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课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科学课题研究

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 高校 多媒体软件 一体化教学 三维动画制作

Abstract Multimedia software courses emphasize the training of software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an fully develop students' skills of software operation, softwar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i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objective of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m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production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how to carry on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college; multimedia software; integrated teaching;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目前很多高校_设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其课程体系下的图形图像软件类课程有三维动画制作、平面图形图像处理、Flash二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Unity游戏开发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做”融为一体、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图形图像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把理论和实践整理融入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素养。多媒体软件类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紧紧围绕软件行业多媒体方向岗位需求,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线,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课内课外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有六个部分:一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实践中有理论和理论中有实践的知识技能体系。二是教师教学案例化。案例实践是教学的核心和主体。三是学生学习项目化。学生通过做项目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是学习组织职场化。通过“1-7模式”提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五是考核方式过程化。通过学生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将传统的理论能力为主的纸质考试向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过程性任务考核转变。六是资源管理平台化。通过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使教学资源在教师之间实现共享和共建、学生自主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是多媒体课程体系中的的重要课程,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主要以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为例来具体阐述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1 一体化教学教案编写基本规律及要求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好教案对于一体化教师授课十分重要。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设计。一体化教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一体化课程的教案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案例的制作。以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来说,例如讲三维角色行走动画制作这一节内容,教学目的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P理解三维角色行走动画制作的步骤;Q掌握三维角色行走动画制作的动画原理;R掌握三维角色行走动画制作的关键帧设置;S掌握带有情感的角色行走动画的制作。(2)情感与态度目标:P通过对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情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Q通过制作带有积极向上的题材(如爱、和平等题材)的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创新精神。更强调的是使学生能进行实际案例制作,掌握软件的操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采用案例项目驱动为主,强化学生的实际项目制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重点讲角色行走运动关键帧设置。在实践环节,采用1-7模式成立制作与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强调学生团队合作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考核和监控。

2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合理实施

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把握教、学、做的组织和实施如图1。首先是教。以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为例,根据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特点,把软件的学习主要划分为建模、材质贴图、动画、特效等四个知识板块。在教学安排上对知识点进行知识与技能模块化教学。三维软件的教学内容以项目制作和软件操作命令为主,三维软件Maya中大约有一万多个操作命令,然常用到的操作命令则不到一千个。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千个常用操作命令。通过掌握常用的操作命令,进一步掌握软件的操作原理达到对所有命令都能运用的目的。教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讲授法来告诉学生。实践案例则需要通过演示法进行课堂演示。因为软件操作技术比较繁琐,通过演示能让学生有参与意识,演示成功后学生急切地想进行操作。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式学法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讲了知识点与案例。让学生通过制作案例学习软件的操作。实践教学的授课过程可以分三步走:首先是由教师演示经典案例,注重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命令;然后让学生制作,手把手教;最后让学生分组制作项目案例,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制作难题,充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生是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掌握软件操作要领和规律,在步步深入的任务驱动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设置相应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动画短片制作的流程把教学中每个板块的主要命令、运用较多的命令都贯穿起来。每个学生在软件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板块的兴趣点的不同进行选择学习,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专门深入研究某一知识板块。

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设计性应用型创新人才。①上一个环节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一些项目案例的制作。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强化软件技术的学习,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创作三维动画短片。这个环节主要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从短片主题、角色和场景设计、片头片尾设计等每个制作阶段都可以融入学生的创意。创意动画短片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对软件更熟练,软件的运用更加游刃有余。

3 一体化教学案例的选择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传统多媒体软件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半是讲软件的操作,就是为了学软件而教W。一体化教学主要以企业案例为教学内容,强化案例的制作,以项目为驱动,带动软件的学习。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软件的兴趣,通过项目制作锻炼了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不仅达到了学习软件的目的,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应用型大学应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为经济结构改革升级培养大批高级技术工人,来满足中国现阶段结构产业调整的需求,发挥应用型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②所以教学的案例最好来自企业制作的项目。

案例的选择方法有:(1)运用企业已经制作完成的成功案例。例如脑白金的广告三维动画短片,这是一部运用Maya软件制作的成功商业短片,首先可以给学生分析讲解详细的制作过程,然后带领学生分步骤制作。这是学生刚开始学习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时可以用到的案例。还有如皮克斯公司制作的一些动画电影,可以把里面的角色和动画拿来,带领学生制作,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2)找企业正在制作的案例。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对Maya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了,可以让学生制作企业正在进行的案例。通过企业一线正在制作的项目能代表最前沿的技术和应用。直接把企业正在进行的案例拿来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项目参与热情。当然选择案例的方法有很多,但多进行校企合作是很好的策略。作为应用性比较强的多媒体专业,应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充分运用学校里的政策、场地资源和师生人力资源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可以把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引入企业的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制作。

总之,选择案例一定要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特别是企业里比较成功的项目,并且技术运用比较普遍的典型案例。不能钻牛角尖找一些比较生僻的技术让学生钻研,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4 一体化教学形成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考核模式、课堂组织模式

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主要是要强化案例及项目作为课堂主要内容和实践过程。多媒体软件的学习最终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所以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实践提升理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始终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核模式主要是加强过程考核和过程监控,对学生制作案例过程进行监控,这样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及时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进行查漏补缺。过程考核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组织模式以1―7虚拟职场模式为主(如图2)。按照1个项目经理带领7个项目组成员的方式,③大家进行分工,相互合作来完成案例或项目。1―7虚拟职场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项目学习和项目制作热情,通过分组让学生形成互相协作的职场精神。

5 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

一体化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宝贵财富。一体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的教案、课件、实践文档、案例资源、案例文档、视频学习素材、项目资源、项目源文件等。创建一个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至关重要。一体化教学强调资源平台建设,可以把学生平时制作的模型、动画等资源积累起来供下届学生学习和利用。学生制作得比较好的项目可以随时提供给学生研究借鉴。有些学生三维模型制作得比较好的可以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或当课堂案例。这样可以节省后续学生的项目制作时间,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项目制作水平。资源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有三维软件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一些教学课件、三维动画视频学习资料可以放在平台上供学生随时学习。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6 小结

多媒体软件类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一体化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应大力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行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行业、高校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和职业竞争力,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就业。

注释

① 许为民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四题.中国高教研究,2007(6).

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 电子学档; 数字媒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俊莉(1977—),女,山西新绛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教育、虚拟现实与可视化、计算机教育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

课程的教学模式亟待研究

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在该专业中,有很多课程如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技术等都属于软件应用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熟练的制作数字媒体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让学生在掌握软件使用的基础上,制作各类动漫作品,但在如何引导学生制作作品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学生制作的作品更是缺乏管理,学生之间的作品也缺乏交流和评价,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以制作作品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电子学档的发展为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学生学习档案——电子学档(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缩写为ELP或E-Portfolio)应运而生。“电子学档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1]

利用电子学档将学生制作的动漫作品进行收集与评价,能够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和学习过程,大大方便了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评价者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制作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电子学档平台还能提高动漫作品的整理、收集和保存的效率,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智能化的电子学档评价系统也能减轻教师的评价负担,提高教师评价的效率。通过电子学档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

三、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

电子学档的内容设计

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电子学档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信息、学习契约、学习作品、学习评价、交流反思等五项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主要用于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有助于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作品,体现学生的学习历程,促进自我反思,方便交流反馈。

四、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反思性思维理论为指导,以电子学档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学档任务、制定学习契约、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反思改进等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一)提出学档任务阶段

提出学档任务阶段是教学过程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制作电子学档作品的任务和要求,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明确制作要求。例如,“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Flash软件为创作工具,熟练掌握一种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二维动画从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输出的整个过程,能够利用所学进行二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因此,在学期初,即制定如下的学档任务(见表2)。

(二)制定学习契约阶段

制定学习契约阶段是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档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学习契约。如下是为某同学制定的学习契约(见表3)。

(三)学习制作作品阶段

学习制作作品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讲授制作作品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案例,然后学生学习并进行相应阶段的作品制作,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针对中间制作出的剧本、分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这一阶段中的理论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讨论可以反复进行,直至完成整个作品。

(四)交流反思改进阶段

交流反思改进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作品上传至电子学档平台,然后由教师、学生本人及同组的其他学生对作品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上传作品,重复提交展示作品、作品交流评价和学习反思改进等三个过程,直至作品满意为止。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方面,具体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教师在电子学档平台上学档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契约,确定制作作品主题;其次教师讲授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同时根据自己制作的作品内容学习相应的知识;再次开始制作动画作品,教师进行辅导,制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为学生修改作品提供思路,作品满意后学生将其上传到电子学档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作品作出评价,学生自己也可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查询成绩了。

在整个过程中,以电子学档平台为依托,作品制作为主线来学习知识,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情感等三方面来进行评价,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见表4。

(一)知识评价

知识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可以用传统的试卷测验或在线测验的方法得到每个学生的成绩,从试卷中即可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

(二)技能评价

技能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软件应用类课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制作的动漫作品用量规的形式进行评价,然后对于用量规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出每项作品的最终成绩,反馈给学生定量的成绩,还可以反馈给学生定性的评语。

(三)学习态度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合作能力的体现等,可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用量规的形式加以评价,最后反馈给学生定量的成绩和定性的分数。

(四)综合评价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价,由教师按提前设定的比例,得出对每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反馈改进建议,实现对学生全面的评价。

六、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与效果分析

为检验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人所教授的青岛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09级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将09级数字媒体一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将09级数字媒体二班作为对照班,不采用电子学档教学模式,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两个班是从学校自然班中选择的,为同一年级同一学院的两个平行班,因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人数、性别比例相当,学生智力水平、学科成绩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方面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均无明显差异,并且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教师(即笔者)授课,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程设置、教材范围、教学设备等方面基本一致,保证了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为避免“罗森塔尔效应”,未向实验班学生告知他们为实验对象。

由于这两个班的同学之前均未学习过“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相关内容,均为零基础,因此笔者采用了不对等两组后测验实验设计,在学期末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二维动画的理论知识测试和作品测试,利用SPSS软件中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对成绩基本相当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成绩进行横向差异显著性检验。

(一) 理论知识方面

在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了统一的后测,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见表5。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测试成绩平均分高出对照班8.575分,而且Sig.(2-tailed)值为0.001(小于0.01),表示这两个班的知识测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反映出实验班学生对“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体水平比对照班高。从而说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操作技能方面

在学期末对学生除了进行传统的试卷考试外,为考查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求每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自选主题独立制作一个二维动画短片(要求如学期初制作的学档任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每位同学制作的作品进行评定,对评定成绩同样用SPSS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比对照班高出5.475分,Sig.(2-tailed)值为0.007(小于0.01),说明这两个班的技能测试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反映出实验班学生的技能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从而说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二维动画制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水平。

(三)学习态度方面

在学习态度方面,主要从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查,并量化成分数,也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时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7。

从表7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平时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也具有显著差异(0.01

(四)综合评价

学期末学生的总评成绩由知识测试成绩、作品成绩和平时成绩等三部分综合得出,其中先由知识测试成绩和作品成绩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知识测试成绩×50%+作品成绩×50%),然后再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20%),这样就可以综合考查出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

从以上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

七、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与制作学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61~61.

[2] 孙晓梅.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29~31.

[3] 赵俊莉.基于智能ELP系统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研究 [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1~24.

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工程教育 软件工程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43-02

一、概述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包含一系列由软件工程所衍生出来的专业课程:软件体系结构、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可靠性分析、统一建模语言等。这些课程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核心,课程间关联性较强,授课模式相似,这些课程构成了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强调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除了要牢牢掌握既有的软件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对软件行业和软件项目的深刻理解与掌控能力,必须具备根据市场发展及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开发能力与良好的交流能力、团队精神,还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

通过对近几年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学习与实践所培养的。由此可见,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至关重要。

二、以CDIO为代表的现代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第一,构思:概念阶段。针对工程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第二,设计:技术阶段。以产品设计与规划为核心,通过研发,拟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第三,执行:制造阶段。以制造、建造为核心,组织一体化的课程实践。第四,运作:服务阶段。产品应用的各个环节,学生必须了解清楚,并有能力提供市场服务。CDIO工程教育理念正是以此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教学大纲,包括4类一级能力、17组二级能力(如表1所示)、以及73种具体能力,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

三、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的特点。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内课程都是由软件工程理论衍生出来的,课程间关联性强,课程特点相对统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基本原理和内容较为新颖。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源于最近20年来软件研发过程中形成的软件工程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新颖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在课程中除了讲述经典的理论,还介绍软件项目最新的技术发展特点。(2)实践性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具体案例贯穿始终,还要辅以大量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消化理解课上理论。同时,老师的一些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帮助巨大。(3)软件设计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要素进行权衡与折衷,从而得到总体上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因此,学生成绩评定体系难于量化,对于参与考核的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偏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体系的特点,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往往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而授课对象是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在校学生,他们一般情况下很难理解课程中的抽象理论并应用到实际的软件项目中,容易产生空洞乏味的感觉。(2)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与体验。课程体系内大部分课程要求理论与应用并存,而且主要涉及到软件的分析、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由于学生经历的限制,他们对所讲解的方法和过程缺少深刻的感性认识,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各种非技术因素的权衡与折衷。同时,由于理论的成果不易得到及时而明确的验证,学生很难形成深刻的体验。(3)授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课程体系内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求全程案例授课,实践教学中要求引入实际项目进行指导。从授课到考核,对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都很高,而目前专业教师中大部分不具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传统教学模式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亟需探索一条适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工程教育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工程教育模式转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四、现代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过程中,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驱动,以全面培养CDIO大纲中四方面能力为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改革与实践。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变革教学计划。掌握必需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并具备严谨的推理能力是CDIO大纲的第一个方面,也是其他三种能力的基础。我们在思想政治基础课平台及公共基础课平台的基础上,把软件工程专业课划分为三大课程群: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计算机程序设计高级课程群、软件工程课程群。其中,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囊括了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课程,主要在第5、6、7学期进行授课。在教学计划中,我们打破传统,一改以前每门课程独立授课的传统,把课程体系内各门课程按授课学期进行分组。对于每门课程,将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两大环节。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安排工程实训,通过企业实际项目将几门课程关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2.教师能力的提升。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只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队伍。几年来,在与企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完成实践环节指导工作的同时,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背景,学校与企业联姻,每年输送多名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目前已有近20名教师学成归来,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师队伍。

3.案例驱动教学,培养个人能力及职业素质。个人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一个成熟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质,也是CDIO大纲要求的第二种能力。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我们选择企业实际项目或企业成熟项目实例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证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掌握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4.项目驱动,加强实践比重。除了增加单独课程实验课及课程设计比例,还安排对于课程体系内几门课程共同进行的工程实训,由企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或在企业中参与过实际项目的教师进行指导,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题,学生采取分组模式完成实践任务。通过实践,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的提升速度大幅提高。

5.推行导师制结合团队模式,加强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引入导师制及分组制。从第5学期起直至毕业,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导师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及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每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自动分为一组,每组5~8人,与企业项目团队人数基本吻合,在实践环节中,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每名学生担任不同的团队角色。通过近2年较为固定的团队培养,学生能够全面培养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很好地完成了CDIO大纲要求的第三种能力的培养。

6.校企联合,全面实践CDIO。通过和企业联姻,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了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触企业和社会的工作环境,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系统,展示了一个产品或系统完整的开发过程,也体现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精髓。

7.全面考虑,注重能力考核。在各门课程的考核上,我们摒弃了一般的理论考试,更注重多元化、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工程能力。每门课的考核一般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实践能力测试、项目文档撰写及项目小组答辩等几方面,通过几个环节的考察,全面考虑,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该考核方式注重学生项目实训过程中工程能力的训练和积累,对学生素质的考核更为全面。

五、结语

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不断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现代工程教育教学模式,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工程系统掌控能力。将CDIO理念引入教学,针对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案例驱动教学、校企联合等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课程理论过多,学生有枯燥感的局面,弥补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间的断层,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证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于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是适合的,学生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好较快地掌握所学课程,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它为探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找到了新的方向。同时,CDIO理念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打开了一扇窗,笔者认为CDIO模式值得在其他课程中作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本文为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15C-955);黑龙江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Chunting Yang, Yang Liu, Jun Zhan,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CDIO Learning Cycle”,2009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2009,pp:305-308.

2.Chen Ke-li, Huang Xiang-nian, Pen Hong,“Research of Embedded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CDIO”,2010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ICETC),2010,pp:V4-30-V4-33.

3.Jianzhong Zha,“CDIO-The Subversiv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vol.325,July 2008.

4.Worldwide CDIO Initiative.CDIO Syllabus[EB/OL]. [2010-4-26].cdio.

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4

为了推动课题理论研究与产品实际应用的相互促进,一年多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与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一起,围绕课题研究难点,了解企业需求,在工程应用中汇总研究成果。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以钢结构住宅技术、材料、产品为解决方案的技术研讨会、交流会,协会还分别在成都、绍兴、上海、长沙和包头等地召开了钢结构住宅技术交流和成果推介会议,积极总结、研究钢结构企业已经研发和应用的几种钢结构住宅性能与经济技术指标的特点,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成熟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推进、研发步伐。

企业投入、行业推进、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最终要为市场接受。形成市场需求,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协会在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研究工作中,十分注重钢结构住宅的推进环境改善,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在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中反映企业呼声,在组织完善有关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规范的同时,向住建部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采用钢结构体系的建议,并与协会参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与《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制订工作紧密结合。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车间,搭建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推广价值。

10月26日,课题组专家与部分钢结构企业技术负责人在杭萧钢构股份公司开发的包头万郡・大都城高层钢结构住宅小区现场召开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研究报告讨论会”,在参观了浙江杭萧钢构开发的成品高层钢结构住宅小区后,课题组对研究报告修改提出了新的思路,充实内容、精练篇幅,根据国内外钢结构住宅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研发和应用现状,重点比较几种较成熟结构体系运用前景,对板材体系,建造成本、防腐防火等改进、优化,精装修、安装等系统集成协调进行改善和深入研究,满足市场和用户需要。

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课题的结题报告分综合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企业调查报告三个部分。综合报告对我国钢结构住宅推进的基础、环境和现状,针对钢结构住宅推进中的瓶颈和政策环境提出建议,将能为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决策提供参考。技术报告和企业调查报告则侧重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结构住宅结构、性能、材料等技术数据进行研究,为钢结构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提供帮助和指导。三份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技术要点等多处修改,几易其稿。为此,在讨论会上,建筑钢结构分会领导强调,课题研究以促进钢结构住宅推广的效果为主,研究报告再次修改后要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和层次,立足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争取年内完成报告的拟写和上报工作,为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发挥作用。

(建筑钢结构分会)

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专利侵权查新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应用范围 查新实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公众的专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专利战略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专利侵权纠纷也时有发生。面对专利侵权纠纷日趋频繁之势,无论是事前的预防,还是事后的弥补,专利侵权查新作为风险预警和风险规避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用户的关注,已成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环节。

1 专利侵权查新的含义及目的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研究人员认为,专利侵权查新是指在生产和销售之前对现有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予以清查,并确定拟实施的产品技术内容是否落入现有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从而规避侵权风险;而针对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旨在发现破坏其新颖性或创造性的文献检索。

专利侵权查新包括主动防止专利侵权查新和被动专利侵权查新两种完全不同目的的查新业务。主动防止专利侵权查新是指为避免发生专利纠纷而主动对某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行专利检索,其目的是要找出可能受到其侵害的专利,或确定造成侵权风险的专利,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从而避免发生侵权纠纷,为企业今后的生产销售提供安全保证;而被动专利侵权查新则是指被别人指控侵权时进行的专利检索,其目的是要找出对受到侵害的专利提出无效诉讼的抗辩依据,寻找障碍专利的可能性,以寻求被动侵权的自我保护。

2 专利侵权查新的应用领域

作为国际上一项重要的科技查新模式,专利查新在技术研发、引进转让、专利申请、侵权诉讼、国际贸易等方面应用广泛。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专利侵权纠纷愈演愈烈,专利侵权查新也日益成为预防侵权和侵权抗辩中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避免侵权纠纷及不必要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企业应根据产品拟上市区域,在生产经营的产品研发(规避设计)、技术贸易、产品制造销售、产品进出口和应对侵权诉讼等环节中事先向有资质的查新机构申请防止专利侵权查新。

3 专利侵权查新判定原则

由于主动防止侵权查新的目的是要寻找与本发明或产品技术相关联的侵害专利,侵权查新报告应着重把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包括等同原则、全面覆盖原则、多余指定原则、禁止反悔原则、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等;对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主动防止侵权查新时,则可运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方法、相同或相近似的认定原则。而对被动侵权查新而言,由于其查新的目的是寻找专利无效的依据,查新报告应重点把握好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宣告无效的理由等内容。

4 专利侵权查新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4.1查新范围

主动防止侵权查新的文献类型应当包括世界各国和知识产权组织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检索的时间范围应为实施相关产品或技术前20年内,对于可续展的专利则时间还应向前推。检索的国家范围依生产、销售产品的国家或地区而定。被动侵权查新的文献类型应包括申请日以前的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等各种出版物。其中非专利文献包括PCT所规定的最低文献量,如相关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政府报告、产品样本、标准、书籍等。

查新的时间界限应参照专利新颖性判断中“现有技术”的时间界限,即专利申请日,享有优先权的则指优先权日。查新的地域界限应当参照专利新颖性判断中“现有技术”的地域界限,视具体的公开方式而确定。属于出版物公开的,该地域指全世界范围;属于使用公开的和以其他方式公开的,则仅限于国内。

4.2查新策略及过程

对于主动防止侵权查新,每个可能有专利保护的技术特征应分别单独检索;而对于被动侵权查新,首先应关注新颖性,同时也要注意和创造性有关的现有技术,把那些相互结合后可能使委托项目不具备创造性的对比文献检索出来。

无论是主动防止侵权查新还是被动侵权查新均应根据委托项目的查新点,从关键词、分类法、专利号、专利权人等途径入手,进行多方位或组合检索。同时需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缩写词、术语、音译、俗称的选择与应用,及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表达。还可以随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针对引用文献、作者、机构、专利发明人等信息的跟踪检索和扩检,以便找到进一步相关文献或线索,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4.3查新结果列示

主动防止侵权查新应根据侵权纠纷争议技术或存在侵权风险部分,在检出文献中遴选出密切相关文献,列出标题、专利号、申请时间、公开日、专利权人、专利保护的有效期限、摘要或附图等专利文献基本信息,并提供相关文献全文,以便对比分析。被动侵权查新应对专利侵权诉讼、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被动专利侵权检索报告,列出对比文献,包括专利文献或非专利文献。所引用的内容既可以是每篇对比文献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另外,对比文献中包括附图的,也可以引用附图。

4.4分析与结论

在专利侵权查新的结论部分,由于委托查新的目的不同,查新的结论形式也有所不同。对于主动防止侵权查新,应将委托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及查新点与遴选出的密切相关文献进行侵权对比分析,给出分析过程,并根据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外观设计的侵权判定原则,对可能存在的专利侵权风险进行警示。针对那些确实对产品实施构成侵权障碍的专利文献,应进一步检索其法律状态,寻找障碍的可能性;对于被动侵权查新,需要判断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是否终止、专利权是否在有效的保护地域范围。对于法律状态有效的专利,应当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

5 结语

专利侵权查新做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查新业务形式,实践中还有许多诸如数据清理分类、分析方法与工具选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便为企业进行专利侵权风险预警与监控提供更好参考,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云洁.浅论科技项目查新与专利查新的异同[J].情报科学,2003,21(10).

[2] 宣圣义等.科技查新报告与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比较[J].安徽科技,2009,9.

[3] 路炜,肖沪卫.专利侵权检索与分析报告的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2.

软科学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校本课程;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68-03

A Study on Strategy and Measurement of School-based Sports Curr iculum Development of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DONG Cui-xiang1, KONG Xiang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Normal Uinversity, Xin xiang453007, Henan China;2.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4670 00, Henan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level curriculum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epth study on strategy and measure ment on school-based spor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 ion, which takes P.E. curriculum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 combines with the cha racteristics of school spor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t aims at providing theor 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sports teachers to develop sports school-based c urriculum.

Key words: elementary education; school-based sports curriculum; curric ulum management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构建了国家 、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的出台,实现了课程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及课 程管理权力的再分配,给予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较大的自,学校有权对国家层面和地方 层面的课程如何在本校有效地实施进行决策,也可以开发本校的特色课程,这就给校本课程 开发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使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得以应运而生。

就体育课程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学校制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方案留下了 较大的空间,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呈现出空前繁荣 的局面。然而,在少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各具特色,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不 少学校的校长和体育教师对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还缺乏应有的了解,不知从何入手,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效果,为此,近几年,作者深入体育课程改革第 一线,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并上升到理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采取的策略及措施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其目的再于 为体育教师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实地考察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采取的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次上都缺少经验。 在目前情况下,许多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并且也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而国家和地方层次上还没有出整的制度、政策及实施细则。但是由于这些 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必须以属于学校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 题为依据,所以在现行条件下,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层次上的策略选择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 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研究证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主要有:

2.1.1 借助课题研究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即在国家的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借助于课题申报,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校本课程 开发活动的开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性研究。这种策略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已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河南省濮阳高新开发区实验中学的“以创新运动项目(三步球运动项目的开发)为特色” 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1],和郑州八中的以“拓展运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 发是借助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多元实践研究》 而完成的。

锡山高级中学的“以必修+选修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借助国家体育总局体 育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兴趣体育实施研究》的立项而完成的[2]。

西安市第53中的“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借助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经验欠发达地区(西部)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课程结构、资源开 发的实验研究》的课题而进行的[3]。

武汉市桥口区新合村小学的“以传统体育项目(足球)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借 助“十五”全国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地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课题而完成的 [4]。

2.1.2 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经验或 能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申报、规划制定、活动开 展、课程编制、课程实施乃至课程评价,都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帮助,特别是要借助高等学 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维持和深化发展。锡山高级中学体育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策略的重要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在上海、江苏等地首先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方案,锡山高级中学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学校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选定语文课和体育课作 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并列入江苏省“九五”教育规划课题,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研 究的实验。到1997年,随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校本课程研究专家的介入和“校本课程 开发”理念的确立,课程开发进入了规范时期。通过与课程专家的紧密合作,学校在体育校 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了突破。体育课由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逐步走 向“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受到课程专家和体育 课程专家的高度赞同。

2.1.3 加强学校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借鸡下蛋之策并不是长久之计,学校的长远发展还是必须依赖于学校内部发展能力的增强, 特别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即要增加自我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实施这一策略时应做 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其对于学校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考虑采用先易 后难的方式来逐步推进。首先选择一些有条件的课程项目或者单项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范围。如锡山高中,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典型性实验阶段,选择了语文阅读 和体育课两门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还如,上海市闸北区八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经上级批准 从比较有条件的数学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入手的。这样做一是可以集中优势,使校本课程开发 工作与学校的课程资源相适应;二是可以为更大范围的校本课程开发积累经验,同时提高教 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为更大范围的校本课程开发创造师资条件。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来讲,可以考虑从一个运动项目入手,如上海市北附中学的定向运动、武汉市新合村小学的 足球运动、镇江市八叉巷小学的乒乓球运动等。也可以从改造传统竞技运动项目入手,还可 以考虑改编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多角度地进行课程开发。

综上所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多种策略可以采用,具体到每所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本校的各 方面优势、挖掘各方面体育课程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这里所讲的主要是策略问题,具体到体 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还应采用相应的具体措施。

2.2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2.1 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体系1)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领导重视和支持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尤其 是在法制还未十分健全和长期受国家课程统一管理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更加需要领导支持,只要领导出面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协调各方面 力量,并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提供保证。为此,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 体系。

――成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体育课程开发工作,进行有关课程开发问题 的决策。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体育教研组组长、后勤总务、教务 、学生处的负责人组成。

――成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专家顾问小组,负责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整体设计的指导工 作,及时解决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对课程开发提供全面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支持。成员主 要由科研部门或师范院校的课程专家、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的学校体育理论专家、省市地教育 部门的体育教研员以及体育特级教师组成。

2) 建立组织实施体系。建立实施体系是落实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如果只有领导体 系,而没有强有力的实施体系,再好的课程设计方案也是纸空文,也是难付诸实施的。

――成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负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即从学校情境分 析、课程目标拟定、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组织,到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所有工作的实施,这 是非常繁重的一项任务。成员主要由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社区 人员代表共同组成。

――制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工作方案。确立具体的实施步骤、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 间安排、主要负责人等。这是保证课程开发有效实施的措施,保证课程开发者有一定的责任 感和时间观念。

2.2.2 给体育教师赋权增能,使之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低层,教师的课程职责就是执 行国家的体育教学大纲,遵循学科专家编写的体育教材及教学要求。其角色只不过是“教书 匠”和“教学机器”,从而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鉴于此,校本课程开发主张给教师赋权增 能,强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教师有权利也有责任对于现有的教学材料或课程内容进行合 理的调整、改编,甚至是完全的创新。所谓的赋权增能,主要是指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和增 强课程开发的能力。包括:1) 增强教师参与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执行者的角色使得教 师习惯于服从,他们不但不习 惯于参与式的决策,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并在 参与过程中提高参与的能力。

马什在总结几个主要的英语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后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在参 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上往往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5]。

2) 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履行“教书匠”的角色不需要有任何的研究意识,也不 需要有任何的研究能力。但是,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并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我国教育界近些 年来也提出,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准,学校中的教师应该由“经验型”向 “科研型”转换。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起“研 究者”的任务,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和自己,还要研究 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

3) 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师职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专业个人主义”[6] 。在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具有“个体户”的性质,要靠他们自己去处理课堂教学中所有问题 ,孤单/孤立是大多数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教师职业的这种特点很可能使教师相互之间采 取独来独往的态度,而不愿意互相合作。但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及校 外人士的广泛参与,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的相互合作,一起制作课程方案、一起对 课程设计进行评价等。因此,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2.2.3 实施校本教师培训,让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20世纪20年代以来,教育政策上奉行分权主义的国家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方向 性改变,那就是师资培训的重心开始下移,师资培训模式从以大学为基地走向以小校为基地 ,出现了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校本教师培训。其特点,一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开展教师培训 ,关注中小学校的实际需要,教师缺什么补什么;二是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关 系,高校参与学校师资培训的全过程,对中小学进行现场指导;延长教学实习时间,突出教 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可聘请体育课程专家、学校体育专家或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 等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应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育与 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育展望、以及国外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等内容为主,以保 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我国体育教师来讲是一 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因而学校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反 思性教学。

2.2.4 理论培训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发挥示范学校的作用 由于体育教师课程理论比较薄弱,课程开发意识不强,对他们进行课程理念及课程知识的培 训非常重要。因为,课程开发理论注重的是“学理”,属于务虚,务虚是必要的,过多的务 虚则导致虚幻,因此,还要注重课程开发的“技术”,即操作技术,属于务实。务虚是为了 更好的务实,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对于许多教师来讲,认为专家讲的东西与他们的 现实相距甚远,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理论讲座效果甚微。如果能组织起来让他们 到到上海、江苏、武汉等地,开展体育校本课程效果较好的学校去考察,到前沿学校的现场 去亲身感受一下课程改革的热潮,将会起到较大的触动作用。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 教师到发达地区的示范校进行考察,以此来拓宽本校教师的视野,加快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 步伐。

2.2.5 建立校本研究共同体,确保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 校本研究是在学校层面展开的,不是靠个人的力量所能解决的,往往涉及到不同成员的参与 。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实践证明,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同样也需要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 主要表现为体育学院或系的体育教师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合作、体育教研员与中小学体育教 师的合作、学校部分教师合作等三种类型。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证明,大学体育教师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合作是必要的。大学体育教 师作为专业研究者不乏对体育教育问题的理论识见,但是如果闭门造车,在书斋里做学问, 不但理论本身没有验证的场所,而且由于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体悟的缺乏,理论 自身的针对性、现实土壤及意义也就越来越缺乏,最后有可能丧失理论的功用。而中小学体 育教师作为工作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人员,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对体育教学也不乏感性 认识,但对于如何从事研究,如何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识,有时难免无从着手。这样, 双方就有了合作的愿望,而中小学改革的实际又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可能和其他的必要条件。在中国教育研究体制中,各省、市、区的体育教研人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与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直接相关,指导着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的进行,是教育科研队 伍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体育教研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合作将有利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如湖北省、武汉市体育校本课程之所以能很好地开展,得益于省、市教研室的体育教研员 长期的指导和合作。另外,由学校内部部分教师组成的研究共同体也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起 到推动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八个年头,八年间,从课程理论研究者、课程管理者到中小 学体育教师都为体育课程改革付出了较多的劳动,回顾体育课程改革走过的路程,尤其是在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存在问题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作 者通过对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总结,对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采用的策略 和措施,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建议广大教师在体育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参考,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金明,姬彦忠.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创新体育活动项目 三步球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 董翠香.“必修+选修”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J]. 体育学刊,2007(6):83.

[3] 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08(1):104.

[4] 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