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异族文化 认知能力 英语教学 交际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69-0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就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如何使学生将英语这门语言学得更好,如何提高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也应成为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最终目的。
一 语言、文化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的语言都反映其独特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不断丰富语言的内容。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分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背景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把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割裂开来的倾向。
对目的语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认知是整体文化认知的关键。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蕴藏在语言中并通过语言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对目的语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认知对于学生的理解和交际能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整个社会倡导的是弘扬个性、表现自我,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或者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支柱。异国文化的这种价值观念与我国学生平时所接受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高于个人的一切”是正好相反的。所以,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的认知及评判能力是相当必要的。
认知异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只有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民族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运用英语思维,与交流对方思维同步、感情发生共鸣,达到彼此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交换观点看法等真正意义的语言交流之目的。由于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异。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者是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最初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的演说历史文化,要求直截了当,直奔主题。而东方的思维方式属螺旋型,往往揭示主题前先作铺垫,用思维内容推理暗示,然后由暗到明,阐明问题。没有理由说哪种方式更为优越,但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缺乏对对方思维模式的了解,往往会出现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是构成异国文化认知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积淀。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民风、民俗,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免引起误解甚至敌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还是关乎其民族尊严的事情,都应得到尊重。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二 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同样,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是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绝不能与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割裂开来。不懂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就很难掌握它的语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文化知识的教授,从而导致学生的应试能力高而交往能力欠缺。因此,应加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对异族文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如上所述,西方人注重自我,尊重个性,因此也注重隐私。应对学生阐明英语中的诸如讨论天气,周围环境等话题。在我校,大家习惯课下一人问问题,其他人围在一起听,也要让学生了解西方人不习惯于此。他们认为这是对提问的人的不尊重,他们会排队等候。随便去拜访别人被看作是对他人生活的干扰,也是不受欢迎的。总之,西方人的自我意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交往中要处处留心。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时常出现。西方人习惯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我们习惯先作铺垫。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招待客人饮料时,我们通常回答“随便”,这往往会使西方人不知所措。各民族迥异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误解也屡见不鲜。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三者的学习应联系起来,以求互相促进,从而对整个异族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对异族文化的认知不是一日之功,特别是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更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自己制作课件,使学生对课文里所包含的文化有能参与进来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形象、动感的异族文化材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要明确的是,英语教学中注重异族文化的渗透并不是对此文化全盘接受,而是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2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文化导入;ARCS动机理论
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即受中国文化制约的行为、认知模式等等。这两种环境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固有的特点。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行双文化能力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产生深远影响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以其开放性的框架,归纳了个体的智能结构,为我国英语教学开阔了新的视野。任何促进人的改变的行为都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要求我们主动与世界接轨,吸纳人类的文明成果;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比如说,美国人认为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怀孕生子等问题纯属隐私,与他人无关,被间到的话会认为受到冒犯,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些问题具有和自己的相关性,甚至认为是对他人表达的一种关心,这就是不同文化对于相关性理解的差异.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shock).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有原则有目的地介绍涉及国外艺术、宗教、哲学、伦理、道德规范、风俗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现象,以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导入哪些内容,这在目前还难做出系统化、条理化的阐述.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文化导人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惯用语句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第二,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第三,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在《实用英语)TextAofUnit4inbookII中,“船”一词分别用了ship,vessel,boat等.说明表示船的词语特别丰富,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英国四周环海.是个岛国,一个航海民族出行,谋生自然离不开船,他们对船再熟悉不过了.如barge,barque,boat.brig,canoe,catam aran,ferry,fleet,freighter,ketch,merchantman,ship,skiff,steamer,trawler,yawl等,对海洋的依赖与发展决定航海民族必须使用大量与海有关的词汇,这种现象反映在习俗中,如smoothsailing(一帆风顺),trim thesails(随风转舵),inthesameboat(同舟共济),sailbeforethewind(顺风而行),giveuptheship(放弃),当讲什么特别多时,英语也用海来作比喻,如aseaofdebt(大量负债),aseaofsmile(无数笑脸),汉语俗语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英语则用haveanoarineveryone’Sboat(把桨放人每个人的船中)来表示;汉语的确“未雨绸缪”是说在未下雨之前就把门窗修理好.比喻事先作好准备,而英语则用“whileitisfineweather,mendyoursail”(修帆趁天晴)来表示平时做好准备.不同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形象思维.
第四,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字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比如:中国人以集体为本位,讲究天道人伦。西方重个体,追求独立、自由。这种差异.使多元智能发展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强于语言和细节记忆,好听、读和写,喜欢抽象思维、计算,善于在图形中寻找象征意义,擅长手工,友爱群体成员,与自然和合。西方人长于系统分析、推理,着力精确解决问题,创造力、想像力丰富,艺术感好,反应力强,善于察觉社会形势,自我感觉良好,对自然分类辨别非常到位。在文化导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第一,导人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人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第二。文化导入要注意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导人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三、ARCS动机理论保证了学生学英语的最大积极性
多元智能英语采用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M.Keller创立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要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其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改变媒体呈现方式一般只是引起无意注意,而使学习者面对有趣的问题则会引起有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切身性(Relevance),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切身经验相结合;让学生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有关联的。最基本的手段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与他们过去的经验或以前学习的知识或某种利益相关。
自信(Confidence),教学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自信的学生才会主动地探索未知世界,主动探索所获得的知识记得牢用得活。自信来自于有意义的成功,有意义的成功来自于战胜困难后的心理感受。因此.对于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教师要提供足够多的支架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而对于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则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以更高的水平完成任务,因为学习任务没有唯一的结果。并且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每一个进步.都要给予表扬。
满足感(Satisfaction),即教学应及时强化,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要让学生有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提供给学生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让他们去应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ARCS动机设计模型呈现出这样一个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他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与他密切相关;再则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从而产生自信;最后让他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后的满意感。ARCS动机理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切身、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这四个要索的设计.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
四、多元智能设计保证了个性化学习情景和最佳学习策略,从而达到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目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不同智能领域有其各自独特的发展过程并存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为此,英语教学要实施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要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的个性、社会性和学术性要求的教学,教学过程适应有个别差异的环境。教师不能以一种教法去激活学生的智能,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进入最佳的组合状态。在多元智能的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变换讲课方法,方式从语言的呈现变换到空间的呈现,再变换至音乐的呈现,经常以创新的方式结合不同的智能.每一种方式涵盖多样活波的教学活动,学生就有可能有机会利用其最擅长的智能学习.多元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使教师更多地关注教与学的策略和技巧,促使教师发挥自己全部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新的、更有趣的方式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做教学设计时将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网上收集大量的和课文相关的图片、文字材料做成电子幻灯片,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文化意识的目的。
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3
论文关键词:实用,语音,语法,能力
一、高职实用英语课程性质及能力要求
实用英语课程为各类高职院校面向全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面向学生最广、师资力量投入相对集中的重点建设课程。
就语言运用能力而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熟悉基本的英语语音、语法、句型和篇章结构,从而能够培养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其进一步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及继续教育阶段学习夯实基础。
就综合能力素质而言,有效的实用英语课堂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为其踏入职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职生源特点
众所周知,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的生源形势严峻,面临各方面压力。本科院校的持续扩招带来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下滑,一方面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综合素质不高。这对于面向各专业的公共实用英语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总体而言,高职阶段学生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学英语基础较弱。[1]具体表现为,词汇量严重不足,基础语法体系不完善,知识点运用不灵活能力,听不懂,说不出,读不易,写不通,实际英语语言交际较难进行。各专业间及专业内部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也较为明显,比较而言文科专业类学生英语基础强于工科类及艺术类学生,女生英语基础好于男生。明显的差异带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完全兼顾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必定有所影响。
三、实用英语教学中易忽略问题
生源的特点为我们在实用化的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带来了困难。英语模块化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反应能力,工作场景化的教学需要学生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师生积极互动,才能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显然是没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只能是课堂中的茫然。因而我们的实用,不仅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和应用,更关键的第一步是能够让学生的英语能够首先在课堂上实用,能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入工作场景,应用到职场中。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在实用化教学中就不能忽视语音和语法知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基本语音知识
良好的语音基础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关键。实用化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较为流畅的运用于日常交际,听与说二者相辅相成。试想说话者的英语语音知识不过关,不仅影响自己的理解,也影响到听话者的语意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实用化教学中的第一步应当是语音的纠正、练习与强化,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忽视语音练习。
调查发现多达80%的同学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练习,英语中48个音标能够完全认识并正确发音的同学并不多,能够利用这些基本音素准确拼读出单词的同学更是屈指可数。作为语言课程的学习,尽管为了应付相关考试仍然存在一些应试化的教育方式,但是英语教学一直以来就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开流,“哑巴”式英语学习是应当坚决摒弃的。而良好的语音能够为学生增加信心,乐于说英语,主动说英语,常常说英语,反复的练习又能促进这部分同学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反之,部分同学由于英语发音不准,方言痕迹过于明显,形成自卑心理,越发不愿意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更不会积极融于英语课的互动活动和校园内诸如演讲比赛、话剧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练习的机会,最终导致弱者更弱。
2.基本语法知识
传统英语教育一直强调英语语法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中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育也主要围绕这个核心内容展开,随着高职实用化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语法学习逐渐淡化,其实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不能忽视语法体系的系统化复习与强化的。
由于生源基础较弱,尽管经过六年的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同学的英语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牢靠,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具体运用到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中错误层出不穷,甚至句不达意。只有夯实了基本语法知识,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说的流利、写的通畅、读的容易、听的明白。殊不见,多少同学无法理解并正确使用虚拟语气,多少同学对动词非谓语形式一筹莫展,多少同学为繁复的介词结构所苦恼,多少学生对各类型从句无从分辨,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能实施高职实用英语的情景化教学?又如何能实现实用化的教学目标?完整的语法体系对于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四、结语
高职阶段的实用英语学习中,语音练习和语法复习应当是贯穿始终的两条线,不应当在我们的实用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被忽略。促进听、说、读、写四种英语基本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研究的方向[2],也是我们实现英语实用化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语音和语法,在实用化教学探索中常常会被忽视或是淡化,事实上良好的语音、完善的语法结构是保证学生有效的听、大胆的说、自然的写、顺畅的读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实现英语自学的基础,是实现我们实用化教学的最有力的保障。“实用”应当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实用、应当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用、是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实用,再这样的实用基础上最终达到日常交际中的实用和职场中的实用。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2006,6.
[2]刘晓霞.高职高专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4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种方法具有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和潜隐性”。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具体而言,教育者为了改变当前受教育者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况,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隐藏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文化、娱乐、舆论、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围中,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潜移默化地接受预先所设定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主张,而且处在主体意识不断增长的阶段。因此,隐性教育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大加强。
相比较于显性教育“灌输”式、直接性乃至强制性特点,隐性教育更具有优势。它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和看法。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淡化了教育的形式和主题,强调自然的教学,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在高校,其主要形式有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支撑,行为文化是表征”。在这四个方面构成校园文化的四位一体的体系。其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属于被动的客体文化,即需要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去营造,一旦形成就不能轻意发生变动,具有稳定性。而行为文化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即大学师生员工日常行为就在演绎行为文化,使得行为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因此,着重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途径。
一、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校园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校园内部的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美育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素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建设良好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不仅是美化校园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客观环境和物质基础。
虽然说校园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创建优美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但对于一个成熟的大学校园首先考虑的不是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劣,而是内在校园规划设施。作为大学校园必须动静相谐。因此校园内部规划应当遵循科学规律,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便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旨。“动”要体现在生活区、活动区、体育馆、操场等大学生活动场所。而教学区、图书馆和实验室则要以“静”为主,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适宜潜心读书的环境。此外,校园主干道以林荫大道为好,浓郁的参天大树给人以幽静静穆之感,更能够激发人的潜在思绪和遐想,给人以玄想的空间和环境。这正是大学校园所应给予身处其中的学子的宝贵财富。
校园绿化和景致设施要齐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流行这样一句话,“The grassland is not for looking,but for sitting and studying”。其意思即校园里的草地不是为了观光而设,而是给学子们坐于其上学习之用的。校园绿化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则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各种雕塑、山石、亭台楼阁、轩榭桥栏都可以让校园变得更加具有艺术和人文气息。这是大学所必不可少的。它能寓哲理于景观,启发学生深思,也可以巧借寓意于植物,塑造学生人格品质。
除此之外,图书馆也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为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和场地。教师和大学生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了大量有益的课外知识作为有益的补充。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得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一批批勤学习、善研究、成果丰的新型教师在图书馆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大学生更可以从图书馆中领略人文知识的博大和科学知识的深邃,为自己以后的成长成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是体现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核心内容。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素质、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彰显学校独特发展理念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四个方面。它具有比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更大的隐性教育优势,其作用发挥就是从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训体现了大学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德育的一种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有利于学校传统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形成其内在的风格。校训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广大师生员工,让师生员工倍感自豪、自信和自尊。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子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单纯是为了适应社会,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担当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所在。因此大学校训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且其隐性教育的效果要比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力量。
其次,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作为大学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校风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校风的确定,有利于推动学校办学统一精神的形成,推动学校办学特色氛围的形成,推动学校校园精神的形成,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再次,教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教风,是大学教师的育人观念、工作态度、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它是由学校上下共同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氛围,反过来又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作用。良好的教风不但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优质保障,而且能增进学风的转变,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教风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先导,而师德建设是教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最后,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风是大学生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办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学风建设,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学习的观念和兴趣,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善于学习的方法。先生在为中国科学社拟作的社歌有这样一句:“不怕他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与他一直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一脉相承的。落实到学风上就是,要严谨、求实。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学风建设有莫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伴随校园人在创造校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时进行的全部活动和外在动态反应。它主要包括校园人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学习、体育、娱乐及生活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如果说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那么行为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表征和体现。因此,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精神文化的指引下,校园行为应当更加高尚、得体、优雅。 转贴于
首先,行为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在教育过程中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在平时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向。课后能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和引领者,大学教师是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物质形态的文化所无法比拟的。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讲授者更要以身作则,垂范学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教师,无论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都有义务和责任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和模范作用。
对学生而言,从政治法律层面来讲,要热爱祖国,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政府法规。从学习态度上看,在学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从道德修养上看,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文明养成。尊敬师长,尊重他人;敬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平等待人;男女交往举止得体;要形成良好的公德意。从个人生活上看,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着整洁,大方得体,注意保持教室、寝室公共卫生、个人卫生。
其次,行为文化在课外活动中。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即使不是运动员,作为一名体育积极分子或者是爱好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参加学生会并担任各类学生活动的策划、组织和领导工作。这些工作能够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才能,所以它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同伴中的重要地位;参加社团、协会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的空间、也提供了形成特长,养成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工作能力和培养应变能力的机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品德,例如红十字会的义务工作、社会公益筹款或救助活动,贫困地区的支贫活动等等;参加艺术表演活动,即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活动。每个大学都有他们的文艺团体,有特殊艺术才能的考生会受大学欢迎。其实即使达不到较高的水准,它也会调节学生文化生活和学校的氛围,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性格的形成起一定作用;参加校刊编辑,通过编写和采访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绘画、设计,采访,调查等技能进行演练的平台,同时也给了学生锻炼组织、协调、合作,责任心等基本能力的机会。参加兼职工作经历,利用假日,假期参加的各种工作。它是锻炼学生走入社会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实际工作学生会得到许多在家庭,在学校,甚至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所得不到的经验。
四、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以及在此基础上并以之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所谓制度不是单一的规章条例,而是建立在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基础上的一整套管理的方式、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集会庆典等集体组织的文约式活动,如校训、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文明行为准则等。
校园制度文化隐性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的性价值:引导人性、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首先制度的价值在于追求对人性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制度就是为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设置的,它通过禁止什么和鼓励什么来达到学校要把学生引导到什么方向,做什么样的人的目标上去。学生通过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也表明了其对制度中的价值选择的那种自觉、自愿的认可。因此,制度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植根于其中的价值就能够逐渐地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精神,成为学生思想中组成部分,进而引导大学生人性的深化和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
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5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优势;实践
职业学校的生源随着社会的变化,重新整理教课内容,重新进行课程设置,通过社会的需求进行改进,不断摸索出更好的教课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迎合现代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适应岗位的实用性知识为主,以能力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形成一个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作为现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最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电子技能与实训为核心,使教学更加易懂和实用化。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打破老旧的教学模式
将中等职业学校从文化课灌输到理论学习再到专业课程分析,最后进行实训的教学顺序完全打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融合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掌握知识点,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
2.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发挥到极致
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后宗旨是能够培养适用于社会需求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前提下,更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此,必将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
3.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满足各种新知识与理论及动手的最新需求。
二、电子技能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实践
1.情景设置,项目引入
可以通过创设工作情境的方式引入项目,让学生实际感受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有目标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实际到场参观来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在旁进行引导,让他们想象自己如果接到了这样的工作任务该如何进行操作,让学生去实际体会,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这样激发了学生尝试的欲望,而且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实际去拓展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基础更为扎实而又不死板。
2.知识链接,项目分解
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更快地熟悉工作流程,可以进行场景模拟,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工,设置一些工作中会遇到的角色,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角色互换,有利于日后尽快地融入工作当中,不产生排斥感,减少适应时间。并且也可以通过角色演示的方式来了解工作的流程,预先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甚至有些学生还可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不论是对目前的教学还是对日后的工作都会起到好的作用。教师利用这种仿真教学的模式可以使得学生知识的巩固与链接更加牢固和紧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进行讨论,找到解决的办法,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建设相关实训室
除了找到相关企业给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之外,学校还应该重点建设现代化一体化实训室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熟悉。在实训室里设置一些常见到的比如仪表、电子组装训练等。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用空口讲评,学生在学习时又可以直观感受,节省了上课的时间之外,又可以提高效率,加大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熟悉各类操作工具,更加有利于今后工作的上手速度。
4.根据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学习,学生合作
根据今后工作实际环境的需求,员工之间少不了互相协作,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2~3个人,然后按小组给他们分配任务,通过他们的协作来完成作业。这样,不仅有效地完成了课业要求,还训练了他们互相协作的能力。教师在安排小组时,可以按照成绩好坏以相互穿插的形式进行编排,让学生在探讨时互相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帮带,更有利于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5.课堂效果测评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一定是不能少的。因为只有通过提问才能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知道下一步的教课计划是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堂效果测评。在测评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直接点评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来进行。增加整体的互动性,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还是在于人才储备的多寡上,那么也就是职业学校教育方法的一种竞争,并且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体现。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储备的关键,教育的形式更是成果的基础。只有顺应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形式,从实际出发,才是解决电子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医学教育智能化范文6
关键词 多元智能;模块化;外贸英语实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余丽雯(1978—),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高校英语教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38 )
本文为2012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改重点课题 “多元智能型高职英语实训模块化教学改革——以外贸英语实训作为切入点”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GZD-12-10-01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较多的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以下几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后来他在1998年和1999年增加了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和测量手段提出了挑战,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模块化教学法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较为灵活的适应性设计,使实施的解决方案更加符合现实需求。模块化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课的满堂灌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弊端,是以学生为教学服务主体,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模块化教学模式呢?
一、学生智能档案的建立、多元智能教师的培养是多元智能型商务英语实训模块化教学的前提
首先对学生建立智能档案,按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八项智能来给学生画出智能分值曲线,以每项智能最高10分来画曲线。先让每个学生画出自己的智能曲线,然后让最了解他的人(家长或教师)画出他的智能曲线,最后由我们课题组的教师画出学生们的智能曲线。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曲线,将学生分组,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智能型互补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位同学在模块化教学中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教师是唤醒智能的设计者、启发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随着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多元智能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教过的课程不再备课的老套教法,要随时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运行模式,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尽可能具备多元的能力和扮演多元的角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
多元智能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1、集体备课。教师在智能上各有专长。大家在一起设计会开阔思路,找到发挥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途径方式。2、集体教学。当教师使用自己的智能强项实现自身的教学风格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哪些智能是自己不常使用,甚至有意避免使用的,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如此,教师要克服自己智能上的欠缺之处。弥补不足,寻求同事之间的合作是切实有效的办法。3、交换学生。教师们还可以确定一个时间,互相交换学生,以便使学生能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所长。
二、教学任务设计的多元化、模块化是多元智能型商务英语实训模块化教学的基础
多元智能型实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相应的任务。
多元智能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铭记两点: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二是“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任务,尽可能地顾及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培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与兴趣选择教学活动,努力创设能够鼓励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的商务情景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智能与商务知识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力图从言语交流、肢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等智能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设法开展愉快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需求。
例如:外贸英语实训分为三大模块——准备阶段、磋商阶段和履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将准备阶段分为二大子模块:回顾商贸流程、建立虚拟公司(此子模块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言语智能);磋商阶段分为二大子模块:成本核算、合同谈判(此子模块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言语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履约阶段分为五大子模块:信用证审核与修改、进出口商品报检报关、办理装运和保险、制单结汇和解决争议(此子模块可以锻炼学生的言语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
三、教学方法运用、职场环境创设的多元化是多元智能型商务英语实训模块化教学的保证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善于从多元视角出发考虑教法,运用启发提问、小组讨论、一分钟陈述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与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以及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教师还要擅长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影视、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和实时动态引入教学,促进学生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例如:
“回顾商贸流程”环节,教师可以把外贸业务的总体框架,业务流程图描述给学生,然后将每个环节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列举出来。随后,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一组记忆的贸易术语多。
“建立虚拟公司”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四个同学一组,每两个同学为一小组合作,互为谈判对手。一个小组扮演进口商,另一个小组扮演出口商,买卖方小组根据所选交易商品在网上的资料,制作一套图文并茂的介绍本公司和该交易商品的PPT。然后,两个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对各自的PPT进行演示。
“合同谈判”环节,教师可以在两个小组各选出一名主谈判代表,其他组员共同参与进行正式的贸易谈判,分别就质量、数量、价格、包装、交货期、运输安排、付款方式以及仲裁等等条款进行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最后,由卖方小组根据谈判结果,起草销售合同,并经双方代表签署生效。
“制单结汇”环节,教师呈现制单结汇与审单付款流程,要求学生缮制单据。然后安排学生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出口方、出口地银行、进口方、进口地银行四个角色。先由进出口双方磋商支付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然后根据选定支付方式完成操作。
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不管。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职场环境是学生多元智能得以考验的“监测站”。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企业的各项业务,例如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函电、贸易洽谈、商务资料翻译、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表格申报等创设职场环境,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热情,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职场工作中各种智能的发展状况,充分自省自己的强势和弱势智能,发挥特长优势。
四、评价方式考核的多元化是多元智能型商务英语实训模块化教学的检验标准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实训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
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按照8种智能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基本规范。评价应该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评价时,任课教师与班级学生要共同分析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确定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评价标准,依据每个学生进步的程度对学生实行分层次的考核,不可“一刀切”。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成员,加强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评价、任课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多向交互活动评价。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记录本和一个档案袋,把评价结果随时记录下来并放在档案袋中。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商务英语实训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各项智能,实行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Howard,Gardner.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Basic Books,Inc.Publishers,New York,1993.P60.
2郅庭瑾.多元智能教学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吴志宏.多元智能:理念、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