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1
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要重视水的管理。可是我国的水资源不丰富,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和行为方式,导致很多水资源造成污染。很多高校学生没有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在平时生活中没有重视水的利用,导致浪费的情况非常严重。需要根据现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高水的利用,环节水资源利用紧张的情况。
1 案例分析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设规模比较大,学生人数比较多,课程上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情况,近几年浙江水利水电学校水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该文通过调查后,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改善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使得水浪费的情况减轻。
2 造成高校水资源浪费严重的原因
2.1 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高校的学生不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在生活中没有重视水的用率,用水龙头时经常扭到最大放水,用完后会经常忘记关闭水龙头或者没有拧紧水龙头,造成水的浪费。采用盆装水时经常没有用就倒掉,或者看到水中具有杂质就倒掉,这种情况会造成比较大的浪费情况。使用的水也没有用到其他方面,例如冲厕所等。
2.2 用水设备故障
高校在安装用水设备时没有重视它们的质量,安装一些劣质的设备。学校的管理人员没有重视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设备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水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有的时候水龙头没有拧紧,容易形成滴水的情况,滴水时间比较长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浪费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对设备也会造成影响,水龙头比较容易出现锈蚀情况。管道使用时间比较长也会出现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水管,水管出现问题也会形成水流失的情况。学校需要重视管道问题,经常查看它们的情况,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处理或者更换设备,降低浪费情况。设备问题每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也会增加学校的管理费用。厕所的冲水设备也经常出现问题,长时间流水或者冒水情况,也使得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2.3 用水系统设置不合理
现在学校在不断的完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热水器等。这些设施给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改善他们学校生活的质量。可是供水系统在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冷热水切换装置方面。在利用热水时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采用利用热水,学生在利用热水时经常打开供水器直接放水,也没有设备接冷水,造成很多水的浪费情况。在关闭热水器和开启的过程中,水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提供热水,这个过程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完善供水系统的功能,减少水的浪费情况。学生在洗澡时也可以拿盆等设备装水,然后用来洗衣服或者冲厕所,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情况,避免浪费。
3 解决高校水资源浪费的有效策略
3.1 培养节水意识
要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学校和学生一起努力,培养节水的意识,从生活方面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在学校中宣传水资源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前水资源的情况,从生活细节方面注意用水。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节水措施。在洗手时可以开小量的水或者用盆节水洗手,把水用来冲厕水或者浇植物,让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洗澡时也可以这样,用桶接冷水,等到热水时才开始洗澡。把接到的水用来洗脸或者洗衣服,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等,这样可以提高对水的利用。在学校举行一些节水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让他们了解节水的方法,在生活用水方面进行改善。
3.2 设备问题
学校需要重视先关设备的管理工作,安装符合要求的设备。学生要爱护相关设备在使用时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破坏相关设备。学校要定期检查相关设备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设备故障造成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现出现老化或者破损的设备,及时更换,发现破坏设备的学生,进行惩罚。在宿舍安装供水系统和设备时需要设计合理的出水量和加快出热水的时间,这样可以降低水的浪费情况。在洗澡时也可以用盆桶等装冷水,然后充分利用这些水,可以洗衣服或者拖地等,提高水的利用。对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管理,发现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安排人员处理,降低水流失的情况。
3.3 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
可以在学校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在学校中建立相安的部门,安排人员专门处理节水工作。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出比较合适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方法,建立主要的负责制度,学生在校园中观察用水情况,鼓励学生发现不良的情况进行举报。在宿舍中安装水表等设备,监控学生的用水行为,可以评比优秀的寝室和节水达人,给予他们奖励,对用水比较严重的寝室进行调查原因,帮助他们节水。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发现学生用水没有关是龙头的情况,可以向学校反映,自己帮助吧水龙头关闭。
3.4 采用节水器具
根据学校的用水情况采用节水器具,帮助降低用水量和浪费情况。安装节水型的设备,根据用水量设置开关。在采用节水器具时需要根据学校的情况采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原先的设备进行改造,降低学校节水工作的费用。在用水量比较大的地方安装节水设备,严格控制用水量。
3.5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学校可利用自身资源,建立相关和节水系统,充分利用雨水。雨水资源比较丰富,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减少学校用水量。可以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当地的优势,利用当地的降雨资源。系统收集雨水,然后利用系统把雨水运用在种植树木、路面清洁等方面。
4 结语
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B
1 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供水质量不达标。村级独立运行供水站,多数以山泉水作为饮水水源,一般水质浊度偏低,村民为节约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根本没有投加制水药剂处理和消毒杀菌,只通过沉淀或简易过滤后就供给用户。乡镇供水站的管理相对规范,按制水规程操作,大多数水厂在处理水浊度时采用砖砌的加药池用水龙头滴加絮凝剂,易出现药剂沉淀和投加药量不均现象,特别是冬季夜间制水断药十分突出,一般加药池只能满足5-6小时投加量,工作人员在夜间10点拌和好药剂后就睡了,待次日早晨6-7点才添加药剂,中途有2-3小时停止加药,供水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农村供水管线太长,不方便管理。为满足农村群众供水需求,近年来向农村延伸供水管网,以自来水的方式解决大部分村民饮水安全,但由于农村村民居住分散,供水管网太长,很多地方一个镇涉及8个村左右的农村供水,管道长达200余公里,给供水带来了较大管理难度。
1.3 偷水灌田,自来水大量流失影响供水秩序。春耕时节和天旱时期,人为破坏自来水管道偷水灌田、浇地十分猖獗,水厂蓄水池一夜间被放空,场镇居民及学校供水无法保障,扰乱正常供水秩序。
1.4 运行管理手段落后。若遇管道爆裂或人为破坏自来水管道偷水灌田,维修人员无法知道漏水点,为保证场镇及学校的供水,只能先关闭农村的各条管线,然后再徒步逐村进行管道巡查,有无问题都要拉网式地巡查一遍,一次下来要3—4天,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1.5 农村供水的后期维修和更新改造无资金来源。农村供水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口多,供水规模小;供水管网长,水损较大,生产成本高,所收取水费只能基本维持正常情况下的生产经营,无法计提折旧费和大修改造资金。村级独立运行管理的水厂更是如此,工程运行几年后维修和更新改造无资金来源,乡村供水运行管理举步维艰。
2 农村供水保障措施
2.1 加强指导,更新设备,确保供水质量
水质好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确保村级独立运行水厂供水质量,水利片站要加强对村级水厂的业务技术指导,规范制水操作规程,保证水质达标,同时成立用水协会,确定专业管水员,足额收取水费,保证正常生产、管理费用。水浊度是水质达标的重要指标,生产设备决定产品质量,为此,应改进传统的药剂投加模式,采用絮凝剂投加器投加,投加器带有搅拌装置,防止药剂沉淀;投药泵数字显示投加量,方便调节,投加均匀;投药箱的容量为1m3,可保证1500t规模水厂连续投加15小时,从而可保证自来水浊度达到规定标准。
2.2 用水户参与供水管理,共同维护供水秩序
乡村供水运行管理中,应采取企业化经营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组织各用水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原则,由各受益村推选一名村民组成农民用水者协会,并聘请专职水管员持证上岗。供水企业可将自来水批发给用水者协会,由协会进行维修、水费收取等管理工作,批零价差收入用作水管员的工资,在总水表计量抄表时包干核定30℅的水损,节约的水损用作水管员的绩效工资,以促进水管员加强对管道的巡查维修。由于各村的供水规模大小不平衡,可能导致村与村间水管员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可采取2个村或多个村合并进行管理,按照供水规模划定管理范围。
2.3 规范管理行为。
维修热线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公开,倾听群众用水意见,解决群众反映的用水问题,加强管网维护,围绕水质抓服务,确保安全供水全天侯接受和处理用户的业务咨询、报漏、报修、投诉和求助。对群众反映投诉的服务人员效率低和意识差等问题进行查处,杜绝吃、拿、卡、要现象。自觉接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协会的监督,定期召开用水户代表座谈会,接受用水户代表的咨询和建议。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有机结合,纳入正常化轨道,通过资料散发、刷写标语、媒体专栏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宣传强势,提高群众对水的商品意识和保护水利设施的法律意识。严格落实水事违章处理规定,对偷水、乱接、破坏供水设施行为,一经接到举报查实,责成当事人赔偿外,还依据规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2.4 供水管理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益。
针对农村供水管网太长,管理人员少的实际,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对供水管网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监测各供水主管道节点的累计流量、瞬时流量,可将流量参数通过GPRS模块实时上传至网络,通过电脑、手机进行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通过对各节点的累计流量、瞬时流量进行分析,判断出漏水点的大致位置,以便及时抢修恢复供水,节省时间,减少大范围巡查管网的劳动强度,减少水量损失,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抄表收费工作,逐步推进智能水表,先交费,后用水,杜绝“人情水”改变传统供水抄表、收费模式,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
2.5 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各镇、各有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程建设管理的强大合力,如:发改委优先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修复计划。财政部门及时落实好配套资金,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及大修改造提供资金保障,并切实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卫生部门做好农村供水的水质检测、监测工作。环保部门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卫生质量及污染控制及防治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中的破坏供水设施、盗用自来水灌田、浇地等水事案件查处工作,维护正常的供水秩序。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带给群众实惠,不断巩固建设成果。
结语
本文结合农村人口少、居民用水点相对分散的特点,探索适应农村供水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村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保证农村的正常供水秩序,始终做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法制管理,努力实现供应服务人性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服务管理智能化,为最终达到农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标。
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3
一、学校办学规模在扩大,教学质量在提升
连续三年都在扩班,目前,学校一至五年级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785人,在编在岗教师45人,教师教学任务也是逐年增加。虽然任务重,但是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2016年上期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教学质量还是得到了提升,并荣获了教学质量进步奖。
二、2016年上期学校工作管理情
1、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教育安全运行
为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时时讲安全,处处防隐患,警钟长鸣,不敢有丝毫麻痹和懈怠。大力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学校在校门口和校内醒目位置拉起安全标语横幅,开辟安全教育专用板报栏,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管理网络,严格管理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制度。每次例会安排的首要工作是安全工作,学校与教师、学生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做到了责任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防患于未然,我校坚持实行“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的安全检查制度,在检查中做到认真细致,坚决不走过场的形式检查,确保我校的电线线路、漏电开关、教学所用的电器、消防器材等设备能正常使用,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在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改,并做好存档工作。给广大师生创造了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目前学校有一个安全隐患急需教育局帮助整改,就是学生寝室洗衣房天花板有开裂漏水。
2、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师生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抓实每天德育常规:晨扫、晨检、路队纪律、课间纪律、卫生、两操、就寝。让少先队大队部参与到管理、检查、评比的环节,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大力推行《学生品行积分制度》,让学生相互监督,养成好习惯。二是抓好系列主题教育,贯穿德育主线,利用身边的事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三是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活动,力争创设德育品牌。我校德育案列《挖掘红色文化,开展特色德育》已经入选《株洲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集》。四是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留守儿童演讲比赛、与家长书信交流、留守儿童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家。五是继续以培养道德习惯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从小节入手,利用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六是重视家校共建,利用学校及班级QQ群、微信群、召开家长会、家访活动、评选优秀家长、用问卷星在网上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3、教学工作落实常规求发展,积极教研促提升
一是学校教学工作始终以“七大工程”及“六个一”为抓手,把抓好常规教学作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来抓;坚持对新进教师开展教学视导课和师徒结对帮扶,认真开展推门听课和课堂达标活动;严格落实超周备课、提前2分钟候课、不备课不上讲台、班级课堂常规巡查,以及教师教学常规的平时抽查、集中检查等制度;严把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课后辅导等。二是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大力支持教师培训提高。鼓励教师们走出去,拓宽视野,提升理念,增长见识。三是打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新教师定指导教师,开展师徒帮带活动。四是鼓励教师多读书勤写作,所有论文评选和读书征文活动都鼓励大家踊跃参加并加以奖励。
4、师德师风落实到位,人人讲师德
一是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师德师风工作要求,坚决落实到位。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三是开展师德师风人人讲活动,每次全体教师会议上都安排一名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讲话,一起分享谈体会。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学校把教师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又不失人性化。和谐的氛围使学校涌现出了大批爱岗敬业的、以校为家的老师。
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农村学校,贫困县,饮用水,赣州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饮用水是否安全?带着这一问题,利用2017年春节前后的寒假时间,我们围绕农村学校饮用水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 基本情况
赣州市地处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农村学校供水主要采用自供水(即学校自建供水工程供水)和集中供水两种方式,主要水源类型有山溪水、江河水、水库水、地下井水等。
(一)开展调查研究的起因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饮水安全问题频发。据网络媒体信息,会昌县周田镇等地农村学校先后发生饮用水安全事件。为了解赣州市八个贫困县(区)饮用水质量现状,特开展本次调查。
(二)调查研究范围
范围为赣州市下辖的赣县、上犹、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寻乌八县(区),主要是这些县(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指义务教育学校,含中学、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的供水质量问题。
二、调查研究方法
为摸清这八个县(区)农村学校饮用水状况,2017年寒假伊始,我们商定采取先集中调研(前两个县)后分组(其他六个县)再集中(到市有关单位)的方式,具体通过实地察看访谈、发放问卷、提取样品检测,在赣州市有关单位咨询查找文献资料进行。
(一)实地访谈、问卷调查
我们确定在所调查县(区)选择地处该县(区)北部、中部、南部的3所农村学校作为1个县(区)的调查对象。八个县(区)总计调查了24所学校,现场走访对象213人,发放并收回问卷213份。从中了解到,24所学校中自供水学校13所,集中供水11所;24所学校中9所学校建立了饮用水管理制度,但制度落实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等差距大;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的自供水学校1所、集中供水学校3所;在对213人有关“饮用水是否含杂质”的提问中,认为“清澈不含杂质”、“含有颗粒沉淀物”、“含絮状沉淀物”、“含带有颜色的杂质”、“含其他类型杂质”的分别为79人、53人、38人、32人、11人,分别占比约为37%、25%、18%、15%、5%。
(二)水质取样检测研究分析
期间,在调查学校提取饮用水样品一份总计24份送检。从水源情况分析,13份自供水水源为山溪水的3份,江河水2份,水库水2份,地下井水5份,其他1份。11份集中供水水源为山溪水的1份,江河水4份,地下井水2份,水库水4份。对24份样品进行了PH值、菌落总数等十几项主要指标检测。24份样品中,合格的有10份,不合格的有14份,不合格样品主要是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9份,余氯超标2份,其他不合格样品为PH值指标或含锰、铁、锌等矿物质超标。
(三)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
为更加全面了解情况,我们又先后走访了赣州市水利局、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并认真查阅了这几家单位在2016年9月调度的全市19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饮用水情况资料,并对八个县(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类、对照和分析,汇总。得知,八h(区)农村学校共计2029所,师生共计548400多人。在对每所学校提取1份样品进行检测的情况资料来看,自供水水样1317份,其中合格为529份,占比40.16%;不合格为788份,占比59.84%;集中供水水样712份,其中合格为311份,占比43.70%;不合格为401份,占比56.30%。不合格水样主要为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的学校有296所,占比14.59%;未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学校有1733所,占比85.41%。
三、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分析,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在困扰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师生。主要有:
1.生产生活环境堪忧,水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学校饮用水不合格,大多是因水质中的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这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生活方面,垃圾到处乱扔,污水随意排放,农村厕所、畜禽圈建设没规划,特别是部分学校的自供水水源选取较差,生活污染源众多导致水源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生产方面,农业生产用肥打药较多,近几年柑橘黄龙病暴发,增加了打药量,有50%以上的农户年打药量在20次以上,加剧了对土壤、水质的污染。
2.水源地缺乏保护,饮用水没有保障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未划定水源保护区。无论是自供水学校,还是集中供水学校,对水源地保护均不重视。我们所调查的13所学校自供水划定了水源保护区的有5所。在市有关单位的调查表明,八县(区)农村学校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占比还不到15%。二是水源地水质保护不力。正因为缺少应有的保护,经常发生水源地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根据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得知,兴国县茶园、会昌县周田均发生过饮用水水质被污染。
3.供水工程建设滞后,设施功能不全
自供水设施简陋,自建供水设施均采用水源自流或从井内抽水至水池(水箱)后直接供学生饮用,没有净化处理设施和规范的消毒措施。从我们取样检测和在有关单位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合格水占比才40%左右。集中供水设施陈旧,学校使用集中供水工程中有95%以上为乡镇、村级、私营水厂,多数没有配备供水自动消毒设施、饮用水检验设备,且经营管理皆是承包给私人,管理水平及手段落后。
4.供水主体管理不规范,水质安全存隐患
多数乡村自建水厂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供水秩序混乱。同时供水管理人员不熟悉水质处理工艺和相关的卫生知识,加上水厂消毒设施不健全等。据我们提取的24份样品检测出14份不合格样品水质报告和在卫生部门提供的1000多份不合格水质报告中可以看出,细菌总数等指标超标占比超过了75%。据专业人员介绍得知,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只要按照规范要求、投放适量的消毒剂就可以解决。此外,水质报告中还存在的余氯超标问题,属管理人员投放消毒药品不规范所致。
(二)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建议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确保饮用水安全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解决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问题,重点是要解决贫困地区钱从哪里来,怎么做、怎么管和具体什么样的人来做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在资金投入、方法路径、运营机制和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建议:
1.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与社会合力
据了解,这八个贫困县(区)迫切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仅农村学校师生就需要资金超过3亿元。而这八个县(区)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此,建议从较高层面加大扶持,即国家和省、市层面加大对这些贫困落后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扶持力度,给予政策或项目、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对于部分亟需解决的,由地方统筹安排资金和劳力,用于开挖水井等分散供水工程建设。同时,通过兴建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制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如发动企业、社会各界捐助,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等多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2.方法路径方面:治理与保护并举
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紧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坚持依法加强水源地保护,明确划定区域范围并封闭管理。二是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规范农村畜禽养殖,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划定,在水源地必须划定为“禁养区”。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倡导绿色环保,使用无公害农药化肥。三是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在水源地积极开展农业和工业生产整治,该歇业的歇业,该搬迁的搬迁。
3.运营机制方面:工程与制度兼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工程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对所有自供水设施M行改造,大力兴建集中供水工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让集中供水工程覆盖所有农村学校。二是完善饮用水工程设施建设。对设施简陋、陈旧,或建设标准低、没有净化处理设施的工程,全面进行改造、完善提升,达到工程建设运行标准;三是建设水质监测站,逐步实现对水源地水质水量的实时监测,及时便捷掌握情况;四是完善管理法规制度。尽快编制水源地保护管理有关法规制度,对饮水工程设施日常运行管理及各项工作操作流程等从法规制度层面进行明确、提供制度保障。
4.从业人员方面:专业与敬业并重
对每一所学校,严格落实专人负责饮用水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培训。对所有上岗人员,开展岗前业务培训,确保达到专业素质要求再上岗。二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教育、卫生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或学校,定期开展考评考核,落实奖惩。三是加强社会监督。通过群众、学校师生、新闻媒体等,督促从业人员切实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
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饮用水源地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公众自觉、积极参与水源地治理与保护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江西省赣州市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赣江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R].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5.
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5
严格各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强化定额使用。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载体认定等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水定额。
2.计划用水
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数量占应100%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城镇非居民用水单位数量。
3.用水计量
(1)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水量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比例≧80。
(2)工业用水计量率
完善高耗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采用先进用水工艺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推广合同制节水,严格各行业用水定额计划管理,重点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水工作,实现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
4.水价机制
(1)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水权制度建设,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际实施面积占计划实施面积比例达100%。
实际执行水价加精准补贴(补贴工程运行维护费部分)占运行维护成本比达到100%。
(2)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
(3)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4)按标准足额征缴水资源费。
5.节水“三同时”管理
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执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
6.节水型载体建设
(1)节水型企业建成率
节水型企业建成率(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数量与重点用水行业企业总数的比值)≧50%。
(2)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数量与公共机构总数的比值)≧50%。
(3)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
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居民小区数量与居民小区总数的比例)≧20%。
7.供水管网漏损控制≦10%。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城镇公共供水总量和有效供水量之差与供水总量的比值)
8.生活节水器具推广
全面推动公共场所、居民家庭使用生活节水器具。
9.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经过处理并再次利用的污水量与污水总量的比值(城镇处理部分,不含企业内部循环利用部分)≧20%。
10.社会节水意识
(1)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开展节水公益宣传活动,普及水情知识和节水知识。
(2)公众具有明显的节水意识。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公共节水意识调查,70%以上的调查对象具有明显的节水意识。
11.积极创建节水标杆示范单位。鼓励区域内企业、公共机构、产品、灌区在国家级和省级参评水效领跑者或节水标杆单位。实行节水激励政策,加大本级财政对节水项目建设、节水技术推广等实行补贴或其他优惠等激励政策。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力争高效节水灌溉率≧40%。
工作内容
(一)农业节水
农业是用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渠道防渗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现有大中型灌县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小型农田节水改造,因地制宜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在进一步扩大薄露灌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通过农业全面节水,有效消减农业污染,改善水环境,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加强渠道改造,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节水灌溉区建设。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二)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兼有节水和减排双重任务,工业节水应以取水量大及水污染严重的行业为重点,要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原则,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核心,立足企业用水实行“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先导,适时适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工业节水治污管理,完善市场机制,增加优质、低耗能、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加大低耗水原料的比重,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工业增长与水环境治理协调发展。
对耗水量大、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理念和技术,改变高耗水、高污染的传统经济模式,发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新经济模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建立起清洁、循环的节水型企业,并对重点行业进行水平衡测试,实行总量和定额定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节水型企业创建。
牵头单位: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住建局
2.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
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住建局
(三)城镇公共节水
城市化进展迅速,城镇用水迅速增长,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加大。生活节水重点是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强节水器具普及使用,对居民改装节水器具、安装独立水表等予以补贴,推动旅馆饭店、学校等用水器具更新改造、计划用水制度建设等。此外,应加强节水管理,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并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民众节水意识,全面提升城镇节水水平。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制定完成供水管网计划,节水器具推广计划,一户一表安装计划并落实。完成全县50%以上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完成节水型小区创建。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
2.完成节水型学校创建。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水利局
(四)非常规水源利用
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洪资源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以示范工程带动非传统水资源的推广利用。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五)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
加强监测计量能力建设,建立水资源监控体系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加大水资源监控投入资金,加大取用水监测计量工程建设,提高监控水平。
责任单位:县水利局
(六)考核评估程序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考核机制,把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并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复验,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取消命名。组织有关单位,对节水型社会创建达标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各成员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提出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作为创建达标的依据。
2.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形成会议纪要。
3.各成员单位进行自评,总结工作执行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工作评估、通报,并将评估结果上报考核部门。
(六)资金筹措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筹资采取政府投资、政策融资、银行贷款、社会筹资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结构,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局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公众意识与能力提高等投资由政府投资;农业节水工程等公益性为主的工程,以政府投资、政策性融资为主;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以企业自筹方式为主,政府引导性资金为辅;城市生活供水的管网改造工程将继续实行企业自筹和财政投入并用。为保证节水资金使用到位,力争做到有节水专项投入,有预算、结算报告。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城市节水、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鼓励企业自筹部分资金开展节水项目,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产生的节水效益收回成本。建议制定有利于节水事业和节水产业发展的制度,争取优惠政策,如实行节水示范企业奖励制度、符合规定的节水专用设备投资可按税法规定抵减所得税等。
(七)提升宣传教育,形成节水文化
要加强对节水宣传工作的领导,把节水宣传作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要保障宣传经费,使节水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长期开展下去。通过充分宣传、广泛动员,倡导科学用水方式,增强全社会珍惜水、爱护水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初步形成关心水、节约水的社会风气和浓厚氛围。
实施步骤
节水型社会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一)签约咨询机构(2021年05月15日)
邀请符合要求的咨询服务机构,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项目,依据招投标法和现行招标规定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咨询服务机构,快速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二)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05月16日至05月30日)
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编制《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广泛开展人员培训和宣传,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推进阶段(2021年6月至7月31日)
制定完善节水规定,强化节水基础管理工作,完成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各责任单位根据责任目标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医院等建设活动,全面普及节水器具,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的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落实各项节水措施。
(四)自评阶段(2021年8月30日前)
申报材料检查汇总,节水载体评审、公示、命名、授牌,对节水型社会建设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资料收集整编工作。
学校用水管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高效生态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措施
1 引言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实现高效生态的目的,必须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狠抓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工作。
2 开展城市节水工作的重大意义
黄河三角洲开发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认真开展城市节水工作,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对于促进和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这是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严峻形势的需要。东营市当地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96.5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10.98%,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城市。黄河是东营市主要客水水源,但近年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完全依赖黄河客水资源面临着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供水保障率、供水水质、水环境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切实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和效益,不仅是当前缓解我市缺水矛盾的迫切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2)这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需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人口继续增加,对能源资源的消费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生态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加,资源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在全面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进程中,必须突出生态高效这一特点,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探索资源集约节约和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推进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
(3)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资源条件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如果再不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们就可能犯难以改正的历史性错误。
3 措施及建议
针对水资源缺乏的形势,我市高度重视,自2005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形成了一套扎实有效的节水管理体系,节水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供水、节水法规不断完善,节水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用水结构日趋合理,科技节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于2007年被原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但缺水事实仍严峻地摆在面前,我们应看到城市节水工作不是暂时之举,临时之措,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方针政策。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环境下,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节水管理基础工作,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一是进一步加大依法管水力度。重点抓好《东营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和《东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落实,促进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同时,要不断加强城市节水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城市节水检查力度,对违章用水、无计划用水及浪费水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罚,规范城市用水行为。二是切实加强建设项目节水审查管理工作。节水“三同时”审查应进入建设项目基本审批程序,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图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由城市节水管理部门参与审查,从而实现用水单位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和管水制度“四到位”。 三是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实施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是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基础,是建立现代化节水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落实总量控制、定量供应、分类计价、超量加价的供水机制,明确核定各用水单位计划用水量,采取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的办法,促使其采取节水管理和技术措施,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城市节水水平。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器具、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节水工作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技术型”的转变。一是要在城市节水评价体系、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减排关键技术、城市公共与住宅建筑生活用水节水器具的开发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选择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科技节水项目示范,带动城市节约用水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用水效率的整体提升。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经济。大力压缩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的产业,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同时,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加大企业节水工作力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和改造。大力开展节水器具认证和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用水器具。加快既有用水器具的改造步伐,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用水器具要限期实施改造。
(3)以价格为杠杆,使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长期以来,水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致使一些用户和个人淡化了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用水商品意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推进节水工作的重要环节。综合运用价格、税费等手段,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水需求调节、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按照水源、用水性质,制定分类水价,合理确定自来水、自备水、再生水之间的比价关系,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节约用水和中水利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节约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
(4)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一是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实施污水资源化。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和规模,规划建设再生水回用管网,提高再生水供应能力。推动公共建筑、居民小区的中水设施建设,推广废水回收利用、一水多用等技术措施。二是积极开展海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应用的科学研究。在广场、小区、绿地、停车场、人行道等推广采用渗水地面,建设房屋、路面雨水截蓄设施,实现雨水拦、蓄、用、排的有机结合。要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优先使用再生水进行灌溉,积极推广普及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模式。
(5)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市民是城市节水的主体,也是城市节水成果的受益者。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城市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贯穿于城市节水工作的全过程,使节水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要以“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为载体,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节水活动,强化舆论监督,公开曝光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倡导文明生产和消费方式,弘扬“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要把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与巩固节水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家庭创建力度,扩大覆盖面,促进节水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4 结语
城市节水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决策、合力并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高效生态这一要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云玲.水资源需求与调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年.
[2]马济元.加强管理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J].水文,199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