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91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好发于≥40岁的中老年群体,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随着社会进步脚步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导致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据相关研究报道[1], 若高血压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以及控制, 就可使病死率下降10%, 而控制血压和治疗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该疾病的治疗需要一段较为漫长的时间, 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就会擅自停止, 治疗依从性的降低不仅影响到治疗效果, 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对其血压控制和治疗依从性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接收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女21例, 男24例;年龄40~72岁, 平均年龄(59.47±8.40)岁;病程2~14年, 平均病程(7.31±2.28)年。观察组女22例, 男23例;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59.64±8.58)岁;病程3~14年, 平均病程(7.67± 2.3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宣教 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 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 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监测能力。向患者说明长期服用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将擅自停药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向其进行讲解, 使患者认识到定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 增强其自觉服药意识[2]。

1. 2. 2 用药护理 叮嘱患者要定时、定量服用药物, 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患者家属对其服药行为进行监督。在血压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 提醒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若血压获得良好改善, 可在医生允许后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

1. 2. 3 生活护理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能锻炼, 如健身操、太极拳和散步等。另外, 在饮食方面也要进行严格控制, 禁止食用肥肉、动物内脏等脂肪丰富的食物, 尽量减少高脂肪、钠盐类食物的摄入, 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 3 观察指标 治疗1年后, 对比两组血压情况及服药总依从率。若患者能够遵循医嘱, 每天按时按量地自觉服用药物, 则为完全依从;若患者能够定量服用药物, 但是却擅自减少了服用次数, 则为部分依从;若患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 甚至拒绝服药, 则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治疗1年后, 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血压比较( x-±s, mm Hg)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对照组 45 144.30±5.89 93.44±9.64

观察组 45 136.54±5.40a 87.58±8.27a

t 2.54 2.19

P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两组患者总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即血压波动,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 易造成靶器官损害, 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当高血压患者疾病不断加深, 采用一种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控制患者血压、尿蛋白以及心率等方面的指标。由于高血压主要治疗目标是保护患者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 纠正代谢紊乱等症状, 经临床研究[4]发现联合治疗方法其效果更佳。

高血压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全面, 常常会在治疗过程中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或者停药, 未能认识到规范服药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血压能否得到良好控制具有直接联系, 为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需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就是从各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如健康宣教、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等,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了解到定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 并通过运动和改善饮食等措施, 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从而有效控制血压[5]。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2(b)-134-01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急性期为40%~75%,手术死亡率长期以来介于30%~50%,甚至更高。而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多以内科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CT、MRI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的合理选择,使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到20%,甚至更低[1]。本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38~76岁,平均56.5岁。69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未经过系统内科治疗,高血压未获彻底控制,发病时均有高血压。

临床表现: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消化道出血22例,有头痛34例,呕吐29例,抽搐9例,尿失禁7例;一侧锥体束征阳性43例,双侧锥体束征阳性23例,去大脑强直3例;肢体不完全性偏瘫22例,完全性偏瘫47例;瞳孔正常38例,一侧散大27例,双侧散大4例;朦胧状态15例,浅昏迷23例,中度昏迷26例,深昏迷5例。

CT扫描:本组壳核出血35例,脑内血肿破入脑室13例,丘脑出血11例,脑皮质下出血7例,小脑出血3例。病情按临床3级分级法:I级37例,Ⅱ级28例,Ⅲ级4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方法有三种类型:开颅行血肿清除术或另加去骨瓣敞开硬脑膜减压术共46例;脑室引流脑室内血肿12例;颅骨钻孔脑内血肿吸引术共11例。

颅外并发症:69例患者中,肺部感染61例,上消化道出血2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崩症3例。

2 结果

经上述诊治,本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13例,存活56例,其中按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判定:完全恢复工作14例(20.3%),生活自理30例(43.4%),生活半自理7例(10.1%),卧床不起3例(4.3%),植物生存2例(2.9%)。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2,3]。清除脑内血肿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关键在于如何掌握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时机。鉴于出血8 h内手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挤压及血液成分对周围脑组织损害作用,有利神经功能恢复而主张早期手术[3],但早期手术,手术野出血较多,血肿清除不彻底,对脑组织损伤也大,也可能是早期手术死亡率高的原因。因此,只要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允许,应争取在严重脑水肿及脑疝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近年来,CT扫描和显微外科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治疗有倾向手术治疗的趋势。高血压脑出血一旦发生,寻找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4]。①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血肿量大,意识障碍深伴脑疝者较好,适合大多数患者。本组开颅行血肿清除术或另加去骨瓣敞开硬脑膜减压术共46例,占66.7%,因出血和血肿占位效应明显,术后脑水肿严重,因此开颅血肿清除后去骨瓣减压很有必要。②钻孔引流适合脑室出血或出血破入脑室。本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脑室引流脑室内血肿12例,占17.4%。③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创伤小,手术简便,能清除大部分血肿,适合脑叶皮质下、外囊出血,血肿量小以及年老或有严重疾病者手术。④钻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术,微创,脑损伤轻微,适合老年人,一般情况差,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局麻下就能完成缺点是不能迅速清除血肿,一旦发生出血,止血有一定困难。尿激酶溶解术安全、确切。总之,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何种术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头颅CT扫描结果适当选择。

3.3 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均有多年高血压史,常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术前病情越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尤其是肺炎和消化道出血为术后最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5]。本组69例患者中,肺部感染61例,占88.4%,上消化道出血25例,占36.2%。因此,术后综合处理,加强护理,治疗并发症,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景镒,杨树源,鲁玉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分型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1):35.

[2]Nirzuma H,Suaukl J.Stereotatic aspiration of putamina| hemorrhage using a double track aspiration technique[J].Neurosurgery,1988,22:432.

[3]YanakaK,Meguro K,Fujita K,et al.Immediate surgery reduce mortality in deeply comatose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cerebra hemorrhage[J].Neuro Med Chir,2000,40(6):295.

[4]段国升.神经外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03.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腹主动脉瘤发生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年轻人较少见[1]。其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如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后果严重,因此,实施有效的介入治疗和护理干预对腹主动脉瘤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介入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56~82岁,平均(64.7±5.8)岁,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诊断标准。

1.2 发病原因 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囊性变性、梅毒性、先天性、创伤性及感染性,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应耐心细致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手术方法、过程、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病情观察 由于动脉瘤进行性扩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当患者出现突发腰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范围扩大,伴有心率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常是瘤体破裂前的征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同时注意观察下肢有无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力度,以利于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2.1.3 术前准备 ①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2次/d。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②指导患者训练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其戒烟、酒。③食用高蛋白富含营养的食物,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④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勿做突然加大腹压的运动。⑤术前1 d晚行普通灌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术晨给予气囊导尿管持续导尿。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入ICU病房,绝对卧床并监测24 h,股动脉穿刺部位用沙袋压迫6~8 h,右下肢绝对伸直位6 h,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取半卧位;7~10 d可下床活动。由于此病卧床时间较长,肌力低下,开始行走时,容易跌倒,故需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2.2.2 病情观察 ①严格控制血压。此病患者常有高血压及脑血栓病史,由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常有血压不稳定的情况,术后控制血压≤130/85 mm Hg,术后血压持续偏高时,立即通知医生,常采用盐酸乌拉地尔(利喜定)注射液,浓度为100 mg/L,使用输液泵以8~15 μg(kg・min)静脉滴注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②观察心功能变化。由于患者心功能较差,心排出量偏低,术后极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应严格掌握输液总量及输液速度,定期观察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③伤口出血情况;④观察肢体血液循环。为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抬高患肢,经常活动踝关节,做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同时口服抗凝药物,一方面可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预防下肢动脉出现血栓。

2.2.3 基础护理 协助患者床上活动,保持皮肤完整,预防压疮;做好口腔护理,2次/d;另外,由于卧床时间长、咳嗽无力、对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易造成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尤其应注意其呼吸频率、节率和幅度的改变,给予超声雾化吸入,3次/d,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

2.2.4 出院健康指导 ①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这样有利于血管内膜的生长。②定期复查,每半年复查B超1次,指导患者自我检查腹部是否有搏动性包块,若有不适应随时来院就诊。③指导患者继续正确服用降压药,并定期复查血压。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采取最佳的护理措施来干预,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缩短其住院时间,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护理干预对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是有效可行的。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4

1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收治保守脑出血208例,恢复良好178例,中残19例,重残4例,死亡7例。

2 预防措施

2.1 稳定血压 控制血压是关键,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不宜降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维持在收缩压:20~21.3 kPa,舒张压:12~13.3 kPa为宜。

2.2 调节情绪 避免情绪波动,讲究心理精神卫生。勿从事剧烈活动,无参加竞技运动。

2.3 戒烟戒酒 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促使血管破裂。

2.4 调节饮食 “三低一高”,即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维食物,宜食高蛋白食物,少吃胆固醇含量高及油炸食物,多吃鱼类、豆制品、蔬菜水果、忌饮浓茶、咖啡、忌暴饮暴食,晚餐不要过饱。

2.5 避免劳累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充足睡眠。

2.6 预防便秘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番泻叶通便。不蹲便,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血压升高。

2.7 防止跌倒 老人应防止跌倒,注意安全,避免头部受伤。

2.8 注意保暖 冬季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以不感疲劳为宜。

2.9 重视先兆 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有的突然肢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语,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3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大多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急、恐惧、孤独的感觉。由于病程长,患者多有抑郁或烦躁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我们应给予耐心而细致的生活护理,多安慰、开导患者,使他们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专科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防出血加重。饮食以适应清淡可口,宜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食物,食盐少于6 g/d,脑出血昏迷患者,24~48 h应禁食水,以防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导致误吸至肺炎发生,甚至死亡。头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

3.2.2 肢体和皮肤的护理手腕和足躁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和按摩皮肤;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但发病2 h内只能小范围的动肩、俘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3.2.3 病情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入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 h出人水量,定时测T、P、R、BP,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粘稠时予以轻拍背部或吸痰。

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1 预防压疮的发生

4.1.1 将患者安置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内,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发热。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4.1.2 保护皮肤,去除压力 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鼓励或协助患者每2 h翻一次身,对易发部位垫以海锦垫等特制垫枕,使其不直接接触床面,减轻身体压力,我科应用电动气垫床取得良好效果,特别适用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

4.1.3 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况 每天按摩或用温热毛巾敷于受压部位3~4次,亦可用50%乙醇或红花油涂擦按摩帮助肌肉活动,兴奋血液循环安抚神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营养不良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给予蛋白质、高能量饮食,静脉高营养等,不能进食的患者应尽早采用鼻饲,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鼓励患者尽可能进行自我活动。

4.1.4 发生压疮,局部处理 对1期压疮患者采用无菌方纱沾少许红花油局部涂擦,对Ⅱ期压疮水泡形成,将滑石粉同单层纱布包裹成面积大小不等的小包,高压灭菌后备用。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蘸5 g/L直接湿敷褥疮创面每天换药一次,然后采用暴露疗法。对Ⅲ期压疮: ①用碘伏消毒压疮及周围皮肤。②外科清创去坏死组织。③用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创面。④用利福平粉末配以无菌纱布铺于创面上。⑤红外线或微波理疗仪照射,始终保持创面干燥。在诊断清楚的情况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这也是促进压疮愈合的有利条件之一。疮面应用氧疗疗法费用较低廉,方法较简单,对所处环境要求也不复杂,无需特殊器材,值得在临床应用。

4.2 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严密观察荒者的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及早使用制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3 预防感染的发生

4.3.1 昏迷中患者有气管切开的,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2次/d。有效地清除气管内痰液,避免痰液堵管,预防坠极性炎发生。每日做好雾化吸入,4次/d。

4.3.2 对于尿潴留或小便失禁患者,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

5 功能锻炼

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减少致残率的关键措施,每日3~4次,配合针灸、理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从被动到主动运动,床上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作业技能训练。一般生命体征平稳后第4天开始功能锻炼为宜。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路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领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5-0077-03

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高血压患病率正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脏、脑、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此类患者脑实质损伤严重,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中断,常有失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本文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策略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③首次发病既往无神经功能缺损;④患者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者;②伴有严重其他内脏器官疾病的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组共观察172例,其中男86例,女86例,年龄44~79岁,平均55.4岁。出血量30~100 mL,平均(43.7±1.21) mL。将17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医嘱用药、抢救、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预见性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2],由护理部和科室统一制订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执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急性期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了解神经功能的损伤状况;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防治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用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预防压疮的发生;严格执行医嘱,并监测效果。

1.2.2术前护理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皮肤、肠道、术前用药等。介绍手术方法、必要性、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做好一般护理,如皮肤、口腔、保持大便通畅,管道护理等。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并随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1.2.4 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估,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保持功能位、患者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及难度,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

1.3 效果评定

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进行患者上肢反射活动、屈肌伸肌的协调运动、分离运动、腕功能、手功能、协调运动与速度运动 功能6部分的评定,得分为0~2分。完全无功能为0分,部分改善为1分,能引起反射或改善为2分,上肢33项,共66分,功能越好,得分越高。采用Barthel指数 (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评定,根据是否需要和帮助程度的多少分为15分、10分、5分、0分共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总分60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3]。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领悟社会支持评定应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分数为12~84分,分数越高,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越强。患者均于出院后1~2个月时随访并进行问卷调查[5]。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应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FMA、BI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FMA、BI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 > 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FMA、BI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FMA、BI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在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均> 0.05)。

2.4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比较

由表4可见,观察组干预后在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进行检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6]。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对各环节的护理行为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预见性[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高血压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长期的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变性,从而引起脑出血的发生。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 提高,患者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致残率仍不容忽视,患者对残留脑功能的损害,自理能力减退或消失,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专门制定的一系列护理工作计划,囊括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需进行的整个护理流程[9],不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同时帮助患者掌握了康复的知识与技巧,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次实验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效果。依据循证护理原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可以使临床护理更为规范、系统、可行[10]。在路径设计环节,以患者身心康复为主线,包含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子路径,体现综合处理手段的合理应用。在干预中重点使患者恢复健康,同时加强患者进入社会情绪及情感的护理支持,使其个体感受到自已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作为社会的一员,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提高生活质量和领悟情感有质的提高。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能及时减轻患者的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乐观、自信。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和优质睡眠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促进神经修复,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执行功能。护理干预路径中应用康复运动时,机体神经系统产生微电刺激,使大脑皮层放松,有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睡眠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增加康复效果,减少继发障碍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功能评分,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临床可以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云芳. 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 302-304.

[2]蒋群,古翔,盛传玲.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与应用[J]. 当代护士,2012,12(12): 174-176.

[3]韦梅珍,许小玲,徐巧玉.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影响的研究[J]. 全科护理, 2010,8(3):757-759.

[4]庞久玲,肖红双,刘悦. 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89-2390.

[5]庞久玲,刘爱东,张静涛,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临床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29-1131.

[6]黄燕莉,张丽辉.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J]. 天津护理,2012,20(1):58-59.

[7]陈芳. 循证护理路径预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9):362-363.

[8]乜素梅,苏云,王金荣. 护理路径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24):5859.

高血压日常有效护理方法范文6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该状况占了中年人的2%~4%,多见于成年男性。主要症状有打鼾(鼾声响度超过60dB)、白天嗜睡、疲乏无力,夜间呼吸停止、夜间睡眠动作异常、夜尿增多,肥胖、个性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将导致心脑系统损害,甚至发生猝死。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近年来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我科自2000年9月~2006年12月为68例患者施行UPPP,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中,男65例,女3例,年龄29~63岁。其中29~40岁33例,占48.53%,41~55岁32例,占47.06%,55岁以上3例,占4.41%。所有患者均主诉夜间有呼吸暂停和憋醒现象,平均憋醒6~9次/人,严重者5次/h,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为2.2s,严重者长达72s。

1.2手术方法及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下施行UPPP,术后打鼾和憋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除1例术后发生窒息,经抢救成功,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

二、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缺乏疾病知识,部分患者虽然已经确诊,但是治疗态度仍不积极。因此,我们在进一步做好该病基础知识宣教的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而不手术可能导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甚至窒息而死亡。另外,OSAS的男性患者会发生遗尿、阳萎,导致婚姻破裂;重度鼾症严重影响配偶睡眠,造成家庭矛盾;同时,睡眠呼吸障碍也可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让患者在全面认识自身疾病严重性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2.2健康宣教

尽管OSAS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OSAS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因此,要加强宣教,我们向患者讲解本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睡眠时采取侧卧位,以防咽部软组织和舌体后坠堵塞气道;睡前避免饮酒及使用镇静剂;积极治疗鼻腔阻塞性疾病,保持鼻腔通畅;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增强肌力,改善肺功能。同时肥胖与呼吸暂停紧密相关,肥胖者颈部脂肪堆积,睡眠时充填和阻塞上气道,导致呼吸道口径缩小,气道易塌陷、阻塞,且腹部脂肪堆积,使呼吸负荷增加。本组肥胖率占77.94%(53/68),超重率为16.98%(9/53)。因此,控制体重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本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3呼吸道监测

研究表明,OSAS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主要发生于呼吸道阻塞。患者白天多无呼吸障碍症状,而夜间睡眠时常有响亮的鼾声、频繁的憋气、躁动、张口呼吸、大汗淋漓,严重者可以出现紫绀、抽搐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夜间要加强巡视病人,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吸氧设备及各种必要的急救物品。对于中、重度患者,夜间应用血氧监护仪持续监护,以防意外。对于呼吸暂停严重者,夜间护士要唤醒患者,以改善呼吸。并给予氧气吸入纠正低氧血症,确保手术不在低氧状态下进行,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2.4血压监测

OSAS是独立于年龄、体质、饮食、遗传等原因以外的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OSAS并发高血压的机理主要是睡眠时呼吸暂停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缺氧,使血液中氧分压降低,即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一方面可刺激心血管外周化学感受器,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高血压可引起患者术中高血压危象而出血不止。因此,术前加强血压监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对入院有血压偏高的患者,遵医嘱给予口服卡托普利或心痛定,部分血压过高的患者予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一般3~5天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本组病例因术前严格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后手术,因此,术中未发生异常出血情况,术后亦无血压反跳而引起出血病例。

三、术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由于手术切口在咽部,术后组织水肿或血肿都可能影响呼吸道的通畅,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患者全麻术后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6h后改半坐卧位,减轻咽部水肿,利于呼吸。予心电监护4~6h,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尤其是凌晨4:00~8:00,在此期间易发生呼吸暂停。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5%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有舌后坠者予放置口咽通气管。嘱患者将口中分泌物吐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并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本组1例患者术后次日晨4:00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颜面、口唇紫绀,呼之不应,呼吸浅快,呈Ⅲ度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报告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环甲膜穿刺,呼吸仍无改善。紧急气管切开、吸痰,于4:20患者颜面转红润,口唇紫绀消退,呼吸困难缓解。4:50患者意识恢复,经抗炎止血、糖皮质激素静滴,1周后痊愈出院。

3.2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出血是一个潜在并发症。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后血压升高使术中已关闭的血管再度开放、术后频繁的吞咽动作使结扎线变松或脱落等原因引起。术后仔细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中有无新鲜血液,全麻未清醒或睡眠时有无频繁吞咽动作,尤其是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口腔内有分泌物或血液时,嘱患者轻轻吐出勿咽下,有利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和避免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如果出现频繁的吞咽动作或有大量鲜血吐出,说明伤口有较大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同时做好止血准备,及时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面色变化,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6h伤口出血不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经医生检查为切口小动脉出血,经缝扎血管而止血。

3.3疼痛的处理

疼痛一般术后24h内最严重,对于痛域较差的和经济能力允许的患者,我们建议术后使用镇痛泵。一般患者术后,我们采用颈部冰敷,可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渗血和减轻疼痛。并嘱患者术后3~5天内尽量少讲话,以减轻咽部软组织肿胀,减少出血,减轻咽部疼痛不适,促进伤口愈合。必要时遵医嘱肌注曲马朵100mg或杜冷丁50~100mg,禁用吗啡类催眠药,避免抑制呼吸。

四、出院指导

UPPP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的远期疗效,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出院指导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除了告诫患者出院后坚持随访的重要性以外,还要指导患者:①出院后1周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半流质饮食,避免硬食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大声讲话及剧烈咳嗽,防止咽部伤口出血;②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防止咽部充血引起出血;③建议患者节制饮食,坚持减肥,防止术后复发;④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发生咽部炎症,增加鼾症的危险性;因酒精可抑制中枢系统,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和降低血氧饱和度;⑤嘱家属注意观察患者夜间睡眠时鼾声、呼吸情况,应多采取侧卧位。如有咽痛、发热及手术效果不明显,及时就诊。随诊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

【参考文献】

[1]陈尔璋,韩芳,魏海琳.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

[2]刘玉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室颤猝死1例[J].山东医药,1998,3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