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规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防火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防火规则

森林防火规则范文1

【关键词】手持GPS 森林防火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手持GPS具有测量速度快、操作简单、轻便和易携带等特点,在应用到森林防火中去之后,能够很大程度的减轻森林消防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紧张程度,能够呈倍数的增加森林防火的工作效率,所以本文将本文将从GPS的测算面积、导航和定位等功能出发,简单的介绍如何利用GPS快速定位森林火灾蔓延过程中的火头和起火点,如何利用GPS帮助被森林火灾围困的人们逃生以及组织扑火的消防人员撤退等。下面本文先简单介绍一下手持GPS的定位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1 手持GPS定位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1.1 在森林航空消防中的应用

在森林航空消防飞机进行防火期巡护期间,如果防护人员发现森林出现火灾,使用传统的方法就是观察员通过观察精度较高的地形图,然后再依据森林火灾周围的地形特征,如深谷、山川、河流的等,在地形图中描绘出来之后再向指挥总部进行位置汇报。这种传统的方法十分的浪费时间,受到人为判断的影响,其精度又不能保证,使得消防人员只是通过描述有可能找不到火灾的准确所在,极大的影响了火灾的扑救时间,使得火灾规模进一步的扩大,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而在使用手持GPS 之后,巡护人员只需在火灾的上空停留,将发生火灾位置的坐标发送给指挥总部就可以了,而且使用这种方法速度快,精度高。

1.2 森林火灾蔓延过程中火头的快速定位

在森林之中,因为典型参照物比较少的原因,很难准确的依靠防护员的描述去确定火头的蔓延速度和蔓延方向,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防火指挥总部对于整个火灾状态的判断。而在扑救森林火灾时,防火指挥总部必须依据火头的蔓延速度和蔓延方向对于整体火灾的蔓延方向和蔓延速度的确定,从而有效的对于火灾进行控制。而护林人员如果有手持GPS的话,只要对火头进行定位,就可以准确快速的将位置发生给指挥总部,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1.3 火因调查中起火点的定位

对于起火点的查找,在森林火灾的火因调查之中是其难点和关键。其原因在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森林火灾的扑救过程中,通过森林火灾的燃烧痕迹,技术人员可以找到很多个起火点,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属于虚假的起火点,所以就要进行虚假起火点的排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这就可以用到GPS的定位功能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将起火点的位置编号,然后将这些录入到手持GPS,在以后的调查中就可以通过手持CPS准确快速的到达这些地点,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手持GPS导航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利用手持GPS导航功能在森林防火中应用的三个主要方法为航线导航、航迹导航和航点导航,其中航点导航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没有导航目标但是已经知道导航位置,这样可以将其坐标输入到手持导航仪中,一个是手持导航仪已经存储了的已知点导航。总而言之,只要知道目标点的坐标,就可以准确快速的进行导航。

2.1 利用导航功能快速赶往现场

由于受到定型、能见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火灾扑救的人员在赶往火灾现场的时候其与预先选定的位置往往不是直线,而是在行进路线中找到关键节点,然后利用手持GPS导航功能,将坐标输送其中,扑火人员就可以按照计划的航线进入火场,保障了扑救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其能够准确快速的到达现场,有效减少了扑救队员的体力消耗。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机(索)降灭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能够快速的运送扑救队员赶往扑救现场,但是实际情况中,发生火灾的森林能见度很低,主要由于其会产生浓烟,在保障机组安全的情况下往往没有合适的机降位置,而手持GPS就可以通过引导导航飞机和反应火场周围的地形情况,使得扑救人员可以快速到达火场。另外,对于航空化学喷洒作业,可以在手持GPS中输入喷洒路线中的关键坐标,引导其作业,可以保证喷洒位置不重复,也不会发生遗漏现象,确保了飞行安全和提高了喷洒效率。

2.2 火灾逃生

以人为本是森林防火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在开设火灾隔离带或者扑救的时候,其第一要务就是要保证人员安全。但是森林之中气候变化莫测,地形复杂,再加上野兽、有毒动植物等的威胁,使得森林火灾的扑救情况变得错综复杂。所以在火势逼近以后,就必须解决如何向安全地区的撤离问题。而利用手持GPS,就可以预先将扑救地点的安全位置的坐标存入其中,一旦发生变故,就可以利用其导航功能进行安全撤离。

3 手持GPS测面积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目前手持GPS在测量火烧迹地、不同可燃物分布等面积主要使用航迹测量法和航线测量方法两种。对于不同的待测区域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对于面积比较小且比较规则的待测区域选择航线测量方法,首先将待测区域的拐角点的坐标找出来,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最为开始点,依次的将这些点进行串联,形成一条航线,然后使用航线测量面积的方法测算出面积。对于不规则且测量面积比较大的待测区域,可以采用航迹测量法,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调到相关页面,然后拿着手持GPS围着待测区域的边界航迹走完一圈,然后就可以得到待测面积。

4 结

对于手持GPS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从森林航空消防中的应用、森林火灾蔓延过程中火头的快速定位和火因调查中起火点的定位等三个方面对手持GPS定位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利用导航功能快速赶往现场和火灾逃生等两个方面对手持GPS导航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其次从航迹测量法和航线测量法两个方面概述了手持GPS测面积功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手持GPS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提高我国森林防火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国良,游玮.GP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陕西林业科技,2009(01):121-123.

[2]张民侠.手持GPS在测量涉案林地面积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9(06):95-99.

[3]李秀江,孟祥科,张凤强,刘长平.手持GPS在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5(01):50-53+65.

[4]刘平,万小刚,杨晓春,康耀.手持GPS在工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0(02):117-118.

森林防火规则范文2

关键词: 智能森林防火系统的研究

引言

随着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林木蓄积量逐年增加,森林防火工作更为重要。积极建立森林防火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的综合防范指挥体系,建设数字化森林防火平台,对不断提高森林防护整体综合能力、改善与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促进并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森林防火又是一项复杂、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国内林火监测现状主要采用地面巡护、望台监测,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适合国情的森林防火技术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为提高森林防火救灾监控的管理水平,根据森林面积覆盖的实际地理情况,利用高科技手段,将远端的实时画面传到森林防火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人员可通过监视器看到林区现场的实时连续画面,以便及时、有效地监控和预防林火发生的事件。这样,一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二可为林区的防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林火自动识别预警技术

应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算法和技术对视频数据流进行分析,在森林背景下,提取烟火目标有效图像特征,使该系统实现了高概率的森林火情的自动识别,并具有较低的火情虚警率。软件可自动实时读取和控制各云台当前状态,在发现火情时,将云台自动停在对应的位置,在实时视频图像中自动用红框标出火情发生的位置,并向值班人员发出报警信号。

3.1远程林火监测系统介绍

“远程林火监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受地域、距离、无法多级控制和视频图像不能共享等诸多因素的问题。其方便快捷地实现了网络化的远程监控。远程林火监测系统是由监控管理中心系统、传输系统前端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森林防火自动监控系统也可以分为硬件、软件部分。硬件主要是前端数据采集站、无线网络链路及监控中心的设备;软件系统是森林防火数据库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监控图像控制软件、火情自动识别系统、火情报警信息平台。软件的运行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环境,而系统安全管理包括了硬件安全管理和软件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

3.2远程林火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被动红外夜视技术,其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每时每刻都辐射出红外线,同时这种红外线辐射都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这就为利用红外技术判别各种被测目标的温度高低和热分布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光电红外探测器将物体发热部位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就可以一一对应地模拟出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最后经系统处理,形成热图像视频信号,传至显示屏幕上,就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对应的热像图,即红外热图像。

基站智能管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异地操作,实现远程控制视频图像采集部分、红外测温报警系统、智能数字转台等基站设备的各种姿态,同时智能管控系统还可以对设备的动态运行状况、异常事件的发生,系统报警等自动根据规则完成相关操作。

3.3远程林火监测系统特点

远程林火监测系统特点是:(1)、选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支持以太网协议;(2)、无线微波传输可达0~50公里;(3)、系统软件升级方便、多级控制;(4)、保密性好、节省资源;(5)、支持远程维护及管理;(6)、系统界面友好、简单易学;(7)、系统模块式结构,扩展方便;(8)、遵循国际标准、采用MPEG4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3.3远程林火监测系统功能

远程林火监测系统功能是:(1)、全数字云自,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对观察目标精确定;(2)、采用红外滤光技术穿透薄雾清晰成像;(3)、远程设备报警功能防盗、防破坏;4)、可自动识别火情,并通过短信息火情到相关人员,及时迅速;(5)、可通过软件切换成黑白模式,增强夜视功能;(6)、远程智能管理,实现远程维护,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7)、实时监控,提供1/4/6/8/9/16多画面的分屏显示;(8)、全数字化录像,可以对录像信息进行查询、回放、数据转存等操作;(9)、多级别控制(基站、副主站、主站、副中0站、中心站),不同的权限设定可根据不同级别用户选装不同的控制系统;(10)、可在局域网、Internet网上进行视频传输,只要经过系统身份认证,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观看图像并完成相应控制;(11)、控制端具有微调功能,可将控制方式设定为手动微调状态,并对目标进行切换、定位、放大、以便于细致观测实况图像;(12)、云台具有角度反馈功能,可将观测目标的位置传回至指挥中心并直观的显示出来;(13)、可设置云自旋转角度,对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扫描;(14)、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结合,内置矢量地图定位功能(两站以上)对两点同时观测到的物体进行定位,可显示出此处的地理位置及距监测基站的距离。

4.1火情自动识别控制软件

火情自动识别控制软件主要功能是将远端图像采集部分的视频内容、红外测温报警系统的报警数据分别输入给图像视觉分析系统,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来理解画面中的内容,其实质是“自动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用以产生相对准确的报警信息。

4.2前端监控点分布规划监控分布规划的重点是监控点选择原则:①至高点原则:监控选点要尽量选在至高点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监测范围,缩小监控点数。②通视原则:尽量达到现场监测点和监控中心之间通视,这样可以减少中继。③复用原则:中继点尽量利用已有监控点。④利用山形地势原则:根据景区山形大多为东西走向的规律,尽可能远距通视。⑤火灾易发地原则:村民祭祀山林地等。

4.3监控管理中心

林区监控管理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功能,能够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控制中心可通过键盘或硬盘录像机对前端镜头进行长焦、短焦控制,对云台进行上下、左右控制,做到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和监视。中心设硬盘录像机,满足同时观看画面的需要,并进行硬盘实时录像,录像内容可根据时间或路径进行查询。存储时间为一周以上。主控中心设矩阵主机,保证对画面进行任意切换,控制,并可接入电视墙进行显示和顺序切换。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软件Microsoft Windows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SQL Server(企业版)、地理信息系统(GIS)、监控图像控制软件、火情识别告警系统等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二次开发软件,如数字云台角度值回显嵌入模块,定位信息与GIS嵌合模块等。

4.4前端监控系统

前端监控系统包括:视像采集、音频采集、云台控制及数据系统、太阳能、风力供电及防雷、野外供电、铁塔及地线系统以及设备防护。在每个场区监控点架设全天候摄像机各一台,前端指令接收机CR-485R,接收到中心指令信号后输入解码器的通讯端口,解码器来执行中心的指令信号,控制云台进行上下左右转动,及镜头进行长焦、短焦的改变等。通过先进的无线微波方式将图像传回控制中心,保证监控中心能看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

4.5传输系统

从监控点到控制中心通过无线微波传输可达0~50公里,如需距离更远或有严重遮挡的情况下可使用中继设备来满足传输要求。中心接收前端发射的微波信号,通过低噪声滤波放大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再将信号输送到微波接收机还原成标准的视频信号。这样就可以在矩阵或监视器或硬盘录像机上对图像进行处理。

5.结束语

智能森林防火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现场勘察情况来制定实施方案,选择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远程网络,建设森林资源GIS数据库,实现远程监控硬件支撑平台,解决森林防火业务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最终形成一个有效、实用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1]周发武.环境自动监控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森林防火规则范文3

一、按照“慎用钱”的要求,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

根据《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局抽调专门人员由局长亲自带队,跑遍全市各镇(街、区)开展摸底调查、召开座谈会。在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各镇(街、区)主要领导、林技人员对我市26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进行落实、部署。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实地界定范围。由各镇(街、区)林技员根据生态公益林界定的范围,携带地形图会同村干部一起到所在山头进行指界确认。

(二)现场确定权属。由各镇(街、区)相关联村干部会同村干部到确认的生态公益林山上确定集体山或自留山等权属。

(三)造册、公示。由联村干部负责对确权的重点公益林经营单位(户)、山名、面积、所在小班进行造册,并予以张榜公示。林技员对张榜公示的内容进行拍照存档。

(四)通过公示,确认无误后,各镇(街、区)重点生态公益林经营单位(户)清册表由林技员签字,村委会、镇(街、区)政府盖章后报林业局审核后,由市财政局按清册开户,统一发放给各确权户或单位。

局领导多次与财政、镇街区进行协调,商讨如何更有效地做好资金补偿发放工作,我局还与财政局一起联发了关于印发《永康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关于拨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通知。按照“慎用钱”的要求,把补助资金真正落实到位,目前止已由信用社开设19499个帐户对全市26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户、村集体或单位,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行。护林人员和管护措施正在落实之中。

二、森林防火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努力减少火灾次数,坚决杜绝大火发生”的指导思想,把防火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成效明显。上半年,我市共发现森林火灾75起,成灾7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6起(受害面积百亩以上的1起),火警1起,与去年和前年同期相比,火灾(火情)次数下降50%以上,大火灾更是大幅度减少。

(一)主要做法

1、加大舆论宣传。

印发了防火年画17万份,每日在广播电台播放防火讲话;高火险期在电视台播放防火游动字幕;报纸全文刊登市府、市府办的森林防火工作通知、通告;召开校长会议,布置学生防火教育;各镇(街、区)展开防火车宣传、敲防火锣宣传等防火宣传活动。

2、落实防火责任。

狠抓了责任制的考核和兑现工作,拿出50.6万元进行防火奖励,做到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同时,签订了2005年度的森林防火责任书,使责任内容更健全,评分标准更科学,考核奖罚更明确,防火责任更落实。

3、狠抓野外火源管理。

建成并完善了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网络,现全市配有609名管火员,负责林区野外火源管理,把林区野外火源真正管严、管牢、管实。

4、完善扑救队伍建设。

健全、完善了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网络,现市、镇、片三级共有扑火队伍41支657人,基本实现了“小火不出镇,大火不出县”的目标。

(二)防火工作主要特点

全面实现了森林防火工作重心的大转移——由注重火灾扑救转向注重火源管理。森林防火工作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抓住源头治理这个根本,认识的转变使我们下定了决心狠抓野外火源的管理。

我市野外火源管理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根据森林火灾防范的需要,在全市林区建立野外用火管理组织。做到人员、责任、经费三落实,把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做到底、做到边,努力把我市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控制在最低限度。按照这个目标各镇、街(区)都建立了组织,落实了人员和经费。现全市576个有林村共配备了609名管火员,在晴燥天气全部上岗检查,野外用火做到严审批、严看守,并在本村重要入山口开展巡查。

我市的野外火源管理网络运行有三个特色:一是根据需要自动启动。在森林防火期,每到森林火险等级达四级,整个网络就自行启动,所有管火员进入工作状态;二是到底到边。现在几乎所有有山林的村尤其是山区村都有了管火人员,彻底改变了以往只有少数重点部位有人管、只在路上查的状况;三是动静、点面结合。动是指市里专门设立了一个20来人组成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在重要时段到全市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同时,对村管火员进行检查监督;静是指市里在新店珠坑口和中山九泄潭入山口两个重点部位,设立了森林防火检查分站,专门建了房屋并聘用专人设卡检查,还有设在全市15个山头的视频监测点,对全市主要林区进行扫描监测;点是指全市各镇(街区)共确定了56个重点区域,在重要时段严防死守;面是指全市所有有山林的村,都选配了管火员,使全市的山林全面有人管火。而林火电子监测系统在的建成今年上半年的森林防火工作中已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我市的林火电子监测系统,目前已完成十五个监测的安装调试,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森林80%左右,计划再增设三个监测点,把覆盖面积提高到90%以上。大幅度提高了火灾处置的效率,为扑火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三、迹地更新工作开展情况

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和省召开的开展“迹地更新年”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局把迹地更新工作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把迹地更新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一)建立了组织。2月22日,市林业局召开迹地更新动员大会,建立了“迹地更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迹地更新全过程工作。同时建立了迹地更新三个实施小组。任务落实到相关科室和相关乡镇林业站。

(二)落实了任务。在全省林业局长召开迹地更新会议后,我市迅速安排了迹地更新工作,今年落实迹地更新面积7760亩。迹地更新分布在六个街道镇区、38个村及林场。共88小班。由三个实施组进行规划设计和负责组织迹地更新实施工作,森防站责任面积2476亩,林科所责任面积2698亩,林场组实施责任面积2586亩。其中采伐迹地300亩,火烧迹地6857亩,其它迹地603亩。经过努力我市的迹地更新工作已全面完成,完成了迹地更新7760亩,其中造林642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5565亩,天然更新1553亩。造林主要树种有:木荷、桂花、四照花、乐东拟单性木兰等树种。

(三)出台了实施方案。局以永林字[2005]4号文件形式向省厅上报了《永康市2005年迹地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更新任务和重点工程、技术标准、保障措施等,为做好今年的迹地更新工作既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保障。

(四)落实了补助政策。人工造林、补植造林、人工促进更新、封山育林具体补助标准是:

1、人工造林投资500元/亩(含三年管护费和苗木费);其中要求乡村投资200元/亩。

2、人工补植投资200元/亩(含三年管护费和苗木费);

3、人工促进天然更新50元/亩;

4、封山育林投资30元/亩(含五年管护费)。

人工补植、封山育林经费由局承担为主。

下一步要进一步抓好人工促进更新方面有关工作。

四、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积极搞好金胜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划,金胜山森林公园东入口及游步道规划设计方案几经易稿,现已正式定稿,并完成了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6月份拟进入工程的招投标。对金胜山东部约110亩的山体进行了林相改造,通过种植红楠、红栌、枫香等宽叶、彩叶树种,使林种结构更加合理,森林环境更加优美。

五、阔叶林发展工程实施情况

阔叶林发展工程是省试点示范区工程,我局相当重视这一工作,经过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项目实施情况

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康段)全长15.3公里,总规模6000亩,今年实施是从石城山遂道洞口至缙云交界共10.1公里,总面积3062亩,经过石柱镇及江南街道的18个行政村,其中人工造林334亩,补植造林2220亩,抚育改造508亩,在造林总规模中核心区人工造林300亩(模式一)、补植造林900亩(模式三)、封育和抚育改造150亩(模式五100亩,模式六50亩),现核心区完成了人工造林300亩,补植造林927亩,抚育改造150亩,辐射区完成造林34亩,补植造林1293亩,抚育改造358亩,全部完成了任务,共栽植各类树木17.6万株,用工7500工。造林和补植造林主要树种有木荷、杜英、深山含笑、香樟、苦槠、乐东拟单性木兰、枫香、黄山栾树、无患子、蓝果树、马褂木、四照花、日本黄栌、美国红栌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成立了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康段)阔叶林发展工程领导小组,以永政办发[2005]19号文件于2005年1月31日下发,组长由分管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林业局长担任,成员由纪委、审计、财政、交通、发展计划、农业、科技、环保、林业、沿线镇(街、区)分管农业领导、金丽温高速公路金华管理处和养护科组成,2月28日下午专门召开了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省林业厅专家指导组李土生和陈征海同志也一起参加了会议,并对我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二是局建立了阔叶林发展工程联系指导小组,组成三个组分别指导江南街道白云管理处、石柱镇新店管理处、石柱镇前仓管理处的人工造林、补植造林和抚育改造工作,三个组由三个局领导担任联系领导,挑选有关科室负责人任组长,组员由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

局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局长负总责,并多次亲临现场解决阔叶林发展工作中遇到的政策处理、物资调配等问题。同时专门抽出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这一项目,局还把阔叶林发展项目作为创业承诺的主要内容向市政府作出创业承诺,并向全社会公开。市人大也专门视察阔叶林发展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省林业厅厅长、副厅长、造林处处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金华市林业局领导都到场检查和指导。

2、抓好设计,制订标准

作业设计时,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实地,逐个小班、细班、地块进行现场勘察,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设计,作出了造林作业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整个方案做到“突出几个特色”:第一,体现出以绿色为基调。第二,体现出群团状配置。第三,体现出以乡土树种为主。

在规划设计理念上,以生态学、森林美学和近自然林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营建生态效益最大、景观效果最优为目标,提倡师法自然,讲究依地就势,采用乡土树种和原生地带性植被,实行近自然设计。把原来树种单一、林相差的森林,通过改造,使之成为多树种混交、多色彩、多层次、多效益的生态风景林。并利用常绿阔叶树种营造防火隔离带。

3、广泛宣传,忘我工作

工程一开始,我们就大力宣传阔叶林发展工程的目的、意义及政策。宣传方式采取多种多样,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形式,并制造了vcd、幻想灯片等。如2月28日、3月5日电视台为我市的阔叶林发展工程作了专门报道。

在大力宣传好发展阔叶林意义的同时,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我们的政策和决心,使群众都支持阔叶林改造。

4、创新方式,体现特色

阔叶林发展工程要求很高,又是一项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工程,目前又正处在试点阶段,没有经验可推广,山体状况又都不一样,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通过实践摸索出一些方法,具体有:

(1)人工造林按生态造林的四大原则进行:

①用1.5—2年生的苗木

②乡土树种

③容器苗

④改地适树:由于我市部分造林地立地条件极差,需要改地适树,如石城山遂道口处的废弃地岩石,我们采用挖掘机进行平整,同时培客土,通过改地来造林。

(2)补植造林:补植造林不是规则的种植,正如陈征海教授所说的:造林就象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幅图画,相对来说,简单一些,而补植造林就不同了,就象是在有颜色的图纸上再增加色彩,难度更大。因此,补植造林我们提倡不拘一格。但也有一些共性,归纳起来有二种类别:一类是可以搞林窗的,一类是很密很均匀的。上面稀疏,可以开天窗的一种采用群团状;比较均匀的,通过采伐松木后,进行均匀补植。补植造林分三步进行:

①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时目的树种要留下来。林地清理主要是清理一些刺窝及其它有害林木生长的藤木植物,保留林地中的乔木树种及尽可能多留一些有利于培育林地的常绿、落叶的灌木植物,如枫香、麻栎、铁冬青、红果冬青、山枝花及部分白栎、继木等都要尽可能保留下来,对不需造林的地方在不影响干活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原貌。

②采伐木确定

采是很关键的一步,先砍掉被压木、病虫木、自然死亡木,采用间伐的原则,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差留好的原则基础上,结合考虑树冠空间因子,确定采伐木,总量强度控制不超过20%,在做好标准地前提下,具体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号树。间伐松木由指导组成员和民工一起组成施工队,对规划小班间伐木削树皮,做好标记。

第二步:林技员、村干部和自留山农户一道到作业区现场踏界,确定各自留山户主涉及范围、树木。

第三步:由林木承包商挨家挨户上门协商间伐松木的出售价,并达成协议。自留山农户不愿出售给树木承包商的,农户可以自己砍伐,留给自己或另售他人,也可由我们安排专业队砍伐。

第四步:项目实施指导组人员会同镇街区林技员及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并请涉及农户在林木采伐中申请表上签字盖章,然后由林技员到林业局办理木材采伐审批手续。

第五步:林木承包商凭采伐证限期砍伐树木,林技员、村干部及指导组人员现场监督砍伐。

砍伐由专业队人员组织砍伐的这种情况在砍伐强度不大时进行,这种方式的砍伐优点是都能照所号的树砍伐,缺点是由于非专业人员操作,速度相对不快,由树木经销商组织人员砍伐的这种情况与第一种优缺点刚好相反,优点是采伐速度较快,但采伐的树有可能不按照所号的树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组织人员进行严格监督。

③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以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常绿树种为主,适当搭配有季相变化的彩叶树种。

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地块,种植木荷、红栌、黄栌、紫荆、杨梅、枫香等耐瘠薄树种;丰富植被类型及季相变化,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补植香樟、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等。

2米带利用林缘光照优势种植高大乔木的色叶树种如黄山栾树、马褂木、合欢等,基带、林缘显著位置的林窗种植米径2—3cm,3—4年生的树种,里面种植一些耐荫树种采用2年生的苗木,尽量追求最大的景观效果,形成上面是高大的樟树,下面是常绿、落叶混交的阔叶树,林缘是彩叶树。我们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实行不同的配置,以尽快体现绿化效果,为面上铺开做好示范。

5、严把质量、确保成效

这次阔叶林示范区建设时间紧、要求高,我们特别注重造林质量,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严把苗木质量。苗木统一由林技推广中心调剂,严把苗木质量关。苗木调运以就近、优质为原则,保证苗木及时上山造林,缩短有效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

(2)严把造林整地、种植质量。规定了整地、挖穴、种植的标准。

(3)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督促与指导。在应笑微副局长的带领下。13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在现场督促指导工作。从整地、挖穴、造林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4)实行专业造林队造林。造林队选择造林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管理过硬的专业队伍。

(5)采取肥料、保水剂、客土确保造林质量。

森林防火规则范文4

一、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一)高度重视,突出宣传重点

以“六五”普法为契机,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宣传。

(二)形式创新,提高宣传水平

局机关及下属各单位采用讲座、培训等多种方法,利用广播、电视、内部刊物、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全县林业干部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不断增强,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有利于我系统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和融洽群众,为开展全县林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普法实践中,我们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和途径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同时从提高普法的水平入手,在形式上、载体上不断创新。

(三)学习培训,增强业务素质

一是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在我局机关内部及下属各单位中,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林业法律法规,让职工掌握法规政策,做到有法可依,遵章执法,条款适用。二是加强培训学习。对全县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培训,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法》、《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常用法律法规聘专业人士进行系统讲解,努力提高各执法人员素质,在林业执法工作中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树立良好林业执法形象。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切实保证办案质量

一是要求全县林业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林业行政处罚的岗位职责。遵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开展行政执法,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县林业系统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局主要领导审批制。加快处罚案件的办速度,按照“谁办案,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处罚到位。二是规范办案程序。严格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执法人员从发现案源开始,直到立案、调查、归档,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要求。根据《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所有执法人员在当场检查和调查取证过程中,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严格按照先立案调查取证再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步骤实施行政处罚,处罚案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且引用条、款、项、目准确完整。三是做到案件资料合法完备。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都严格按照《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要求,程序合法,立案审批表记录详细,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来源、案情记载齐全、准确,有承办人意见、负责人明确具体的审批意见。立案后,认真做好《现场检查笔录》、《调查询问笔录》以及各种证据笔录,搞好案件的调查取证。在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报请分管领导审批后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并对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由和依据,与当事人说明清楚。当事人不要求听证的,在规定日期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及《没收实物收据》,所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当事人按照处罚决定改正违法行为,接受处罚后,填写结案报告,案卷归档。

(二)以大检查为契机,加强管教育,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林业基层执法单位“窗口”形象,体现林业执法单位的精神风貌和执法者素质。在依法检查过程中,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检查人员轮流分班上岗,24小时值班。如遇群众举报,其余人员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执行公务。检查人员上岗时,做到着装整齐,持证上岗,佩带统一标志和木材检查执法证,按交通规则示意停车,文明执法,礼貌待人。认真审核“木材运输证”、“森林植物检疫证”、“野生动植物运输证”。实行逐车登记,对手续齐全,证货相符的车辆在运输证上加盖验证章登记后予以放行。二是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局法制办、监察室对各执法单位实行长效监督,保证各执法单位、执法人员廉洁奉公,不循私情,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水平。三是加强检查、督查。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每月开展一次全县林业执法例行检查;不定时对各乡镇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及执法人员执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如有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进一步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一)建立健全预先审查制度

在党务政务公开中,准确把握局机关党政工作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时限等,保证党务政务公开的全面真实、及时有效、快捷便民。

(二)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制度

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全县林业工作中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和参与的事项。包括民主决策、干部任免、季度财务状况、当前重点工作内容等工作情况的明细项目。

(三)建立健全依法申请公开制度

根据法律法规,确定依法申请公开的事项及公开的对象,明确受申请的审批部门、审批方式及审批程序等,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公开的答复或承诺。

(三)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公开评议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局下属各单位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和行风的范围,对工作不主动,公开不认真,群众不满意的下属单位及个人,要限期整改,严肃批评;对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四、努力推进生态县建设

(一)落实造林绿化任务

公路绿化。认真落实县县政府的有关决定,严格认真搞好g317沿线的公路绿化。二是按照相关项目,认真做好荒山荒坡的绿化及管工作。

(二)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绿化家园

认真落实《省公民义务植树条例》,每年组织城乡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未按时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按规定标准向承担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收缴绿化费。结合城乡环境治工作,大力开展“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绿地认种认养”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投入造林绿化,多渠道筹集造林绿化和森林保护资金。

(三)加强森林保护

一是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基本装备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全县森林病虫害加大监测力度和检疫力度,对松材线虫病重点布防,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果断处。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防火办工作人员全年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各基层林业站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防火预案、应急扑火队伍等基础建设。三是加强林地资源保护。正确处好经济发展、林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我局依法加强全县林地的管,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等行为,强化林地保护意识,加大对林木市场整治力度,坚决打击乱砍滥伐、偷拉盗运等违法行为。

森林防火规则范文5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应用;监管

中图分类号:V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07-02

一、无人机技术概述

无人机主要由飞行器与控制器组成,其中集成了传感器技术、导航技术、通信技术等尖端技术,并经历了军用向民用转化的过程。由于无人机技术相对的应用优势,如不受环境条件限制、自由性强、效率高等,其使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步延伸至灾害应对、电力、新闻、农业和林业等领域,特别是在应对一些人工方式无法进行的场合,如自然灾害等。由于无人机技术强大的实用性,在加之较低的使用成本,正好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很多地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为我国原始地理资料的更新提供丰富的影像数据,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

二、无人机技术应用

(一)灾害救援

由于自然灾害通常是难以预测的,使灾后响应速度成为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自然灾害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及时获得灾情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应对策略,从而有效提升灾后救援效率。但是在灾害应对中,由于外界环境和条件限制,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赴部分重灾区,救援行动受到阻碍,而灾后救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每耽搁一秒就可能有更多的人丧生,因此灾后救援必须克服传统救援方式的短板,无人机技术的愈渐成熟则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无人机表现出强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其不仅可以克服灾后恶劣的环境限制,同时也能够加快灾区信息的获取速读,是当下自然灾害应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建筑和道路破坏极为严重,而数千次余震对于这座饱受摧残的城市而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同时也给救援增加了风险,为了能够及时获取灾区信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在灾后救援中,首次把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大规模救援行动,无人机通过低空飞行方式,对灾区信息进行影像采集,克服了卫星系统由于云层无法获取灾区信息的问题,并将影像信息实时传送至现场指挥部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极大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有助于灾后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目前为止,我国无人机技术已经应用于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电力

从前期的输电线路规划到后期的架线工作,再到未来的线路巡检,小型无人机均发挥出重要作用。在线路前期走廊规划时,由于线路走廊长,同时考虑到部分地区地形复杂等特点,通过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影像数据资料,为线路规划提供依据。后期架线时,可以借助于无人机进行放线,在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了青苗损害,无人机通过连接引导绳,在自身动力驱使下,牵引引导绳到达放线段指定位置,从而完成放线工作,具有便捷性强、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在未来的线路巡检方面,无人机替代人工巡检同样具有显著优势,电力输送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活动,而线路巡检是保障输电线路可靠运行不可或缺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直升机巡检方式,无人机巡检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等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线路维护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巡检效率,是当下线路巡检的最佳方式。通过无人机进行线路巡检,工作人员可根据影像信息确定线路中重要零部件是否损坏,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线路输送畅通。而且,无人机同样可以应用于线路故障后的故障排查,特别是一些人工难以进行的场合,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新闻

虽然摄像C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新闻采访,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受制于地理和环境因素,仍然无法实现新闻材料的快速获取。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现场状况的采集,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拍摄是很难实现的,而且记者的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此时无人机技术即表现出显著优势,由于无需人工驾驶,只需远程操控,不仅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同时也提升了新闻采集的自由性和时效性。在灾害发生之时,无人机通过低空飞行方式,对重灾区进行重点拍摄,为观众在第一时间提供全局性的视频、图片资料,有助于人们真实感受到现场状况。可见,无人机技术代替记者进行新闻资料的采集,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新闻获得的效率,并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本条件下,最大限度确保采访者的人身安全。

(四)水利

无人机技术能够应用于水土保持等水利管理。在水土保持方面,我国在近几年已经实现对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无人机监管,如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县市,其监管指标主要有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等,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拍获得监管地区的遥感影像,并经数据处理技术得到大比例地形数据,进而为水土流失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有利于国家水利部对重点监管地区的动态监管,同时通过对已采集信息的处理分析,预测未来水土流失趋势。无人机技术一方面解决了大面积水土流失区域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等问题,同时也依托自身自由度高、效率高等优势,实现水土监管的实时动态监测,并借助于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影像信息进行三维建模、数据分析等,为我国水利部制定水土保持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五)测绘

传统测绘主要依赖于人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容易受环境条件限制,特别是在矿山测绘等一些恶劣环境。科技的发展必然为工程施工带来方便,无人机技术通过高度集成传感技术、遥感技术、导航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一方面解决了人为施工中存在的环境、空间限制等,另一方面也极大提升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自由度,同时也依托无人机技术低成本性的特点,将工程成本控制在更为客观的水准。首先在建筑测绘方面,无人机技术可以采集到高精度影像信息,为我国特定区域(尤其是偏远山区)地形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当地政府施行规划管理。而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在使用无人机技术获得清晰、直观地形图以后,可通过方格网法进行建筑外部设备土石方量的确定,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无人机技术实时获取建筑三维数据(全方位各角度),进而构建出立体模型,通过和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比对,便于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问题。其次在矿山测绘方面,由于矿山开采具有危险性高、测绘难度大等特征,仅依靠传统人工进行前期勘探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员安全难以保障,无人机技术的引入能代替人工实现对矿山勘探的自动化处理,通过无人机采集到的遥感影像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施工单位充分了解其地质构造以及所处环境。而且,无人机技术应用于矿山测绘中,有利于矿山开采的监管工作,从而降低滥采现象的发生几率。

(六)林业

首先是森林防火方面,森林火灾是各国林业防护的重中之重,由于森林中存在大量易燃物,一旦起火后果将非常严重。目前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无人机应用于森林防火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成熟,而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国于2013年第一次将中型无人机引入至森林防火领域,该无人机系统集成了智能化防火监控技术,具有实时监控森林动态和精确采集火灾信息等特点。其次是林业生产方面,通过无人机可以实现林作物的播种、施肥、喷药等过程,借助于无人机的林区影像信息,工作人员可以从全局层面获知林区地理状况,制定出低成本高效率的作业计划。通过无人机完成林作物的种植和培养,在减少了化肥、农药浪费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适合大规模的林业生产。

(七)农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扬传统优势,保持我国农业的优势地位,必须融合当下高科技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科技化,实现农业领域的与时俱进。目前,随着我国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多个环节,如土壤湿度监测、农药喷洒、植被覆盖率监测等。土壤湿度监测方面,无人机借助于近红外光线进行农作物影像特征分析,通过确立分析方法获得与土壤湿度相关之系数,从而构建出高精度模型,实时动态监测土壤湿度。农药喷洒方面,无人机喷药可同时应用于林业和农业生产中,其不仅避免了人工喷药容易中毒的情况,同时也表现出高效率、动态监管性强、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特征,是未来农业生产重点发展方向。植被覆盖率监测方面,不同于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采取的是低空飞行的方式,克服了卫星遥感受制于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完成对特定农作物覆盖率的监测工作,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其他方面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愈渐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快递、航拍等方面。对于偏远地区由于交通问题引起的送货困难问题,通过无人机技术可以轻松解决,以亚马逊、顺丰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试点无人机送货服务,以顺风无人机模式为例,其无人机采用集成化的飞行调度系统,主要包括有飞行器、远程调度中心、地面收发站点、监管部门等,目前重点应用于偏远地区、急件处理等特定场合,而由于无人机快递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优势,是未来快递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另外,无人机易操作、携带方便、自由性高的特点,易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学校等机构的宣传片拍摄,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无人机爱好者,包括学生、职员等各个阶层,成为了他们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三、无人机应用监管

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愈渐扩张,无人机飞行数量不断增加,且活动日益频繁,为确保无人机的安全飞行,必需对无人机施行空中管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无人机飞行安全。

首先是无人机技术。一是对无人机存在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不断提升无人机智能化程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感知与躲避障碍物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产品的变革,而产品以人们需求为导向,未来的无人机技术将以人们需求为发展方向,通过融合新技术不断革新产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二是行业标准化制定,无人机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而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制定对应的标准,通过行业领军企业牵头,推出一系列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以便于我国无人机制造企业进行研发与创新,实现我国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法律监管。法律监管是实现无人机安全飞行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国要对无人机属性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操作规范,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施行。考虑到当下无人机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兴趣爱好之一,对于个人所有无人机要进行备案处理,以便管理部门进行统计与管理。同时要启用操作证规则,即所有无人机操作者必须具备对应的操作技能,并取得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对于违法操作者,给予严惩。总之,飞行监管是确保特点高度空间安全性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快无人机使用规则制定,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

从一开始的单一军用到现在的多方民用,无人机实现了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而随着无人机技术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些领域已开始崭露头角,如电力行业、新闻领域、灾害救援等方面,并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不断改善升级,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测绘、快递等领域。无人机已经成功引起了很多高科技爱好者的d趣,而无人机的数量及使用频率也不断增大,为了确保无人机飞行空间的安全,必需制定出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无人机的空间管制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为了我国无人机技术能够向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必需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出生产技术标准,从而为企业研发与创新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雷添杰,李长春,等.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J]. 自然灾害学报,2011(1):178-183.

[2] 秦宇翔,李明明,王瑞琦,等.无人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硅谷,2014(12):106.

[3] 郭松,荣全喜.无人机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9):80.

[4] 姜德文.高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16(16):45-47.

[5] 李磊,熊涛,胡湘阳,等.浅论无人机应用领域及前景[J].地理空间信息,2010(5):7-9.

[6] 刘倩,梁志海,范慧芳.浅谈无人机遥感的发展及其行业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6):167-169.

[7] 钱季平.民用微型无人机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136-138.

森林防火规则范文6

一、业务工作实绩方面,自评得70分,自评如下

(一)超标准完成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自评得11分。

根据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加强工作领导、指导,有计划、有部署、按时序地开展该项工作,并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四绿”工程建设完成28760亩,占任务数27260亩的106%;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完成89500亩,占任务数89500亩的100%;人工造林更新完成12425亩,占任务数4300亩的289%;宜居环境建设,完成2014年宜居环境建设项目3100亩,占任务的100%;完成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绿化(三沿一环部分)面积3500亩,占任务的100%;省级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完成26000亩,占任务数的100%。

全县义务植树28.2万人次,占任务数27.5万人次的103%,义务种植苗木200万株,占任务数103万株的195%;

完成镇村省级示范绿色村庄建设,建设片林面积15亩,种植绿化大苗2650株,投资80多万元。

(二)超额完成竹业开发富民工程,自评得4分。

我局认真实施竹业开发富民工程,建立市级示范基地1个,示范片5个,修建竹山便道41公里。

(三)圆满完成山地林业综合开发,自评得3分。

在全县建设丰产毛竹基地1000亩,在村、村、村建设丰产绿竹基地2000亩。并在6月底前完成毛竹林标号,林分结构调整,全面除草,垦复,喷灌设施,在11月底前完成修建竹山便道5公里。

祥发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油茶),在村完成新种油茶1000亩。

完成毛竹丰产示范片建设和强民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

(四)保质保量完成林木种苗工作任务,自评得4分。

我县本年度完成调拨种子242公斤。全年完成大田育苗(造林树种)57亩,产苗量162.1万株;完成大田育苗(绿化树种)384亩,产苗量237.9万株。

能够按照《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本年度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家,注销1家,目前全县共办理生产、经营育苗单位17家。

(五)做好林政管理工作,自评得6分。

林木采伐管理:2014年度木材蓄积量计划生产4.506万立方米,实际办证(生产)1.5687万立方米,实际生产小于计划生产小于采伐限额(7.51万立方米);皆伐面积限额指标为4012亩(含2013年度结余结转812亩),实际皆伐面积为3348亩。林木采伐在木材蓄积量和面积上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电脑抽签分配林木采伐指标。

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市林业局下达2014年占用征收林地定额上半年22.7公顷,下半年全市统筹。本年度林地审核审批17起,面积71.3416公顷。为我县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服务。

林地减少率:2014年度的林地减少率经资源数据统计为0.0107%,少于下达的0.02%的指标。

(六)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自评得6分。

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上,我局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一是管理好生态公益林,二是改革好护林员队伍,三是执行好限额采伐制度,四是管控好建设项目与征占用林地平衡,五是完成好森林资源年度变化续档工作。

本年度,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生态林面积525757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880.6429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0.48%,超过59.74%的指标;森林蓄积量达到439.8509万立方米,超过287.16万立方米的指标。可为我县绩效考评林业指标争得满分。

(七)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自评得4分。

本年度全县未发生森林火灾,没有突破省、市下达的双控指标。

制定《县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并呈报县政府办印发,能按照方案要求,组建县级森林消防队伍50人,各乡镇(街道)相继建立15-20名半专业消防队伍。投入资金购买充实了扑火机具,确保防火扑火物资的供应。

能够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各项防火制度健全,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八)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自评得6分。

全县应施监测面积4517643亩,实际监测面积4517643亩,监测覆盖率100%;成灾面积51亩,成灾率0.03%;计划发生面积67764亩,实际除治面积67764亩,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面积70148亩,无公害防治率100%。

木材调运应检数0.4077万立方米,实际检疫数0.4077万立方米,调运检疫率为100%;产地方面,种苗繁育基地3.733公顷、存储木材1.08万立方米及花卉38.2万株,均经检疫,检疫率为100%。

完成林分改造面积124亩(松港街道74亩,盐田乡50亩),完成《县2014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控实施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

能够按县技术监督局有关要求,支持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九)严格林业行政执法,自评得5分。

严格执行“一会三查”制度,打击违法运输木材、毁林占地的违法行为,加大林业案件查处力度,2014年度,我局共查处行政案件80起,办结78起,惩处违法当事人75人次;立刑事案件11起,破案11起,7起。行政行为合法率100%,无行政复议现象。

能够规范案件卷宗建档,并将卷宗上传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

(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评得6分。

全年发证282本,发证率100%。累计完成林权登记发证面积134.6万亩,发证1.7万本,发证率92%;林地落界面积147.48万亩,林地所有权登记发证面积143.8万亩,发证0.42万本,发证率97.5%。

2014年申请林权抵押贷款2户(省县茶场,津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宗地,面积1368亩,贷款1944.72万元。

完成埕坞林下养蜂项目选址建设扩繁场1座;完成绿优竹笋加工项目建成竹笋加工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和1条生产线建设;完成茂森苗圃林下经济项目的引种驯化和建立基地200亩;完成常绿生态农庄项目开展林禽林畜养殖及生态农庄建成开业。

(十一)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自评得4分。

10月8日,举办枯死木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班1期,受训60人次;

分别于3月10日,送“春季造林技术”下乡活动;8月9日,送“毛竹垦复技术”下乡。

完成降香黄檀引种栽培200亩的补植工作及抚育管理。

(十二)林业产业工作,自评得6分。

2014年度涉林产业实现年产值22.8亿元。

花卉、盆景、根雕等特色文化产业,花卉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值1亿元。

积极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和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整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县有关部门的好评。

(十三)根据县委提出“十二五”期间逐年压缩10%审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精简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自评得5分。

我局已将所有审批事项的81%审批审核权下放到窗口,审批的每个环节都授权到位,指定到人。林业窗口在中心组织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工作中,已按照要求将办事环节统一压缩至4个以内,承诺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50%以内。现有审批事项共43项,其中行政许可37项,非行政许可4项,行政征收有2项。2014年度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结数1977件,总办结率100%,其中当日办结数1685件,当日办结率为83.8%。群众满意率100%,体现了“便民,高效,规范”服务宗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和赞誉,多次被县行政中心管委会评为星级窗口和先进个人。

二、行政能力建设方面,自评得30分,自评如下

(一)依法办事,自评得5分。

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履行职责做到主体正确、程序合法、应用法律法规适当,并将行政处罚结果,按季度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全面规范权力运行,共梳理行政权力事项127项,其中:行政许可36项,非行政许可4项,行政征收2项,行政处罚80项,行政强制5项,公开权力清单,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

(二)高效行政,自评得9分。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转变作风“八项规定”,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机关管理规范有序,工作运作协调高效。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规范网上审批,强化电子监察,促进审批高效便捷,执法规范有序。

绩效管理制度落实、有序开展,制定《县林业局2014年度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上报县效能办,并将质量工作纳入考评体系。完成了对乡镇(街道)2014年度林业重点工作考评,并上报。

印发《关于深化“马上就办”行动实施方案》,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三)民主行政,自评得9分。

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健全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意见,落实民主集中制,《党组议事制度》等制度,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政务公开基本准则;按季度及时报送政务信息,以网络、固定公开栏、电子屏等形式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依法、迅速、及时、准确办理各级督办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督,本年度收到并回复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9号建议、第102号建议、第182号建议,收到并回复县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4号提案。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群众生活困难的林区中去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困难;对所收集到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全年化解“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问题31件,按时效办结件22件。

(四)廉洁行政,自评得7分。

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局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分管工作,对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抓落实,各股室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惩防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

严格按照县财政预算的要求,编制预算,加强管理,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全年公务接待费35.89万元,比2013年度节约9.5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比上年度节约32.44万元;公务车辆运行维护费34.62万元,比上年度节约17.17万元;因公出国境费0元,比上年度节约4.33万元;会议费4.89万元,比上年度节约2.72万元。

三、鼓励加分,自评得6分

我局2014年度《县林业局关于创新林权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明晰确权工作的办法》,得到市林业局的肯定,并被市林业局以文件形式予以推广。

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经验得到国家林业局领导肯定,并莅临现场进行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