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管理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1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耦合度
中图分类号:G712
1.“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模块
纵观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大致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模块: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新技术模块。信息系统基础知识模块是“管理信息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起点,涉及数据、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几个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必备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如数据和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阐明它们的本质区别。如讲到数据和信息的区别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信息其实只是数据的一个部分,只有加工过且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才是信息。”必要时也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2.系统分析模块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是新系统开发的关键一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或制定将来新的系统应该“做什么”。对于这个模块的讲授可以通过引入实例,在讲完需求分析、综合调查、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等基本方法后,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法,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对每一个人编写的系统分析说明书进行仔细的批改,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这个模块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设计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如果学生的思路不清,设计的数据流程图往往不符合实际,因此,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详细进行分析,利用启发教育的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
3.系统设计模块
系统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分析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考虑实际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新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回答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对于这个模块的讲授,同样可通过实例,在讲完系统设计的任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基本方法后,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做出模块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并交给教师批改。这个部分应着重讲清模块设计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模块化设计的原则、模块的调用和通信、模块设计的要求、模块设计准则、设计策略等内容。模块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进度和系统功能,因此一定要使设计出的模块具有较高的聚合度,模块之间具有较低的耦合度。
4.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模块设计说明书中的系统说明书,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对系统进行调试、转换、维护。最后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部开发工作。对这个模块的讲授可以在讲完程序设计、系统调试、系统维护、系统评价等基本方法后,通过大量上机实践,在某个数据库平台上(Foxbase、Visual FoxPro),让学生具体开发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并进行系统调试和系统维护。系统调试方法这个部分的热菟淙凰占的篇幅不多,但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应用方法确实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找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调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系统调试的步骤和内容、系统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发现错误、确定程序中错误的性质和位置、改正错误)。
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他们介绍一下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和新技术。因此对这个模块内容的讲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时数,适当进行取舍,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学。
学生成绩的评定,可以采取类似高校论文答辩的方式,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解答,教师则可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平时作业,评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参考文献: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2
Abstract: With the aid of open source 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by EduTools sites, the article makes comparisons of the course websites by the actual installation and use of these several softwares built, and makes an analysis from four respective aspects and combining network education with the actual network curriculum, proposes selective strategies, with an view to facilitating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open source study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teachers.
关键词: 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网络课程
Key words: open source study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LCMS;network courses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56-02
0 引言
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是指免费提供给用户,具有创建课程内容与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交互等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它能帮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教学,建构促进有效教学的信息化环境。[1]文章通过对四款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Claroline、ILIAS、ATutor、eFront)的功能对比分析,提出一些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选择策略。
1 四类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比较分析
1.1 基本情况比较 四款开源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基本情况[2-7],如表1所示。
Claroline是比利时鲁文大学开发。支持学习路线、学习追踪功能等,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支持传统教学模式和混合主义教学模式。
ILIAS整合了不同的工具支持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和教育。系统提供个人桌面管理、课程管理、课程练习等。
ATutor是用于开发和提供在线课程的学习管理系统,还提供一些扩展模块以便扩展其功能。
eFront 由希腊雅典的一家Epignosis公司研发而成。融合了教学理论的概念,可引导学习者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1.2 互动交流模块比较 互动交流模块帮助师生实现资源和思想的双向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文章选择论坛、即时交流工具作一比较,如表2所示。
1.2.1 论坛(Forum) Claroline的论坛需建立在课程中,可为课程创建不同的论坛,在论坛下创建讨论区进行发帖交流。编辑器功能较强大,但搜索功能较差。
ILIAS的论坛既可独立使用,也可在课程中创建多个论坛,界面简单协调,采用树框架显示,方便用户浏览。但无法对帖子内容格式进行编辑,可上传不超过128M的附件,教师可详细设置用户组的使用权限。
ATutor的论坛同样需建立在课程之上,课程可拥有不同的论坛,可创建共享和非共享两种论坛形式,帖子内容可导出。相比Claroline则显的功能较差,发帖编辑器不符合常用习惯。
eFront可创建多个独立的论坛,同时在创建新课程之后系统会自动为该课程建立论坛,可发帖和创建问卷调查。发帖编辑器功能单调,仅能对文字进行一些简单的格式设置和链接。
1.2.2 即时交流(chat) Claroline的聊天室页面采用框架显示。仅能发表文字,缺乏个性化功能。处于教师模式时,可对聊天内容进行记录和清空,学生模式无法进行。
ILIAS的聊天室是这四款软件中相对功能较强大的,可创建多个聊天室。可发表类似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表情,可对系统默认表情进行编辑和上传符合系统要求的表情图片,相比更具人性化。
ATutor的聊天室不能单独使用,需要登录已有的课程使用,界面类似Claroline,仅可发表文字内容。系统提供快捷键操作,可设置新消息提示音。相对Claroline和ILIAS而言ATutor则略显逊色。
eFront的聊天室可独立使用,当教师创设新课程后,系统会自动为新课程创建一个聊天室。可创建多个聊天室,查看在线学员所在聊天室,可发表简单表情。整体界面感觉混乱。
1.3 学生参与模块 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的缺点。文章选择小组合作功能作一比较。如表3所示。
Claroline:可在新课程中创建学习小组(可创设多个),自动分配学生到组,可详细设置组名、简介、组长以及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调换等。小组拥有四个学习工具(课程讲义、学习讨论、协作资源、聊天室) ,教师可设置作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作业状态。
ILIAS:教师在课程中创建小组,可设置三种组类型:公共组、基于密码访问、游客可访问。可对小组注册时间以及用户数量进行限制、用户的详细使用权限,附件大小不能超过128M。小组提供的学习工具包括了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是这四款软件中功能最齐全的。
ATutor:教师有两种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自动创建多个组和手动创建单个组。可设置自动分配学生到各小组、限制小组人数、小组简介,可为各组布置不同或相同的作业,并加以限制。小组学习工具有:博客、个人主页、文件夹、照片、论坛、链接。学生也可自主创建学习小组,可对小组的名称、类型、图标等进行设置,组内不提供学习工具。
eFront:教师可对新创建的组进行组名、简介、密码以及用户身份进行设置,每个小组可拥有各自的学习课程,每个课程拥有不同的专题。也可在基于专题的基础上对学员进行分组协作学习。
1.4 测试工具模块 测试工具在网络课程中可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检查,也可帮助教师进行网络考试等,极大促进了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对测试类型、测试管理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如表4所示。
Claroline:教师需在课程练习中建立测试,测试中可插入文档、课程讲义、标签等。可设置测试单页显示或每页显示一道题、测试时间、重试次数、访问方式、答案显示方式、指导语等。建立习题集时可上传附件,可导入外部已建立好的测试文件,测试完成后能查看详细答案。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三)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三、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一)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二)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三)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i=1,……,m j=1,……,n)(1)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 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四、应用实例
(一)江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江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特别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江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二)规划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我们应对主要路段和段和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在掌握了江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江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4
“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经过一定的实践摸索、总结的适合公安院校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它依托公安实践业务需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将教授、学习、演练和实战四种教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方法组合,各种方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以实现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实战应用能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公安基层部门从事道路交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其教学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为了良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工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还有具备比较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了解和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的实践。基于此,在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良好地设计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是交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1.“教学练战一体化”是适应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2008年,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培养模式上,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战’—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的观摩和训练。其中的“教”,是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学”,是指学生学校内外的学习;“练”,是指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战”,是指仿真模拟实践与全真实战实践、应急处置实践。教为学,学为练,练为战。以实战需要主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指导模拟演练、参与实践,使教学从“课堂理论为中心”向“现场实践为中心”的转变。“教、学、练、战”一体化,是警务实战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先导。作为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它包含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要素和实践环节,体现和追求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2.教学内容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专科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实质要求是改革现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融素质、知识、技能培养成统一体系,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编排应遵循职业性原则,即从交通警察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交通警察各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其所需能力要求,从而确立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警察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能力训练项目,整合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当围绕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设计,选择能够培养学生执法能力教学方法。对于理论部分在传授知识的同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则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战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理论融入训练和实战,用理论指导训练和实战,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考核模式,采用现场情景模拟、实战现场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操作考试方式,发挥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4.演练与实战这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环节。一是应当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交通警察岗位的需求训练学生掌握相应的警务技能;二是练中学,通过演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训练其应用理论和实战的能力;实战,可以考虑学生寒暑假进行实习或者毕业实习;同时为了配合“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进行相关科目的考试改革,如在最后的考核部分增加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以掌握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实际状况,了解实际需求,进一步了解和发现下一步学习中的问题,并为今后在校期间能都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警专道路交通管理设置分析
(一)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设置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掌握法学、公安学、交通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专业技能和从事交通调查、事故分析的初步能力的大学专科毕业。为了满足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主要课程包括公共课、警务技能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几个部分。从警专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设置来看,相较其他道路交通管理其课程设置多了国内安全保卫、缉毒、刑事技术等相关专业和技术性的课程,这是依照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设置。(二)道路交通管理学生情况从目前的招生来看,警专的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招收理科生,这样保证了学生对道路交通管理所需要的工科类课程,如道路交通工程、道路交通控制等课程的学习。而从今后的培养来讲,则应当注重对学生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培养学生能力要求从警专道路交通管理的人才培养规格来看,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要求有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写作和藏汉双语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则对教学过程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的选择注重对学生执法能力的培养。
三、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设计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5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公共交通管理俨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也促进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原有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交通堵塞、人流量大的限制因素,到现有的完善智能化、多元化交通运输系统。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实现新型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本篇文章主要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做出的评价进行阐述,以及对社会经济影响做出探究。
关键词:
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究
前言:
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先进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便捷、安全、可靠的运输环境,通过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控制,很大限度的实现了道路信息的多元化传递,提高了道路的畅通和高科技的发展,探究和发展的最高标准也是完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多元化性能,增加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阐述
由于受交通运输因素的制约,改善当今的公共交通运输,缓解由各种天气、堵塞等产生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交通智能化系统和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测公路、信息导向和语音功能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监测公路:监测公路系统主要通过视频图像和监控摄像等设施来达到监视路面的实时状况及突发状况等,能准确快速的传递现场的路况分析图,方便公共交通管理中心及时掌握信息。信息导向:信息导向系统主要是针对路况上的收费站和路段上的突发状况进行交通上的采集数字报表和资料的传递,实现了完整的探测系统设备。语音功能:语音功能主要是采用信息探测的功能,无线电话系统和遇到突发状况等。通过信息感应和图像处理及时和应急中心取得联系,大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智能性。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宏观调控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来讲,经济效益的发展对国家的贡献有长久的影响,整个发展目标对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有着很大个影响。随着市场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很多经济企业避免被淘汰下架都在不断学习与完善新型技术,通过新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运输智能的新颖性也在不断提高,加上企业间的竞争力只增不减,促使一些企业间形成了无形的效益竞争,更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智能系统的多元化发展,为此通过整合总体的经济效益的目标,最终需要多种措施来评价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所做出的影响。
2、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根据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来发展,全面建设综合化系统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确定影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法,在各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路面交通、地域影响,明确研究评价的目标是完善社会经济效益体系。通过国际权威的技术检测来评价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选择性都对评价方法做出了实际研究,多方面的技术应用发展也是建立的一个良好评价方法,系统经营者创造的一系列综合效益成果的技术检测,旨在揭示全社会以追求盈利的前提下,放眼于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所带来的评价以及最终的影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成本和收入的最终效益来实现,例如,整个交通运输的维护费和通行费都属于企业的成本。大众出行便利,车况信息完善,促进交通的畅通,都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影响评价的有利特点,把社会产业之间的联系又递进了一步,从经济的长远考虑,提出合理的研究评价成果,能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3、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内容
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公众驾驶车辆的行程,来往的驾车时间,天气以及路面突发状况的等对交通影响。一方面,对交通过程中产生的车辆损伤、人员伤亡及车载货损等安全方面问题,做出了分析;另一方面,对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尾气、燃油消耗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出行的大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提高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不仅方便大众出行,而且还有利于系统的不断完善,提高运输的运作率,降低了成本效益的投资,维护了系统的耐用性。针对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确保大众的切身利益,一部分可以直接得到效益,如运输中途的时间缩短,燃油量消耗少;另一部分不能直接得到效益,而是由无形中带来的效益;如改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化的提高、增加用户满意度,推行车辆自动性能安全性检测。分析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影响评价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及适应的各种环境。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应该满足于社会经济的需求,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分析,公共交通管理的系统化、多元化不仅能准确的识别自身的突出特点,还能明确评价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他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利用对所选择的各类系统性能、方法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多面分析,结合整理数据,实施评价的检测和成果,从抽选的数据中来看,一些评价方案往往不能到达评价的预期目的,从中就要判断符合综合评价的分析,无非就是对已经实施生产的效益做出对比,从而得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牵动着经济的需求,对于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追求的利润和成本,一般都会在最后的成果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来要求和不断完善系统化发展的长远性,全面统筹分析客观现象,着眼于当下的社会经济水平,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应该全面适当的改变格局,从实际出发,全面总结由实践所带来的检测,有利于评价的最终研究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通过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综合阐述,主要分析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因素、原则内容和方法,遵循着市场的经济变化模式,构建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发展和有秩序的进行,是建立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作者:殷兴旺 单位:江苏盐城市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李忠伟.中国高速公路用地社会经济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交通管理内容范文6
一、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框架
城市交通规划是对是否建立及建立规模、建立时间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并作出决策。为了防止城市交通建设的盲目情况的发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要对建成后的交通建设项目的效果进行仿真性的预测与分析,从而保证决策者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效果得以提前了解。城市交通管理的目的是使交通秩序更加规范,交通负荷量得以均衡,运输效率得以提高。其主要决策支持于建成后的涉及交通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应时一套有关预测分析交通管理策略及其建设项目的理论体系。从而保证决策者在实施交通管理方案前就能够了解其建成后的效果。
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本文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按照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特征,从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城市交通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以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这三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城市交通管理模式TDM与TSM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的两种类型。其中TDM作为一种政策性的管理,主要是管理交通源,对城市交通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且对不必要的交通需求量能够进行削减,从而使道路交通流量得以降低,确保城市交通的顺畅。而作为技术性的管理,TSM主要是管理交通流。其利用管制与引导交通流等手段,来重新分布道路网络上的交通流,使其交通负荷更加均衡,并将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率提高起来,从而使交通压力得以缓解。
(二)城市交通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虽然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较为复杂,但是其都有TDM与TSM这两种交通管理策略组成。其中,TDM策略由优先发展策略、经济杠杆策略及禁止出行策略组成。而TSM策略由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及节点交通管理等策略组成。
(三)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在对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制定与设计时,有关人员应从城市TDM规划方案设计、城市TSM规划方案设计、及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体系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并保证其协调、集成、实施并滚动发展。其一是城市TDM规划方案设计。其对整个城市交通总量的影响是凭借制定及实施交通政策来完成的。而在设计城市TDM方案时,设计者要清楚认识到组成交通管理方案的成分有多种,其中包括多种的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所以,要将交通系统管理的一些措施融入其中。其二是城市TSM规划方案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性管理方案,城市TSM是以建设交通管理硬件设施以及实施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对交通设施容量进行提升的,并保证交通负荷的均衡。在对城市TSM规划方案进行制定时,应考虑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案中的基础地位,并依照规划方案的要求与建设管理设施的状况,对建设规划方案加以合理的制定。其三是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体系设计。作为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保障秩序能够为实施具体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供可靠的保障。此体系既包括道路交通管理教育与执法,也包括交通法规建设规划,其对交通管理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技术评价
在对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技术进行评价时,笔者从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的目的、以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效果分析这两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的目的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对交通管理措施的分析及预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庞大而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中,有其中一个管理措施施行或改变,都会使整个交通系统的流量得以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用直观经验来进行判断的,而是利用定量化的对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来实现的。因此,进行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评价,对最终管理方案的确定及滚动调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效果分析其实,交通管理规划决定着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而所谓“畅通工程”,就是指全面的交通管理规划。在评价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效果时,要从城市整体进行把握。且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来对规划方案进行考核,从而使规划目标达到预期的程度。而在对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局部方案进行评价时,要从两个大点来进行。其一是评价整体城市的交通质量是否得以改善;二是要对研究范围内的交通质量是否得到改善进行重点考虑。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