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1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的最优途径是从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促进班级的发展,变“管理”为“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管理班级”为“班级共同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有教师提升策略、文化引领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心理管理策略和制度建设策略。
关键词: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发展共同体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是班级制度和班级氛围的集合。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建设班级特色的过程,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感的过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从事务性管理发展为班级文化的管理,即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管理班级,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从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进行科学的、民主的管理。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提升教师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大家认同的班级文化理念为核心,以各方资源的整合为依托,以学生心理管理为特色,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以树立班级独特形象为目标。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包括:教师提升策略、文化引领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心理管理策略和制度建设策略。
一、教师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不仅关系着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管理理念,提升专业技能。
(一)转变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较大。班级文化建设强调教师要有文化治班的理念。文化治班的理念是将学生作为管理者,由他们自己通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同伴的支持实现文化自治。“学生是自己的管理者”,这一理念有助于学生自立、自制、自控、自主等品质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班级文化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1]。
(二)参加培训学习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建设自我,定期参加校内、校外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学校应组织教师研修,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做到因材、因地、因人施教。此外,参观学习也是教师获取管理班级经验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成长需要向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以及优秀教师不断借鉴学习,感受其他优秀学校班级管理的氛围,与优秀教师交流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心得,在经验借鉴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教师自我反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工作中及时进行反思。教师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班主任通过对自己管理工作、教育活动的自我反思,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积极的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在班主任的自我反思中,除了静思外还要特别注意用文字进行总结提炼,尤其要重视记录教学日志或反思日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班级管理的水平。
二、文化引领策略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班级文化蕴含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景,使班级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内在的精神引领和外显的环境创设体现独特的班级风貌,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一)形成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各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特色。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立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班集体共同的追求,也是班级特色的最高体现。班级精神应该符合班级成员的共同特征,体现班级的共识。班级精神的确立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学生统一制定班级的名称、格言、守则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发展规划,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班级的终极目标,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服务于长期目标。同时,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师生的共同需求。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化,师生共同努力,通过目标的达成实现精神的追求。(3)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结合班级实际,依照班级特色文化主题,分阶段、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
(二)打造班级文化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需要打造班级文化的载体使班级文化具象化。这些载体包括教室布置、板报设计、墙体布置、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班级全家福等。(1)教室布置。教室的布置要体现班级的特色,考虑摆设哪些物品、如何摆放,要设计怎样的班级象征物、象征物的摆放或者粘贴位置,班级各个部分的颜色设置等。(2)班级板报的设计。班级板报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宣传阵地,要通过对班级板报的形式、板块、内容等进行设计来体现班级的特点,每周可由一个小组的学生负责更换。(3)班级墙体布置。墙体的空白部分,集中体现和展示学生的风采和班级的荣誉。根据各个班的情况,可设置“班级之星”、“生活风采”、“特色活动”等板块。
三、资源整合策略
班级文化仅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的力量,形成共同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
(一)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庭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单元,是学生教育的第一场所。将家庭因素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既能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与班级文化建设相互配合、补充,共同为儿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家长的参与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完成:(1)成立家委会。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桥梁。家长可通过家委会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状况,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与精神风貌,与教师、学生共同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这不仅密切了亲子间的关系,也增进了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2)开发家长资源。家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隐性资源,学生家长所拥有的资源可以为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拓展空间。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限于班级内的自我建设,也需要学生走出来,与大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融合。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如参观孤儿院、敬老院、派出所等机构,增加社会经验,体验人文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家长走进校园,如邀请有心理学背景的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科普讲座,邀请懂医学的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关爱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二)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同样作为学生成长的微观系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非常有礼貌,但在校外可能表现得冷漠。家庭、学校、社区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都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家庭、社区文化氛围相统一,才能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社区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可做的工作如下:(1)社区为学校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学生将班级较大型活动迁移到社区,与社区群众一起感受活动魅力。(2)社区向学生开放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学习室、展览室、活动室等,让学生的学习视野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走入社区[3]。(3)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参与到社区的安全宣传、卫生宣传、制定社区服务的项目、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等活动中,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增长心智及提升人文素养。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考虑成立包括家长代表、学校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和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等在内的学校—家长—社区共同体,通过共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共同遵守,以儿童健康发展为宗旨,为班级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四、心理管理策略
心理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班级文化是学生共同创设、共同营造的,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保证班级文化积极向上。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设立心理交流平台装饰班级墙面的一角作为心理墙,可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心理的一片园地。心理墙可分为心情释放墙和心情回应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烦恼、困惑等写在心情释放墙上,回应墙可用来讨论舒缓烦恼的方法、交流经验等。心理墙不只是学生使用,班主任、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将自己的心情与学生分享,同时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会有不愿意让大家知道的心事,但又需要帮助。班级内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学生写信向班主任寻求帮助。此时,班主任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严格遵守保密、尊重原则,以平等的身份解答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开展心理班会课心理班会课是对班集体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班会课上,教师要着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借助心理学方法,选择学生共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进行讨论,或者细致地解答,帮助学生心理过渡。
(三)关注表现异常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疏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关注在班级中是否有被孤立的学生、是否有故意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等等,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4]。
五、制度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强调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具有引导、警示、约束等多项教育功能。班级制度建设应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一)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建设的保障,其制定要由学生讨论并一致通过,以确保民主性和执行力。通过班级制度的制定,使班级主人的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信心[5]。教师在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协助的角色,不能强加干涉。
(二)设置多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机会。低年级的岗位设置可由教师协助完成,中高年级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中需要的各种职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并保证共同履行,如板报更换、班级图书的管理、教室卫生等,都安排特定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竞选岗位,并定期进行岗位的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
(三)建立班级监督委员会班级监督委员会可以监督和评估各个岗位的同学是否尽责。委员会的成员要由班级同学选举产生,不可由班主任指派,这样才能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和信任。另外,监督委员会要与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奖惩措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与惩罚。综上,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由班主任教师、家庭、社区积极配合的过程。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要突出针对性,符合班级现状,彰显班级特色;强化科学性,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扩大开放性,有效地整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班级内部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班级管理合力,达到班级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琼.再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8):48.
[2]李元峰.怎样注重教室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D].学知报,2010.6(D06).
[3]张超.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2.
[4]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10.
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
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3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
(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166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4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初中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应树立甘为“人师”、“人友”、“人范”、“人梯”的崇高信仰,乐于为师,爱岗敬业。在人格特征上,要宽容,要善解人意,要有自信心。要善于宽容学生在成长中难以避免地出现的无知和莽撞;要善于体验学生体验到的情感,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要学会期待,对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富有信心,才能博取学生的信任,才愿意与你交往。
同时,由于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中的初中生具有可塑性强、好奇心大、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而针对这些特点,班主任在对初中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做好自身的模仿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满意。只有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的做到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配合;而得到家长的满意,才会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配合和支持,从而实现对班级的全面管理。
2.尊重学生人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生用心沟通
在做好自身表率带头作用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具备一份关爱学生的爱心,加强感情上的投入,同时还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对待学生上需要在感情上亲近,用心交流,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爱心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
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将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因势利导、心平气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的策略和具备足够的耐心,尤其是一些在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不能指望仅仅依靠一次两次的教育就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的提高,而要有持久战的耐心和决心,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发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
4.培养优秀班干部,建立平等的生生关系
要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还应选拔、培养几位优秀的班干部,选出的班干部应具有工作能力强、心地善良、胸怀开阔、头脑聪明、思维敏捷等优秀品质。同时,要做好对班干部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应做发挥自身能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一是要在班集体活动中培养班干部的热情和能力,无论是主题活动、文体活动、评比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去组织、去设计,让他们在“台前”亮相,班主任在“后台”指导;二是教育他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既要善于工作,又要善于学习,对一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干部,应联系科任教师给以个别辅导,是他们逐步撞过学习上的难关,坚定当干部的信心;三要注意保护班干部的积极性,创设良好氛围,为顺利工作创造条件,全体同学之间应团结信任、应由集体主义依荣誉感,服从干部的指挥安排,如有意见应采取恰当方式途径提出,但原则上应先执行,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班干部工作方法却有不当,经全班同学讨论后改正,必要时班主任出面承担责任。总之,对学生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小心扶持;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支持、鼓励并发挥其特长是使用班干部的主要方法。
5.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建立班级目标
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文化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方向发展,现代管理正在有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标志。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初中班主任应负起责任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各个方面,这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建立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因此,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发展,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建立班级目标。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班级的价值观,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也是值得全体成员依赖的东西。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建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
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 班级文化 道德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6-02
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体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加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文化制度方面以及物质方面也应该进行完善,建设班级文化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充实。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目前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团结向上,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下面就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1.建立全新的班级文化制度
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在井然有序的条件下开展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本着公平民主的原则,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制度建设的原则,要让学生认同并且遵守文化制度。教师要认真的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想法,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文化制度。班级文化的建设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班级礼仪、学习风气、考试制度、奖惩规则等方面都是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的,要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在班级礼仪方面,学生之间见面应该互相打招呼,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问候,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另外在学风方面的建设也应该更加的严格,在考试制度方面应该严厉的打击作弊的行为,同学之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互相帮助,不应该存在自私的心理,整个班级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这样的文化制度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制定,所以在施行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顺利,学生对这样的制度是比较认可的,逐渐的将这样的文化制度深入内心,自主的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
2.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初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定要局限在课堂建设当中的,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能够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了也就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得到了提升,另外还可以举办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比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真切的去感悟、去体会,比如举办一些班级的演讲比赛或者是小品相声比赛,这样的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娱乐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要远比教师空洞的班会要有用的多,有些学生本身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机会展示,通过这样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比如就拿相声来说,从编排到表演,从人员的选择到主题的确定等方面,教师都可以交给学生自由的去发挥,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作才能,细心的进行编制,最终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其他学生的面前。班级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各尽其能,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这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能够将学生的身上的发光点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表现自我。
3.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精神文明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工作,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努力和磨合才能够逐渐形成的。教育工作是要从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要进行渗透的,让学生时刻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比如,从教师本身来说,要充分的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不能置之不管,反而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的进行讲解和指导,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对待的,这样的行为也会使学生之间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异出现歧视的现象,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能会开展一些教学游戏,在竞技类的游戏当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游戏当中也要建立公平的原则,这样的原则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当中井然有序。还有就是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情况,当学生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扰。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从日常教学以及平时的生活中点滴的积累起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提升每个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使得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班级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每个学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维护班级的稳定,每个学生都是影响班级的一个因素,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制度,每个学生都在制度的约束下自然的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先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格培养[J].未来英才,2014,(9):23-24.
建立班级文化的策略范文6
【关键词】班级文化 环境 制度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所营造的文化环境氛围对于幼儿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我园省级课题《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立项以来,我园以“办园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幼儿有发展”为抓手,围绕“营造温馨和谐班级文化,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这一实施策略,努力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我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精心打造温馨向上的校园班级文化,为幼儿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积累与环境作用的必要体验和经验。支持幼儿创设自己的环境,展示生活经验、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由此可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环境建设能让人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1、物质环境
创设环境就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为了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联想、积极创造、求异表现,能与同伴共享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精心构思,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发展的空间。以“幼儿是环境的创设者”观念为指导,创设环境集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我们经常会问孩子:“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你们喜欢玩什么?”等等,与幼儿一起商量室内外场地布局、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饰布置。如:主题活动“我自己”开展后,我们的主题墙就布满了孩子们的相关作品,以及孩子和父母、老师、幼儿间互动时的留影;操作区、表演区里有孩子自制的服饰、道具。主题墙下会看到孩子们在整个主题过程中留下痕迹;“唱吧舞吧”里台下的长绸舞,台上的时装走秀、PK主持交相辉映。孩子们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可以随意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创设的环境材料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按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限定材料投放的量与度,又要考虑幼儿进一步向高层次的发展,还要考虑幼儿个体发展的不同方向、不同水平层次。这种“水平层次”的划分,是根据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难易程度而定;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角,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2、精神环境
和谐的环境氛围还包括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教师与幼儿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的基本条件。例如:我们会对发脾气的幼儿给他一个发泄的场所和发泄方法;对爱哭闹的、不招喜欢的和有攻击行为的幼儿多一些关注和理解;对善于表现的幼儿给他一个点头表示承认;善于对幼儿的积极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等等。在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同时,还要帮助幼儿营造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例如,在小班刚入园,陌生的孩子聚在一起,刚融入集体生活,同伴间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甚至打闹现象,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谢谢你”,不小心碰倒别人时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帮着掸掸土,说“对不起”;而当自己被人撞时,要知道原谅别人。这样的教育应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当幼儿习惯这种包容与被包容的氛围,无形中既增进了孩子们的友爱、关心还会在孩子一生中打下与人为善的良好烙印。
二、建立健全良好的班级制度
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新《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是的,一个班级没有好的制度常规,幼儿就无法形成好的习惯,教师的正常教育活动也不能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中,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1、一日生活辨琴声
过去,在班级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最为头疼就是一日生活中的转换环节,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当早晨刚入园与亲人告别时,有些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时,可以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结束后,情绪比较亢奋时,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午睡时因睡不着,而产生孤独无聊情绪时,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摇篮曲……正像部队的各种号声一样,我通过弹奏几首幼儿喜欢的歌曲,分别提醒幼儿一日生活的时间进程,逐步强化常规,形成规律的活动。如用《小手拍拍》提醒幼儿活动前迅速回到座位;弹《蝴蝶找花》提醒幼儿去喝水、小便;《洗洗小手讲卫生》是提醒幼儿洗手;《摇篮曲》是短暂休息等等。将近一年的时间,孩子们都成了“训练有素”的小士兵,无论在做着什么,只要听到琴声就会立即去做相应的事情,有效地缓解了老师反复叮咛、不停催促的局面,能够轻轻松松地带领幼儿步入一日活动的下一环节。