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1

论文关键词:行业人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农机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面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已势在必行。通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农机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队伍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为行业和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在长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学团队于2003年起,在“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改课题的资助下,以河南科技大学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建设点建设为契机,系统地开展了“农业机械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研究。

教学团队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日本筑波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同类高校。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会议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多种典型模式,树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新观念。走访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坤达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强豫农业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洛阳卓格哈斯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000多份,对毕业生的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提高认识,明确教学改革思路

树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合作教育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确定了“一条主线、两个突出、一个强化、一个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出学科基础,加强学科基础教育;突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方向特色,凸显办学特色优势;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工学、农学、管理学齐备的多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开设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二、全程互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结合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全程互动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理论实践教学、基地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具体实施方式有:(1)利用科研与生产提升办学条件。自2000年以来,本学科共计入校经费1000余万元,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研制成功各类实验样机如切割器实验台、风扇实验台、犁体外载测定装置等12台,价值60余万元。通过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发项目,内容涵盖专业课实验内容的50%以上。(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等38周的实践环节,强化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建设了若干个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习训练。(3)生产实践发现的问题反馈于科研。针对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对玉米收获机械、玉米秸秆处理、玉米根茬处理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功耗,解决了双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主机宽度较大,田间作业开道困难等问题,正是生产实践对科研的反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4)利用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将科研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穿插到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以实际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心得丰富本科生教学内容。(5)用科研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本科生到研究项目中来参加课题工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有所用。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校基金与校实验技术开发基金的研究中要有本科生参与,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新方案

针对农业机械行业的新发展、新需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计划,制订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低年级学生统一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构建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完备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高年级学生主要强化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

建立了与生产实际、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二平台+专业方向+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二平台是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和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个模块构成,开设课程主要包括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工程学基础和专业基础四大部分,占总学分的65%,实现厚基础教育。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由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验室构成,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专业方向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2个模块,占总学分的8.5%。创新教育包括全校公选课、素质教育和综合创新3个模块,占总学分的9%。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各个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转贴于

四、强化能力,优化实践教学新体系

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四层次、八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由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训练组成。八模块由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科研训练、工程训练、专业技能等模块组成,构建了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框架,占总学分的18%。

充分利用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以现代农业装备设计技术和先进农机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农机设计与制造信息化技术为纽带,整合、充实、提升原有实验室资源。同时,依托形成的行业合作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全方位构建集农机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五、专兼结合,形成教师队伍新结构

学校为企业举办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农业机械学习班,教师在行业协会兼职,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讲学或短期工作、实践进修,聘请企业院所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和学术讲座、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校企双方互动,相互渗透,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立足培养,重点引进,尽早规划,分步实施,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学术造诣较深、基础理论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打造一个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采用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策略,鼓励硕士学位的教师读博的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内条件好的重点实验室去进修学习、参加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在学校人事部门统一筹划下,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对青年教师予以扶持,吸收青年教师进入科研梯队,锻炼其科研能力。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在培养期结束后,都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合格的学术、学科带头人。

六、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

通过近两年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情况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优秀与良好占90%以上。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较高,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在对毕业生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优秀与良好占91%。毕业生对多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可以发现,除了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之外,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达到100%。这几方面肯定了本次教育教学改革路线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柱,姬江涛.工科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71-173.

[2]易国顺,许绮川.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1,(7):59-62.

[3]林小峰,等.实行责任教授制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7(11):86-88.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2

教师在开发数字样机的过程要注意开发出来的实物务必要与现实中的实物一致,包括参数与运动方式、状态等,以免对学生未来工作中造成误导;开放性原则。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可通过网络共享给每一位使用者(教师、学生等)提供提交建议、上传作品的许可认证接口,尤其是对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审核认定,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库;通用性原则。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层次性原则。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习者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方便进行课程或知识体系的筛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个性化定制潜能。

农业机械化工程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开发

1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样机建模。数字样机改造是把现行教学中使用的载体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数字化模型资源。现有教学资源包括两大类:(1)教研室和实验室原有成熟的实物教具、机构模型、零部件结构挂图等;(2)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师生创作的机械机构作品,包括展示型作品、师生交流作品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等。可以筛选一批典型资源设立学生设计研究计划项目,让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并兼顾提升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提前熟悉一些主流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

2将科研产品数字样机进行教学型转化。让学生对专业方向有更好的把握和定位。如今农业机械产品开发已经采用了数字样机开发技术,许多产品生产之前需要借助产品数字样机进行功能和行为的仿真模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是借助数字化手段对研究对象反复仿真分析和评价。开发完成的产品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典型科研产品设计和仿真过程进行录制、编辑等,形成用于课程教学的素材。这要求任课教师在参与科研工作的同时捕捉可用于教学的信息,及时收集科研工作中的教学素材,这也有助于科研工作本身的总结和提高。

3将调研产品数据作为数字样机资源补充。调研数据主要包括旧式农具、农民自制农具和新型农机产品等。这些农具或农机产品是目前教材中没有的产品类型,但它们对了解农业机械发展历史和目前农村使用农机的现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应用

1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教学应用。农业机械学是我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2003年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我们建立的各种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在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课件中采用的数字样机模型包括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中耕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等。

2“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实习教学网”应用。“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实习教学网”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该教学网于2009年5月开通试运行,其内容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和业务素质课的实验和实习教学为主体内容,以省级精品课农业机械学的实验和实习教学为核心,兼顾农学、园艺、畜牧、植保等非机化专业的农机化概论、草业机械化、植保机械等选修课程实验教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3

2、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3、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4、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制药工程;

5、林学院: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

6、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7、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8、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制药工程;

9、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项目管理;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4

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前人们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对于技术进行开发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增加产量,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逐渐对产品的品质及其工作效率加强了要求。农业机械自动化需要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为最终目的,使农业生产向着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方向进步。

1.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当前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社会的和谐是离不开农村社会和谐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很好的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缓解农村社会的矛盾,有效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很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的种类分析

一般来讲,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动力机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具。两者主要以牵引、悬挂或者半悬挂的方式相连接;或者是制造成一个整体,例如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等。拖拉机假如离开了农机具,那么就不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农机具假如离开拖拉机等配套动力机,那么将不能够有所作为。经过以上的分析,农用拖拉机和农机具的设计、制造、维修和运用一定要依照农业的具体生产进行,不能够进行分割。农机具和备有动力机的联合作业机种类非常多,一般称其为农业机械,即狭义的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土壤耕作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收获脱粒、精选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畜牧和饲养机械;装卸运输机械;加工及其冷藏运输机械等等。同时,还包括了农用汽车和飞机等。

3.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分析

3.1已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

3.1.1应用于拖拉机

现如今,农业拖拉机已经广泛应用了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装置,又开始开发更加完善的电子油压式联结装置。

3.1.2应用于施肥播种机

依照机械的行驶速度及其检测种子粒数来确定播种量是否真正符合要求的装置,及其将马铃薯种子割成瓣后进行播种的装置等。

3.1.3应用于谷物干燥机

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很好的维持热风湿度装置停电或者干燥机过热引发的火灾时,自动掐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3.2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一般来讲,在微灌领域,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微喷灌设备、孔口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装备,建立了一些试验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够长时间进行自动启闭水泵从而灌溉。以上这种系统应用了灌水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

3.3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在精准农业中

一般来讲,精准农业主要是以传统农业及其机械设备作为基础,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精准农业要比传统的农业技术先进,主要表现在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能够很好的实现农业的定位、定时、定量等,因为农业管理区管理点比较分散,所以应用传统的方法对于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时往往比较慢,精度也较差。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用现代方法进行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在灌水、泵站等方面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监控,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精细化设施主要是以温室为主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是发展持续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方面已经开始应用,但是在设施农业当中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强化该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

4.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措施研究

农业机械自动化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是不容置疑的。根据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下文对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措施进行研究。

4.1自动化模式选择

应该依照当前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作业精度、效率、节约能源、提高安全性作为标准,正确的评价不同自动化模式在此方面的效果,科学合理的选择自动化模式,不断推进自动化的进程。

4.2传感器及控制系统开发

在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装置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就是在农业生产及其加工过程当中,没有一个较为准确、迅速、非破坏性的传感器,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在自然环境之下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这些活动的传感器装置,特别是对于能够从田间或培养皿中检测作物生长发育的传感器的开发,它的开发对于作物生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比较分析从传感器所得数据及其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发出相应参数控制装置,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4.3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农业机械通常都是工作在较为恶劣的环境当中,对其进行后续服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产品的耐久性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动化装置,因为应用到了一些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化的产品,因此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显得非常的重要。

4.4认识的转换

以前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机械化装置的可操作性,一般通过改善机械部分结构或者增加一些装置来达到目的,应用此方法会使机械构造更加的复杂,价格变动更加昂贵,修理也较为困难。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不能够单纯的去改造这些机械,而需要从农业作物和土壤入手,开发出适合生产实际的自动化机械,例如,考虑小规模农户生产的模式需要,由普及大型农业机械转向开发价格较为低廉的中小型自动化机械。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5

2、法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4、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

5、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生态学。

6、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包装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建筑学、风景园林、生物工程。

7、农学: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烟草、应用生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林学、园林、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

8、医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9、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范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农业机械学作为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和农机化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既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一门专业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课程学时也逐步压缩。在课时减、基本内容不减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要学到更新的东西,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前沿,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改革需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面临着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更新完善教学内容,特色教学

1.1教学内容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是改革教学理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具有高新技术的现代农业工程技术装备为基础与前提的。现在农业机械学的教学与科研已不能从单一的工科角度去看待,必须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更好的为农业服务。二是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原农业机械学教材篇幅较长,侧重于传统机具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而且部分内容陈旧,已失去新颖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机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式机具,其结构原理已与新的农艺相适应,而原教材已不能及时全面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做较大的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和时展的要求。

1.2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应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及综合的发展趋势,应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一是精简原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建立适应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学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减少通用型大田作业机具和传统农机理论的内容,对于小型脱粒机、收割机等内容应酌情删除,重点讲述联合收割机;对于已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区,可略讲传统耕作和传统播种机具,重点讲述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环节的深松机具,免耕播种机具等。二是增添新内容,充实能反映本学科科学前沿的新知识。根据学时及学生素质情况,适当增加国内外新的机械设计理论和农业设施与装备的内容,并对当前农业机械的学科前沿及科研热点加以介绍。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农业工程,农业机械装备逐渐向多功能、高效率、低能耗、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如高精度GPS卫星定位、基于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精细农业、激光整地和液压气动等技术已在农业装备中大量应用。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这些新领域、新知识、新思想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先进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农机行业的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在较少的学时内,传输更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不仅完成了基本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教室内利用板书较难展示众多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机具结构及其运动。而多媒体动画及视频通过逼真的动画介绍机构的组成、类型及运动特点,展示不易理解的机械运动过程和作用原理。采用多媒体动画及视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吸收并消化所学的知识,把握问题的实质,提高教学质量。

2.2提高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农业机械学涉及的机具较多,机械结构较繁杂,其理论分析及相关计算过程较为枯燥,完全依赖教师的灌输,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不高,更谈不上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性地应用和进行创造。因此,在农业机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划分出自学内容和精讲内容。对于一般综述性内容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或要求学生上网获取最新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习惯。课程的重点、难点、核心理论精讲。精讲时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讲课技巧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所讲问题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教师以注入式为主,师生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使教学双方都发挥创造性,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拘束与紧张,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发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断地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

3.采用了教学―科研―生产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快速良好的发展,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的培养模式。首先,教师是决定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需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具备进行新的研究方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能力。其次,从一大批积极性很高的本科生中挑选了一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农机创新团队,设立各类创新研究基金,实行导师制。然后以小分队的形式参与其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基金能够资助他们进行科研创新,激励他们做出重大创新成果。最后,学校、企业和政府加强合作,共建实验室、科技园等。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广泛参与今后的社会生产活动创造了条件。

4.加强实践环节

农业机械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指导农业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学生不仅应该掌握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技能,具有农业机械性能设计、试验鉴定、使用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能力。因此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包括设置完整的实验实习课、驾驶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工厂、企业学校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均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