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1

老师上课时实时拍下课堂情况并上传到互动学习平台,这不仅使得老师间可以相互交流,学生放学后有不会的知识点,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或者学校公众号“微课堂”上回看到老师白天上课所讲的重点。这是江苏盐城市第三中学的录播教室的功能。

据了解,盐城市第三中学装载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的教室,包括1间录播教室、1间设备操控室。该系统有精品课程建设、微课教学建设等重要教学环节,在满足教学常态化的前提下,通过6个摄像头,多角度记录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师授课、板书、PPT课件、师生互动等多路视音频信号的自动跟踪、切换、录制和直播功能。这不仅能够实现教学案例的多人评价,还有教学资源点播、课程直播、教研互动、在线课堂点评、教学课堂等一系列教学应用功能。

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盐城市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盐城将有20%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创建市级智慧校园学校,力争创建10所省级示范学校。在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试点基础上开展“智慧课堂”示范工程,建设10个省级智慧课堂示范校,开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兴教学模式和新兴载体的试点示范工程。

盐城市教育部门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智慧校园”,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

“打个比方,暑假作业是让学生对知识保持一个‘热度’,所以提倡每天写一点。但有人几天就写完了,也有人等到最后几天才突击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说,“智慧校园”工程实施到位后,系统会按时给学生发一些作业,既能保证学生假期休息,也能保证学生不因为假期而生疏了知识。

“现在的教学模式,老师一道题讲完,到底有多少同学真正懂了,这很难判断。将来判断学生懂不懂,现场准备一道客观题,发到每个学生的操作设备上,现场测试一下,系统立刻就能回馈信息给老师。如果大多数学生答错了,老师就需要再讲一遍。”相关负责人又打了个比方。至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问题,现在老师难以获得准确信息,但在将来完全可以解决。

事实上,“智慧校园”的建立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老师上课时直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生动授课;学生也可以借助电子移动设备,查阅学习信息、完成指定作业等。

近年来,盐城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智慧校园”创建为抓手,通过举办全市中小学创客教育项目辅导员培训班及创客教育论坛,加强物联网、3D打印、开源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不断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打造盐城市创客教育品牌。

盐城市第三中学是首批拥有录播教室的学校之一。2015年年初,该校根据《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投资50万元,在各个教室安装了互动电子白板,并新装修自动录播教室、专用音乐教室、专用美术教室、史地教室各一间。

“录播教室打破传统教育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现代化与信息化叠加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推动其自觉提升教学水平。”该校负责人说,除了录播教室,该校还成立了信息中心,自建学校新闻系统和教学资源下载站,建有可管理的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教学、办公等场所。

截至目前,盐城市通过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施智慧教育资源服务提升工程,整合名师、名校资源,开展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优质资源库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分别达85%和50%。

据了解,“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要抓认识到位,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思想认识;要抓教师培训,首先要重抓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信息化工作团队,以典型引路,带动整体;要抓资金落实,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要抓创新应用,强化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在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要抓资源整合,整合现有资源和平台,打造升级版,打破数字鸿沟,实现互联互通;要抓督查指导,要加强行政推动和业务指导,近期将启动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

近日,在盐城市“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相关专家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与解读,进一步明晰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方向与思路。各学校分管负责人就创建工作落实与推进情况进行了交流。还对今后一阶段创建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校强力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为提升市直学校教育品质,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盐城市教育部门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智慧校园”,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

打造“智慧亭湖”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信息化,希望教育局要进一步重视信息化装备的建设和常态化使用,将信息化融入课堂,融入日常教学,融入教育,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器。教育局将以亭湖中学等三所学校的成功创建为契机,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地开展“智慧校园”创建活动,逐步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使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从去年开始,江苏盐城亭湖区就已经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落实好江苏省、盐城市关于创建“智慧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策应盐城“智慧城市”建设,亭湖区教育局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落实好江苏省、盐城市关于创建“智慧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策应盐城“智慧城市”建设,亭湖区教育局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立足高远,强化领导。亭湖区教育局通过创建“智慧校园”,进一步提升亭湖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智慧校园”助力“智慧亭湖”建设。为快速有效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亭湖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加大投入,未雨绸缪。为保证创建目标的实现和创建进度的实施,亭湖区教育局在区领导和区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经费投入,依据创建标准配备硬件设施、设备,完善组织机制。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2

【关键词】核心价值;诚智文化;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51-02

【作者简介】顾万春,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无锡市新区教育局局长助理,江苏省特级教师;朱晨铮,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创办于1934年,原名无锡县私立崇诚小学,是一所有着近8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无锡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全校师生秉持“诚智”校训,追求高品质教育,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坚持“实验性、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发展的本质是文化的发展。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成为优良的办学传统,体现在学校的文化理念、文化精神、课堂文化以及师生文化中,从而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品格,成为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立足现实,继承传统,确立文化理念

旺庄实验小学的前身校名(崇诚小学)取自《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乃天道与人道的属性,是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根本。“诚”是一种品质,我们以“诚”立身,自觉做到待人真诚、做人忠诚、处事诚信,“诚者自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人、成事、成功。所谓“智”,是一种能力,即才智、机智、睿智。智由何来呢?智由心生,诚为智之本,诚为智之源。诚心启智,真心育智,慧心养智。旺小“诚智”校训阐释了独特的诚智文化的内涵――

崇诚故校,崇诚为先。说文曰:敬信无伪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乐智新庠,乐智不坠。管子曰:四时能变为智。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诚为智之率,智为诚之资。诚而不智,尾生抱柱浑然不知其变;智而不诚,晋武多智,不免贻笑青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诚则国诚,吾当以诚向善,以智求真,共迎此万世一时。

在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在传承与弘扬中逐渐形成了以“诚智”为核心价值的办学理念。它奠定了幸福教育的文化根基,成为学校幸福教育的核心内涵和逻辑起点,那就是要“做一名诚实而有才智的人”。我们由此坚信:拥有诚智品格的人一定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诚智文化孕育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成就幸福人生。我们把“办一所品格学校,做一生幸福教育”作为师生的美好愿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提高师生获得幸福的能力和本领,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怀着对教育信念和理想的向往,我们从营造幸福校园的品位、构筑幸福课堂的品质、提升幸福教师的品性、培养幸福学生的品行和培育幸福文化的品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规划愿景,引领方向,创办品格学校

学校以诚智文化为核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幸福为诉求。幸福教育是对教育本质意义的人文主义回归。幸福教育关怀儿童的三个世界:求真的知识世界、向善的人际世界和唯美的精神世界。在知识世界中,以学习为使命,自由表达,平等对话;在人际世界中,以坦诚为信条,友爱互助,和谐相处;在精神世界里,历练品格,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我校由此提炼出“崇理、求真、向善、唯美”的学校品格。崇理即崇尚理性,做智慧之人;求真即追求真理,做正直之人;向善即扬善弃恶,做仁爱之人;唯美即完美品格,做幸福之人。学校品格点亮师生的心灵,有了求真的信念,我们可以成为明智的人;具有向善的美德,我们可以成为仁爱的人;拥有唯美的品格,我们可以成为幸福的人。学校通过先进的理念引领、正确的舆论引导、丰富的活动辐射以及优秀人物高尚的精神激励,使诚智文化成为学校价值导向、师生精神追求的主流和校园风尚的主体,真正使每个旺小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经过十多年的精神历练和文化积淀,学校成为求知的智慧学园、向善的和谐乐园、唯美的幸福家园,引导并鼓舞了一代代旺小人健康成长,使每一位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都自然生命丰盈,精神生命高贵,社会生命圆满。师生在集体中凝聚智慧,在勤奋中收获充实,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创新中实现理想。

三、弘扬主旨,创新方式,体验幸福课堂

课堂是践行幸福教育的重要阵地,创设幸福课堂是促使师生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幸福课堂把目标指向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索知识如何被发现,结论如何获得;注重学习方法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以熟悉的生活素材为基础,以丰富的已有经验为源泉,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敢于突破,善于整合,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语文学科注重情境、情趣和情智,倡导情理交融、智慧生成。数学学科的教学经历感知、体验、发现三大阶段,倡导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英语学科从导学、助学到乐学,以学定教,以生为本。让师生经历发现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师生生命共同成长,从而丰富生命的阅历,提升人生的智慧。

在这样的课堂里,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和品格得以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已还原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以全副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包含着多重的人生意义,师生体验着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价值的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的欢愉。置身这样的课堂,可以看到心灵与心灵碰撞绽放出的亮丽色彩;可以听到生命与生命交融迸发出的高山流水;可以每时每刻感受到心灵在净化,生命在成长。

四、营造氛围,拓展平台,培育诚智教师

诚智文化之于教师,就是要明确诚以向善、智以求真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一方面倡导诚以向善,提升教师职业操守,培育仁爱、忠诚和无私的教师品格,着力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另一方面倡导勤以求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育研究、反思和创新的教师专业素养。

倡导师德为先,仁爱、忠诚、无私铸师魂。立校园以濡灵性,处人群能励远志。通过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校风,潜移默化地促进师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开展“师德格言”征文评比,举办“学校发展我成长”师德演讲,培育良好风尚,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评选“诚智教师”,树立榜样,引领方向,激励教师为人师表,奋发进取。

倡导师能为本,研究、创新、反思提素养。一是专业引领。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课改创新,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二是反思教学。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研究,通过反思总结,获取理论经验。三是同伴互助。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倡导师品为重,勤奋、创优、和谐建团队。激励教师勤奋学习,争先创优,在读书中学习,积淀收获,改革创新。在教师教研活动中,探索“一课二上三评”方式,建设校内教研共同体;与城区六所学校同学、同研、同进,携手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参与长三角苏浙沪“千校网络结对”活动,着力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

经过长期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提升了教师勤于学习、精于教学、善于研究的专业素养,培养了教师甘于淡泊、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职业操守。广大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主动地规划自我,能动地完善自我。

五、丰富活动,建设团队,培养诚智少年

幸福源于美德,幸福教育是一种注重品德的教育。诚智文化之于学生,就是要确立忠诚与智慧的品格,培养独立人格和自立精神,成为一名诚实而有才智的人。具体化为文明有礼、好学上进、健康活泼、情趣广泛的素质要求,并将其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

建设快乐班集体。确立班集体建设的共同愿景,明确班级奋斗目标,提倡真诚友爱、礼貌待人,拥有阳光心态,身心健康,情趣广泛。倡导学生在集体中做一名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学生。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舆论,塑造班级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立班级的管理制度,制定班级公约,注重班干部培养,设立管理岗位。设计主题班队会,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形成文明好学的班风,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3

生命化校园的建构是一种人与自然宁静融合、享受田园生活的诗意营造,一种人性化的自我重塑,一种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职业化努力。在生命化的校园里,课程是有“有生命”的,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是相匹配的。采用儿童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有生命”地学习课程。生命化校园有能力发展教师和学生完整、高雅的文化生命。这种文化生命是明敏的、活跃的、蓬勃向上的,对于教师来说。职业文化生命是高度自觉和自由选择的。生命化校园建构,倡导通过嬉戏来释放生命,通过丰富文化来丰富生命,通过流淌情思来流淌生命,通过激荡创造来激荡智慧。

在几年的探索中,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设计操作性模型,为生命化校园建构生成驱动力――提高构建的科学性

从人文关怀和全人教育的视阈出发,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明晰了校园生命化建构的理想与路径:生命化校园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给每一个生命个体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浓化校园文化的熏染:必须引领学生去珍爱生命,关切个体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拥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必须引领学生去欣赏生命,让学生体味到人的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绚丽;必须引领学生去放歌生命,搭建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让学生展示才华,放飞心曲,走进生命的林子。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建构了“构建生命化校园”的理论模型(详见图1)和操作框架(详见图2),力图通过理论的建构,来进一步提升生命化校园构建的内涵,生成生命化校园构建的驱动力。

我校生命化校园的构建根植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和理想追求。其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就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最终保证每一个生命个体得以自由舒展地生发,达到放歌生命的理想目标。而要达此境界,必须要有教师的理念和素质作强有力的支撑,就像一棵树那样,只有根植于肥沃的土壤、拥有粗壮的树干,才能枝繁叶茂。此外,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保障体系,如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给生命的舒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理论模型和操作框架体系的建立,为我校生命化校园的构建注入了驱动力,使得构建工程得以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

二、匹配童年化活动,为学生的童年生命注入活力――提高童年的丰富性

我校将童年视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与方法。借助“生命语文”“江海传统型嬉乐作文”这两项省级课题,复生江海传统嬉游活动,将学生葆有昂扬的生命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合作能力、知书达理的气质、特征鲜明的个性,视为生命化校园构建的应有之义。

1 设计即时型童年活动,让学生享受自然秩序的生活。为了给孩子一方灵动的天空,我们除了教师自主设计、组织的各项小型活动外,每学期都要举行两至三次全校性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与春天的约会”、“小跳蚤市场”等,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彰显了学生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校园英语节、读书节、阳光体育节、科技节、戏剧节、校园系列十佳评比、田园诗情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学生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生命的实存性。

2 设计书香型童年活动,让学生享受书香内蕴的生活。用书香熏染每个鲜活的生命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让书香伴随生命的每一天成长。学校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角,每个图书角图书不少于250本;每天早晨、中午,各安排学生20分钟的读书时间;创办了六个校园阅读CE组织,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内容包括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活动等等,广泛的阅读促进了学生精神和灵魂的成长。

3 设计特色型童年活动,让学生享受自我选择的生活。我们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努力使每个学生尽展多元智能,尽显个性智慧:学校开设了航模、乒乓球、舞蹈、京剧、独轮车、武术、象棋、声乐、器乐、国画、书法等特色活动,学生根据个体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满足了生命个体成长的需要,丰富了童年生活。我校学生与中央电视台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同台主持,与象棋大师胡荣华对弈,与德德玛、刘欢、毛阿敏等中外艺术家同台献艺;校京剧演员与尚长荣、杨春霞同台,参加了南通国际京剧票友节的演出;校国标舞队参加全国少儿拉丁舞比赛获得13枚金牌;学校航模队组队十年来参加江苏省比赛八次蝉联第一,成为在省市航模赛场独领的航模强队……

三、铺设自成式通道,为教师的专业生命提升动力――提高成长的内源性

我们重视建设自生自成的教师职业发展文化,用学习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用实践充实教师的生命体验,用反思提炼教师的生命智慧,用成功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

1 启动生命化学习,教师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提高人”,是高层次的关心人,是尊重人的发展权和文化权利最重要的体现。我们力图让学习融入教师的生命,让学习滋养教师的人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为此,我们提出了“校长要做学校首席学习官”、“领导班子要做学习的先行者”、“全体教师要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的要求。

听讲座是学习,讨论是学习,案例分析是学习,教学观摩是学习,经验分享、游戏、对话、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是学习。对教师的培训,我们注重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角色没有主辅,身份没有高低,学科没有边界,讨论没有,实践没有不可逾越的雷池……鼓励大家自由畅想,尽情发散,使教师创新的双翼在自由的天空放飞。

2 关注生命化实践。教师的生命体验得到充实。教育实践是教育的生命。我们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力推行草根化研究方法,广大教师逐步树立起了“实践即研究”的意识。教师的实践需要同伴的互助,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领导的阳光。为此,学校为教师的实践研究搭建了必要的平台。

――“每周一课”,同伴互助。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的影响力,将他们合理地分散到各办公室,以一带十,激活办公室的学习氛围。他们每周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和办公室的同仁一起为一位老师做一节课,从备课、上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进行全程协作,互补共生……同伴的互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故事,催人泪下。教师是教育研究的最直接参与者,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我校的每位教师每月都要写两篇教育故事,每学期

都要组织一次“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每学期编印一本教育故事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教师的实践经历。我们常常为他们独到的创意喝彩,为他们拳拳的爱心感动,为他们精彩的文字、伶俐的口齿折服。

3 运行生命化反思,教师的生命智慧得到锻炼。善于反思是科研型教师的本质特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为了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反思力,我们搭建了如下平台:谈“一言谈”,兴百家言;沙龙争鸣,碰撞思维;网上论坛,针锋相对;教后反思,渐成习惯;反思写作,紧密相连。

4 达成生命化激励,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为了激起更多人对成功的渴望,我们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来成就不同类型的老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名师评比――从教学业务能力特强的教师中每学年评出“十佳名师”;荣誉授衔――为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授予“新人”、“新秀”、“新星”、“专家”等荣誉称号;低职高聘――凡任教毕业班的教师无论原有职称如何,一律聘为小学高级教师,工资奖金相应上提;名师工作室――让一个名师带动一个学科、一个工作室带动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近几年,享受着生命化校园生活,我校教师迅速成长。近三年,我校教师共发表文章600多篇,有多篇在《人民教育》等国家级杂志和教育核心期刊上,有十多篇高质量的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有200多人次获奖,近20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

四、注入发展性因子,为课程的未来生命扩展潜力――提高未来的适应性

关注生命,就要为学生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我们所实施的生命化课程尽量与未来图景相一致,真正地对学生负责。对于法定课程,我们主要采用溶渗策略,将新课程实施与“生命化校园建设”有机融合,打造充盈着生命活力的课程文化;对于弹性课程,主要采用地域开发策略,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构建满足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1 强化课程意识,提高了课改的自觉性。其一,有计划地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当代课程理论,更新课程观念,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其二,逐步理清生命化教育课程的思路。

2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了生命化课程资源。系统性的生命化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主要有:校本课程中生命教育课的开发与研究,学科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研究,活动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开展,隐性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发与研究。

3 满足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立足学生生存的视角,发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促进学生生命诗意地发展。充分体现地域性、个别性,大力开发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低年级的主题有“敬畏生命”、“做我真好”,中年级的主题有“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高年级的主题有“良心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等。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学科渗透的同时,还结合“科普周”活动,通过看展览、听讲座等形式,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将孩子带入自然,开展活动,让孩子亲近生命、感受生命,从而激发了孩子热爱生命、生命可贵的意识。

4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打造了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我们确保校本活动课程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性,发挥与其他课程的互补性,使得校本活动课程更具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我们开展生命化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目前已编写了《蕊春探寻》《童年写真》《一切为了生命》《习惯成就未来》等校本课程。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在配合国家课程实施方面、在发展学生的地域意识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运用激扬型范式,为课堂的人文生命增添张力――提高学程的人文性

1 确立生命化课堂的标准,课堂上生命化目标明确了。生命化的课堂追求成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生在场的课堂,生命飞扬的课堂,色彩斑斓的课堂,简洁高效的课堂。张弛有度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舒展生命的绿色天地,成为多方精神相遇的共享空间。

2 开展生命化课堂的培训。课堂上生命气息浓郁了。根据生命化课堂的要求,依托“生命语文”课题的研究,我们开展了系列培训。我们结合案例,对生命化课堂的标准进行了一一解读,推举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每周举行“每周三课”教研活动;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通过“走课”等形式,对生命化课堂进行了深入研究。

3 全力推进“课堂诊断”活动,课堂上生命化策略多了。学校要求全体行政组成员、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周听取“推门课”不少于一节,对教师在落实“生命化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评跟进。每周五行政例会,我们都要花一个多小时,对本周“推门课”听取情况进行交流,总结共性问题。及时跟进解决。“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异样的风景。近三年,我校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有六人获省级一等奖,两人获省级二等奖;有十多人次获市级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校教师参加全国、省市语文、体育等课堂教学比赛屡屡摘金夺银:今年通州区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赛课,我校参赛教师全部夺得第一名。而在去年暑期举办的实小说课比赛中,90%的年轻教师达到优秀级。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的课堂已呈现出鲜明的“生命化课堂”的特质。

六、建构诗意化校园。为校园的历时生命蓄积内力――提高园景的文化性

我校素有“花园”学校的美誉。经过多次的校园改造建设,学校依然保持着古朴典雅的园林风貌,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调。一直以来,我们把创建回归自然灵性的生态文化校园,作为校园建设的目标,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处风景都具有美感和诗意,每一堵墙,每一棵树,每一方空间都能与人交流。

――蕊春园内四季常绿,香飘满园;葫芦池畔,飞亭延月,古木参天;假山洞边,鹅卵小路,蜿蜒曲伸……置身其间,你会感受到亲近自然的美妙。

――学校主色调蓝白相间,蓝天的辽阔,白云的闲适和灵动,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启迪。

――营养餐厅顶上的图画出自孩子之手,学校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也是学生的作品。一个个奇思妙想,一幅幅精美作品,折射出一定的文化韵味。学生置身其间,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更多地获得了生命的感悟。

――双语墙、昆虫园的每一处点缀。都体现出一种审美情趣,默默中丰富着孩子的视野。

――涂鸦天地、心理平衡场的开设,使学生找到了情绪发泄的场地。

我们着力挖掘蕊春资源潜质,彰显校园文化的拓展性。

1 我们以蕊春园为参照,加大绿色校园建设力度:在校园内铺设人工草坪,让校园成为孩子放飞童年的最佳场所;广栽树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让城市孩子体验到农村的田园乐趣;培植花圃草地。造型新颖,为孩子开辟亲近自然的理想田地;改建了绿色操场,青松环绕,绿意浓浓,成为孩子强健体魄的理想去处。

2 我们以蕊春园为背景。加大特色文化建设力度:我们从蕊春园茂盛的大树获取灵感。建成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网站欢迎界面的引领词是“走进生命的林子,绽放生命的精彩”;提取了蕊春园的精髓。定期出版学校内部交流报纸《蕊春报》,放大《蕊春报》的效能,让《蕊春报》成为展示师生风采、交流教育心得、发表家长、老师、学生作品的有效载体;以“蕊春”为学校文化标识,成立了教师蕊春科研协进会、蕊春少儿艺术团。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4

教师专业发展状态是突破学校发展瓶颈的关键,为此,我校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舞台,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课题研究、倡导学习等途径,引导教师挑战极限,生成智慧,追求卓越。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家知能

我校是一所学区级中心小学,江苏省实验小学,几年前新搬校址,现在,学校教学硬件设备充实,办学规模较大,有教学班六十个,教师两百多名,学生三千多名。近年来,学校常规管理日趋成熟,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各方面成绩均较为显著。然而,未雨绸缪,我们却发现学校发展的高原期也许就要降临,如何突破障碍,寻找新的发展点,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发掘学校新的生长点呢?

为此,我校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依托省级课题《校本研训方式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再实践,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平台,创设舞台。

一、自我反思,挑战极限,引发教师追求专家知能

自我反思成为我校教师锤炼师能、追求专家知能的重要途径。学校有句流行语:“今天你反思了吗?”反思成为我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这既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师不简单重复以往的教学行为,能在“能力极限的边缘”工作,能质疑看似常规的行为,把它当一个问题来解决,并不断将精力投入到更大的挑战中,从而获得最大的成长机会。

二、同伴互助,形成合力,引导教师走向专业成长

(一)培养苗子,打造骨干,立足常态分层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级指向应是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大工程,若能先建立一支主力军,打造一批教师骨干,由骨干引领,梯队行进,则能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滚动推进,满盘皆活。

(二)加强集备,聚焦高效,同心合力打造精品。

学校重视集体备课,实现备课组的价值引领。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都要提前做出规划,确定内容、主讲人,并传达给组内教师。主备人经过对教材的钻研,备好初稿,其余每位教师也要认真钻研教材,在集体讨论时充分发表意见。通过集备,教师们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增强了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拓宽了专业知识,厚实了专业功底。

(三)教研创新,人人参与,团队作战提升师能。

学校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以沙龙形式开展,每次活动分为“头脑风暴”、“话题传递”、“课堂风景”、“讯息传递”四个板块交替进行,强调教师的参与性,反思的深刻性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努力通过提升研讨活动的内涵和张力,提高教师的创新、反思能力。

(四)开放课堂,能者为师,见智见仁携手共进。

学校将课堂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基地,“推门课”、 “抽签上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都以“开放式课堂”的形式进行。

(五)用活网络,坦诚交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学校网站开设“教师博客”,设立了“教学笔记”“三尺讲台”“教学沙龙”“教学科研”等栏目,要求教师推荐优秀文章,撰写教学心得等,开展共同阅读,互助支招活动。

三、课题研究,贴地而行,引领教师拥有专家素质

课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一项课题的扎实推进,可带动一批教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在实践与研究中茁壮成长。因此,我校梳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以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08年至今,学校合理统筹省市级课题,构建研究网络,以课题为抓手,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其中,无锡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传承并拓展“十一五”锡宜两级语文课题《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和《“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立足本色研究,形成续力。两项国家级德育子课题着眼生本、生活、生命,立足学生发展,形成接力,为未来奠基。各级课题又能立足优势有效整合,各课题组紧扣学习、资源、培训,较好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相互沟通,形成研究合力,共同成长。立足主课题,学校广泛发动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了张力。在此基础上,学校成功申报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紫砂文化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在校园文化的层面上,建立校园各元素之间的交融点,高屋建瓴,引领广大教师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在踏实躬耕的同时,注重积累、总结、提炼,促进成果的推广。

四、终身学习,择善而从,引航教师怀有百家智慧

(一)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为学”,向书本学习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学习精彩了,工作与生活才能精彩。因此,我校教师依托书本,广泛开展学历进修苦读、教育专著研读、文学名著品读、心灵鸡汤暖读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与交流,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滋养教师内涵,丰盈教师智慧,幸福教师人生的金桥。

(二)向同行学习,深入课堂,汲他人之长以弥短。

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对课堂教学研究最直接的方式就在于听课。现在,校内听课蔚然成风,教师间相互听课成为习惯,老师们深入听课,虚心学习。

(三)向专家学习,聆听贤言,品大家风范以励志。

我校真诚邀请市内外各级各层的专家学者来校,为我校教学把脉,为我校教师作指导。形式包括课堂教学指导,理论专题讲座,论文案例解析。除了真人实地指导,网络为我们打开了向大师学习的大门。此外,我们与多个学校作校际交流,让一批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

这些年来,学校在校本研训的路上且行且思,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幸福成长,推动了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今后,学校全体同仁将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立足校本培训,打磨智慧教师,培育灵动陶娃,煅铸“方圆”之校。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5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具体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课程改革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思想和理念的新与旧、精神和素养的高与低、态度和行为的优与劣。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教师自我研修,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和迫切任务。

校本研修是校本研训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是基于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其核心是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其宗旨在于提高教师之品行,教师之素养,教师之技能和教学质量与效率。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效率,并关注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所谓研修,研即研究、钻研、探究,其内涵则是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积累,反思与总结。修乃是修己、修身、修炼。校本研修应该是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发、自愿、自主的一种自觉行为,应该是以自我研修为主,同行互助为辅的形态出现的。而那种失去了以我为主的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研修,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参与研训和自主研修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个体成长与成熟的需要,是探索与实践的需要,是进步与提升的需要。研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它是动态的、持续的、鲜活的、经验的、发展的,更是习惯与养成,历练与成长,实践与提高的艰辛历练过程。研修可归纳为:濡养品德,涵育人格,滋润智慧,荣发思想,凝聚力量,健康成长。

自主研修具体讲就是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高自身在教学中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研修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研修,并在研修中不断地感悟、反思、提高、升华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之基础。校本研修对个人而言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常态化。

一、研修目标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研究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自发自觉的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认真研读并深刻领悟课程标准,在课改实践中的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可通过一些课题的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哲人说:“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才能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型的教师。古人云:“书到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可见,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濡养品德、滋润智慧乃是研修之首要。

作为音乐教师的研修目标应由专业型向育人型转变;由专业知识与技能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变;理念上由教书匠型向名师、学者、专家型转变;教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不断的研修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智慧、有作为、有业绩、有成就的名师。

二、研修内容

研修对一名教师来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持续的、常态的、发展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应围绕音乐课标——教材——教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有针对性的去研修。通过参加各种音乐学科的培训,聆听不同专家的报告和讲座,认真细心的去研读新课标和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在领悟新理念、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感悟课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去总结和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不足,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与叙事文章,以此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业务素养、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音乐学科研修具体讲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

(2)备课基本功

(3)组织教学基本功

(4)运用教学语言基本功

(5)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

(6)设计板书基本功

(7)专业理论与技能基本功

(8)熟练运用课程资源和学科的各种教学方法基本功

(9)教学评价基本功

专业基本功:指具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真组织、科学训练学校的乐队或合唱队或舞蹈队等,使其具有持续性、达到常态化,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性。同时,音乐教师在学校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中当率先垂范,能歌善舞、能说会写、吹拉弹唱、能编会创以展示自己的风采。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应力求在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方面下工夫,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使自己成为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专多能”、“通才型”的优秀教师。

三、研修的方式与途径

作为教师在自身业务成长、教学成熟、业绩成功、事业发展中要正确审视自我、提高丰富自我、勇于表现自我、修炼完善自我、认真塑造自我。具体而言即积极参与各级师资或学科培训,积极参与校内外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平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撰写有关教育科研的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调研报告和参与一些省市级的论文评选活动等。在研修过程中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和发展目标,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同时,应结合学校、教学与自身的实际,着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修、在专家指导中研修、在同行互助中研修、在自我专业发展中研修。让自己在专家引领指导中,在同行合作互助共勉中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做到在自主决策中有效、自主探究中有获、自主管理中有序、自主反思中有悟。

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与反思范文6

一、逐梦――愿景是教育生态管理的前提

每一位教育者,对学校的发展都必须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只有怀揣愿景,才会有为实现教育梦想而不懈追求的动力。围绕“求真、崇善、爱美”的办学宗旨,德化县实验小学确定了“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让教师最充分地发挥,促学校最和谐地发展”的办学理念,这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的梦想。

“给学生最坚实的起步”,就是学校教育要铺铸各种道路,激励孩子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快乐,是指让每一个孩子充满童真、不失童趣。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身高体重状况、活动能力状况,更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完整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应当努力从学生生活最密切的社区、家庭、校园入手,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实践生活,成为快乐成长的人。自信,是指给每一个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我们分别以书法教育、花样跳绳为载体,开设了“一条绳,一支笔”校本课程,每周三下午举办各种学生俱乐部活动,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创办了“追梦小乐队”,组建了“阳光、爱心服务队”……引领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成长,朝着梦想快乐飞翔。

“让教师最充分地发挥”,就是学校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智慧、幸福地发展。自觉,是指内心深处有发展的欲望和动力。学校帮助教师准确定位,提供和创设各种平台,使教师在培育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同时,自主、自觉地发展。智慧,源自乐学、善W、勤学,厚积而薄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乐观积极,要“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才能成为智慧的教师,才能构建智慧型课堂,才能智慧性教育教学,才能拥有艺术、娴熟、灵动的教育教学艺术。幸福,就是指树立崇高师德(师德包含三层含义:走出校门做好公民,跨进学校做好师长,走进课堂做好教师),培育正确的职业幸福感。首先,通过长期开展“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反思践行活动,使教师逐步形成“孩子的成长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因素”的观念,从而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长。其次,学校初步构建了“五子登科”的教师成长培养模式:为新教师“引路子”,为教龄5年至10年的教师“搭台子”,给中青年骨干教师“抽鞭子”,给中层管理人员“压担子”,为老教师“鼓掌子”。鼓励每一位教师主动成长,追求梦想,实现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促学校最和谐地发展”,就是通过管理,让学校高效、特色、自主地提升。作为管理者,要牢记“学校工作之本――教学,管理之本――制度,立校之本――质量,强校之本――科研,发展之本――教师,扬名之本――特色”的管理理念。注重过程调控,强调团队合力,实现民主管理,要求行政管理团队的每位成员应是勤奋的学习者、科学的引领者、有预见的管理者、真诚的服务者。树立“职位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精神,竭尽全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服务。

在学校发展道路上,有梦才有希望,师生没有了梦想,学校就不可能有所发展,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就不可能走规范化道路。所以,给办学一个梦,给教师一个梦,给学生一个梦,在逐梦的过程中求得创新,取得发展。

二、践行――行动是教育生态管理的关键

科学、精细、智慧的管理行为是高效管理的根本。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会极大提高管理的效益,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管理行为引领全体师生员工的教育学习行为,使其日臻完善。预设、行动、反思、总结、提升五者有机结合,是现代化管理的原则,是构成教育管理的一个有机系统,并确保其良性、高效运作。其中,预设是前提,是明确行动的方向;行动是关键,是管理成效的主体;而反思、总结能够促进行动日臻完善。

在管理中,学校注重实施精致管理,构建校园文化,把思想引领作为对精致管理的首要追求,过程控制作为精致管理的关键环节,组织制度作为精致管理的有力保障。例如,学校工作任务与分工实行承诺制、述职制和表格制,强化执行力建设。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观,团结协作的队伍观,追求卓越的发展观,将精致管理的目标指向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不求群星闪耀,但求人人都能尽情地发光发热,让师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同时,积极营造“愉快的早晨,紧张的上午,多彩的下午,轻松的晚上,自主的双休日,幸福的日子”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从而实现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三、变徵――教育生态决定教育未来

构建学校自主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教师是重中之重,因为教师的心态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师是思行合一的着眼点,也是实施生态管理的关键。

因此,我们引导教师用宽容、期待、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看教育。一要平心静气看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我们要像对待庄稼一样,探寻如何找到更好的土壤,如何让庄稼长得好长得更加茂盛,而不是报怨与纠结,因为这样救不了庄稼救不了学生。二要真心做事为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曾经听到一位教师批评学生后家长的反馈:我的孩子可以不会读书,但老师你可以用比较好的语气对待我的孩子吧?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能够用“假如他(她)是我的孩子,你希望有个怎样的教师?”来考量自己的言行,那么或许我们就可以真心教育,真心做事。三要常心善比对富贵。“不与富比,我不贪;不与贵比,我不贱。”地位有贵贱,人格有高低,教师要比的是:自己的知识有几何?自己的人格多高尚?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学,喜欢自己的学科吗?不比富不比贵,要比人才培养多少位。

引领教师常将梦想省己身,学校则不断根据教师的成长需求调整学校规划,为教师的追梦之路搭设更加合适的平台,开拓更加宽广的天地,让教师得以最充分地发挥,学校在变徵中得以最和谐地发展,这样的生态管理才能赢得一个灿烂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