推进“五进”工作,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增强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倡导“六不”,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软环境。

(2)树立严管理念,持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不间断地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公路以治理客货运车辆超载为重点,整治超速、客货混装、农用车载客等违法行为,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城区加强违法停车治理,整治不遵守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规范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行为。坚持严厉查处酒后驾驶、无牌无证驾驶,打击盗抢机动车等违法行为。

(3)提高交通事故防范能力。科学分析全市交通事故成因及特点,确定一批交通事故黑点,从警力投入、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整改。

(4)加强恶劣天气和重点时段高速公路的管理,全市公路确定多发事故段,实行承包责任制,确保重大事故指标零增长。

(5)通过设立举报奖励机制等办法,有效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犯罪。

(6)进一步完善路路路联勤网格化管理的公路管理模式,科学部署公路警力,扩大公路管理覆盖面,提高“见警率”和处置突发事件、交通拥堵的快速反应能力。

(7)运用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提高非现场执法比率,进一步规范道路行车秩序。

(8)围绕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加快《青岛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立法进程,落实《青岛市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和《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修订。争取资金,加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规范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审批,推广应用停车诱导系统。

(9)要积极争取智能化交通建设资金,加快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增加路口视频监控设备、交通诱导显示屏、交通流量监测设备等,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

(10)要做好交通违法处理系统、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本着实用、方便、高效的原则,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效能。

4、建议与展望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体来讲,青岛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青岛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青岛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青岛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青岛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一个好的交通状况是市民所需,也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依赖于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科学,是硬道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效的世纪,我们要真正的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再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交通管理经验,尽快提升管理水平。朝着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个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岩.中国交通发展与研究[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2]高晗.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管理模式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22-23

[3]马俊来.单向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 (4): 103-107

[4]王丰元.青岛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6 (2):67-70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公安教育;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学科归属;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拥堵、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虽然交通管理中的传统问题逐步得到破解,但新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升交警队伍专业素养,以确保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全国公安院校纷纷开设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历层次也由原来的专科提升为本科。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二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判别该专业的学科归属,确定其专业发展方向及教学重点;二是构建起逻辑严密、符合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一、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科归属

(一)学科归属上存在的争议。学科归属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发展和课程体系建设影响很大。普通高等院校都将交通相关专业归入工学门类,但它属于机械汽车类还是土木道路类,不同高校曾有不同认识,这给其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带来了不少困扰,导致其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体系进行了反复调整①。因此,必须慎重考察专业归属问题。1998年,教育部将原有交通相关专业统一于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两个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交通运输类,原有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在专业目录中被取消。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正式批准设立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并将其分别列入法学和工学门类,同时在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但事实上,公安院校交通相关专业到底归属于管理学、法学还是工学门类的争议②仍然存在着,且仍需要进行讨论。

(二)行业知识需求和学科属性分析。分析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科归属,应从交通管理工作对知识需求角度出发。根据实际需求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管理,参与道路交通规划与组织。做好交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新闻传播乃至法医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而核心需要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其对知识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是基础。交通管理对象是人的交通出行行为。研究表明,尽管人是交通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但也是最难改变的因素。③因此,从研究和实践来看,干预交通行为最经济也最符合人本精神的措施仍然是针对交通设施的工程措施。从系统角度看,道路安全、有序、畅通与否,深受交通规划和交通工程设计好坏的影响。大量实践证明,不科学的交通规划和设计严重制约着交通管理水平,且无法通过路面执勤执法加以改善。由此可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研究和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必须掌握交通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与其他部门实现无缝对接,共同为交通有序出行创造一个基础性环境。这就要求公安院校交通相关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工程学知识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安院校毕业生进入公安机关工作,主要是承担社会管理任务,与工科院校交通工程专业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不同,后者更加注重具体技术。以智能交通系统为例,公安院校毕业生侧重系统规划和设计,需要对城市交通管理宏观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而工科院校毕业生更侧重系统建设,需要掌握具体的实践技术,如计算机编程技术等。

2.管理是统领。管理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工作的基本定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对驾驶人、车辆的管理,还包括对交通安全、执法活动、交通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规划、组织和管理。这些工作要求以科学的管理学知识为指导和统领。当然,这种管理还必须建立在对法律特别是工程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否则将会是空中楼阁、无水之源。

3.执法是职责。执法是公安机关的主要工作职责。对于交通警察来说,其执法任务主要是路面执法和交通事故处理,但“法律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深深地嵌入社会”的,因此,执法必须建立在对交通出行行为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综上所述,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以交通出行行为和道路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工程知识为基础、管理学知识为统领、法学知识为重要内容,以信息技术等其他知识为支撑或补充的多学科交叉专业。由于工学的基础性地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归属工学门类之下,并置于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之下,体现了公安学和法学特色,而以交通管理工程为专业名称,正是对本专业学科属性的准确描述。

(三)能力培养目标及课程群设置。按照实战部门人才需求和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科归属,其培养对象应具有如下四种能力:一线执勤执法能力——掌握法律和交通管理基本知识,能够完成一线执勤执法工作,确保规范、理性执法;事故处理能力——掌握交通安全原理和相关法律知识,具有事故勘查、鉴定、处理、追逃的能力,确保事故得到公正、规范处理;交通工程设计能力——掌握道路交通运行基本原理,能够开展交通工程设计、交通组织优化等工作,以推动交通出行更加安全、有序、畅通;交通管理能力——掌握管理学、系统科学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对交通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完成交通管理辅助决策任务,提升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鉴于上述能力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着“通专结合”的原则,在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后期,以交通工程、交通管理和事故处理为发展方向,将若干门课程设置为一个课程群,进行适度有区别的培养,这也符合一线实战部门存在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才专业化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课程体系设置分析

作为多学科交叉专业,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涉及心理学、工程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的研究方法、思维模式各不相同,给学生认知带来诸多困难,为此,必须要构建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一)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知识框架。课程体系设置需要建立在学科知识框架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知识框架分为三个层次(见表1)。一是研究个体驾驶行为,以规范出行、保证安全为目的;二是研究群体特征(即交叉口和路段的交通运行特征),用于指导交通工程设计,确保点段交通出行的安全、有序和畅通;三是研究道路交通系统状态及影响因素,以优化道路交通系统结构,提升系统运行效果。上述理论框架是课程设置的基础,但课程体系设置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的原则。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目标,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层次递进性,④结合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知识特征,提出优化其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五点原则和方法。

1.分层次构建体系。通常将专业课程分为理论和应用两部分,修完理论课程后再修应用课程,而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按照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尽管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着“个体组成群体,群体构成系统”的规律,但不同层次的理论之间并不存在较强的支撑关系。如研究个体特征的驾驶行为理论虽然为研究点段交通运行的交通流理论提供了部分知识基础,但后者更多地建立在相对独立的研究基础上。各个层次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构建课程体系应充分考虑上述特征,分为三个层次,且每一层次有相应理论课程和应用课程。

2.同一学科背景的课程必须紧密衔接。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专业,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点在不同时间点介入形成若干门课程,但必须注重这若干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先修课程为信息系统,有的学校将这种关系紧密的课程分割安排在第二个学期和第七个学期,这就破坏了学习的连贯性。因此,构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尽量将同一学科背景的课程紧密衔接起来,前后相隔最多不应超过两个学期。

3.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研究并解决对象抽象问题。人、车、路是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并不是以单个元素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它们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并非交通系统元素的物理特征,而是系统的运行状态。抽象的研究内容,给学生认知带来了困难。为此,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应按照“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路径,实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不断提升认知深度。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学习应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实践应置于理论指导之下。如为深入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首先,学习驾驶技能,形成对安全驾驶的感性认识;其次,学习交通心理学、道路工程、车辆构造等理论课程,掌握交通安全基本理论;再次,学习事故处理、交通秩序管理等应用课程,掌握事故处理、秩序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最后,参加交通管理一线实习,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4.区别实务知识体系和教学知识体系,确保教学中认知的系统性。作为多学科交叉专业,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突出主干课程,并逐步延伸至支撑课程。如在设置事故处理系列课程时,一种安排是借鉴事故处理的实务流程,先安排事故勘查课程,后安排事故处理与调解课程;另一种安排是先讲授事故处理与调解一般原理,后讲授事故勘查课程。前者虽然符合实践工作流程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但由于事故勘查课程距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较远,容易造成认知碎片化。而后者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先对事故处理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然后再学习事故处理相关技术细节,符合“由面到点”和“由易而难”的认知科学规律。事实上,实务知识体系是面向工作流程而非认知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要警惕业务知识体系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干扰,即实务知识体系对教学知识体系的干扰。

5.强化方法论教育,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对应用知识的理解。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知识多是通过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具体交通实践问题而获得的。如交通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交通行为的。由此可见,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知识的科学性,是建立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的。因此,教学时必须注重课程中的方法论部分,而不仅仅是应用知识部分,否则,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会因未能深入理解掌握方法论而增加对应用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还会因缺乏方法论的支撑而不能妥善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尽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学科,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但“应用型”不等于“操作型”,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如实战部门要求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不仅要能够执法,更要能够做好说理执法,这就需要执法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主要课程和各学期课程安排。根据上述分析,应结合不同阶段学习目标,安排相关专业课程(见表2)。大一两学期基本不开设专业课程,因此在表中不涉及大一的课程安排。

三、结语

2011年,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公安高等教育的一大突破,填补了公安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空白,为公安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顶层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全国公安教育者为公安学科的丰富、完善添砖加瓦。通过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对一线实战部门繁杂的知识需求进行梳理概括的基础上,笔者论证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应归属工科门类的理由,并描述了多学科交叉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四个能力培养目标,并建议按照三个发展方向设置课程群,以“通专结合”的方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特点,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的五点原则,特别是注意到“应用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交通管理工程和交通工程”“教学知识体系和实务知识体系”的区别,并希望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确保课程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满足一线实战部门知识需求的人才。

注释:

①朱明轩、孙静怡、曾应昆:《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②宁乐然:《公安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论》,《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龚鹏飞:《论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的发展》,《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③刘志强、赵艳萍、汪澎:《道路交通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6

执法规范化建设任重道远,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当前,作为交通安全执法部门,面临执法理念转变、执法方式转型、执法必须规范,群众法律意识增强、监督群体增多,内部教育培训乏力、思考破解能力不强、管理监督机制不力、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不了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任务需要的“责任危机”和“本领恐慌”。新形势、新任务迫使交管工作不得不爬坡追赶。目前,存在执法理念不强的问题、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执法方式简单的问题和有章不循、有令不行的问题,以及该公开而不公开、公开了而又不公正、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交警的执法公平公正度,降低执法公信力,群众有抱怨、有意见,不信任、不满意。

二、创新工作举措

积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服务化不仅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更是使命要求、责任担当。

(一)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

要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参与的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交通管理各项措施能真正落实的治本之策。只有这样才能破除长期遗留和形成的源头职责不清、行业自律不力、部门联动乏力、社会公众教育弱化,以及就管理抓管理的工作理念和现实工作中的应急式、被动式、疲劳式等管理运行模式。

(二)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

科技是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的不断加大,宁夏的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各项交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当前和今后的建设使用工作中,必须突出建设的功能性与共享性、先进性与实用性、规模化与应用化的有机结合。要积极围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强化信息采集功能,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注重从车辆的销售、入户、办证,到驾驶人的报名、考试、发证,再到二手车的流通,直到最后的注销报废等源头性、基础性信息采集做起,确保驾驶人员和机动车辆底数清、情况实。同时,加强信息分析研判,提高应用科技的决策、指挥能力,提高在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的预防控制能力。

(三)狠抓交通管理规范化

交管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艰辛,而群众的意见依然很大,这固然有客观因素,但躬身自问、反思检点,一些问题还是出在自身,没有在执法中把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执行好、落实好。首先,要着力加强法治理念、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使民警对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能达到熟知熟用的程度,提高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能力,并形成规范执法的自觉意识。第二,要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制度,坚决抓好执法记录仪“四必要求”,建立出警处警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的刚性问责制度。第三,要加快推进执法场所标准化建设,对硬件建设达标的,扎实解决办事大厅、监控设备、工作流程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对硬件建设不达标的,下大力气加快工程的改造改建,从基础上解决不规范的问题。

(四)提升交通管理服务化

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当前,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已成为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和核心内容。可以说,服务不再仅仅是一种美德和额外负担,而是一种法定的职责。随着发展需要、群众需求,交管部门应以“服务”为导向,建成集监督、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具有多元化职责的“复合型”部门。首先,擦亮服务窗口。公安交管部门履职尽责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是窗口,都要以“窗口单位”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勇于“亮窗”、敢于“亮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改进规范,提升服务质量。第二,创新便民措施。对公安厅2013年出台实施的涉及交管的3项硬性规定和7项便民利民措施,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固化便民服务举措。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出便民利民新措施。2014年,按照公安厅确责的“驾驶证考试下放到县一级公安机关、增加自助缴费机和违法处理岗点、纠正收取暂扣车辆停车费”等重点工作,必须落地有声、抓实抓好,方便群众办事、减轻群众负担。第三,做到公开透明。能公开、该公开的事项一律公开,从各项接处警程序、受理办理事项、办理程序及时限、监督措施及办法,拓展执法公开范围,深化执法公开层次,全程阳光作业,坚决杜绝随意性、隐蔽性,有力挤压发生不正当行为的弹性空间。与此同时,公安交管部门还要维护法律尊严,保障交通安全。一要强化源头监管。加强与交通运管、安检、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重点对客运车辆、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的源头监管,督促客运企业、客运场站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教育部门及学校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查到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做到从严从重处理,倒逼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二要强化动态监管。加强与交通运管、安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抽查、集中检查客运车辆安装和使用动态监控系统情况,督促客运企业充分发挥卫星定位汽车动态行驶记录仪的监管作用。对不按规定进行实时跟踪监管运营车辆的企业,一律停业整顿;对同一客运企业的车辆有两次以上超员违法行为的,一律停业整顿。

三、厘清职责定位,扎实务实工作

在当前和今后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增强“三个方面的意识”,提升“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增强“三个方面的意识”

一是增强信息汇报意识。积极主动地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汇报交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争取重视支持。力争每年自治区政府能专题听取一次有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汇报,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印发有关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力争每年自治区人大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年度重点督查检查内容,以督促解决制约公安交管工作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积极向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汇报政法机关车辆管理使用情况、向自治区区直机关工委汇报区直各部门车辆管理使用情况,争取将区直各单位的车辆管理使用情况纳入相应的综合考评、绩效考核、创建文明单位的内容之中。二是增强协调联动意识。积极主动地与交通运管、安检、经信委、环保、财政、教育及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帮助。采取上门主动汇报工作情况,听取对交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同时,汇报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建议,进一步明晰各自承担的职责任务,建立完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协调联动、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厅指挥部、纪检、宣传、法制、督察、治安等处室的沟通联系,做实做好信息报送、问题反馈、舆情引导、法律培训、协作配合等工作。三是增强服务基层意识。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办法举措,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在工作部署上,突出前瞻性、现实性、针对性、科学性,因路因时、因车因人制宜,突出侧重点,强化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的运动战、人海战。在勤务保障上,突出办公办案场所滞后影响规范执法、民警路面执法执勤防护装备不足影响人身安全等基层无力解决的重点困难,突出高温严寒天气下及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争取财政划拨相应的津贴补贴。

(二)提升“六个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