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1

教师的文化素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是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品格,关系着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4]。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研究生导师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强烈而持久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承担教育他人的责任,有利于增强导师的育人动机;他们总是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用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为他们在其他方面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其能成为满足将来社会需求的好医生,因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的言谈举止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他们愉快有效地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提高研究生导师文化素养的方法

2.1严格遴选导师条件

近年来高等院校研究生不断扩招,有些大学的研究生人数甚至超过本科学生人数。为保证有足够的师资,研究生导师的队伍也随之不断扩大。但对于导师的遴选,一定不能因为数量缺乏而降低标准,必须在学位、职称、临床经验、科研成果、论文质量、研究经费等方面严格要求,保证每一位导师都名副其实,具有较高的学科文化素养。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教师因为导师遴选的高标准,则会不断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和水平,优秀的后备力量是导师队伍优化的有力保障。

2.2加强岗位培训

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校教师素养训练,教学能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加强对导师的岗位培训。通过举办导师教学能力培训班,邀请教学名师进行教学方法讲座,推荐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并进行考核,举行各级教学比赛,使导师们更好地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文化素养。

2.3自觉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现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生的任务不仅是治疗疾病,还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及心理干预等各方面工作,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必然的要求。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每日繁忙的医疗工作结束后,专业书籍的阅读必不可少,同时也要自觉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通过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5]。读书对于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多读书、读好书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2.4注重师德修养

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2

摘 要:文章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班级文化建设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并从建立班级日志制度、建立形式多样的橱窗文化、开展同理心基础上的班会活动等方面,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班级文化;人文素养;教学氛围;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1008-3561(2017)19-0015-01

班级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培养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理念,唤起班级成员共同意识,可以使班级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营造高效的班级教学氛围。班级文化建设应当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强人文素养。

一、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班级成员是鲜活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生动丰富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学生施加有效的教育影响,使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得到道德、情感、思想等不同方面的熏陶。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还会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反思。良好的班级文化是通过情感起作用的,班级文化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方面。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促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树立积极正确的人文观念,从而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二、班级文化建设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满足日常教学需要,满足学生多方面活动需要,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感兴趣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感兴趣,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生动的卡通人物形象,喜欢鲜明的色彩,而高年级的学生初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珍惜班级和个人荣誉,因此高年级的文化氛围应当更显庄重。

(2)要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班级文化建设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班级文化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班级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要渗透感恩教育、学雷锋教育、中国梦教育等内容。其次,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体现出道德修养课程、语文课程、美术课程等对学生的要求。第三,要与学生的阶段性人文教育素养目标相结合,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3)要满足学生多方面活动需要。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求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教师可为学生组织多种文化活动,例如“我的未来设计活动”“撰写活动体会活动”“观看电影活动”“抒发理想的主题班会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动脑训练中培养人文意识,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4)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感兴趣的活动。快乐与纯真是学生的天性,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到快乐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文化活动中来。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次,班级活动要有相对的复杂性和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才能完成,这样能使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出教育价值。

三、班级文化建设与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策略

(1)建立班级日志制度。采用班级日志的形式,对班级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首先,班级日志能够调整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其次,班级日志能体现出学生的日常需要,学生可以利用日志记录自己成长中的困惑,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相关问题,使班级的氛围更加融洽。第三,班级日志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日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2)建立形式多样的橱窗文化。形式多样的橱窗文化或墙壁文化,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有效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首先,橱窗文化应当富有生活与生命气息,不能简单地使用名人名言代替学生精心选择的内容。其次,应当在班级建立“图书角”,使学生在班级里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黑板报、画报、手工制作等形式来反映心声,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文化建设中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3)开展同理心基础上的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班会对建设班级文化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首先,班会的主题形式要灵活多样,要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领会主题教育内涵。其次,班会要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结束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涵养及人格修养水准的外在呈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应当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强人文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刘杰.建设班级文化促进共同发展[J].教育,2010(01).

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素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18-01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它是通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技术、体育意识、体育个性等方面来表现的。体育文化素养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 。体育教学应当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一、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不仅能够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够有效地配合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敢于创造的优良品质。通过运动使学生感受动作美、体验心灵美、和行为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二)各种体育竞赛都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展现自己体育才能方面的需要,也为他们创造一种气氛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学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心往神驰。如有趣的体育游戏,激烈的体育比赛有优美音乐伴奏的艺术体操,都是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调节情绪,并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三)创造与超越是体育文化中最具有文化学意义的功能。创造的过程就是超越的过程。校运会中,学生运动员打破一项校记录,既是对原有记录的超越,又是一次新记录的创造。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在比赛中,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胜不骄败不馁、坚忍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四)发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促使学生的主体性从潜能转化为现实。丰富的体育项目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点,那些性格豪爽、反应灵敏、力量大、速度快的学生,可以在足球场上得到发挥;那些性格稳重、刚毅、动作舒展的学生,可以在武术项目中展示风采;而性格温柔、身材苗条、韵律感强的女生则可以在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中展示独特的魅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立足增强学生体质的长远效应。注重体育的终身性 学校体育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健身意识。现代的教育应把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品德、意志和行为看成统一体。通过可以调动 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活动机制 对人全面培养 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 全面提高人的能力体育不仅要“育体”、更向“育人”要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到追求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发展上,要打破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

体系,建立起以合理的运动实践为手段,全面完成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能力及坚持体育锻炼的意志品质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教学新体系。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健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授课时间把体育文化融入其中。体育是一种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竞技运动只是一部分,体育对人类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竞技运动,而从多维体育观的角度来讲,竞技运动的价值则更显其微了,尤其在学校体育中。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应扩大范围,要着眼未来,预见终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生理 心理特点,扩大知识的层次、开阔知识面,并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既要有国家体育方针,政策、法规知识,又要有身体锻炼原理与方法,体育卫生保健等理论知识,构成新的理论教材体系。使学生掌握制订锻炼计划,合理选择锻炼内容,合理调整运动负荷以及评价自身技能状态。

(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传授运动技巧,而且传递体育文化。从体育文化传递的角度来讲,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则基本上局限于为实现运动技术教学目标来考虑。选择教学方法时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思维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既有赖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精选,也有赖于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安排。有了好的教学内容,却没有适宜学生身心特点的组织方式,体育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符灵荣.论传统体育中的“体知”及其教化意义[J].教育月刊,2009,(1).

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4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教材,大大加重了文化的分量,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还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化著作,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程的目标和教学的实际,呼唤新的语文教育观、新的教学智慧。

一、语文观念重建:文化过程论与唤醒教育观

所谓“语文观重建”,即指语文教育观的新构建。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观在各种教育精神、课程理念、教学智慧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地得到新的构建。人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两个维度,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通过互动实现双向建构。语文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它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又要能使学生吸收文化素养、陶冶性情、唤醒灵魂、建构情感与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在于实现人的发展,语文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互动的最终指向也是人的发展生成。唤醒教育观重在强调教育之为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或者接纳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促使其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母语对人的生命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从文化建构观出发,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并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的,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它要求语文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运行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文化传承意识。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瑰宝,它经历几千年的咀英嚼华积淀而成,深厚的传统规定了她的特质,成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身上不灭的烙印。这种文化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行为和思维习惯中,存在于民俗中,存在于我们民族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中,更存在于我们的民族语言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语文学科不可能独担大任。语文学科之所以承担着民族文化教育的重任,不是简单的因为它总是涉及到民族文化的文章阅读,而是因为它承担着民族语言的学习指导任务。语文学科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只能是民族语言的规范的学习和美感化学习,而不是别的。

二、阅读智慧重建:读悟赏析与自由探究

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要善于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是建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古诗文的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着力点。吟咏诵读、参悟体认,立足文本、拓展延伸,构建专题、渗透教化等都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活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弘扬,也要突破超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中尚待解决和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是:一是传统文化如何以隐蔽的方式影响阅读教学;二是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文化熏陶的关系,二者的契合点是什么;三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三、写作智慧重建:合作积淀与个性发展

当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在《人论》中说:“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发挥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人创造文化的作用。”在充分发掘教材探究文化之根,拓展阅读视野采撷文化之花后,培养写作意识摘取文化之果,是必须的也是必行的。

我们考察名人作品,无不渗透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我们考察考场成功之作,大多渗透着浓郁的文化信息。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高考验证,渗透文化信息是一条使作文教学走出“平面”和“干涩”等弊病的成功之路。日日诵读天天熏陶,从民族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现代文化、外国文化等方面坚持不懈地培育学生的个体文化底蕴,意义重大。

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5

一、 以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只有具备高尚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尚人文素养的学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的时期,一个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受益无穷。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通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展了学生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好的阐述:“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

二、 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化学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世界。我们的教材希望通过宏观的认识,体会微观的结构,最终达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所以无论是物质性质的认识,还是理论知识的了解,都是一个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化学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可以用人类生存的世界来比喻它的微观存在。这样结合宏观和微观一起看问题的思路,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思路,从而受益终生。从宏观入手,分析各个微观的结构的影响和决定因素,感悟事物都是有关系的,没有独立的个体。从而把化学问题反映到哲学问题上来。

三、 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促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化学以实验作为学科基础,实验操作与设计可培养学生大胆耐心的实践品质,果敢沉着的自信力,自觉控制的意志力,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并能养成尊重客观、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发现和创新的能力。探索实验,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和活化,为发挥其思维潜能创造了情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热情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过程,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四、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由此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耳熟能详的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发现钋和镭元素的波兰科学家居里夫妇,而居里夫人执着科学、孜孜以求、奉献一生的故事更令人荡气回肠。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以及他为国争光的事迹更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诸如此类的德育素材无疑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对过氧化氢等的介绍,结合四川地震的场景,引起同学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结合社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事实是最好的教育。

五、 认识的科学价值和两面性

科学的最高价值在于人与社会生存质量的提高。许多化学物质合成规律的发现及其广泛的应用,展示了化学的科学价值美。从钻木取火到高能燃料,从茹毛饮血到营养浓缩食品,从树叶遮身到新颖衣料,从攀越行走到飞出地球,化学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力量,美化了生活。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还能够开发新的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为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支撑,提高国家和社会的安全防护能力,所以导致科学价值内涵的不断扩大。这些知识在新知识的讲授中都能适时渗透,让学生了解科学价值美。

文化素养的培养范文6

现就数学素质的培养分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关于数学知识素养的培养

数学知识素养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中小学数学教育使学生掌握数学里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代数和几何里的基础知识,同时使学生尽量多地学习一些近代和现代数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从而使他们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能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劳动及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一目标,中学数学教育所选讲的知识从量上讲,应以“最低限度”为当;从质上讲,应在两个方面向上努力:一是“横”向上的延伸,即扩大知识面,二是注重“纵”向的哲学升华,即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 总之一个目的,就是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根本原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原理、方法对客观存在的“覆盖”范围或应用范围

2 关于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育关于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特别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学数学教育关于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在“技能智能”间进行,而数学能力则主要是一种比较高级和处于核心地位的智能 综合一些文献的论述,可以将数学能力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进一步形成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能力中,应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另外,数学随着人类文化史上罕见的发展浪潮也在疾驰向前,不具备数学自学能力和没有创造性的人是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

3 关于数学交流素养的培养

数学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 学会数学交流是当今国际数学教育共同关注的内容,数学交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数学思想的表达 把自己的思想通过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的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2)数学思想的接受 以听、读、看、摸等方式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3)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 把数学思想从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如,把一个概念用图形或符号表示出来;把图表或实物模型转化成符号或语言等。

4 关于数学品质的培养

数学品质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今后从事研究或工作所应具备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它体现了人格的力量,是数学与品质的结晶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培养比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培养有着更远大的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数学品质素养的培养更艰难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强调数学的严谨求实精神;(2)激励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3)显示数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精神;(4)体现谋求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精神;(5)贯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精神 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并养成精确、严密地处理问题的习惯,以及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事物的科学精神

5 关于数学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