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本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本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护理;学士;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78-03
[作者简介]李神美(1983―),女,湖南郴州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师。
在2011年我院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获得首届“天堰杯”全国护理英语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后,为提高护理本科生外语水平及拓展国外护理就业渠道,我院于2013年聘请具有护理专业背景的外教在2011级护理本科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为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笔者于2014年7月对2011级80名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2011级双语班(实验班)与2010级非双语班(对照班)学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进行比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80名大学四年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7名,占21%,女生63名,占79%。学生平均年龄为21±0.55岁。
(二)研究方法
1.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
问卷共14项问题,分为3大部分,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英语水平及能力、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和建议。发放问卷80份,回收71份问卷,回收率89%,有效问卷71份。
2.双语教学开展形式
(1)授课学时: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总学时107学时,双语课时为103学时,占总学时的96%。(2)授课形式:课前小组中文教师和外教进行全英文备课。课中三小组为一大组先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全英文PPT)+外教主讲+中文教师演示操作并给予适当解释、补充的形式。小组操作带教主要由中文教师负责,外教负责巡视、指导各组学生使用英文及介绍国外护理发展状况。(3)考核方式:每完成两至三项操作教学后安排考核,实行抽考。考前20分钟培训6位学生当标准“病人”。考核中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对话,包括健康宣教内容。操作口试主要由外教负责。已考生进入休息区,避免接触待考生。采用百分制评分并翻译英文评分标准,以便外教评分。
二、研究结果
实验班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建议见表1;实验班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及能力见表2;对照班与实验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比较见表3。
三、讨论
(一)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可分为浸入型,即学校采用全英语授课;保持型,即逐渐采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采用母语授课;过渡型,即刚开始采用母语授课逐步过渡为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1]我院采用前两种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方法等。
87%的学生赞同双语教学,与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关。此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逐年增加,全球护士的缺乏拓宽了我国对外输送护士的途径,同时为海外就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路径。因此,实验班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课程实验课是护生学习临床课程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病人实施护理的重要保证。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护士执业必备的核心技能,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考取美国注册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由表3可见双语班学生比非双语班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更好,双语班学生更重视专业英语及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更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
(二)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2-5]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英语传授专科知识,教师必须付出多倍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备课及授课。本调查可见学生对双语授课满意的占89%,不满意的占11%,可能是教师的表达能力不够及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外教讲,本院教师演示操作)。开展双语教学想获得良好反响,首先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充分调动有良好英语基础的高学历教师对双语授课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一批骨干双语师资以便建立双语精英教学团队。[6]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英语训练,鼓励高学历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并提供出国进修学习的渠道和经费。第三,学校要充分鼓励归国访问学者组建真正的双语师资团队。
(三)促使双语教学持续发展的措施
学校必须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时、教学目标及考核等方面有明确的教学指引,使双语教学成为国护专业常规教学任务的一部分。[3]加大专业英语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考核力度,以验收教学效果,避免“热开头,冷收场”的现象。本调查显示,41%的学生不支持操作使用英文考核,可能与小组带教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有关,这使学生无形中对中文产生依赖,英文考核需占用学生的额外时间记忆,从而导致他们对英文考核支持度低。另一方面,学校急需拓展国外学习、交流、实习及就业渠道,以调动学生运用英文的兴趣。本调查中97%的学生已通过CET-4,并且有一年的专业英语背景,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利条件,但55%的学生认为专业词汇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27%的学生认为听力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这间接表明目前的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及听力差。学生应多加强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
(四)教材的选用
86%的学生需要配套的英文教材及参考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材很少,原版英语教材有限且不便宜,[7-8]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投入经费支持。[1]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更多相关双语教材并允许租赁以减轻学生的教材费用负担,建议学校给予相应补贴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没有理想教材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办出特色,还需学校、教师、学生、国家教育部门甚至社会人士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家祯.“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
[2]曾颖,何国平,万艳萍,等.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1(8).
[3]何红姑,姜小鹰,徐文体.医学与护理专业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施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4(2).
[4]周克雄,史蕾,罗晨玲,等.“基础护理学”全英文教学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1).
[5]王萍,张小薇,王芳.“护理学基础”理论课实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6).
[6]高燕,王锐英.“四三三制”双语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
基本护理知识范文2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专门干扰、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程序,它可以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到计算机文件中,破坏计算机系统,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等。计算机病毒分“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两大类:“良性病毒”只干扰系统的运行,不破坏计算机内部的程序和数据文件;“恶性病毒”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病毒发作时会毁掉整个系统或者破坏计算机硬盘上的信息,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一些明显症状:不能正常启动;信息丢失或遭到破坏,程序、文件的长度发生变化;运行速度明显变慢,硬盘容量变小,经常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信息或其他异常现象;出现音乐声或其他不明声音;显示屏混乱等。
17.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
(1)安装杀毒软件,如KV3000、瑞星、金山毒霸等,定期检查计算机上的所有磁盘,并且对杀毒软件要经常升级。
(2)不用来源不清的软盘、软件或盗版软件,必须使用的软盘,先用杀毒软件检查一下,确认没有病毒后再使用。
(3)不从网络上下载来源不清的软件及信息,不查看来源不清的电子邮件,不访问不良网站、恶性网站。
(4)重要文件在其他盘上再存一份。
18.如何保持键盘的清洁
键盘的底座和按键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容易进入灰尘,造成按键失灵,应当保持清洁;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减少或避免粉尘,用后用软布覆盖;关机后将键盘反过来轻轻拍打,把里面的灰尘抖出来;定期用毛刷清理,用拧干的湿布清洗键盘表面,不能让水进入键盘内部。
19.怎样延长软盘和光盘的使用寿命
软盘和光盘如果不注意保存,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读不出里面的内容,甚至会永久损失。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关软驱门时动作要轻,不能太猛;要等软驱的指示灯熄灭后再取盘或插盘;保存时应远离强磁场,不存放在过热、过潮或有灰尘的地方。
基本护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规划目标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20-2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矿山,打造生态通辽市,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维护勘查、开采秩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概况
通辽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自治区东部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已初步形成带动通辽市工业加快发展的龙头企业,并有力支撑通辽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引发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通辽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为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做好通辽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思想影响下,矿业开发一拥而上,在当时,虽然为通辽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只注重矿业开发,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致使通辽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1)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貌景观;(2)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3)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4)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
2.1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
矿业活动对土地(植被)占用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露天开采矿山主要是占用土地资源,如办公生活区、工业广场、废石场等;地下开采矿山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破坏土地;废水废液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滑坡、崩塌、泥石流对土地(植被)的破坏。
全市矿山破坏土地主要是露天采场以及塌陷破坏土地植被,占用土地主要为固体废料堆积占地及工业场地占地等。根据采矿权数据库及野外实地调查,截止2009年底,全市矿山用地面积784.18km2,因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面积约326.73km2,占矿山用地面积的41.7%。
2.2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
通辽市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3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矿业开发造成的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疏干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尤其是地下开采对水资源影响最大。矿山在建矿、采矿过程中的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开裂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矿业开发对含水层的破坏在全市各类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煤矿区破坏更为突出。据霍林郭勒市统计分析表明,霍林郭勒市矿山矿坑水年产出量可达800万m3。除少部分综合利用外大部分就地排放,造成水资源大量流失;集中采煤区的地面塌陷还引起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漏失,使原本缺水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4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
矿山的水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地表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矿业废水、废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土壤。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淋滤污染、扬尘与土壤污染等。
3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矿产资源开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客观地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矿产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如果无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无序开发和采用落后的技术工艺,势必会造成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影响因素(矿区环境问题量变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保护与治理工作)分析,结合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预测,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和判断。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4.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通辽市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把矿山地质环境与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贯彻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同时,2008年组织编制了《通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规划体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切实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通辽市及所属旗、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组织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09年5月1日实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更加推进了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4.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随着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从2004年至2009年年底,由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企业配套资金共投资6331.23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555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891.23万元)对7处闭坑、无主、计划经济老矿山展开了治理工作,治理工程共13项。
5规划目标
确保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贯穿于矿山整个开发过程,约束矿山企业依法合理规范地进行开采活动。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为构建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贯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与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重点区域内重点矿山(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解决计划经济时期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在新建及在建重要交通工程而引发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可视范围内禁止一切露天采矿活动。
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
(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按轻重缓急逐步治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严重的矿山(区)部署治理工程;
(2)对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的闭坑矿山(区)安排治理工程;
(3)对闭坑无主矿山及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老矿山部署治理工程。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确定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的无主闭坑矿山;自然保护区、城镇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闭坑矿山;对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治理效益显著的老矿山;生产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矿山在规划期内安排治理工程。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及治理后效益明显程度,治理工程又分为:近期治理工程和远期治理工程。
近期(2010―2012年)开展完成治理面积32.96km2。在规划期近期内32个闭坑矿山(煤矿8家、采石矿5家、砂矿4家、粘土矿15家)应得到全部治理,霍林郭勒市浑迪音煤矿区、露天煤矿区及砂矿区等历史遗留矿山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主要治理内容是煤矿井工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清除废弃掌子面危岩体)、排土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污染等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远期(2013―2015年)开展完成治理面积32.70km2。主要进行扎鲁特旗煤矿区、石墨矿区及城镇周边采石场等治理(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清除废弃掌子面危岩体)、植被恢复、地质灾害等内容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废弃排土场基本复垦完毕,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初步形成边开采边治理的矿业开发秩序,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的矿区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的治理。
7资金筹措方式与渠道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需经费应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筹集,并逐步建立起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投资体制。目前,通辽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投资渠道有: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按照矿山建立的时间、生产状况和企业所有权的差异,实行不同的筹措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
[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
基本护理知识范文4
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属于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其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
(一)分散而集中的管理体制
在具体规则制定、保费收缴及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该制度采取了“分散而集中”的责任分担管理机制。
中央政府在制度实施中起主导作用。保险方案、参保条件、受益资格标准、护理服务价格以及共同支付比例等内容,由中央政府统一制订和执行。以强制方式将40岁及以上人口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用。第一类参保对象为65岁及以上人口,保费从养老金中扣除,不受条件限制,可享受所有服务;第二类参保对象为已购买医疗保险的40~64岁人口,保费与医疗保险费一并缴纳,患有跟年龄有关的特殊疾病的人可享受服务。服务价格和可享受服务金额的最高上限也由国家统一标准。
地方政府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各司其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主体由3000多个县级以下地方政府组成,主要负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如保费收缴及管理、受益资格确定、护理等级评定等事项。
专业护理师负责服务管理。由专业护理师负责服务管理是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突出特点,也是该制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申请人得到护理资格和等级认定后, 可自主选择一名由当地政府提供的专业护理师,负责服务具体实施的规划和监督,有效提高了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服务使用的消费者选择机制
在服务使用过程中,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充分体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
服务内容的自主选择。日本长期护理服务内容广泛,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三类。其中,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包括访问护理、上门洗澡、居家护理管理指导、日问照料、短期看护等13种服务项目。2006年的改革,又增加了6种预防性长期护理服务。服务需求者在专业护师帮助下,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服务内容,从而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
服务供给方的自主选择。日本正式长期护理服务提供者包括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医疗机构、营利公司等。护理接受者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服务供给方,而且可以根据服务质量的好坏随时进行更换。
(三)服务供给的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日本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力量进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护理行业。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消费者又有自主选择权,所以服务提供机构只能靠提高服务质量来取胜。这不仅缓解了政府机构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的压力,满足了多层次服务需求,而且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等方面形成了行业竞争机制,让政府以较小代价得到较大社会收益,确保了服务质量的改善。
(四)多方参与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制度实现了多方参与融资风险共担的普惠制服务,对制度运行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保费的支付分类收取, 体现出政府财政分级负担、被保险人“谁受益谁支付”的特点。该制度资金由政府税收收入和个人保险费两部分构成,分别占50%。50%的财政收入负担比例分别为,中央政府25%,县级和县级以下政府各12.5%。为了平衡地区差距,中央政府预留5%的资金。50%的保险费负担比例为,第一类被保险人17%,第二类被保险人33%,该比例会随这两类人口比重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交易时,实行共同支付政策,消费者必须支付10%的总费用。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产生的社会影响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良好,对日本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建立了全面综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几经改革,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出发,通过统一评估机制,日本政府建立起了家庭、社区、机构相互衔接的全面综合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据统计,2000-2012年,第一类保险人增长了37.9%,需要护理和支持的人数增长了144.3%,长期护理服务使用者增长了199.2%。其中,居家服务使用者大幅度增加,增长了238%;而机构服务使用者增长比较缓慢,只增长了66%。
(二)减轻了家庭长期护理和政府医疗支出负担
由于申请人不再受收入或资产水平限制,只要有真实护理需求,都可申请享受各种护理服务。这种覆盖面广、给付慷慨的制度,不仅降低了家庭长期护理费用支出负担,而且减轻了家庭护理人员的负担。与制度实施前相比,2004年,不同收入群体的正规长期护理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降低了5%,认为因要照顾老人而没有自由时间的人数由2001年的56.6%下降到2010年的50.5%。同时,该体系的确立使“社会性入院”人数大量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膨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医疗成本大幅下降。
(三)缓解了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短缺现象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管制的放松,使得大量营利性组织进入护理服务行业。2003年,40%的居家服务供给者是营利性机构组织。2012年,居家服务供给单位数量比2000年增长了1138%。尽管机构护理服务还需排队等候,但居家服务供给不再短缺。而且,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服务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四)提高了日本社会的就业水平
日本长期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通过相关资质考试,取得相应资格。政府强制要求专业护理师经常进行业务再培训,每隔五年对其资格进行重新认证。长期护理服务管理精细,实现个性化护理服务。该体系的推行助推了长期护理产业发展,建立了产业链,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的启示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了受益面全覆盖、护理质量保证、基金财务可持续等多重制度目标,为我国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一)制度应适应本国社会文化环境
日本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普遍受益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未采取商业保险模式。这与日本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这种普遍受益的社会保险模式契合了日本典型的“集体主义”和谐文化特色,从而有利于政策获得广泛社会支持并被顺利推行。
(二)充分考虑市场机制作用
良好的制度设计须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作用,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双重目标。日本政府通过对整个保险方案、受益条款、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统一设计并执行,将社会资源尽可能配置给有真实护理需求的受益人。通过让低收入者免费参与、免费享受服务的制度设计,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而在护理服务提供方面,政府则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促使护理服务供应商持续致力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政府、个人、家庭、社会的作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在宏观层面应强化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也应从微观层面注重发挥个人及家庭的责任和作用。日本政府在成本分担和管理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对制度的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通过护理服务使用时的共同支付方式和个人缴纳保险费的护理成本共担机制等,实现了对个人及家庭义务和参与作用的强化,有利于保障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以较低的成本可持续运行。
基本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 本科护生; 职业厌倦心理; 应对措施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本科护生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护理学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的过程中。护理学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热情度。因此,本研究通过对300名本科护生的调查,旨在了解护生产生职业厌倦的原因,并从学校、医院、社会三方面对护生进行引导,以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2010年7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河南省某5个学校本科学生,共300人,其中女生264人,男生36人。年龄21~25岁,实习时间32~40周。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和交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有:(1)你是否有职业厌倦心理。(2)如有职业厌倦的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3)你为什么会产生职业厌倦的心理。调查时间选在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实行不记名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
2 结果
300名本科护生,发现存在职业厌倦心理者有168人,无职业厌倦心理者132人。
3 本科护生职业厌倦心理产生的原因
不论何时产生厌倦心理,主要原因都是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其中在实习期间产生职业厌倦心理占75%,还与从课堂到临床的心理失衡、护生需要得不到满足、临床带教系统不完善、护理工作的重复性与机械性、社会对护理行业的歧视有关。在校期间产生厌倦心理还与护生不爱护理这个行业、工资低、劳动量大、发展前途小有关。
4 应对措施
4.1 学校方面 (1)做好护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绝大部分才能,并能长期保持高效率地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则只能发挥很少的才能,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1]。加强对护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如何去干,使那些一开始就不喜欢护理或是因为没办法才选择护理的学生能够尽早改行,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减少护生职业厌倦心理的产生。(2)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现代护理模式进行培养,将现代护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2],形成对护士职业道德的认同感,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3)确立行业无贵贱的职业观。不论什么岗位,只要尽力为人民作出贡献,都能获得人民的赞誉和报酬。(4)加强护生的心理训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课程,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护生自我调控不良情绪的能力[3]。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远远超过那些悲观的人[4]。
4.2 医院方面 (1)促进护生从教学到临床的心理转变。带教老师要做到和护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帮助护生完成从处处受呵护的学生到为患者服务的护士的角色转变[5]。(2)加强临床护生的带教。①注重教师选拔,选派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术精、专业思想稳定,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护师带教,从而带出具有踏实工作作风和严谨工作态度的护士。②带教人员从实际出发,言传身教,发现有误及时纠正,不断组织业务实习,并对每位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6]。及时进行实习信息反馈,发现护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以防职业厌倦的产生。(3)继续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护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强化护生对专业性质的认识。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的培养,规范护生的职业行为,使护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7]。(4)尽量满足护生的需要。本科护生对知识的渴望度比较高,临床带教老师应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5)丰富护生的实习生活。实习间期组织护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陶冶情操,缓解实习压力,有利于护生的心理成长。
4.3 社会方面 在社会上加大对护士的正面宣传,报道一些护理行业先进事迹,弘扬关爱生命的道德观,以德兴护,让更多的人了解护理,接受这个行业。
总之,本科护生是护理事业的主力军,他们对待护理事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以后护理事业的发展。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或及时发现护生职业厌倦心理,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促进临床带教制度的完善,培养护生良好的作风和职业道德,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岫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综合作用论析[J].职业时空,2008,4(10):52-53.
[2] 王平.小议护生职业道德培养[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6):764-765.
[3] 冯海婧,刘超.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与管理,2008,28(1):51.
[4] 李娜.提升心理承受力,增进心理健康[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11(31):64-66.
[5] 李晓芳.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特点及带教策略[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85-2686.
[6] 田黎阳,郭雅丽.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规范性带教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956-1957.
基本护理知识范文6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体现校企融合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很强的意义。
近些年,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都开始建立或者运用呼叫中心来进行客户服务或市场营销,呼叫中心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随着用人需求问题的凸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应运而生。目前,湖南省已有三所中职学校来我校考察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该专业还没有国家规划性的教材,至今,只有华唐教育集团开发了部分培训教程,还有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公开资料,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客户信息服务企I的参与下,我们开发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弥补企业培训教材的不足,对开设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急需,也可供其他开设有该专业的兄弟学校提供参考教学资料,在开发与使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出版,可以丰富中职教材种类。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节和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相对于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教育部颁发的一些文件要求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义务和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的融合。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以上价值取向,我校在客服信息服务专业的教材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标准
参考华唐教育集团的教材资源,以学生就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大纲,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体会,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编写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围绕中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中职生就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1)首先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中职教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户信息服务服专业校本教材进行开发。(2)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对我省和部分外省中职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调查。(3)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过程,从教材开发的组织者和教材开发的内容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所在。(4)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特点和教材开发理论,采取就业为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分析客服专业听力课校本教材开发。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更为灵活。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和课程研究总结。在课程研究 、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学校的品牌,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