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小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护理小知识

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1

【关键词】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3-01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工作,卫生部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我院有幸作为第一批重点联系医院,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我科作为第一批试点病房,设计制作了适合临床的基础护理卡,在2010年5月至7月开始试行了基础护理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7月在我科住院的住院病人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95%为术后病人,术后3天基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内容根据巴塞尔量表内容(包括进食、洗澡、饰容、控制大小便、穿衣、平地走45S、上下楼梯),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级别护理。

1.2 方法 ①基础护理卡的制作:用标准4A纸张,正面上方打基础护理记录卡,其下方为科室、床号、姓名、诊断;内容有日期时间、护理级别、巡视、翻身拍背、整理床单位、口腔护理、床上擦浴、会阴护理、剪指(趾)甲、健康教育、其它、外出、护士签名;下方有页码。见表1。②实施方法:将1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方法常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每位患者床头挂基础护理卡,护士完成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后进行记录,对完成的内容画勾表示,标注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即可。根据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比较两组在2010年5月至7月基础护理合格率。③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采用不记名填写,专人发放,当场收回,从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2方面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文化程度低不理解题意者,调查者予以解释,征得同意后代为填写。

2 结果

2.1 基础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2010年5月至7月住院期间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

2.1.1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率比较

2.2 服务满意度比较

2.2.1 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差异、居住环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服务满意度见比较见表3。

表3 使用基础护理卡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63)

3 讨论

3.1 该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项目齐全,内容清晰明了,填写简单、方便,适用于临床。

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2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若出血量过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由溃疡病引起的出血约占一半。约有1/5溃疡病,此病症起病急,病变快,不及时抢救处理,可造成生命危险。积极采取急救及有效护理措施,是病情转归的关键。现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反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收治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50岁。以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为主要表现,因消化性溃疡出血者17例,肝硬化引发血者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者15例,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出血者11例,其他2例。

1.2 急救措施 对急危重出血患者,需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立即采取卧床平卧位,头偏向 侧,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内呕吐物,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迅速建立一条或几条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补液,并做交叉配血,防止因失血过 ,而诱发肝昏迷以及失血性休克。治疗原则视病情,采用止血药及止血措施,如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胃十二指肠、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者,可下胃管,用冰盐水洗胃,以清除胃内血块,使胃冷却,血管收缩,利于止血,同时做好输血准备工作。

2 护 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能及时发现休克、肝昏迷等并发症;判断是否再出血:严密观察呕吐物、胃管吸出物、大便颜色等症状;根据症状准确判断是否再出血。疾病先兆有呕血、便血为、头晕、口渴、恶心、心率加快常为呕血先兆,腹胀、肠鸣音增强常为便血先兆;判断出血量:①当出血量达到约20ml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现阳性反应。②当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表现为黑粪。③当出血量超过400-500ml时,就达血容量不足的状态,此时患者会出现心率突然增快,血压突然下降症状。④当出血量超过1000ml时,患者会出现眩晕、口渴、尿少、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症状。⑤当出血量超过1500ml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等,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观察尿量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因为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指标。

2.2 护理 大量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让患者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一般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这样可增加回心血量,防止脑血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预防窒息。

2.3 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①插管前认真检查系统配置安全性,如三个管是否通畅,气囊是否漏气,注气后气囊膨胀是否均匀,并双气囊充气后放入水中观察,如有漏气不可使用;②检查两个气囊注气量定时测量气囊内压力,胃囊充气量必须足够,使其充分膨胀从而达到止血作用。食管囊充气一般为100-200ml,以手压有弹性为好;③为了防止胃底、食管黏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要求护理人员在双气囊充气12-24h时,将气囊放松牵引1次,放气时间15-30min;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困难、紫绀、窒息,可能食管囊或胃囊移动阻塞所到致,所以应立即将气囊内气体放掉;⑤从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也可注入药物,及时用少量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胃管,以保持其畅通。

2.4 饮食护理 活动性出血患者限制进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食。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食物;禁烟酒浓茶和咖啡。对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饮食,据其肝功障

程度给予以调节,下三腔两囊管的患者,出血停止24h后。胃管内注入流食;对腹水患者,应适当限制钠摄入,意识障碍或昏迷的患者,应给予无蛋白质饮食。恢复饮食后注意保持大便通。

2.5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出现恐惧、绝望心理,医护人员安抚患者情绪很重要,在紧急处理病变时,保持冷静、沉着,处事要果断;使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力于治疗。

2.6 口腔护理 患者口腔保持清洁,呕血后及时给予漱口,减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同时防止口腔感染。

2.7 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定期复查,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出现呕血或黑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暂时禁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注意休息、食用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生硬及粗纤维食品。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知识讲解及预防相关知识,自我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3 结 果

经正确急救及系统护理措施,51例好转出院,1例出现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4 小 结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病变快,极易导致生命危象,重视抢救时间尤为关键,给予抗休克采取止血措施,迅速缓解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书霞.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7期.

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5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可降低脑组织氧合程度、摄取和氧的利用率, 导致脑组织供氧障碍, 从而导致脑部血管功能及神经功能障碍[1]。发患者群集中于中老年人, 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初步评定及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4, 年龄59~75岁, 平均年龄(67.50±4.2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25, 年龄60~76岁, 平均年龄(68.25±4.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 包括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抗凝、调节血压以及保护脑细胞。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之后, 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 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使用大型空气加压舱, 治疗30 min后将舱内压逐渐升到0.20~0.25 MPa稳压。给予患者吸氧20 min, 然后休息5 min;接着吸氧20 min, 再休息5 min, 然后继续吸氧20 min, 再减压。1次/d, 10 d为1个疗程。

1. 2. 2 护理措施 ①进舱前护理:介绍高压氧的原理、作用以及有关设施, 耐心指导, 教会患者使用面罩吸氧的方法, 以及捏鼻子鼓气、吞咽等动作, 使其消除疑虑, 积极配合治疗。②加压阶段的护理。通过对讲机与压舱内患者保持联系,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若患者出现耳痛难忍的症状时, 应当立刻停止加压。③稳压阶段的护理。帮患者戴好面罩, 防止氧气泄漏或吸不到氧气, 严密观察操作台氧气流量计。给患者播放轻音乐, 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 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④出舱后护理:询问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在舱内的感觉, 观察患者肢体的活动情况,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 (43/50),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27±6.2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26/50),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69±8.74)分。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目前难治性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居高不下, 极大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脑卒中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受损体征以及癫痫发作[2]。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的主要原理是提高血氧张力, 增加血氧的含量及血氧的有效弥散距离, 从而增加了脑组织和脑脊液的血氧含量。使用高压氧治疗, 可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 减轻脑神经细胞的肿胀, 降低颅内压[3]。此外还能够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状态, 促进了意识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 促进脑细胞的氧合作用, 控制血小板凝集, 降低血粘度和血栓素, 改善微循环, 使脑缺血迅速得到缓解[4]。

患者在高压氧治疗的过程中, 往往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有部分患者精神抑郁, 内心悲观绝望。因此, 高压氧治疗过程的护理, 不仅仅是简单的操舱及病情观察, 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恢复, 保持轻松平和的心境, 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5]。

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4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模拟教学;心肺复苏术;护理本科学生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3],它不仅提供给护理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促进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而巩固和发展实践技能[1,4-5],而且也是学生社会化而成为一个职业护士的必要环节[6]。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7]以及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造成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8-9],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9]。因此,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显得越来越重要[10]。

高仿真模拟教学就是基于计算机控制的高仿真模拟人代替真实患者而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真实的、可重复的、无风险的环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11-17]。然而研究还证实高仿真模拟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18-20]、评判性思维能力[21]、以及认知和自信心[22-24]均无影响。因此,是否高仿真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高仿真模拟教学方案,将其应用到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急救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中,并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学生的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效能影响效果,从而帮助我校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利用高、低模拟教学设备提供理论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自愿参加的40名入校1年的201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其中男生2人,女生38人。先将40名学生逐一编号,然后由计算机执行获得随机数字,在产生的随机数字中,每次取后两位数字,共20次,最后取单数学生的随机数字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20名。实验前获得每位学生的知情同意权,并执行签字程序。两组同学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制定测试病例 测试病例选择由美国心脏病协会《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5]。 教学案例的病例设置为院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模拟患者刚送入急诊抢救室,被发现没有反应,随后出现心跳与呼吸骤停。学生立即实施判断意识、胸外按压等徒手心肺复苏术,最后模拟患者可能恢复自主循环被判定为复苏成功,或不能恢复自主循环被判定为复苏失败。本病例重点考查学生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

1.2.2教学方法 在徒手心肺复苏实验教学前,所有学生均参加由同一教师教授的徒手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学习,然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实施在模拟心跳骤停患者病例中,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术技术的实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实验开始前4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名学生。然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分别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均进行40 min的徒手心肺复苏术的训练。对照组使用低仿真、普通模拟人(Resusi Anne)作为训练模型;实验组使用由挪威Laerdal 公司生产的全功能高仿真模拟患者(SimMan 3G)作为训练模型。训练的场景与病例测试内容相同,操作规范与要求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训练结束后两组学生统一采用挪威Laerdal 公司生产的高级心脏心脏生命支持ACIS组合模拟人系统中相同病例作为测试工具,从对照组学生开始,然后是实验组学生,两组学生依次交替进行,其测试的内容和步骤完全一致。

1.2.3评价指标 本研究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感,以此评价高、低仿真模拟教学的效果。一共测定2次,①为分组前,②为实验课结束时。

1.2.3.1知识技能的评价方法 对学生实验结束后知识技能的评价选择由美国心脏病协会《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5]中设定的徒手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该评分标准满分为150分,即包括计算机记录的客观分值100分和计算机无法记录的主观分值50分。其中,主观分值评分标准包括评估、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应用及抢救结果六大部分内容(在该研究中主观分值的评分选择其中的评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及抢救结果),每一部分又包含多项指标及操作时间,操作越好分值越高。

1.2.3.2自我效能评价方法 对学生实验结束后自我效能感的评价选择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该量表由Sherer & Adam共同编制[32],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处理各种压力的能力, 共10个问题,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其Cronbach's a系数为0.8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自身前后及组间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比较成功率;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比较开放气道时间,首次通气的时间,首次判断脉搏的时间,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通气质量、胸外按压质量、通气时间和质量、按压时间和质量及平均成绩。以P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调查问卷共发放80份,收回问卷80份,回收率100%。实际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8~21岁,平均(19.14±1.03)岁。学生的性格特征如下:家庭氛围中只有10%的家庭是父母做主;与父母经常交流的占90%,在成长过长中父母对其生活、学习进行指导的占51.3%,当遇到挫折时能够得到父母鼓励的占73.1%。研究对象中30%的性格偏外向,高度自觉、独立的占90%,而且当专注一件事情时有87.5%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且大部分学生(78.8%)有阅读习惯和自我效能感较高(33.15±1.031)及超过一半(61.5%)的学习护理专业是因为好找工作,51.3%的学生人生追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2.2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对比中,通气质量、复苏成功率及自我效能等平均分均有所提高,且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学生实验后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技能和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训练后测试结果比较,其结果与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比较结果一致,即除了按压质量及复苏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训练前后组内比较,各组学生训练后成绩均高于训练前成绩,且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提高学生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按压部分环节上训练效果显著,该结果与国内外部分研究一致[27,11-17]。如吴雪红[27]的研究也证实,模拟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有效。同时,本研究中90%的学生家庭氛围是民主的,且经常同父母沟通交流,同时78.8%的学生有阅读习惯及较高的自我效能,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发展[28],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两组学生经过训练后,尽管整体成绩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学生在各单项指标训练效果上优势并不明显,尤其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发现,学生在心肺复苏术的按压质量及复苏成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国外研究一致[18-20,22-24],分析其原因如下:在我校以往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低仿真模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且本研究中也发现,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术的训练由于使用的是普通的、低仿真、静态的Resusi Anne 模型,许多操作(如判断呼吸、触脉搏等)都无法实施,使得学生在此环节练习时都是以口述为主,而没有真正操作,造成了教学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而SimMan 3G高仿真模拟人却具有可操作性,外形接近真人的模拟人具有模拟患者和现场环境的特征,具有与其连接的监护仪器显示和记录的各种生理数据,在这些特征和数据的协同作用下,可以真正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实际动手和相互协调配合等能力[29]。但由于尤其对照组学生的低仿真模型训练时不知道自己按压的质量,所以没有心理影响,而实验组学生由于有反馈,发现自己通气质量很差,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清真正错误的原因,反而可能会造成心理影响,所以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而导致按压质量和复苏成功率均较低。

4结论

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很好地模拟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值得应用和推广。同时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背景,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及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建议教师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模拟教学中来,在学生执行任务时能及时 提问、提示,任务结束后与学生多沟通、讨论,增强教学互动性,使学生对知识 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灵活地应用。此外,教师进一步加强实践经验,增强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设计更好的模拟病例,并在模拟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开展模拟教学。

参考文献:

[1]Abdoly S.Nursing students'views of clinical practice[J]. SBMU Faculty of Nursing & Midwifery Quarterly,2006,15:17.

[2]Levett-Jones T, Fahy K, Parsons K & Mitchell A.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clinical placement experiences: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 Contemporary Nurse: A Journal for the Australian Nursing Profession,2006,23:58-71.

[3]Reid-Searl K, Moxham L,Walker S & Happell B. Internal conflict: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response to inad-equate supervision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J]. Collegian,2009,16:71-77.

[4]Jeffries PR & Rizzolo M.Summary repor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frameworks for the innovative use of simulation to teach nursing care of ill adults and children: a national, multi-site, multi-method study[J]. Retrieved,2007,5:7.

[5]Shepherd IA, Kelly CM, Skene FM & White KT. 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human simulation[J].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16-24.

[6]Levett-Jones T,Lathlean J,Maguire J & McMillan M. Belongingness: A critique of the concept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7,7:210-218.

[7]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5-186.

[8] Grady JL & Berkebile C.In Nursing Tele-health applications initiative: A research project for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EB/OL].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07, from Telemedic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Web site: http:///homehealth/.

[9] Rhodes ML & Curran C.Use of the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to teach clinical judgment skills in a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J]. Retrieved November,2006:5.

[10]华子瑜,张琴.探索临床教学新法,培养符合"最低基本要求"的医学生[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222.

[11]Yaeger KAHigh-fidelity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in neonatal nursing[J]. Advances in Neonatal Care,2004,4(6):326-331.

[12]Hennenman, E., & Cunningham, H. Using clinical simulation to teach patient safety in an acute care nursing course[J]. Nursing Educator, 2005,30(40):172-177.

[13]Medley CF & Horne C.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5,44(1):31-34.

[14]Shepherd IA, Kelly CM, Skene FM & White KT. Enhancing graduate nurses'health assess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using low-fidelityhuman simulation[J]. 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07,2(1):16-24.

[15]Kinney S & Henderson parison of low fidelity simulation learning strategy with traditional lecture[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08,4(2):e15-e18.

[16]孙建萍,等.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9(5):209-210.

[17]刘静馨,陈沁.护理本科生高仿真模拟教学学习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5):74-76.

[18] Cavaleiro AP, Guimaraes H, Calheiros FL.Training neonatal skills with simulator[J]. Foundation Acta Paediatrica ,2009,98:636-639.

[19]Cherry RA, Williams J, George J & Ali J.The effectiveness of a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in the ATLS shock skills station[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7,139:229-235.

[20] Kim.Learning by computer simulation does not lead to better test performance than textbook stud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ysrhythmias[J]. Journal of Clinic al Anesthesia,2002,14:395-400.

[21] Shinnick , Mary AnnMary A W. The effect of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s predictors in prelicensure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ation Today, journal homepage: / nedt.

[22]Brannan J, White A & Bezanson J. Simulator effects on 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8,47(11):495-500.

[23]Scherer YK,Bruce SA & Runkawatt V.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imulation and case study presentation on nurse practitioner students'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in managing a cardiac ev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 , 2007,4 (1): 22.

[24] White parison of Instructional Methods: 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

[25]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ommittee and Subcommitte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112(6):58-64.

[26]Sherer M & Adams CH.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cal Reports,1982,53:899-902.

[27]吴雪红,谢虹,钱荣.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教育,2010,8:1022-1023.

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5

1.1方法

1.1.1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使用专用的护理车,形成流动的护理站。首先,简化护理文书,取消一般护理记录,设计了适合神经内科的护理记录单,护士只需客观、实时填写护理记录,并简化护理记录内容,尽量实行表格书写,有效减少护士书写时间,增进护患沟通机会,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其次,减少走动。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走动,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真正做到床边护理,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满意度也进而提高。

1.1.2通过医院内优质护理服务经验交流,倡导先进、主动的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

推行“八声服务”:即患者入院时有迎接声;见面时有招呼声;技术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节日来临有祝贺声;出院时有送行声。践行“三前服务”,即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做在患者开口前。履行“四心服务”,即用责任心换取患者的放心;用爱心换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用耐心换患者的欢心;用细心换患者的舒心。推行“四点一线“工程:技术精湛一点、手脚动勤一点、微笑多一点、言行柔一点,一线:给每位出院病员送一张联系卡。

1.1.3改变薪酬机制,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为了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护士实行绩效考核,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每位护士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工作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各项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全科护士动态评分,并标明加分、减分项目,进行每月评分将评分结果与奖金和岗位挂钩,达到了奖励先进,督促后进的良好效果。

1.1.4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根据脑卒中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每个患者及家属都能受到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参与治疗。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有个别指导、集体讲解、文字宣传、座谈会、视听材料等。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基本知识(饮食、排泄、皮肤的护理,良肢位的摆放,适量的肢体被动活动,平衡训练,ADL能力训练等)、安全常识、饮食护理、早期肢体锻炼的重要性、康复成功的例子等,并且在病区设置护患沟通栏,设制简单易懂的健康保健小知识。

1.1.5用药护理指导

严格执行医嘱,对每日用药施行服用药物发放到床头,监督患者服药。对每种药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熟记于心,严格按照说明书及医嘱执行时间的同时,注意患者个体差异问题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1.1.6开展跟踪随访

建立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每月电话随访1次,详细记录脑卒中患者后续治疗及康复锻炼情况,根据患者个体恢复情况告知下次来院复查时间,收到满意效果。

1.2评价方法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5.41%;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9.19%;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5.68%;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38%。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基础护理小知识范文6

【关键词】优质 创新 护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0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市场也存在竞争,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护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1]。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优质护理管理质量,结合专科护理特点,为提供人性化护理,我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现总结如下。

1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1 开展素质教育,组织护士学习礼仪规范。我院举行护理人员礼仪教育与培训活动。将现代礼仪融入护理行为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爱心教育。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交接班规矩等严格训练。上班要求仪表端庄、着装规范、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1.2 提高护士理论与技术水平,制定血管外科的专科护理工作手册,人手一册。总结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要点,如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术、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制定了患者入院接诊流程、术前准备的操作流程、术后病人的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定期组织学习,要求每位护士均要掌握。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培训,包括: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留置胃管技术、灌肠技术等,提高所有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

2 改善病区环境,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创新思路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2.1 病房环境管理,为了使病人得到安静、整齐、清洁的休养环境,我科清洁工人每天按规定做到二扫一拖,及时清倒垃圾。减少病房陪人,病情较轻的病人只留一个陪人即可。在病区内设置各种温馨提示,如洗澡时间,开关电视时间,保持病房安静。

2.2 病区实行责任制护理,分四个护理组上班,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护士分工实行扁平、动态管理。病区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2.3 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要加深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内涵的学习与理解,使他们明确“夯实基础护理”和“发展专科护理”是护理事业的双翼[2]。根据病情及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洗脸、梳头、擦身、泡脚、修剪指趾甲、更换衣裤、口腔护理、吸痰、会阴、尿道口护理等。严格按血管外科专科护理指南做好病人术前术后护理,认真做好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和病人安全管理。护士定时巡视病房,掌握病人病情及需求,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4 创新思路,结合本专科特点创新护理工作,建立护患沟通园地,患者可以把需求写在黑板上,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给予合理的满足。另一方面我们把疾病的小知识贴在黑板上,让患者及家属增加一些知识。医院团委和卫生学校团委联系了护生,经过培训后,定期到病房给病人提供聊天、读报、推病人到花园里晒太阳等服务。

2.5 提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按入院病人接待流程规范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解答。为住院病人讲解包括:操作、检查注意事项,术前术后宣教,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工作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尽量不影响病人休息。建立出院病人随访热线,专人询问病人康复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生,给病人带去问候和关怀的同时指导病人术后的生活,受到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2.6 我科实行服务公示制,护理服务向患者及家属公示,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包括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等。公示服务投诉电话,设立服务反馈意见箱、病区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3 结果

2010年8月份至2011年2月份对病区病人满意度调查各项目百分比不断上升,比如:护士入院介绍从88.5%上升到98%,病区环境从80%到89%、病人总体满意度从90%到99%等。专科护理服务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 体会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3]。在当前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要以病人的满意获得核心的竞争力[4]。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既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工作,又要结合专科特点进行创新护理工作,才能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把优质护理服务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键. 持续改进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191.

[2] 成翼娟.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