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Moodle平台;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7-02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教学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上的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依据这一理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Moodle平台与高中生命科学课堂的融合。
一、Moodle平台及其特点
Moodle 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一个在线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平台界面简单、易学易用,其模块化的系统结构使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选择、搭配诸如资源、投票、在线测试、聊天室等活动模块[1]。通过模块的有机组合,Moodle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多样的学习活动、完整的交流环境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
要想充分发挥Moodle平台的优势,如何将其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关键。本文就以高中生命科学《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这节课为例,尝试基于Moodle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是上海科技版高中生命科学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对第2章和第4章第3节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从学科价值来看,它与学生的日常膳食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是渗透生命教育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切入点。
鉴于本课内容的特点,结合Moodle平台的优势,笔者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块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活动
本课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人体营养及消化的相关知识,虽说初中生命科学课均已学过,但学生早已遗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势必要占用课堂上的时间先进行简单的梳理,但借助Moodle平台,便可以将此部分教学前移。课前,笔者利用Moodle平台上的资源模块上传了《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过程》两个视频,并设计了相应的在线测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填平”他们的现有发展区,为课堂新知识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活动
(1) 导入活动
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导入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内容顺利开展[3]。在本课的导入设计时,笔者分析高中学生在饮食和营养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且对与之相关的减肥话题颇为关注。借此创设情景,通过一个投票活动,激发矛盾、发现问题,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信息在人自身认知结构中的不断变化和重组,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也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部分[4]。笔者结合本课的导入选择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探究模式,将“投票”模块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如:“糖怎么样给身体提供能量?”、“为什么摄入过多主食或甜食人会发胖?”、“吃肉减肥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什么说有氧运动是最能消耗体内脂肪的运动”等。由教师组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共同研讨与协作学习,在思维的暴露与碰撞中归纳、总结出营养物质各自的转变途径。接下来再将零碎的知识由部分向整体深化,发现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及相互的转化关系。
(3)知识应用训练活动
学生探究总结出来的规律只有再通过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及时巩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堂练习正是辅助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但从传统的课堂练习中教师难以获得全面的、即时的教学反馈。而依托Moodle平台的测验模块进行练习,教师可以便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使教与学都更有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5]。
3.课后拓展学习活动
课后拓展学习是课堂合作互动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后拓展学习更是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讨论与交流无处不在[6]。例如本节课后,笔者在Moodle平台上开辟了一块“课后讨论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评价自己目前的饮食习惯。在彼此的交流中,既梳理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运用、迁移的能力,也为下一课时的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学科价值。
四、教学反思
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教学,教师可根据所授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模块和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实现学习的前移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示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的反馈功能更是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相信随着更多Moodle模块的研究深入,如评价模块等,Moodle平台定会成为促进教学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能力的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浅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6).
[2]李明.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广西教育,2002,15,(22).
[4]阔宇.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81-01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由于课时少、内容量大等原因,使教师很难在课时规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这就容易使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学校及教师应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实施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含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效教学被广泛推广。传统的生物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从而判断教师教学的效果,这样直接导致教师注重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能力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优化发展,并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要求
(1)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高中生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因此,高中生物问题的创设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高中生物的高效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率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生物知识。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时,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从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基因突变的原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当前有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不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脱离了生物教学的规律,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生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特点,使用真实的生物材料或者教学工具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在讲解“生物的生长素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两根黄杨的枝条,将其中一个的顶芽去除,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生物材料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
(3)充分挖掘生物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教材本身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书本内容,就会让学生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多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或者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举措
(1)优化教学方法。实现生物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完美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对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多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实现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音、文、图”的三体合一的特点,将生物的细微性、多样性等进行充分展现,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仅凭教师的口述以及教材的图片会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播放,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离不开问题的使用,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就要格外注意,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提出的问题最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3)积极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完成与生物教师的积极互动,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尊重,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生物知识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设备,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师生进行完美互动,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和谐课堂;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自主探索,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严肃的表情和严励的话语,学生望而生危,岂敢大胆质疑猜测呢?这样的氛围不但使课堂沉闷,而且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通过两种学习环境的对比,我们清析地发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才是学生理想的课堂。以近视的形成为例,讲到近视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怎么能成像呢,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提得十分精彩,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大家对近视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从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初中生物学科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成、细胞的特点等,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另外,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动手欲强。学科特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自然统一,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先天之本,但是这还需要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现动物细胞的结构,采用动画形式播放植物生长过程,演示花开过程等。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的过程中,学生将新学知识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堂生动化、民主化、和谐化,有力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初中生物教学激情无限。比如实验活动,它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的主要活动形式,它不但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再如,校外教学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例,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池塘边寻找蚯蚓。通过寻找蚯蚓这一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由以上教学实例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及大的推动作用。
三、以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是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教学设计必须得当,各个环节的知识层次也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才能逐次深入,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教程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此外,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到极致,彻底消除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良认识,教师应善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如模拟、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等,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生物的奥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忱。
四、以体验式实验桥梁,加强学生与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生动手欲望强烈,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生物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由于大多实验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内容,而有些学生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实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导入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道具:塑料软管、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前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会让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概念。实验过程:第一步,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分别标号a、b;第二步,准备两个气球,一个用嘴吹另一个用打气筒打,可以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第三步,将用嘴吹的气球通过塑料管插入到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第四步,将用打气筒打的气球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第五步,对比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如此,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对该课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善于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2010(56).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生物 新课程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4-02
在当前中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感悟,抓好实验教学是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必经之路。而如何用好新教材?如何处理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充分挖掘教学的教育功能?这不仅关系到教学问题,而且将会影响到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因此,研究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新课程高中生物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实验内容相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实验要求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中生物现在已经由原来的知识灌输型转向为促进学生发展,从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索养和创新精神。
(2)从以教为主的设计型实验转向为以学为主的设计型实验,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生物知识。新教材一改机械模仿、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模式,把多数实验改为“预测与假设、实验设计、活动探究、实践活动”等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性学习,同时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力度[1]。
(3)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从为学生课内学习向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两方面有机结合转变。
(4)从只注重培养应试能力向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并重的方向转变。
(5)从教师垄断教学选题和教学设计向教师吸引、指导、帮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转变。
2.多媒体技术化生物教学的变化
(1)控制多媒体使用的次数
首先,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适应学生的自身特点。虽然多媒体能够给学生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多媒体,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多媒体展示的信息接收程度降低,时间长了学生会对多媒体感到厌倦。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不能让多媒体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或偏离了教学内容。第三,保证实验的实际操作[2]。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教学,生物课离不开实验,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经验单通过看多媒体的演示是不能获得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要有保障。
(2)多媒体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多媒体的内容不但要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还要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会让多媒体的演示内容重复使用,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比如在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多媒体可以引用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动画等,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或是专门的复习课上,教师在多媒体制作中要多加入一些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让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
(3)发挥多媒体演示的多样性
多媒体的表现手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法的多样性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课堂环境,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增强多媒体的演示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来展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乐趣,促进多媒体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3.多媒体化生物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的遗传、变异方面的教学,通过普通的讲解方式,仅仅只是在理论基础上的讲解,这会使得这方面的知识显示的枯燥无味。如果每一次课能针对性地做一些多媒体课件,运用计算机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表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2)突破时空限制,化微观为宏观
在以往的教学中,生物教学以板书、挂图、模型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直观的把生物中比较抽象的、微观的结构直接反应在学生眼前,然而,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学情况则大不相同。以“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为例,DNA的双螺旋结构的讲解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全面的从各个角度使学生认识到碱基配对的原则和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DNA从结构到复制的全过程,使DNA分子这部分内容从微观世界走向宏观化,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到解决。
(3)多媒体教学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在有关人体微细、动态、抽象的教学中。这些内容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学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一章中的“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时,过去我们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来显示这一过程,就能真实、艺术地再现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参考文献: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5
1.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学校有的规模小,有的学校一人包干多门学科教学;有的学校没有专任的生物教师,造成集体教研备课无法开展;有的学校教师兼课多,无法形成集体备课的氛围,对教学案的备写从网络下载借鉴修改使用的多,个人精心备课的少,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有的学校即便有集体备课,由于参与人员少,难以形成“集体智慧”,使教学案含金量不高,教学的实效性较差。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缺乏优质教学设计和资源,整体难以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2.备课有效性的对策。鉴于农村学校现状,完全实现集体备课不现实,建议采用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的备课方式。对于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尝试几所学校联片教研,也可以与城市学校网络共享协同教研。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个人教学案模式,保证教师提前做好个人教学案的设计工作。个人备课的规定项目包括课标和教材的研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设计,重难点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学生的学习材料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板书设计和教学资源准备。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将教师个人备课设计的文本稿或电子稿分享给大家,并对个人教学的设计思想简要给予说明,通过大家选优或组合,形成集体备课教学方案,由备课组指定一位教师按集体教学案的要求进行定稿工作,规定项目是教学过程预设:学生活动的内容、教师活动的内容,留白教师复备内容和教学探讨与反思内容。定稿印发给同年级课任教师实施教学,共享优化后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并进行复备工作和教学探讨与反思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案,这样,使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每学期学校进行个人与集体教学案的推优评比工作,巩固成果强化实效,形成常规模式。配合送教下乡教研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促进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综合能力,提高个性化教学能力。
二、提高授课的有效性对策
1.落实好新课程倡导的生物学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三大理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就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不同心理、性格、情商、兴趣、学习品质和思维方式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学有所得,各得其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还包括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等,学校日常教学就是教师全面落实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平台,切实改变教学观念就会抓住每个教学机会,让学生沐浴在科学素养的“和风细雨”里。农村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长期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既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必须思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对策就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倡导和实行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用三大理念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会启迪我们无限的教学智慧。
2.践行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行为,形成五种有效行为模式:①力争呈现清晰的教学内容,清晰解释概念,要点易于理解,靠清晰授课凝聚学生的注意力。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设计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挑战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聚合性问题和试探性问题,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提出新问题;或优化组合直接教学、间接教学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③实施任务导向,制定学习目标,编写好活动计划并有效执行计划,任务驱动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④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⑤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学生的成就越高,记忆力就更好,教与学效果就越高。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好教学的各个环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地改变着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生活以及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但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却可以取代不用信息技术的教师。结合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策划设计和学科组集体协同教研相结合,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切实有效地优化好教学的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对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高效教学,充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让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易东平译[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
[3]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最重要职责。而一堂高质量的、有效的讲课是离不开课堂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建设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具有以下特点:1.规划性。 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2.超前性。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3.创造性。教学设计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去设计独特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有了这种能力,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设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简而言之,就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 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
下面谈一谈本人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我刚接触这门新课时,思考最多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只希望能把教材中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至于他们是否能理解,会不会灵活运用就考虑的很少。课堂教学也没有做什么设计,讲课方法比较单一,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在教过几次这门课程后,思考最多的也由“教什么”转变为“怎样教”。针对课程内容和特点,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工程地质部分以地质知识介绍为主,知识面较广,讲述不深。对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几方面:
1、在授课时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动画、视频使学生对各种地质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能力。
2、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比如把“河流的地质作用”这节内容设计为“黄河之旅”,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从黄河源头一直到入海口的虚拟旅行,了解河流的三种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塑造,观赏黄河沿途的风光,并提出“黄河为什么到下游成为‘悬河’?”“如何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等思考题,锻炼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编制一些形式新颖的可锻炼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课堂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在“地质构造”这节课,给出一个地质构造图和四个大坝选址,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各个坝址利弊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坝址。本人自创的地质名词联想题,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生好评。
4、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本人在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建立了“大自然的奥秘”学习小组,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影视作品,并提出思考题。推荐的电影有:《山崩地裂》、《2012》、《侏罗纪公园》等,推荐的电视专题片有《CBC地质之旅》、《地理中国》等节目。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动力。
5、进行自主课题研究。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课题的研究任务,并把研究成果做成PPT, 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课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了深入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能力;通过根据主题进行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制作PPT、进行演讲与答辩,提高了方法能力;通过小组团队合作,提高了社会能力。本课程的自主研究课题主要有:矿物与宝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这些课题有些是和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有关,有些是和地质灾害有关。学生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展示、共享,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工程建设成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重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如何预防、自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拓展了课堂教学。
6、参观地质博物馆。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了宇宙起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古生物化石和地质历史等自然奇观,还学习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预防及治理等专业知识。而学生也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
小结: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设计都不相同。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建立有效课堂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做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把所有的知识结论都直接“告知”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课堂,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而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跨越各种行业、职业,并使其拥有者终生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