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金乌骨通;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38—02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55例,观察2组54例,观察2组中途有6例退出,完成研究的46例。观察1组无人退出。

1.1入组患者标准

所有病例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均符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临床症状以腰背部疼痛明显为主,各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两组均常规口服钙片及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观察1组55例,给金乌骨通治疗;观察2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每次静脉注射用药伊班膦酸钠2mg,每3个月用药一次,辛伐他汀每晚口服40mg。以上所有入选患者均给等离子钙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腰背症状改善效果判定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如下,显效:腰背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能恢复正常生活;有效:腰背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背疼痛,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采用Nor landRX 36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L2~4、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测量精确度SOS ≤1.5%CV。

2结果

2.1 两组腰背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出现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这与他们的生理代谢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关。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中最应被关注的特殊群体,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骨转换率升高,骨的吸收大于新骨形成,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治疗。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仍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方案,汪丙昂等[3]曾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患者给予伊班膦酸钠和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左侧尺骨远端、腰2-4、Wards三角部位的骨密度均有明显上升,且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达到92.3%,结论提示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伊班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协同作用。

结果提示:两组药物治疗都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但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比金乌骨通好,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2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治疗仪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8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全身性疾病, 伴有慢性骨代谢障碍, 以骨骼结构的退化以及骨量的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 同时骨骼脆性较正常人显著增加, 同时伴有腰背部疼痛与身高缩短等临床症状[1], 导致患者易发生全身性的骨骼疾病或骨折等, 给患者的生活和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院开展中西医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58例, 年g65~78岁, 平均年龄71.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选择骨质疏松治疗仪, 型号为XT-2000B型。嘱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 将环状治疗器移至需要治疗的部位, 调整好参数, 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 1次/d。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配合中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选择中药方补肾活血方, 其组方为补骨脂15 g, 羊藿15 g, 熟地黄12 g, 骨碎补15 g, 葛根10 g, 山萸肉12 g, 丹参10 g, 杜仲10 g, 鸡血藤10 g, 当归10 g, 甘草5 g。水煎400 ml, 分早晚2次口服。西药选择碳酸钙D3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029)与阿法骨化醇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134)空腹口服, 两种药物均1片/次,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功能正常, 表示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功能明显改善, 表示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 表示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表示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BGP与AKP水平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3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 对照组治愈2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6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39/45),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治疗前后BGP与AK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GP与AK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GP与AKP水平均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为老年常见疾病, 其诱发因素较为复杂, 饮食、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均是导致骨强度下降。同时, 维生素D与钙的缺乏或补充不足、骨吸收障碍等, 均是导致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指出骨质疏松症为骨蚀、骨枯、骨蚀、骨痹等的范畴, 其中肾精少虚为主要病机, 骨髓化源受损、血运不畅均会引起机体瘀血、脉络不通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治疗原则主要为化瘀通络、壮骨补骨[3]。补肾活血方中的补骨脂、羊藿及骨碎补具有补肾精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髓化源状态, 使肾精充足。山萸肉、杜仲及熟地黄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 三种药物共奏滋养骨髓之功效。丹参、葛根、当归三药通络化瘀、活血止痛的作用十分显著, 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甘草能够调和诸药, 共奏强筋健骨、补肾生髓, 效果显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疗程较长, 需与西药联合应用。碳酸钙D3片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钙, 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 补充骨量, 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阿法骨化醇片中具有较丰富的活性维生素D, 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 能够有效促进骨骼形成与代谢, 能够显著增加骨密度。冯伟军等[4]指出, 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骨质疏松仪利用脉冲式电磁场结构与阶梯式的循环扫描, 通过产生的压电效应, 来改变骨骼与周围组织生物电状态[5], 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内的钙离子内流, 从而改善成骨细胞的功能。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西医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 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西医配合骨质疏松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 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莉, 李延红, 李刚, 等. 仙芪补骨胶囊联合低频脉冲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 2016, 37(4):446-447.

[2] 廖康汉. 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7):56-57.

[3] 魏D, 卢正波, 梁兵, 等. 联合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与中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1):189-190.

[4] 冯伟军, 黎启福, 王翠媚, 等. 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光明中医, 2013, 28(7):1481-1483.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3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4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治疗仪;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系统性骨病,患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增加患者骨脆性,极易发生骨折,即使没有外伤或者仅仅是轻微创伤,都会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多见于老年人群体,且一般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较高[2]。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过去临床主要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在高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逐渐出现热疗、磁疗、超短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OTS)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骨质疏松仪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典型的骨质疏松症状,经骨密度仪测量显示骨量较峰骨量低两个标准差。同时应排除肿瘤、心肝肾疾病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20例;患者年龄介于55-88岁,平均(69.8±3.1)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介于54-86岁,平均(69.3±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保守治疗患者应根据其实际病情选择牵引、石膏、夹板等比较适合的固定方式,而手术治疗患者应进行手术固定骨折,同时应适当配合补钙、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对症处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型号为XT-2000B)治疗,仪器参数设置:频率为20HZ,强度为2-10 高斯,具体的治疗次数可以根据患者骨密度测定值确定,平均治疗30次为一个疗程,1次/d,每次治疗40min左右。OTS工作环境应控制相对湿度为30%-75%,而温度控制在10-30℃。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应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痛、压痛、静息痛、前曲后抑痛、叩击痛、坐痛等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可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恶化等四个等级,①显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在很大程度有所减轻,骨密度升高2.5%以上。②有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有所减轻,骨密度升高0%-2.5%之间。③无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骨密度下降在0.5%以内。④恶化:患者上述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恶化,骨密度下降幅度超过0.5%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2.1两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对照组患者骨痛治疗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最早在治疗后3d,骨痛得到有效缓解,最迟在治疗后10d,平均1周左右。

2.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4例,有效2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恶化2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42.4%),且观察组恶化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6.1%),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变化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D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平均增长4%左右,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MD水平有所下降,平均下降0.5%,具体如表2所示。

3.讨 论

骨质疏松症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基本上都是无声无息的发生、发展,不管是对于患者个人而言,或者整个社会而言都有很大的危害。过去临床主要采用康复理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研发出一种低频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临床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多数学者的认可[3]。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机理主要是基于人体生物静电以及生物场会受到高能抗谐振低频变化脉冲电磁场的影响的原理,通过高能脉冲电磁场使人体生物电磁场得以改善,可以有效作用于人体成骨细胞,加快细胞有丝分裂,也会促进成熟细胞增生,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杨霖等[4]指出,正常生命骨骼都有相对应的特定生物电,也被称为稳态电位,分布模式已经固定,而细胞代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骨的生物电现象。人体骨头自身有特定的稳态电位,如果这个稳定的生物场被打破,外界生物场就会刺激人体局部生物场发生改变。只要控制好生物场的强度、能量,会加快骨组织生长、发育。同时这种治疗方式属于全身性治疗,可使全身骨密度提高,促进骨形成,增加骨矿含量,具有抑制骨吸收、抗老防衰、强筋壮骨的效果。

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多数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症状即开始得到有效缓解,可见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骨痛缓解效果比较显著。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48.5%,BMD治疗后增长了4.0%,与魏新建等[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可作为老年患者治疗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阚世锋,陈文华,余波,等.运动强度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9):705-706.

[2]卜淑敏,张颢,王超.激素与运动疗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3(2):184-187.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5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1.1 原发性骨质疏松 ①内分泌紊乱:主要为性激素、甲状腺素、降钙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等代谢失调;②废用所致:长期因病卧床或外伤后需肢体长时间制动患者,因不能从事肌肉锻炼,极易发生骨质疏松;③人体内钙代谢平衡失调:体内钙的维持与摄入、吸收与排泄有关,如果摄入少或小肠对钙的吸收不好就容易引起骨质疏松;④有学者认为白种人、黄种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黑种人, 少年白头人比一般正常人更易患骨质疏松。

1.2 继发性骨质疏松 大量饮酒吸烟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药物者,肾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肠炎、卵巢功能早衰等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

2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与检查

骨质疏松患者往往无明显特殊症状,有症状者也较轻微。部分患者往往在骨折时才发现已患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及腰背胀痛,腰部活动僵硬,行走及起坐时背部疼痛加重,继而可出现驼背,身高变矮,往往因骨折而就诊。骨质疏松应做如下检查:①检查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一般表现为血钙低、磷升高、碱性磷酸酶在活动期可能升高;②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最初累及是松质骨,往往脊柱及骨盆改变明显。也可作骨皮质测量、骨密度检测;③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④CTT或核磁共振骨密度检测。根据就诊者症状与体征,再结合各项检查即可诊断骨质疏松。

3 诊断

3.1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临床上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发病率的95%以上。国内外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上,并且以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重点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发病率的5%左右,散在发生于Cushing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减退症、妊娠和哺乳期消化吸收不良症、恶性肿瘤、肾性骨病、骨折后肢体废用等疾病之中。

3.2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全身骨骼疼痛,驼背,鸡胸,腰膝酸软,行走感觉疲乏无力,身高变矮,O型腿或X型腿,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易发生骨折,骨折常发生于椎骨、前臂、腕部、髋部。其中股骨颈、转子间骨折占60%以上,椎骨和前臂骨折后不易愈合。

3.3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如下几方面。

3.3.1 骨密度测量法 ①女性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BMC)丢失峰值骨量1.5以内为正常;②BMD或BMC丢失峰值骨量的1.5~2 5以内为骨量减少或低骨量;③ BMD或BMC丢失峰值量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④ BMD或BMC丢失峰值骨量2.5以上并出现1~2处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⑤男性BMD或BMC丢失峰值骨量3.5属接近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3.3.2 X线诊断法 ①X线平片骨量丢失30%~50%方可辨认,根据临床程度可分三度。② 骨皮质厚度测量法(可与正常X线平片骨皮质厚度相对照)。

3.3.3 综合分析法 以测定骨矿含量为主,参照患者年龄、性别、体态、症状,骨折情况以及血清学检查等多项指标诊断骨质疏松症。

2.3.4 骨质疏松症的分型 国际上将原发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主要指绝经15~20年内的妇女患者。Ⅱ型主要指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

4 治疗

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虽然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目前为止尚无任何理想的疗法和特效药物能够从根本上治愈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很多,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骨质丢失抑制剂和骨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

4.1 骨质丢失抑制剂 此类药物有钙、雌激素、异丙氧黄酮、钙三醇、二磷酸盐类、骨磷等。

4.2 骨形成促进剂 此类药物有甲状旁腺激素、雄激素等。

4.3 国内研制的新药 近几年国内相继研究生产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各类钙制剂,如骨疏康、碳酸钙、密钙息、阿法D3、珍牡钙、钙尔奇D等临床可以选用[2]。

4.4 补肾健脾中药 治疗骨质疏松症属祖国医学骨痿、肾虚骨病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生髓、主骨,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受纳五谷,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人届老年,脾肾两亏,气血两虚,精髓不足,精与血不能相互资生,精亏则髓少,髓少尉无力充填骨腔。骨失髓养,则骨痛,久则痿弱不坚。故临床常用自拟补肾健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本院临床常用骨筋丸、强筋分健骨丸等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5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5.1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可采用跑步、打太极拳、中老年迪斯科舞等运动,增加肌肉收缩与舒张。

5.2 不吸烟,少饮酒 中医认为少量饮酒对人体有益,过量则对人体有害。有学者认为,如每天饮酒超过250 ml~(半斤)以上,多年以后极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此外,临床观察发现长期饮酒者易患股骨头缺血坏死。

5.3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不偏食,多吃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类、水果、蔬菜等。

5.4 多从事户外活动,以儿童及老年人尤为重要,通过接受日光照射,使体内合成维生素D。不滥用激素药物,如强的松、氟美松等。

5.5 有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应及早治疗。

5.6 保持健康体形,肥胖者应及早减肥,尤其对儿童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6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患者; 推拿; 中医; 疗效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显示,传统中药配合推拿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毒副作用轻微[1]。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其中男31例,女5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5±5.3)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程度分为[2]:Ⅱ度11例,Ⅲ度43例,Ⅳ度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根据《骨质疏松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患者腰背部有明显疼痛感,尤以清晨或夜间显著;(2)患者轻微外伤容易导致骨折;(3)患者身长缩短,并伴有驼背;(4)患者骨密度检测,存在2个标准差级别以上减少的骨峰值;(5)患者X线显示骨小梁减少,骨质明显稀疏,少数患者椎体呈楔状改变;(6)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并知情同意[3-4]。

1.3 排除标准 (1)合并肝、心、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2)存在及合并其他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诸如骨软化症、甲状腺亢进、骨肿瘤等内分泌性疾病;(3)服用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致骨质疏松患者,诸如糖皮质激素等。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1)内服中药以达到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功能,其中方药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随证进行加减治疗:山药15 g、羊藿15 g、熟地15 g、茱萸肉12 g、杜仲15 g、茯苓12 g、补骨脂15 g、当归9 g、川牛膝12 g、丹皮10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阴虚者加龟板、女贞子、何首乌等;偏阳者加干姜或肉桂、熟附子等;便秘加郁李仁或火麻仁;腹胀加大腹皮,1剂/d。(2)湿热外敷中药: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鸡血藤30 g、宽筋藤30 g、防风20 g、当归20 g、路路通30 g、牛膝20 g、川芎10 g、红花10 g、艾叶10 g、桂枝20 g。将以上中药布包放置于水中进行浸泡若干小时,并于煮沸后采用文火煎30 min左右,采用毛巾浸药液外敷于患处。注:毛巾应稍微拧干,并折叠成方形为宜,还应以患者感觉适宜温度为度,热度达不到时应及时更换毛巾。1次/次,每次大约20~30 min。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具体包括:(1)掌揉法:采用大、小鱼际部或掌根对患者疼痛部位或腰臀部进行按揉,每次大约3~5 min。(2)揉按穴位法:对患者的志室、大肠俞、肾俞、委中、环跳等穴位采用拇指指腹轻手法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持续按揉约1 min。(3)理筋解痉法:尤其适用于疼痛严重患者,其韧带或腰肌常表现为痉挛状态,感觉腰肌硬紧且往往能够触及索状物,存在明显的压胀痛[5]。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拇指指腹对患者受损韧带及腰肌部位,先进行左右弹拨分筋,然后顺着筋脉进行推按理筋,每次大约5~10 min。上述手法1次/d,约15~20 min/次。

1.5 观察指标 (1)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疗程腰背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及评分,0度和Ⅰ度为0分,Ⅱ度为1分,Ⅲ度为2分,Ⅳ为3分。(2)对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和体征变化进行评价。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治疗7 d为一疗程,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1)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部分偶有隐痛;(2)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存在一定的好转;(3)无效为患者的疼痛情况基本没有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943,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9512,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通常以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及骨量降低为主要特征,由于患者骨硬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有疼痛症状,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并可因日常劳作及活动而突发性加剧,严重者诱发全身性骨痛[7-8]。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骨痿”范畴,兼有骨痛症状患者属于“骨痹”范畴。该疾病多为中年起病,老年成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年龄增加,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导致骨失所养而致[9-10]。所以本病应将补肾作为根本。笔者在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治疗原则下,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以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选用补肾强筋壮骨之品,诸如骨碎补、羊藿、川牛膝;同时,考虑到老年患者多为寒性、气虚体质,由于寒凝经脉、气虚血滞,不通而痛,笔者加用肉桂、黄芪、当归,以达到温经补气通络之止痛功效。外敷中药采用舒筋通络。温经散寒之品,通过热敷而有效地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疏通腠理之作用。此外,根据筋遇热则舒缓、遇寒则收缩的特点,在温热作用下,腰肌紧张得到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此外,笔者采用轻手法推拿辅助治疗,针对受损的软组织,通过理筋、掌揉等手法,使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解除或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李东涛,王剑,姜洪洋,等.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54-1262.

[3]李梅,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3,6(3):5-7.

[4]李寅,徐晶鸿,王新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2):102-103.

[5]陈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43-44.

[6]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7]吴善栋,李纯志.福美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11(6):10-11.

[8]孟兆亮,孟宪昌,孟献盛,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9]高彦彬.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