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1
如今,社会跟随着科学技术的前进脚步快速发展,相应的我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此对环境所造成的负荷和对自然生态资源所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在这其中,为满足我们住房要求的高楼大厦占到了很大比重,当前我国由于没有相关的规定来节制建筑业的资源消耗,建筑房屋占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已成为社会越发迫切的需要。因此,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这种建筑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相对于东方国家而言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更着重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绿色建筑”一词中的“绿色”并不仅仅指的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环保,它还包含着“使用绿色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其中。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一栋大厦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整个周期都是要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绿色建筑是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满足人们需求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诞生的。这样看来,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如此,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可持续发展建筑。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鉴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的转入城市,城市住房建筑要求日益迫切,为避免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和对环境的越发破坏,我国必须马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能评判绿色建筑标准的完整体系。在2005年10月,我国建设部、科技部正式办法了相关的技术指导条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7年12月,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人们绿色理念的淡薄,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与他们而比已相去甚远,同时相关法制的不完善、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分析深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不够透彻等一些因素也是造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
三、推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策划方案
绿色建筑是关乎到全社会人民利益的,所以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有法律的强制干扰、道德的约束指引来保证其良性的发展。针对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发展所存在的不足,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大来推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相关条例中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必要的补充,此外还要有低一层次、对建筑节能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出台,配合统一的基本法律,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2、制定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生成好坏都要有所评价依据,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能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地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国家建设部应马上出台相关手册。
3、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绿色建筑设立专业的研究所,能更深入、全面的对绿色建筑有所研究,同时也可以在大学开设有关于绿色建筑的建筑专业,培育绿色建筑方面的人才。
4、加强民众的绿色建筑观念:在民从、学生中开展系列的绿色建筑专题讲座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实惠性。如此扩展绿色建筑发展的民众基础。
四、绿色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实施
绿色技术与普通的科学技术相比而言更为环保,更加充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节约了资源消耗。出于经济目标、环境目标的双方面要求,绿色技术有着统一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
1、绿色材料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1.1绿色混凝土材料
建筑物的绝大部分是由混凝土材料所构成的,所以把绿色混凝土材料应用于绿色建筑是十分有价值的。制作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相对于常规的混凝土材料而言,高性能混凝土有着更优良的耐久性、适用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更能经济地稳定建筑;利用建筑施工中的废弃混凝土生产的绿色混凝土。
1.2木材
木材是环保材料,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它也以更多的形式应用到建筑中来。瓷化木材具有优异的疏水、稳定、阻燃等性能。这种木材特别适合大厅家具和装饰;塑化木材在压缩、弯曲、剪切等方面有能更好性能,具有很强的抗磨和抗压能力。塑化木材可广泛用于地板装修工程中;疏水木材相对普通木材而言,膨胀率与吸水率都有大幅度的降低。疏水木材可以用作厨房装修、餐饮桌面等。
3、电器自动变频技术
一栋大楼的电器运行并不是时刻都要保持在满状态之下,变频技术是在建筑物电器,如空调,灯管等。在负荷需要改变时(如人流减少,室个温度变化等。能通过对电器各部分设备进行变频调节来降低总体能量输出以适应负荷需求的一种自动化技术。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5、屋顶绿化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建筑覆盖率持续增高,城市绿化面积日益减少,屋顶绿化技术成为了能改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屋顶绿化即在屋顶种植一引起易活,需少量人工护理,易繁植的植物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但这种技术实施时保证建筑顶部的防水层不被破坏,不影响住房舒适。
五、小结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必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出现,我们要大胆开拓,勇于进取,推陈出新,寻求出更多更合适的绿色新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绿色建筑中来。同时,也要发展绿色建筑的应用群体,使民众接受绿色建筑,集思广益,使绿色建筑新技术的内容得以更丰富,更全面,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2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will achieve target task when legislation which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bine with "economic incentive" and "force" the government will implement .
【Key words】Green building;Evaluation System;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1. 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 〔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指出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该方案的出台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如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给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不足,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措施
2.1 健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在建筑行业组织和协会的努力下,各种自成体系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继出现,通过对绿色建筑节能效果、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性能等指标的评估,为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依据。典型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美国的LEED 以及加拿大等多国合作建立的《绿色建筑工具》(GBTool)等 [1]。这三个评估体系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且成功运作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其他国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范本。这些评估体系都是非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第三方认证的形式以保持自身技术与管理上的权威性 [2]。
(2)美国的LEED 评估体系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
GBC)倡导制定的以自愿遵守为基础的国家标准,为新建商业建筑和现有建筑的改造提供了指导原则,其目的在于建立衡量绿色建筑的共同标准,促进建筑的整体设计,承认环境因素在建筑业中的重要地位,刺激绿色消费竞争,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良好效益的认识,实现建筑市场的根本变革。LEED认证采用分级制度根据对下述六个方面的考虑分别评分:可持续选址开发、节约用水、能源和空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创新和设计程序。一个建筑项目的得分多少取决于满足以上各项技术要求的程度。
(3)《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是同类评估方法中第一个成功的例子,由英国著名的建筑研究机构“建筑研究院”于1990 年推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成为此后许多国家制定本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范本和基础。美国的LEED 就是在模仿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其他国家及加拿大也是在受到该方法的启示后纷纷仿效才制定了各自的评估方法的 [3]。并根据该体系制定“能源之星”标识,针对取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和建筑物,进行节能补贴或减免税收。一些贷款机构为获得“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物提供低息抵押贷款和现金返还。
(4)GBTool是另外一个对建筑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通用的体系,使用时需要与本地情况及法规相结合。GBTool可以视作第二代的评估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反映了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优先考虑、技术、建筑传统甚至是文化价值 [4]。欧盟许多国家都利用GBTool来完善本国的评估制度,包括英国使用的评估体系BREEAM。
(5)日本则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2001年在国土交通省的主导下开发了以环境效率为基础的建筑综合环境性能评价工具CASBEE,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材料的选择、建设、使用、改建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 [5]。目前CASBEE 已成为日本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涵盖了日本所有建筑类型,被24个主管部门用于建筑性能管控,截止2012年3月,这些管理部门在网站上了8700条评价结果。
(6)此外,新加坡也设立了“绿色建筑标志系统”,是用以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该“绿色标志”采用打分制将建筑分为了5个等级,分为不合格、认证合格、金奖、超金奖和白金奖。
(7)综观上述的几个评估体系,总体设置合理、指标条款、评分要求比较明确,简明实用,评估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实施中也十分重视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包括建造者的经济成本和使用者的利益两方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设有专门的、独立于建设单位的第三方认证,从而使评估体系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2 以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及消费需求。
(1)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的关键,经济激励政策强调的是市场在解决绿色建筑发展问题中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政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调节、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可以降低绿色建筑投资者的成本,调动绿色建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扩大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建筑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就。
(2)运用经济手段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鼓励和扶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在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过2000万新元奖金鼓励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设计单位进行奖励,从2006年至2009年,共对102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扶持奖励,使得新加坡绿色建筑由最初的25个项目增长到36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1万m2增长到15.3万m2。并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现阶段)提出了“绿色建筑额外建筑面积奖励计划”,其中,项目“绿色建筑标志”达到白金奖的可获得最高达2%的额外建筑面积(高于规划容积率),最高达5000m2。以此来鼓励私人发展商建造更高级的绿色建筑。同时,政府出资1亿元新币奖励对既有建筑能效运行进行显著改善的开发商和业主,提高开发商和业主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通过绿色建筑能效改造融资计划和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纳入房地产资产价值增量等激励措施,鼓励私人开发商开发更高效、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新加坡绿色建筑由2009年的367个项目增长到2012年的137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009年的15.3万m2增长到2012年的46.9万m2。
(3)同样,在日本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住房购买低息贷款。例如在川崎市自2006年10月起,住宅群需进行强制CASBEE评级方可进行广告宣传,并且川崎市银行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对B+以上的项目提供低于普通利率1.2%的低息贷款。住友信托银行也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提供比普通利率低0.8~1.2%的低息贷款。
(4)而在美国,许多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府投资等多种形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持 [6]。例如,北卡来罗纳州对商业建筑中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税收抵免;马里兰州对处于特殊地段,如棕色地块的建筑给予相应的税收抵免;佛罗里达州对建筑中使用的太阳能体系免除一定的销售和使用税;乔治亚州对生物质能产品提供免除销售和使用税;阿拉巴马州对生物质能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等 [7]。另外,一些政府机构还向自愿遵守绿色建筑行业标准的建筑企业提供经济扶持。加拿大政府也对设计和建造能源效能较高的建筑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例如,加拿大实施的“商业建筑激励计划”将会为较之传统设计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能效的企业提供最高达六万美元的财政支持。
2.3 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许多国家在采取激励政策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实践。例如,新加坡在2008年4月根据《建筑管制法》,增加“建筑管制条例(建筑可持续性)”部分,该条例针对所有建筑面积超过2000m2的新建和重大改扩建的既有建筑应按照《建筑环境可持续规范》规定的方法达到绿色标志分数50分。之后,于2009年开始,对《建筑管制法》进行修订,将既有建筑改造时必须符合最新绿色标志最低要求纳入条例当中,同时规定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进行3年1次的能耗审计,而对建筑业主也做出了规定,要求业主必须每年送呈能耗数据和建筑使用信息。
(2)同样,日本的立法体系也有较强的代表性,采取了基本立法和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制定了节能方面的基本法,还制定了一些专门针对建筑的立法。日本早在1979 年就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并先后经历四次修改,不但对公共建筑有明确的节能指标要求,对民用住宅的节能也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新建、扩建或维修房屋的建设方、业主或使用者、管理者要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3)而在美国有些州和地方政府已经采纳了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立法,号召州或地方机构遵守可持续性指导原则。其中一些立法还通过设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私营公司采纳可持续性实践。少数一些城市也已经尝试通过立法为建筑可持续发展设定最低标准和义务,例如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等 [8]。俄勒冈州于2001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法案》颇具代表性,该法不仅从立法上明确了“可持续性”的概念,还确立了该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要求州政府及有关机构协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3.1 我国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尤其是2005 年,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共同召开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充分显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和推动力。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2008年,10个项目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截止到2012年7月底,正式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达到488个,加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权的省市地方政府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估计超过600个。6年多时间,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数以平均每年300%的速度高速增长。
3.2 随着2013年1月1月6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中《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北京、重庆和武汉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3.3 北京市政府先后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关于转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等部门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32号)》和《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其中,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所”上,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m2,实现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2%,同时打造一批住宅系统化集成应用示范, 2015年实现产业化住宅面积占当年新建住宅面积比重达30%。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当年建设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10%,“十二五”时期累计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扩展,重要功能性园区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在《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中提出4个主要目标:
(1)自2013年6月1日始,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2)“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绿色生态示范区。(3)“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5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居住区。(4)新建项目中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二星及以上标准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达到40%以上。另外,该方案中还提出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率先实现居住建筑节能75%的目标”。
3.4 重庆市2012年3月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重庆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批复《重庆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十二五”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的目标。《通知》还要求“将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城市。”另外,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了《2013年建筑节能工作要点》,提出已发展绿色建筑为重点,用系统工程方法扎实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注你》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评价的技术要求纳入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的全过程,自2013年起在主城区公共建筑中率先执行一星绿色建筑标准。此外,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规程》、《绿色建筑检测标准》、《绿色建筑建材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导则》,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形成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营管理、评价全寿命周期的绿色标准体系。同时,着力推进政府规章《重庆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
3.5 而武汉市在2010年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现正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立法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全市全面禁止使用烧结实心砖,积极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3
一、积极参与公司倡导的创新研发活动、创立低碳建筑前沿课题
1.积极响应公司组织的创新研发活动,协同参与部门立项的创新研发课题工作并提供专业支持,包括工程常见的户式空调不制冷问题专项研究、设计合同标准化课题中的绿色咨询合同标准化研究,同时还为公司其它部门及项目绿色相关课题提供专业意见与技术支持。
2.在公司领导直接支持下,与国内权威机构合作,创立低碳建筑标准及碳排放核算等低碳建筑相关课题,以期在公司执行国内外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之上,制定自己的低碳建筑标准,建立碳排放计算方法学,将公司实践绿色建筑所做的碳减排贡献科学量化,并指导新建项目的设计建造及既有项目的节能改造,提前应对未来可能的国家强制性减排措施压力和即将形成的碳汇交易市场机遇。
二、负责公司在建项目设备专业的技术管理、技术支持和技术把控
1.按照各项目进度,通过各设计阶段设备专业审图、论证技术措施等专业支持手段,有效保证公司所建项目设备专业的设计质量,给予项目有力的技术支持。
2.重点解决各项目遗留及现状难题。如:
a.针对天津项目户式空调不制冷现象,勘查现场,找出原因,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并协同部门创新研发团队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以期未来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4
2015年,住建局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生态之城”建设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主线,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容貌综合整治行动,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努力打造__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
一方面围绕“绿色、生态、舒缓、宜居”目标,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精心谋划启动了投资2340万元,占地160亩的东湖迎宾公园建设工程,目前该项目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工程预算已编制完成,待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投资模式后实施。另外谋划了嘉陵江路中段南侧100米绿化带工程、开发区绿化补植工程、太行道北延及绿化工程、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10米绿化带工程、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10米景观带工程、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东侧10米景观带工程、金沙江路北侧10米景观带工程、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工程、运河以东植物园工程、泰山道南段敬老公园工程、清馨园续建工程、104国道绿化工程、宣惠河(城区段)带状公园工程、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工程等14项园林绿化工程,确保“三绿”标准达标。另一方面以实施重点绿化项目为基础,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制度,并对已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进行核查,对不达标的小区进行整改,控制新建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5%以上,并设置有休息活动场所。同时强化执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工作和城市绿化专业日常管护,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做到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一是制定完成《__县关于开展县城环境容貌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目前已上报县政府待批准后实施。今年以来通过对“五乱”行为的日常监管,共清理垃圾总量22000余吨;处理违章建筑两起;查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摊点500余个;整治露天烧烤摊位30处;对公厕、垃圾桶(箱)进行实时保洁,确保整洁美观;各垃圾点摆放垃圾桶共计300余个;对2个商砼企业、10个施工现场、6个锅炉、14个土方、砂石、灰渣、白灰料堆及渣土运输、露天烧烤等“涉烟、涉气、涉尘”污染行为进行查处,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实行环卫机械化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16小时保洁,重点地段全天候保洁,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二是投资340万元谋划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选用“以市带县”模式,利用__市软、硬件资源,节约建设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工程方案和施工预算已全部编制完成,并上报县政府批准。三是建立数字城管考评机制,已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了执法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满足及时发现、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要求,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网络,实现管理全覆盖和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
一是尽快完成“绿色生态之城”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确保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加快推进“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重点实施东湖迎宾公园建设,按照《__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住建系统各项建设任务的前期规划、工程方案及预算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尽快完成《__县关于开展县城环境容貌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修订出台,组织联合行动,利用到年终五个月的时间全面整治城市环境容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五乱”行为治理,同时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标准、制度,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责任清晰、管理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经常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建立起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便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
__县“绿色生态城”建设正在以更加完善、更加生态、更加宜居目标稳步前行,从而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目标,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优美、清洁、舒适的绿色环境。通过创建改变、改善我们工作生活条件,让我们有个更加美好的环境,让我们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太阳能;绿色建筑;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 TK511 文献标识码: A
纵观人类历史,每逢新型通信技术与新能源体系交汇之际,都昭示着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在化石能源经济日渐衰退之时,互联网技术的方兴未艾,与可再生能源相互融合,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基础设施实际上是通信技术和能源的有机结合体,承载着这种具有空前活力的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通信技术充当中枢神经,对经济有机体进行监管协调和处理;与之呼应的是,能源起到血液的作用,为将自然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过程提供养料,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运行和繁荣。
一、我国绿色建筑试点情况
一个城市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量与城市宏观经济条件和房地产市场状况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在不同的驱动因素中,又以城市的GDP、商品房竣工面积和商品房售价因素最为主要,特别是城市GDP水平。而6000亿GDP是一个临界值,该临界值以上城市GDP可以成熟的支撑绿色建筑项目在市场上的需求。2011年统计年鉴排列的城市GDP水平,指出目前绿色建筑潜在市场规模比较大的16个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苏州、重庆、杭州、无锡、成都、佛山、青岛、武汉、南京、大连、宁波。
根据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55个已获得绿建标识的项目情况,涵盖的绿色建筑单项技术措施应用包括:
节能与能源利用:通风日照采光优化、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高效照明系统、高效能设备和系统、分户设置冷热量计量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置外遮阳设施、排风热回收处理新风、高效风冷或蒸发冷却机、地热利用、高效能水冷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草坪灯、 风力发电、地泵热源、燃气内燃机热电冷联技术。以低于40%应用率划分,低应用率技术措施包括:设置外遮阳设施、排风热回收处理新风、高效风冷或蒸发冷却机、地热利用、高效能水冷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或草坪灯、中水系统、光电控制或感应开关、内燃机热电冷联供技术、风力发电。应用率比较低的个别技术集中在“节能和能源利用”和“节水和水资源利用”。这些技术需要相对较多的增量成本。
二、以太阳能应用为首的新能源技术主要应用方向及成本效益分析
在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成本效益做分析时,需要运用到增量成本的概念。增量成本是绿色建筑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间的差价。基准建筑成本是为满足国家或地区法定强制性节能要求的项目成本;而绿色建筑成本是指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中各项要求的项目成本。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增量成本源于“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两方面,尤以建筑节能技术为决定因素。
最主要的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增量成本源于“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两方面。绿色建筑的市场经济效率主要由这两方面的技术应用效率决定。
从技术角度看, 最主要的增量成本源于要满足“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指标要求,其中尤以建筑节能技术为决定成本的最主要原因。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增量成本偏低是因为大部分项目只应用成本明显低的技术(如太阳能热水技术),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还不普遍。
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技术中,高效照明已经成为比较普遍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增量成本趋于0,节能效率最高;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比较普遍,节能效率较高;对于公共建筑项目,高能效空调机组效率最高。其他的,如太阳能路灯及草坪灯、太阳能光伏发电、蓄能设施、地源热泵技术等,相对效率较低。
(二)可再生能源光热技术具有应用的经济性,光伏技术尚不具备良好经济性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其中,太阳能利用技术主要有光热和光伏应用两个方向。
(1)光热技术:国内主要是以中低温热水系统为主,平板型集热器及分离式光热系统应用尚不普遍;中高温家庭供暖制冷技术开始普及。由前面成本效益分析可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电效率最高,使用最经济,具有大力推广价值。目前部分省份地区如武汉市已出台强制性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措施。
(2)光伏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光伏板的生产大国,生产的光伏板几乎都销往海外。但多晶硅提纯技术仍然掌握在美日德等国手中,多晶硅浇注炉技术依靠进口。金太阳示范和屋顶计划等投资侧安装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方的积极性,拉动国内市场。但在电网收购政策方面没有有效的激励政策,电网企业对光伏电并网不积极。例如武汉市的居民用电购买价为0.55元/kwh。而一般10兆瓦规模的光伏电厂,电力成本为0.90元/kwh以上,建筑物光伏发电的发电成本远高于这个价格。这些经济及技术因素都导致光电难以并网。目前,在试点的光伏发电项目中,设计采用储能系统运用于地下车库照明系统或用电梯运行用电等。光伏发电技术目前在绿色建筑应用方面不具备良好经济性。
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和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合作,共同对9个绿建项目深入调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节能经济效益为单位增量成本每1元节省电费幅度在0.20~0.35元;单位增量成本节省电费的静态回收期为3~5年。
2. 节水经济效益为单位增量成本每1元节省水费幅度在0.15~0.48元。单位增量成本节省电费的静态回收期为2~7年。
9个项目的节能与能源利用平均增量成本节电效率如下表。
由图可见太阳能热水系统节电效率最高(单位增量成本节电效率的平均值为1.70kwh/元.a);同时也可以看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路灯的效率最低(单位增量成本节电效率的平均值为0.03kwh/元.a)。
三、我国的产业政策及新能源应用趋势
我国于1999年加入《京都议定书》,参与全球碳排放指标管制和交易计划。2010年4月该计划开始实行。该计划通过成员国的碳排放剩余索取权产权交易系统控制各国的碳排放量。
为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碳减排目标,抓住新经济发展的的历史机遇,我国政府循序渐进的适时出台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以政策引导和经济刺激两种手段引导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
2011年12月1日印发了《关于落实的实施方案》。节能减排涉及四个政策领域,分别是是建筑、能源供应、交通、产业结构。
该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建筑节能主要的两个方向是:
1.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力度。方案提到规范和引导科研院所、相关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前期咨询、后期检测等方面专业服务。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见图。
1980~2012年建筑节能减排主要政策文件主要的政策手段都在2006年到2010年间颁布,在十一五期间共颁布了36项政策。
《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武涌、刘长滨)概括了1980~2020年间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2)新建建筑实施节能效率65%标准;(3)非节能建筑改造达到大中城市基本完成, 小城市达50%标准;(4)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在采暖地区全面完成,按实际耗热量计量收费;(5)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广泛应用,包括太阳能建筑1.5亿平米(光伏发电500万平米),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2000万平米;(6)到2020年建筑节能累计减排55.4亿吨二氧化碳(新建建筑40.2亿吨,既有建筑15.2亿吨)
住建部2012年5月公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文中提到规划目标包括:
(一)、把市场经济考虑包括为重要考虑之一;(二)、提出6项经济激励政策(加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投入、加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支持力度、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改造支持力度、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支持力度、加大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各省市如河北、河南、陕西、广州、湖北等纷纷出台实施行动方案。湖北省2013年底出台《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以确保2015年末全省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标准,还规定年内完成200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2014年底前出台强制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规定。
结束语
本文从能源和互联网技术变革着眼,回顾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政策体系和规划。从绿色建筑在不同城市的发展和技术应用情况,介绍了 绿色建筑的应用趋势,阐明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增量成本主要源于“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重点关注绿色建筑中的太阳能技术应用,指出光热技术使用最经济有大力推广价值,而光伏技术还存在并网困难和发电成本过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杰里米.里夫金 中信出版社 2012-6-1
[2]《绿色建筑系列--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与实例》白润波,孙勇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1
[3]《低碳绿色建筑:从政策到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叶祖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1-1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业;创新;建设;绿色
据统计,陕西省2015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52.6亿元,实现增加值1787.18亿元,占全省GDP9.8%,2015年虽然比上年回落了0.22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了6.86%的高点,建筑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拓展延伸不够、建筑产业现代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陕西建筑业如何保住富民强省的产业地位,破解当前的困局呢?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创新理念―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放开非国有投资招投标限制,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企业,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负总责;国有投资项目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投标,招标人在制定资质资格预审和招标文件时,应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设定鼓励或限制其投标的因素及条件;开展建筑强县评选,鼓励各市(区)、县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适应营改增需求,建立与承包方式、产业现代化等相适应的工程造价体系,动态市场人工单价,满足优质优价的工程计价需求;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工程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联合重组、互补合作,积极以代建方式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同时,破解企业资金紧缺难题。抓好工程建设领域银行保函和信用担保政策落实,凡要求施工企业依法提供保证金,企业提供的银行保函和信用担保,任何单位不得拒收,招标监管部门在审查招标文件应严格把关;全面清理非法保证金,对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坚决予以清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开展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省住建厅和人社厅联合定制了《陕西省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惠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劳保统筹制度,切实解决涉及建筑业劳务用工的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工资支付、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问题,利用互联网+新型建筑用工管理模式,建立“建筑务工信息网”。
二、绿色引领―提质增效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安排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等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居住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165万O,19个光电建筑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国家级示范项目。荣获鲁班奖工程30项,获得国家工法32项、省级工法422项,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211个,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数量排名全国第七,第一个省级建筑产业基地已在西安临潼落地,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共计32万O。
以“两体系一平台”建设为重点,搭建了“四库”、“九系统”,相继研发启用了行政审批系统、关键岗位实名制管理系统、施工许可管理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和诚信信息平台,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和互联互通督导。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建筑行业提高、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建筑企业的重视和应用。
2016年加大对建筑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装配式建筑要占新建建筑比例20%以上,绿色建筑普及率不低于50%。2014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建筑业现代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的创新,使我省的建筑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我省将建筑产业化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试点。2015年,西安建工集团成为首个省级建筑产业化基地。陕建集团两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在延安安塞和西咸新区开工。2016年房地产企业金泰恒业联合陕西五建等单位的建筑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全省规划建设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32万O。
三、共享共赢―政策扶持
2015年底,陕西省住建厅会同商务厅联合出台了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扶持措施,将对外承包工程纳入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点支持范围,凡建筑业一级和具有勘察设计甲级以上资质证书,有与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良好的商业信誉的企业,均可申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
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对建筑业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在海外业务发展中的资金压力。加强人才开发投入,尤其是“走出去”人才的培养,鼓励建筑行业人才加入CIOB组织,提高国际市场认可度。强化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建筑企业在国外承接的工程项目参加省内优质工程和勘察设计奖的评奖,并对在国外承接的质量优、水平高、效益好的工程项目,无论是独立完成或与其他单位共同完成的国(境)外的工程项目,均纳入省内优质工程奖和勘察设计奖的评奖范围。
据统计,2015年陕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3.31%,新签合同额3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81.42%。其中,勘察设计类对外承包工程企I完成营业额1.93亿美元,合同总额8.76%。
四、结语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积极深入的影响,2016年,陕西建筑业也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为实现全省拐弯超车贡献行业力量。以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关键岗位实名制管理;以工程质量治理为手段,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政策引导和优质服务为方向,推进建筑劳务用工改革,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温海成;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张凯;我国建筑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