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范文1
1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应用情况
众所周知,锅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热能设备,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十分常见,应用极为广泛,锅炉的原理是借助于炉内燃料的燃烧来产生热能,从而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满足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目前,国内使用的锅炉中以工业炉最为多见,工业炉又可以分为多种,最广为熟知的是燃料锅炉。工业锅炉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工业加热,提供热能。工业炉使用数量巨大,应用领域广泛,正因为工业炉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十种以上的行业都在使用工业炉,但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工业炉的能耗非常大,其消耗量几乎占到了总体能源消耗量的四分之一,而工业炉中以燃料炉的消耗为最大,占比约为九成左右。
当前,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领域的应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污染的问题,这也是制约锅炉技术发展的一个难点。人们在降低锅炉污染物排放方面投入了大力的精力来对技术和设备进行研发,经过不断的努力,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锅炉设备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环节是内燃技术和传感技术,在借助于双交叉限幅控制的情况下,现在可以对空燃比例进行连续的控制,从而能保证锅炉中电机运行状态的良好,也为锅炉的运转提供足量的气体,促进锅炉内燃料的充分燃烧,也实现了能源节约与环保。
2热能与动力工程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情况
能源的短缺与匮乏一直是制约能源利用的一个瓶颈,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现状。缓解能源危机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将新能源与热能动力工程很好的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风机是一种装有多个叶片的通过轴旋转推动气流的机械。叶片将施加于轴上旋转的机械能,转变为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从而实现气体的流动。风机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在电厂、锅炉、工业炉窑、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以及建筑的通风除尘方面都离不开风机。尤其是在电站中,由于电站机组的容量效率、转速以及自动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这也对所用风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风机是电站耗电最大的环节,电站的送风机、引风机等设备作为锅炉运行的重要辅机,耗电量极为巨大,如何降低其运行中的电耗是当前电厂工业节能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锅炉风机在运行中也经常会有烧坏电机、窜轴的现象,也有叶轮飞车、轴承等故障发生,这些都会对电厂运行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在风机的发展应用中,必须加强对与热能动力工程有关的发电设备以及工业炉窑进行研究和创新,加强在通风和引风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在电站和工业锅炉应用上也要加强热能动力工程的创新力度,结合新能源的发展,改变传统能源的供给模式,努力改善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能源支撑。
3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趋势
第一,在热能动力和控制工程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融合中要特别注重综合锅炉和汽轮机的优势,在动力机械设计上可以借助这些理论和专业技术来推动热力发电的发展和污染治理的良好控制。第二,在水利水电方面的应用。水利水电和热能动力工程具有很强的渊源,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要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等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推动理论和技术的互融性发展,并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第三,在热力发电及和汽车工程方面。应大力发展热力发电机的深层次研究,推动其在现代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工业中的深入应用,促进绿色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热能和动力工程是现代动力工程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随着工业产业的不断进步,其热能动力工程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较为乏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要基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力度。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范文2
随着我国沿海和海上大型施工项目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型非自航工程船舶、钻井平台等拖带业务越来越多,且吨位和尺度越来越大,沿海各港口和施工项目之间的拖带任务日益频繁,由于各作业水域的地理环境、水文气象、潮汐及洋流等条件不同,拖轮拖带系、解缆和靠泊平台的操作也不尽相同,现以目前最常用的三用工作船为例,介绍在不同潮流、不同抛锚情况下拖带作业中系、解拖缆的几种方法,对海上航行安全拖带、靠离平台作业、协助工程船抛起锚及定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非自航工程船 钻井平台 三用拖轮 拖带及靠离作业 定位及抛起锚
为了适应沿海和海上大型项目的建设及海上钻探的需求,海上拖带业务、靠离平台装卸业务及大型工程船的抛起锚定位业务需求越来越多,差异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三用拖轮应运而生。三用工作船简称三用拖轮,但它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拖轮。三用工作船造型完美,结构严谨,汇集了海上拖带、甲板载货、对外供给、抢险救助、起抛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随着现代造船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其功能、性能、结构及造型更上一层楼,一些多功能的带有全自动定位(DP)的多用途工作船更是屡见不鲜。先进的三用工作船的出现对于保障海上拖带、海上救助人命,以及货物等等其他的生产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石油能源供应吃紧,带动了海上勘探石油业快速发展,海上大型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生产活动以及无动力工程船和甲板驳船的生产活动都需要三用工作船的支持和协助。为了更清楚地介绍三用工作船对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固定式采油平台、无动力工程船以及甲板驳船所进行的生产支持,下面就以最常见的普通三用拖轮为例,介绍其工作和生产流程:
1 三用拖轮对钻井平台的拖带
大部分移动式钻井平台是没有动力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拖轮的拖带来实现其活动目的。拖轮拖带依据情况,可使用吊拖或绑拖,绑拖的情况是只有一艘拖轮且马力足够,能够带得动被拖物,且被拖物体的结构适合被绑拖。该方法受气象海况等外界条件和被拖物自身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海上很少使用,尤其对大型被拖物一般不使用。在港内,一些中小型的被拖物使用得较多。在其他拖轮的协助下,吊拖是比较好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受气象海况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比较小,操作灵活,安全系数高。钻井平台在被拖带前必须先进行拖航检验,检验拖轮是否适拖,拖曳设备、拖带属具、主辅机侧推器能否正常工作,平台是否适拖。检验合格后,有拖航指挥小组到主拖航船进行拖航作业,辅助拖轮护航并协助主拖轮。钻井平台在主拖轮的拖带下到达预定井位后,先进行初就位。由辅拖轮给它抛几个定位锚后,通过调整定位锚来进行二次就位即精确就位,使钻井平台靠到采油井架旁边,而后将其桩腿扎根到海泥里面15米左右,将平台固定,平台由水面升起,调整钻塔到达采油井架上面进行打井作业。
2 三用拖轮靠泊钻井平台的方法
作业海域的海况、风向风速及潮流的流向流速的因素,决定三用拖轮采取何种方式来靠泊钻井平台。
钻井平台上打井作业需要的材料都是由三用拖轮供给的,诸如钻杆、钻梃、隔水管、大小套管、钻井水、泥浆、土粉、石灰石、重晶石、水泥、生活水、探井设备、固井设备、完井设备等物料。三用拖轮是如何将这些物料供给平台的呢? 靠泊方式的选择应考虑靠泊作业前的安全评价要求,也应考虑不同靠泊方式所适用的不同范围、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以及特殊要求。
三用拖轮一般都采用船首抛锚船尾带缆,船尾靠泊平台,原因是平台所需的物料都装在尾部甲板。该方法是三用拖轮常用的操作方法,也是关键性操作,需要很好的操作经验,因为它需要船首船尾驾驶台以及平台各方良好的配合,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锚链断裂,损坏锚机;船尾触碰平台,船尾平台缆绳断裂造成作业人员受伤等不良事故。所以,船长对每次抛锚带缆都应该认真有备而作,这里仅对操作中的某些步骤和要点做些说明,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首先要了解需要靠泊的平台面方位线的度数,计算本船垂直于该方位时的船首向,了解该抛锚点附近有无海底电缆,抛锚时注意远离;该处水深多少,需不需要备锚。如果水深不超过25米,不需要备锚,抛锚时控制倒速不超过1节;如果水深在25~70米之间,抛锚前先将锚送到接近海底约5米左右的位置,抛锚时控制倒速不超过0.5节;如果水深超过70米,则抛锚带缆基本不能用了,因为水深所需的锚链较长,普通锚机的功率不够,船尾带上缆后,船首距离锚点比较远,锚机收不起锚链,导致锚链不紧,船首随着风流摆动,船位定不住,抛锚带缆就失去了意义。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材 师资队伍 教学软工程
[作者简介]朱凤艳(1967- ),女,辽宁北镇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动力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辽宁 葫芦岛 12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42-02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因此,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工科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被喻为工程技术界的通用语言,同时又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通行证。学生制图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学生制图能力一直是制图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学生制图能力包括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求能绘制和识读中等难度的机械图样。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淡化理论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理论部分。几何作图知识在中学时已学过,制图课中少讲或不讲。点、线、面是组成立体的基本要素,其投影过程可放在立体三视图中讲解,并主要介绍投影特点,淡化或放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立体的表面交线包括截交线和相贯线,均为形状复杂的曲线。生产中,技术人员在遇到此类图线问题时,常近似地用一般曲线代替。立体与平面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截交线,分为平面立体截交线和回转体截交线,在教学过程中,回转体截交线部分只介绍圆柱截交线的画法,而圆锥、圆球截交线只需介绍其种类及形状。立体与立体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线,叫相贯线,相贯线的画法非常复杂,实际绘图时,可以采用近似画法,教学中应重点分析什么情况下形成相贯线以及相贯线的形状。
3.将CAD 绘图有机融入制图教学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已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图,AutoCA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绘图软件,绘图时被广泛应用。在制图教学中,将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穿插到组合体三视图后面,文字标注、尺寸标注、块操作等内容穿插在零件图和装配图后面,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同时,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集中讲授立体尺寸标注。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尺寸标注的内容有尺寸注法(国标)、基本几何体尺寸标注、截断体和相贯体尺寸标注、组合体尺寸标注、零件图尺寸标注、装配图尺寸标注。由于零件图和装配图尺寸标注时需要考虑零件和装配体的实际加工和工作条件,因此需单独讲授,其余部分应集中讲授,使尺寸标注内容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5.灵活处理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包括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等,这部分内容零散,涉及的概念和术语较多,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教学中可采用“先标注,后术语”的方法,即先引入标注格式,再详细介绍标注的具体含义,再讲授标注的要求和方法。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保证教学的根本。传统的制图教材分为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画法几何部分主要研究正投影原理,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机械制图部分包括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零散,不易掌握。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新教材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每一个教学案例都精选工程实例,并给出详细的实施步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个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都从学习目标或问题引导切入,学生可带着目标、疑问学习,先有结论,后有行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注重深化内涵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是组织本校教师培训。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入高校培训和进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与“师带徒”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教师向 “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师”培训,并派教师到工厂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机加工工艺、焊接工艺、设备及管线安装工艺、施工图的审核,了解和学习教材中未提到的新工艺,充实教学内容。二是建立引进机制。通过引进高级工程师、招聘青年教师与特聘技能大师等措施,使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上更趋优化。同时,从工厂聘请了数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来自生产一线,真正了解工厂对技术人员在制图方面的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一贯显得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是在课堂上介绍工厂的实际情况时,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范文4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82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的装备制造业存在于各个领域,其范围广,种类多,影响深远[1]。而处于制造业高端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其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占据产业链核心部位等特点引导着制造业不断地发展[2]。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际社会,以及区域发展主体都把装备工业振兴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作为一种内生发展动力进行了政策强化与力量积聚[2]。
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发展前景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等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就是制造业中拥有先进技术和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业不断提升。随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装备制造业也成为一个优先影响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现状与环境
美国自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并出台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多项法案来大力扶持产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计划上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在装备制造业不断摸索,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引入学习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此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将贸易赤字转变为贸易盈余,装备制造业的贸易总量也多年居于世界第一。中国也通过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由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领导,在宁波、成都、长春、沈阳等城市作为试点示范城市,推行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积极与德国4.0计划对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3]。
3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状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环渤海地区,同时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头城市,所以更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大量的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才能对大连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较好,已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重点企业,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在这些企业的支撑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在2016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增加值271.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9.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大规模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3.7亿元,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4.8亿元,增长4.5%。
大连高端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大连地区老工业基础较好,但老企业的设备多数老化,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完成简单低端的产品,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不强,导致产品不足以独当一面[4]。相对于国际企业普遍采用的先进制造技术,例如数控、集成技术等,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方法,这些企业的提升空间很大。
4 基于高端装备业提升大连城市实力的对策研究
4.1 引进技术,提升能力
加大对成熟技术的引进吸收,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加以学习和研究,增加原有设备的功能,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自身水平。使企业不仅仅只能为其他企业或国家提供场地和劳动力资源来生产别人的产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高技术,高精度的产品。为了提高自己的产业层次,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对重点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高端技术设备的自主研发,形成大连特色的技术产业,将“大连制造”转变为“大连创造”,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4.2 依托自身,主动发展
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临港资源优势,结合周围城市群,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促使同类企业聚集,形成设施共享,资源互补的产业集群。抓住重点技术装备的成套生产,既要掌握重点技术,更要加强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在国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和高精专的小企业集群。各个产业相互连接,由单一产业连接成产业链,再由产业链形成产业关系网,促进产业分工细化、专业化,从而建设强大的产业集群,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各方面的限制,以此来促进大中型企业的战略重组。打造出关联度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基地[5]。更要加强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横向连结,最大限度的提升大连市的国际竞争力。
4.3 依托政策,加速发展
企业应该充分的利用政府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的各项扶持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政府也应该对相应的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相应的奖励体制,以此来鼓励各个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政府也应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财政和税收支持,加大投入,提高装备制造业,相应的研究项目资金。对于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相应的实验室,研发团队,给予相应的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应该创造适合高素质人才研究和展示能力的平台。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缺乏高精尖人才,多数企业对相应的技术人才的待遇和投入不足。因此,企业应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同时吸引海内外科技创新型人才。并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对创新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引进和使用这3个关键点,依赖于产业和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立一个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加快引进创新人才,使大连成为聚集人才的高地。打造出乐于学习,素质高,技能高超,专家型的工人队伍。
5 总结与展望
大连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科学,依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任重道远,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合理应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装备制造业在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产业集群。从长远角度看,发展必须结合政府政策积极配合,依托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吸收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实力,这也是大连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远景。
参考文献
[1]李宗宝,沈玉梅.对经济转型背景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59-61.
[2]陈柳钦.加快发展和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J].郑州航空工I管理学院学报,2011(04):19-27.
[3]李坤,于渤,李清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成长:一个框架性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06):66-69.
[4]王志.大连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