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1
一、课前别开生面的演讲与词语训练
不少学校都打小预备铃,两分钟后打上课铃。不要轻易放过小预备后这短暂而又宝贵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能力,“聚沙成塔、积腋成袭”。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专门安排了如下内容。
1.一两分钟演讲。学生按小组准备演讲材料,可以对身边的人和事发表看法,也可对当前社会问题谈点看法。天长日久,点滴积累,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经训练,我班学生在校内演讲比赛中屡次夺魁。
2.利用这一两分钟进行成语接龙、名词佳句对句等方面的训练。可按座次,也可抽签定,即前一个人说出成语并加以解释,后一个就要据此造句;前一个人说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后一个人就要对出下句或上句。若要求再高些,还可说明出处或解释其含义,甚至是对自己的启发、教育作用。这样日积月累地训练,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经训练,我班学生在全校成语竞赛中荣获总分第一名。
二、灵活多样的阅读训练
根据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及年龄特征,我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常常设计竞赛课: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男生或女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回答;也可以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学习劲头十足,都不甘示弱,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准备,认真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也不是“坐以待灌”,甚至是“白灌”了,而是把课文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吃个透”、琢磨个透,还要比比谁设计的高明新颖、准确无误。学生自己下工夫研究了,内容也就记牢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自读能力也就增强了。当然也不能说每个人对问题都能解决得很圆满,这时就需要老师出面点拨导“航”。正像吕叔湘先生所指出:“语文课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这“最低限度”恰恰是最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讲究“指导”的艺术和技术。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巩固加深记忆,增强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竞争意识。
除了竞赛课外,我还设计了配画式、表演式等训练课,如教《狼》、《皇帝的新装》、《社戏》等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按情节发展给课文分别配上四幅简笔画,从而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得他们深入钻研课文,因为只有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得准确、透彻,才能为其配上合乎要求的画面。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甚至是再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思维品质。有些课文,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情节,当堂表演。教《变色龙》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每组设计2―3分钟的课本剧片段,当场表演,选出最佳小组予以表扬,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受到了听课领导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机动灵活的口头作文训练
在语文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综合能力的当属作文。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活动,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因此,除了正式作文课外,我在教课文时,还安排了机动灵活的口头作文训练。如:学完《七颗钻石》一文后,我安排了:“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小姑娘抱着满满一罐水摔倒在草地上以后,假设她做了一个梦,想象她会梦见什么呢?”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有的说得相当好,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听课的领导、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再如:学完《多一些宽容》一文后,我安排了“我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口头作文训练,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今天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更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四、生动活泼的作文评讲训练
多年以来,作文都由教师详细批改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再安排评讲课,由教师认真评讲。不可否认,这的确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却有越俎代庖之嫌。能不能改变一下,用更好的方法评讲,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进行了改革:批改后,发下去,由最高分依次往下排,由学生自己朗读,而后“听众”发表意见,进行评析:哪些是优点,好在哪里;哪些是缺点,怎样改正。有时还将学生的好的评析与我的评语相对照读一下,以鼓励学生。我还专门安排了教师大致浏览而不详批细改,由学生自改、互改后选出优秀者朗读、评析。刚开始,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评析水平不高,经我指导、点拨、示范后,学生有明显进步。评讲时,安排的两节课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经常是要求不下课继续评,或者要求另外加时间。被选出的佼佼者有了成功的喜悦感,写作劲头更大;未被选中的,经过听评析或者参与评析,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知不足而后进”。总之,全体学生均受益匪浅,不但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自改自析自评作文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作文水平也随之明显提高。经训练,我班学生除整体水平提高外,部分同学还在省、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
五、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直接反映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语文课堂以琅琅的读书声。
如:教《回延安》、《天上的街市》等诗篇时,我设计安排了放录音,让学生边欣赏朗读边品味内容。在优美的乐曲声中,一个男中音深情而又激昂地朗读作品,学生完全沉醉在这一情境中。无疑,他们受到了情操的陶冶,心灵的触动。其他诸如《白杨礼赞》、《海燕》,教学时我均用了此法。
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语文素养;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1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段话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语文素养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根据素质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我们一线教师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断追求的目标。
追根溯源,城乡结合部学生语文素养偏低的原因,我有以下认识:
1.社区文化基础薄弱;2.阅读量太少;3.普通话不标准;4.书写不规范;5.语文实践活动质量不高;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阅读量太低。
如何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营造浓厚的学校语文学习环境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要在班级内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环境。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如每节课前的成语故事会,或者古诗背诵;每周有固定的课外阅读交流;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方法。每节语文课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经典名篇,每周有一节固定的课外阅读交流课,每周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
其次,学校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学校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让语文学习成为每天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另外,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让经典随处可见;
二、注重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培养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有两条原则需要遵循:1、低段学生刚开始阅读,不宜规定太多、限制太多,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会造成压力,影响阅读兴趣,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随便翻翻中爱上书。2、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对他们稍微好点的行为、有进步的地方都要善于发现、善于表扬,多些表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孩子们觉得不读书是不对的,应该爱读书,从而保护少数爱书者的阅读自尊心,扩大他们的队伍。
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语感培养的方法有: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 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书籍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内容芜杂。有些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出于猎奇,或同看热闹,不会动脑,不善积累。怎样在茫茫书海中更多更快更有效地捕捉吸收自己需要的营养?读书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课上,我们应指导学生掌握如下读书方法:1、三读书,即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品味性的精读。所谓“泛读”,就是快速大致扫视文字,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内容;所谓“速读”,就是带着自己的问题、疑问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所谓“精读”,就是要细读,抓住重点句段,逐字逐句地读,咀嚼词语,品味感情,读出方法,读出情感,首先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再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最后体会思想感情。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会圈点勾画、批注,掌握摘抄、编提纲、写体会、进行再创造等形式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年级不同,要求应体现差异。3、边读书边思考的方法,学会分析、概括、综合、联想,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地。指导后,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尝试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掌握方法,锻炼技能。而后,可让学生结合尝试体验,谈收获,谈体会,以互相启迪,共同提高。
五、尽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学校首先开设大量的语文活动课,尽量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力求给全校师生一种信息、一种观念:读书是重要的,我们要抓紧时间读一切好书。其次,要求各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提上日程,让学生回家每天读点书,可先强制实施,再力求习惯成自然,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保证学2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六、读写结合,内化读书效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挂在师生嘴边的一句话,但对于怎样动笔墨有些学生甚至教师却没有意识到,更谈不上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探索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谈到写读书笔记,似乎就是摘抄佳词佳句佳段或写读后感。当然写读后感是阅读的再创造工作。其实我们还可以在摘抄方面做一些尝试。我曾经试着让学生这样分层做读书笔记:先记录文章的题目、主人公名字,再抄记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然后简单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写出感受体会,感受深多写、写透,感受浅可简写,这样记读书笔记省时省力高效,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学生提供了读书的条件,创造了读书的环境,还要促进读书的发展。一方面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活动,如举办书法、朗读、墙报、名作欣赏等兴趣活动;有时组织校内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是开展各项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竞赛活动,如举办读书汇报会、故事会、新闻会、读书笔记与手抄小报展评,开展普通话朗读、演讲、抽签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比赛等。让学生的读书收获在活动中得到检验与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使读书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七、家校互动,共同关注
学生除了在学校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因此,老师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取得支持。而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或者财力雄厚,或者居无定所,但文化素养往往都不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家长努力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不但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籍,而且要从自身做起,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为孩子营造阅读的家庭氛围,这样才会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助力。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区域经济与文化现状,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与运用的环境,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养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对策;
作者:胡晓荣
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教师教育中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一方面,需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需有外在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个人的社会交流能力。“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培养一时成为焦点。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育人的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等素质中,有必要突出培养与课程育人密切联系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整体实施工程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基础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是有效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工作的开展,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指导作用强,具有较深的语文教育作用的认识,对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等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能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说
“核心素养”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人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性。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小学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学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学会新课标、新技术、新评价的三新教学设计,学会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学会课程改革的成果表达和学会文学活动的审美”六个方面学会中形成与完善的个人教育教学修养,其中的文学修养,也就是对文学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素养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几点对策
(一)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
学习是人生基本的需要。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性中有一种发展的欲望或需要,其生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食物;其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人的学习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活动方式的过程。有人称21世纪是学习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所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应当把研究性学习或组织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来认识,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提出创新与继承的方法加以实践。
(二)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课程、课堂、课题)活动是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新的研、修、培一体化活动。在网络“三课”研究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能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创新方法实践新课程的新教学标准、新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组织指导。当前网络化的环境为教师参与新“三课”研究活动创造了新的平台和提供了新的活动内容与交流的形式,使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的群体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不断形成与改善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发展意识”五种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开展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关键是有自我的创新教学。所谓创新教学,是教师有创见的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思考教学。研究表明:有创见的教学应是“生动的教学、期待的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的教学、思维策略”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一是要把握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如目标导向策略、创新思维策略、学生想象激励策略、教学管理开放性策略、学习资源优化策略等;二是要重视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展现的方式,如教师的“三课”教研活动方式,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式,教师的学术交流方式等;三是要有对创新教学设计与创造思维习惯的密切联系的认识,如“不先入为主的区分学生的学习,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多余学习刺激的自我意识,对学生问题思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固着采取变式”等。
(四)认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需要完成。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能发现文章中的美,就不能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只停留在关注课本中的文章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将其作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的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一是教师需要学习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如诗歌的思维方式、散文的形散而神在的知识等;二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如不同的文体表现技巧、不同的文学作品欣赏的入口等;三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如主题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是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五)强化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模式
场完美的舞蹈表演和编舞者的文学素养与编导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灵活的舞蹈技巧,充分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观众欣赏到一场活灵活现的视觉盛宴。舞蹈编导者要充分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并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才能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编排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一、理解舞蹈编导中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舞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同的舞蹈就有不一样的舞姿和表现力,所以编舞者要着重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时刻牢记自己的编舞计划,不断总结成长经验,用心感悟时代文学的评论,正视社会现实,发挥文学素养下编舞编导的极大优势。此外,编舞者要让练习舞蹈的人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是由很多个细小的步骤和步伐相结合才能完成的,表演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完美地释放动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让表演富有灵活感和动感。编导者要了解全媒时代的发展历程,掌握最先进的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效制定舞蹈策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培养舞蹈编排的艺术意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进行舞蹈编导,加强舞蹈的生动性和实质性,让舞蹈者通过动作、画面和线条等的结构塑造完美、文艺的意境或美术作品,间接地让舞蹈练习者看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刻画美。新世纪时代下的大众文艺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优秀的文学舞蹈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和陈规的“霸权”地位,显现出更符合新时展理念和社会动态的发展方向,舞蹈练习者要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要想熟悉地掌握舞蹈的正确要领,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舞蹈的正确步骤,每天都辛勤练习,勤学苦练,方能掌握技术技巧。伴随着市场经济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不断进步,舞蹈者只要积少成多,只要每天都熟悉一个动作,把一个步骤掌握到位的话,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舞姿。最重要的是,做编导的舞者想要灵活学习运用舞蹈之中的技巧和技能,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历史和灵魂,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舞蹈与文学素养相结合,增加舞蹈里的刚劲和魄力,赋予舞蹈生命的力量,并且保留舞蹈本身的柔和和优美,就能把舞姿展现得更生动,让观众眼前一亮。
二、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
(一)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学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发展朝着先进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进步,传统的文学发展模式也由单一性变得更多种多样和实际化,舞蹈的编导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舞蹈编导和教学的过程中,指导人员一定要注重舞蹈动作和素材的选取,给舞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练习计划和舞蹈动作,方便练习。此外,在舞蹈编导的计划当中,不能忽略重要的编导方法和技巧,要不断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舞蹈最重要的练习步骤就是细节的掌握过程,细节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都离不开细节的编排,完美的舞蹈要求舞者的手、眼睛、身体、步法都能完美地融合在舞台上,让观众感觉浑然天成,感受到舞者每一个细节动作,所以舞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做到位了,才能展现舞蹈的灵气,引人入胜。在舞蹈过程中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舞蹈者有足够的空间施展动作,才能让舞蹈展现出更轻松的姿态和最自然的动作,表演者必能展现出精气神和灵气。舞蹈的编排和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教师要注重舞蹈的编导过程和教学方法,让舞者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力,让舞者不由自主地爱上舞蹈,爱上文学艺术,真正发挥舞蹈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舞者感受“多元化”、“高效化”、“情感化”的舞蹈练习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舞蹈练习内容,也让舞者与编导教师之间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方便交流和探讨实质性的舞蹈动作,达成一致的看法,充分运用文学素养,提高舞蹈编导的高效性和质量性。编导教师要提高学习者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其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舞蹈意识,构造“直观性”、“具体性”、“艺术性”的舞蹈练习过程。舞蹈的最高境界在于用舞者的形体之美来表现内心的艺术之美,从而达到人心形合一的效果。细节掌握好了,整体的结合优势有了,舞蹈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舞蹈指导和编导教师要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培养舞者的多方面思考和理解能力,让舞者选择合适的练习资料和舞蹈学习素材,丰富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领域,让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变得更灵活和更完善。
(二)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优化舞蹈编导方法
舞蹈编导者在丰富自身文化素质、学好舞蹈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不断了解社会时代文学的发展动态,对当代的潮流和舞蹈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和解析,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触,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秉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舞蹈文艺精神,面临文学素养的舞蹈编导任务,临危不惧,勇敢前行,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己,并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努力优化舞蹈编导方法,注重细节和过程,加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力度和强度。如果舞蹈没有其灵魂所支撑,整个团队就会显得零零散散,没有核心精神和舞蹈魄力,也就不能显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因此,正确运用舞蹈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舞蹈编排者要注重文学素养,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技术技巧,让整套舞蹈动作显得更流畅和具有文学气息。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文学素养的实质性内容,严格要求舞蹈训练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舞蹈的练习,跳舞者在练习舞蹈和熟悉动作时,可以注重每个动作的接触点和时间点,从而准确把握肢体的运作准确度。指导教师要让舞者明白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关键点和主要舞蹈因素,比如在挥舞手臂时,要牢记手臂挥舞的正确高度和与肢体的接触点,以便达到和团队其他舞者协调一致,才能让观众觉得整个舞台有一致性和完美性。而舞蹈者在记住舞蹈的步骤时,还应该记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正确顺序,一个很小的动作细节就可能影响整套舞蹈的美感,也能充分体现一套舞蹈动作编排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一个完美的表演,是需要全体舞者的极力配合的,所以在舞台上一定要有固定的表演中心。编舞者要有合理的规划和编舞方案,严格训练舞者的专业素质,而舞者们可以在训练和演练的时候就形成以舞台为中心的习惯,并时刻把握好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偏离舞台中心和团队整体,加强每个舞蹈细节的练习,由于舞蹈中常常含有进步、花步、变换步等步调,人身体的位置就会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改变,舞蹈者要根据计划好的舞蹈动作进行合理选择和判断,找好跳舞的中心点,就能让舞者的肢体最大程度地舒展开来,就能在肢体的协调性中让舞蹈和舞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三)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美的社会,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代舞蹈编导过程中加入美学元素和文学素养是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的。舞蹈编导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和编导模式,了解舞蹈教学的基本流程,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掌握文学素养下舞蹈编排的主要特点,培养舞者的综合能力,构造出完整和充满美学素养的舞蹈动作。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有效加入文学素养的方法,能不断激发舞者的积极性,培养舞者积极地探寻舞蹈的知识和练习素材,而且,舞蹈者要注重情感舞蹈的练习方法,即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融入文学素养,将感情带入到各个舞蹈动作中,加强舞蹈的美感。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在生活中注重细节,感受日常的小事,主动发现生活元素并有效地构思,把生活素材合理地运用到舞蹈作品的创作中。舞蹈要求全部身体部位一起灵活运作,才能表现舞蹈的艺术性。敏捷的动作和轻快的步伐能增加舞蹈的吸引力,让动作更协调和富有节奏感,让舞姿看起来更优美。编舞者要特别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表演者想要展示出一场活灵活现的舞蹈盛宴,就要让观众看完舞蹈后有视觉冲击和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舞蹈当中的技能和技巧,来丰富表演的内容。舞蹈指导教师要注重学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舞蹈意识的塑造,要经常利用实质活动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利于美的思考的舞蹈教学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大自然,感受到真情实感,体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意识,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华和姿态,并鼓励舞者主动探寻舞蹈的奥秘和技巧。日常中多和舞蹈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并经常练习和巩固舞蹈动作,合理地构思和发挥,在舞蹈的学习中升华自己。
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5
一、课改的具体措施
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溯本追源,还是在于高校的改革。为了增强一线教师的创作能力,激发一线教师的创作潜能,使他们学会收集并整理来源于日常的创作素材,再经过加工和文学提炼,最终付梓一书。这就要求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在设置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现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例,进行分析怎样改革教学内容。
(一)重设课程目标
儿童文学的课程目标即是培养教师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具体而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主要包括:对儿童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对儿童文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丰富的阅读儿童文学的经验、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能力和技巧四个方面。笔者认为这几种素养属于儿童文学基本素养,如果教师们在此基础上还能创作或者改编儿童文学作品,这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而且还能为儿童文学园地增添更多的优秀作品,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这种素养属于儿童文学的高级素养。俗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教师们翻炒着一些较为陈旧的、过时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如教会他们怎样在此基础上翻新,创作出一些真正贴近并反映儿童当下生活的作品来。这样也许会给沉寂的儿童文学界多少荡漾出几朵浪花。故此,本课程的目标设置在培养教师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的同时,增添“积极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拥有儿童文学更高的素养――创作素养”这一内容。
(二)重建课程内容体系
儿童文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儿童文学发展史、文体与作家论、创作论。纵观一些权威的儿童文学教材,如北师大王泉根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方卫平和王昆建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都没有专章对儿童文学创编进行介绍。也就是说,在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们没有把“创作论”列为课程内容的重点。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儿童文学课程内容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新型人才的特点。故此笔者认为,创作论也应该是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代表作家的创作史、创作和改编方法探讨等等内容。
二、创作素养的培养方法与步骤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童文学创作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创作者在拥有一颗童心和爱心的前提下,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后再进行创编。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领会儿童文学的创编,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得出了一些儿童文学创编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1修改。教师把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故意改成有瑕疵的,让学生们在修改的过程中明白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自己在创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家乡》一片绿,一片红,/园里番茄酸酸甜甜。/一片青,一片红,/地里辣椒亮闪闪。/一片黄,一片金,/田里稻谷沉甸甸。/一片绿,一片红,/家乡景色真是太美丽。
根据儿歌的特点,即句式的整饬,节奏的灵动以及音韵的和谐,我们会发现这首儿歌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没有做到音韵的和谐。要做到儿歌的音韵和谐必须要押韵,而儿歌的押韵则有三种方式:句句押韵、隔行押韵、隔行转韵。而这首儿歌显然都不具备。另外,在句式上,也不符合儿歌的要求,句式过于散乱,缺乏节奏感和音律感。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家乡》绿一片,红一片,/园里番茄大又甜。/青一片,红一片,/地里辣椒亮闪闪。/黄一片,金一片,/田里稻谷沉甸甸。/绿一片,红一片,/家乡景色真好看。
2续写。对一些写得不完整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补充和续写。如儿歌《补票》:老袋鼠,看舞蹈。/买张票,往里跑。后面就需要进行补充。根据这首儿歌的题目以及袋鼠这种动物的特点,我们得出这样一个隐含内容:老袋鼠的袋子里装着小袋鼠,但她只买了一张票。大家在续写的时候就需要领会这个隐含的条件再来续写。第一可以从老袋鼠角度来写:哎哟哟,不得了。/老袋鼠,想逃票;第二可以从小袋鼠的角度来写:小袋鼠,大声叫。/妈妈妈妈,我没票;第三还可以从售票员的角度来写:售票员,发现了。/老袋鼠,需补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更深一层地领会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而且也发挥和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另外,也可以以童话故事接龙的方式来完成续写。
3改编。对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使它重新焕发新颜。台湾童话作家孙晴峰对格林童话经典篇目《灰姑娘》进行了三种改写。第一,置换身份。故为一个平民青年去拯救被继母虐待的普通的女孩。第二,改变主人公性格。灰姑娘参加舞会,但她没爱上只会跳舞的王子,而是爱上了王子身边智勇双全的武士,把逆来顺受的灰姑娘写成了一个敢爱敢恨,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子。第三,改编情节。王子为了能找到灰姑娘,于是在全国征集另一只鞋子。征集起来的鞋子五花八门,王子发现有一只比灰姑娘穿的水晶鞋更漂亮,于是下令召见这个制作鞋子的姑娘。姑娘的智慧和美貌深深打动了王子,他最终娶了这个才貌并重的女孩,放弃了性格软弱的灰姑娘,并和他的新娘开办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鞋厂。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传统经典的改写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和颠覆,同时也是对当今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新定位和思考。
4仿写。在经历了前面三个阶段的练习后,就可以找出一些自己喜欢或者容易模仿的作品试着创作。纵观中国很多大家也都有仿写的经历,然而这并不能影响他们的成就。如叶圣陶的《古代巨人的雕像》其实就是对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的仿写,鲁迅《狂人日记》也是对俄国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借鉴。他们在吸收原作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和独特之处,反而使得作品呈现出别样的味道来。
5创作。如果说在前面几个阶段都做得很好的话,那么就可以进入天马行空似的自由驰骋阶段。也就是自由创作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你可以随意地找寻着灵感,并在灵感中挥洒着自己的想象和激情。也许,优秀的作品也会就此诞生。
总而言之,时代需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而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儿童文学,责无旁贷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自我创作能力上面来,即重视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以便于让这门课程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转引自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5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见刘厚明:《导思、染情、益智、添趣――试谈儿童文学的功能》[J]发表于《文艺研究》1981年4月。
[3]叶圣陶:《我和儿童文学》[J],见叶圣陶等著《我和儿童文学》,1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
[4]转引自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57页,广东: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文学素养提高的方法范文6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锻造意义
人文素养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基于对“人”的一种价值关怀而产生的精神,强调人本主义。人文素养注重人的主体地位,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并且基于这一需求通过多方面途径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得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旨在凸显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精神需求,促使其能够形价值观,进一步全面发展。接受人文教育的大学生会在其本身形成一定的精神成果,这种精神成果不仅是学生内在的一种精神理念,在其言行举止中也会加以体现。因此,经过不断学习和锻造,人文素养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因此在思政教育这门高校覆盖范围最广的课程中,如何合理地融入人文素养将对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思政教育是一种计划性的培养活动,而人文素养的培育则以人的精神需求为核心,两者虽然具有区别,但是从最终目的上看都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素质。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人文教育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而思政教育则以马列主义为主,涵盖道德教育、法律基础知识等,前者丰富的内容可以有效的补充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进一步丰富思政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在尊重人、关怀人的氛围中,以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
1.轻视人文教育。思政教育对我国高校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意义:其一,可以促使学校形成民主氛围、思想氛围和文化氛围;其二,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增强法制意识、提升德育水平。但是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人文教育的轻视,没有充分发挥人文素养对人才锻造的作用。在一些理工院校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许多人文学科被边缘化,师生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对一个高校学生的重要性,缺乏人文关怀与个性价值,在思政教育中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只是接受各种知识的工具。
2.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被割裂。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往往没有紧密融合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许多高校将两种教育作为相对的学科,分为不同的领域来进行教学,人为地将两者分割开来。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容易形成偏差,思政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灌输,无法与人文、历史、艺术等内容相关联,形式与内容上都缺乏人文关怀。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人为地割裂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将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
3.人文素养的培育流于形式化。我们正处于移动信息技术时代,科技至上的观念影响着许多高校的师生,将科学教育摆在最高的位置,容易使得高校教育出现功利化的趋势。当前人文教育也存在工具化与知识化的倾向,人文知识的输送是较为容易的,但是也因此忽视了人文素养锻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完善人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往往停留于表面,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精神的培养。许多高校都开设人文素养相关的选修课,但是多以技能型的课程为主导,而对人的修养、道德等人文类课程却很少开设。
4.人文教育机制不健全。高校人文素养锻造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人文教育的主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高校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通过人文素养的锻造可以进一步丰富其精神。但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对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调整都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措施,并且对人文教育的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反馈体系不健全、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割裂、政治素质与人文教育融合性不强等。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素养锻造的途径
1.加强与重视人文素养的锻造。加强与重视人文教育,首先要坚持主体性的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关怀学生的基础上来构建教学体系。在思政教育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传输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相关问题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在人文素养锻造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层次性和针对性结合的人文素养培育方式,努力促使人文素养成为高校学生的内在基本素质结构。
2.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将人文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以人文素养中的“人本”价值来补充思政教育中的“集体”价值,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政教育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单纯的理论灌输只会适得其反,而人文教育中史、哲、艺等范围广泛的内容可以有效地补充思政教育在理论上的苍白。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人文关怀问题来进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具体的人文素养问题,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对问题的阐释效果。
3.健全人文教育学科体系建设。高校学生不仅应当学好专业知识,并且需要锻造良好的品格、提升自身的修养,这些都有赖于合理的人文学科设置,当前高校虽然设置了一定的人文学科,但是流于形式化,重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培育的真谛。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实质,逐渐内化为精神层次的素质。因此应当为高校学生创造一定的人文环境,优化人文学科的设置体系,有目的性的展开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
4.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如何紧密融合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需要对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加以创新和改革,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校领导要重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为学校师生树立榜样;健全人文学科的设置,增强思政课程的人文内涵,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行不悖;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各类人文活动,包括艺术欣赏、社会实践等,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塑造人文素养;对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管理,结合学生的根本利益,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人文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