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育人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1
体育文化精神已经发展上千年了,而体育最开始产生就是以人为本,它依靠本身特有的身体运动促使人类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使人的生活不断得到美化,人本身有了目标,创造一个完美的人。体育不止是简单的帮助人类强身健体,它的终极目标是要挖掘人身上具备但未被开发的潜力。体育教育育人理念的应用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下面本文将对体育育人理念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体育教育育人理念的应用
(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跑、跳、投是与体育密不可分的,而体育教学只是简单的教学生打球、跑步,或者是练习一些武术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对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认识使得体育教学一直处于一个狭小的框架中,完全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行为及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影响。传统体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使得我国体育教学的课堂一直强调课堂纪律性,教学方式较为程序化和训练化。因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忽视了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是需要身体与智力充分结合的,体育教学的横向发展空间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认识到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上,应该应用与人的精神与人格上,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
(二)学生德智美发展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包括脑力劳动以及体力劳动都是以人的身体为基础的,强健的身体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程度的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目标,体育教育作为其他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育人理念的体育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育人理念不仅仅要应用在人的身体上,还要在人的创造力上充分体现,人的个性的塑造依赖于体育教育的影响。
(三)育人理念充分应用于教学新思维中
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体育教育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它将身体锻炼作为手段,最终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弹性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育人理念要求教育活动不能以教材为主要教学依据,来完成教学目标,而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进行调整,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育人理念应用的当务之急。
二、体育教育育人理念的效果分析
(一)体育教育应用育人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育不仅仅只是一门教育课程,它包含很多的美学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用心体会和意识到体育教育中存在的美。体育老师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对美的认知与感受,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将体育中的美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美,进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并且更容易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提升
体育教育实际上就是行为教育,实践证明体育教育对人各方面的教育有着显著成果。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一方面,体育教育显然更有优势。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相对来说会注重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品质的培养,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通过各种体育行为表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布置各种体育任务,通过体育训练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勇敢果断,意志坚强等优秀品质。学生在参加体育竞技活动时,往往会比较容易兴奋,平时不易发现的潜能以及思想会比较自然的流露出来,同时学生会出现的不良行为会比较容易被发现以及纠正。
(三)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体荣誉感越来越淡薄,在其他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较大的困难。但是体育教育显然有着其明显的优势,体育活动必然是属于集体参加的。所以体育教育育人理念的应用很好的弥补了学生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很难培养得到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育过程中,无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外活动中,都较多的采用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参与,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大大的增加,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依赖彼此,相互牵制。为学生组织的体育比赛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因为比赛是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不仅提高,还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主人翁感,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就产生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结语: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现代体育的教学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过来,育人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还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向学生创造力。育人理念的应用最终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有道德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昕.浅谈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J].文体艺术,2010(9)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2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人本理念;管理
收稿日期:2007―03―13
作者简介:张伟(1965―),女,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与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21世纪是一个教育社会和学习社会,也是以人为本、以创新发展为特征的时代。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是人类对人的存在的重新反思,也注定了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要走人性化教育发展的道路。本文拟就把人本理念与我国成人教育的管理实际结合起来,谈谈如何促进成人教育管理。
一、人本理念的深刻内涵
1.人本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人本理念及其模式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为人际关系理论,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期为人力资源理论(又称新人际关系理论),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理念的基本观点为:组织是重要的,但组织中的个人更为重要,组织是为人而存在的,所以管理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提高人的积极性和管理的效率。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他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具体地说,有如下特征:(1)更加重视组织中人的因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2)更加重视组织成员的心理满足、交往行为、意见沟通、权力运用等。(3)强调不仅完成组织目标,而且要顾及个人目标,使两者结合起来,组织才真正有力量。(4)提倡组织中实行民主参与管理的领导方式,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中可看出,人本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认识为基础的人本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中,人被认为是既有丰富性、精神性、非理性心理意识的主体存在,管理绝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特质密切相关的。在管理方法上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判断、行为标准等“软”的因素长期培训,通过培养自己组织的组织文化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凝聚力。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科学管理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很大影响。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现代管理思想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如《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孟子坚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还有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现代的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要求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可以说这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精要。
2.人本理念是管理工作的最高理念
人本理念是管理工作的最高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同样可以指导高校的成人教育工作。高校的成人教育工作目标是既要把学员造就成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又要把学员培养成各种能力协调发展的人。要牢固树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一切发展中的人是最重要的科学发展理念,立足于成教学员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2)人本理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高等教育是塑造和培养人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具有根本性,它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领域的人本理念要比其他行业都要强烈和牢固。高校成教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学员主体意识。(3)人本理念是管理思想的最高层次。从管理学角度讲,所有管理都是为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坚持人本理念,就是强调在管理中必须把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当作管理的最高目标,把人的长远发展和长期生存当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成教管理工作要围绕一个根本目标,即朝着学员的全面发展努力。脱离这个根本目标,一切管理工作将以失败而告终。
二、高校成人教育实施人本管理的必然性
实际上就学校管理而言,人本管理涉及的“人”有多方面的: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员,还有家长等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实施都有重要的影响。大家都懂得,没有钱是难以办好学校,但是仅有钱而没有得力的人,肯定也办不好学校。至于其他教育资源,如周边良好的育人环境无一不需要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充分、合理地应用人力资源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管理实施人本管理也是理所当然。而从学员的角度来看,人性化管理也是成人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目前,当代高校成教学员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自尊意识以及自我发展意识都非常突出,他们特别需要被尊重,特别需要平等的交流,非常反感外界的强迫和居高临下的说教。他们的身份是双重的,他们不仅具有受教育者的身份,而且还是与管理者具有平等地位的权利主体,他们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他们的合法权益。还有高校成教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意识较淡薄,学员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也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学员之间的很多矛盾,降低学校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构建一个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对成教学员的工作,不仅是管理工作,更应是服务工作。要有效实现管理目标,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既要强调管理者的身份,又要尊重被管理者的自尊和价值。管理者要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被管理者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可以说对高校成教学员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培养成教学员尽快成才,促进成教学员的全面发展。
三、人本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审视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组织管理现状,不难发现管理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对成教学员的监控,强调服从、统一和接受。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管理制度僵化、管理形式化、管理操作技术化、管理的庸俗关系化,体现了重章法而不重人的特点。那么如何寻求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人教育的灵活性,满足受教育个体――成教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呢?在成教管理工作中应怎样对成教学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呢?
1.规章制度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的高校成教学员管理规定确实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对此在制度设计上要贯彻人性化理念,做到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既要合法又要合理。如《函授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函授学员考试规则》、《成人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弹性学制实施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都要体现人性化思想,要顺乎学员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而不能走向反面,即压抑学员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可扩大制度设计的参与面,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修改。
2.激励机制与人本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自强不息。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就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通常来看,成教学员的管理手段有教育手段、激励手段和行政处分手段,管理手段的选择要以人为本,教育手段和激励手段是我们主要管理的方式,而处分手段则是前面两者的补充。我认为,高校的管理手段还要多用正面激励方法,少用批评方法。在对成教学员的管理中,应采取激励机制与人本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采用刚柔并举的运作方法。提倡激励机制刚柔并举的运作方法,就是要在制度化的运作过程中,对学员融入人文关怀,无论是质量监控、绩效评估,还是奖惩实施,都要关注学员的心理反映,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监控过程、评价结果做客观分析,对刚性制度进行柔性分析;在进行奖惩和分配时,更要注意在执行刚性制度时体现人本关怀的精神。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对于因为运作过程中出现特殊困难而效果不佳者,要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关心,可以考虑对其减轻处罚。对于克服更大困难而取得优良绩效者,要给当事人上浮奖励,以保证其心理平衡。
第二,增强激励机制运行的透明度。透明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效果的好坏,如果是暗箱操作或者过于强调主观作用,不仅会挫伤学员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激励机制成为管理工作的障碍。
第三,注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交流,注意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保证给学员一个充分说话的权利。在重大管理决定之前,要建立学员参与制度,尤其在重大处分之前,一定要给予学员申诉的机会。在管理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凡与学员相关的规章制度都要让学员知晓,凡与学员利益相关的事项要实行公示制度。同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要注意保护学员的自尊,维护学员的个人隐私,保护学员的权益不受侵犯。
第四,关心、了解学员的需要。要注意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与学员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成教管理者要关心、了解学员的需要,要把学员的冷暖放在心上,经常列入议事日程中。要主动与学员交往,做学员的知心朋友。了解学员的内心世界,要关心学员的思想、业务和生活,重视他们的发展,及时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当然,以成教学员为中心,坚持对成教学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并非放任自流,并非学员的一切都由学校包揽、学校承担无限责任,学员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事实证明,只有把人本理念与我国成人教育的管理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3
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然而,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可能不是所有班主任都考虑过。大多数班主任可能会说,我已经尽心尽职了,而且还做得非常不错,因为我班的课堂纪律非常好,因为我班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得非常棒,因为我班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能做到这样,确实不错。一个班级能有这样的表现,校领导如果还要找茬,那么必定会导致学校管理的失败;一个班级能有这样的表现,他人如果胆敢评头论足,那么必定会吃上大大的鼻门羹。为此,我只能说,一个班级能有这样的表现,如果还需要“鸡蛋里挑骨头”,那么也只能班主任自己来挑——这样的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取得如此成绩,是每一个学生真真实实的成长吗?
也是道听途说,有这样一个班级,正如我前面所说,课堂纪律非常好,班级卫生工作常常得到学校好评,学科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然而也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评价这个班级:“学习还真是没得说,就是上课比较沉闷。无论老师怎样引导提问,就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有学生也告诉我,这个班有些在全年级都赫赫有名的学生,晚上学习要学到凌晨一两点。啊!这可是初中学生啊,是一个快乐的成长阶段啊!这样的学习会是快乐的吗?如此用功难道真是学习需求的推动?班级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班集体,作为班主任,真是可喜可贺!但是作为学生个体,当他晚年回想起自己的学习生涯,他会有一番怎样的回味?这还真是难言啊!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特别是那些“七口之家只有一小孩”的家庭(家庭成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出现。(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学校教育引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就有这种趋势,孩子不爱学习,因为他不用学习也能吃香喝辣,他的六个长辈只要还有一个留在人世,他就不会有受挫的风险。此还仅仅是一个情况,或许是一个极端的情况。但是,如果如数家珍一样地数落各种情况,那么很多教育工作者就要心灰意冷了。
然而,我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糟糕,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家庭,除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挨饿之外,都还有一丝丝的“梦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能是一个封建陋习,却会是当下教育的一个救命草。关键的问题是,怎样用好这个救命草。一个能利用好这跟救命草的教育工作者,他将会是未来的成功教育者,或许还可能成为教育大家。
意识到这一点的著名教育人,在头脑里都深深地体会到,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头脑里的思维理念:管理型教育向服务型教育的改变。
在一个教室里,看到这样一则标语:“走进这个教室不快乐,走出这个教室不学习,是这个教室所在班级的羞辱,是这个班级班主任教育的失败。”看到这样的标语,教育人能不为之一震吗?一个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教育标语的。
教室是什么地方?学习的地方,学习的地方,就是快乐的地方;教室外是什么地方?学生愉悦的地方,学生愉悦的地方就是学习的地方。快乐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快乐,为了快乐,我要学习,快乐与学习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境界?这或许是未来教育的真谛。更可喜的是,班主任对这种境界的追求,已经上升到了自己教育事业的价值观念层。达不到“快乐即是学习,学习才会快乐”,是班集体的羞辱,是教育的失败。
我信奉这一教育理念!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4
一、以“全人教育”理念为引领,兼容并蓄科学发展
我校“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发人的潜能。因学区内商贩及低收入家庭子女较多,新生生源素质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家长科学教育水平有待加强。因而提出了学校“全人教育”理念及代表学校发展方向的“一训三风”。“全人教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教育方向。我校“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二、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文化立校特色强校
在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校通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途径,致力于师生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一)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我校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为主旨,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目标,重视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文化校园。建立了“凸显特色弘扬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注重“内蕴型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各楼层设立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文化长廊,使校园成为立体“教科书”。翰墨润灵、书香氤氲、个性飞扬的校园文化,在无声无息中浸润着师生的心田,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师生素养。
(二)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激能”评价科学管理
1 推行“能本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益。学校找准目标,人本为基,推行“能本管理”:一是建立能力型、学习型组织;二是岗尽其能,形成良好的岗位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能力为本”建构学校的管理机制,依托科学的管理网络,实现能本管理的高效率;依托校务公开制,促进能本管理的公信力;依托绩效考评制,实现能本管理的激励性。形成了走动式管理制度、带级调研制度、干部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学生家长评教等制度,使学校创建了以人为本、和谐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2 多元智能评价提升学生个性素养。我校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推出校园“多元智能星”、“校园四美”评选活动,并利用“科技节”、“心理健康节”、“艺术节”、校运会等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发掘学生潜能,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同时,使各层次的学生找到成长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全人教育为核心,“塑能”课程熔铸特色
秉承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我校树立了让每一个学生“阳光自信、快乐成长”的学校课程理念,架构“尚美、雅行、求真”的学校课程体系:“尚美”课程以艺养德、以艺促德,是以创意空间特色选修为载体的艺术素养类课程;“雅行”课程涵盖《心育》、“浸润式德育”等培养生活情趣、修养品行的课程:“求真”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的实践类课程。由此,形成多元化的校本“塑能”课程――以阿福童课程为核心的“幸福公民”教育、“润泽心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书法、扁鼓为代表的“尚美艺术”等二十余类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平等、开放的课程超市,为一些特困生、学困生提供了激发潜能、发展特长的机会。
阿福童课程:培养未来的“幸福公民”
2011年3月,我校作为青岛市首家学校引进源自荷兰的国际一流的儿童社会与理财教育课程――“阿福童”课程,培养富有使命感的未来幸福公民。经历了发展四部曲,即:青大师院志愿者团队授课-成立研发组,培训师资-研发策略,拓展授课领域-牵引扶放,逐步将此门课程与学校研究性学习、浸润式德育品牌相结合,将培养“幸福公民”作为该课程的主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尚美艺术:培植传统文化根基
以书法和扁鼓为龙头的学校尚美艺术教育,采用学校课程必修和全员创意空间特色选修课程同步发展的模式,通过“塑能”四环节,即:成立课程专家团、制度保障课程实施、搭台培能展现风采、活动牵引形成氛围,让学生人人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研习艺术。“翰墨飘香”书法教育和“鼓韵”扁鼓教育特别培养了学生亲近传统文化,传承国粹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心育导航: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
作为山东省心理健康先进单位、市北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日趋成熟,形成体系。研究专家团保障实施的专业化;《心育》学校课程,实现心理教育的普及性;课题研究导引导,挖掘心育内涵;心理健康节、心理阳光Bar等活动引领,牵引学科渗透;调整家教方法,指引学生阳光成长。
浸润式德育:提升学生品德素养
学校基于学生成长内需,激励学生自我成长,开展融“常规、主题、特色”为一体、“三轨合一”的“浸润式”德育活动。开发学生潜能,倡导“体验践行”,追求享受成功愉悦的“无痕德育”。即:学会尽责,享受尊严;学会学习,享受成长;学会沟通,享受合作;学会欣赏,享受生活。“我是创城小主人”“社区巡查”“环保创意赛”“粽寄真情”等主题活动,拓展学生认知空间,历练品行,提升素养。
(四)全人教育为核心,倡导“竞合”研修文化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5
【关键词】以人为本;农村;成人教育;价值观
以人为本是当代西方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思想不仅是一个广泛的哲学概念,还涉及心理学的理论。以人为本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揭示主要从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的角度加以描述。“以人性为本位”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中一个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教育以此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从人的本性出发,形成了有着显著特点和重大影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从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可知,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其内容包括知识教育、认知能力教育和情感意志的发展,强化了尊重和发挥个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理念无不对今天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和价值取向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准确分析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科学取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于今天我国成人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体现成人价值观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以最大限度地完善人性发展、帮助个体提升学习力为目标,这些理念对我们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启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和谐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的保障,前者可以对后者起促进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将愈益明显。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之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着和谐社会的整体水平或整体面貌,而人的素质又决定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
二、教育对象广泛化
成人教育是一个“无限制的领域”,过去我们成人教育的对象中既有普通学校在校生,也有高考落榜的应届高中生,还有参加工作的社会成人。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许多农民工面临重新寻找生存之路的问题,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又无特殊技能,在城镇中没有立足之地,这是他们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给我国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以人为本理念来看,解放人性、完善人性,追求人的自我实现是其社会和教育追求的价值,这点也正是成人教育本质所在和价值取向。我们只要充分挖掘成人需求的内涵和外延,就一定大有可为。
三、办学机制市场化
根据成人教育“开放性”的特点,在办学机制上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以增强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实力。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成人教育既提出了挑战,又为引入市场机制带来了机会;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资源型大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有充分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开展成人教育的积极性,我国的成人教育在办学思路上才能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才能架构起真正为“社会成人”服务的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社会成人”求学的渴求。
四、整合教育资源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6
小学教育管理管理模式人本管理创造性人本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一种思想,强调要对每一个个体进行尊重。当前已经是进入了21世纪,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当中,需要聚集民智、汇聚民力,要发挥出每一个个体的责任心以及创造性,就更需要注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运用和发挥。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因为青少年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基础知识都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加强对于小学教育的人本主义管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表现以及主体性的地位,培养出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自信,也是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所需要进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小学教育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育管理上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存在抑制的状况
中国很早就已经兴文重教,从东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诸子百家进行传习讲学,一直到现在,中国仍然十分重视文教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是正因为中国从封建时代以来长久的教师权威性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都是强调服从,并且教师也是服从小学的科目教研组的教研成果,无论从教学的方式或者是教学的内容上都应该服从教研的成果,不然则可能受到诘难和责备。而负责具体教学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但是一旦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的个性等,却不容易受到教师的接受。所以,教育管理上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尊重,很多学生在日常的过程当中也都放弃了自身的创新尝试,这一点对于很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而言,也同样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引导和管理。
(二)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容易发挥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当前对于小学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学上存在的资源紧缺的状况也逐渐突出,影响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优化以及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小学普遍出现的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资源紧缺,以及资金上、时间上普遍不足,这样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就采取大班教育,班级的学生人数太多,教学的质量也不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太大的本质差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无法真正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关注,教学没有个体的微调,容易造成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一刀切,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探索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一)采用民主的人本主义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全员参与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的根本目标。小学的教育管理者和小学一线教学的教师,在贯彻执行相关的小学规章制度、教学制度上也需要彻底、自觉以及主动。但是学校在形成小学的日常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不能够完全忽视对于负责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经验的主观感受。由于很多负责一线教学的小学教师,对于小学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加清晰,所以可以更加不留死角地掌握当前小学教育管理所缺乏的一些层面。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都应该被小学的教育管理者所吸纳和整合的。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强调策略研讨上的全员参与性,教育管理的策略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聚集一线教师的智慧,形成更好的教育模式。而这种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也会对于一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起到更为积极的影响。
(二)要注意人性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更好的结合
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三)构造更为浓厚的人文教育文化的氛围
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注意以人文本的观念,不仅仅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具备这样的管理价值观,更是一个文化养成的过程,从而用人本主义的机制以及方法对学校进行管理。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一旦教学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学教师在一些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上存在分歧的时候,不要采用传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注意采用一些平等的交流和互相沟通的方式,让一线教师能够想说、能说、有机会去说,不要轻易怀疑教师的一些创新观念和做法,也不要形成一些思维定势,不愿意和教师继续交流,最终造成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之间的嫌隙。这就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人本主义教育文化氛围的培养和形成。这些宝贵的人本主义教育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和一线教师之间的良流,并且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为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新小学生而付出努力。让小学教师愉快地参加工作,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实现人生价值,也是小学教育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王召宏.特色文化、小班化让教育如此和谐――赴南京、上海学习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