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1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地区“撤校并点”后,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再加上管理不善,宿舍被盗案件和财物丢失是最常见的问题。此外还有食品卫生、交通、用电、女生人身安全等问题。
2、学生情感缺失等心理问题和校医问题。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想爸爸妈妈,还由于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矛盾,部分学生出现了孤僻、亲情淡漠、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如洗衣服、叠被子)等问题。学生经常感冒、发烧、拉肚子,还有体育课受伤等简单的救治,最好有一名校医。
3、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教育经费投入问题。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可惜只是杯水车薪。一学期下来,也得多花400元,学生的生活费用仍是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承担的。其次是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撤并学校的学生涌入完小或中心校就读,使原来就不充裕的校舍更加捉襟见肘,学生的厕所、盥洗室、食堂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
4、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确实,对于在集中办校的学校来说,教师的角色是教师、父母、保姆的混合,“吃人饭,干牛活” 是恰当的形容。没有额外的补贴,确实难以保证教师安心工作。而且,部分家长动不动就把责任推给教师,吵闹、上访、告状司空见惯,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职业风险。
二、提高寄宿制小学管理水平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1)为了给住宿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增设门卫和食堂、寝室管理等机构,选聘那些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同志从事以上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2)在班级管理中,应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实绩分别进行“班主任积分考核”和“教师管理过程考核”,并与班主任津贴和教师奖励工资挂钩。学校应特别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应对不法侵害,尤其是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的安全教育。
(3)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形成制度化。
(4)形成多层次的校内管理网络。一是少先队大队部“争先创优”班级月量化评比;二是教务处、班主任、寝室管理人员、保育员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三是校长、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全周、全天负责制。三个层面,要形成网络,构成动态化的管理。
2、实施关爱工程,培养健全人格。
(1)实施关爱工程,把教职工的爱撒播在孩子的心田。 关爱学生,既要做学生的严父慈母,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健全学生人格。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到学校过集体生活,老师、保育员要手把手地教,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全。
(3)建立心理辅导室。可选派参加过心理课培训的、有班级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讲座,指导留守儿童自己解决思想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
3、创新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实施“春笋计划”,成立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舞蹈、科技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让人人冒尖,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使校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实行多渠道的生活保障管理。
(1)搞好食堂建设。学校要管好,重点抓“两堂”:一是课堂,二是食堂。抓好学校食堂建设与搞好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尤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由政府或教育部门通过招商引资修建学生食堂,使住校生生活有保障。
(2)保障经济来源。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问题是头等大事,必须采取多渠道的生活保障。一是向上级争取更多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让更多的学生家庭减轻负担。二是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针对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在村领导的协调下适当划拨给学校一些土地或山林,走“以校养校”的良性道路。比如我校牛大场中心小学经过与村委协调,得到30亩的一块小山头,通过种菜、种植药材和葡萄,学校每年可得到一定的收入,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2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从激励与约束层面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将学生放在学生管理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层次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千差万别。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就业观的渗透性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协同班主任教师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如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社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这样,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认知到自身和社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之间的差距,必然会在各科的学习中重点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全方位塑造大学生的就业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岗位的认知,对于学生的在校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也更便于对在校学生的管理。
2以生为本,依法治校,创建和谐校园
2.1平等和谐,以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将学生放置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成长,辅导员要真正摸清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教学管理方式。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随着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不断拓宽。网络世界以及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种文化知识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辅导员要加强引导。
2.2依法治校,创建和谐校园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依法治校,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约束中健康成长,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辅导员要在人文关怀中践行求真务实精神,使学生在团结合作中进行合作竞争。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辅导员一方面要教会学生以法律为依据去解决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在科研、创新的氛围中和谐发展,同舟共济,实现团结协作精神的释放。
3关注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激励管理
3.1关注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抗压能力较差,奋斗目标不够明确,沉迷于网络,无法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管理,改变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学生逐步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中完成由学生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2多种层次的激励管理,激发学生为顺利就业努力完成职业技能训练的决心
对于现代大学生,院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这不但表现在学风建设上,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辅导员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让大学生安心度过大学生活以及进修学业,让学生感觉到院校对于他们的未来是负责任的。院校要在学生就业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建立学生对就业的信心。另外,教师要让大学生进入到工作场景进行实训训练,让学生在社交需求上更具有归属感,在社会认同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被尊重中逐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在不同的领域中逐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3
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基础之一,但长期以来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管理者素质较低,管理技术滞后,以及档案内容不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完善档案运行机制,规范管理程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在分析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基础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领导忽视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体育档案的管理的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体育档案的后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体育事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壮大起来,市场对学生档案的要求也更加的高,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更大的投入,管理需要创新和改进。体育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领导加强重视,不断地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自动更新对学生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培训。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由档案管理中心主要领导带头主抓,增强重视程度。及时更新硬件设施,缺少的及时补充,在各个中心配备专门的档案库房、采购档案基础设备,切实改善档案工作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关键
管理工作者是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者, 体育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的非常高,他们直接决定着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成败。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很多体育档案管理者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甚至部分身兼多职还做其他的工作,这样就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参差不齐,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所以加强体育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通过对体育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进行培训,使其达到并满足现代体育档案管理对管理工作者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不断地学习到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鉴新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专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建设一个专业的高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增强体育档案管理者的事业心、上进心、细心以及责任心等,建设一个优良的团队,此来有效的提升整体管理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是做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以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声像技术、多媒体、软件应用在各个机构上的投入和使用,比如企业医院工厂学校。但是仍有很大部分的体育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着最原始的操作,纸和笔是他们最“先进”的工具,而这样的工具对相关资料的记录是简单的不完善的,并且严重缺乏技术革新意思,管理技术具有单一性滞后性。所以要在体育高职院校中增加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手段。体育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能被信息化、科技化浪潮抛在身后,要做时代的弄潮儿,革新观念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让档案管理工作并入到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同时优化整合资源加强资源的再利用。所以我们首先建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管理系统,并详细地在计算机上记录下每份档案的编号、题名,格式应简单且具有统一性。其次创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借阅管理工作流程,并完善预约、查找、借阅以及统计工作细节。再次创建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即调查统计分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达到量化管理和统计监督的目的。最后将体育档案存进硬盘缩微化,实现大量储存体育档案信息的目的,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四、采集学生综合信息是做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身份证”,将会跟随学生一身,所以档案信息的越加详实越能更好地体现“身份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学生档案管理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用来记录学生生活学习及社会活动实践的具体情况。这不仅要求记录文件要求的必备资料外,还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学生更多的资料,尽量能涵盖学生的方方面面,信息资料收集工作最好具体化系统化易于操作。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技能竞赛情况、各种等级考试、学生的诚信记录、学生的情商及逆商记录等都应该记录在案,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准则是能满足他们以后的工作单位对全方位立体化地掌握学生在校的成长过程、学习成绩、思想状况的基本需要。在体育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下,如果能够把学生的综合信息纳入到档案管理,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自身定位以及以后的成长空间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五、强化服务意识是做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1前言
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流的大学, 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整体的教育水平,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反,学生管理不当会阻碍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和改进。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众多的管理者,党委书记、系领导、团委学工处以及辅导员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或者间接执行者,但是在众多的管理者中,往往缺乏学生管理者。虽然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出现一些学生干部管理者,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作用,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大多都是遵循教师的要求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2.2学生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是一项理论性及技能性比较强的工作,因此,它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极高。虽然在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中,出现一些比较优秀的管理人员,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无法做到热情、大方、细致、周到。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管理人员缺乏文明用语、缺乏耐心等现象。此外,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知识,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上的错误,给高职院校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强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与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它是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及自我激励的重要制度保障,它所涉及的规章制度是严格的,教师与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但是这并不代表校园文化制度缺乏道德性。道德是教师与学生自觉地行为,但是有些教师和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道德的缺失,因此需要校园文化制度的制约与规范。校园文化制度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规范和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中,应致力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一些致使高职院校内部出现矛盾冲突、阻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高校的整体发展起破坏作用的旧制度,应该及时进行废除与修改,同时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要求,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
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学生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促进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相关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对此,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可以采取在学生管理人员内进行学生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使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并负起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同时高职院校相关的领导还可以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专题会议或者进行一些相关的活动,使学生管理人员在会议或者活动中加深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其学生管理的水平。
3.3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效果,学生管理人员是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保证,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加强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第二,高职院校应致力于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仅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才具备实效性,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外,更重要是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能够熟练并灵活的运用这些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其学生管理的水平。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第三,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在制度上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使管理人员自觉地将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好。
4 结语
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职院校整体的教育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0(22).
[2]孙鑫.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科技信息.2010(34).
[3]谭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14).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5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归属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1],是学校系统的子系统[2]。班级也是一种组织,属于社会学范畴。因此班级管理可同时归属于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范畴。根据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组织有三个特性: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具有严格的组织规范[3]。在组织中,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根本,没有目标,组织则没有存在的价值;组织机构是组织的骨架,支撑组织的运作与成长;组织规范是组织的约束力与鞭策力。组织是一种静态的存在,管理则是组织得以运作的齿轮,是组织从静态走向动态成长的运作力。班级管理是班级成员实现既定目标的运作力。
在管理过程之中,组织欲平衡成长,则离不开权威作用机制,权威作用机制是组织的平衡机制之一,关系到组织中的个人行为如何凝聚为集体行为,也关系到组织目标如何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为,是行为“统”“分”,是个体行为和整体行为相互转换的关键环节[4]。
二、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的现状
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团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协作结合而成的团体。权威存在于集体之中,关涉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组成集体,个人依赖集体获取个体成长与个人利益;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依赖个人变得完备。始初,集体仅是一定数量单独个体的集合,只有当个体之间产生“化合作用”,实现“1+1>2”的功能时,集体的作用才初见成效。这种集体内部的转变需要集体构建者、集体规则、集体骨干的存在,离不开对集体的管理,并取决于何种权威作用机制参与管理过程。
小学班级是小学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由小学生构成的集体,小学生将在此集体中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律能力。该目标的实现除与班级管理者中教师角色息息相关,也取决于小学生所处的集体氛围,而自律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集体功能的发挥。小学班级集体属性由个体数量性构成质变为个体化合性组成时,集体氛围才能得以显现,集体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在此质变过程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充当集体构建者角色;班级纪律则是集体规则;集体骨干则由班干部担任,三者如何促使质变过程实现取决于班级的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采用了何种类型的权威作用机制,而这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观、班级纪律内容、班干部的作为是分不开的。
在一项对3省6所小学中的13个五年级班级的跟班观察中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集体自构建以来仍然处于个体数量性构成向个体化合性组成的质变过程中,即班级还没有成长为班集体。就集体构建者层面而言,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时,总是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归属感上产生误解:班级是班主任的班级,不是我的班级。在跟班观察过程中对班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的手段进行统计后发现,班主任主要采用命令与恐吓的手段处理日常事务。
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应该处于次要地位,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才是最主要目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学生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分不开,自律能力培养的基础源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培养的基础源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依赖于课堂,并超越课堂。在跟班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一言堂”仍是主要授课形式,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影响着以此为基础的自律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就集体规则而言,班级纪律是集体成长过程中用以约束集体成员行为,并确保集体成长不偏离轨道的规定。小学一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落实到班级时需要班主任结合本班实况酌情增删内容,以形成符合本班级的条文规定。研究者调查的13个班级中都悬挂有《守则》,但班主任落实《守则》内容时只重视言传,缺乏身教;对于违反《守则》的学生,注重惩罚,缺乏启导。言传难以使小学生领悟《守则》精神,惩罚仅使小学生知道错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不错。
就集体骨干而言,班干部在班集体构建过程中担当榜样的角色,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头军。因此班主任在任命班干部时,应秉持品学兼优原则,让能够真正促进班集体成长的学生担任。上文13个班级的班干部大多是由学生自己投票推选,但也存在班主任直接任命的现象。班干部能否认清并发挥其功能是评价他们是否尽职尽责的标准,而在调查中发现,多数班干部将身上肩负的职责看成手中掌握的权利,甚至出现用权利来获取个人利益的现象,这会对班级造成不良影响,削弱班干部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榜样及带头作用。
从集体构建者、集体规则、集体骨干三个层面分析小学班集体建设的现状,间接反映的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权威作用机制。管理学认为,一个人接受另外一个人的支配和影响,往往源自于这个人内心对另一个人的崇拜、尊敬、恐惧等。有些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充斥着“恐惧的味道”,小学生为免于惩罚变得不作为,种种迹象反映出这些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权威作用机制受个性力量的支配和影响,是非理性的、错误的。
三、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存在的问题
1.重包办,轻放权
班级管理者将班级内大小事务全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学生一直生活在“庇荫”之下,缺少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此现象一般存在于年轻的班级管理者身上,一方面是由于初到学校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教师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班级的表现是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二者结合极易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
2.重惩罚,轻启导
班级管理者通过惩罚的手段来“迫使”学生遵守班级纪律。须知,惩罚手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当学生违反班级纪律时,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第一反应不应是如何惩罚学生,使其下次不敢再犯,而应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怎样做不错,使其下次不会再犯。
3.重成绩,轻能力
学校管理者及任课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过于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常被忽视。
四、建构以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威作用机制
集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导向、价值认同,集体的目标包含有组织成员的目标。班集体目标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代表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进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这种建立在认同感基础之上的权威作用机制在管理学中称之为由于目标导向、价值认同带来的追随和服从[5]。摒弃个性力量支配和影响的权威作用机制,建构以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威作用机制才是班级管理之道。
1.由“管”走向“观”
班级理应管理,管理在此是统称,但如果将“管理班级”简单理解为“管住班级”,就使得班级管理的概念变得狭隘了。管理班级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对班级进行严加看管并非恰当手段。学生的发展是在犯错中萌芽,悔改中成长,因此,班级管理者要给与学生一定的容错空间,使其在犯错中获得成长的机会。由“管”走向“观”,是指班级管理者置身于客观的立场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通过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
2.由“荫”走向“引”
学生欲成为“参天大树”,除了需要阳光外,还必须要经过风吹雨打的洗礼,庇荫之下的学生永远成为不了“树人”,反而会成为教育的失败品。如果管理班级过严,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将班级看作是管理者的班级,而非学生的班级,就会使学生成长在庇荫之下,凡事没有自己的主张,阻碍学生成为“树人”。因此,班级管理者要懂得放权,将学生的意愿放在第一位,遵循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的前行与发展,即由“荫”走向“引”。
3.由“灌”走向“贯”
“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过后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懂得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贯”指系统连贯,学生需要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那么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元认知入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从灌输走向贯通。
4.由“权”走向“全”
“权”是针对班级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而言的,“权”有支配、指挥之意,在此引申为等级,班级管理者若在潜意识中将学生仅仅看成是被管理对象,则带有等级观念的意味。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是和教育者处于同等地位的人,班级管理者在学生的管理观念层面理应坚持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
5.由“阂”走向“和”
不恰当的班级管理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阻碍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由“阂”走向“和”十分必要。由“阂”到“和”,班级管理者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需重识自己的角色,树立主人翁意识,双方合作,共同建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
[2]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问题;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教学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伴随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具体表现为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生活能力欠佳,心理素质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些都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
2.教师缺乏高职教学的经验
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教师大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高学历毕业生,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年龄优势,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比较书本化,加之缺乏实践动手和下企业的锻炼经验,在教学上不能得心应手,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
3.学校管理存在缺失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的活动规定得较严格,对教师管理的制度规定绝对化,限制了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挖掘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潜力。教师的精力被更多的分流在疲于应付教学检查和教学资料规范的事务中,导致教师摄取前沿知识、掌握行业信息以及研究教学方法这些更有价值的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使得教学效果一般,缺乏应有的教学魅力和独创性。
4.实践条件不足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匮乏、专业素质不强;实践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相互掣肘,没有形成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合力;实践教学管理缺乏有效的问题预防机制,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没有理清,两者在管理边界上相互僭越,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联动机制。
二、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增强教学管理者的能力
高职教育按照社会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必须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学计划应该体现出高职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管理者要善于把握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积极主动地关注与本行业有关的新闻时事和学校院系、学生发展动态,以人为本,辩证思考,开创工作新思路。凡事从服务的对象出发,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与师生交流,综合考虑人、教育、管理、信息在工作中的位置,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及其精神,理清工作思路,分清工作重难点,简化工作程序,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信息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仔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理解感悟这门技术的精髓之处,只有这样方能够真正地让学生适应社会,灵活运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并开拓创新。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懂学生的,所以学校务必要提升教师的工作素质与师德。
3. 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广泛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并深入企业了解各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术的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操作训练。
再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其它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上开展合作,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联合研究、资源共享。尤其是创办时间短、实践教学条件弱的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老牌学校进行合作,借用他们的实训场地,同时学习一些先进和管理经验和实践教学方法。
4.构建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