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1

关键词:小儿; 呼吸系统;护理; 咽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3-02

1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

小儿在不同年龄段其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也各不相同,这些特点都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指的是鼻、鼻窦、鼻腔、咽、咽鼓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1上呼吸道

1.1.1鼻和鼻窦:在婴幼儿时期,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从而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另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由于新生儿的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口相对较大,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所以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1.1.2咽部:小儿咽部较狭窄且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在4个月即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14-15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1.1.3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带及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1.2下呼吸道

1.2.1气管、支气管: 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成人短且较狭窄,软骨柔软,血管丰富,缺乏弹力组织导致了支撑作用较差。因黏液腺发育不良、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的能力差。所以,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侧支气管短而粗,较直,异物就比较易进入,随之会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1.2.2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但是间接的发育较旺盛,也造成了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易于感染。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等。

1.3胸廓:小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置,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能充分地进行换气,因此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2.1肺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也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冬季、春季以及气温骤变时比较多见。另外,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治疗时应该先控制好感染范围,对症治疗。

2.1.1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在气候骤变及护理不当的诱因下,病原体容易侵入到呼吸道,从而引起感染;还有的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时易发生,且较重。

(2)身心状况

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出现鼻翼扇动、唇周发绀,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三凹征、点头样呼吸或抽泣样呼吸;全身中毒症状;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常表现烦躁或嗜睡,重者出现脑水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可有焦虑和恐惧;家长可能产生忧虑、抱怨等心理反应。

2.1.2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护理诊断有:活动无耐力;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

(2)常见的合作性问题:心力衰竭,也就是潜在的并发症。

2.1.3护理的要点

(1)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呼吸困难较重者,喂哺同时应给氧;

(2)保持生活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度,避免病人哭闹,以减少氧的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积极处理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5)减少刺激,处理好心力衰竭,避免小儿患者用力;

(6)听从医生建议,介绍疾病防治知识及护理配合。

2.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和咽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最多,病毒感染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的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一般病程3-5日,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发生并发症,如:中耳炎、结膜炎、咽后壁脓肿肺炎等;年长儿有可急性肾炎、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治疗时可以以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为主,如有细菌感染发生,应选用抗菌药物。

2.2.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病毒为主。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都将引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2.2.2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上感

首先,症状方面。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烦躁不安、全身不适、乏力等,一部分患儿还伴有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其次,体征方面。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是正常的。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首先,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同时还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时易发现咽部充血,白色点块状分泌物;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病程1-2周。

其次,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易发生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体检可以发现咽部充血,病程为1周左右。

3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常见合作性问题是潜在并发症:惊厥。

护理要点:室内要安静、空气新鲜;保证休息和营养,多喂温开水,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发热时酌情给予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严密观察有无传染病征兆及严重的并发症;教家长做好家庭护理,加强儿童的抵抗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与多个方面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面也会做到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2

山东省济南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山东省济南医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分别为(1.24±0.34L、52.37±6.83%、51.29±5.07)对照组(1.09±0.33L、46.03±6.06%、46.38±6.1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5.34±1.95分、40.42±2.1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9.83±2.36分、52.56±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PM2.5;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56-03

[作者简介] 何青秀(1964.8-),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老年病护理工作。

根据统计,我国的PM 浓度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PM2.5污染尤其严重,特别是我国华北平原的PM2.5污染为全球最高值[1]。2013年开始,全国多地PM2.5值高达300 μg/m3以上,处于严重污染级。在2013年年初的重污染日中,该院因呼吸道疾病就诊比例明显高于平时;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到来和PM2.5记录的不断被刷新,各类媒体对PM2.5报道频繁,污染天气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是症状轻微的“患者”,PM2.5已经造成市民的恐慌[2];该院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再次证明健康教育在应对公众卫生事件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济南医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述有长期PM2.5环境居住史,并且出现了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其中慢性支气管炎58例,支气管哮喘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自2013年11月起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1月-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54±2.75)岁,病程1月~1年,平均5.25±1.23月;2013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51±2.69)岁,病程2月~1年,平均(5.68±1.51)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原发性疾病治疗、氧气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心率、心律、痰量及性质。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同时医生处理。自2013年11月起,该院针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山东及全国PM2.5的相关报道,收集各类论文及PM2.5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健康教育从中起到的作用、暴露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针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区别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在不同年龄段、文化层次、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不同人群中的效果差异。向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利用各种手段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措施。分类汇总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后采用肺功能分析仪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临床症状量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5%。显效: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有所加重,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定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心理焦虑进行评定,>50分判定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进行评定,>53分判定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见表3。

3 讨论

公众事件应对要果断、及时,处理预案应合理、有效。媒体及网络不应单纯为“博眼球”而大肆负面报道,有时甚至出现虚假报道,这往往会给市民的恐慌情绪火上浇油。患者文化水平偏低,医疗知识匮乏,轻信谣言,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点、难点[4]。PM2.5的治疗绝不只是政府的事,需要全民齐心协力,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5]。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绿化等方式是患者对抗PM2.5最有效的武器。

从统计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看,市民对PM2.5经历了从不重视到恐慌,又转到正确应对的变化。而后期的有益转变,正是健康教育的直接结果。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随之增加。该院自2013年11月1日起,对来就诊的病患发放PM2.5预防资料和调查表;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病情的指导;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方法;在医院公示栏中张贴PM2.5的宣传材料;经过近1个月的密集宣教,收效明显。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诊疗时的对症讲解及医院内宣传等多种方式,结果表明:①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相对恐慌心理较弱,是实施健康教育最容易且效果最好的群体。②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医疗知识贫乏,接受起健康教育也比较困难[6]。相对有效的办法是发放容易理解、操作简单的应对方案,或集中力量对重点人员(接受力、影响力较强者)实施健康教育,再由他们影响周围的同伴。这个方式需要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对管片患者有充分了解,目前尚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居委会对医院患者进行宣教往往更有效。③老年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7]。他们多数是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容易轻信各种信息,但也愿意接受正面引导。相比外面的杂乱信息,他们更愿意接受医院医生的专业建议。所以,针对老年人,多频次、面对面的指导是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杨宇轩等[8]研究指出,针对暴露个体,积极开展PM2.5人群健康危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掌握基本的健康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焚烧,使用低排量、环保型汽车,加强个体防护,避免PM2.5高污染时段出行,如见日常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15:00~17:00时PM2.5浓度最低时段进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群体,在PM2.5污染较严重的冬季,尽量避免PM2.5污染高峰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以规避日常生活中PM2.5的健康危害。

通过该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经过心理交流沟通,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衍燊.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人体健康损害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707.

[2] 赵坷,曹军骥,文湘闽.西安市大气PM2.5污染与城区居民死亡率的关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4):257-262.

[3] 曲凡,丁文军,伊硕,等.PM2.5对肺泡11型上皮细胞MLE12的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0,24(l):19-23.

[4] 贺擎,丁文军,苗魏,等.冬季和夏季PM10和PM2.5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的比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9(3):324-331.

[5] 王欣,邓芙蓉,吴少伟,等.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10,42(3):340-344.

[6] 王秦.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691.

[7] 孙志豪.崔燕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技,2013,26(4):76.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3

一、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病:(1)大气圈:工厂的废气大量释放到空气中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骤增,则可成为酸雨。由于酸雨,挪威南部湖泊见不到鱼类,希腊文化古迹被腐蚀等。(2)水圈:工厂废水排入河流,其中微量的汞通过浮游生物等“食物链”富集作用,使浓度不断增加,人若食用含汞的鱼即可中毒。(3)噪音综合征:见耳鸣失眠厌食症状。(4)放射物质污染所致的“放射病”。

二、新过敏症:有对食用香精和色素的过敏、有鸭绒性哮喘,化妆品斑疹、化纤织物性皮炎。

三、“电视迷综合征”:出现“电视眼”(即维生素A消耗过多,导致角膜干燥症),荧光屏斑疹,和老人“电视腿”。

四、药瘾症:由于滥用滋补药品,使体内营养吸收发生故障而致药物性营养不良;过用抗菌素,使肠道细菌间相互抑制的状态被打破而感染致病。

五、营养病:过多食用脂肪、糖类、味精和啤酒等引起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啤酒肚”;由于少吃粗粮和蔬菜,引起体内锌和纤维素的缺乏而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六、办公室综合症:因为过分安逸,肌肉活动较少,常致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胆石症的增多。

七、风扇空调病:表现为低热、头昏倦怠、易感冒、食欲差,系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还有日晒过度的“日晒病”和阳光缺少的“大楼病”。

八、“香雾”综合征:通风条件差,又久用卫生香、喷静剂;因较多吸收了空气中的化学香精,出现头昏恶心,心烦失眠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4

立冬节气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2021年立冬吃火锅的讲究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1年立冬吃火锅的讲究,请您阅读!

立冬吃火锅的讲究立冬吃火锅很好,但是你知道你的体质适合吃什么类型的火锅吗?偏瘦的人需要吃海鲜火锅,因为海鲜火锅胶原蛋白多,比较滋养。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适合吃菌类的火锅,菌类火锅脂肪含量低,营养搭配还比较均衡。冬季很容易手脚冰凉,这样的人群适合吃羊肉火锅,羊肉温热,滋补很不错。

火锅汤是火锅的“精华”,各种肉、海鲜、蔬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又浓又鲜,不少人吃完火锅后都会忍不住喝上几口。火锅汤中含有大量脂肪,有的还有不少花椒、辣椒等,喝多了易导致高血脂、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牙龈炎、痔疮等疾病。此外,火锅汤底长期处于沸腾状态,会产生一种名为“嘌呤”的有害物质,这种物质消化分解后经肝脏代谢成尿酸,可使肾功能减退,排泄受阻,致使过多的尿酸沉积在血液和组织中,而诱发痛风病。所以,吃火锅时应少喝火锅汤。

立冬讲究介绍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多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立冬出火锅注意事项立冬吃火锅虽好,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这样才能安心的吃好火锅。

1、立冬吃火锅要注意烫菜时间

火锅种类很多,情况又千差万别,如各家店的条件不同、锅底不同、火锅温度也不同,这样使得各种食材的烫菜时间也不好确定,如鳝鱼、鱼头、无骨凤爪要烫15分钟,老肉片、三线肉、牛肉丸、肥肠、鸭肉要烫10分钟,蔬菜类要烫1—3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来判断烫菜的时间。

2、立冬吃火锅时肉类一定要涮熟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5

【摘要】近年来,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发病率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此进行综合分析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治疗

引言

原发性气管肿瘤是一种呼吸系统中较少见的病症,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通常源于气管后壁的软骨和膜部交界处的腺体与黏膜上皮,是原发于隆突以上至环状软骨以下范围内的气管肿瘤。原发性气管肿瘤在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疾病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成人原发性气管肿瘤90%为恶性,而儿童原发性气管肿瘤90%为良性。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1 原分性气管肿瘤概述

原发性气管肿瘤多发生于气管中下段,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TACC)和鳞癌最为常见,大约占40%左右,类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软骨肉瘤、黑色素瘤等较为少见。良性原发性气管肿瘤包括血管瘤、纤维瘤、多形性腺瘤、软骨瘤、鳞状细胞状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发于上部气管的环状软骨穿软骨瘤。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常见症状是喘鸣、咳嗽、呼吸困难、疲劳、痰中带血等,部分患者因为不断地咳嗽引发肿瘤或支气管痉挛造成气道不完全阻塞,出现哮喘样症状。原发性气管肿瘤不仅包括上述的局部气道症状,还包括恶性肿瘤由于转移、浸润而引发的症状,例如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声嘶等。听诊检查能够听见吸气相喘鸣音或发现近胸骨肺部呼吸音变粗,并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在早期检查中一般无阳性体征。总而言之,原发性气管肿瘤具有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所以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常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相关研究指出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平均误诊时间是10~17个月,有56%儿童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时被误诊成哮喘,成人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常常会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因此,成年人患有长期顽固性呛咳,尤其是咯血或伴有性气促的应当警惕患有原发性气管肿瘤,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原发性气管肿瘤病程的中晚期时,患者常常会憋喘、喘息声明显、呼吸困难、吸气三凹症等,一旦有分泌物阻塞气管,就会严重威胁生命。患者气管内分泌物、改变、体力活动都会加重症状。此时听诊会在病变部位周围听见高调喘鸣声、在肺部听见哮鸣声,医生只依靠体格检查和临床经验难以进行准确诊断,应当运用仪器等手段进行深入检查。

2 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方法有血气分析检查、肺功能检查、X线胸片检查,这些方法在气管肿瘤诊断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胸部CT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BFS)检查和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是目前医学界一致认可的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

2.1 血气分析检查: 血气分析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检查的常规项目。有学者对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学期做了专门的临床统计分析,指出原发性气管肿瘤在中晚期时血气变化较为特殊,动脉血氧分压和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不相符,当患者呼吸出现严重困难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没有随之降低反而升高了,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都显著升高。可见,原发性气管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使得血气指标变化异常,和患者呼吸困难不一致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趋势,可能表明患者患有原发性气管肿瘤。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早期诊断上,血气分析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意义不大,但是,在后期诊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2.2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能够提示气道阻力的轻-中度增高。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能够鉴别原发性气管肿瘤和支气管哮喘。然而,因为气管的内径比较大,并且具有良好的弹性与收缩性,又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所以在患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体征和症状,患者仅仅感到轻度的呼吸不畅。通常,肿瘤的面积占据了管腔面积的50%以上时,患者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所以,肺功能检查在诊断早期原发性气管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患者感觉气道受到阻塞时,一般已经到了病程的中晚期。

2.3 普通X线胸片检查: 普通X线胸片因为气管和脊柱、纵膈重叠,难以取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当气道内的病灶相对较小时的普通X线胸片的诊断价值基本不存在,一般无阳性发现。

2.4 胸部CT检查: 胸部CT检查是已经成为目前呼吸系统专科检查中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因为普通X线胸片的局限性,在肺结核、肺癌和肺块待查等很多疾病的检查中X线胸片已经基本被胸部CT所代替。胸部CT检查原发性气管肿瘤疾病时,应当注意从声门下方开始CT扫描,这是由于在进行常规胸部CT扫描时,病人采取仰卧位,如果颈部过伸,就将会遗漏上段气管肿瘤。

2.5 多层螺旋CT检查:近年来,临床上推广使用多层螺旋CT,这种CT通过一次扫描就能够获得多层图像,能够扫描大范围的薄层,能够进行多种扫描后处理,显著地提高了扫描的效率。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具有很多的后处理功能,可用于显示CT仿真内窥镜(CTVE)、气道的多平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在任意的平面进行成像,能够任意调节窗位、窗宽和重建层厚,能够同时监测管壁、管腔周围和管腔内的情况。CT仿真内窥镜能够在气道内自如地转向和进退,对气管和支气管腔内的情况进行观察,能够有效地指导支纤镜检查。多层螺旋CT能够采用多平面重建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病灶,可以提供整体的肿块影像,更加细致、准确地显示肿块,从而改进了普通CT指能从横断面进行观察的缺陷。因为多层螺旋CT能够大范围和长距离地扫描薄层,通过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能够较早地发现气管壁的局限性增厚,能够在早期发现气管壁的病变,能够改进普通CT漏诊小病灶的不足。

2.6 纤维支气管镜(BFS)检查:纤维支气管镜(BFS)检查可以对肿瘤的表面情况、大小、位置和气管阻塞等情况进行直接地观察,可以获取细胞和组织学证据,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发性气管肿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气管肿瘤突出黏膜表面,呈肉芽状、状或菜花样,肿瘤向气管内生长,导致管腔内部阻塞;肿瘤生向管壁浸润,生长在气管黏膜下,导致关闭粘膜纵行折皱或肥厚呈沙粒状,气管环消失,气管表面不平;混合型气管腔内有明显的肿胀物,管腔黏膜伴有癌浸。纤维支气管镜(BFS)不但是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工具,而且也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有效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可以遗漏声带下部位;管腔极度狭窄者或肿瘤表面血管丰富者容易出现窒息、大出血等严重后果,不适合进行常规组织活检。针对此类患者,应当预先在纤维支气管镜外套上气管插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构建人工气道。

2.7 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具有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多方位成像、无骨伪影干扰、能够获取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断层像等优点。胸部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成像的分辨率没有CT检查高;第二,一次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通常需要半个小时作用,成像速度较慢;第三,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设备的噪音比较大,使得患者难以忍受;最后,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对环境要求严格,操作室内禁止携带含金属物品。因此,一些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危重、不能长时间脱离仪器治疗与监护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3 原发性气管肿瘤治疗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治疗应当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绝大部分的成人原发性气管肿瘤都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和接受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尽可能彻底地将病变切除,消除气道梗阻,防止复发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重要目标。在病程早期,将病变完整切除,再重建气道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原发性支气管肿瘤患者出现症状并确诊时,已经到了病程晚期,无法彻底切除气管肿瘤病灶。此时,不再将治愈疾病作为目标,而是将解除或减轻气道阻塞、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作为目的。

目前多采用经纤支镜腔内微波、电凝、激光、氩气刀、高频电刀切割和气管支架植入等手段治疗不能进行手术的病例。经纤支镜腔内微波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通过微波的局部振荡与加热作用,是气管内局部温度升至60~120℃,从而破坏肿瘤细胞蛋白质。由于微波穿透不深,点凝区范围较小,所以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也较小。通过纤支镜能够观察到插入微波导线的肿瘤部门的组织逐渐变黑,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烧灼后的损伤范围,容易控制,不用接触气管黏膜就能够使肿瘤组织脱落,不遗留疤痕,气管壁损伤较小。此外,微波还具有止血的功能。在具体操作时,将下推瘤体,使其根部充分暴露以便于烧灼。切除肿瘤后,应当再用微波灼烧蒂部组织,彻底去处病变。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清楚管内分泌物,保持气管通畅,能够有效地防止窒息等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具有安全性大、患者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外科手术治疗。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病程达到晚期时,局部气管组织浸润严重,气管强狭窄,气道易阻塞,患者呼吸困难,手术耐受性较低,通常不采用外科方法进行出来,而是在支气管镜下植入支架、高频电烧灼、激光、放疗和化疗等。高频电烧灼、激光等在治疗时,操作时间较长,需要进行多次,患者的痛苦大,多少患者难以耐受。经纤支镜放置支架治疗,操作时间较短,患者的痛苦小,支架能够使气道立刻扩开,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等状态,能够对起到进行长期支撑,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措施。

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主要用于支气管、气管官腔内的出血、阻塞、和肿瘤等介入治疗。氩气刀能够控制治疗的深度,产生的温度也较低,适用于支架植入术后肉芽肿、肿瘤穿过网眼导致气管再次狭窄的患者。氩气刀治疗不能显著改善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姑息性治疗。腺样囊性癌占原发性气管肿瘤的30%,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气管肿瘤,具有进展缓慢、起病隐匿、远处转移等等特。腺样囊性癌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因此放疗是治疗腺样囊性癌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4 原发性气管肿瘤诊断与治疗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范文6

关键词:甲醛 悬浮颗粒物 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室内空气中存在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或颗粒物。据统计,每人平均每天吸入10m3的空气,其中80~95%都是室内空气。在现代社会,城市居民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的污染不仅破坏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存在有害于健康的室内空气污染[2]。因此,人们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对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本文就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概述。

一、甲醛

甲醛在常温下无色,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其40%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室温时极易挥发,是常用的组织防腐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发生羰基加成、氧化、还原、聚合反应,给人体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

1.室内甲醛污染研究进展

家庭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香烟的燃烧,以及使用的多种装饰材料,如含醛的树脂、泡沫塑料和油漆等。含甲醛的生物杀灭剂的使用也带来了甲醛的污染。在30m3的室内吸2支烟,可使室内空气的甲醛浓度达到0.1mg/m3以上[3]。余江、关英民[4,5]等检测发现,各地装修后住宅、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室内甲醛浓度严重超标。进入机体的甲醛,主要在肝脏和红细胞中在甲醛脱氢酶和醇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甲酸,甲酸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排出体外或被氧化生成CO2和水。研究表明,随着接触的甲醛浓度的增高,机体接触前后尿酸浓度明显升高。

长期接触甲醛者,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0.08mg/m3),可引起眼部、上呼吸道刺激症、皮肤过敏反应以及变态反应[6]。由于甲醛的高水溶性,吸入体内的甲醛95%在上呼吸道被吸收,只有相对小部分进入肺部,到达肺泡黏膜。因此,甲醛对于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的表现为其上呼吸道症状。Lutz等[7]通过对甲醛暴露情况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发现,随着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升高,相应刺激症状会增多,但空气中甲醛浓度与呼吸系统反应没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翟敏等[8]的研究表明,精装修组居民眼部、呼吸道刺激等症状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简单或未装修组。在甲醛引起的症状中,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虽然显著低于眼部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但高于对照组人群[7,8],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过敏性哮喘。

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遗传毒性研究发现甲醛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刘金玲等[9]研究了甲醛与胃癌发生率的关系,发现甲醛暴露者胃癌发病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2.9倍,且其发病与暴露浓度、暴露年限呈显著正相关。旷亦乐等[10]的研究证明,甲醛可抑制小鼠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可能对胚胎骨和脑发育具有毒副作用。长期接触甲醛可引起染色体突变、鼻腔、口腔、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甚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甲醛与人体内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内部结构,扰乱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

2.室内甲醛污染的控制措施

2.1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加强室内通风

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应注意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如不含甲醛的黏胶剂、大芯板、贴面板等。避免使用释放甲醛较多的尿醛类建筑装饰材料,从而提高装修后的空气质量。北京儿童医院自2000年开始接诊白血病患儿时进行了家庭环境调查,结果发现90%的患儿家庭半年前曾进行过豪华装修[11]。因此,要适度装饰、慎重装修,减少室内甲醛的排放。

尽可能增加室内的通风,通风状况越好,就越能促进室内甲醛浓度的扩散稀释,从而有效减小其室内浓度值。按照通风动力的差异,通风方法可分为自然开窗通风和机械设备通风。由于房屋在其新建、刚装修完毕时甲醛的释放最为显著,因此,适当推迟入住时间有利于减少甲醛对于人体的影响。

2.2活性炭吸附法

目前,利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来治理甲醛污染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活性炭纤维(ACF)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容易再生再利用、生成的炭粉尘少等优点。荣海琴等[12]用聚丙烯腈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浸渍改性处理后,提高了其对甲醛的吸附容量。

2.3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治理室内甲醛污染方面也比较具有潜力。该技术具有节能、清洁和快速等优点[13]。Ao等[14]研究了湿度对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发现当室内空气湿度为10%RH时,光催化甲醛的效率为80%。

2.4绿色植物

由于绿色植物对室内的空气污染物具有吸附、吸收和净化作用,可以加快室内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降低[15]。在24小时照明条件下,芦荟可去除1m3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龙舌兰可吸收70%的苯和50%的甲醛、吊兰能吸收96%的一氧化碳和86%的甲醛[16]。胡海红等[17]的观察表明,鹅掌柴等7种常见的观叶植物可以降低室内甲醛、CO2、CO、SO2的浓度。白雁斌等[18]在装修1年后没有通风的室内悬挂吊兰观察吸收甲醛情况,结果显示甲醛浓度在2周后有显著降低。李庆君等[19]对7种观赏植物吸收甲醛能力测定结果为海芋>绿萝>虎皮兰>绿宝石>佛肚竹>肉桂,且2年生的虎尾兰吸收甲醛的能力强于5年生的虎尾兰。Giese等[20]用C14示踪证明,吊兰吸收甲醛,并通过自身代谢将甲醛转化为有机酸、糖和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