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1

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这种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对我科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0名患儿家属的研究,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上几乎是相同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焦虑和紧张 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担心病情及预后对医院环境陌生等而引起的,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对病情变化反复陈述,希望得到肯定答案,并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或护士长的帮助。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由于家长对疾病预后和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3怀疑和不信任 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2 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容忍。

2.2依赖感 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3同病相怜感。

3 护理措施

3.1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士要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疾病知识、主管医生和护士、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转贴于

3.2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地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4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帮助家长独立地进行日常护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向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4 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几点

4.1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

4.2要有良好的形象。

4.3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2

改善医患关系: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和病人充分交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况,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不得不使用的命令式或强制性的语言、动作,减少了患者的反感甚至敌对情绪,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提高了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信任。

2口腔患者就诊前的心理分析

2.1恐惧心理

口腔患者就诊前普遍具有恐惧心理,临床称为牙科焦虑症,是影响口腔诊疗的最主要的心理因素。8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都存在紧张不安、害怕、畏惧心理,造成医、护、患三者精神上的压力,导致诊疗无法继续。造成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很多。

2.1.1不良治疗经历

即以往的治疗经历,特别是首次的口腔治疗经历,如各种创伤性口腔治疗、多次的口内注射、困难的拔牙、痛苦的根管扩挫、疼痛的开髓、不正确的治疗方法造成的意外伤害等。

2.1.2不合理的口腔诊室环境和布局

口腔治疗多数采用的是门诊手术治疗,涉及到的治疗器械繁多,形状奇怪,加上环境布局不合理,如各种药品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口腔高速涡轮机治疗过程中发出刺耳的声音,器械未经消毒重复使用,医护人员不停地窜来窜去等均可引起患者对就诊的恐惧。

2.1.3间接影响

患者通过家庭成员、朋友、媒体报导、网络宣传等间接获得的不良治疗情况也是造成畏惧的辅助因素。

2.2忧患心理

患者就诊前对医院的管理持怀疑态度,有的初诊患者,对就诊程序不了解,人生地不熟,又没有认识的熟人,因此担心得不到一视同仁的治疗,尤其是对医生的诊疗技术持怀疑态度,对年纪大的医生担心不能运用先进技术,对年纪轻的医生又担心经验不足。2.3期待心理:期望诊疗时能够得到全面详细的检查,迫切想要感受到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甚至能够一次性治愈。2.4消费心理:不同的患者消费水平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对治疗所要达到的期望值也不同,而且文化修养亦不相同,必然导致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时难以沟通,总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便宜的就是差的,又担心做贵的会被“宰”。

3口腔诊疗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具体应用

3.1合理布局,改善就诊环境

良好的就诊环境可以使患者精神愉悦、心情放松,这是医护人员开展心理护理的前提。口腔诊疗环境应安全、整洁、卫生、通风;医护人员着装整齐、干净,治疗室、候诊室、消毒室应相对独立,就诊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候诊室要有足够的座位,播放背景音乐和一些常用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的视频;综合治疗椅上可安装耳机,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患者的焦虑意识,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3.2主动和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基础。多数患者在见到医护人员时会产生距离感,存有戒心,有许多事情想问又不敢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和其交流,态度诚恳,言行尊重,消除病人的戒备心理,让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感,以期达到畅所欲言,了解患者的真实面,进而更容易进行病情沟通。

3.3加强诊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问诊过程中,要多听患者讲述,引导患者陈述病情重点,始终坚持微笑,适时表明对患者陈述的情况表示了解;口腔检查时,尽量全面详细,不能走马观花,避免让患者觉得检查不到位而怀疑诊断结果;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的意义、步骤、注意事项、所需的时间、可能的并发症、预后、涉及的费用等,给其适当的时间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治疗中要实行四手操作,器械的传递要快、准、稳,不能在患者头面部进行,避免让患者看见车针、注射器、锤子、牙钳、扩挫针等;操作技术熟练、轻柔,医护之间语言交流时避免使用不适当的言辞,如疼痛、严重、紧张、紧急等。

3.4正确下达医嘱,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工作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3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 、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

(1)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

(2)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

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1. 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手术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2. 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3. 恐惧的心理护理

恐惧心理是由于病人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状态。当病人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病人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病人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病人有助天稳定情绪,并守护在身旁。

4. 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 

三、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悲观,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甚至字眼。

3、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4、同病相怜感: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四、术后手术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他们。

4.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

五.护理措施

我们首先要“报喜不报优”,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这是起码的道德。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先可以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然而一般来说,病人及其家属总要对探病者讲讲病人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要有真挚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理解家属对亲人生病带来的痛苦,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通过细致观察,专心倾听家属的陈述,仔细分析家属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心理学护理杂志.2001,21(3):137-138

[2]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7(3):114-116

[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16):484-486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4

关键词: 心血管病患者 电话随访 沟通技巧

目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发病、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我国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疾病死亡总人数的45%。它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反复发作性,甚至久治不愈的特点。该类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联系紧密,仅靠住院期间的治疗、健康教育只是起到缓解急症的作用。调查发现,患者在急性期住院治疗后,随病情的缓解,大多数患者基本选择回到家中康复。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应的康复信息,健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1]。发达国家及大城市的成功事例揭示:患者出院后期的指导方式呈现出形式多样、服务便捷、切合实际、效果俱佳,深受患者的欢迎。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和需要,利用现代便捷的通信技术正在显现出对传统型的组织探寻、社区护理、家庭汇报、专人陪护等相对误时的模式起到了替代作用。电话随访以其及时快捷的优点,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电话随访既可以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又是将护理延伸到家庭的一种形式[2],电话沟通的方式、技巧直接影响到此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我科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在实践中总结认为,注重电话沟技巧的研发和运用,对促进出院患者全面的恢复健康具有独特的作用。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汉中市中心院心内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出院1056例患者(男692例,女364例,年龄30~87岁,其中冠心病427例,高血压412例,先心病12例,心律失常205例)为研究资料。

1.2随访护士要求:选择责任心强、有丰富临床经验及专科知识的责任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熟悉患者情况,利于沟通指导。

1.3干预方法:建立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和电话随访制度,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患者姓名、年龄、诊断、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患者电话号码、康复情况,以及出院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并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电话随访的目的、内容和随访时间,告知患者科室电话,使患者有心理准备。然后由责任护士每周四下午四时至五时对出院一周、两周的患者按计划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5~10分钟,护士长随机抽查。

随访内容:自我护理、正确服药、诱发因素的预防、门诊复诊、饮食调理、活动与休息、戒烟戒酒、情绪控制、睡眠及排便指导,征求患者满意度和有关健康恢复的心理需求等多项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随访前准备工作。责任护士应查阅患者出院时所收集的信息,了解患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病情好转程度,选择易于沟通的方式级沟通内容,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2开始随访阶段。接通电话后与对方开始交谈时的良好开头,既是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又是交谈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责任护士需注意:(1)随访者要求情绪饱满、热情,态度诚恳,语气柔和,言语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晰。(2)判断对方是家属还是患者本人,根据患者级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同而选择合适的称呼,语言措词得当,语气亲切,使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3)主动介绍自己,表明身份,要求为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4)向对方介绍随访的目的、内容及随访所需要时间。

2.3正式随访阶段。此阶段目的是提出健康教育的措施,征求患者意见,沟通技巧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专业用语,使沟通能够有效地进行。

(2)判断对方身份和状况要准确,是实现随访目的条件。心血管病患者的随机事件很多,有些患者回家后有可能故去。所以,责任护士接通电话后首先要判断是家属还是患者本人,如果是家属要先问家里情况怎样,逐步了解患者的情况,不能贸然问患者怎样,否则有可能引起家属的误会,如果得知患者已故去,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对患者已故的消息表示痛惜,并用和谐诚恳的谈话,使其能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事实,减轻家属心理上的压力,恢复正常的生活[3]。实践证明,医疗康复人性化的制度与电话随访干预方式的积极结合,受到患者的欢迎,达到了预期效果。

(3)灵活多变、以人性化的沟通方式为本。由于心血管疾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病程长,疗效慢,易反复发作,从而使患者经济负担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导致患者及家属均有较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烦躁、忧郁、焦虑、悲观等心理,这些消极的心理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故而沟通方式要因人而异:①对于性格急躁,情绪易激动的患者要避免争吵,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先要少说多听,在其情绪宣泄后再适当加以引导,切入正题;②对于性格较慢、忧郁的患者要热情而又有耐心,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护士可以巧妙引导患者快速切入主题,实现有效沟通;③对于听力下降、记忆力不好的老年患者,护士要不厌其烦,反复重复所说的内容,直到帮助患者记住为止;④对于悲观、焦虑的患者要使用安慰性语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慰藉,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可拉近心理距离,提高信任度;⑤对疾病缺乏信心的患者要举成功病例,使用鼓励性语言,提供心理支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用心倾听是对患者人格的尊重。沟通大师卡耐基认为:任何有效的沟通都始于真正的倾听,而成功沟通的高手都是那些真正领略倾听价值的人。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老年患者,与子女距离较远,独自居住,非常孤独,更易产生苦闷心理。电话接通后会反复述说自己的病情,倾诉自己的很多家庭中的琐事及苦衷,至此责任护士应做到:①要全神贯注倾听,适时轻声地说“嗯”、“是的”、“我非常理解”等以表示你在注意地听。②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陈述进行核实。③当患者陈述完有关情况后,将对方的部分或全部沟通内容反述给他,使他通过你的反述核对他的讲话和表现,重新评估并做必要的澄清。

(5)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熟练应用赞美的艺术,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标志之一,可以对病人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护理人员要抓住患者做得好的方面表扬他,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改善遵医行为。

(6)征求患者意见,是改进服务质量的基础。征求患者住院期间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92%对我科工作满意,8%产生不满、抱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统计有3%因为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最多的为收费政策、办理出院流程,还有化验检查项目及查房制度等。2%是对治疗效果不满意,2%提出合理化建议,1%是针对某些人、某些工作而有意见,对于抱怨或投诉电话,认真倾听、换位思考,切忌与对方争执,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宣泄。对于能够当时解释的问题要耐心地解释,首先要报以诚恳、客观、理解的态度,接受患者的意见,其次才能进行解释。通过有效的沟通大多能消除误会,表示对医院的理解,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或建议要详细记录,并告知患者我们会认真对待并及时改进,等改进后有了结果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反馈,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总结不改进,而失去电话随访的意义。

2.4结束随访阶段:把握随访时间,避免患者劳累;简要总结谈话内容;对病人表示感谢,态度要诚恳;预约下次回访时间;结束语:祝您身体健康或节日快乐。

3.结论与建议

3.1回访1056例中除死亡36例、失访58例以外,其余的患者都能定期回院复查,其中家属参与578例次。

3.2此项工作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及欢迎,患者及家属大部分能积极配合,而且表示非常满意并很感动。

3.3电话随访需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交流技巧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能,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即建立的护患关系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心情舒畅,集体功能增强[4],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使护理人员职业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3.4实践表明:良好、有效的电话随访能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遵医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心血管疾病的家庭康复保健知识非常丰富,而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及依从性各有差异,期待着护理人员不断地指导及效果追踪,沟通技巧贯穿电话随访始终,其对随访的质量及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进行随访工作时千万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切实以病人为中心,扎扎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

3.5电话随访只能通过语音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无法真实地看到对方的表情及肢体语言,故随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语言的准确性、技巧性、专业性及语速、语气均需充分地酝酿及把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还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才能满足患者多方面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31-434.

[2]胡菊华.电话追踪随访视看外科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8.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5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081-02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中肿瘤患者承受着心理、情感及社会压力,加之角色的改变,社交能力的下降,躯体功能的改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认知,增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在近两年来,对84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护理干预,激发了患者的生存意识,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素质和抗病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2.0-74岁。其中,白血病6例,胃癌24例,乳腺癌12例,肺癌16例,胰腺癌8例,肠癌10例,肝癌8例,住院时间10-89d。

1.2心理干预方法

1.2.1采用自我开放方法,建立心理干预基础 首先向癌症患者及家属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坦诚自我介绍,再列举病例尽述以往护理类似患者的体会。交谈中把握分寸,应注意不要光说自己,不用可以显示自己才能的语言,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不要随意打断谈话,让双方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之积极配合心理干预。

1.2.2病情告知的心理干预大部分患者通过检查结果,药物的应用和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言谈举止,即可猜出真实病情。应如实向患者告知,避免其猜疑加重心理压力。患者得知病情后,初始反应常有震惊、愤怒、否认、不接受患病现实等,情绪稳定后,出现恐惧、无助、悲伤和绝望等。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心理素质等采取不同的告知方式,对心胸开朗、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可采用循序渐进方法,给患者一个适应的过程,再告知病情,同时给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度过这段时间的心理危机,使其接受患病的现实。

1.2.3认知心理干预多数患者认为癌症为“不治之症”,得了癌症等于判了死刑,产生恐惧、悲观、焦虑、绝望等反应,此时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给予高度同情心,主动与之交谈,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利用临床成功病例,说明癌症经过综合性治疗,可以治愈或病情稳定。通过交谈,引导患者认识到并放弃曲解的认识,以合理的认知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消除对癌症的片面认识,激发了生存意识,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4社会心理干预 社会的支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压力和消极情绪。社会支持的来源是广泛的。除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外,家属的态度与患者治疗成功与否也密切相关。家属的精神鼓励、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可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同时病友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1.2.5应对无效的心理干预 应对无效表现为:愤怒、悲观、焦虑、恐惧、厌世和拒绝治疗等反应。通过交谈帮助患认识到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稳定,与其消极等待死亡的来临,不如适应患者角色,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癌症和自己的人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1.2.6自杀倾向的心理干预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经受了手术、放疗、化疗等躯体痛苦,病情治疗无望。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再加上有缺陷的个性特征,导致患者片面认为治疗最终结果还是死亡。常采取自责、自伤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心理干预包括安排专人24 h守护,除患者休息时间,尽量与之沟通交流,关心体谅患者,鼓励说出自己的心理需要和愿望。充分发泄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也可安排与乐观开朗的病友一起交流,来影响和感染患者,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晚期患者要尽量减轻患者躯体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掌握其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病情变化,从而发现潜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

2 结果

本组84例患者中,59例患者通过病情告知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接受患病的现实;79例(94%)恐惧、焦虑、抑郁的患者能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5例农村患者自动出院,无一人出现自杀行为。

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范文6

【关键词】 护理查房;护士训练;作用

多年来,我们运用护理查房,贯穿于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坚持每月护理查房1~2次,并通过强化与完善这一机制,加大对专科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工作实践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明确查房目的

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科的深入发展,专科分类细化凸显,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专科护理技能方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运用护理查房,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护士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2 查房的方法

2.1 制定计划 根据本科情况制定业务查房内容,护士长提前2~3 d布置查房内容,向本科护士提出相关问题,以利于护士带着问题,有目的提前阅读有关资料,做好准备,查房病例及询问病史。明确护理问题。是由责任护士介绍患者入院后的简要病情和主要项目的检查结果,陈述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措施等,大家积极发言,互相讨论,得出最终护理方案,制度有效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手段。然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要求突出专科重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掌握、实际应用。

2.2 实施方法 护理查房每月1~2次,护士长提前10 min到病房,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做特殊检查或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为查房做准备,并将查房内容做好记录。每月对全科护理业务学习进行总结。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监督,由护理部组织检查业务查房记录,并于每季度进行理论考试1次,并将检查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反馈。建立考核挡案,考核成绩列入年终考核综合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1]。

2.3 预期目标 通过护理查房,针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经验不足,技巧不高等问题。要求每个护士认识到护理查房的重要性,每次查房进行有关知识提问,目的在于监督护士工作质量,改进和提高护理工作方法及水平,训练护士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急能力。

2.4 效果与体会

2.4.1 护理查房增加护理人员学习机会 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平时护理人员集中学习机会少,而且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易与临床相结合。通过护理查房,培养了护理人员善于动脑,勤于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营造护理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了观察、分析病情的能力及应对、解决问题的的能力,促进了护理人员之间的知识信息共享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增进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推进了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关系的互动,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从而杜绝了护理投诉和纠纷[2]。

2.4.2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护理查房,护理人员对护理质控标准有了共识,并使她们能收到第一手病案资料,查阅有关书籍,自觉落实质量标准,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维护护理质量标准,加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多年的护理质量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4.3 增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利用护理查房,把患者的意见或建议向护理人员反馈,强化服务意识。把方便、关怀、让患者满意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患者对护士的认可,理解加深,服务满意度得到提高,从而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发掘,这样对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