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1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调查
学习动力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内在学习动力和外在学习动力构成。内在学习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学习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念等主要因素。外在学习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和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的一种学习动力。其主要来源于外界社会因素的刺激。现在部分选择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现象。本调查对某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某校高职11、12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职12级护理专业学生,共调查1740人。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包括:所在学校、年级、性别、是不是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民族、年龄、学历八方面;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共32个条目,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量表最低分为32分,最高分为160分,其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学习动力水平越高。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式发放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评定量表。共计发放2000份实际回收1740份,回收率为87%,其中有效问卷为1583份,有效率为91%。
2.统计方法。将回收问卷检查与整理后统一编码录入SPSS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动力水平总体情况
调查对象RSLDNS总体得分在45~160分之间,平均为115.54±18.55分,得分指标为72.3%。
(二)不同组别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的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学历、年级、是否独生和家庭所在地分层,分析不同组别中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得分情况,详见表1。
表1 不同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情况表
不同组 人数 得分 t值 P值
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差异 高职组1186人 114.12±18.55 -5.307 0
中职组396人 119.79±17.95
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差异 一年级1138人 116.73±18.49 4.09 0
二年级444人 112.50±18.41
是否独生子女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差异 独生子女923人 113.99±18.85 -3.96 0
非独生子女654人 117.73±17.87
家庭所在地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差异 家庭所在地为农村655人 116.99±17.77 2.776 0.006
家庭所在地为城镇910人 114.35±19.07
三、讨论
(一)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总体分析
此次调查调查对象RSLDNS总体得分在45~160分之间,平均为115.54±18.55分,其得分指标为72.3%,说明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二)职业院校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的分析
护理专业不同学历学生的学习动力中,中职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明显高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究其原因可能如下几点: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相关数据显示,现在的在职人员中70%为大专学历。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会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满足社会需求;其次,随着知识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也为进入高一层院校,学习更多的护理知识而奋斗,更高一层的目标也激励着中职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水平。
(三)职业院校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分析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高于二年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时间较短,接触护理专业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其对医学知识有着较强好奇心和深切的探求欲望,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二年级学生可能由于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她们逐渐适应了教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失去了大一时期的探求热情。
(四)是不是独生子女对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非独生子女作为大家庭的一分子懂得如何为父母分忧解难,这种责任感使她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为了不负父母期望,其学习动机内在因素更为强烈,更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从而非独生子女学习动力呈现较高的水平。
(五)家庭所在地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水平的分析
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护生 专业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0
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总的观点和态度[1]。护理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事护士职业的信念以及职业荣誉感等。肯定而积极的专业思想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高专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其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对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反映出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效果。
有调查显示,专科护生入学时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仅占61.16%,了解、喜欢护理工作分别占36%和37.63%,愿意终身从事护理工作占53.85%[3]。另一项针对含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仅有26.71%是因个人理想填报护理专业[3],可见高职高专护生中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专业思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了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根据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针对护生的专业思想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护生消除专业情绪、克服专业学习障碍、纠正错误的专业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高职学制短,除最后一年实习外,在校时间只有两年,且不同年级的护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和变化,规律也各不一样,所以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护生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专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更好地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1 专业思想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4],是大学生涯的起点和基石,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作用。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巩固专业思想和爱校、爱专业、爱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护理院校应在护生入校时通过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实验实训、就业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教育,帮助护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帮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端正专业学习思想,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动力;鼓励护生学习人文精神、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定期邀请护理前辈与护生座谈,讲述工作内容、感受体会、成长感悟等,激发护生职业自豪感,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培养护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使其积极投入到护理专业学习中。
2 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护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频繁、时间最长的还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护理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修养会通过长时间与护生接触在无形之中对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加强护理专业知识,提高专业修养,或者鼓励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这样才能在平时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从专业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稳定学生的专业心态。态度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在观察他人做出行为选择时,学习者获得了关于榜样行为、行为情景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的态度[6]。辅导员、班主任应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将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情感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且在思想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理念,激发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崇敬和渴望,坚定其职业信念。
此外,辅导员、班主任还要注重对专业资源积累。如通过建立已毕业学生的QQ群,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方式,与往届学生保持联系,以他们作为实例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为下届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
3 借助校园文化载体,扩展专业思想教育
校园文化是最富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因素[7],对护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护理专业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展现护理人员端庄、亲切、阳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对校园环境进行护理专业氛围的规划建设,如建立南丁格尔铜像、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事迹长廊、护理老前辈名言画像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专业氛围和文化积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另一方面,护理院校应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如通过组织护生参与“5・12”国际护士节传统授帽仪式、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开展以医学道德为主题的辩论、征文、朗诵、演讲等活动,举办护理专业学术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的专业活动,进一步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和了解,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
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护生的职业满足感
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护生到社区、福利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医疗知识宣教、义诊、义务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它能使人类增进健康、保持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艺术性,它能给患者带来美的感受;让护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崇高性,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护理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护生从服务对象的感谢中会收获到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
5 及早开展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护生发展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之认识自身、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将个人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护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将来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护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之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护生不断进取。护理院校应及早引导护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专业和学生特点,结合就业形势,由专职教师向护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邀请资深人士、老校友等与护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教训,帮助护生早做规划;开展咨询活动,举行邀请在职护士、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等解答护生关心的深造、晋升、临床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护生明确目标,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6 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情况都了解得比较透彻,学生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信息会更加全面,他们能够更系统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精通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热爱护理专业,在从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态,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要善于结合社会现象、专业发展动态开展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业内的现状及前景,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去,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 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强化专业思想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各教学医院管理者应挑选一批专业思想及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注重对带教老师的培养,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道德水平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护生。只有带教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到护理学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热爱护理学,才能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总之,护理院校教师、临床护理工作者都应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应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各个层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护生正确了解和认识专业,巩固专业思想,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习专业的价值和意义,让护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形成稳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专业学习思想,增强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碧流.论护理教学与教书育人[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0):611.
[2]童博等.专科护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53-154.
[3]彭丽娟,姜文兵,柯丽,王建洲.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28-130.
[4]高芳,鲁子卉.基于新生专业思想调查问卷分析的专业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2012,(19).
[5]朱艳红,梁家君,高秀丽.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措施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
[6]李红,沈宁,何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2-25.
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护生;岗前护理;技能实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31-02
作者简介:李亚红(1970,8-),女,河北省定州人,大学本科,河北省荣军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科及内科护理。缪亚红(1974-),女,河北省蠡县人,大学本科,河北省荣军医院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科及内科护理。刘春乔(1973-),女,河北省定州人,大学本科,河北省荣军医院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科及内科护理。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事业中重要的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护生的岗前护理技能实训则主要是针对即将步入社会投入到实践工作中的护生所开展的强化护理技能的训练。护生通过岗前的技能培训,不但要加强护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提高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护生在投入临岗实习的工作岗位时尽快适应角色,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护生的岗前实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训的过程中也任然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
1 护生在岗前护理技能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生在技能实训中缺乏自信心: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单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进行医学、护理人员的学生不断增加。近年来高职护理学校的不断扩大招生,使得护理学院的学生人数急速增长,又由于护理的教学多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技能的实训多局限于校内有限的资源,致使学生没有过多临床实践的机会,造成了知识与实践的脱离。这也就使得学生在护生岗前护理技能实训中没有充足的自信心,出现心理压力大等状况。
1.2 受传统偏见的影响,医生被人作为作为医院的主体,在各种优惠政策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作为医院中不可或缺的护理人员却不能获得与之相应的认同,严重阻碍了护理人员自我价值的建立以及满足。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使得学生具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认为作为教育学科的护理专业不受社会的重视,在思想上低人一等,所以在这种思想偏差的基础上,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明确的
学习目的。
1.3 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部分,更应该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非作为本科教育“压缩体”的形式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凸显其独特地自身特色,在实训过程中,确保学生“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建立,加强学生与患者在心理上的沟通,尊重、理解患者。同时对于护生的知识技能,也缺乏完整、系统的实训体系,任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2 护生岗前护理技能实训的对策探讨
2.1 转变护生思想观念,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护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正确学习目的的确立,都为护生岗前护理技能实训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护生正确思想的确立,仅仅靠学校的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临床实习工资,让学生切身感受病人的痛苦以及对健康的渴望,对于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邀请优秀的护理专家为学生进行讲解,是学生在他们的言行、点滴中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白衣天使这一神圣职业的向往,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护生对护理这一职业的热爱。
(2)刚刚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就像那刚发芽的小树,只有积极的引导以及不断地锻炼,才能建立起他们良好的自信心,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人们做出贡献。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要不断的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例如,开展护理知识问答赛,护理技能表演等比赛项目,学生通过参加相应专业的比赛来缓解学生紧张、自卑的心理,让学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展现自己,从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学校还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或者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社区,学生通过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人们进行服务,在建立良好品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
2.2 进行实训模式的创新,提高效率: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校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护理实训通常都集中在学生实习前开展,这就导致了实习机会少、人数多的情况,护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获得极好的实训经验,造成教学效果较低的状况。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高质量、较稳定的的校外技能实训基地,是学生尽早的步入实践中,为学生走出校园,投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以上因素,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的对学生安排“课堂—临床—课堂—临床”的教学模式,采用20人的导师制度对学生进行护理实训的教学,确实做到提高实训的效果,为护生的临床实习做到有力保障。
2.3 确保实用性人才的特色培养: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部分,更应该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非作为本科教育“压缩体”的形式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凸显其独特地自身特色,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确保护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积极紧密的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性,摒弃无关知识的学习,以此来确保护生的专业性。在教学中,高职院校也应该完善创新其教学手法,积极引导学生角色的扮演,通过情景模式的体验或者组织学生深入到患者之中,使学生切身感受病人的痛苦以及对健康的渴望,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真正关心患者,培养学生良好服务态度的建立。
总而言之,护理工作作为医疗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护生岗前护理技能的实训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为学生在临产时习中尽快进入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就要求今后我国的高职院校应不断地确立其特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岗前实训,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敬萍,黄兴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24)
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涉外护理 英语教学 资源引进
[作者简介]李文艳(1962- ),女,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ESP教学;李跃军(1964- ),男,吉林长春人,白城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吉林 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等方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往机会越来越多,这使得医护类的服务越来越国际化,为了能使我国的医护专业培养与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同步,从而减少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医护类服务方面的差距,进一步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内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市场的就业率和竞争力。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引进国外优异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巩固和提高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与国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同样的竞争力,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患者都能友好沟通和积极合作,增强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市场的就业机会。
一、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涉外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了国内各大医护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到国外求职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一片良好。但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涉外护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涉外护理工作的需求,语言成为影响涉外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工作的最大障碍。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1.英语教材的选用问题。现在对于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来说,学生在校学习多数是基础部分,主要是人文、社会、政治等方面,词汇量大,文章长。但是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却是一片空白,基础英语的内容和专业护理没有任何关系。据调查,多数英语学习者都停留在哑巴英语的层面,在临床护理实际应用中的能力更是普遍较低,无法与服务对象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这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出国之后从事护理工作很不利。因此,选择和编写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材是目前涉外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2.英语课程的设置问题。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在近年来开设的,专业课和共同课的课程的设置都尚在探索阶段,专业需要和课程设置之间的差距正在调整,语言与专业技能之间的有效配合正在形成,课程设置还缺乏针对性与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无法满足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不能满足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不能提高其英语能力。
3.职业院校生源的素质问题。目前国内的医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有本科生、专科生和中专生,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学校高考的对口生,甚至有高考落榜生、高中辍学生及初中毕业生等。这类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外语水平低。对于像这样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会存在很大差异。甚至随着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可能退步。
4.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一些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准确地表达和解释护理专业所需的术语。同时,个别护理专业的教师本身英语水平亦不达标,甚至无法胜任护理英语的教学。此外,师资不足,教学理念、手段落后也是制约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原因。课程如何设置,怎么教,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心中没有整体的构架。有些教师可能认为学生只要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可以通过自学学习专业英语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师的想法已脱离了专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而是应以实用型人才和培养特色为主,兼顾知识的广泛性,单纯的基础阶段教学并不能体现专业特色。专业英语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息息相关,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为她们将来临床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1.西方发达国家护理人员短缺。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儿童的出生率迅速下降,护士短缺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高层次临床护理人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在英国,虽然护理专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都非常优厚,但每年仍然有10万左右的职位空缺。在美国,目前的护理职位空缺大约有30万人,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50万人。护士的需求在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其他国家也是非常大的,由于护士的缺乏,许多医院都不得不减少病床数量,甚至因此而关门倒闭的。与国外大量的需求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在不断地增加,国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国际护理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很多专门的医护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都相继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这些毕业生既具有非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是国际护理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就业市场非常的广阔。
2.在国内医院就诊的外籍患者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国内居住、工作和生活,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患者到国内医院看病就医。因此,顺利与国外患者面对面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准确回答病人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获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是我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熟练掌握外语,才能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才能及时获得宝贵的临床数据,才能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为外籍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3.英语有利于医学护理专业学术交流。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医学研究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需要与世界先进的医学科学相互融合,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护理经验也需向国际上推广,要求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能很好地与外国专家直接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成果所使用的都是世界通用的英语,许多医疗科技创新项目和先进成果都是用英文报告。因此,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要想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推广自己,将先进的医护技术和成功的护理经验介绍给更广泛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好英语。
4.便于进口的医疗设备使用和药品识别。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医疗保健设备及技术的引进越来越多,进口药品的数量和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的。而这些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说明书,所使用的都是一些难懂的专业医学术语,生僻枯燥,乏味难记的单词文字更令医护人员费解。因此,只有好好学习,熟练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准确地使用和维护这些医疗设备,更好地发挥进品药品的做用,了解和掌握服药后的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通过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水平
1.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讲,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开展教育活动的目标和看法,具有长期的坚定性和一致性,对其他的认识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并且愿意采取行动来实现这一理念。所谓的教育改革关键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因此,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水平提高的改革中,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因为只有理念的深层次变革是改革的本质所在,它不仅关系到改革的方向与效果,同时也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是国外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以法律制度来规范就业岗位,根据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来选择对应的职业。人才的培养标准是由企业专家制定的,提高学生一般能力培养与岗位特有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种教育应着眼于培养与就业有关的一系列关键能力。我们通常是基于知识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甚至一些英语教学大纲就是由简单的词汇和知识点堆砌而成。衡量和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通常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多少来判定。因此,在我国学习英语是一件非常单调和枯燥的事情,所进行的完全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不能把所学习的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而只是成为考试的答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做到运用自如,不能成为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一种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本质就是我国的教育理念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我们学生所学习的语言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国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肯定不再会发出“英语无用”的抱怨了。
2.引入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水平评估几乎采用的都是考试制度。学生们平时不好好学习,等到期末考试前集中突击,甚至通宵达旦,死记硬背单词和句法,等考试一结束,一切都恢复往常,所学所记通通忘掉,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结果是只有成绩没有能力。国外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应用,而不是对学习结果本身的评估,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考评方法的综合利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的结果也更能反映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授课前就让学生了解该内容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考核测试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侧重考核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护理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将所学习的每一句英语都能应用到护理工作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完成护理工作的技能,将教学效果评估与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解决护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枯燥的英语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护理专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都与专业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与今后工作联系在一起。
3.引入优秀的交际教学法。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交际教学法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是以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为目的的教学理论,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有些空洞,缺乏具体内容,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等不利因素的存在。解决这一教学方法在我国运用的关键问题在于提供真实和实用的学习材料。在我国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有自己专用的教材,老师在教学大纲的统领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堂教学工作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系统掌握,便于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和规划之中。这样的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是井井有条,但这种在学习开始之前就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严格规划下来,无法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缺乏应有的解决措施,也大大削减了课堂使用资料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吸收国际优秀的交际教学法,必将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4.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有利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外语学习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达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比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小组游戏等都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更要强调合作学习,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增加学习者运用语言的机会。学习者不仅需要使用语言表达自己,还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并随之做出反应。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的更多使用将会是一种趋势。而且还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他们总是强调一点:要创造环境使学生很舒服,很自信。他们说: 学习应该是轻松的,只有轻松地学习时,你才能学得更多。学习应该是有趣的,只有你觉得有趣的情况下,你的大脑才会打开大门,迎接新知识。这个逻辑关系不无道理,如果能牢记这个逻辑关系,我们的教师就会经常想办法动脑筋并慢慢地实施,去为学生创造良好舒适的英语学习气氛,采纳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肯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总之,在我国传统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师资和教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目前外语教学效果普遍不佳的现状,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在涉外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以能力为本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基础的先进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吸收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将其有效地引入到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促进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使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莺,李纯,李继.引进国外TESL优质资源,探索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广西大学学报,2006(1).
[2]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
[3]伍小飞.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难点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4]秦博文,王海燕.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
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涉外护理 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设置
通过几年来我校与美国护理院校的紧密合作,让我们越来越了解到:近年来美国、沙特、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及其他国家急需大量的护理人才。国际护士的严重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就业的机会。国际护理职业一直是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侧重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创建以满足对社会的需求,为国际劳务市场和涉外医疗机构输出合格的护理人才。然而, 尽管国际市场需求大、高薪诱人,但我国的国际护士出口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考验。英语交流能力是所有护士出国的敲门砖,反之它便也成为了绊脚石。因此,在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强化英语学习,成为我国护理人才出国就业的关键所在。
作为涉外护理教学的一部分,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状况,中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如何把握教学方向,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走一条有特色的培养人才之路,使涉外护理专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 严格制定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教学目标
涉外护理专业是一个能为国际护士这个领域培养出语言与专业同步过硬的实用性人才的一个专业,所以在要求学生有过硬的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所谓技能即是使英语成为一门实用的工具,作为护理人才沟通交流的纽带。它是一种以护理知识为语言背景的英语教学。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是一门将公共英语与护理专业英语整合为一的课程,是一个复杂的教学体系。
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我校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为每个学生制定的短期学习目标也不一样。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起点参差不齐。通过对学生的入学基础与实际能力的考察。我们要把好入学考试关,选择英语基础好,并且热爱学习英语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入学衡量标准主要以初中一,二年级的英语难度为衡量标准。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班教学,各自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2)每一次针对应试的长期或短期培训都是学生的一次知识积累的质的飞跃。在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我校为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新目标,可以在不同时期,经过短期的集中培训后参加国家的各级英语考试,如,高等学校英语能力A级测试,高等学校英语能力B级测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国医护英语mets一级测试,全国医护英语级mets二测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长期保持一个目标明确,不松懈的状态。(3)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与护理英语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能在涉外医院实践中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英语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由于我们的所培养出来的涉外护理人才都是要输出到国外,并且从事专业的护理业务,能够进行国际交流是培养一个国际护理人才的依据。所以除了注册护士资格考试之外,语言测试更是侧面考验一个涉外护理院校是否合格的铁一般的验证。因此我认为一个完整的涉外护理专业体系应该具备基础英语教学和雅思教学或托福等其他英语考试两个教学板块。这两个环节对于一个低起点,高输出的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略过的重要部分。
首先,基础英语教学是涉外英语教学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才能建造好上层建筑。所以,我们要在国际英语语言测试之前,怎样用三到四年的时间使起点较低学生真正能吸收到英语知识的精华达到雅思成绩5分以上,是所有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校创新出“四位一体”教学法,开设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门课程,把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功分类教学,最终达到听说读写一体化的英语教学。逐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阅读能力。从而奠定了写作基础。
其次,为了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在雅思英语教学之前,我校分批分期的派出部分优秀教师去各类雅思培训机构学习,观摩,并身先士卒的参加雅思考试,摸索雅思考试的各种方法,模式,揣摩考试意义,总结考试经验,在雅思培训时,以真正的应试能力,丰富的雅思经验给学生授课,经过多年的雅思教学经验又不断的培养出一批一批英语应用能力强,雅思成绩优异,护理专业知识过硬的合格的国际化护理人才。
再次,英语交流能力与专业英语能力还是具备一定距离的,为了使我校的学生在走出国门后能顺利的进行深造或轻松的进行专业操作,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以国际护理理念、知识、技术、人文为基础,结合国际护理教育体系开设了护理英语课程,英语医学名词课程,使我们的学生在出国后能减轻学习负担,更快的融入到国外护理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
三.英语教学国际化
真正意义上的涉外护理教学是能使英语脱离书本的束缚,更大意义的应用到沟通交流上来。双语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涉外英语教学的难度,所以,除了国内的优秀教师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与国际的接融。我校多年来为了替学生追求纯正的英语发音,常年聘请美国籍教师来我校任教。并定期与本科院校的外国留学生举办英语Party,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热爱英文歌曲,舞蹈,话剧等多种英语活动,又锻炼了他们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胆量与发音标准。强有力的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热爱和追求。为了教师能跟上国际化的步伐,还派出部分英语和护理教师出国访问,学习,交流,真正达到与世界接轨。真正解决涉外护理之所需。在我校与美国某所护理院校友好交流的六年时间里,我们每年会举行一次“两岸师生交流会”,在为期一个礼拜的交流时间里,我校的学生与美国学生亲密接触,共同参加社区活动,医院参观,民俗了解等活动,直接进行一对一的英语互动交流,即快速的提高了英语交流能力,了解两国文化,也加深了两国学生之间的身后友谊。让学生们对国外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增强了大家的学习意识。
四.英语教学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由于涉外护理专业是为国际市场培养人才,所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秉承传统的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学生更直观的接受教学。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的一味“啃书本”的学习方式,结合英文电影,英文歌曲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使他们从讨厌学英语转变成追求学英语的热潮。我校开设了英语日,英语角,英语售饭等既有实践意义,又有教学意义的英语活动。从“不好意思说英语”到“不得不说英语”到最后的“控制不住说英语”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国外氛围。
涉外护理专业的成功除了是对应社会的需求以外,还在于各个中职院校在护理和英语两大领域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并总结和实施出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当然,为此英语教学必然成为了涉外护理专业的一个重中之重。由于我校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才能使我们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同时希望我国更多的院校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优秀的国际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吉米・林.涉外护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广西中专外语教学研究会.中专英语学习指导[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6
1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007年版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组成: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由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3种类型课程组成;学时分配:总学时为3596学时,其中基础课程模块为900学时、专业课程模块为918学时、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108学时、选修课程模块为270学时、毕业实习模块为1400学时。
1.2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体系庞大,特色不足张军荣研究发现我国的2007版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学时偏多,设置科目仍偏离职业教育特色,特色专科护理开设过少。谭耀华认为现行中职护理课程体系异常庞大,秉承了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3段式课程设置方式,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偿初中数、理、化、计算机的不足,还要在语文、英语、政治、人文修养、法律、礼仪与人际沟通方面有所提升,而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只是大专、本科的缩略版,内容多而不精,体现不出中职的优势和特色,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容易对学习感到失望,造成厌学,甚至流失。
1.2.2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与岗位需求脱节陈芬研究显示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中职护理专业特点,医学基础知识偏深、偏难,实用性不强,过于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医学临床知识偏重于医疗,护理实践和护理社会人文课程涉猎较少,使护生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就业适应能力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另外,课程门类也过多,超出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李劲峰等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完整性,理论知识偏难,学生学得困难,教师教得困难;课程多、学时有限,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达不到岗位要求,专业定位不切合社会实际。黄刚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刘彦研究显示中专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模式还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传统的授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学生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2.3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李晨曦等研究显示课程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明显、缺乏衔接,以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候,往往无法体会前面知识的铺垫性;其次,由于学制较短,既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仅有的两年学习时间显得捉襟见肘;再次,人文类课程开设偏少,忽视了护理人才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忽视病人心理需求;课程内容相对落后于临床,知识的应用性不强;课程难度大,缺乏吸引力。李淑芬认为目前的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2中职护理课程设置改进原则
2.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黄岩等认为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要以社会专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遵循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2.2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方勤等提出应根据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调整课程设置,除应具备护理专业必需知识外,增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社会需求的、有利于就业的专门课程,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专门课课时比例,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3发挥职教优势,坚持职业能力培养,增强职业发展竞争力
何君芳提出必须根据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坚持职业能力培养,增强职业发展竞争力,尤其是护理专业技能形成的实践环节,这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
3中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进策略
3.1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增减
谭耀华等提出中职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体现出职教特色,对基础文化课应进行适当地删减,特别是减少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增加专业文化课,如护士人文修养、护理法律教育、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等内容,稳固扎实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体现“宽基础”,为学生自行选择专业后进入高职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且要减少分科,缩减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技能培训应缩减项目,如删减给药、输液、插管等项目;强化基础照顾护理技术,如变换护理、床上翻身、口腔护理等,为学生就业做好铺垫。符秀华等认为应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课的时数,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学时,如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法学基础、预防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概论、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精神病护理学、创业与就业指导、康复护理学等,将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王俏认为课程设置应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因为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行为、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素质是从事护理职业的基本要素。杨敏英等提出应早期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教育,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临床见习,增加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专科实训教学,增加计算机操作应用实训课教学。李晨曦等提出应增加人文类课程,塑造良好校园人文环境,合理安排实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3.2课程的整合
付杰提出变“学科本位”为“岗位能力本位”,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岗位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即首先把岗位工作过程解析对应到行动领域,再把行动领域转换成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认知规律的要求,形成一个个的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标准,既可以是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综合,也可以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综合,这就淡化了传统的学科分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张美琴提出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不同需求的模块,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合并重组为人体学基础;将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学合并重组为传染病护理;将基础护理学、护理概论合并重组为基本护理技术;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合并重组为临床护理,并将其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婴幼儿、儿童、成人和老年护理;把精神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合并为心理与精神护理。伍小飞提出建立符合现代护理职业要求的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将各分离的学科和课程融合为形态学课程模块(包含正常人体形态和异常人体形态);机能学课程模块(包含正常人体机能和异常人体机能);促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以增加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内涵;以人的生命周期重组专业课程,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时,要注重护理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及从单纯的技能培训改变为对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注重将人文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充分满足现代护理教育的要求。
3.3构建“12345”的课程体系范国正提出建设
“一个指导、二个要求、三个对口、四个面向、五个模块的“12345”课程体系,即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专业能力素质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为要求设置内容,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4大岗位群的能力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新的五个模块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课程模块);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3.4个性化的课程设置与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