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绿色工程和绿色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跨时代的战略意义。
一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
“绿色”的内在本质是改善环境性能的连续过程,其基本特性为:①永续化,即连续性;②符合环境发展需求,即环境适应性;③聚焦民众焦点,即价值中心化;④提升效率,即高效性;⑤降低风险,即低风险性。绿色建筑的核心内涵可概括为:
1. 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在节能方面必须符合3R理论,即减量-复用-再生。减量(Reduce)即尽可能减少对能源、土地、植被、生物等资源的消耗,采用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新材料,并通过有效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将传统建筑工程转变为生态建筑工程。丹麦的“sun and wind”住宅区,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为全地区提供热源,通过风力发电维持全区供电,这是节能环保的优秀案例。
复用(Reuse)是指利用已经废弃的土地以及砖石、土壤、植被等原材料来构建新工程,减少资源耗费,改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利用废弃的厂房、机器和植物来建设新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又如,利用土地地貌与原生植被设计来规划地面绿化区,并通过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来共同建立体绿化系统。
再生(Recycle)是利用土地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循环来完善建筑工程中“能量-消费”的双向闭合流。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与使用必然会产生各种环境垃圾而造成生态污染,因此对于已经产生大量污染的建筑应及时拆除,并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将其变为生态用地,如将大规模铺装的高密度工业园区在二次规划时变为高绿化度的高科技园区。同时,每次规划都必须高度关注土地再生的需要,对原有的水系、地貌加以合理地保护。
2. 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当以场所的自然环境为依据,从规划到选址、从总图设计到室内关键规划都应当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较完好地保留地貌、植被、天然水系等资源,保持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关注光照、通风、取暖等技术对于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利用新的设计方法与建筑材料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效应。
气候对于建筑的资源消耗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绿色建筑必须实现其在形态、外观、结构、材料、布局、朝向等方面与自然气候特征的高度契合。例如,利用天然的热、冷源来实现建筑整体采暖与降温,或者通过门窗构造和大小来利用自然风,从而完成室内防潮。
二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1. 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太阳能、地热、风能、热电联动等各种技术应运而生,被广泛地应用,并形成了一批代表性成果。
英国政府、私人组织和院校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促进低碳排量、太阳能光电、自然通风、热电联产等高能效技术的有效应用。英国加得夫港口的“未来屋”、诺丁汉大学的“朱比利”分校校园、剑桥大学派克教授设计的“自给住宅”等都是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活废料提供建筑能源的成功案例。德国政府借助巴伐利亚环境公约的制定与实施,大力提升公共绿地和优质环境在建筑工程中的占有率。瑞典政府根据本国国情,从14个方面描述绿色建筑在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各层面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拿大则在制定设备能效标准和建筑能源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 国内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绿色建筑导则》、《全国绿色建筑创新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相关法规与行业标准。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大中城市,出现了一批具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示范工程。
然而,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仍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原因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商业利益冲突。一些绿色建筑技术需要比传统技术更多的设计成本与材料成本,使得建筑工程早期投资加大,降低建筑商和业主的投资热情,甚至产生抵触。其次,缺乏宣传与推广。国内建筑设计单位普遍缺少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专业培训,设计人员只闻其名,不知其实。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绿色建筑也缺乏实质性的讲解与示范,而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第三,缺少有效合作。绿色建筑依赖多种新技术的整合应用与统筹设计,实施阶段则更需要施工方、管理方、投资方、使用方共同构成的团队,若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则必然造成观念的冲突与利益矛盾。
三 我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
1. 发展生态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要从生态观出发,进行住区自然环境综合设计,建立整体有序、循环利用、协调共生的生态平衡系统[1]。建筑设计必须综合考察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切实做到:①土地有效利用:例如,在建筑选址时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绿地、湿地、道路等公共服务区域的破坏,利用新型墙体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来减少对土地的污染。②水资源有效利用:例如,利用可渗透路面材料收集地表水,再通过节水设备降低生活用水量,通过建筑的合理布局包含原生水系。③热能有效利用:利用绝热材料、气密处理技术降低热能损耗,同时利用光能集成窗、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自然热能的产出效率。④环保材料的有效利用:例如,利用可记忆材料实现建筑对日光、通风、温度的自适应与调节,利用光感应的墙体材料来收集自然光能等。
2.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建设部公布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我国生态住宅评价的主要依据。未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的关键环节在于:①健全评价指标:改变现有评价体系“一刀切”的不足,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并结合地区差异来适当调节评价权重;②增加量化指标比重:进一步强调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加经济性评估指标,采用新的算法获得指标权重;③完善评估流程:构建多元、协同评估体系,通过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估、开发商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估的公平与公正。
3. 革新产业管理模式
首先,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力度,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同时通过政府补贴、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强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其次,采取国家认证的项目管理模式,依托政府授权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完成建筑评估,同时建立绿色建筑信用等级制度,将评估结果转化为企业信用度,从而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 结语
我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产业的自觉关注以及技术的整合运用。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革新和制度完善,我国绿色建筑将会获得持续的动力,从而完成建筑产业革命的历史使命。
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监理比较 完善措施
1 绿色建筑监理概念
狭义的绿色建筑监理可以理解为专门为绿色建筑施工过程提供监理服务的行业。在工程实践中,绿色建筑监理的职责是在绿色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中,将绿色建筑的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等要求落实到位,对其建设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绿色建筑最终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绿色建筑监理的广义理解则是依据相关的标准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周期内对其进行审核,对绿色建筑的实际使用真正做到用心负责,以人为本,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考虑建筑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监理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进“全过程绿色监理”,将工程建设各阶段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落实到位,是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积极响应。
2 绿色建筑监理与一般建筑工程监理的比较
2.1 最终实现目标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重,在不违反建筑条例规范的基础上,对项目审核倾向于工程技术上是否附合相关规范,并不考虑项目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仅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建筑过程的工序操作是否合格;是否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隐患等。
绿色建筑监理则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并重,在审核设计方案过程中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示范效给予充分关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进行严格预判和精确控制,对使用材料是否环保以及材料是否可再利用进行审核。当以上两种效益做到兼顾之后,再进行项目的成本预算,考虑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最终使项目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相互兼顾的目的。
2.2 工作理念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主要是为业主服务,以建筑项目为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工程项目展开,不针对项目做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方面的审核,工程实施中的监理,追求工程期限的紧凑、预算的合理,将利益最大化,缺乏使用方面的考量。绿色建筑监理更关注绿色建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注重长远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为整个行业着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产品处处体现对人生活细节的考量,也有助于业主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绿色建筑监理不仅注重工程建设,而且是全过程、全寿命看待建筑,甚至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实际使用也在绿色建筑监理考虑的范围之内。
2.3 工作内容不同
在工作内容方面,一般建筑工程监理注重合同信息管理、质量、工期以及投资方面的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审核,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做出审核,最主要的是对投资预算进行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
绿色建筑监理对环境方面的管理与对工程信息、质量、工期及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并重。在工程信息方面做好保护和审核,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核查,以审查项目是否合乎绿色建筑的要求;在工程质量方面,绿色建筑监理人员高度重视;在工期方面,绿色建筑监理对项目进度严格控制,避免盲目赶工造成工程质量失控或无故拖沓造成损失;在投资方面,不能因为追求项目的环保节能就无限制放宽预算,而应针对预算选择环保施工方案;在环保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和工程交付使用后,都要严格遵循环保理念。
2.4 工作关注角度不同
一般建筑工程监理重点关注建设期,在建设期内,建设工程监理关注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等环节,防止出现问题。而绿色建筑监理关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期、使用期以及建筑废弃期。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从建设、使用到建筑废弃所有环节,建筑都在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绿色建筑监理为使整个过程中建筑物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最少,在审核设计方案阶段就要对建筑物在使用以及废弃后减少对环境破坏的方法做出审核。因此,绿色建筑监理更注重权衡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此外,两者除了都关注有关建筑法规和标准外,绿色建筑监理对绿色建筑标准、材料能耗目标、排污标准及建筑循环利用等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监理与绿色建筑监理特点的比较如表1所示。
3 完善绿色建筑监理的措施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尚处在起步期,绿色建筑监理也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都有较大提升空间,可谓任重道远。完善绿色建筑监理,需要从国家、地方政府、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等方面着眼。
3.1 国家层面
国家要推进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监理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应从法律层面对绿色建筑监理工作进行规范,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进行强化和规范,赋予其法律强制性。只要项目申请绿色建筑,必须符合相关评价标准的规定,获得认可,项目方可进入实际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再到建成使用全过程的审核监管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要求,对于违反规定或者施工方不顾监理的劝告擅自更改施工方案的,要严厉追究。赋予绿色建筑监理绝对的权力,保证监理的话语权,避免监理在开发商和施工方之间斡旋的两难问题。绿色建筑监理人员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监理规范对项目依法进行监理,保证项目的质量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3.2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体现在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区域绿色建筑监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设立区域绿色建筑产业基金,鼓励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官方设立优秀绿色建筑监理人员奖,分阶段评奖,表彰优秀绿色建筑监理人员;做好绿色建筑监理准入机制,提高准入标准,设立绿色建筑监理资格证认证方式,对提出申请的监理人员定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对不合格者取消绿色建筑监理资格证;鼓励协会组织绿色建筑监理人员交流年会,促进绿色建筑监理经验交流总结。
3.3 监理企业与人员
对监理企业而言,企业内部要定期开展绿色建筑监理专项培训,对以往的实践案例做出事后分析,集体讨论,建立企业内部的绿色建筑监理准入机制等。
从事绿色建筑监理的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文化水平,准确把握相关的建筑条例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自身业务上不落后。此外,从事绿色建筑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和有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给企业,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语
绿色建筑监理体制的完善,不仅需要监理行业的不断努力,还需要从上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下至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共同推动,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国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使绿色建筑、绿色监理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而大有作为,这才是有力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监理健康、良性发展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张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保节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01-01
引言
虽然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但资源的分布不够平均,贫富之间的差异较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消耗资源的能力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下,人们对于环境的开发程度逐渐扩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要有效的解决环境的问题,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采用环保节能技术在当今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环保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方面的发展现状
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下,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引用环保节能技术较晚,不能达到国际的环保标准,其发展的空间较大[1]。在我国有一部分对于环保节能技术的了解不够充分,一般都是以国外技术作对比[2]。虽然在绿色环保的大力的宣传下,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要全面的落实环保节能技术仍有很大的难度。如何高效地执行环保节能技术引进和应用,以及成为当下建筑工程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表示,我国环保节能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还需要建筑设计师和工程人员的学习,才能实现环保节能技术的高效。
2.建筑工程中主要的环保节能技术
2.1 地源热泵技术
在建筑物内部中,会发现运用地源热泵技术的空调系统的技能效果较佳。地源热泵原理的是利用地表层内存储的能量对室温进行调节。室外气温早晚差异大,但地表往下的稳定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3]。夏季的温度在四季中使用最高的,建筑物内剩余的热量会在温度的逐渐升高下持续排除,且排除的热量可以完全被地表吸收,这就是为什么地表温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2.2 太阳能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为了实现节能目标,会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到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的是一种将遮阳、散热、太阳能收集一体化的太阳能混合型技术,提高阳光的反思的机器设备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热量和光照,促进节能目标的进行。虽然太阳能技术认可的范围逐渐扩大,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太阳能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地域和天气的影响,加上其成本较高。因此,还需要相关的科技人员对太阳能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混合实践,完善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窗体的节能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窗体产生室内的能耗是提高太阳辐射、温差导热和空气渗透这三种形式,建筑物窗体的节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从技术的角度看,要合理的控制建筑物中的墙面与窗的面积,需要根据窗的朝向,从室内的光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方案,不同朝向的窗和墙面面积表应当遵循表1数据进行布置。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四季分明,夏天的温度是最高的,而冬天与夏天恰好相反。在使用窗体节能技术时需要根据地域和气候因素,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不仅要考虑遮阳,还要考虑到保温,根据表2,可以将建筑节能中的遮阳和传热在设计过程中的系数值确定。
表中Cm为窗墙面积比。
3.2 植物绿化带动的节能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植物绿化属于一个重要的环境,同时也是环保节能技术利用自然节能中的一种方法。在提倡绿色城市的理念下,人们对于房屋要求已经不止时美观安全,对于房屋周围和生活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我国很多的房地产开放商会在建筑的周围种植大量的植物,这样一来不仅美化了室外的环境,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分子,进而提高了空气的质量。植物绿化的作用不止这些,植物绿化的真正节能作用在于植物绿化能够是建筑周围有冬暖夏凉的效益,降低了居民使用空调的机率,从而达到节能的可能性。所以,建筑工程在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时,应当扩大建筑周围指标的覆盖率,确保节能的原生态。
3.3 建筑墙体节能
墙体保温技术在节能技术中属于主要的一种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中也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墙体保温技术的情况下,会认为墙体的保温是由于建筑工程人员在墙体内部设置隔热层,从而才达到减少墙体内外的热量交换。我国在运用墙体保温技术上,还不够现实,缺乏相关的经验和具体的知识,常不能将墙体保温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导致墙体的保温状况较差,没有达到环保节能技术的目标,还造成了建筑材料上的浪费。当前,采用墙体保温技术主要是从墙体外增加保温,虽然运用这种墙体保温技术的难度较大,且投入的成本较多,但由于其保温及节能效果较佳,可以节约室内使用的空间。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环节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员和设计师需要重视环保节能技术,合理的运用这种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扩大植被的覆盖率,提高空气的质量。另外,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充分的发挥环保节能技术的作用,需要向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避免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知识,而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要明确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在运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参照国外环保技术的资料。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节能的目标,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雄.刍议建筑工程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2015,01(63):18-20.
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4
建筑工程包含许多不同的部分,例如土建,安装,暖通等不同的工程体系,其中暖通工程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概念大力倡导,建筑工程中也不例外,该文章主要以暖通工程的绿色环保为主,提倡节能设计的重要性,针对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有关暖通工程中的节能设计。
关键词:
暖通工程;绿色环保;节能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相应的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原来的主要以舒适为主,逐渐向美观,大方转化。暖通工程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升级转化,以市场的变化为基础,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坚持绿色环保,对方案进行全方位改进,做好各项工作。为暖通工程打好基础。
2暖通工程中绿色环保及节能设计应对的问题
2.1对绿色环保概念缺乏一定的了解
对绿色环保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解和认识,不能正确的看待,由此造成暖通工程在进行节能方案改进时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进行改革,建设单位为了减少资金投入,缩短施工时间,在暖通工程进行施工时,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还有一方面,民众对暖通工程的节能知识也不熟悉,进而导致节能设计不能很好的推行。
2.2施工工作不到位
暖通工程中有关绿色环保和节能设计工作的推行需要施工工作等各方面有效的配合。但针对目前建筑工程的发展来看,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对暖通工程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太重视,人员培训工作也不到位因此对暖通工程的绿色环保理念不能很好的推行。虽然有些单位有改进暖通工程节能设计的想法,但是施工期间工作做的不到位,也造成许多节能设计不能很好的运行。因此做好节能设计工作,对施工工作应加强管理。
2.3新技术的宣传不够
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各种新型技术相继出现。绿色环保等各种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例如,太阳能等新技术的出现。这些技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暖通工程的发展。虽然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太阳能技术施工技术复杂,运行成本高,相应的推行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3绿色环保节能设计在暖通工程中的运用
3.1热能收集技术
目前对于热能收集技术主要是通过排风和冷凝两种方式进行。排风收集热能主要是利用排出的风和进入的风进行交替变换。进而对热能进行收集。冷凝收集热能主要是采用空调原理进行。一定程度上改善空调性能。使其更好的进行各项工作。提高空调运转的效率。
3.2变频技术的运用
变频技术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较早被引入绿色环保概念中的,目前许多行业都对这一技术有所利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利用率,也可以对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保护,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整体的改变进而改变环境。一是太阳光的变化,太阳光的强弱直接影响整体环境。二是室内人员多少的变化。人员数量的增减可以改变室内的整体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变频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及时的控制好室温,使其达到最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减少资源的使用,使其利用率达到最高。满足不同的需要②每个工作设备独立进行工作,各个设备互不影响,更好的进行控制,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生活需要。
3.3水力平衡技术的运用
采用水力平衡技术,首先应控制好平衡问题。使空调的水力平衡达到稳定,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则应采用阀门技术进行改进。阀门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动态阀门,一种是静态阀门。比如暖通工程中水的需求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动态阀门进行控制。其余的比较稳定的环节可以采用静态阀门。两者相互配合,更好的进行工作。
3.4余热循环技术运用
余热循环技术相对别的技术是一种运用比较熟练的技术。但有的地区对这一技术还缺乏比较熟练的运用。它的原理主要是对余热进行重新回收利用。提高其利用率。余热回收利用可以供暖,减少能源的使用。为暖通工程的运行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法。
3.5加强环境治理
暖通工程主要是对建筑物室温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技术改良可以利用环境进行检测。对室内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测。使室内温度控制到最佳状态,即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又可以使居住环境更加适宜。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观念,将环境监测技术运用到暖通工程中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6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对暖通工程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可再生资源通常被称为绿色环保能源,它与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可再生资源价格低,且使用时环保无污染,利用率高,所以可再生资源在建筑领域的使用应逐渐放在重要位置。何为绿色环保节能,重要的几点便是消耗低,价格低,可以有效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压力,因此应加大对绿色环保能源的使用。绿色环保能源在暖通工程中更多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暖通工程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压力,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资源等非常丰富,为了暖通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达到节能设计的目标,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利用率,实现更好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
4结语
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高峰期,相应的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建筑暖通工程是建筑业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我国暖通工程目前推行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由于暖通技术等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暖通行业技术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完善存在缺陷的地方。不断改进技术,例如,可以采用热能收集技术,变频技术,水力平衡技术,余热循环技术,环境控制,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等对暖通设计进行改善.绿色环保节能设计理念是当今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该技术,加大技术方面的宣传,增加民众的了解,做好各项工作,使该项环保节能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群众收益,国家收益。绿色环保,节约先行。
作者:赵立娜 单位:天津方标世纪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茁萌.浅谈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11):110~111.
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5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发展的趋向之一,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注重学生建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分析绿色建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及目前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轴两翼”的技术与设计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了贯通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整合了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
关键词:
绿色建筑背景;建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面对当今能源危机,降低建筑能耗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变得愈加紧迫,而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环境,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当前,绿色生态及可持续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建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建筑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绿色建筑思潮的影响,对加快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建筑学专业应及时对教学与课程、培养体系等进行相应调整[2]。
1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绿色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
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一直延续旧的框架体系。课程设置采取以专业为轴心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包括5个体系和4个模块(图1)。这种课程体系导致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学生难以把相关的课程联系起来,知识范围也就越来越窄[3]。传统的建筑学课程体系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线,建筑技术类课程与建筑设计之间没有很好衔接,致使建筑设计创作和技术成为2个独立的元素,不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创新性,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改变课程体系设置只注重专业知识系统性的状况,强调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5]。
1.2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需求
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是主干,贯穿于建筑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建筑学教学一贯“重艺术,轻技术”,学生较多地考虑功能和造型,对于建筑技术的应用考虑甚少,甚至从不考虑,这也使学生对建筑技术类课程缺乏兴趣,无法做到将建筑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但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绿色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撑,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对建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和改进。
1.3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生进行设计或者完成课后作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由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开始查阅搜集资料,接着完成一草、二草、正图,关于绿色建筑技术方面对学生不作要求[6],因此,学生的设计只重视功能、交通、体型、表现等内容,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保”不加考虑,学生绿色建筑设计的技能得不到培养和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类课程,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授课,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结课,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力。
2“一轴两翼”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优化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因此,在绿色建筑背景下,整合建筑学专业的技术与艺术,架构建筑学专业“以设计为主线,以技术为支撑”的“一轴两翼”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改革
3.1删除已经淘汰的技术知识,整合相关课程内容
建筑学专业基础及技术类的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选型”等,但一些版本的教材更新不及时或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新规范、新材料、新技术知识不能在教材中体现;相关课程内容有重复,不仅浪费时间,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删除已经淘汰的技术知识,增加新技术、新规范知识,整合相关课程重复内容,以减少不必要的课时浪费。
3.2增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的技术原理知识
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建筑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浪费不可再生能源,忽略建筑技术的应用。课程体系中增加“绿色建筑认知”“生态建筑概论”“建筑节能”等拓展类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应时代对建筑发展的要求。这些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同时,这些课程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
3.3技术类实验贯通课内课外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在搞好建筑技术类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技术类实验要贯通课内课外,要注重实验的社会性、体验性和时代性,要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要通过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课外的实验可以自主选择课题科研立项,可以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可以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也可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4增加计算机模拟技术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对室内外物理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就进行分析,可借助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对已建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进行检测评价,一些内容也需要计算机模拟辅助完成。增加与建筑环境设计联系紧密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包括Ecotect、通风分析、日照分析、能耗分析等。这些软件模拟产生的图表可视化分析结果直接指导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调整,使学生对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态性、舒适度有了预先的认知,最终从全新的角度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创作出高技术含量的作品。
4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4.1多元化教学队伍的培养
绿色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综合提升,主要以安排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教师短期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工作、鼓励教师成立设计工作室等方式进行。同时,要求青年教师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及时掌握政策法规、科技进步、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发展信息,紧跟行业发展,在工程实践中有效提高工程素养及执业能力,要将科研创新和专业实践活动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工作。深化校企合作。从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订,企业建筑师参与设计课评图和设计课教学、企业承担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以讲座和校园学术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外教育等几方面展开,以参观工地、设计院座谈、设计课指导、设计作业公开评图、设计院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多种形式穿插在各年级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保证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4.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绿色建筑背景下,教学方法除了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等,还要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开展第二课堂等方式。
4.2.1现场教学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技术知识总是一知半解,由于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已经建好的或在建的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应用的技术进行现场讲解,增加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感性认识,既可以把难而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绿色建筑技术的兴趣。
4.2.2案例教学法。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讲授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的案例,或者以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中应用的技术为着眼点,讲解相应的绿色建筑技术原理。由于课堂讲解的工程案例较少,因此,可引导学生广泛运用网络、电子资料,以及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阅读,完成案例的解读,拓宽学生视野。
4.2.3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为了纠正学生设计偏重建筑构思、建筑造型和建筑空间塑造,忽视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材料以及相关的规范标准等技术性内容的状况,可开设第二课堂,如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竞赛、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通过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经费预算、模型制作等,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建筑构造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4.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绿色建筑背景下,学生成果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评价的主体、内容、形式不能单一,需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评价形式多元化,教学的评价体系既要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强调建筑从功能、环境、外观、深度等方面的评价,而不能单独从学生最终表现给予评价;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除了常规的教师评价,增加企业人员参与评价、学生互评等环节。
5结语
现行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逐步趋于合理,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适应发展需求,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基础上,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入手,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完整的、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者:董海荣 单位: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王静,李广军.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探索研究[J].咨询,2010(6):123-124.
[3]周嫱.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4]党睿,王立雄,刘刚,等,跨学科背景下绿色建筑模拟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00-103.
绿色建筑工程案例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技术,适应性
1概述
我国的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态保护观念逐渐强化,环保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一致青睐。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生态小区也成了居民购买的热点,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已经树立了较强的生态意识。不过,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对生态建筑的研究却较为滞后。关于生态建筑技术以及工艺的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是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与工艺,还未能建立起和我国适宜的生态设计方法。使得国内生态建筑成功案例不多,很多的建筑均是打着生态建筑的旗号,却未能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仅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炒作的一种手段。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生态建筑技术理论以及方法。依照发达国家生态建筑技术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非常的方便,不过和我国的国情却不适合。发达国家采用的生态建筑技术一般技术较为复杂,而且建设过程中成本花费大。但是,我国目前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以及科技等方面还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应当研究与我国国情更为适宜的生态建筑技术,确保生态建筑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确保我国生态建筑得以快速发展。
2生态建筑技术获取的途径
2.1模仿生物的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很多方面均受到了自然的启示。生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自身的各种机能得以完善,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才能得以生存。建筑工程要是可以拥有和生物相似的一些性能,便能够很好适应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在生态建筑技术的获取过程中,吸收生命系统的运转规律,把这些规律应用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之中,使之逐渐发展成为生态建筑技术,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和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生态建筑技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物加以模仿,无论是生物形态、结构或者运动方式等,均能够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这样便能够让建筑工程拥有和生物相似的一些优势,实现建筑工程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目标。2.2模仿机器的生态建筑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能源节约以及资源节约,无论是应用哪一种技术手段,均希望能够获得最高效率,机器则是高效率的代表。在进行机械设计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便是效率最大化,同时,机械设计领域一些非常成熟的工艺技术,也恰恰是生态建筑需要的技术,例如,空气过滤技术以及降温技术等等。所以,在获取生态建筑技术的时候,通过模仿机器,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也逐渐的向着智能化、自适应性以及高度可调性方向发展。所以,在生态建筑技术模拟机器的过程中,模拟对象也不再是僵硬并且冷漠的机器,越来越多的模拟智能、可调节性机器,智能化生态建筑随之产生。2.3模仿传统建筑的生态建筑技术在传统的建筑之中,有不少方面均体现出了生态理念,应用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统的建筑技术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与生产过程中而积累的一些经验结晶。传统建筑技术很多都是依照自然规律逐渐形成的经验总结,和现代化建筑技术对比而言,传统的建筑技术更加尊重自然,更重视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传统的建筑工程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此种理念与方法和生态建筑技术的节能降耗、尊重环境理念恰好契合。所以,模仿传统建筑,对传统建筑中的技术进行深入挖掘,吸取传统建筑技术的经验以及方法,可以为生态建筑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可靠保障。
3生态建筑技术与适应性的关系
生态建筑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经济性因素会影响到生态建筑技术的适应性。要想确保生态建筑的建设目标能够最终实现,应当拥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技术拥有的复杂程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该种技术被接受以及传播的情况。一些较为简单的技术,因为更加容易被人们所学习与掌握,因此该种技术也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一些相对复杂的技术,因为在进行学习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导致此种技术应用范围会相对窄。例如,现阶段高技术生态建筑应用到的技术工艺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以及数值分析,通常建筑师都不能全面掌握与该项技术有关的知识,导致高技术生态建筑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仅仅代表了一种口号,基本上没有应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另外,生态建筑技术适应性还与经济性存在紧密联系。一般较为简单的技术,所需的成本相对较少,较为复杂的技术,所需的成本相对较多。技术从根本上讲属于劳动形态,其和人类的活动存在直接性联系,技术行为几乎都是经济行为。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选择建筑技术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经济条件。要是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出现不一致情况,经济性因素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因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在技术、材料以及资金等方面都不够健全,要是采用技术水平非常高的技术来建设生态建筑,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一些经济性更为优良的中等技术以及低技术。就算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一般性质的建筑工程,对于技术的经济性要求也非常高,通常不会采用成本较高的技术。
4提升生态建筑技术适应性的策略与途径
如果想保障我国的生态建筑行业能够得以稳定、健康发展,最为重要是要选择更为适宜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些生态建筑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拥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其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整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均不高,很多区域的经济状况依旧属于欠发达状态;其二,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我国的东部沿海区域,社会与经济均发展到了相对高的水平,但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大部分都发展缓慢,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依然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所以,在进行生态技术的适应性研究中,还应当制定出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生态建筑技术发展策略。首先,应当重点研发中等技术以及低技术,让生态建筑技术的成本更低,在实际应用中更为便捷,确保此种生态建筑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到一般性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其次,对于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逐步推广高技术生态建筑,这样不仅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发挥巨大的宣传以及推广作用。还能够确保我国的生态建筑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再将高水平的生态建筑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有效的减少建筑工程建设中资金投入,并推动生态建筑技术的发展。
5基于适应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实际应用分析
5.1项目简介某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工程的总建设面积为18061m2,要建设成为甲级写字楼工程。该建筑工程拥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该建筑工程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周围交通十分便利,和火车站距离非常近,而且周围主干道具有城市二环线路连接,附近的有几条较大的商业街,还有文化街区,拥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文化氛围。5.2生态建筑设计策略此次设计的原则是多功能性、紧凑性以及紧密联系性,这样的设计原则更加符合未来写字楼工程发展要求。进行建筑设计时,利用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确保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成本有所降低,设计过程中重视建筑技术选择、材料选用、自然通风以及景观设计,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更加的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特征,可以更有利于实现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建筑物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当地资源以及再生材料的应用。5.3雨水回收利用设计利用生态建筑技术,构建雨水收集、处理和再利用系统。系统设计的原则是确保在进行雨水处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的消耗能源,不仅有效的提升雨水综合利用率,同时还要确保废水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之前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根据坡度不同,充分利用地表植被的过滤作用,建立起完善的、节能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设计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5.4隔热材料应用该建筑工程的窗结构,是采用断热铝合金框架结构,在窗户结构的框架之中,加设有硬尼龙隔断层,保证了窗户结构拥有的透风系数达到0.3m3/h,隔音性能超过40dB。窗户的玻璃材料是应用低辐射中空氩气玻璃材料,这样的材料不仅拥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够确保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获得充足阳光,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阻隔室外辐射,确保气温较高的季节有效的隔离外部热量。同时,在窗户结构中还加设了陶土百叶和玻璃幕墙,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这样的设计可以阻隔约80%的太阳辐射。5.5自然通风设计建筑工程的向风方向,加设了一些通风百叶,而且建筑中庭栽种上了较多的绿色植物。若是外界空气流通至中庭结构位置时,由于受到绿色植物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另外,空气还会向楼梯间流动,从而产生“烟囱效应”,更加有利于建筑物内部的节能。建筑物内、外空气流通示意图如图3所示。
6结语
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技术的经济性会对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生态建筑技术对生物的模仿以及对机器的模仿较为复杂,也要求要具备相对高的经济技术,比较适宜应用在一些发达区域。而通过挖掘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设计方法以及经验等,构建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完整的低技术体系,从而确保生态建筑能够实现普及。
参考文献:
[1]吴尧,袁巧兰.无锡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营造技术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6(1):46-50.
[2]张亮山,冉茂宇,袁炯炯.闽南大厝的窗与屋顶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分析[J].华中建筑,2016(12):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