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1
2012年4月,我区组建起一支以青年干部、基层宣传干事、大学生村官为主力的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区级网络文明志愿者在册82名,全体人员于4月16~17日参加了由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联合举行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和新闻工作培训班。8月,从82名成员中择优选出12名上报市文明办,加入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通过接受市网络文明志愿者工作QQ群和吴中区网络志愿者工作QQ群工作任务,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按照市、区文明办要求,“评”“战”结合,在网上掀起一股正面呼声的热潮。
一是围绕重大主题传播文明。今年,围绕“新时期新雷锋精神”,我区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配合这些活动撰写了《吴中区开展“文明在吴中•文明吴中人”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道德模范走进全国文明村助推学雷锋热潮》,并且组织志愿者撰写《新时代新雷锋精神》、《<雷锋的故事>观后感》、《古镇“雷锋”真不少》等原创博文,推动网上学习热潮。围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撰写原创评论文章《道德领域专项治理任重而道远》、《让“好人”好报来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围绕重点工作传播文明。紧紧围绕市文明办开展的重点工作组织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撰写、转载《吴中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吴中区百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迎新年》、《相聚灵岩中秋赏月民俗嘉年华》、《穹窿山景区打响祈福庙会品牌》、《从“山陵文化”跨越到“文化山陵”》、《吴中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胥口镇举办“我们的节日——胥王园第六届端午民俗文化节”》、《光福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等博客。并且在2012年穹窿山祈福活动现场与网民进行“我的龙年春节”现场微博互动。围绕“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撰写《吴中区“七彩的夏日”暑期系列活动突出六大主题》、《吴中区“缤纷的冬日”寒假系列活动突出传统美德主题》、《全省首届“百名美德少年”冬令营在吴开营》、《吴中区积极组织开展“市百名美德好少年”吴中预选赛》等博客。
三是围绕区情传播文明。围绕全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跟帖转载《吴中区开展公共文体服务打造文体惠民工程》、《新石湖“十八景”》、《吴中刺绣喜上央视“寻找中国龙”节目》、《吴中区农民摄影家再次喜获国家大奖》、《苏绣大师姚建萍作品〈英国女王〉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等。配合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撰写、转载《吴中区扎实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吴中区300“小红帽”上岗》等;宣传我区道德模范、吴中好人现象的《挺身夺刀救人的两位老党员》、《为学生保驾护航的“家长义工”周红亮》、《“赤脚医生”守护村民健康四十年》、《最美嫂子照顾瘫痪小叔子31年》等。
四是协助平息网上负面新闻。今年,404水上交通事故后网上传出三山岛封岛的谣言,针对这些信息我们从岛内居民可以正常出行、保障游客安全以及运力有限,建议暂缓出游等角度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开展辟谣行动。通过在QQ群里的发动,度假区、等地的志愿者积极参与起来,编写和转发了数十条微博,通过他们的带动,又有连续的跟帖、转贴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网上的质疑。针对7月28日,人民医院收治一名患儿,因抢救无效死亡,家属做出过激反应的网上负面事件,发动志愿者参与开展引导正面评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2
关键词:网络;高校教职工;话语权;表达;传播环境
高校教职工话语权的基本内涵包括了教职工以一定的话语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对各种应享权利的诉求内容,表明对权利实现的目的、原因和路径,并希望倾听一方作出合适的反应及至付诸实现话语目的的相应行动,以使话语权得到顺利享受。在由互联网技术建构起的当今网络传播社会环境下,高校教职工借助网络表达话语权时已呈现出一些新的传播特征。
一、高校教职工网络传播环境下话语权表达的基本特征
(一)话语权表达的隐匿和从容性
网络传播技术特征使高校教职工在表达话语权时一改过去现身当面言说的基本方式,转而选择可隐匿自身身份各种信息的网络途径表达,这使得他们能够放下不必要的紧张与局促,较少顾忌地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吐露自己的心声,传递出事先设计好的权利诉求内容,在一种平和情境中行使话语表达的权力。
(二)话语权表达的平等和自由公开性
在网络平台上,作为话语权表达的教职工一方和倾听话语的高校权力部门或领导、决策者一方,都可以平拥网络的信源与信宿两端,或以隐匿形式,也可以透露一定身份,在网上传递、交流心语。这种表达不以双方身价高低为计较前提,话语的主题、角度、范围和表达方式在网上可以表现出极大的平等自由性。如有必要,话语的内容也同样可以在网上公开展示,快速流传进入公众视野后,引起关注。由此,网络给高校中人以一种平等或公开的权利表达环境,在新的时代诠释着大学应该思想宽松、言语自由的内涵。
(三)话语权表达的丰富和多样性
高校教职工借助网络表达话语时,完全可凭自身的知识和水平,使表达内容丰富而多样,显示出高校中人言说的视野与特征,以及高校主人翁的公民精神。对于话语权网络手段表达下的多样性,我们不妨从网络传播的多种方式角度去理解,如电子邮箱、博客、微博、BBS、即时聊天,或文字、声音、视频,或图片、动画等多样化的信息传达交流渠道,而高校教职工的文化和使用水平决定了他们在表达话语时能够使这种表达手段实现多样化。
(四)话语权表达的及时和快捷性
网络信息传递速度以光电之速计量,这意味着人们凭借网络表达自己意图和传递心声的时效只会是及时和快捷。高校教职工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行使话语权,同样享受到这种及时、快捷的成效,无论是发出话语抑或回复话语,都在快捷的信息通道中进行。他们付诸权利诉求时,往往能在网络上体验出这种时效的。
(五)话语权表达的普及和文明性
高校教职工自身的职业身份注定其对网络传播技术更多地表现出掌握运用上的自如与娴熟。由此,借助网络手段来表达自己话语,这在高校教职工群体身上应是一种普及化的行为。与此而来的,是他们在网上表达话语时整体上呈现出来的文明性,这包括了用网的行为文明、言语表达方式的文明、权利诉求内容的理性、得体以及对信息反馈时的理解、包容性。
二、高校教职工网络传播环境下话语权表达的意义
(一)适应了时展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催生了互联网技术,作为接收社会文明风气之先的高校广大教职工,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时自由、快捷、多样化的特点来行使自己的话语表达权,无疑是适应了时展变化的要求,它给高校校园言论表达和传播注入了新风。这对高校人来说是应该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它产生的示范带动意义应该肯定和发扬。
(二)能促使高校改变自身运行观念和行为
高校日常运行和管理离不开话语信息的指令、联系、沟通和反馈等。在互联网没出现前,传统的通知、文件、意见箱、座谈、会议等方式维系着高校的日常信息运行。但在网络传播环境已经形成的今天,高校管理者和参与者联系、沟通的话语表达方式已日渐网络化。这又促使高校得改变观念,调整行为模式,看到校内教职工传言达意、吐露心声所用方式的新变化,而将网络手段积极纳入日常运行、管理的主渠道。
(三)有利于高校民主治校的推进
高校的管理从根本上而言还得依靠广大教职工主体,高校教职工在当下可积极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表达对学校的管理建议,吐露更为真实、自由的意见之声。高校领导和具体职能部门同样可通过网络平台搭建起与广大教职工信息沟通的渠道,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这更有利于高校实现民主治校的理想目标,由此推动高校管理的民主进程。
(四)可使高校工作改进成效明显
同传统的意见表达方式不同,高校教职工借助网络手段反映实际问题、提出工作意见时,可以更无顾忌地真实或深刻表达出来,并及时畅达地传递出去,同时抵达一到多个领导或职能部门那里,而且还能使这类意见信息在网上公开显示,引起师生公众关注和监督。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反映和解决,使高校工作改进成效明显。
(五)教职工话语权表达变得更畅达
网络传递、交流信息的及时、快捷,以及它的多样化传播和接收方式,都使得人们在话语表达时不受时空限制,变得通顺畅达。高校教职工利用网络传播的这些优势表达话语时,同样可以将内心所思所想、所诉所求在网上及时传达出来,或公开或隐密,借助网络渠道抵达诉求对象一方,以达到及时沟通和获得反馈的目的,最终有利于话语表达愿望的实现。
(六)对自身权益维护效果更好
高校教职工在当今网络传播社会环境下,应当凭借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率先学会网络维权。因为网络传播如前所述的特征及优势,可以将高校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以话语方式在网上表达得真实、自由、快捷和多形式化,必要时还可以突破校园空间公开传达至社会领域,引起更大关注和公众监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见,利用网络表达话语权对高校教职工权益的维护可达到更好的收效。
三、高校教职工网络话语权表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渠道要多样而畅通
高校教职工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话语,倾吐心声时,网络自身的信息渠道要实现多样化而且通达。这里所指除了网络自身技术上的要求外,更指向高校管理者和运行职能部门应在网络上开辟出多样化的接收话语信息的电子渠道,如专门邮箱、工作留言栏、公共事务论坛、即时聊天室等,并安排责任人时时开通和维护,做到话语渠道畅通有效。
(二)话语表达的公开性应掌握好尺度
人们借助网络表达话语信息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渠道使信息公开或隐密。高校教职工应注意这一点,视自己言论内容表达的不同定位和目的,掌握好公开与否的尺度,关键是有利于自己表达目的的圆满实现。因此,该公开的则尽量公开,有的需隐匿反映给个别人知道的则采用网上相应信息通道,个别表达意见。
(三)话语内容做到真实而理性
不管是公开或者隐匿表达,高校教职工在网上的话语内容都应做到真实可信,言为心声,不出现虚假信息,不故意利用网络传播技术的不足来混淆视听。同时,话语表达应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性,不随意发泄作用不大的网络情绪,应本着建设性和解决问题的准线表达话语。对话语信息反馈一方而言,上述要求同样应遵守。
(四)信息反馈需及时有效
高校教职工利用网络表达话语权时,或为维护个人权益而申鸣,或为反映公共问题的存在,或提出工作建议,或为学校发展而献言。总之,他们的话语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明显要求回应、答复。对此,代表网络信息接受方的高校网管责任人员,应视不同情况及时作出信息反馈和回复,包括解释、说明,拟采取的解决措施,或问题已获处理的告知。即便是某些不必反馈的话题,也可以发言表明一种参与讨论的态度。
(五)网络与传统方式主辅相机采用
高校教职工利用网络优势表达话语权在当今已成常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表达意见、反映心声的手段除了网络技术,也还有传统方式,如书信、意见箱、面谈、座谈会等,它们在当今未必全都过时。因而,高校教职工在表达话语时,也可视实际情况和效果预测而有所选择,或两者主辅相机采用,前提是只要有利于话语表达目的最圆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大成.开拓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高校工会第15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3
1、建立“红黑榜”制度。定期重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质量“红黑榜”,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红黑榜”,AAA级信用企业名录等,营造诚信的人受益、失信的人受惩的社会氛围。
2、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惩戒失信,会同有关部门签署“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实施惩戒失信行为。依托市、县及局网站,建立建筑行业社会征信体系网络查询平台。
二、突出社区志愿服务,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3、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启动“邻里守望情暖”志愿服务,向全局发出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倡议,适时召开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推进会,扎实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活动。
4、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以社区为重点,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衔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建立健全志愿者社区注册、培训、服务记录等制度,探索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局志愿服务总队在规划、指导、检查、督办中的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5、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开办志愿服务专题专栏,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推出“行善立德”志愿者标识,提供给广大志愿者佩戴。
三、突出文明行为引导,着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
6、培育勤劳节俭风尚。突出文明餐桌行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叫响不剩饭不剩菜,推动形成浪费粮食的惩戒制度和管理办法,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美丽”,用榜样力量鼓励人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7、培育遵德守礼风尚。突出文明旅游行动,用法律法规使人遵德守礼;突出文明交通行动,继续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继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周周行”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各主要路口、车站开展文明劝导。
8、培育孝老敬老风尚。突出孝行引导行动,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继续开展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教育,用经典文化、家庭伦理培育孝老敬老社会风尚;传播孝道名篇名句,悬挂厅堂家训,宣扬当代孝子。
四、突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质量和影响
9、把握宣传主题。围绕“三个倡导”要求,大力宣传中国梦,宣传爱党爱国,宣传传统美德,宣传生态文明,宣传中华礼仪。
10、加大宣传力度。互联网、手机要扩大覆盖,提升效果。继续在建筑围挡、大型T牌、LED电子显示屏、公园、广场、车站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宣传效果。
五、突出弘扬传统美德,着力提升社会思想道德水平
11、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及时发现、宣传群众当中的凡人善举。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宣讲,宣传道德模范感人事迹,弘扬传统美德;健全完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褒扬激励机制,树立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
12、加强道德讲堂建设。在巩固提高扩大影响上下功夫,营造庄重氛围,规范仪式流程,提升实际效果。用仪式化方法引人修身养性,引导结婚典礼、成人典礼、老人寿诞等活动进入道德讲堂。开展“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活动,让道德文化入脑入心。
13、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深化“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民族体育活动,用地名、街名、店名及灯笼、春联、年画、中国结等载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营造节日氛围。
六、突出巩固提质,着力深化三大创建活动
14、深化文明县城创建。对照《省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4年版)和全国文明县城测评体系的要求,强力开展对标达标,认真完成涉及我局的各项重点工作,确保以优异成绩争创省级文明县城。
15、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任务,以开展新一轮“三万”活动为契机,加强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深入推进城乡共建;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引导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16、推进文明单位(行业)创建。以诚信建设制度化为重要内容,融入文明行业创建全过程;在全局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在行业系统开展优质服务、便民利民活动。推进文明单位的创建,加强工作引导,提升创建水平,扩大创建覆盖面。
七、突出网上引导,着力加强网络文明传播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 宣传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30-01
1 培养和提高互联网思维
1.1 互联网思维的涵义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走进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高校宣传工作者了解互联网的性能、特点及作用,深刻体会和认识互联网的现状、趋势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钻研互联网技术、知识、技能,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意识,树立网络宣传观念,探索网络宣传规律,从而提高网络宣传水平。
1.2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方式,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是运用好新媒体服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表达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人们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成为不加编辑裁剪的发散性、多元信息源。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和网络生存的多样性,使广大群众的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上新评论、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发表言论、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渠道,由此而形成的各种社会舆论,通过网络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现实情况都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能熟悉网言网语,还要学会应用网言网语,才能做好师生,尤其是青年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掌握思想舆论工作主动权
2.1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网络突破了传统教育灌输由上而下、逐级展开的局限,如何在信息快捷传输中及时有效引导至关重要。网络条件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对多”的特点和“快吃慢”的功效,即使是虚假信息,一旦抢先,也会广泛传播和深度“发酵”。我们高校宣传部门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引导,就必须牢牢掌握新闻的解读权,抢占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权。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按部就班,要注意对那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做到正面回应、快速反应,努力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2.2加强主动策划,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已经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话语力量,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新媒体的语言规律和运作规律,主动加强内容策划,转变话语体系,培养新的文风和作风。我们不仅要积极“防守”,还要主动“出击”,让新媒体充分“为我所用”,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甚至草根性,发挥其增强沟通、缓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引导高校师生对意识形态由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行为认同。宣传工作者要更用心地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丰富话语内涵和表达形式,提升综合传播能力;更及时地在新的语境下与网民受众良性互动,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在主题活动中重参与、重互动,用正能量占据网络空间。
3 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
3.1网络舆情监测
高校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时掌握网上舆论动向,密切关注可能引发思想混乱、诱发社会动乱的信息源,切实当好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人”。对那些没有依据的假新闻,应及时用事实澄清,并开展有效的正面宣传教育,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要稳步实施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引导师生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慎独、自律、共存意识,使文明上网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开放、文明的宣传阵地。
3.2 网络舆情应对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有的高校面对突发事件,从学校的领导层到宣传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解”而是“捂”,想到的是通过删贴把事件抹杀掉,海有的学校没有应对机制,采取拖延、冷淡处置的方式,最终导致事态扩大,形成了舆论危机,引发社会关注。这些就要求高校工作中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制度,及时师生关注的热点信息;建立新闻宣传应急机制,准确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积极疏通和引导,努力使网络及其他校园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用真实、真情将危机化解,尽早还高校这一文化殿堂一片祥和、宁静,尽量消减突发事件对师生思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4 强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
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要切实强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积极发展新媒体、运用新媒体、用好新媒体,工作的重点在于准确理解把握任务要求,确保教育正确方向,首先应当做到完善宣传体制机制,并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4.1完善网络宣传机制
高校应健全完善网络宣传工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加强协作。统筹高校的网络工作,将网络的硬件建设和网络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校园新闻网站和业务工作网站有效配合,推动校园网络媒体和社会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全面加强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在舆论引导、为学校发展构建和谐舆论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设立专门的网络宣传教育机构,专题研究和落实相关工作,努力提升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5
一、夯实宣传载体
抓好纸质媒体。全面收集团市委机关和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动态讯息,编发《**共青团》11期。
祝好手机报平台宣传,完善了手机报信息平台宣传,发送手机报信息5期,涵盖 1300多个服务对象,覆盖省、市、县、乡各级分管领导和团干部。
维护好微信公众平台。截止目前发送100余期,500多条图文信息,覆盖青年4000多人次,在新媒体阵地上占领了一个重要阵地。
抓好微博运用和信息工作。团市委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设置了“青动态”“青思考”“青推荐”“青分享”等板块,及时传递团内新闻,倡树青年典型,切实拉近了与青年的距离。半年来共讯息600余条,粉丝量达10万人。
二、开展网络文明志愿者建设
按照“善于发声、能打硬仗”的要求,广泛动员专兼职团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社区等各领域的团员青年以及少先队辅导员、青联委员、专项志愿者、先进青年典型、青年社团成员实名注册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网络文明志愿者84000多人226支分队,进一步夯实了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基础,引导和带动了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自觉践行健康向上的网上行为。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共青团工作;微德育
中图分类号:D297
美国传播学大师马歇尔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曾经说过,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改变着舆情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模式,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无孔不入,像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这是当代大学生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外界尊重的表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这样的行为方式更多地充斥甚至占满大学生的生活,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尤其是共青团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 新媒体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新媒体的性质。一般认为,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它是一种媒体新技术,这种新技术包括无线通信网、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云存储等。 起初,被称为 “第四媒体 ”的网络媒体进一步获得新的技术支撑,从而加速自身的发展,并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成犄角之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全媒体虽然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来,但它并不等于互联网,它在兼有互联网海量、自由、互动、去中心化、自组织等一般特性的同时,还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融合性、跨域性、全程性、快捷性、离散性等。
(三)新媒体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媒体的发展虽然仍处在起步阶段,但所昭示的发展方向却不可逆转。其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多功能的、超大型的传媒集团异军突起。第二,微博、微信成为全媒体发展的重要推手。第三,职业媒体人的作用更加突出。即有专业素养的职业媒体人及具有公共性质的媒介机构将发挥重要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第四,全媒体将更多地嵌入社会结构当中,对社会及其群体的互动式影响更为直接。全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 “社会化媒体”。
二 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媒体的管控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流通渠道迅速增多,青少年使用媒体的权利增大,消息的门槛降低。另一方面,传播主体复杂且具有匿名性,导致网上舆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盲目性且缺乏权威性,不同政治见解和个人言论可能对舆论造成错误引导。
(二)舆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舆论情绪化、非理性化倾向严重。二是舆情容易失真。三是舆论容易产生群体极化效应。四是负面舆论具有极大的煽动力和破坏力。
(三)传统媒体应对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由于新媒体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受众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反馈。在处理方式上,在涉及政府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形象的突发事件方面,对敏感网帖进行封、堵、删的传统办法已经过时,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共青团干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将与媒体对立转变为与媒体合作。
(四)青少年是易受多方面影响的群体。在网络世界里,人人都有发言权。众多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不同的立场观点对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得引导,青少年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
三、新媒体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一)巧用“双微”,搭建微德育平台
微德育,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延伸的新体现。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不是德育理论的高深和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海量的具有草根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以及交互的平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并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因此,搭建微德育平台,有助于新媒体功能和价值延伸得到充分体现,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正能量得到最大发挥。
(二)注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各级团组织在扎实做好线下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微博、微信线上同步运行,利用节假日全面开展活动,例如郑州轻工业学院开展了“寒假归来话实践”、“ 弘扬雷锋精神,点亮志愿行动”、“网络文明倡议”、“我为价值观代言”等线上晒照系列主题活动,线上运行有效吸引凝聚了我校大部分青年,不断增强“双微”的吸引力。
(三)积极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各种谣言、诈骗、暴力信息较多,严重危害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高校应该积极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加强新媒体运行力量,动员青少年传播网络文明正能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夯实新媒体受众载体,提升对青年视野的吸引力。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新媒体的迅速传播使得社会舆情更加瞬息万变。各团级组织应该从以下几点吸引、凝聚青年。
1积极利用加V“双微”,增强共青团的思想引导力,引导广大青年客观认识事实,增强辨别力,形成向好的舆论面。
2 运营微信、微博等公众号等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活动契机,结合各类团学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不唯眼球论”,同时紧跟青年时下热点,熟练运用网言网语,利用多媒体的立体手段和丰富多彩的版式设计,使内容既有思想品位,又有青年网味。
总结
新媒体的盛行使得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到了网络世界。大学生们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工具就可以即时掌握信息、发表言论。这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新媒体的合理、有效、正确的应用,将新媒体作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谐社会文明教育的有益的补充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创新性的传播模式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凸显共青团在新时期组织价值的有力抓手。
【1】 兰子霞.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