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艺术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的艺术特征

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1

莫言,原名管谟业,出生于1955年,山东高密人。12岁读五年级时即辍学务农,1976年入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因而被称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之影响,通过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构筑了一个个独特而神秘超验的、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的感觉世界。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奇诡、语言恣肆。鉴于其作品“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瑞典文学院决定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莫言是一位怀着强烈的“故乡情结”步入文坛的作家,高密“东北乡”赋予了他早期的文学涵育。正是凭借他的作品“,东北乡”逐步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了一个文学概念,成了莫言赖以言说的“精神家园”。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对记者坦言“:我当年在这个地方是的社员,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的时候,厌烦透了。这个地方这么贫困、落后,就梦想着有一天逃离,到外边去看看世界,到外边去过更好的生活。但当真出去以后,过了几年,就开始怀念这个地方。尤其是当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更感觉到这个地方跟自己是血脉相连的。“”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戚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是一批最原始、最宝贵的素材。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

《红高粱家族》是献给有着关于“我爷爷”“我奶奶“”我爸爸”这一辈记忆的青年人阅读的东西,是一首对我们这个民族深入骨髓的,千百年来一直被压抑的豪情与血性的颂歌。其跋云: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这段跋语为我们揭示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对这一创作意图,作者在第一章就有过具体和明确的宣示: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作者屡屡提到“不肖子孙”一词,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因素:有对流淌在前辈血液里的豪情和血性的由衷赞美,有对作为后代子孙“种的退化”的羞惭,以及因这种羞惭的难以摆脱而引发的深沉思索和忧虑。

这种创作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编织过的有兴味的故事体现出来的,这些故事令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结构、语言、修辞、感彩等方面都展示出了作家的独特才能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在作品的结构方面,莫言既立足传统又能突破传统的钳制。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小说的叙事模式依然是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讲故事的形式。他的那些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作品常常通过儿童视角来叙述故事,对此莫言说道“:采用儿童视角讲述故事原来是我的一种潜意识。……少年岁月吃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所有这些都使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观望和想入非非。而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视角就成为我讲述故事的首选。”在他的小说里,活跃着一群稚嫩的、精灵一般的孩子,如《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檀香刑》中的赵小甲、《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梦境与杂种》中的柳树根与柳树叶等,他们是天真、美丽、聪明和智慧的化身。莫言扬弃了传统的、讲求故事的曲折委婉的线性叙事方式,转而采用一种打破了时空界限,将过去与现在、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立体结构模式。如伴随着去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这一故事的讲述,我与爷爷、奶奶、父亲都被纳入了同一个艺术空间,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切人物、事件融为一体,千头万绪彼此贯穿,场面浑阔,气度恢宏,唤醒着人们潜意识里那种遥远而苍凉的激情和思绪,看似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羁绊,却更合于艺术创作的轨范和规律。莫言能如有神助般自如地驱使和驾驭它,诚如他在《天马行空》中所说的:“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例如《红高粱家族》第一章正在进行历史叙事的过程中,他却出人意料地插入了一笔来写小男孩儿,全然不去顾及故事本身的连贯和顺畅: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

莫言在小说叙事方面就是这样地随心所欲,不肯受传统的所谓“典型”“集中”之类创作规范的束缚。他要给人讲述一个有情趣、耐寻味、惹情思,令人过目不忘的故事,尽力避免叙述上的单调和呆板,常常在环顾左右时横生妙趣,在闲情逸致中一显神来之笔。奇诡而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湛的艺术描写功力的融合构成了莫言小说鲜明的审美特征。想象力是衡量一位作家的天才和灵气的最重要表征。勃兰兑斯把想象力视为作家心灵中的显微镜,莫言正是借助这样一只显微镜,深刻地观察和透视着古往今来的大千世界。因而他往往可以在一点上无限深入地开掘下去,把作品写得根脉俱现、声色并茂、情采飞扬。例如经过他的点化,那本来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高粱竟也变得如此充满灵性和诗意: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影子。

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凭借这种诉诸于视觉和嗅觉的深层次的细节描写功力,高粱的情态和气息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其实在整部作品里,红高粱就是一个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意象和背景,有着巨大的阐释空间:它既是家乡人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现实空间。它内蕴着热烈、强悍、茁壮、顽强的生命力,又象征着刚毅不屈、坚韧执著的复仇精神。高粱地里的野合、伏击,演绎出的是一幕幕英雄壮举,红高粱则象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血性、胆魄和灵魂。通感,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恰当地运用通感,可以令人全方位地接收天地万物之间的一切色彩、线条、音响和气息,使种种最难以言传的复杂而细微的感受得到最形象生动的表达。莫言无疑是运用通感来描写事物的圣手,例如“:她的叫声很响,具有一股臭豆腐的魅力”,是将听觉变为嗅觉;“槐花的闷香像海水一样弥漫着……风吹来,把香气吹成带状”,是将嗅觉变为视觉;“醒来听到太阳正嘎吱吱地响着,像一条老牛车在爬着上坡路”,是视觉、听觉的相互转换。至于那“冰一样澄澈的天空”式的景物描写又是何等奇警“,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式的人物描写就更加出人意表、秀意可观了。

正是超凡的想象天赋成全了莫言,无论是在取材炼意还是细部描写方面,他都如鱼得水,达到了点石成金的艺术境界。读莫言的小说,首先令你心悦诚服的恰恰是语言。那一个个字像是具有活脱脱的生命,在不停地跳脱着、欢娱地上前来拉拽着你,使你身不由己地跟随着它们跃入了那一片情采斑斓的波浪,进而痴迷地遨游起来。它们传神写意而飘逸玲珑,气势灌注而潇洒蓬松,灵动活泼而变化莫测,读之不禁令人喟然叹服。莫言始终践行着“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写作这一准则。因童年时曾告发别人而愧疚至今,后悔因年少无知向邻村农民和他小脚的妻子扔石块……这一幕幕回忆不停地敲打着人们的心灵,在感染自己的同时也触动着读者柔软的内心世界。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中,莫言用大段篇幅谈自己母亲的善良、坚毅和宽容。其实,这些中国传统妇女身上的优良品质也见诸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妇女身上。由最初将小说《丰乳肥臀》“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到“献给天下母亲”,由小小的“高密东北乡”扩展到中国乃至世界,莫言的作品不但见证了大爱无疆的人文关怀,而且也见识了引起世人共鸣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莫言说“:我觉得严肃的文学作品,它不可能是热闹的,如果它特别热闹,它就不是特别正常。”他的作品将崇高与滑稽、欢快与沉重、忠诚与愚昧、甘甜与苦涩融汇在一起,使人产生一种阅读之时啼笑皆非,咀嚼之后肃然沉重的审美感受。

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性问题 特征 问题

一、前言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数学课程中就陆续出现了开放题,它与传统的封闭题型相比,具有目的条件不充分、没有确定型结论以及解决问题对策复杂多样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特点。但是,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题型又恰恰具备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功能,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数学开放性题型具备的特征

1.小学数学开放题没有完备的条件。纵观我国近几年的小学数学开放题,其中的问题大多存在着条件不充分或者多余的特点,而形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在于考察学生补充条件和筛检条件的目的,以便于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两种动物,总共有20只脚,问最多有多少只兔子?像此类题型,学生就不能直接从题干中得出兔子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而是需要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判断兔子有几只脚、鸡有几只脚,再根据脚的总数推断兔子和鸡各自所占的比重。

2.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答案很难确定。例如:小明从学校到家里有100m的距离,小刚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有110m,问小明与小刚家之间相差多少米?此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蕴藏的答案却错综复杂,因为没有完善的问题条件,从而导致了答案的不确定性。如当小明和小刚家的方向相同且都是直线时,则两家相距10m;若方向相反且都为直线时,则相距210m;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两家距离则在10-210m之间。

3.解决开放题的方法具有创新性。学生在对开放题进行解答时,没有统一的规律可以遵循,他们只有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寻求答案。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迫使他们寻求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有些学生可以根据商的十位数是0、个位数是7得出被除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为6和5,从而得出答案。而有些学生则可以通过判定个位不可能是7(8、9……)等数字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确定正确答案。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效地刺激学生敢于想问题、乐于想问题以及勇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因为,一个人一旦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其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束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成绩良好,而一到考试总是不会解题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游戏、唱歌等方式,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心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精心设计开放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给学生讲述“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子,总共有20只脚,问最多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询问学生兔子有多少只脚、鸡有多少只脚。这样一来,就可以诱导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他们会发现,兔子大余4只就没有鸡,鸡大于10只就没有兔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正确把握开放题的程度。虽然开放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形式,但是过度的开放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教学过程的失控,最终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掌握好开放题的程度。

四、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题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新课改要求下的必经之路。身为21世纪教育工作人员的我们,只有探寻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题在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马甫波 浅议小学数学命题的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9)。

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3

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被文学作品生动的语言所吸引。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使得外国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场景、人物性格特征等内容能够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加深读者的阅读印象,从而使读者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意识流的小说作品,作者都是通过语言对脑海中产生的场景进行描绘,而这些场景都是作者内心真实的表达。这些简单的语言描写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这部意识流小说当中,作者对墙上的那一个斑点做了极为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产生意识上的幻觉和遐想。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可以让读者准确了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二、外国文学的情感语言到位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但是文学的形成并不是语言文字的堆砌,其还需要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投入特殊的情感,使文学作品具有真正的内涵价值,这也是语言艺术存在的重要意义。我们在阅读和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常都能够被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容所感染,因为这些作品都寄托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传递着外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状态。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这是莎翁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这部戏剧中,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是生存呢,还是毁灭……”莎士比亚在描写哈姆雷特这段内心独白时,也是对对人性的拷问,对哈姆雷特当时的内心情感表达得十分到位。当读到这段独白时,读者往往也会不知不觉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情感语言描绘得如此细致,也是这部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三、外国文学语言描写形象

形象的语言艺术特色能够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为清晰,让读者能够从形象的文学语言中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外国文学中,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也是其语言艺术运用的主要特点。也许有人会认为,语言的形象和生动完全是一个意思,其实这是错误的。语言艺术的形象性与语言艺术的生动性有着本质的区别。生动性通常是文学作品在描绘的过程中十分具体,使读者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容和情节;而形象性则是从感知上让读者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容,文学理解的层次更高。与语言生动相比,文学语言的形象通常具有抽象性和表象性这两个特征。在抽象性特征中,形象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思维和社会现实虚构出来的形象;而在表象性中,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都是作者和读者在作品中形成的一个固有形象。这两个特点看似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但这都符合外国文学的语言艺术。例如:在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这部小说中,对于小说主人公小姑娘的形象,读者和作者都会认为这就是杜拉斯本人,小说也像是一部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把作品中小姑娘的形象具象地表现出来。

四、结语

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4

文学欣赏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开展中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主要是针对各专门学生进行审美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升,以实现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进步。通常情况下,文学欣赏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诗词曲赋以及散文小说等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比较高的精美文学作品,这类文学作品在思想性以及艺术性方面不仅具有较为突出的审美特征,并且在实际教学开展与应用中也是比较宝贵的教学素材,通过教材的教育学习,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提升。此外,根据高职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可以看出,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与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基本一致,因此,进行文学审美的教育提升是实现文学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和有效途径。下文在对于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特征以及教学原则分析基础上,结合其教学开展现状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措施的分析研究,以推进高职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发展与提升。

一、高职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特征与原则分析

在知识教育领域中,文学本身是一种以艺术形式实现世界变化与特征掌握的科学,这也是一种以审美审视世界的方式,要求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于人的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情感变化为参照,从美的角度出发实现世界与生活的观察和对待处理,实质上也是一种以想象或者是幻想等虚构方式实现具有美感的感性形象与内容创造的科学。因此,在实际教育与教学开展中,也可以将文学艺术以及欣赏教学看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一部分,在具有意识形态领域学科的突出特征同时,还具备有自身较为独特的特征思想。

在文学欣赏教学开展中,由于文学欣赏的教育,包含有对于文学性质的基本认识和教育,而文学本身属于审美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门科学,既具有形象的特征,同时还具备突出的理性特点,也就是说文学本身既能够呈现具有审美的感性形态,同时在审美的感性形态特征下的还具有相应的理性思想与特征,这也就体现了文学欣赏本身也应该是感性体验与理性启迪的一种统一,进行文学欣赏教育不仅是实现形象感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理性升华的一个过程,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因此,在进行高职文学欣赏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对于文学欣赏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把握,同时在教学开展中还应遵循感性体验与理性启迪相统一的原则,以引导学生以形象直观与内心体验的方式,实现文学作品独立、深层次的领悟,在培养学生形象直观与情感体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向着理性化与深度化理解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文学欣赏课教学现状与方法分析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开展的现状,其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首先,在高职文学欣赏教学开展中,许多学生并不清楚文学审美的内涵,因此在文学欣赏学习中也不了解其学习开展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比如,在面对众多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时,许多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与美不能够进行正确的把握和判断,因此,必然会对于文学欣赏的学习开展产生相应的不利作用和影响。其次,部分学生在进行文学欣赏学习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庸俗化学习态度,一味的追求文学作品中的感性,对于文学作品的美感学习与把握相对比较忽视。再次,学生在进行文学欣赏学习中,不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作品的领悟学习,尤其是在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上相对欠缺,导致文学欣赏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上述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应注意对于高职院校传统文学审美教学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吸取把握,以感性接受与理想思考相统一的教学和学习思想,实现对于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提升,而且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还应注意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也就是说在进行优秀文学作品学习中,注意结合文学作品自身的魅力和价值,深入到文学作品的灵魂深处,对于文学作品的思想意境进行把握,但同时又要以外观者的立场,对于作品的艺术节奏与变化进行把握,以理性的观点立场对于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进行领悟体会。此外,进行文学欣赏的教学开展,还应建立相关的文学批评意识,通过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的把握,实现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提升,促进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5

1非主流化

网络是个活跃又有依赖性的工具,网络文学的真正价值和形式存在与传统文学是根本不一样的定义。当前,在许多层次上的网络文学是对生活的宣泄和任意的心理文学,这与作者年纪、社会阅历及对生活的认知有着紧密的关联。像现在的榕树下、橄榄树、黄金书屋、汉语文学具有综合性和专门性的一些BBS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发展起来。还有现在自由限度比较大的博客,都促进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学。因长久渗透“文以载道”的思境,一向蕴含着众多伦理、道德、使命、职责等非文学因素、肩负重任而行的传统文学,直至近现代,再一次变为政治战斗载体的艺术文学,被拿来解读对策、政治、思想、文学历史创作过于依附政治、跟随主流的行为和情况,对文学艺术的本身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屏障。相比而言,网络文学主要是以“个人倾吐”的文学形象而产生的,自它出现那天起,就富有特别的“逆反”心理,无视现下主流政治的形式,没有教化、政治等方面的功利成分,而是从自己开始,毫无顾忌地涉入文学氛围,激起创作的想象力和速度,让文学成为真正的一次人格体验与心灵冒险,是一个面对众人展现个体自我,表现出独行特立、豪放自主的开创境界。网络文学在意自我意识甚于章法规定,作品的自由性、娱乐性、发泄性着重于它的思维性、文学性、论著性。文学本质当然要真实,随意化的文学创作是一种意识劳作。而网络创造就是种自主发泄、自主表达的个体思想需求,拥有猛烈的个体实现和自我展现空间,它更加表现出文学创造“个体表达”式的真正情感。从某些意境来讲,文学网络性的发起可能是一种真实意境上的文学归一。

2反传统化

迈进新纪元之后,我国很多学者睿智地关注着来自欧美的一些消遣文化理念,比如:巨幅广告、歌厅迪吧、街心花园、超级市场、装潢设计、流行歌曲等,并引进西方美学的新理念称作为“平常生活艺术化”,而网络文学的产生和流行,更被喻为是“平常生活艺术化”的典型证明,它是艺术活动迈进艺术作品的金字塔,是步入大众平常生活的典型标志。客观上,网络文学富有大众趣味的艺术效果与主观上娱乐性的创作动机,它在审美上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由采取超文本的审美关系和视图化审美的方式而确定的一种大众化审美观点。在现阶段,网络已渐渐扩展和深入到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网络慢慢地改变着人类组群的行进轨迹和生活形式。在虚拟性的网络环境里,以数字实际化方式得以保存,并给人们提供消遣。网络和电脑的几寸显屏,汇集了炫彩和文字、图像和声音、互动和形式,架构了看、听、知觉的各方位效果。它对于审美活动和传统文学的巨大冲击,消除了日常生活与审美活动之间的界限,艺术和审美活动不再是精英少数阶层的专指,也不再是限制于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传统审美活动的场所,它凭借现代媒体,走入人们平常活动的世界。一个文件代表着一种读解形式,或代表个体,或代表一群人的审美观念,真正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所以,文学网络性不仅带来了方式的完全变化和读解载体,更发起了整个文学艺术思索模式和审美方法的改变。为此,在时代网络的审美行动中,所谓纯文学艺术的范畴已被超出,它已经融入进众人平常的生活中。比如现在最具有影响的校园小说、穿越小说等和人们有着密切的生活联系,但是现在的一些网络文学,比如一些散文,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将之发扬和拓宽,并注入多种传统文学,将多种的文学模式融成一种新的文体形式,也就是:新媒体散文。文学网络性审美已走入反传统式归真,在社会新形态中,是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真正领悟或理解。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超越

1表现艺术

网络和其他的传统的媒体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或者说是网络的最大优势是:网络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颜色、超级链接等诸多多媒体因素于一体,通过将网络的本质特点和文学的特质相结合,实现有机的联系。网络文学由此产生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征,网络文学的兴起才能实现。反之,我们通过纸质报刊等媒体同样能够实现文学艺术的表达,这样的网络文学仅仅是传统文学的一种转换的表达形式。但是目前很多的非线性的多媒体文学成为文学界的一种较为独立的品种,这样的文学形式和传统的文学有哪些区别呢,其审美特征的表现有哪些创新之处等,我们只能在其进一步的发展后得到答案。新的媒介形式带来了新的文学表现,例如较为新颖的立体辐射链接。传统文学其文本的平面展示形式是封闭的,但是超文本文学形式是多种不同平面文本的有效叠加,给读者立体化的阅读视觉感受。纯文本和超文本之间的差异是,事前描绘和设计一系列能够进行选择的结构是超文本,纯文本只能够间接地拥有一种或者几种选择范围。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超文本链接一方面给出了其他相关的文本,另一方面又在不同的程度上筹够了阅读的时间、空间。另外还有多路径的故事情节、时空同时植入的想象、互动结合的艺术等多种表达形式,以上这些都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发展。如:描写爱情故事的《火星之恋》,在描述的过程中,将音乐、图片等运用到其中,在出现美航天器从太空发回的火星照片、宇航员登月球等等之类的有关星球的照片时,都会出现梦幻式的氛围,这样也就突出了此类文学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超出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和技巧,其表现效果也有了质的提高。

2语言艺术

在纸质化的文学时期,文学和文字艺术的内涵几乎是等同的,影视文学的发展和表达不断地丰富着文学的语言形态,除了文字和口头语言以外,还增添了丰富的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网络文学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地丰富了文学的语言形式。网络文学通过对传统文学及其语言表征进行不断地革新和整合,使得网络发展的环境先适用于网络的词语不断地产生。更为简约化的网络语言的产生,展现了网络传播的速度、网络群体沟通交流的需要,但是这一形态的网络语言不能作为网络文学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使用。也不能看作是网络文学对文学的价值和贡献,而其只是文学表达的一种符号和形象化,在特定的程度上,这样的符号化的叙事形式,有可能带给文学词语的失真或者混乱。真正具备了网络物质特点的文学表达形式,是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编译的,除了文字语言形式之外,还有多媒体专有的语言和图像语言。网络文本其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一种超文本链接的多媒体语言,在网络文本的构建过程中,作者能够充分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的编译,把不同的图片、动画以及声音等进行有效的组合;与此同时,网络文本语言能够面向多方向的链接,在一个母本里实现不同语言形态的链接。这就能够给广大的读者提供更为宽泛的欣赏世界。而且通过使用一些新形式的软件、硬件等,使得网络媒介的声光色俱全,真正给读者全身心、全方位的阅读体验。因此,单纯的文字形式语言很明显地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以互联网为发展标志的第四媒体,其丰富的信息承载量和较高的传播功效,成为了网络文学新型语言的发展动力。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数字语言:521(我爱你)、9494(就是就是),这些用网络的语言就是“网词”,它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起来比较便捷。

3创作艺术

在创作的方法上,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通过使用计算机代替常用的笔,由传统的单手写作,转变为双手的输入。与网络媒体的包含特质一样,网络创作能够和传统的文学创作相同,如使用万通笔或者压感笔等作为手写的输入工具,或在人机交互的平台上做语音的输入工作。如在网络上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大干收眼底,斯调不同凡”。它是由在我国第一次举办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的梁建章设计的“计算机诗词创作”软件做的一首五言诗。此软件运用的是APPLEⅡ微机,其创作诗的速度相当强,平均30秒左右创作一首。在此软件创作的诗作中没有出现过重复的现象。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新的媒介形式,帮助传统的文学样式得到了更多的进化和演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学的创作方法。例如超文本的创作,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的网络简单化,而是实现了有效的超链结构的立体层次化和艺术特征化。网络散文名片如《文字温泉》就是属于动态的拼制作品,它是由五个短文构成的。通过使用鼠标进行文字下面的图标点击,能够分别出现五段不同形式的文字,使得文字的组合更为丰富多彩、变化莫测。超文本戏剧的创作性,更为丰富的演出环境,给每个听众更为全面的视觉听觉享受。

4审美艺术

网络文学由于具有独特的创作方法、传播方式等,在次基础上产生了新颖的审美特征和文学价值,这样行事的美学体系在文学历史上尚未清晰到位,但为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反常规的、分解式的、结构的并列、反解释等特征,成为了目前网络文学发展的审美追求。新的媒介把其他领域的界限和文学,以及不同的媒体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的视觉、听觉形象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现代化的网络设备正在加速构成多媒体的全面使用。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在进行着不同的艺术和学科之间的融合,促使了文学社会化、社会文学化的发展。美国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希利斯•米勒认为,目前的文学内容和文学理论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传统的文学内容和文学理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正在向着新的方向、新的意识形态发展。在他看来,不管是从文学研究的内部还是它的外部发展情况来讲,传统意义上的靠语言作为媒介的文学研究,已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并正在朝着综合型的文化研究方向发展。这样的文化研究形式虽然没有对文学产生排斥,但是对文学独特性的重视已经没有那么的高度。假如说在这样的文化研究的转型过程当中,文学和文学理论还不甘愿被传统的文化大潮所淹没,还要极力地寻求发展的空间,那么也只能是在目前已经成为多元文化混合的前提之下,慢慢地构建新颖的形态。所以,纯文学的概念,在人们的文学视野中将要慢慢地退出。但是这种理想情况下的作品,其发展的完美程度和成熟度,将更多地依靠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学的艺术特征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在探讨希腊神话文学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城淮,世界神话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