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2
1802年法国的一家儿童医院和1855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先把家长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家庭成员被委以照护者的角色。1987年,美国首席医师Koop提出“为需要特殊健康护理需求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协调的护理”,成为以“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的雏形。该理论早期主要强调在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儿童护理中应用。1920年,英国儿科医生JamesSpence认为母亲应陪在生病的婴儿身边。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概括进多个政策文件之中并肯定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作为儿童护理的标准程序。2003年11月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亚洲儿科护理学术会和2004年8月在墨西哥举行的第3届国际儿科护理学术会上,以家庭为中心均是重要的讨论议题。2010年2月,国内开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促进医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医院关系。
2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临床意义
DennisZ.Kuo研究显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应用与儿童健康的稳定性成正相关,在其研究的40723个家庭中,38915个家庭参与到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结果发现,38915个家庭的儿童包括吞咽困难、慢性疼痛、注意力不集中、沟通障碍、抑郁等在内的机体功能障碍发生的频次减少。DennisZ.Kuo的研究还显示,在12个月中,参与到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的患儿看急诊的次数减少,同时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使家长需要为照护孩子而停止工作的时间也减少。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护士、家长及患儿是一个护理团队,可以有效锻炼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护理资源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家长在参与过程中,成为决策者之一,培养了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获得了护理的相关知识,为患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父母在参与对患儿的照护过程中,能继续承担父母角色并增加对患儿住院这一事件的应对能力;当住院时间延长或再次住院时,父母可以更多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也能让父母更好地掌握一些在患儿出院后仍然需要的照护项目如服药、雾化等知识。
3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
3.1存在问题
3.1.1护士认识偏差和执行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护士认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就是授权更多的护理和决策行为给家长,而家长也只有参与决策和成为护理合作者的意愿而不是承担更多护理行为的责任;另外家长也不理解自己能够在护理行为上配合到什么程度。同时,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也会给沟通及对以家庭为中心的理解和实施造成障碍。另外一些护士认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执行时仍面临一定困难。3.1.2医院设施无法满足需要Coyne等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施中,医院应增加更多的诊室、接待室、儿童游戏区域、哺乳区、家长休闲区还有更多的家庭自由空间,同时开放的医院探视制度也是加强以家庭为中心模式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医院设施无法满足以上需要,从而影响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施。
3.1.3护士无法完全满足提供指导的需要
DennisZKuo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家长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只有在有护士在场的情况下才有信心进行相应的护理行为。对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相关的临床专业指导,目前国内护理院校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授课和培训,毕业后的护士相关知识欠缺,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或需解决的问题无法满足。
3.2对策
3.2.1提供咨询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过程中,在患儿及家长需求前10项中,包含了咨询服务中的所有3项,分别是医院有患儿和家属的资源中心(提供书面、试听资料及上网途径),医院有咨询室供随时使用;医院提供进行精神支持、冥想和祷告的场所;派遣有资质的医护人员给予患儿家属提供相关疾病方面的知识解答。另外也可建立病友之家,定期组织让相关疾病的患儿及家属进行互动,在护理方法及问题上进行讨论。
3.2.2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更准确信息和支持调查显示
,96.7%的家长认为在患儿住院期间,需要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提供护理,家长与责任护士之间建立比较稳固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了解患儿的病情和家长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支持。由于护士了解患儿及其家长情况,可针对每个住院患儿家庭量身定制护理措施,改变以往家长盲目遵从被动参与等弊端,使患儿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3.2.3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
护士通过向患儿讲授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调动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制订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写培训手册、编制考核试题、评估试题的性能来达到培训目的,课程内容包括: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核心概念。
4小结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闵行区全部10家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共106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61名,护理人员45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的问卷分为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5个科别。问卷内容涉及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大类。法律知识为与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卫生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病历书写、健康教育、临床基础知识。调查当日,随机抽查当班医生和护士。医生问卷内容以历年医师资格考试题目为题库,由区卫生局临床方面的质控专家从中选择最基本、最常见的题目,课题组按照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各占1/3的比例组成问卷;护士问卷从闵行区2006年护士”三基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审核确定后组成问卷。
1.3 统计分析
当场核对试卷填写的完整性,根据标准答案打分。将每人的分值录入Excel软件,并进行相应的百分制转换,然后进行求和、平均分等计算。
2 结果
2.1 总体得分
我们将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合称为执业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整体得分普遍较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故判定为不及格。其中,妇科医生的平均得分最低,仅为51.88分。医生中,最低得分仅为25.00分(表1)。被调查的45名护理人员平均得分为60.98分,略好于医生,护理人员中,最低分得为32分,最高得分为84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得分分布情况,我们把得分情况按照好(>80分)、较好(70~79分)、一般(60~69分)、较差(50~59分)、差(<50分)分为5个层次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06名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83%的得分集中在“一般、较差、差”3个层次,其中“较差”和“差”的比例占51%。结果还显示,执业相关知识的得分评价在“不同专业”中的分布情况也不相同,护理专业得分相对较好,得分高于70分的比例占31%。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医生的得分评价相对较差,得分高于70分的比例低于13%(表2)。
2.2 分类得分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各科医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对不同专业医生的分类知识得分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法律知识类,内科医生掌握相对最好,儿科最差。基础知识各科医生掌握情况整体较好,平均得分68.37分。专业知识外科医生掌握相对最好,内科最差。对于各科医生而言,基础知识掌握整体相对较好,专业知识次之,法律知识相对最差(表3)。
3 讨论
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卫生技能和执业能力的基础。基本知识掌握不好,执业能力就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医生、护理人员的最低得分居然是25分和22分; 特别是妇科医生,3类知识的得分均低于其他科室的医生。69%的妇科医生知识得分集中在“较差”和“差”两挡。例如: 96%的护理人员不能正确回答如何护理留有长发的卧床女性患者;89%的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搬动劲椎骨折患者;100%的儿科医生不知道新生儿每日平均尿量;100%的妇科医生不知道过去病史应包括哪些项目;8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频繁抽搐,应首先如何处置;7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丙类传染病包括的内容;100%的妇科医生不知道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 88%的妇科医生不知道产褥感染中,哪种细菌最易引起菌血症。
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要针对目前的情况,着力在3基本方面加强培训。完善医务人员内部考核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方面的考核。目前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弱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95%的被调查者认为无论医院管理人员还是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都掌握不足,非常希望得到专门的培训,但只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医疗机构业已或可以联系到培训渠道,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力解决培训问题。可见目前营利性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培训需求相当大,目前的培训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重视这个问题。卫生部门、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为有培训需求而无培训渠道的医疗机构牵线搭桥,让医疗机构的内部培训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引导和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提高医疗机构的执业能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卫生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3~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注销注册并收回执业证书。我们认为,对于医务人员的考核工作目前已显得非常必要。从知识、技术、医德等几个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减少落后医师,同时保护了优秀医师。同时记分制度已在医疗机构层面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医务人员层面也建立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支原体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能够对肺外的多个系统形成损伤,累及较为广泛;而支原体也成为儿科主要呼吸道急性感染病原体之一,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通常以呼吸道飞沫传播[1-2]。该病可发生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可出现小范围的流行,且病程与疗程均较长、容易复发,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顺应与配合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较大[3]。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13例年龄不足6个月、18例6-11个月、25例1-3岁、6例超过3岁;对照组患儿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12例年龄不足6个月、19例6-11个月、26例1-3岁、5例超过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儿经临床检查均有发热、咳嗽等肺炎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已证实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排除并发其他疾病或相关临床症状的患儿,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语言障碍或不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等无法正常交流的家长等[4]。所有患儿家长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治疗,同时进行平喘、镇咳、退热、雾化吸入及对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并实施营养支持,做好患儿皮肤、口腔护理,保持其卫生清洁状况,病房内注意通风,维持稳定适宜的温度及湿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文化程度,对其健康知识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选择适宜的健康宣教方式,并针对其相关知识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同时对评估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讲座,请儿科专家及资深护士介绍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生活中对患儿病情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日常饮食、康复护理等。如做好个人卫生与室内卫生,为患儿提供清洁的生活环境,常洗手、注意病室及家中的消毒与清洁,不随地吐痰、对患儿咳嗽,在清理有真菌或灰尘较多的地方及到医院就诊时戴口罩,不在患儿所处室内吸烟,避免将患儿带到人群密集或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做好饮食护理,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多饮水;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注意气温及对患儿的保暖措施;介绍治疗作用及预期效果,强调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注意在彻底治疗结束前对患儿的隔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复发率、住院时间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知识掌握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统一评分,满分100分,超过80分为合格。
1.4 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即可信区间为95%),p0.05表明样本数据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空气环境的恶化与吸烟人数的增多,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可引发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也可以伴发支气管性肺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的咳嗽、少痰,伴有持续性的发热,如不能及时的予以有效治疗则可能引起哮喘乃至波及心血管、消化、神经及泌尿等多个肺外系统,造成诸多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较为重视[5]。
该病的病程与疗程均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同时因该病属于流行病,通过飞沫传播,可出现小范围的流行或医院内外的交叉感染,因此患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家庭中日常护理与配合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影响极大,尤其部分患儿家属因担心长期服药对患儿机体有不良副作用,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即立刻停药,使患儿未得到彻底的治疗而出现反复发作;或日常护理不当,患儿身体状况、抵抗力较差,亦会出现反复发作等[6]。对患儿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该病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参与临床医护工作,是保障患儿治疗方案顺利实施及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知识的掌握度及满意度,减少患儿复发,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惠琴.实施健康教育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14-115.
[2] 原芳芳.临床路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1,08(10):104-104.
[3] 董梅花.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209-210.
[4] 邱水君.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5):51-52.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住院患儿;心理需求;护理对策
住院患儿多是由家属陪伴的,由于患儿年龄小,对自身情况和自身需求表达不清楚,家属就成为患儿的发言人。对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共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114例,年龄为26~59岁,平均为34.6±5.6岁。
1.2方法 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患儿疾病方面知识、患儿治疗和护理方面质量以及治疗环境等几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2 结果
本次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67%。调查结果显示220例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需求较高,其中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解的需求是最高的,达到了100%;在患儿治疗和护理质量方面,患儿家属的需求也均在90%以上,其中对医疗技术水平高的需求最强烈,达到了100%;在治疗环境方面,患儿家属对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需求最为强烈,达到了97%。在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40例家属中有231例家属对医院治疗护理感到满意,其满意率为96.25%。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回收的220份调查问卷中,家属对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患儿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治疗环境等的需求均较高,其中家属对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技术水平高的需求最为强烈,均达到了100%,这说明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时应该满足患儿家属在这几个方面的强烈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儿科护理人员所采取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及时让家属了解患儿病情发展。医护人员应该在患儿住院诊断后及时告知家属患儿所患疾病,并向家属介绍相应的治疗预后方案,具体讲解疾病的相关发病机制、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以满足家属对患儿疾病相关治疗了解的需求。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除了多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还可以采取发放健康小册子的方式来向家属进行宣教,包括患儿常见疾病、患儿治疗期间应注意事项等,让患儿家属能够了解相关治疗和护理知识,配合医护人员展开相关治疗;二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家属在对患儿治疗护理质量需求方面中对医疗技术水平高的需求是最为强烈的,这说明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护理中应该注意满足家属在这方面的需求。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医护人员技术不够熟练而导致一些护理风险,例如在静脉输液时一次穿刺不成功或是出现误入动脉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而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医护水平,同时医院也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进行培训考核,努力提高医疗水平,为患儿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满足家属心理需求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在输液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并改善自身的护理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护理质量,这样才能获得患儿和家属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为患儿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在本次调查中患儿家属对治疗环境的需求也较高,其中对患儿住院环境干净整洁的需求率达到了97%,这说明家属对于患儿治疗环境的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该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工作。同时还可以为在医院进行陪护的家属提供家属休息区,让家属能够在陪护中得到良好的休息,满足家属对患儿治疗环境的需求,提高家属对医院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儿科医护人员在采取上述相关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25%,这说明针对患儿家属心理需求采取的相应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相关知识范文6
情境教学主要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目标地建立或是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与以形象作为主体以及生动详细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同时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疾病情景,不仅可以活跃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并且对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情境反思学习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利于学生解决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丰富与活跃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具备驱动与催化作用。学生在快乐的情感环境下,心智会更为敏捷与更有成效。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媒体,对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特点实行再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乐趣体验。另外,视频能够展现儿童的抬头与挺胸以及翻身和坐立等相关动作的发育过程,而学生在观看儿童可爱的动作时感觉非常有趣,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下总结出儿童成长的规律。
2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疾病情境,增强理解能力儿科护理学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对疾病症状有正确理解。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培养出的人才总是高分低能。建立症状情境,可以再现疾病使学生记得更加深刻理解更为透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左边运用文字表述,右边插入疾病相关症状的图片或是疾病录像。比如说X型腿与Y型腿以及鸡胸和漏斗胸等相关视频录像;还有异食癖患儿与蹲踞以及红臀的表现和处理等相关视频录像,可以使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与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立相对逼真的疾病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将儿科护理学中深奥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多媒体中,可以有效地展现胎儿血液循环相关途径与先天性心脏病具体结构,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
2.2建立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书本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并且在生动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
(1)模拟病房练习,在教室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要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分组训练,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示范。在结束前要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期间,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要求学生动作轻柔与关爱小儿。
(2)角色扮演与练习,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病儿家属与护士角色。主要扮演病儿家属成员陈述病儿的主要痛苦和症状,而扮演护士人员要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护士以及患者进行交流,一定要教会病儿与家属对相关疾病的健康认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以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语言表达方式越贴近生活越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想象潜力,加强学生体验,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小儿肺炎护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儿肺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表现的症状为发热与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病儿家属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病儿的痛苦与家属的焦虑。而护士更应该关爱病人,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儿的痛苦与减小家属负担,要做生命的保护神与守护神,还要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使其充分体会到护士职业具备的角色内涵,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生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