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范文1

关键词:技工学生; 就业指导; 创业教育

学生从进入技校学习起,就带有明显的职业倾向和就业的愿望,学生毕业时能否被顺利推荐就业,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并安心工作,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将直接影响学校声誉和招生任务的完成,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许多国家在劳动用工部门和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域都引入这项工作。不难看出,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就业、学业与择业、立业、创业的桥梁。

国内外就业指导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目前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分析,大体可归为四类:一是研究个人择业倾向问题;二是研究职业发展和职业成熟问题;三是研究职业决策过程;四是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强调学校就业指导应视为系统长期的教育过程,强调应结合日常教育工作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些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和教益。

因此,立足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迎接新时代的呼唤与挑战,充分考虑职校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来研究和探索技工学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内涵

1.职业指导的内涵。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我们这里所说的职业指导是指技工学校根据社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据行业对人才规格的不同需求,针对专业实际和学生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择业、从业、立业、创业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其核心是做好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辅导工作,社会服务工作,以缓解就业形势,实施职业指导问题。

2.创业教育的内涵。我们这里所说的创业教育是指依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对技校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思路、策略等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应各种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为技校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国家和地方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合理配置,使他们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则就谈不上创业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3.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创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且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社会压力提供了条件。由于创业教育最终须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长得以实施,因此,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我们必须进行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提供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人才规格及人才素质要求的依据。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既包括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及习惯;还包括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教育思想、指导效用、指导原则、指导方法、途径等;也包括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模式、途径、价值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是本课题的重要特征。

二、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建议分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

1.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社会、职业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是极其欠缺的,对其应着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从学生入学起,就向他们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专业及社会需要,确定就业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实现就业目标铺平道路。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系统地、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与就业目标相关的其它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

2.对二年级的学生着重进行专业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此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主,并完成所有项目的技能考核。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专业技能的需要,自学辅修旁系专业,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一身多证的技能型人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培养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

3.对毕业班的学生着重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就业定位、择业技巧和面试心态的调试。毕业前,就业目标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毕业时,就业目标就表现为就业定位,如果当初确定的就业目标与毕业时的就业形势不一致,就业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励的环境下,技校生能否获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他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就业定位,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不要盲目等待。并且要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帮助学生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趋势,鼓励学生了解到劳动力市场用工状况,为成功就业谋得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要建立自信心,学会推销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应有的礼貌和言行举止,以最佳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必然会取得成功。

三、探索就业指导、创业教育途径

就业指导的途径多种多样,经过近几年实践得出的效果良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置就业、创业课

⑴课程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在课程内容上就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比如:①如何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②客观地认识自己,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就业的愿望和要求;③怎样作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④怎样增强自己在择业中的自信心;⑤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己,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⑥掌握面试的技巧与艺术。这些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通俗化、具体化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认清目前就业的现状和了解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

⑵教育形式活跃,内容要丰富。就业指导不能只靠毕业前来开设,从入学教育起就融入教育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了解认识理解正确把握这样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来产生作用。从形式上可以采取如下方式:①聘请就业指导方面的老师就该方面问题做系列讲座;②请本校近年成功就业的学生回校作现身说法;③聘请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代表来介绍用人情况和面试技巧问题,消除学生对就业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多渠道就业打下基础。

2.重视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的内容,在备课中处理好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及时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具体实施,在内容上寓就业指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具体的措施是:①召开全校教师会议,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与内容、重要性与必要性。②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灵活取舍教材内容;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渗透内容,处理好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内容的完成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渗透内容的关系;适当增加渗透内容,彼此兼顾,各有侧重。③将学科知识考核与就业指导教育内容的考核有机结合,比例由各任课教师自己掌握。

我们要求教师平时多多收集和积累资料,主要是国内外,校内外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有益的方法、途径、技巧、失误等。将这些经验和失误以案例的形式写进教案,用小故事、小专题的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喜爱和乐于接受。

重视课堂教学操作管理。积极探索“在教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的方法:①在教师的带领下,尤其是在实习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创造”,如数控车工、模具钳工、双电维修、计算机网络、会计等专业性项目;②在相互质疑中明确择业、创业的方法、技巧。讨论、质疑有利激活思维、活跃思维,开发创新思维;③在生产实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方法、技巧,更要为学生铺设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创新的新途径,逐步形成创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大胆细致、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

⑴通过班会、团委、学生会、文学社组织的各种活动,开展就业指导、模拟创业情景训练。

⑵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实施就业指导的辅助手段。每学期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下企业、公司、旅游点,赴劳务市场、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中介机构等开展调查、实习锻炼、试聘应聘等活动,以便了解社会需求、认识职业特点、提高求职能力。

⑶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及校园文化如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广播、电视、校黑板报、宣传橱窗、校报、教科研文摘、自制小报等开展就业指导。另外,学校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各种操作技能比武、文化娱乐活动,不仅可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还可提高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目的。

4.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开展咨询中介服务。从1998年开始就组建了企业与学校联合咨询委员会,学校通过对各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把用人企业按其性质、类型、规模、经营状况、用工种类、用工时间、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及员工的待遇等进行归档管理,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并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查、供求分析、问题咨询、信息、指导报名等多种活动,有效发挥了学校就业指导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就业中介机构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与职业中介的联系,与各地的劳动力人才市场、职介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架起与职业中介机构的桥梁,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总之,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开拓创新、不怕挫折、吃苦耐劳、敢于创业的精神;可以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并善于将目前的学习与远大理想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就业竞争形势,产生紧迫感,激起奋进与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基础薄弱的学生重新点燃勤奋学习、奋力拼搏的火花;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了职业知识,求职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识业、择业、就业能力,为社会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尹凤霞主编.学生心理保健手册.北京:华艺出版社,

传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范文2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1.二、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153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685.6亿元,增长2.9%,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略增,晚稻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畜牧业生产增长较快,渔业生产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增加值8279.5亿元,增长10.6%,增幅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工业增幅明显回落。全部工业增加值7474亿元,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4.7亿元,增长11.6%,增幅同比分别回落4.4个和5.8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发展,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景气回落。第三产业增加值6336.8亿元,增长11.5%,增幅高出GDP增幅0.9个百分点,比工业增幅高出0.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仍回落4.4个百分点。

2.投资增幅趋缓,消费增幅回升,出口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限额以上投资5834亿元,增长1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401亿元,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名义和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个和1.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长20.6%,农村市场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6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01元,分别增长8.2%和12.9%。进出口总额为1637.4亿美元,其中出口1178.9亿美元,进口458.5亿美元,分别增长25.7%、24.3%和29.4%,出口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63家,合同外资109.8亿美元,下降16.6%,实际外资79.3亿美元,增长11.4%。

3.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减缓,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003.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6.7亿元,分别增长20.3%和2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86.6亿元,增长4.8%。如扣除镇海炼化和杭州炼油厂这2家企业的影响,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845元,分别增长10.3%和13.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和4.7%。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增长26.5%,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提高3.8个和7.9个百分点。

4.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生产价格涨幅高位趋降,房价涨幅逐月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4%,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涨幅(3.8%)为今年以来最低。8大类价格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8%。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6%和12.8%,进出涨幅差为7.2个百分点,同比扩大5个百分点。9月份两项价格指数首次出现回落,涨幅分别为6%和14%,比上月涨幅回落1.3个和1.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和0.7%。前三季度,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1.1%,继8月份环比价格下降0.2%后,9月份继续下降0.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0.2%,涨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各月涨幅分别为12.4%、11.9%、11.6%、11.4%、11.3%、11.0%、9.2%、7.5%和5.6%,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土地交易价格仍居高位,上涨29.2%,涨幅同比回落17.2个百分点。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9月份杭州、宁波、金华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分别为4.3%、6.7%和7%,高于3.5%的全国平均涨幅,分别居第30位、15位和12位,温州上涨1.8%,居53位。

5.存款增长较快,贷款增长回稳。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6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3674亿元,增长21%。本外币贷款余额28578亿元,增长15.7%,增幅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比6月末回升0.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3603亿元。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工业、商业和农业短期贷款分别增长19.3%、14.7%和16.5%,私营个体短期贷款增长16.4%;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8.5%。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结构调整升级取得新的进展。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040亿元,增长13.8%,增长贡献率达40.1%;实现利润515.6亿元,增长21.6%。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等行业经过改造提升后生产稳步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9.9%。高耗能行业生产减缓,比重降低。纺织、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和电力等8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0.7个和1.5个百分点,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低1.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一产投资增长21.6%;制造业投资2439亿元,增长16.2%,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2%,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5.7%;三产投资势头良好,投资3019.2亿元,增长20.2%,增幅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为51.8%,信息、卫生社保福利、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务、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行业投资增长20%以上。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8%,占出口总额的4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回升,增长7.4%,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进外资快速增长。新批高技术产业企业109家,合同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26.1%和75.6%;交通运输、信息、科研、教育等服务业合同外资成倍增长。

2.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41.6%,增幅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6.2%,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7.4%。创新成果进一步体现。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43.0%和20.9%,其中发明专利分别增长23.8%和54.2%,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提高到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7%,增长贡献率达22.4%,新产品产值率为15.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3.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前三季度,预计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9%左右,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0%,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耗能千吨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6.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7.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据省环保局初步预测,前三季度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削减3.3%和5.9%左右。

4.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舟山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船舶制造等临港工业,在全省经济增长趋缓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前三季度,舟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6.2%,利润增长77.9%,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2.4%和28.4%,出口增长71.6%,增幅在全省均居首位。衢州和丽水也显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前三季度,衢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8.6%,增幅居全省第2位,利润增长35%,限额以上投资增长21%,均居全省第3位;丽水出口增长43%,利润增长40.3%,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6%,居全省第3位。

5.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支出141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6.1%、38.5%、29.9%和71.3%,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分别增长18.4%、38%和15.5%。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三季度末为3.23%,比去年同期下降0.0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9月末,企业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净增186万人、173.6万人、185.3万人、101.4万人和157.8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净增88.2万人和92.2万人。

三、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工业生产和效益增幅明显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从一季度的13.5%回落到前三季度的11.6%,利润增幅从18%回落到4.8%,这既是企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主动收缩生产规模的结果,也是我省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和企业素质总体不高的综合反映。主要原因:一是资金、土地、煤电油等资源要素制约。二是盈利空间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减少。工业品“进出”涨幅差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和资金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使企业成本压力加重。三是外需拉动减弱。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需求明显下滑,我省前三季度出口累计增幅(24.3%)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若扣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因素,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仅增长13.3%,增幅同比回落1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增长12%,增幅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出口对销售产值回落的影响近40%。四是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下滑。2004年,我省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速一度达到35.3%,2005年回落到22.4%,2006年回落到13.0%,2007年依然低迷,增长12.1%,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有12.7%的增幅,但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仅为1.4%。

2.投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前三季度,虽然全社会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幅分别达到16.1%和20%,但若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幅仅为4.5%和11.6%,同比分别回落2.8个和1.4个百分点,土地、资金、节能减排、企业家投资意愿等多重因素制约下阶段的投资增长。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又受全球金融动荡及对后市的不乐观影响,市场观望气氛较浓,而开发商受资金压力影响逆市推盘,供给短时激增,存量市场又不能理想消化,成交量萎缩,前三季度,全省房屋竣工面积增长18.6%,但销售面积下降33.6%,销售额下降24%。在居民收支增长趋缓和收入差距未能缩小、物价上涨带来刚性支出增长较快、社会保障尚未健全、股市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较浓等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任重而道远。

3.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有所显现。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前三季度,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幅(20.3%和23.2%)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和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2个和3.7个百分点,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20.1%和15.4%,同比分别回落8.8个和23.6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增就业人数逐季下降。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仅增长0.7%,增幅在全国各省市中居末位;规模以下工业从业人员同比减少2.9%,减少18.9万人。三季度全省城镇单位新就业人员为23.7万人,比二季度减少4.5万人,比一季度减少8.6万人。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110.7,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3点和11.4点。企业景气下滑。据企业景气调查,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3,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2,同比分别回落26.6点和34.2点。与全国同期相比,我省两项指数分别低4.3点和11.8点。产品订货、盈利状况也不景气。三季度,企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11.7,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2.8点和18.1点;企业盈利景气指数为99.6,是自2001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入不景气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