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1
互联网自出现以来就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其海量的信息储存能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让各行各业不得不把目光聚集于此。网络与传媒业的融合正在重构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格局,自媒体发展迅速,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和话语权,微博就是典型的自媒体。
纵观新闻发展史,报纸的普及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广播和电视的出现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才逐渐被大众熟知,而微博从诞生到普及仅用了几年时间。根据微博2015年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截止第三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2.12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48%,9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达到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0%。①本文通过对突发性事件中微博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微博作为重要的自媒体工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微博的诞生与发展
微博是web2.0的重要表现形式,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博客,微博规定每一条内容必须在140字以内,内容更加短小、精简,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分享、传播、获取信息,实现即时分享。常凌在《微博开启全民写作时代》一文中概括了微博的多方面属性,他指出微博客是媒体,是生活圈,是消息源,是消费导购平台,是一个简单在外,复杂在内的媒体化、社会化、融合化的独特传播平台。②随着微博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微博用户群逐渐稳定,并保持持续增长。
追根朔源,微博是舶来品,它的开山鼻祖是美国的Twitter网站。Twitter规定了微博的核心概念,规定了140字的规则,其即时性、快捷性与互动性的模式革新了互联网使用习惯,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平台。这种移动的社交网络服务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Twitter的成功吸引了国内许多创业者的目光。但是,真正让微博在国内发展壮大的是新浪微博,新浪微博背靠国内重要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凭借其成熟的运营经验和技术支持,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微博发展的领军者。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南方周末等媒体相继开通微博,通过这个平台新闻信息。微博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在提高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变革。微博与传媒业的融合逐渐发挥出强大的聚合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新闻生产力。
二、突发性事件中微博传播的两面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法》将突发性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③突发性事件特征包括难以预见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地域性,这样的特征决定了突发性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虽然中国新闻媒体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微博的出现给中国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博传播正面影响
微博传播具有信息快速及时特点,微博的普及让信息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信息,分散了话语权。微博整合了手机客户端、桌面客户端、网页端等多种传播渠道,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只要你的手机或电脑能上网,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信息,没有逻辑和文采的限制,降低了内容创建和信息的门槛。其他网民还可以通过转发和评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微博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信息的平台,每个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开微博搜索关键字,这是一个帮助大家了解信息的十分便捷的平台,人们高效裂变式的转发使原本不全面的信息逐渐清晰,在转发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原创微博进行讨论,每一个转发和讨论的人都是自媒体,他们参与到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来,使微博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性使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为受众提供最新消息,这种在时间上无法跨越的障碍一定程度上造成新闻事件的信息匮乏。毋庸置疑,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在传统媒体短暂性失声的时候,微博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只要有一部手机,当事人就可以利用微博对事件进行报道,事件的最新消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的第一手信息是最具真实性和实效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时也会为传统媒体的报道提供新闻信息和采访对象。
微博的信息传播交互性强,集信息的和反馈于一体,微博用户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每一个微博的用户都有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权利,他们可以对任何用户信息的进行转发或者评论,极大增强了微博的互动性。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信息反馈比较滞后,微博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转发和评论功能让用户可以即时地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弥补了传者与受者信息传递的时间差。
(二)微博传播的负面影响
微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平台,虽然其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是,微博在传播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如果不实消息被大范围传播,虚假的微博信息会给事态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在时效性上远远优于传统媒体,但是这个特点也让微博成为了谣言大量滋生和蔓延温床,显示出微博传播的短板。微博在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首先发声,这个时候传统媒体还无法辨别消息的真假,已经的信息就会得到公众的信赖,并被大量的转发和评论。由于网民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谣言往往会像滚雪球一样,在用户之间迅速传播,形成负面的、消极的舆论氛围,为政府和媒体开展工作带来困难,并且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三、结语
媒介融合势不可挡,微博迅速及时的报道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不仅为传统媒体的报道提供了新闻信息,还提供了重要的采访对象。由此看来,微博在突发性事件的传播和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微博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初期发挥着巨大的正面作用,其快捷性、门槛低、话语权分解、互动性强的特点是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的优势。但是其特点也可以成为谣言滋生的基础条件。微博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传播信息,也可以成为谣言的滋生地,引发二次危机。如何更好的发挥微博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作用,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释:
① 数据来自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
② 常凌.微博开启全民写作时代[J].现代视听.2010年第1期
③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法[EB].2007
参考文献:
[1] 王巧娴.突发性事件微博传播的正负向作用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4)
[2] 蔡晓婷.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客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0(11)
[3] 胡铃.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特征与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化;公益广告
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或曰危机传播的研究文献可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研究者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这些突发性公共事件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各种应对措施。但是在这些研究之中,对事件中的广告传播活动似乎重视不够,仅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广告。层出不穷的此类事件也使危机传播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更深入更具体更细化的阶段,对此类事件中公益广告的研究也将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界定
国务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几年,国内媒体对于这一定义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曝光率最高的首数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这两类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各界媒体不仅给予高度关注,并针对事件投放了大量的公益广告。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这两类非人为因素的公共事件的公益广告。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特征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表现新闻化
1、突出的时效性
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殊性,而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必须在事件发生时就要即时,这使得此类公益广告对时效性有了不同于其它公益广告的要求。而时效性的要求恰恰又与新闻的特征吻合,因此它常常带着新闻报道才具有的某些特点。例如,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央视连夜赶制并推出了《你在,我在,你我同在》的抗震救灾公益广告。北京地铁也在第一时间制作了“抗震救灾”公益广告近200多幅,并在重要站点刊挂①。这种制作速度不仅对制作者个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公益广告的体制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能够在发生此类事件时做出更好更有效的公益广告不再是对创意人灵感激发的挑战,更需要行之有效可持续性的制作素材储备。
另外除了反应迅速之外,此类公益广告的时效性还表现在存在周期短暂的特点。汶川地震过后不久大多数公益广告就销声匿迹,让位于奥运广告了。或许恰恰是这种短暂存在的属性使得其制作者不愿也无法投诸太多的心血与精力,尽管此类公益广告的诉求总是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语句,但是真正的感人之作却少之又少。当事件过去过去之后,人们几乎很快就会淡忘那些数量庞大的公益广告,这不能说不是个巨大的浪费。
2、表现形式新闻化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表现新闻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在画面中大量堆砌新闻图片。大概是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在近几年才突然涌现,而我们的广告制作人员对此似乎毫无准备。这使得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广告创意不免单一,口号标语甚至新闻图片大量出现在广告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个倒退。国内媒体的最早成型的救灾广告《你在,我在,你我同在》的抗震救灾公益广告由19张图片组成,其中15张来自汶川地震相关新闻的照片。同样采用图片手法的还有欧普照明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爱点亮希望》赈灾捐款公益广告、长虹在优酷视频网站投放的《一切都可能破裂》抗震救灾广告等。这些公益广告在形式上已经完全向新闻靠拢,失去了广告多样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特长,也同样无法体现广告特有的鲜明特色。
另外,广告诉求政治化也是此类公益广告的突出特征。类似“灾情局势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到达,多一份希望”的类似语句与表达出现在众多的不同媒介、不同表现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中。如果说灾后的首支电视广告其内容的新闻化是由于时间仓促和经验的不足及其素材的缺乏所造成的,那么玉树地震发生后的一则《携手共渡难关,我们在一起》的公益广告中仍然沿袭和采用了这样的图片表现和新闻播报的表现手法则不能简单说仅仅是准备不足的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主流媒体和相关企业都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创意重视不够,大都采用了最简单毫无广告表现技巧的新闻式表达。与将真实做为生命的新闻相比,艺术化的表达才是广告最大的魅力所在。如果公益广告和新闻毫无区别那么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它就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与功效,甚至也就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创意弱势化
今天中国广告的创意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任何商业广告都不能不重视创意。而公益广告堪称创意方式最丰富的广告类别,因其诉求和表现可以不受商品类别的限制。在商业广告中,有些诉求往往局限于某些商品,如恐惧诉求常常用于保险和金融广告。而公益广告表现理念多样,诉求丰富,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但是纵观目前大量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公益广告,却难以体现这一特点。为了体现真挚动人、严肃动心的内涵,目前绝大多数此类公益广告都采用了简单而又直白的情感诉求,似乎任何的技巧都会削弱其诚意。网络上流传甚久的一则香港演员梁朝伟拍摄的《因为一起走过这段路,我们更爱香港》的非典公益广告就饱受争议,这是一则创意优秀,视觉表现很强的公益广告。在广告中,没有采用口号式的对白甚至没有任何语言,用众人共同跺脚踩碎坚冰来表现众志成城的信念。因为整个表现非常艺术化,节奏舒缓,因此很多网友认为不能够强有力的表现抗击的决心。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见,认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广告如果使用太多的技巧反而会破坏其表达力,新闻式的表达是最好的方式,更能体现其诚意。
换言之,在创意至上的当下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创意在指导思想上就出现了弱势化的走向。但是自非典开始随着人们对此类事件的感触从开始的极度脆弱和敏感到现在的平静接受和应对,也意味着公众和主流媒体对此类事件进入了一个更为常规化的渠道。那么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公益广告的特殊性虽然存在,但如何更好地吸引公众的关注度仍是其必须关注的问题,而创意的弱势化趋势当然必须改变。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数量强势化
尽管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在创意上目前呈现弱势化趋势,但在数量上却呈现出相当的强势化趋势,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期尤为集中。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地铁在第一时间制作了“抗震救灾”公益广告近200多幅,并在重要站点刊挂。②据CTR市场研究新闻监测显示,与2007年5月同期相比,2008年5月,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电台、户外及地铁媒体在内的整体广告花费增幅仅为1.86%,总投放约325亿人民币,而公益广告总投放的增长却高达134%,整体达到了20.6亿人民币。CTR调查显示,在所有媒体中,杂志媒体公益广告涨幅惊人,达到了477.2%。报纸紧随其后,增幅达到了420%。电视和电台媒体的公益广告投放也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146%和199%。其中电视省级地面频道在广告调整方面动作最大,整体广告增幅达到了346%,省级卫视频道紧随其后,增幅也达到了277%。③
同时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频率更是极度高得惊人。据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统计,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每天在各个时段滚动播出公益广告20多次,是中央电视台单天播出公益广告累计时间最长的一次。④
这种大量高频集中的公益广告投放趋势在此后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中继续延续,此趋势充分证明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此大量的投放必须广告资源的整合,否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就不得不重视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传播机制。
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机制优化
(一)成立专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管理部门
中国的公益广告管理机构多数是以媒介划分,隶属于某一媒介管理范围,缺乏以内容和功效划分的组织机构。事实上,很多机构的建立都是以某些突发性事件为契机的。1942年,美国借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创立了战争广告理事会,即WAC(WarAdvertisingCouncil),通过广告帮助政府向国民传达紧急信息,成了公益广告的雏形。“二战”以后,公共组织、政府部门和广告界认识到公益广告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将战争广告理事会改名为广告理事会(AdvertisingCouncil),负责社会性公益广告。⑤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特殊性,此类广告影响深远数量庞大,完全有理由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机构。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主体应多元化
目前,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主体以媒介和政府居多。在此前的数次事件中,也出现了一些以企业为传播主体的公益广告,但却多数遭人诟病,大多数被认为商业元素浓厚,不仅没有有效得提升其形象,反而遭到公众的反感。这是企业的品牌传播还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应或不能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传播的主体。著名的时装品牌贝纳通借助公益广告有效提升品牌的内涵,当然在一些像地震之类的灾难性事件中,应更多坚持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而不应把盈利永远放在第一位。
媒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可以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公益广告的主体。主体的多元化才能保证创意的多元化,传播信息的多元化。而且资金问题一直是公益广告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和媒介一直是此类广告的主角。甚至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企业在媒介的公益广告因其有商业化嫌疑而遭到限制。允许多元化主体的加入可以有效缓解资金这一重要难题,有效提高此类事件中公益广告的质量。当然这种参与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不能让良心广告变成牟利的工具。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3
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
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而言,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首先,持续的周期相对较长,事件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大;其次,就是说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容易以非理性或是失真性的状态向社会广为传播,从而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现象。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而言,很多专家学者也对整个事件做了深入性的研究。例如,唐喜亮认为,群体性的突发事件主要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中一种是网络舆情的发生来源相对较为广泛,而且,在整个事件发生时会出现主体的匿名性发展现象;其次,就是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其个性化以及群体性的内容是共同存在的,而且也是突发性的事件,在网络舆论产生的同时,对群众的压力是相对较大的。因此,要正确的认识这种事件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和谐化校园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1.2 突发性事件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对于突发性的网络事件而言,整个过程的发生存在着一定单一性、观念落后以及制度缺乏等现象,很多学生对于这种现象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整体的引导性也相对较为缺乏。与此同时,在网络舆情发生的过程中,将很多不好的语言视作诽谤,也就会出现删帖、封堵IP等现象,更严重的还会对公民实施打击性的报复。而且,在很多高校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舆情的管理以及控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垂直管理方式,从而导致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会出现准备实现不足、影响力相对较慢以及硬性条件相对较多的现象。而且,若是在高校中发生群体性的突发事件时,相关院校以及政府部门会采取“隐瞒、打压”等措施,不敢公布真实的事件,从而导致信息存在着不真实的现象,为整个事件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1 采取事前干预的防御措施
对于突发性网络舆情的事件而言,高校要在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事前干预的制度管理模式,这种防御模式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在意见进入网络平台之前,就得到充分有效的控制。而对于网络舆论以及表达的立场倾向,其发生的主要根源是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现象以及造成该事件的基本原因。因此,对于相关高校而言,为了使事前的干预机制得到充分性的发展,就应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网络监测以及防御系统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干预的防止系统,学生干部要充分融入到整个过程之中,从而为和谐化高校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证。
2.2 采取在线干预的防御措施
在现阶段网络化平台的建立过程中,通过网络化干预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以下几种内容。首先,在系统干预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及时删除敏感性的信息。从而防止不良信息的广泛性传播。但是,这种防御系统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才可以达到最基本的效果。如果出现突发性的网络事件,高校的网络监控部门应该及时对相关实现作出积极性的回应,并采取专业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在根本意义上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2.3 采取网下干预的防御措施
在网络舆论发生的过程中,其隐藏性的倾向已经成为群体性活动建立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应该采取网下干预的解决措施。通过这种制度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突发事件在网上传播的时间,建立应急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等措施的建立,及时解决突发性的群体事件。与此同时,相关院校也应该自觉的建立起优化的善后工作,实现以育人为主的教学理念。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对象,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以及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强化,减少舆论出现的频率,从而建立以保护为基本的事件处理理念,为学生们提供安全性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突发事件;高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为增加。多因素导致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且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已严重影响校园稳定和教学。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已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伍务。在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因此,此项课题的研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显现特征
1.心理因素成为引发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首因
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一方面满足了高校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在即将面临就业、走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期,对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被实习单位辞退的学生压力较大,甚至出现拒绝找工作的现象。同时随着网络化的普及,数字虚拟出―个另类的世界,既蕴藏了无穷的知识,也包含了无数的诱惑。大学生虽然是掌握高级知识的的一个群体,其年龄阶段也使他们成为接受虚拟世界最快的一个群体。但是,大学生面对如此多的诱惑,自控力却没有提升多少,为引起突发性事件的潜在隐患。很多大学生在真实世界遇到挫折,会选择进入网络逃避现实。
2.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扩散力和影响力
高校是传播和研究知识文化的场所,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它即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对社会产生影响。高校是大学生密集居住的地方,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产生很强的扩散力量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件的及时处置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是否能够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成为能否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分水岭
虽然,高校突发事律在发生的具体时阿与地点是不可预知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高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做出应急预案,要把应急预案机制贯彻落实下去,机制要坚持“决策迅速、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身上,这就要求高校的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1]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预防中的教育作用
近几年我国高校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突发事件主要有:社会政治性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事件、精神缺失类事件、恶性伤亡事故与学生意外伤害事件以及自然性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有的是因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迷茫,受他人的鼓动和误导而导致的,有的是因为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引起的,也有的是学生精神缺失而引发的,还有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而造成的。可见,高校突发事件大多与学生的思想问题有关系。
在高校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通过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增强学生的政治判断能力;通过思想教育解决随机性的日常思想问题,端正学生思想;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过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学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减少和消除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过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通过这些教育和管理,可以大大的减少和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2]
2.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预防作用
辅导员通过日常上传下达的工作,保证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的畅通。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校园内必须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第一时间关注到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预兆和引爆点。辅导员通过平时的工作,深入教室、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场所,充分的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的信息,并负责向学校提供本院学生动态的一手材料,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由于学校信息渠道不畅,学生向学校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解决,以及学生对学校新出台的政策不满而引发的校园管理类突发事件的在各高校中也时有发生,通过辅导员来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问的沟通,可以减少和避免此类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校园的稳定。
3.辅导员在协助高校处理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在领导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应急方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动员学校各方力量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应急方案的落实是在学校领导的指挥下,由各学院辅导员带领学生组织,动员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的。在以往的校园突发时间处理中,学生被看作是危机管理的被管理者,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辅导员通过平时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生在高校内部占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辅导员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管理,为校园危机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代锴.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应对机制研究[J].魅力中国,2010,29.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5
广播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通信优势
广播的直播优势。广播直播不论在全球什么地方,只要所在位置能往外打电话,我们就能实现同步的“零时差”的现场实况播出,在第一时间率先把新闻告诉广大的受众。即使是相距万里,但听众感觉却近在咫尺。在危机时刻,广播播报重要新闻的功能更加突出。比如,“98抗洪”期间,广播除了及时通报最新汛情之外,还担负着现场动员的作用。公安部政治部宣传局局长单慧敏认为,在突发性事件中,广播是体现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运用得当有助于政府的能力最大化。
广播的互动优势。受众的参与是媒体赢得受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播由于通过电话便可参与,而且可以与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者直接对话,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随时获得反馈信息,参与效果更加显著。广播的热线电话投诉节目、公众电话讨论节目、谈心节目等正是这种优势的具体体现。如河南省公安厅把交管指挥中心放到了电台,全天实时播报信息,现场协调,指令,共同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广东省公安厅也同当地电合开办了一栏专题节目,同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广播的廉价优势。广播与报纸、电视、网络相比,广播媒体的成本最低、受众接收成本也最低。作为低成本的传媒,广播应该有更大的运行空间。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李宗达认为,广播在突发事件中所显现的作用让我们对如何做好思想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今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及5月份的汶川地震中总理直接在一线指挥,实际上也是在做思想工作。中央电台创新时政报道传播方式,在特别节目中把这样的信息第一时间迅速地、生动地传播出去,实际上就是把总理在一地做的思想工作放大到了全国,效果十分显著。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曹璐教授呼吁政府一定要重视广播在应急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在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或措施中明确广播的地位与作用。各级政府在平时就要重视广播,增加对广播的投入,研发适合不同人群使用的收音机,以保证广播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播在突发应急事件中与人民更贴心
广播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广播具有传播快捷、受众对象广泛、感染力强等重大优势。如何与时俱进地理解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广播的作用,是当代广播人永恒的追求。
首先,要发挥“声音”随时随地传播的优势。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信息的,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可以传播到每个角落,这是广播区别于其它新闻传媒的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是广播之所以能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广播只有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这一特点,把节目做深、做透,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要根据不同听众对象,提高广播节目的针对性。节目内容要根据不同层面的听众精心制作,使广播节目的语言、内容更容易被听众接受,避免刻板说教。每个电台都应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每个主持人都应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使观众听到这个栏目就想起这个主持人,或因为喜爱这个主持人而喜爱他主持的栏目。从而拥有相对固定的收听群体。
突发性事件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辅导员 校园 突发性事务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完善,贫富差距的加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后勤进一步的社会化,校园似乎不再是单纯学习的地方。近年来,校园打架、自杀等突发性事件屡见不鲜。突发性事件因其发生突然,且有一定的时间积淀,因此一旦出现,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高校,可以说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深的伙伴,是大学四年校园内外的“保姆”,因此,学生中如果出现什么变动或突发事件,首当其冲的就数辅导员老师。而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化,在应对紧急事务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有的辅导员在处理过程中劳心费力,而最后结果却不尽人意,因此,辅导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紧急事务,就要了解这种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教育,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处理程序和原则。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征
突发事件是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事件或矛盾冲突的爆发。如学生之间打架、意外受伤、情感纠纷等。它主要有以下显著特征:
1、突发性。由于事发突然没有预先的思想准备,也往往是一个发生、发展、急剧变化的过程,使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因而突发事件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
2、不良影响性。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给全班学生带来一定的震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聚焦于事件的发展,会对多数人的思想产生冲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3、紧迫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紧迫性,这类事情一旦发生,往往要求教师必须马上作出判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使事件的影响得到及时控制。
4、影响的广泛性。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一定的震撼,不仅在学生群体中能够以极快速度传播,而且能够迅速的传播带家庭到家庭、社会,对全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校园伤害案件,一旦发生,不仅学生心灵会受到伤害,而且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播到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
(一)思想上的不成熟
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渐渐的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他们朝气蓬勃,有冲劲有创造力,但同时也常常会思考问题不全面、不成熟,部分人容易受到误导或者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一时糊涂,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罪,在成长的路上走一段弯路。
(二)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焦虑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个人努力学习和实践,同时也要在校园生活中慢慢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但是目前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多是在父母及家庭的照顾和宠爱下长大的,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他们都是人际关系的核心。而来到大学,他们远离家庭,面临新的环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常常是横亘在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中,宿舍矛盾是最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不少学生也会因为无法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而产生焦虑。
此外,关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与焦虑,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网络进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网络可以用来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从而变得更加孤僻,不善于与人相处。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自身人格的完善。
(三)恋爱等情感问题
近年来,由于恋爱等感情问题而导致突发遇紧急事务的个案,占据了此类事务很大的比重。现今大学生恋爱在校园中早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由于高校婚恋政策的适度放宽,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恋爱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对于情感的需要的体现,也是大学生校园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或者在婚恋问题上没有真确的认识,一旦出现失恋等感情的变化,就会出现从情绪到行为上的偏差,或影响学习,或生活空虚,甚至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前途困扰和就业压力
对于很多高年级大学生来说,常常会因故为前途问题而困扰。究竟是继续深造还是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是在国内读研究生还是申请出国?要在工作和直升、保送研究生之间如何选择?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一直困扰着大学生。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大学生为了获得一份好的工作,终日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忙于应付各类考试,承担着沉重的压力。所有这些,使得大学生备感肩上的压力之大,也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因为求职、职业选择、前途规划而产生焦虑。
(五)经济压力
在目前的高校中,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或者家庭突然遭遇变故导致产生各类情绪、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行为偏差。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总的来说予以了和大的关注和政策上的扶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校中,如何关心与照顾贫困学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另一方面,受到现今商业社会的风气和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一味追求高物质享受,追求金钱带来的快乐,无心学习,甚至会因此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
(六)心理障碍和疾病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心理障碍和疾病不是一个独立的诱因它与上述几个诱因都有关联。之所以将“心理障碍和疾病”作为高校政治辅导员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的诱因,是因为最近数年来,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导致各类事故频频发生,有急速上升的趋势。例如,有调查指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占到40%左右,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咨询者中精神疾病患者占到了60%)由心理问题引发精神疾病已成为修学、退学、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突发事件尽管具有突发性和出人预料性,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把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有些突发事件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平时善于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产生无法避免,但是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教师应当善于化解矛盾,将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学生学习、生活一起,不免会产生一些误会,甚至矛盾,帮助他们解开症结、清除矛盾是我们教师的工作之一,老师要及时关心、了解矛盾双方学生的情况,直到真正化解为止。
(二)要善于观察,将突发事件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中。突发事件看似突然但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给突发事件产生的机会。比如说在上课中两名同学发生争吵,那么教师就应该马上去干涉,不让他们继续吵下去,不然随时都可以由争吵发展为斗欧。
四、辅导员处理紧急事务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1)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果断采取措施
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辅导员应该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赶往现场,了解事件的情况,果断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进行适当处理。
(2)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向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与家长联系
当发生突发与紧急事务时,辅导员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能慌张。要尽快去了解事件的情况,通过询问、调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及时向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老师汇报情况,如有必要,尽早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的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做好善后工作
首先,是对当事学生的处理。一方面,辅导员应当根据相关校纪校规作为紧急事务处理的依据,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利益,以治病救人作为工作的方针;其次对于当事学生,无论是本身受到伤害,或者是将受到处分,辅导员都要和学校、院系以及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尽快的重新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再者,辅导员要对事件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